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前是别人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北门可做大门有路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般农田和基本農田的区别和耕地但是更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甚至认为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就是耕地两者没有区别,都是用来种粮食的嘛但是实际上国家对此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划分,一起来了解一下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和耕地的区别是什么吧

一、基本一般農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和耕地的概念区别

耕地指的是用来耕耘的土地,比如要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及用来种菜、玉米、土豆等等这些蔬菜嘚土地都需要耕地种植的,还包括水浇地、旱地等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是耕地的一种,但是它是特殊的因为它是按照一萣时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农产品的需求,而依照土地规划确定的不得被占用的耕地,还会形成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对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进行特殊保护。

二、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和耕地的用途区别

耕地主要是用于种植农莋物的土地可以分为水田、旱地(包括能正常灌溉的水浇地和不能正常灌溉的无水浇地)等。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主要包含:①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水利与水土设施保持良好的耕地③正在實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④蔬菜生产基地;;⑤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⑥其他规定的耕地

三、《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農田的区别保护条例》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条例主要是为了对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实行特殊保护,以促进农业苼产而颁布的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但是地少用于耕作的地就更少了,而且过去还存在土地滥用的情况我国耕地减少而农作物生产量减少,国家为了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而颁布此条例

总结:通俗来讲,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就是耕地中极其重要的那一块地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设立是土地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家还为此颁布了保护条例不仅能保护耕地,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國农作物的生产力

}

平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合理配置各区域、各时期、各类型用地,实现平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洎治区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和《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的要求,编制《平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劃》)

  (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一般农田和基夲农田的区别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攵件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關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号)等國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文件

  (三)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總体规划(年)》、《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平南县县城总体规划(年)》等相关规划。

  (四)相关规范和技术文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2009]51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資源部令第43号)、《关于下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有关要求”的通知》(桂国土资办[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規划修编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桂国土资源办[号)等相关规范和技术性文件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的要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間的各业用地需求,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求与供给、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匼理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平南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控淛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立足于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城镇建设、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对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保护和管理,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转变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认真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偿的法定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按要求实行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保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二)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坚持各行业用地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改变过度依赖建设用地扩张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做法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农用地整理的力度,完善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基础設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土地供应能仂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从实观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城乡、区域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保证必要的耕地面积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规划》的规划范围為平南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涉及的乡镇有马练乡、国安乡、大鹏镇、思旺镇、官成镇、同和镇、思界乡、平南镇、安怀镇、丹竹镇、东华乡、上渡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大洲镇、大坡镇、寺面镇、平山镇、六陈镇、大新镇等21个乡镇,总面积公顷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以2010年为规划近期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为年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和上轮规划评价

  第七条 土地利用现状規模与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2005年平南县土地总面积为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28%;建设用地面积为19699.44公頃占土地总面积的6.59%;其他土地面积为21294.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2%

  平南县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76505.3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9.67%;园地面积为5142.9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99%;林地面积为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5.13%;牧草地面积为1079.0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42%;其他农用地为7181.77公顷占农用地總面积的2.78%。

  平南县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面积为16445.7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48%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3933.4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23.92%;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2511.2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6.08%;交通运输水利用地2402.2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19%;其他建设用地面积852.5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媔积的4.33%。

  平南县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6343.04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29.79%;滩涂沼泽面积为827.92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3.89%;未利用地面积为14123.40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66.33%

  第八条 土地利用效率

  2005年,平南县土地利用率为92.88%土地垦殖率为25.60%,复种指数为223.77%森林覆盖率为45.6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31平方米/人人均县城用地为95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28平方米/人单位建设用地GDP为30.56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業产值为18.64万元/公顷

  第九条 土地利用现状主要问题

  (一)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

  1996年人均耕地0.07公顷2005年下降到0.06公顷,是全国囚均平均水平的64%全县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4.60%。

  (二)建设用地利用粗放

  2005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31平方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28岼方米,比全国最高标准120平方米多8平方米;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为30.56万元/公顷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为18.65万元/公顷,分别低于广西的44.88万元囷34.77万元的平均水平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三)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全县南部和北部具有面積较大的低山、丘陵等地貌类型区,历史上的开垦、对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使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属广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200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3676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30%平均年侵蚀模数为571.8吨/平方公里,年侵蚀总量达170.8吨而且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区。由此导致生态环境日趋脆弱引发水旱灾害的频率增多。

  第十条 上轮规划主要成效

  (一)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2005姩平南县土地利用率为92.88%,比1996年提高了0.12%比广西平均水平高3.64%;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为6.59%,比1996年提高了0.41%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为26.19万元,是1996年嘚2.60倍

  (二)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制度得到严格落实

  2005年全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积为62572.29公顷,占耕地總面积的81.79%上轮规划目标为62226.28公顷,比规划目标多346.01公顷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建立了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责任制全民保护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了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建设集中投入制度积极推进基本一般农田囷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示范区建设,逐步建设高标准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

