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标三国辉百家讲坛之秦汉三国篇这个对联在哪个城市

欣游成都武侯祠、锦里
共 2070 浏览 2 回帖&&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欣游成都武侯祠、锦里
日11点20分,我来到成都市春熙路中山广场,瞻仰国父孙中山。孙中山铜像基座为白色花岗石,高约2米,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凝神深思,神态生动。
&&&&白色花岗石基座正面刻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866年—1925年”。铜像后红色花岗石上刻有“天下为公&&孙文”六个大字。孙中山铜像在鲜花绿叶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中山广场孙中山铜像(5月18日摄)
中山广场孙中山铜像(5月18日摄)& & & &
在孙中山铜像前,我给国父深深鞠躬,以致敬意,并合影留念。据百度资料介绍,坐落中山广场的孙中山铜像始建于1927年,孙中山铜像原为两眼眺望前方,双手抱拳,肘挂“文明棍”的立像,1944年改为坐像。1945年经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设计并重新铸造,为成都市级重点保护文物,经常有缅怀先生的景仰者前来举行纪念活动。
孙中山铜像由站到坐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趣闻。据史料记载:1925年底立像塑造开始策划,1927年正式动工铸造。因资金短缺,造币厂工人在其厂长邓锡侯支持下自发捐资铸造。当时恰逢造币厂铸造铜圆所需铜筋甚为紧缺,许多人打着为孙中山塑像幌子,四处高价收购铜器。更有甚者,一些士兵在其长官带领、唆使下趁机打砸市内一些寺庙的铜佛像,然后再将这些铜材熔铸为值“二百文”的川版铜钱,大小军阀、官吏们中饱私囊。丑闻传出,舆论大哗。当时成都著名学者刘师亮闻讯满怀激愤之情,于1928年仲春在春熙路孙中山立像前撰联以讽之。其联:“两眼瞪着天,准备今天淋暴雨;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圆。”此后,刘思亮的撰联不翼而走,传遍蓉城大街小巷,很令当局尴尬和头疼。后来提出改坐像原因是:原立像设计、造型确不令人满意;加之此联流传讽刺,又与立像暗合,有损领袖形象。不久有人敲掉立像边角,变卖废铜铸了铜圆。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和结合春熙路改建,加之上述原因,时任成都市市长陈离乃决定请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在原地重新设计,改塑全铜座像。刘开渠先生制作这一雕塑时,所用铜材都是他自己铸造的,铜像基座为红砂石,高1.8米,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
刘开渠,我国著名雕塑家,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的泥塑工作由其完成。《孙中山铜像》是其早期作品。
春熙路是成都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商家众多,服装、饮食、电器、工艺品等均有销售。春熙路还是中西餐饮业合璧之所,中西方美食文化交融地。钟水饺、赖汤圆、龙抄手、韩包子、夫妻肺片,路边的麻辣烧烤、串串香风味美食和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哈根达斯、bread&talk、曼联餐吧等快餐店、咖啡厅、茶社应有尽有,是休闲、购物、美食、养眼、舒心的好去处,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中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成都金街。
下午2点多钟了,我游览武侯祠。
武侯祠大门(5月18日摄)
武侯祠西区大门(5月18日摄)
武侯祠(汉昭烈庙),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武侯祠主要景观有南郊公园、锦里古街、祠堂、正门、刘备殿、诸葛亮殿、文武殿、惠殿、三义殿、三绝殿。
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刘湘墓碑写着“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之墓&公元1985年立”&。
史料记载:刘湘(1888年—1938年),四川大邑人。曾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内战,民不聊生。刘湘消灭群雄统一四川。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刘湘主张请缨,通电全国,誓死抗战。同年7&月25日,刘湘令直辖各军、师长三日内驰返原防,遵令整军。8月7日刘湘在南京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8月20日,刘湘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辖九个军,8月26日,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出巨大牺牲:“……在此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七千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抗战。9月1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10月26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地境为江苏太湖以西和浙北、皖南部分地区。刘湘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率部出征。部下屡屡善劝其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日,刘湘在汉口医院病逝。刘湘弥留之际,口述遗嘱:“今后惟希我国军民在中央政府暨最高领袖蒋委员长领导下,继续抗战到底,尤望川中袍泽一本此志,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生还,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以求达到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之目的。”
四川:抗战时期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川军是抗战前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川军由出川时“最糟的军队”到“无川不成军”,在抗战中付出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出川抗战川军约350万人,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奔赴抗日前线;全国抗日牺牲的军人中,每5个中有1个是四川人。抗战期间,四川承担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锦里古街号称“西蜀第一街”,锦里房屋均为清末民初仿古风格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闻名全国。
走近锦里,大门上悬挂两个大红灯笼,灯笼中间金边匾牌上铭刻金字“锦里”。大门对联“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洲乐古今”。走进大门是锦里古街分布图。“三顾园”、“三国茶园”、“结义楼”、“诸葛庐”、“锦里书苑”、“锦里天主堂鸡片”等茶园酒吧,餐饮小吃,府第客栈一一迎面而来。旅游工艺品有糖人、塑面、毛笔、葫芦、风车、书画、手镯、项链、中国结、DIY雕刻、川剧脸谱等,展品有木牛流马、石磨等。锦里游人如织,比肩接踵,游览照相的、购物欣赏的、打牌喝茶的、品尝风味的、唱歌跳舞的,热热闹闹,人气兴旺。
&锦里(5月18日摄)&
锦里“民俗记忆墙”木牌铭文:“锦江南岸,闾巷交错之所即锦里也。自秦汉以降,道民犹在,千载风俗,绵延迄今。已丑岁首,锦里再兴,乃建民俗记忆之墙,珍藏古今之风物,待百年后启之,雅兴后人者也!”
