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吴苏苏 安工大的下场

林心平(1919―1942),浙江平阳人。1935年考入温州乡师简易部学习。1942年产后重病,因叛徒出卖而被日军逮捕。被捕后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兴县人民政府为其立碑于官林小学,时年23岁。1935年,16岁的她考上了温州师范学校。虽然只有16岁,可是她更希望做个像秋瑾那样的女侠,锄奸惩恶,于是她改了自己的名字,叫林秋侠。她就是林心平。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林心平就开始在地下进行工作,扩大抗日武装游击小组。1938年春,林心平调到中共中央东南局妇女部工作,之后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一支队任文工团副团长。她工作中主动接近刚入伍的青年,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扩大地方抗日武装游击小组,并为部队输送不少优秀的青年。林心平不畏艰难,带领群众在险恶的环境中忘我的工作,力挫日伪军,日伪军遭到沉重的打击后,对林心平恨之入骨,而人民群众称她为“长滆女杰”。(林心平(右)在延安抗大学习时与张梅(林彪前妻))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金坛中心县委成立 “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联合政府”。新四军6师16旅47团团长诸葛慎兼任团长,林心平任县政府文教科长。工作中俩人产生爱情,结为革命夫妻。盘踞在官林伪军头目吴苏,公开投靠日本人,收买地方恶势力,与抗日政府作对,在地方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组织上决定由林心平兼任官林区区长,开展敌后工作。她离别了新婚不久的丈夫,带6名短枪人员深入官林地区,发动干部群众,鼓舞他们斗志,并对敌伪发动政治攻势,以区长的名义公开张贴标语,严正警告伪顽头目、汉奸,破坏抗日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不听劝告者一律镇压。团结抗日政治势力开展后,敌伪惊恐万状,派特务、便衣四处搜捕林心平。(1941年林心平在鲁墅村上讲课的老房子)1942年7月,林心平因产后有病急需治疗,组织上决定派她去儒林镇,一面做情报工作,一面看病,住在比较可靠的树德堂妇科药店旁边一位堡垒户的家中。不料该药店经理何德贵得到了消息,因何德贵抽大烟,便心生恶念,向国民党吴苏驻臧村的连队密报,企图领取赏金。7月18日拂晓,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树德堂和房东的家,房东主人叫她赶快逃走。林心平镇定沉着,一面从枕头下抽出手枪,一面火速烧毁文件、记录本,她不慌不忙地对房东主人说:“既然被包围了,就难以脱身了,我即使逃了出去,也要连累你,你赶快离开,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我是来看病的。”这时,敌人已包抄过来,林心平倚门瞄准,连连射击打死了3个敌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被捕。房东储凤池、医生马步云也同时被抓。林心平看到房东和医生也被抓时,大声呵斥:“放了他们,与他们无关,是我用枪逼着他们留我的,放了他们!”林心平的喊叫,根本不起作用,他们也一起被敌人押往官林。(日林心平被捕地点儒林妇科药店“树德堂”)吴苏见抓了林心平,如获至宝。经过一番密谋,吴苏亲自出马与林心平谈判。他满脸堆笑,惺惺作态:“对不起啦,林区长,委屈你了,此次是不得已把你请来,抱歉,抱歉!”林心平眼望窗外,不予理睬。吴苏接着又说:“请你来,没有别的事,只要你写封信给你丈夫诸葛慎,只要他不当新四军团长,脱离共产党,我马上送你回去,怎么样?”林心平一听,怒火中烧,转身痛斥:“吴苏,你也是中国人,你不抗日,反而还当汉奸,你是民族败类,你的下场你自己应该知道。今天我落入你们手中,根本就没想回去,要杀要剐随你便吧!”吴苏听了这番话先是一愣,一会儿才低沉地说:“你要替自己想想,才二十来岁,我要是往日本人那儿一送,那你就掉进狼窝了。”林心平仰天大笑:“我虎穴闯过,狼窝不怕,共产党人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被抓了,就准备死,没想活。吴苏,你也要替自己想想,还能活多久!”林心平一连几天,面对吴苏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吴苏无可奈何,丧心病狂地将林心平交给了日本鬼子。在押送的路上,吴苏派人将她的上衣脱光,残忍地用铁丝串住她的两个乳房,牵着她游街,每向前挪动一步都有鲜血冒出来,血淋淋的场面让路人毛骨悚然。林心平在日本鬼子的据点里,在鬼子的严刑拷打下,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林心平是被日寇抓住头发拖进日军军营的,大片的头发和头皮一起被扯了下来,后脑勺上鲜血直流。被打得遍体鳞伤,一次又一次昏死过去,又一次次被冷水泼醒。林心平大骂日寇,被日寇拳打脚踢,用枪托砸得头破血流,但林心平英勇不屈,让日寇感到震惊。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官林小学的操场上,日本人布了重兵,驱赶群众前来观看,对林心平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行刑。日本鬼子将她大卸七块,然后丢到硝镪水(硫酸)缸里化成了血水,牺牲时年仅23岁。
刘胡兰人人都知道,林心平怎么没听说,而且牺牲的这般壮烈。太多太多的英雄埋没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的宣传媒体少渲染一些哪个明星离婚了,哪个明星做小三了的闹剧吧,快清明节了,让我们记住和怀念那些为人类和平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尤其是那些想加入日本国籍的或买日货的或为日本经济作事的人。
所以我说句实话,汉奸走狗比日本鬼子都可恶,这类型的抓住就杀,绝不能留情,而且最好用最最残忍的办法。鬼子是我们的敌人,但却是他们国家的英雄。无论是我们的英雄们还是敌人的英雄,都会用英勇,赢得我们的尊重。但是走狗汉奸,永远不配赢得任何人的敬重。
革命烈士我们向您致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致敬,永垂不朽!
给您上柱香,向您至敬,您的血不会白流。
如此坚强伟大的女性!永垂不朽!
这位民族英雄,抗日老前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敬仰她、崇拜她、怀念他,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在敌人酷刑面前坚贞不屈,向这位革命先烈——林心平深深的致敬,敬礼!!!
很遗憾,明知是死。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颗子弹。受尽敌人那样的残忍迫害和无尽的羞耻呢?如此看来她只是战争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难想象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她们的牺牲给我们后人是提醒和警示。我们要为她们报仇血恨!我想国军的孙立仁将军做到了。活埋小日本。以欺人之道,还之欺人之身。
向抗日战争而牺牲的所有人们致敬,打倒小日本。
日本人太他妈不是人了,汉奸比日本人更他妈可恨!
