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义是陕西茯茶哪个品牌好朝代的

茯的解释|茯的意思|汉典“茯”字的基本解释
“茯”字的基本信息:
 ◎ 〔~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称“茯神”,均可入药,亦可食。
汉 典 网‍ ZDIC.NETEnglish medicinal fungus汉 典 网‍ ZDIC.NET
相关词组同音字同部首同笔画茯的意思_茯组词_茯字组词_怎么读_读音拼音是什么? - 汉辞网
在线查询茯的意思,怎么组词,怎么读,茯的读音,茯的拼音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前一篇: 后一篇:
茯 fú 〔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称“茯神”,均可入药,亦可食。
笔画数:9; 部首:艹; 笔顺编号:
详细解释:
茯苓 fúlíng 〖poriscocos〗中药名。别名云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药
相关词语、组词(茯组词、茯字组词、茯怎么组词):
& 《新华字典》下载网址:&&
& 更多内容请查看【】。关于茯怎么读、茯字怎么读,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常用偏旁部首查字: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什么是茯茶?和红茶、绿茶有什么区别?_天未然官网
专注养生茶饮与滋补食材
行业新闻当前位置: >
什么是茯茶?和红茶、绿茶有什么区别?&作者:huiwenjing&时间: 10:37&文章来源:未知
& & 什么是茯茶?和红茶、绿茶有什么区别?很多对茶不够了解的朋友总是搞不明白茯茶除了一般售卖时的形态和红茶、绿茶等有区别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作为泾阳茯茶的优质品牌天未然有义务为大家解释什么是茯茶,茯茶和红茶、绿茶又有什么区别。
& & 边销茶之一,原本是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
& & 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黑茶也有发花的过程,不过正宗的茯茶要数泾阳茯茶了,其发花的环境和发花的多少等都是独一无二的优质。
& & 普通茯砖茶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茯砖茶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苗(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 &
& & 其实,茯砖茶不同于绿茶、红茶,绿茶属非发酵茶,红茶属半发酵茶,而茯砖茶属于完全发酵茶,其加工工艺独特,独具菌花香。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
& & 什么是茯茶?和红茶、绿茶有什么区别?通过以上介绍,大家一定知道该如何购买优质金花茯茶的方法了,而编者觉得眼前最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到茶质有保障、茯茶是正品的&天未然&进行购买,相信大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等什么呢,健康茶饮,健康喝起来。
& & 天未然蛹虫草茯茶购买方式:  
& & 全国免费订购热线:400-808-5550
& & 官方网站:
& & 食品专营店: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天未然
天未然学院
陕ICP备号-1
copyright & 天未然 天未然全国统一免费电话:400-808-5550
出品机构:西安天未然茶业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8号
技术支持:西安万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茯苓茯苓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相关描述/茯苓
茯苓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茯苓《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着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药品简述/茯苓
茯苓药名:茯苓汉语拼音:fu ling英文名:Indian Buead, Tuckahoe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山西等地。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炮制: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营养成分/茯苓
碳水化合物(克) 82.60脂肪(克) 0.50磷(毫克) 32.00硒(微克) 4.55锰(毫克) 1.39钙(毫克) 2.00铜(毫克) 0.23蛋白质(克) 1.20镁(毫克) 8.00核黄素(毫克) 0.12锌(毫克) 0.44铁(毫克) 9.40钾(毫克) 58.00钠(毫克) 1.00烟酸(毫克) 0.40纤维素(克) 80.90
相关配伍/茯苓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药用植物栽培/茯苓
生物学特性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栽培技术茯苓茯苓可用段木、树蔸及松针栽培,但目前仍以段木栽培为主。选直径10-45cm的中龄松树,砍伐后每隔3-7cm相间纵削3cm宽的树皮,深入木质部.5cm,称“剥皮留筋”,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之有声时锯料,截成长65-85cm的节段,放通风向阳处,按“井”字形堆垛备用。选背风向阳、微酸偏砂的缓坡地,挖直径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沟。取木段3-5根,粗细搭配,分层放置于窖中。菌种也称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用PDA培养基从菌核组织中分离出纯菌种,栽培种培养基用松木屑76%、麸皮 22%、石膏和蔗糖各1%,含水量65%,装入广口瓶,灭菌后接入纯菌种,在25-28℃条件下培养半月,翻转瓶在22-24℃下再培养半月,即为菌丝引。肉引在接种前半月内采挖鲜菌核为引。木引是在接种前两个月选直径4-10cm的梢部无节筒木,锯成长50cm的木段,每5根为一堆,分二层堆叠,将新鲜菌核250g贴在木段上靠皮处,复土3cm,60d左右菌丝可长满筒木。早春3-4月份接种,用菌丝引接种,宜选晴天将窖中细木段削尖,插入栽培瓶中,粗木段靠在周围,复土厚3cm。肉引接种时用刀剖开苓种,将苓肉面贴在简料的上端截面或侧面,苓皮朝外。木引可锯成5-6cm长,靠在料筒的上端截面或将引木锯成二段、三段,夹在料筒中间。田间管理结苓期常在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补土填缝。黑翅白蚁常蛀食松木段,防治方法:选苓场时应避开蚁源,挖地时注意清除腐烂树根,或在苓场周围设诱杀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集中于坑中,即可捕杀之。同时可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蚁群只要有一只染病,全巢无一幸免,灭蚁率达100%。采收和储藏通常栽后8-10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扒开观察菌核表皮颜色呈黄褐色,未出现白色裂缝,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砂,堆在室内盖稻草发汗,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后削去外皮,干燥。野生茯苓,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二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三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四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药材鉴定/茯苓