离开武侯祠,我边询问边顺着武侯祠大街、通祠路、过南河桥、文翁路游览街景。在文翁路和文庙后街交汇处,找到成都图书馆。该馆保安告诉我:现在已经快到下午五点半,图书馆要下班了,明天上午9点钟上班。我谢谢保安后离开。
19日早晨7点,我来到离成都图书馆不远的天府广场和人民公园。
天府广场是成都中心地带,广场为矩形,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广场北面是蜀都大道,东面、西面为人民中路,南面为西御路和东御路。广场北面的四川科技馆前,毛泽东主席高大伟岸的洁白塑像矗立在鲜花丛中(塑像高30米)。毛泽东主席面朝南方,身穿毛呢大衣,左手放在背后,右手前挥,双目远眺,神态祥和,将我们共和国缔造者的伟大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
整个广场地面是个太极云图(八卦图),中间是太阳神鸟图案,东、西广场八卦图的阴阳两点处,各有一条金龙从下沉式广场绕柱腾飞而起。
天府广场毛泽东主席塑像(5月19日摄)
天府广场全景(5月19日摄)&
离开天府广场,我来到人民公园东门(文翁路、祠堂街交汇处)。门前有一尊“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上一位川军士兵,穿着短裤、裹着绑腿,身背斗笠大刀、手握步枪,胸前悬挂两颗手榴弹,注视前方。塑像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当年350万川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为了民族解放,义无反顾,冲锋陷阵的勇敢川军战士形象。
走进东门,我看到“壮士出川”雕塑。雕塑上有一块大理石刻有《壮士出川》铭文:“用成都老东门大桥和老城墙的元素符号来反映当年川军从成都东门出川抗日的历史事件。在城墙上塑造一双代表全川将士之手,双手抱拳做告别状,相誓无言,表明川军出川抗日的决心,同时也记意川军出川抗日绝不辜负全川父老乡亲的厚望,在前线多杀日寇为川人争光的誓言。在桥中竖立造型展示墙,墙面背景展示出当年川军与日寇激战场面及各界民众鼓舞慰问出川将士的历史照片,彰显出四川不仅是全国抗日的战略大后方,川军将士更是抗战前线的重要力量。”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5月19日摄)&&
“辛亥革命保路死事纪念碑”耸立于人民公园西北部辛亥广场,制作有反映&四川辛亥保路革命斗争历史&的地面平浮雕和碑体浅浮雕。很多老人在这里跳着广场舞。看到我要照相,他们很友好、礼貌地让开。谢谢您们!