告诉您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每天为您讲述有趣有这里的历史小故事
古有煮酒论英雄,今见温酒读史书,以现代视野为各位呈现一幅别样的历史画卷
中国近现代史学者、畅销书作家。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维权。
青年作家、史海淘宝、哲思古今
古今中外的疑难杂症,上天入地的不解之谜不问老师问老博士。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温籍浙南抗日女侠林心平
03:00 来源:温州日报
编辑:李如婷
&&发表评论
  1937年11月,林心平在延安抗大学习时留影。
  日,林心平在这里被捕。
&&69年前,有一位出生在温州、牺牲在江苏的女烈士,她的英雄事迹让人感动。这位被江苏人民称为与刘胡兰齐名的女英雄,她叫林心平。
&&年仅16岁,
&&她就参加红军游击队
&&林心平,温州平阳北港人,1919年出生,原名林秋逸。
&&林心平的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她的父亲林介人先生,是水头、山门一带的名中医,为人正直,好施善济贫,常为穷人看病不收钱,还冒险上山为红军游击队伤员治伤。母亲郑婉如,是个小脚女人,心地善良,勤俭持家,生育了五个孩子。林心平大哥林怡,还有妹林秋芳等都参加了革命。
&&林怡参加革命时改名为杨进,1936年由黄先河同志介绍入党,是叶廷鹏领导的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与上海党中央的地下交通。当年,就是他从上海带回中央文件,取得了红军挺进师政委刘英对浙南党的信任。后来杨进随粟裕编入新四军,经历过皖南事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扬州、南通军分区的政委。
&&1935年,林心平考入温州师范学校初级部学习。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她参加温州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施压下,被学校开除。回到平阳北港后,她联络表姐蔡翠云(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学生,因参加抗日宣传被学校开除)为红军游击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后被反动区长楼钟声抓去审讯,以通匪嫌疑逮捕,还把她的父亲也关进区署。
&&敌人对她进行恐吓和毒打,企图要林心平交待散发传单的指使人,林心平却严正指出:&传单是在地上捡的,抗日何罪之有?谁反对抗日救国,谁就是汉奸!&楼钟声恼羞成怒将她送到平阳县警局。
&&在监狱里虽经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林心平小小年纪令人敬佩。被关押了10多天后,她在党组织和民主人士的营救下出狱。出狱后的第二天晚上,林心平就上山找游击队去了,从此,与她哥哥一样加入了革命队伍。
&&这一年,她才16岁。
&&为粟裕送机要文件,
&&改变了她的一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刘英、粟裕领导的挺进师进入闽浙边区后,一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1936年8月,挺进师进入浙南与叶廷鹏领导的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合后,得知浙南党与上海地下党有联系,粟裕将一份密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交给浙南革命委员会特务处主任黄先河,要他想办法送往上海地下党组织转送党中央。
&&1936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对瑞安、平阳红军游击区进行全面封锁,内河水道和陆上交通岗哨林立,过往行人都要进行严格的盘问,还有便衣特务盯梢,稍有不慎,即被逮捕杀害。当时负责浙南党与上海地下党联系的交通员杨进去上海还没有回来。黄先河想到了杨进的妹妹林心平,林心平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那时从平阳山区到温州有上百里的路程,为了避开敌人的检查和盘问,必须翻山越岭。黄先河亲自带了几个红军战士,一路便衣护送到温州码头,然后交待她注意事项后,让她独自从温州坐轮船到上海。
&&在检票口,军警对她盘问,她不慌不忙,对答如流。敌人见她年纪轻轻还是个学生,没有注意就放她上船。在船上,她一边看书,一边注意可疑人的动向,始终保持警惕。
&&到达上海后,她在接头地点来回走过几次,在确定没有敌人跟踪后才按了门铃,接上关系后把文件交给了上海地下党组织。对于这么重要的文件竟让一个小姑娘独自送达,上海地下党的同志们都大吃一惊,他们都为林心平出色完成任务而感到欣慰,发现她是个可造之才,就把她留在上海,并于当年11月吸收她入党。
&&这次执行特别任务,改变了她的人生,从此,林心平走上了一条与在浙南坚持斗争不一样的革命道路。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合作后,蒋介石同意将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党中央在上海成立八路军办事处,林心平任办事处机要秘书。
&&这时她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决心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37年8月,她在寄给黄先河妹妹黄东君的一张照片背面写道:&东君!别了,可纪念的朋友,愿你要坚决为自己与人类而努力。&
&&11月,日军占领上海,组织上派她去延安抗大学习。在延安,她拍了一张穿军装的照片托人带给家乡的母亲,并在照片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这张照片保留至今。
&&深入敌营,
&&她是智勇双全女英雄
&&1938年春,她被分配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工作。长江局撤销后,改为东南局,迁至皖南与新四军一起办公。林心平开始在妇女部工作,后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一支队陈毅手下任文工团副团长。她工作积极,不怕困难,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先后多次打入敌营策反国民党顽敌,人们称她是深入敌军的虎胆英雄。
&&1938年秋,国民党军统在武汉一带组建&忠义救国军战地服务团&。由于&忠义救国军&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亲手所建,战地服务团又以抗日的名义进行招募,吸引了不少爱国青年加入。上级派林心平打入&忠义救国军战地服务团&做策反工作,由于她能说会唱,又有文化,敌人让她担任战地服务团政治干事。
&&她在工作中主动接近刚入伍的青年,对涉世未深的青年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青年的拥护。1938年秋,服务团移到安徽屯溪集训。不久,&战地服务团&的军统特务不断向新四军制造矛盾,在林心平揭露敌人的阴谋后,许多青年开始觉醒,林心平率部分战地服务团的青年脱离部队,辗转浙闽一带参加新四军和当地游击队。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开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到了夏天,国民党第40师直属特务营进占金坛西南我新四军控制的潘家村和沙河桥地区,并修建炮楼、派捐收粮,不断与新四军制造摩擦,对我游击区威胁很大。
&&为了拔掉这枚钉子,上级领导派对敌斗争有经验的林心平再次打入敌营,并取得营长李明的信任当上文化教员。她得知营长爱抽大烟,部队出操后都会到罗坝乡乡长家抽大烟。为了集中部队便于我军包围,她向营长建议部队在晨操以后,组织各连队唱歌,以提高部队士气。营长不知是计,同意林心平的建议。
&&一天,在与上级联络后,新四军分别派出短枪队,潜伏在操场和罗坝乡乡长家附近。等到营长去抽大烟后,部队开始行动,包围了正在唱歌的特务营。林心平见状立即亮出手枪,对敌人高喊:&我们是新四军,你们被包围了,要抗日的跟我们走,要回家的把枪留下。&敌人一个营就这样被解决了。那个专门制造摩擦的营长李明也被我短枪队抓获。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溧阳中心县委根据中共苏南区党委的指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月,金、溧、宜、武、丹五县联合政府成立,后改名为金坛县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6师16旅47团团长诸葛慎兼任县长,林心平任县政府文教科长。工作中,林心平与县长诸葛慎产生爱情,结成了革命夫妻。
&&盘踞在官林的伪军头目吴苏,公开投靠日本人,收买地方恶势力,与抗日政府作对。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组织上决定由林心平兼任官林区区长,开展敌占区的工作。
&&她离别新婚不久的丈夫,带了6名短枪队员深入官林地区,发动干部群众,鼓舞他们的斗志;并对敌伪发动政治攻势,以区长的名义公开张贴标语、公告,严正警告伪顽头目、特务、汉奸,破坏抗日是绝没有好下场的,不听劝告者一律就地镇压。团结抗日的政治攻势展开后,敌伪惊恐万状,派出特务、便衣四处搜捕林心平。
&&不幸被捕,
&&遭到日寇残酷杀害
&&1942年初,林心平在茅山根据地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现在斗争日趋尖锐,可能有这么一天,我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生命,望你们不要难过&&&从那时起,她对自己随时牺牲已经有了思想准备。
&&1942年5月,林心平生下一个男孩,由于接生条件有限,产后得病,组织上安排她到金坛县儒林镇&树德堂&秘密医治。
