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什么季节入藏是在哪个季节嫁入吐蕃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2分)(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1分)
(1)唐朝 (2)班禅。康熙皇帝。(3)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试题分析:(1)唐贞观十四年(640),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2)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册封制度:清朝初年,五世达赖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正式固定下来,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设驻藏大臣: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3)雍正年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4)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就通过和亲政策加强与西藏地区的联系,材料二反映了元代中央政府开始设置机构正式管辖西藏地区,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通过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可得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明显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2)根据图一,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 19世纪晚期英国以海外贸易示意图
(3)图二反映19世纪中后期什么历史现象?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履行承诺:江泽民主席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到15%左右。表现了中国入世的诚意,并在以后的几年履行了这一承诺。(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以上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法律体系。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洪武三十年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关经济、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从秦到汉法律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社会法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的悲剧遭遇 - 野史探密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的悲剧遭遇
&&&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唐太宗瞧不起吐蕃,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4年后又攻入大唐本土。唐太宗集结大军前去救援,结果大败。此后,松赞干布不断袭扰唐朝,大唐军队屡败。公元640年10月,松赞干布又遣使前往长安求亲,并以此为条件与大唐议和。唐太宗不得不将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 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人,唐太宗有女儿21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后来,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去吐蕃和亲,稍微得宠的宗室少女都不愿去,可见远嫁在李家眼里并非好事。历史上没记载文成公主的出身,只称其为“宗室女”,最有可能是远亲的宗室。史官们在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的同时,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营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众人皆景仰拜服的假象。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她在番邦生活40年,守了31年的寡。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松赞干布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
&&& 文成公主的陪嫁异常丰厚,还给吐蕃引入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她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文成公主虽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只为她修了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摘编自《人民文摘》《百家讲坛》)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