“辛亥革命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是为纪念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由当时的川路总公司修建。被朱德誉为“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的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最突出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保路死事纪念碑(5月19日摄)& &&
钟水饺(5月19日摄)
公园绿树成荫,清冷之意浓厚。园里唱歌的,跳舞的,练拳的,舞剑的,打牌的,品茶的,游玩的,“好吃”的,好一幅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画卷。这里的“金鱼岛”、“永聚茶社”、“鹤鸣茶社”、“银杏阁”、“少城苑”,小桥流水,木凳竹椅,供游人、退休人群游玩娱乐消闲。还有“钟水饺(人民公园店)”、“钟水饺小吃楼紫薇阁”、“韩包子”、“白家肥肠粉”、“廖老妈蹄花总店”、“洞子口张凉粉”等四川特色风味餐馆。我在钟水饺(人民公园店)品尝了成都市著名汉族传统小吃——钟水饺。钟水饺一碗八元钱,有八个饺子,淋有特制红油,微甜微辣,甜辣兼咸,风味独特,味道极佳。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积分: 16278
发帖: 1821 篇
在线时长: 3831 小时
积分: 153041
发帖: 14237 篇
在线时长: 10837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一念凭天性,抺尽红尘浸, 幽思仍是纯,蓝天托云静。天然林--永远的记忆. 主题原创--文学爱好者的摇篮,一个温馨的天地。家居论坛--爱家者的乐园!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简介:我,当年的一个小顽童,虽然出生在坦荡如砥的冀北大平原,却成长在山青水秀、锦绣如画的皖南。这里留下了我金色童年的梦幻、无邪少年的故事和踌躇满志青年的闯荡,这里的山山水水把我养育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徽州人,我很感恩这块热土和纯朴的人民,他们把我培养成的登上神圣法律殿堂,维护公平正义、惩恶扬善的一名法官。我惟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才能回报社会和世人。(声明:本博客所有文图一般系作者原创。为了有效传播新思想新思维有利于学术探讨,在尊重作者原创基础上可能选择一些法学理论文章和案例进行交流,但均在末尾注上来源,以尊重知识成果。对于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注册日期: 22:21
&&文章查询
2016年五月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
走进锦里,趟过了历史的长河
&nbsp&nbsp&nbsp&nbsp&nbsp到成都,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成都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一是悠闲,是一座娴居、雅致适合人居的城市,绝对没有上海那种拥挤、嘈杂和快节奏的压力。二是雾都,有似于重庆,一个多星期云遮雾绕,朦胧神秘。这次,趁着最高人民法院在成都武侯开社会矛盾化解研讨会之际,又一次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下榻酒店时,热情好客的《中国审判》杂志社事业部主任张建勋拉着我去了临街的锦里。&nbsp&nbsp&nbsp&nbsp锦里位于成都市中,紧临著名的武侯祠。三百多米长的街道为统一的仿古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素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置身其中,你可以轻易地追古抚今,体味浓缩后的蜀都韵味。北宋词人柳永曾经在《一寸金成都》中写道:“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nbsp&nbsp&nbsp&nbsp锦里历史悠久,据说早在秦汉时期,该街道就已存在。到了西蜀更是成为重要的商业街之一。它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明清建筑风格为显著特征,并融入了川西的民风、民俗,走过弯曲、幽深的古街,似乎回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三国,那种横跨千年的历史文化隧道感觉到纯粹的蜀文化的精髓,一种思古探幽的情节油然而生。&nbsp&nbsp&nbsp&nbsp&nbsp锦里的街道绝对不是那种大多城市里的商业街那样一贯到底,平铺直叙。从结构上说,锦里说它是街,倒不如说是一座狭长的深宅大院。如果你是从武侯祠的正门出来,远远地便可以看到由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所书的“锦里”二字高高地悬挂在那里。左右的一副对联“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州乐古今”,更是画龙点睛地道出了锦里的历史沧桑。厚重的两扇街门半开半掩,使你心中不禁升腾起西子湖畔的窈窕素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意境。你不禁渴望想要去探个究竟。