&&&树德堂&主人储凤梓同情革命,对新四军持友好态度,对林心平格外照顾。7月中旬,&树德堂&代理当家何德贵,因向储凤梓勒索未遂,向伪军头目吴苏举报&树德堂&藏匿新四军。
&&7月18日,储凤梓得知伪军包围&树德堂&,立即叫林心平转移。林心平赶紧烧毁笔记本等机密材料,但是,伪军已冲到堂内,林心平拔出手枪与伪军枪战,击中伪敌3人,因子弹打尽,林心平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储凤梓和医生,林心平大声告诉伪军:&与他们无关,你们抓我就好了。&
&&林心平被捕后,伪军头目吴苏多次审讯林心平,要林心平叫丈夫归顺,保证让林心平回去。结果反而被林心平大骂一顿:&吴苏,你也是中国人,你不抗日,反而当汉奸,你是民族的败类,你的下场你自己应该知道。今天我落入你们手中,根本就没想回去,要杀要剐随你便吧!&
&&吴苏进一步威胁:&你要替自己想想,才二十来岁,我要是往日本人那儿一送,那你就掉进狼窝了。&
&&林心平说:&我虎穴闯过,狼窝不怕,共产党人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被抓了,就准备死,没想活。吴苏,你也要替自己想想,还能活多久!&
&&吴苏气急败坏,丧心病狂地将林心平交给了日本鬼子。在押送的路上,吴苏派人将她的上衣脱光,残忍地用铁丝串住她的两个乳房,牵着她游街,每向前挪动一步都有鲜血冒出来,血淋淋的场面让群众毛骨悚然。群众围在后面跟随,她大声对群众说:&今年打败希特勒,明年打败日寇,抗战一定会胜利,新四军一定会来解放你们的。&
&&林心平是被日寇抓住头发拖进日军军营的,大片的头发和头皮一起被扯了下来,后脑勺上鲜血直流。林心平大骂日寇,被日寇拳打脚踢,用枪托砸得头破血流,但林心平英勇不屈,让日寇感到震惊。
&&关于林心平是如何牺牲的,一些文章的讲法,都是被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的,后浇上硫酸毁尸。我认为那些作者都不是当时的见证人。诸葛佩圣写的《抗日女侠&&林心平》一文,揭开了林心平牺牲的过程:
&&&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官林小学的操场上,日本人布了重兵,驱赶群众前来观看。(他们)对林心平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行刑。日本鬼子将她大卸七块,然后丢进硝镪水(硫酸)缸里化成了血水,(她)牺牲时年仅23岁。林心平同志以秋瑾为榜样,为国家为民族战斗到最后一刻。&
&&日,宜兴县人民政府在官林小学内林心平烈士就义的地方立碑纪念,并建立林心平烈士陵园。至今官林小学里还保存着烈士的墓和纪念碑,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心平烈士把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她是优秀的浙南儿女,是浙南人民的骄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网络评论 (0)
您还可以输入字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值班电话:0 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瓯网1号客服:
瓯网2号客服:鼎盛春秋 ——司母戊新生传奇
作者:司母戊|
发表时间: 18:52:40
& & 吴江、吴海“一担挑”从安徽迁到安阳武官村,数代后建起了“九门相照”的吴家大院。悬壶济民,诗书继世。医有著名的神医“老圈”,文有女秀才吴素云,曾与宋庆龄、邓颖超、聂耳同在抗敌演剧队……平民护鼎英雄吴培文诞生在这个家庭,司母戊鼎万世深藏,乱世显身,盛世辉煌,与吴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号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在淮河北岸有一个武官村,这是一个上千户人家的大村镇。
明朝万历年间,安徽吴氏兄弟吴江、吴海“一担挑”迁到了这里。传至第三代,吴家出了一个监察御史,家道兴旺起来,逐渐形成了“九门相照”的吴家大院。就是青砖灰瓦木檩木梁的五间上房为一传院,一溜排开九传院,每院大门都开在中间,一眼望见九门。院内墙壁上有汉白玉石雕,刻有“白云怡志,清泉洗心,积德其厚”十二个大字。的确如此,每逢灾荒歉年,吴家都要施舍财物,开粥铺救饥寒,惜老怜贫更是常事。吴家世代悬壶济世,以医为生,治病救人,在安阳一带以善行著称。1922年,吴家添了一个小男丁,名叫吴培文,他的父亲是中医先生,远近知名的“老圈”:人们说天底下所有的珍方奇单都被他“圈”起来了。老圈的前两个儿子都过早的去世,吴培文在八岁时又得了怪症“耳根病”,着实让老圈吓了一跳。他亲自开方下药,请诸多医生会诊,终于治好了儿子的病,自己却在焦虑不安中辞世而去。千顷良田一棵苗啊,吴老夫人秉承丈夫的遗愿,要将小培文抚养成材。吴家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书香门第,小培文的大姐吴素云,毕业于开封女子学院,在南京和宋庆龄、邓颖超、聂耳等人同在抗敌演剧队。小培文要想成材,自然也要读书,吴老夫人就把儿子送进了国民革命军新童子学堂就读。吴培文15岁时,与红河屯乔家姑娘结婚,乔家姑娘也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其兄时任江西重炮旅旅长。婚后吴培文继续上学,吴少夫人协助吴老夫人执掌吴家大院这份家业。
日,日本人侵占安阳,吴培文弃学回家务农,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护鼎武官村
& & 梁启超之子考古学家梁思永给吴家出了一个大难题。日本鬼子侵占安阳。吴培文伏地拜祖祈求恕罪佑护,祖坟动土,挖出宝鼎。众农民对天盟誓,以命护鼎。日军黑田队长夜进吴家大院探鼎,临行眼中闪烁的贪婪绿光让吴培文心中一惊。古董商肖寅卿要求把宝鼎大卸八块再给钱。吴少夫人智语指点迷津。鼎耳分存:“就算日本人把我们全杀了,有朝一日咱的后人也要拿着留下的证物去找他打官司,宝鼎是中国的!”一阵黑风使吴培文逃出了魔爪。豫北剿总司令王仲廉向蒋介石献鼎祝寿反被关了三天禁闭。蒋介石宋美龄带领十五个人观鼎,拍照留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飞机场截获了司母戊宝鼎。
位于安阳市淮河北岸的武官村,有一个地方叫西北岗,是殷商八代十二王的寝陵。当地人说这里是文物遍野,古董遍地。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中药里发现了骨片龟甲,上刻文字符号,循根追到安阳,确定就是甲骨文,故有“一片甲骨惊天下”之说。日本人从这里劫掠了上万片的甲骨。1935年,梁启超之子梁思永来安阳考察,发现了西北岗,要在这里发掘。吴培文沿吴家祖坟地划了一个大圈,说圈外20米处不准动土。梁思永答应了,一来是中国的老规矩挖祖坟大逆不道,人家会拼命;二来是吴家乔家都是高门大户,不能随便惹。他在这里挖出了牛方鼎和鹿方鼎,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日卢沟桥事变,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梁思永奉命南撤。临行对吴培文说:“在你们家坟地周围发掘出很多国宝级文物,坟地内可能更多。这里地势高,古墓多,又有上百棵柏树,太显眼了,日本人来了怎么办?你要赶快平坟砍树,防止日本人抢宝盗宝。”15岁的吴培文权衡再三: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啊!烧纸上香拜告祖先,下狠心平坟砍树,以护国宝。
是年日本侵略者从北京南下,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安阳就沦入敌手。日本人打着科学考察的名义,派出多起考察团,强力掠夺殷墟文物,风声越来越紧。一天夜里,吴氏宗族一个叫吴希增的,找到吴培文说:“我探着祖坟里的确有东西,现在是土匪、汉奸、盗墓贼外加日本人,被谁盗去了都不好,还是咱们自己先看看吧。”那时的中国的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但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敬的是忠臣孝子,清官廉吏;恨的是卖国奸贼,男盗女娼;信奉的是“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骂祖宗挖祖坟这是招惹庄户人拼命的事。吴培文是读过书的人,他知道:忠,国为最大;孝,祖为至尊。二者相较,忠于国家是最大的孝。万一宝物让日本人得去,吴家岂不成了汉奸?这个18岁的青年人,毅然下定决心:祖坟地里动土,挖!次日,他召集了同族中的20多个青年农民,趁天黑齐聚祖坟地,伏地拜告祖先:“中国的宝物不能让日本人抢走,不孝子孙只好挖坟掘墓藏宝护宝,恳请祖宗先人恕罪佑护!”接着就动手挖掘。下挖到十三米,吴培文下去一看,只见一个很大的青铜器件,口朝东北,脚朝西南,一只耳朵露在上面,多半个身子埋在泥土里,看不清是什么物件。这时东方渐白,雄鸡高唱,大家只好填上土,等晚上再说。3月17日夜里重现挖掘,但又没成功,物件太沉重,把麻绳都坠断了,吊不上来,只好再次停止。这天晚上,闻讯赶来的铁路巡警和皇协军在四周站岗,他们想捞点好处。因为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地里挖出了文物,卖了钱户主分一半,另一半归参与者平均分配。吴培文见状不敢再拖延时间,遂于18日夜间,按上辘轳再次拉吊。等到拉上来一看,是一件三尺半长、四尺高的一个铜质庞然大物,都傻眼了:天呀,竟是这么个“大炉”!此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此物若被人知道,吴家全家人就有性命之忧!于是,这一群义薄云天的庄稼汉,指天盟誓,严守秘密,死不透漏半点风声,否则天地不容许,祖宗不答应!接着一齐动手,用骡马车拉进吴家大院,藏进一个垃圾坑里。
这一天,正是1939年的3月19日,三个九碰头,一千年才有一次;再有三天,就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那个垃圾坑,就是吴家珍藏的医药古籍单方,因怕日本鬼子抢去,一把火在此烧掉,直烧了三天三夜。这真是世所罕见的巧合!
