简述艺术家的作用在社会形态中的作用

简要论述艺术的社会功能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简要论述艺术的社会功能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凝聚和物化了人对现实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审美关系。因此我们谈到“艺术”更要重视和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
中外古今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们,曾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艺术的作用和功能,发现艺术具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心理平衡功能等许多社会功能,苏联有的美学家甚至概括出艺术具有交际功能、启迪功能、预测功能、劝道功能等14种社会功能。虽然“艺术”具有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三种功能。
一、 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乃至人生。先秦孔子说:“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出自《诗》,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个方面的认识作:一方面是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艺术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我们首先说文艺“可以观”,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如果一个时代的“武功文教”等都毁灭了,过去的时代已去而不复返,但只要有艺术作品能够保存留传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劳苦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得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评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其次,艺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宋代诗人苏轼用诗句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很普通夜晚的自然现象,通过自然现在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常常说“风景如画”,却没有说“画如风景”的,说明艺术本来就高于自然的认识。当然,对于艺术的认知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艺术毕竟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二、 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是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怀。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浅谈艺术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艺术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论述题)论述题能用的话··加分只是··我这是到艺术概论的题··需要答原理的·您要是能再帮帮我就太好了··!感激不尽!
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艺术,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艺术是随处可见的.艺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正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有了艺术,我们的社会生活才显得更加和谐美好,是生活的气氛更加的唯美.广告,摄影,影视等艺术表现形式,它们表达出来的一种美,就如同社会中一场场华丽的视觉盛宴.2、无论在哪个时代,艺术与社会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往往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或者艺术种类,都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相似的基本原型,再结合人们的想像,融合成人们心中理想的形象.3、社会生活为艺术提供了一个有形的空间,让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高度融合和高度的统一,以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4、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5、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你看看够不够?如嫌少我再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艺术理论_百度百科
本书在理论说明上,力戒枯燥,做到图文并茂,用精美的艺术作品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在文字的叙述上,力戒艰涩,做到通俗流畅,用生动的事例诠释理论。本书每章后均附有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本书是一本为中等层次的学生编写的艺术理论基础教材,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提高审美境界的好书。
艺术理论内容提要
此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绪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特征、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作品的非本质属性、艺术欣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艺术的种类等。
艺术理论作者简介
杨琪,1935年生,山东省即墨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史论系教授,美国夏威夷国家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著作有《艺术学概论》、《艺术与哲学》、《智慧的烦恼》、《唯物论的命运》、《哲学范畴史》等。
艺术理论目录
第一章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一节 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第二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第三节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
第二章 艺术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节 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三章 艺术的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形象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情感特征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四章 艺术创作过程
第一节 对生活的艺术体验
第二节 艺术构思
第三节 艺术传达
第五章 艺术创作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形象思维
第二节 灵感
第七章 艺术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第三节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八章 艺术作品的非本质属性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风格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第九章 艺术欣赏
第一节 艺术欣赏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艺术欣赏的过程
第三节 艺术欣赏和
第四节 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十章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 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动力及过程
第三节 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十一章艺术的种类
第一节 研究艺术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艺术分类的历史和特征
第三节 艺术分类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艺术诸种类
黑白图图目
彩色图图目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同时它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与实现创新性国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渠道。党和国家将此提升到关系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新世纪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是卓识而又远见的,至此对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的重新阐释与认知有其必然性。 中国论文网 /8/view-1701270.htm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整体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重新的审视与定位,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在今天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逐以突显。素质教育下的艺术教育理论一直在争论当中,而主观的认识不清必然会影响到客体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研究和探讨艺术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下的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重新的认知与阐述。   1960年,苏联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卫星上了天。美国反思后认为是艺术教育出现了问题,随后制定了著名的曼哈顿零点计划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创新能力。2004年,美国政府又启动了白宫计划:艺术与科技创新计划。&1987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决定在今后十年里为艺术教育投资19亿法郎。该决定还把每年5月18至23日定为法国中小学艺术周。1994年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把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剧院艺术)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美国多数学校都把艺术作为必修课,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艺术教育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它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艺术教育功能效应的不断开发,时代赋予了艺术教育更重更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艺术教育健全人的心理结构,填充主体精神空白   尤?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就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 。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物质生活的巨大进步,使人类生活的基本资料得到了极大满足。另一方面,科技社会和工业生产使社会分工越加细化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高效率强负荷的学习与工作压力,给人类造成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同步,极大的造成了人的心理扭曲,人性被迫分裂,特别是在当下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物质拥有的多少成为了衡量主体成功的标准,导致人类的精神生活极大失衡,从而在人性的建构上出现了缺陷。而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健全人的心理结构,满足人的精神生活之所需,促使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均衡发展。培养人的完美品格。   2 艺术教育乃创新意识之根源,注重感性思维的培养   21世纪将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国际竞争,实际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知识经济大潮中占得先机,谁将有更大的发言权,但要正视的是,我们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在落后的境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培养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为当前之急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加登纳在解析“创造力”的时候曾详细论述过“创造力”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成年人的创造力普遍会比幼儿时期低很多,原因在于社会行为的惯例与规则约束了成人创造思维的发展,要改变现状,只能由无统一标准各种形式的艺术来给予人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并从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认知科学领域的观点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论述。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现代社会的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就因为它可以培育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既能让学生的脑功能和思维功能协调发展,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直觉、灵感、想象、创造等创造性思维。   3 艺术教育修补艺术文化传承的裂痕,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   世界著名音乐评论人诺曼?莱布雷希特曾经在《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中开宗明义的断言音乐界是被“性、谎言、商业”所摧残,它们灭杀了古典音乐,造成今天古典音乐的尴尬现状。在笔者看来这是个扭曲的见解,原因有两个,一方面音乐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不断新生的东西,任何艺术都有其产生的时空背景,现代人有没有必要把生活中西方歌剧、交响乐的比重,维持在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或浪漫主义时期,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讲。另一方面,古典音乐在现代人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少,根本原因应该在于没有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的减弱。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古典音乐上有所体现,在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上表现都很明显,特别是在文革以后,出现了“文革不敢听,现在是听不懂”的局面,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出现了裂痕,并且在现代社会这种裂痕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为了修补裂痕,艺术教育应该承担起本体的责任,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广为传播与传承,也只有在全国国民整体艺术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推动我国现代艺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处处长在2006年度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006年   [2]尤?鲍列夫.《美学》,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霍德华?加登纳著,兰金仁译《艺术与人的发展》,198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4]郭声健 .《艺术教育》,2008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