闲庭信步进得街来,两侧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果然使人仿佛置身于三国的神话中。觅古风步入百米,便可见一座拱桥,桥两侧栽种着翠竹,桥下清流中是无数尾锦鲤游弋其中。再往前是一个小广场,道分左右,而正对广场的是整个古街的中心------古戏台。有趣的是戏台被高高建在空中,下面形成一个走廊,街道穿中而过。有演出时,想看戏的人可以聚拢在广场上观看;想逛街的人则可从戏台下轻松穿过,各得其所,互不影响。 继续前行,还是同样规整的仿古建筑群,只是茶楼酒肆明显较前半条街多起来了,你不由地想起风雨亭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过了一个叫“汉肆”的牌坊,以为古街似乎到了尽头。然而,曲径通幽处却是另一条相对较窄的街道。这条小街琳琅满目的是形形色色的各种小吃,在成都几乎所有的小吃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而且同样味美价廉。拿着选中的美食边走边吃,通过一个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却原来又回到了古戏台前的小广场。至此算是完成了对锦里整条街道的探访。此刻你才由衷地感到:走进锦里,趟过了蜀国历史文化的长河。 除了视觉的满足外,那就是蜀国的特色各异的小吃和手工艺了。就说“三大炮”吧。“三大炮”是一种当地的糯米小吃。说它先声夺人一点也不夸张。一背熊腰的川汉子从铁锅里扯出三团做熟的糯米糍粑,分别用力摔到一个铁板上,发出“砰砰砰”三声巨响;糍粑团撞击铁板震得一侧的十几个增强音效用的小铜盏也跟着哗哗直响,但见“炮声”过后,三颗“炮弹”滚入铁板下的簸箕内,浑身粘满豆面后被拣进一个小盘子里,浇上糖浆,撒上熟芝麻,那香甜软糯的“炮弹”马上就会使你垂涎欲滴。除了“三大炮”外,“波丝糖”、“叶儿粑”等小吃的制作也十分独特,真可谓食用的艺术品的天国。 更是人称绝的是锦里的丝织技艺。俗话说:一妇不蚕,或受风寒。随着纺织大工业化时代的降临,这门古老的丝织手艺几乎将要消声灭迹了。可在锦里的蚕丝坊里可以看到丝绸是如何由一枚枚蚕茧经一道道纯手工的工序制作出来的。作坊内的四、五个蚕娘、织娘熟练操作的技法和有条不紊的工作风格,其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还有那老玩具的街边档:为吸引经过的游客,摊主把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等一些手工玩具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很随意地选出一件,嘴里侃侃而谈的同时,手里已熟悉地摆弄出效果来。其实这些老式的玩具已经很难对现在伴着电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再具有吸引力了。倒是常常有些中年人走到近前,饶有兴志地看着摊主的表演。对于他们,与其说这是些玩具,倒不如说是一种朝花夕拾的儿时记忆的陶醉。 到了夜间,来锦里,最使你流连忘返的是锦里的灯和戏。灯把这里点缀得多彩而神秘;而戏却是把徜徉在这里的人们的心浸蕴在古老的传说中。 锦里的夜晚是流光溢彩的。白天你根本不会留意的悬挂在店家门前的灯,一到夜晚,这却多彩迷人,把锦里古街上上下下包裹了起来。古老的窗格透出红色、黄色、橘黄的光把家宴点缀得更加温馨而快乐;酒吧里,变幻莫测的雷射光则不断地在四周的墙上打出时尚的印迹。还有幽幽的五彩灯光下那小桥流水人家和屋檐阁亭竹林和婆娑的不知名的树冠变得那样神秘和美不甚收。白天素面朝天的锦里,夜晚却分外妖娆。悠然中会想起苏东波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华丽辞藻,心中腾起别样的感觉。 而说到戏,印象最深的盂兰盆节(俗称中国的鬼节)的锦里吧。天近黄昏,人群开始在街道上聚集。先是一帮显然是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化妆成古时的幽灵,无论是秦朝的将军还是满清官宦,都一律画得脸色惨白,鲜红大口,钻在人群中作弄嬉笑。 等天色完全暗下来,大家聚拢到古戏台前。中央舞台被射灯照如白昼,广场周围红红的灯笼也早已被点亮。随着一阵紧密的锣鼓点儿,好戏终于开场。身在蜀中,自然上演的是川剧。曲目大都跟鬼怪有关,接着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俗戏,此时的大俗可为大雅。 开场戏自然是“钟魁捉鬼”,演钟魁的演员上来就甩出个高腔,下面立刻掌声雷动。转身望去,朦胧的灯光下满是盈盈的笑脸。接着一群小鬼鱼贯而出,连唱带打,好不热闹。武戏过去是文戏,白衣女子拉着青衣女子一大段唱得悲悲切切。应该是《白蛇传》一类。压轴戏是川剧的绝活儿“变脸”。台下看戏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变脸演员从口中喷出一团烈火,在人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整场演出达到了高潮。 大戏散去,月影婆娑,人们迅速涌向中意的茶楼、酒吧、咖啡馆。很快整个锦里古街被这些余兴未了的人们搅得越发的热闹了起来。真可谓“歌台舞榭上的雅俗同赏,世井繁华下的声色风流……”&&&&
作者:[] 分类:[] 时间:[07:43:57] | 评论() | 阅读(1029)
当前没有评论。
留下我的评论:
我的评论:
注意: 评论限制300字。当前的评论需要网站进行审核,所以在您提交评论和评论显示在网站上之间,有时间上的延迟。这个延迟并不会很长,所以没必要重新提交您的评论.楹联点睛成都新景添生色