但是,这件事还是泄了密。原来,吴家邻居、安阳市伪督学曾给飞机场的日军警备队队长黑田送过妓女。这次他又溜沟子,将此事报告给了黑田。3月17日晚日本探子趁人多眼杂混进人群。因物件当晚没出土,探子也没见着什么,回去没说明白。驻飞机场的日军队长黑田,就让伪督学转告吴培文,说皇军想看看你们挖出的东西。吴培文不愧名门之后,见多识广。他知道如不答应,全家有性命之忧;答应了又恐宝物被抢。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回答:“可以来看,但要答应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晚上来。二是不能走大门进,可从你们家越墙而过。三是只能远看不能近瞧,更不能用手摸碰,时间也不能长。这是吴家祖先订下的规矩,遵守它在场的人都会福星高照,大吉大利;违背其中的一条,凶险无比,在场的人不是挨枪子儿就是遭横死。”可不要小看这三个条件,里面大有玄机。第一,晚上来,黑灯瞎火,漆黑一片,对方什么也看不清,看鼎、探路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晚上是强盗、贼寇活动的时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给日本人来吴家的动机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第二条是说这不是我请的客人,“君子不逾墙”,“撬门趴梁,做贼爬墙”!更重要的是,吴家大院是“九门相照”,一套院一套院的连接成一个整体,院门都开在中间,可以一眼望九门。黑田爬墙而进,就记不清方位。第三条的玄机在后半段,打心理战,依我的条件就一好百好,不依我的条件就会自找倒楣,遭天谴。这三条既挫伤了黑田的锐气,又重创了黑田的心理,吴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等“请君入瓮”。当然,这也是“逢强智取,遇弱活擒”,中国人的智慧。那黑田果然答应了全部条件,乖乖地在黑夜里从伪督学家爬墙而过,站得远远的,没看完整就匆匆离开。他的手不停地去扶眼镜,嘴里不住的念叨:“真是一件好东西,千万别让宪兵队知道。”登上梯子翻墙时,还恋恋不舍的回头凝视,镜片后的一双贼眼闪着狼一样贪婪的绿光。吴培文见了心头一惊:这个畜牲不会善罢甘休!果然半个月后,日本人、皇协军、铁道警备队数次来翻箱倒柜的找。吴家不堪其扰,参与找宝的人也沉不住气,聚在一起商量趁早卖掉。北京的古董商人肖寅卿闻讯赶来,看了“大炉”,惊得目瞪口呆,手拿放大镜从头到足看个没完没了。只是啧啊咂的点头,就是不喊价。在众人的再三催问下,他才伸出两个指头,说是现大洋二十万!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十块大洋能买一亩地,二十万现大洋,能买20000亩地呀!”但那肖寅卿提了个条件,东西太大,没法运,又怕被日本人抢去,得把“大炉”砸开大卸八块,运到北京,一手交货,一手交钱。说完就走人了。这时人们满脑子都是买地了,卸吧。钢锯锯,德国进口的锯条一锯一道白印,根本锯不动。大锤砸,一锤下去,“当”的一声,声震屋瓦,“大炉”纹丝不动,蒙三床棉被继续砸,只是震下了那只炉耳。吴少夫人闻声赶来,一看,那是什么大炉,分明是一只国之重器——鼎!这位少夫人出身名门,见多识广,她不便说破,只是阻止道:“不要砸了,咱们上当了,这个大炉是一个完整的物件,毁坏了就不值钱了。古董行有一个缺德的规矩,我得不到的宝物就设法毁掉,别人也别得到。照这样砸下去,咱们是人财两空。”这伙庄稼人一听,醒题了:这个大炉是个国宝啊,卖不得,毁不得,更不能让日本人得了去。如果那样咱成了秦桧——汉奸卖国贼!祖宗八代都没法见人了。黄河边的农民,土头土脑没文化,大道理讲不出,中华民族气节的底线守得牢:中国人的宝贝不能让外国人得了去!“忠孝传家久”,最大的忠孝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个信念一直流淌在中国亿万农民的血液中!他们不再想买地了,虽然那是他们的命根子。一心想的是如何保护好这只大炉。庄稼人是纯朴的,有时显得很愚昧,胆小怕事,但是一旦明白了事理,他们的智慧之门就被打开,勇气随之而来。庄稼人为国家保护国宝,国家却不保护他们。军队逃散了,放了羊;政府早不见了踪影。现成的例子摆着:离武官村一里地的小马庄,被日本人屠了村,近50口子人被机枪扫射杀掉。他们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小马庄!想到这里,这伙年轻的庄稼人热血沸腾了,智慧勇气成倍增长。他们商定把“大炉”的身子和“炉”耳朵分开来藏。如果我们被杀光,“大炉”被抢走,将来国家强大了,咱们的子孙后代拿上炉耳,漂洋过海去找日本人打官司,讨个公道:“大炉”是中国的,有“炉”耳为证,您怎么抢的再怎么还给我们!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提过“卖”这个字,“大炉”又一次改换地点,埋到了吴家西屋马棚,“炉”耳则由吴希增秘密掩藏。不久,上百号日本人,架起机枪,包围了武官村,直奔吴家大院。吴培文闻讯夺路而逃,假装买药混出了村。后面日本鬼子蜂拥追赶。下午两点,追到河滩地,突然从西北方向刮来一阵黑风,刮得天昏地暗,店铺招牌全被刮掉,大树被连根拔起,刮的日本鬼子头抬不起,眼睁不开,腿迈不动,又怕八路军乘机偷袭,只好吹集合号,屎壳郎搬家——滚蛋。
吴培文赶忙跑回家,一看,东屋马料棚被挖掘的开肠破肚,西屋马棚刚被挖开,好悬!不是这场黑风,他的命和“大炉”一起都没有了!他是文化人,从来不迷信,这次他也相信了:这是天意,上天保佑国宝,保佑护宝人!他灵机一动,把“大炉”从西屋马棚挪藏到东屋马料棚,又花20块现大洋买了一个60公分高的三脚鼎埋在了屋内炕洞里。然后又躲起来。没几天,小日本又来了,果真挖开了西屋马棚,又在各处翻箱倒柜的一通乱找,最后果真在炕洞内搜出了三脚鼎,心满意足的走了。走时把吴培文挂在墙上的照片全部带走,在全安阳悬赏捉拿。家里没法呆了,吴培文只身逃往南京,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秘密安排下,潜往淮南煤矿当了一名记工员,一住就是七八年。
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吴培文回到了家中,“大炉”依旧掩埋在东屋马料棚。八年啊,日寇横行,汉奸流氓盗贼土匪骚扰,“大炉”依旧安然无恙,真是一个奇迹!然而又是那个汉奸伪督学告密,当时的国民党安阳市政府,要征集“大炉”开展览会。派陈参议逼迫吴家交出“大炉”,吴培文拿不定主意,就去找拜把兄弟,地下共产党员常耀山商量,常耀山说:“宝物没让日本人抢去,你就立了大功。现在政府要征去展览,你就交出去吧,反正都是中国人。将来时局会有变化的,放心吧,现在是保命要紧。”
& & 1946年6月,安阳县县长姚法圃带一队警察直奔吴家,古物保存委员会主任陈子明同行,挖出了大“炉”,运往县东街4号萧曹庙内展出,安阳人闻知争相赶去参观。当时的《民生报》报道说“观看者动以千计,盛况空前”。后经古董界行家鉴定这只“大炉”是件远古时代的宝鼎,尊贵无比,断定鼎上“必有双耳”。县长派警察前往武官村,逼迫吴希增交出了珍藏八年的鼎耳。同年十月,豫北剿总司令王仲廉闻讯赶到安阳,见鼎大喜,想到11月31日是蒋介石的六十大寿,遂起拍马屁之意,就派部队武装押运,将大鼎送至南京,亲自前往为蒋祝寿。不料这马屁拍到马蹄子上,蒋介石正为王仲廉在豫北被共产党刘、邓统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打的一败涂地而恼火,破口大骂:“娘希屁!仗打成这个样子,豫北战事吃紧,你还有心思搞这一套!”他一方面下令关王仲廉三天禁闭,一方面又偕宋美龄带了15个人去看大鼎,并拍照留念。1948年,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临行带走了六十万件国宝文物。解放军在南京机场截获了一个特大木箱,里面装的就是大鼎。遂被运往南京历史研究院,并于1959年征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经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此鼎即为名震中外的“司母戊鼎”。至于司母戊是怎么留在大陆的,一直众说纷纭。后来台湾有消息透露,是爱国人士同文物专家、地下共产党组织联合起来,偷梁换柱,留下了真宝,把一件赝品送上了飞机。证据之一就是梁思永留在了大陆,当上了新中国第一届中科院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不管怎么说,象征江山社禝的司母戊鼎留在了大陆。若干年后提起这件事,吴培文先生仍是感慨万端、心有余悸:这都是天意啊!如果司母戊鼎被日本人抢去放在靖国神社,上香烧纸的供奉战犯,中华民族岂不丢尽了脸面?吴家人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如果司母戊鼎被运往台湾,大陆解放了反而到台湾去观鼎,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个鼎是代表江山社禝的,日本人没抢走,说明中华民族必定复兴;蒋介石没带走鼎就是丢掉了江山社禝;共产党得到鼎就得到了江山社禝,真是天意啊!