性状鉴别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饮片:白茯苓:为不规则的片块,长1-2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质坚硬。气微,味淡。
赤茯苓:形同白茯苓。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
茯苓皮:为不规则形的片块,长约至4cm。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皱纹及疣状突起。内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质柔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微涩。
茯神:为方形的片块,边长4-5cm,厚0.5-0.7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较平坦,中间或一侧有类圆形松根木。质硬,折断面较粗糙。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白色。① 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技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② 用5%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细长的菌丝,稍弯曲,有分枝,无色(内层菌丝),或带棕色(外层菌丝),长短不一,直径3-8(-16)μm,横隔偶见。化学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2、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
相关论述/茯苓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商品药材/茯苓
商品种类茯苓1、茯苓个 、野生品:于7月-次年3月在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者于接种的次年7-8月间采挖。将鲜茯苓堆放“发汗”,使水分析出,置于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反复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① 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②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③ 体重,质坚实。④ 断面颗粒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松根。⑤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2、茯苓片 鲜茯苓去皮后切片。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白色部分为“白茯苓”。3、茯苓块 鲜茯苓去皮后,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① 白(赤)苓块 为扁平方块,白色或微带红色,厚4~6mm,长宽4~5cm。② 平片:为1~2mm厚的薄片,长、宽5~8cm。白色或微带红色。③ 骰方:各边均约1cm的立方体。生切品色白易碎;蒸后米白色,质坚实不碎。④ 苓肉 不规则团块,直径1.5-4cm,为质松易碎的次货加工。灰白色带微红。⑤ 碎苓 不规则边料碎片,色白或微带红。4、茯苓皮 削下的茯苓皮,干燥。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5、茯神 中间有松根的茯苓。6、朱茯苓 取茯苓片,加一定量朱砂细末拌匀,为“朱茯苓”(每100kg茯苓用朱砂2kg)。规格等级茯苓按加工方法和部位分为个苓、白苓片(平片)、白苓块、赤苓块、茯神块、骰方、白碎苓、赤碎苓、茯神木等规格,多为统货。1、个苓一等:不规则圆球形或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体坚实,皮细。断面白色。大小不分,无霉变。二等:体轻泡,皮粗,质松。断面白色至黄棕色。间有皮沙、水锈、破块、破伤。2、白苓片一等: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质细,毛边(不修边)。厚度每cm 7片,片面宽长不小于3cm,无霉变。二等:厚度每cm 5片,余同一等。3、白苓块 扁平方块,白色,厚4~6mm,长宽4~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4、赤苓块 赤色或浅红色,余同白苓块。统货。5、茯神块 扁平方块,色泽不分,每块含有松木心。厚4~6mm,长宽4~5cm,木心直径不超过1.5cm,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无霉变。6、骰方 立方形块,白色,质坚实,直径1cm以内,均匀整齐,不规则碎块不超过10%。无粉末,无霉变。7、白碎苓 碎块或碎屑,白色或灰白色。无粉末,无霉变。8、赤碎苓 赤黄色,余同白碎苓。9、茯神木 茯苓中间的松根,弯曲不直,似朽木状。色泽不分,质松体轻。每根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松根直径不超过2.5cm。无霉变。
禁忌事项/茯苓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②《纲目》:“服时忌茶。”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茯苓美容作用/茯苓
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茯苓的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茯苓便是中药茯苓的粉末,《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相传唐宋八大家还专门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说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可见茯苓粉女性美容是经过历史验证的。自制茯苓粉面膜适用肤质:适合于任何肤质,适用于对皮肤进行基础保养以及皮肤干燥粗糙的人群。茯苓需要原料:茯苓粉10克、杏仁30克、莲子10克,面粉适量自制方法:将杏仁和莲子一起研细成粉末,倒入一干净容器中,然后再加入茯苓粉及面粉,将四种材料一起充分搅拌均匀备用。功效:茯苓具有营养肌肤,美白去皱,消除斑点的功效,莲子、杏仁都是美容护肤的佳品,一起自制而成这款面膜不但具有光洁皮肤的功效,同时还能有效延缓皮肤衰老,美容效果十分不错。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18个词条
中药分类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3次
参与编辑人数:4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32:36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泾阳茯茶哪个品牌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