&&当下,成都的楹联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成都近年来打造了一批新的地标性建筑或景观:宽窄巷子、锦里、九天楼、合江亭、安顺廊桥……无一例外,这些景观都新创有一副或多副楹联。这些楹联或厚重大气,或隽永清新,或妙趣横生。楹联之于这些成都新景,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游客良久驻足,细细品味。他们品味的是楹联,但何尝不是品味成都的文化、成都的味道!&&锦里&&上联:史标三国辉秦汉&&下联:客聚五洲乐古今&&此联是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罗开玉2004年为锦里开街所撰,张景岳书。正是古老成都与现代成都、开放成都的最好写照。上联“史标三国辉秦汉”的有“桃园三义”与诸葛。客聚五洲乐古今,指的是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客人快乐畅往于古今之中。&&韩包子&&上联: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下联: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成都自古商业发达,成都商家的店联亦增色不少,成为成都“适合生活”口碑的写照。这其中,有着百年历史的成都名小吃韩包子的楹联最为独到闻名。该联由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撰写,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合江亭&&上联:唐季建名园,万里征帆从此去&&下联:今时恢胜迹,两江明月傍潮生&&合江亭修建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高修建。当年,合江亭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无数舟楫停泊于此,随时扬帆驶入长江,再下东吴。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记录这一情景。“两江明月傍潮生”是指两江交汇处,明月、潮水涨落,同生共息的场景。&&安顺廊桥&&上联:安廊作市,裕民再续,二江图画&&下联:顺水放舟,观景重光,三蜀文化(南面石阶楹联)&&上联:双水合流紫气东来景存天府&&下联:一桥卓立大江东去名在中华(北面石阶楹联)&&安顺廊桥最初的建筑踪迹可以追溯到元代。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安顺廊桥是他印象中较为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2003年,新建的安顺廊桥精彩亮相,其最大的特点是极具明清风格。据悉,2002年,成都市发起为安顺廊桥征集楹联的全球征集活动,市民冯广宏、刘行知的作品最终胜出。两副楹联高度浓缩安顺廊桥古往今来承载的厚重历史及重要作用。&&罨画池&&上联:天府度重关,迢递音书,从来海内存知己&&下联:名园邻圣域,参差祠庙,每到池边仰古贤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此联由四川省楹联学会罗永嵩所著,寥寥数语概括了罨画池,将有关历史、人物、景致、典故、传说等,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宽窄巷子&&上联:年丰时和感岁月礼兴乐盛&&下联:政通人和喜天下方兴未艾&&上联:友睦亲和迎宾朋兴会淋漓&&下联:日丽风和沐晴空逸兴云飞&&2006年宽窄巷子广场落成时,无门楼亦无楹联,感觉少了一点古意。2013年,宽窄巷子门楼落成,经过正式比选,两联胜出。&&九天楼&&上联:少陵笔有神对今朝锦江春色玉垒浮云愁何在喜欲狂放歌广厦&&下联:太白诗无敌当此夜明月青天长风秋雁须尽欢应称意酣醉高楼(内侧楹联)&&此联可谓妙笔横生、字字珠矶。少陵指杜甫,太白指李白,上下联字句均选自杜甫和李白经典诗句,初看时似字字拼凑,细品来又天衣无缝。将游园时的今朝心境与古时意韵相结合,形象鲜明,意境飘逸。&&&&上联:画栋飞甍巍昂摩碧霄映紫上九天揽月&&下联:浮图古庙渺漠化灰土何必拍三界寻踪(外侧楹联)&&此联创作于近代,画栋飞甍指富丽堂皇的建筑,上联从“摩碧霄”到“揽九天”通篇都在形容此楼之雄伟壮丽;下联则深化“这个地方”的人文价值,用极其后现代的一句“何必拍三界寻踪”传达出一股悠久的历史气息。&&延伸阅读&&传承楹联文化&&都江堰获全国授牌&&成都楹联历史悠久,其中,都江堰楹联的发展与传承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08年4月,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郑重地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牌匾授予都江堰,中国西部首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城市由此诞生。&&都江堰楹联协会会长万天银见证了都江堰楹联的发展过程。他介绍,为了将楹联发扬光大,该协会从1989年成立至今的25年来,每年都会定时推出一本最为集中、精粹地反映人们与都江堰之间审美关系的楹联集锦丛书。协会更开展各种活动宣传推广楹联文化,将都江堰的7条街道打造成楹联街,还在学校建立楹联教育集体,培养楹联文化新人。据悉,仅去年一年,该协会在向峨乡成功建立首个楹联文化之乡,在泰安古镇建立了楹联文化村。“今年,我们将全力弘扬楹联文化,通过开培训班等措施,培养更多楹联传承人,让每个人都能出口说对联!”&&本版采写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摄影 王浩儒
原标题 [楹联点睛 成都新景添生色]
以上内容来自: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汉三国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