亮鼎安阳城
& & 国家博物馆的姚青芳主任来到武官村。吴培文在其孙吴苏桉的陪同下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做《家园》节目,顺便到国家博物馆去探望司母戊鼎,一句“你这鼎是假的”吓坏了服务员。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陪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殷墟遗址大殿前接见了吴培文。安阳向联合国申报殷墟文化遗产,司母戊得以回娘家。吴培文在吴苏桉的搀扶下重见大鼎,他深情地用手抚摸着,而面色平静,神态安然,喃喃地说:“分手之日国难当头,重逢之时国富民强。”安阳申遗成功,5个月后吴培文安详离世。吴苏桉擦干了眼泪,说:“爷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该看下一代的了。”
时光如箭,日月穿梭,一眨眼司母戊鼎出土已有半个多世纪,吴培文由18岁的青年变成年近古稀的老翁。当年参与护宝的弟兄们俱已过世,只有他硕果仅存。既使在那阶级斗争如火如荼、文化革命烽烟连天的岁月,他也过着平和安静的日子。“白云怡志,清泉洗心,积德其厚,”祖上的荫护,自己的德行,使老人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当地庄户百姓的爱戴。对于往事,他从不提起,别人挑这个话头,他也只是淡然一笑。他已修练的心如古井,没有一丝一毫的涟漪。
1990年,这种平静的日子突起波澜: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部副主任姚青芳亲到武官村,造访吴家大院。他对吴老先生说,司母戊鼎的身份业已查明,身世尚不清楚。只耳闻有过一段护宝经历,但是详情不明,作为历史文物是一大缺陷,无法存档。为此特来向老先生请教,补上缺憾,以励后人。寥寥数语,老人精神为之一振,他一下子将眼前这位中国知名的商周文物专家视为知己知音,隐隐约约感到宝鼎将铁树开花,枯枝发芽!于是他打开了话匣子,详细生动地讲起了尘封的往事。姚青芳听后感到了极大的震撼,激动的表示要将此事整理上报,记入国宝档案。但是,姚青芳走后再无音信,吴培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宝鼎铁树开花、枯枝发芽是必然的,只是时机未到。一晃十多年,其间有许多人采访座谈,老人只是应付答对。因为司母戊会派上大用场,找噱头挣钱会玷污它的神圣。他在默默地然而是满怀信心地等待。
一直到2001年,安阳申报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爱国文明城市,这件事又热起来,吴老先生当起了申遗义务宣传员,开始忙起来。党政领导接见,新闻媒体采访,有关部门慰问,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接着,中央电视台邀请吴培文进京录制《家园》节目,吴苏桉同行。这个节目是专为殷墟申遗造势的,由安阳市委书记亲自带队,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主持。节目录制很成功,吴培文、吴苏桉抽空到国家博物馆探望大鼎。老人一边听讲解,一边围着大鼎转了一圈,突然开口说道:“你这个司母鼎是假的”!一句话把讲解员吓出一身冷汗,连说:“老人家,您可不能这样说,这么贵重的文物,国家博物馆怎么能存放假的?”老人不慌不忙地说:“你这一件就是假的。司母戊鼎在我家埋藏了八年,我还能不认识它?”讲解员赶紧将此事向领导汇报,值班主任立即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老人家真是好眼力,这件鼎就是一个仿制品,真品太重,旧楼板承受不了。等到国博装修好了,我们再把真的司母戊请出来展览,您老人家放心好了。”小讲解员惊的目瞪口呆,老人则开心地笑了。
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以及安阳市的党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要听取护宝经过,在殷墟宗庙遗址大殿前接见了吴培文,吴苏桉随行。李长春握住老人的手,深情的说:“你对文物保护做出了贡献,有功!”老人毫无局促不安之感,条理清楚的侃侃而谈。讲到汉奸伪督学两次出卖宝鼎的秘密,温而文雅的老先生忍不住骂了一句粗话“妈了个X的”,引得领导们开心地笑出了声。一场预定5分钟的接见,延长到近半个小时。从此,老人这个义务宣传员工作更起劲了,面对各大媒体的采访,认真详细地解答问题,最多时一次讲解三个小时之久。
2005年,安阳殷墟申遗进入冲刺阶段。安阳市政府上报国家,申请将国宝司母戊鼎请回安阳展出造势。最后,以安阳市政府、河南省文物局担保,与国家博物馆达成协议,以13亿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将宝鼎请回安阳。5月18日,宝鼎由警车开道,武警押运,各路口交警、武警值勤护卫,于15时19分抵达安阳殷墟大门口,在外六十多年的国之重器司母戊重回故土,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各方媒体高度关注。5月19日9时39分隆重举行了迎接司母戊鼎回娘家省亲的仪式。安阳市万人空巷,争相涌往殷墟门前,争睹司母戊鼎的丰采。吴培文老人与安阳市师专郭聚忠教授同台分述司母戊鼎传奇故事。9时39分,安阳市委书记和省文物局原局长、申报办主任共同揭开蒙在宝鼎上的红色纱罩,在场的男女老少顿觉眼前一亮,那金光闪闪、庄重威严的司母戊大方鼎,第一次在家乡亲人面前展露英姿!只见它身高近四尺,口长三尺多,壁厚近两寸,一千六七百斤重的身躯稳如泰山。两耳竦峙,长方腹形,中足空而粗壮。鼎身四周为兽面,围以饕餮纹,交接之处为扉棱,云雷纹细密铺就,鱼纹游走;足部上为牛首纹,下为饕餮纹饰,中为兽面纹配以三道弦纹;鼎耳外廓饰对虎纹:虎口相向,争含一人头,意为神虎食妖;鼎腹上下均饰夔纹带状构成方框,两夔相对,极显尊重威武之势;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宝鼎铸痕清晰,当由20块陶范铸成;双鼎耳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鼎身系一次浑铸而成。整个大鼎外观庄重大方,内涵文化深厚,图案古韵十足,纹饰含意丰富,不愧为“国之重器”、“鼎中至尊”,无怪乎日本文武强盗垂涎三尺,民族败类不屑之徒争相奔走欲得之!然而天命不可违,中国之鼎当永驻中国,人民之鼎当永归人民,六十多年,司母戊鼎荣归故里,为家乡殷墟申遗造势,实为大喜大庆之事!突然,鸦雀无声的现场暴发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录相机旋拍,镁光灯闪烁,长短镜头一起对准了司母戊鼎,对准了吴培文老人。仪式结束,老人提出要近前观看宝鼎,得到领导和警卫负责人的特许。那宝鼎现场戒备森严,一道绳索,二道武警,三道特勤,任何人不得近前。老人在其孙吴苏桉的搀扶下,肃然行至宝鼎跟前,仔细地观看,深情的抚摸,周身上下看了个够,摸了个遍,六十年啊,古鼎故乡逢故人,诉不完的酸甜苦辣,道不尽的生死离别,尽在这无言的人、鼎心曲交流之中!“这是真的!”老人由衷地笑了,他想起了2001年在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幕。老人依然神态安详,平静如初,内心的激动化作十六个字,喃喃地念道:“分别之时,国难当头;重逢之日,国富民强!”挤上前来的安阳电视台记者拍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河南日报头版头条新闻,国内十几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个消息。20日上午,媒体又去采访老人作《鼎缘》栏目。在此期间,吴培文老人天天闲不住,有时一天接受三次采访,先后两次带领各媒体赴西北岗现场讲解这段讲不够、听不够的司母戊传奇。
2006年,安阳参加联合国申遗活动,递交申请。7月申请获联合国通过,殷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个月后,12月16日,吴培文老人安详地辞世,驾鹤西去,终年84岁。
“爷爷18岁呕心沥血护鼎,84岁眼见宝鼎为殷墟申遗尽力而获成功。66载风雨雪霜,终究完成夙愿,老人家无所遗憾了。今后,就看我们这一代的了。”吴苏桉如是说。
看来,司母戊传奇并没结束,还要继续下去!
立鼎黄河坛
& &“鞋王”动了运作司母戊文化产业的念头。爷爷不置可否只说了一句“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做好。”司母戊改变了他的人生。宁夏要为“母亲河”建设“中华黄河坛”。吴苏桉“自己装担自己挑”,挑了一次又一次,三个月掉了二十斤肉,精心制作了“中华黄河鼎”和二十四件青铜礼器。“这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吗?真是精美绝伦!”大名鼎鼎的李学勤教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冯总“催命”,董厅长“求情”,吴苏桉笑道:“这黄河坛的事怪了。”
1990年。武官村。吴家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副主任姚青芳,正在与吴培文老人促膝长谈。一个年方弱冠的男青年,蹲在门口一字不落的认真听着。他叫吴苏桉,是吴培文的宝贝孙子。他很惊讶,爷爷第一次如此详尽的讲述司母戊鼎故事。也就从这一天起,爷爷每一次外出都是他陪同。2001年他陪爷爷进京赴中央电视台录制《家园》节目,他悄悄地对爷爷说:“司母戊这么被人重视,您这么受人尊敬,我将来做司母戊文化行吗?”爷爷不置可否,只说了一句“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做好。”
2004年,爷爷对吴苏桉郑重地说:“你很想看我珍藏的一件东西,对吗?”“对”,苏桉点点头。“那你告诉我,让你看了,你能保存多少年?我已保存了七十年。”“一百年!”苏桉毫不犹豫地保证。爷爷点点头,打开箱子,从最底层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一张爷爷身着国民革命军新童子学堂学生服的照片,两张发现司母戊鼎时玻璃质底版,一张在淮南煤矿时的工作证。吴苏桉看了大喜过望,“爷爷,这是您老人家青年时期的历史足迹,比金子都贵重!”后来,这三件东西被河南省文物局作为文物拍照收藏。
早在1998年,吴苏桉就已开始做起名牌鞋代理商,建起了“强人皮鞋商场”。他从商引入了鼎文化的概念:注重诚信,“一言九鼎”。原来,大禹治平水患,设立九州,继帝位后用紫铜铸成九个大鼎,分刻九州之名,置放于议事殿堂,每逢有重大事件,即当着九鼎发布命令,君臣各守其诺。从此,“一言九鼎”成为注重诚信的代名词。人言“无商不奸”,吴苏桉偏偏“诚信经商”,“一言九鼎”,说到做到。诸多名牌鞋业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认为最有安全感,纷纷找他当代理商。一时间青岛孚德、金羊,上海牛头、花牌,温州红蜻蜓、奥康,江苏森达,杭州特里亚,军工3515强人等全国知名鞋业,纷至沓来,齐聚安阳。吴苏桉一举功成,成了有名的“安阳鞋王”。2004年,为继承爷爷的护鼎精神,这位年轻的“鞋王”改行做起了司母戊文化产业。一位朋友见他太“离谱”,劝道:“女怕嫁错郎,男怕转错行,老弟当鞋王烦了,换个名堂玩玩就算了,别往深处做,小心呛水。”他领了朋友的善意,但决心不变:吴家祖辈行医,到爷爷这一辈“转行护鼎”,不是更离谱吗?但是爷爷转对了!当年正月初六,他开始招兵买马,4月29日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了“安阳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做青铜器文化礼品,兼营文化旅游。6月份,第一批鼎、爵青铜器开炉,安阳电视台作了报道。李宁专卖店的老板买了第一件送人,大受欢迎。不久安阳政府将鼎爵作为交流专用礼品。2006年国家工商局为公司发证,“司母戊”三字成了真正的文化品牌。河南《大河报》头版头条刊登:“司母戊鼎的发现与保护人的后代注册了司母戊品牌,保护了民族品牌。”吴苏桉看报后大为震动:过去只知道同仁堂这样的大字号是民族品牌,今天司母戊也成了民族品牌!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深知“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标准,三流企业做生产”的道理。他的企业要三者全做。如今第一和第三起步了,他瞄上了企业标准。他利用国家博物馆所提供的检验司母戊鼎青铜器含量标准的优势,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青铜器制造材质含量的精确数据,这些数据后来成为国家标准。司母戊的文化品牌,国家级的材质标准,青铜器制作的完美工艺,使吴苏桉如虎添翼。他先后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对外交流重大活动,参加了赴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及中国友协、外交部有关树鼎的各种活动仪式。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了公司制作的鼎和爵以及甲骨文。当上海市长、河南省长一同到展区时,吴苏桉在公司精心制作的1:1的司母戊大鼎前打起特制的书法作品“鼎立东方,鼎盛中华”。一下子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一片赞叹之声。
日,安阳市政协、团市委、工商联、群艺馆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义演、万人签名大型图片展”,吴苏桉的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办。吴培文出席,同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抗日英雄、安阳市第一任敌工站长常耀山会面,并肩走上主席台,在签名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件事给吴苏桉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暗暗激励自己:一定要把司母戊文化做出个名堂来,否则无法面对老一代。
吴苏桉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2010年,他又迈出了第二步,在接受严峻的考验中而登攀升华。
2010年,经中科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郭来喜教授介绍,宁夏财政厅邀请吴苏桉赴青铜峡参加中华黄河坛奠基仪式,洽谈制作中华黄河鼎的事宜。一听是为黄河“母亲”立鼎,他二话没说,五一节下午乘机直飞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的王和山厅长,董锋副厅长,农开办办公室王宁主任热情的接待了他。他结识了中华黄河坛总设计师、项目总监冯钦铎教授,人们称呼他冯总,中华黄河坛文化总设计师兼总编辑田海林教授。5月2日,他参加了庄严隆重的奠基仪式,然后听冯、田二教授介绍了中华黄河坛构思。吴苏桉看到,这里的黄河宛如慈母般安详宁静,坛址背靠贺兰山,面对牛首山,滔滔河水在牛首山下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直走青铜峡,在峡口画出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此处就叫金沙湾,是宁夏财政厅农开办、农业示范园所在地。他惊奇地发现坛址和示范园相差如此之大,坛址是典型的荒野砂滩,示范园则是真正的塞北江南。当他听说董锋副厅长、王宁主任率领一帮年轻人在这里辛勤开垦十几年,苦苦守护着坛址这块宝地,他不由地对宁夏人肃然起敬。在坐落在山坡挂有“冯钦铎工作室”檀木牌子的房屋里,他得知这是王和山厅长、董锋副厅长三下济南,请来冯总而专门修盖的。冯总在这里一住六年,与田教授为设计黄河坛而彻夜长谈,满地的烟蒂,满墙的手绘图纸,满桌的文稿,在讲述着他们呕心沥血的辛劳。吴苏桉眼睛湿润了。这是黄河儿女护鼎精神的重现!他毫不犹豫的承担了铸鼎的任务,并建议,将原方案的三足鼎改为四足司母戊鼎,因为它是鼎中最尊贵的,而且名字也与祭祀“母亲河”最相近:“祀母”啊。冯总听了很高兴,说你可以先设计一个图纸,再回来确定。其实,吴苏桉完全可以按原方案施工,合适不合适,相近不相近,按常规与他不相干。这一提意见,又提的很合理,得,设计图纸和制作鼎都成了他的事,这是他第一次的“自己装担自己挑”。
真到设计图纸他才知道了厉害。冯总一句话“远看司母戊近看司母河”就是要求,提供了一些图案符号就是内容,最后一句“你看着弄吧”就是原则。吴苏桉傻了,不知从何入手,只好自己硬干。他自作主张,将朝代更迭图案自三皇五帝开始,沿着鼎上部转了一圈。但是下面的太阳、月亮、龙凤、八卦,怎么排都不顺眼。“孩子哭了抱给娘”,他只好专程到济南去请教冯总。一看他的图纸,冯总笑了:“朝代更迭创意很好,只是你排列反了,不能倒着转啊!”说着他亲自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排好了,鼓励道:“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没有现成的资料可用,上电脑也查不到,只有我们自己去创。你照目前这个样子去创,做出鼎来你就是半个历史博士。”吴苏桉听了觉得这冯总是既有本事又和蔼可亲。心里一高兴,就提了一大堆建议:黄河鼎应该配上青铜底座,四面必须铸上记载性的文字。出于美观的考虑,鼎身上不铸此类文字,但要铸在鼎内。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发生意外有据可查。鼎腿改用饕餮牛首纹饰,既厚重又体现农耕文明。冯总一听大加赞赏:“小吴你真有头脑,回去就这么做,出了问题我兜着。文字由田教授写,鼎耳的虎食人图改为龙凤,中间部分换成水纹装饰、阴阳图,两边分日、月鼎底部铸上宁夏自治区政府的印章。”他叮嘱:“今后别客气,就是这样‘碰撞’才能冒出火花,大胆地干吧。”这是吴苏桉第二次“自己装担自己挑”。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不可想象的工艺难度!
审图日期到了,吴苏桉带上图纸,急速赶往金沙湾。三十几号人在等他会审图纸共进晚餐。这是一次风云际会:来自雕刻之乡曲阳中久石业的甄义龙经理,出身于石雕世家,其父曾率队整修天安门上的玉石栏杆,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获亲笔题词,本人业绩非凡;山东威迪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利朋,出身于青铜制品世家,是国内同行业中的翘楚;还有号称中国钟王的南京王丰陵先生。这三家的图纸顺利通过,轮到吴苏桉了,打开平面图,没问题。打开立体图,只有侧面图,他解释说时间太紧,饕餮立体图难画,平面手绘出不来效果。再加上改动、添加的内容太多,这么短的时间根本绘不出来。冯工不高兴了,披头盖脸一顿猛批:“我要的是立体效果图,不是要完不成的理由!改动、添加内容是经你同意、且大部分都是你提的建议,完不成你答应什么,提什么建议?今晚开夜车,明天早晨看图纸。”吴苏桉满腹委屈诉不出,晚饭时低声对董厅长说:“其实我们不注重绘图,实际做的效果要比图上好看的多……”,话未说完,不料那一向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董厅长冷冷地一句:“图都绘不好,鼎能做好吗?”噎的吴苏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图纸审的别别扭扭,晚饭吃的窝窝囊囊,董厅长本打算和大家尽兴喝几杯,如今都没了那个雅兴。回到住处,连刷牙洗脸的水都没有,吴苏桉一阵心烦,哪里受过这种气?他真想图纸一挟脚一跺,走人!忽然,他眼前浮现了爷爷那永远平静安详的慈容,耳边响起老人那淡漠而寓意深刻的语句:“不管做什么,做就要做好。”他耳边响起冯总、田教授意味深长的嘱托:“中华黄河坛是中国大江大河上的第一坛,中华黄河鼎是坛上的重中之重!”他想起了王和山厅长在敬酒时一句“拜托大家了”,表露出真诚的信任,董副厅长、王主任每次亲到机场的迎送,在砂砾遍地、蚊虫成阵的荒野里苦苦坚守十七年……这样千载难逢的天时、地利、人和,一展身手的大好机遇怎么能错过呢?这样一些打着灯笼难以寻找的良师益友怎么能轻易失去呢?自己信奉的“一言九鼎”能不算数吗?……绘图员一句“吴总,今晚不睡了,制图”惊动了他。精神抖擞地绘制起来,邻室的郭院长也过来指导帮忙。第二天九点钟,将新图交与董厅长和冯总,二人都很满意。冯总高兴地点头:“我就要的这个效果”。大家开心地笑了,昨晚的不快丢到了九霄云外。
绘图审图的历练更加增强了吴苏桉的使命感和艺术至上感,在铸鼎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青铜铸件首先要翻模,古代小件器物多用陶作模,简称“陶范”,模范一词盖出于此。像黄河鼎这样6.3米、两层楼高的大器物,需用泥或石膏作形。用石膏作形省力但形态不好,用泥作形费力但形态好,吴苏桉就选用泥形。作形又分平面塑缩小开模和立体型整体开模,前者可以“偷工减料”易操作,但缺魂少形;后者费工费料难以操作,但形魂兼备。而鼎只有形魂兼备才能彰显庄严威武,他就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竖起造型,整体开模。冯工来了一看,说“你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本不该说什么,但不说心里不痛快。”他一边指点一边比划,有时还亲自动手,“你爱服不服吧,经冯总指点修改的地方,看起来就是舒服”,吴苏桉由衷钦佩地说。那鼎上的花纹,原暴出鼎面5公分,觉得很好,但做成后看着不舒服。冯总说“你再增加5公分,暴出10公分试试”。一增加厚度,果然很完美。吴苏桉诚恳地说:“冯老总您说哪里不行,我就重新做。”冯总不好意思地说:“吃完饭再说吧。”午饭后他亲自下手,将主龙纹、饕餮纹由原来的6.7公分加高到12公分,他二人相视而笑,满意了。“冯总真神了,这种细微之处的缺陷,专业人士都没办法,他弥补了”,吴苏桉如是说,“不只是黄河鼎,整个黄河坛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他不允许留一点遗憾。”
日,中华黄河鼎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教授,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副主任姚青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博士,以及王玉印教授等。专家们仔细地听取了汇报,认真地审视了图纸照片,肯定了中华黄河鼎铸造设计方案,在意见书上签名认证。论证一结束吴苏桉立即进入了紧张施工阶段。
最艰巨的工程是田教授的那长达1200多字的中华黄河鼎铭文,要铸造在底座上,鼎内壁。技术人员只埋怨吴苏桉:“你怎么这样答应人家啊?咱这一行正常算法是按字收费,你怎么按平方算啊?这样我们还能赚钱吗?”吴苏桉回答:“我们是为黄河母亲铸鼎铸字,当儿子的能赚老娘亲的钱吗?”问的技术员哑口无言。黄河鼎铸造好了,鼎体超高无法运往宁夏,只好将鼎耳、鼎腿拆下,用特型车运输。2010年的冬天,宁夏奇寒无比,黄河坛正在风口上,温度降到零下十八度,手都伸不出来。为赶工期,工人们在严寒中没黑没白的安装。一个庄严威武的中华黄河鼎如期矗立在黄河坛上:它通体高6.3米,重达13.8吨,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图文并茂,寓意深长。正面题“中华黄河鼎”,背面镌“司母河”。左右两侧绘有图案,左为大禹治水、鼎立九州,右为龙马负图神龟献书;鼎边环绕朝代更替脉络,上古三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鼎耳精画金龙彩凤;盘旋飞舞呈祥瑞;龙凤图形均取自商代之精典。两耳中间左日右月,寓意“日月恒升,天地交泰,阴阳平衡,宇宙和谐。”鼎上四面,分列河伯出行、农耕渔猎、纺织哺乳、祭祀战争四项内容八幅图;龙脊八方,共有八八六十四卦爻。水纹流畅,溯及黄河乃华夏文明之源;饕餮威严,警示勿忘民以食为天。云雷纹展示黄河的恢宏浩荡,牛首纹象征农耕文明的渊源流长。鼎腿饰牛首纹,述铁牛镇黄河水患之神事;鼎内及正面底座刻铭文,同述华夏古今及建坛立鼎之由来。背面刻毛主席手书:“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谁藐视黄河,谁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右侧面刻“天下黄河富宁夏”,左侧面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人员姓名。底部刻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印章。那黄河坛位居“神奇的骏马”贺兰山之余脉,“大小西天佛境”牛首山之襟怀,黄河水在这里静静盘绕流入青铜峡,造就了金沙湾,宛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那中华黄河鼎矗立在中华黄河坛上,伟岸的司母戊鼎之形体,深厚的黄河文化之底蕴,可称得上蔚为壮观!这正是:两山竦峙,地设青铜之长峡;一水环流,天造金沙之太极。贤祖贤孙立宝鼎,盛世盛举起河坛。朝闻贺兰神骏之嘶鸣,暮浴牛首佛境之祥光。万众一心开新宇,国堵遏制终成虚话!众志成城同创伟业,铁打江山固若金汤。炎黄子孙心萦怀,黄河鼎立黄河坛!当李学勤教授看到黄河鼎实体幻灯片时,先是激动地带头鼓掌,接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三询问:“这是实物吗?是上一次论证的那个鼎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教授感叹到:“这样的工程,一年开会,二年论证,三年实施,四年能完成就不错了,而你们只用了三、四个月就做出这么漂亮精美的鼎”!
鼎立河坛,威武庄严,三大殿前两旁就显得太空了。那追求完美的冯工,绞尽脑汁,想出用著名的青铜礼器来补空衬托。那遇事不惧,“能揽则揽”的吴苏桉,再一次“自己装担自己挑”,揽下这个活。与冯总查遍资料,选定礼器拍成照片,于日,再次赴京召开论证会审定。这次论证会除上次论证会的参加的专家外,又增加了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瀚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杨升南教授,国家博物馆仿古专家赵家英教授。专家们高度评价这个创意,最后审定十八青铜礼器:
1、四羊方尊,商后期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2、莲鹤方壶,春秋中晚期铜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
3、龙耳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
4、神面卣,西周时期青铜器,出土时间地址不详。
5、妇好方斝,商后期酒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
6、面纹袋足斝,商前期酒器,出土时间地址不详。
7、妇好鸮尊,商后期酒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
8、亚矣方卣,商晚期酒器,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北地。
9、子龙鼎,商末周初圆鼎,出土时间地址不详。
10、龙虎尊,商后期青铜圆尊,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
11、大克鼎,西周晚期食器,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
12、郑州商城大方鼎,商前期食器,1974年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
13、虎食人卣,商后期艺术珍品,出土于湖南宁乡。
14、父辛爵,西周中期酒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
15、妇好爵,商后期酒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
16、牺尊,战国酒器,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
17、人面方鼎,商后期方鼎,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18、象尊,商晚期礼器,1975年出土于湖南醴陵。
与会专家在论证书上签字,朱凤瀚教授对十八青铜礼器一一作注。会后确定三大殿高台摆放灯具三对:
错银铜牛灯一对,东汉灯具,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
兽形灯一对,战国时期灯具,出土时间地点不详。
长信宫灯一对,西汉灯具,出土于1968年河北满城。
共24件青铜礼器,都交与吴苏桉制作。此时距日开坛时间只有3个月,他率领人马白天黑夜加班干,又要保质量,又要赶时间,过去开模是一件一件的开,这一次是一下开了24件,真是难煞人也!一直到5月6日,还在一件件地安装。那作为施工方的冯总大发雷霆:“开坛日期不是我说了算,更不是你说了算!5月8日必须开坛!”这时的吴苏桉连抱怨受屈还嘴的空都没有了,倒是那作为建设方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董厅长替他解围,说了句公道话:“你就没问问给人家多长时间?3个月呀,那叫不说理!”事后想起这件事,吴苏桉噗哧一下笑出了声:“这黄河坛,邪门了,谁是建设方谁是施工方都分不清了!这是哪跟哪呀?”
然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董厅长、王主任、冯总、田教授、甄义龙、袁利朋等黄河坛的建设者们不都是这样吗?自己装担自己挑,挑了一次又一次,用自己找来的一堆“麻烦”,换来了黄河坛的精彩辉煌!在这里,建设方、施工方已浑然一体,都叫一个名称:黄河坛的建设者!
别人不理解的问他:“为什么要‘自己装担自己挑’?”他幽默的哈哈一笑,答道:“我这是继承祖上的‘挑担精神’,吴家就是一担从安徽挑到安阳,才有了吴家大院的。”
笔者有幸采访了吴总,与他彻夜长谈。问起这段往事的感受,他沉思了一会,徐徐答道:“司母戊鼎的出现不是偶然的。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宝鼎出土,恰似是向日寇示威神州大地不容侵犯!号召国民万众一心保国抗战;1946年正值解放战争开始,宝鼎现身,昭示金瓯不可或缺,山河不能破碎,而蒋介石占有了鼎却又失去了鼎,就说明他失去了江山社稷;2011年宝鼎还家安阳,殷墟世界申遗成功,标志着宝鼎正服务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同年司母戊形体的黄河鼎矗立黄河坛,则揭示了中华民族鼎盛春秋,文化强国的夙愿定将实现!这是巧合还是‘天人感应’呢?留与后人评说吧。”沉默良久,若有所思,我不忍心干扰他。忽然,他一字一顿地说道:“从爷爷奶奶老一代舍生忘死护鼎,到亮鼎安阳殷墟申遗成功,再到在黄河坛竖起重量是司母戊鼎16倍的黄河鼎,中间连接着一条线,这也许就是中华魂吧?”对啊,它就叫中华魂,一个历尽坎坷、几濒消亡、而终于从贫困落后,弹片血火中崛起,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魂!它使中华民族雄起振兴、鼎盛春秋万代。黎明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武官村吴家大院,梦见了金沙湾中华黄河坛,梦见了司母戊黄河鼎,梦见了那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然而神圣无比的线……!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稿件有疑议,请联系
处理! 倡导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传播正能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偷渡客的下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