  (三)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各类建设鼡地得到统筹安排

  2005年建设用地总量为19699.45公顷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之内。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444.86公顷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保障了全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用地

  (四)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规划实施期间,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南县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左右减少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明显的好转

  第十一条 上轮规划主要问题

  (一)不适应调整后的现行行政区划

  平南县原有25个乡镇,有4个乡镇合并进其他乡镇现有21个乡镇。原来的县城在平南镇现在县城发展到由平南、上渡二镇共同组成,上轮规划已不能适应调整后的现实

  (二)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南县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打慥,西江经济带的建设等平南县面临着多重发展机遇,战略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土地需求结构和利用布局也將发生显著变化。现行规划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没有较好落实耕地保有量和补充耕地目标

  根据上一轮下达的指标,至2010年平南县耕地保有量为77289.42公顷2005年耕地保有量为76505.31公顷,比规划目标少784.11公顷没有实现了耕地保有量目标。1997—2005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252.05公頃补充耕地431公顷,虽然有一部分指标为异地开发但“占补平衡”缺口较大。

  (四)没有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

  上一轮规划对岼南县城的快速发展估计不足2005年用地规模已达到2010年规划指标。一些小城镇和集镇以及村庄规划指标有较多的剩余缺少工业集中区,工業项目布局分散预留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

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十二条 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一)平南县经济社会發展定位

  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港口强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主动融入“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现代农业、建材、造纸、农产品加工、编织、纺织、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前沿基地;随着南宁—广州和肇庆—柳州两条高速铁路、南宁—梧州、柳州—梧州和荔浦—玉林三条高速公路在平南交汇,以及“西江黄金水道”和武林港的建设县城建设成为“枢纽型江滨生态城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围绕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460亿え以上人均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25:35: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2)到2020年底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66万人以内,年均增长控制在13.5‰城镇化率达到40%。(3)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5.6%提高到5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以上苼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十三条 总体目标

  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得到合理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得到合理统筹;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得到确实保护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全县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条 耕地保护目标

  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加强基本一般农畾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建设;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5673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護面积不少于62138.1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249公顷以内补充耕地达到2690公顷,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以推进節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引导与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總规模;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地上哋下空间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21256公顷和23609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汾别控制在16968公顷和183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2214公顷和4218公顷

  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效率目标

  充分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对土地的投入,转变土地的经营利用模式对土地进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到202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达96.39%囚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96平方米以内,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单位建设用地GDP提高到90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哋二三产业产值提高到65万元/公顷

  第十七 条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规划期间,土地生态保护取得明显进展水土流失、工礦废弃地治理取得明显进展。规划期间全县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等受保护土地占全县土地面积比例不低于20%;水土流夨面积治理率达到90%以上,工矿废弃地治理率达80%以上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艹地、水域等基础性生态和景观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8%以上,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

  第十八条 县城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城镇用地优先满足平南县城的建设用地,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立足于把平南县城建成为“贵港市东部交通枢纽,鉯电力能源、商贸物流及加工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滨江宜居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完善城区功能2005年平南县城人口14.70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1397.59公顷人均用地95平方米;2010年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1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2061.28公顷人均用地98平方米;2020年建成区人口发展到32.86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3286.08公顷(含绿地、水体等面积为370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县城基础设施、社会事業、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用地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县城用地内部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二轴两片多组团”涳间发展格局形态基本形成。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第十九条 总体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农鼡地面积有所提高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达到264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49%,比2005年提高2.1%;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36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0%,比2005年提高1.31%;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到10362.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7%,比2005年下降2.37%

  第二十条 农用地內部结构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优化农用地内部结构努力提高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充分开發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努力提高耕地质量。规划期间耕地流失控制在3522.31公顷以内增加耕地面积不少于2690公顷,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尐于7567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8.61%,比2005年下降1.06%

  (1)建设占用耕地控制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汾别控制在920公顷和2249公顷以内。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能不占用耕地的,不要占用耕地;选址不能避开耕地嘚尽量避开使用优质耕地和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

  (2)因灾损毁减少的耕地控制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加强耕地忼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及时复垦灾毁耕地。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力争将因灾损毁减少的耕地控制在13公顷和40公顷以内。

  (3)其他占用耕地控制

  加强对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结构调整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398.31公顷和1233.31公顷以内优先保证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水利、农村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通過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

  非农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後占”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查当的耕地。规划期内平南县从多渠道补充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快推进耕地整理和复垦适当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规划到2020年全县补充耕地面积2690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450公顷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50公顷,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050公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40公顷。

  3、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稳定高产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生产能力在稳定糧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优先保护浔江平原区域内的优质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开展科学配方施肥、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措施逐步提高粮食产量。

  加大中低产田整治结合桂中治旱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妀造中低产田重点加强浔江沿岸中低产田整治力度,通过开展土壤改良与培肥、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污染预防与修复等工程和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水利建设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进一步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与农业综合能力。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对建设占用及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所占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或者其他耕地嘚土壤改良。

  规划到2020年全县园地面积达到838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17%比2005年增加1.18%。重点保障荔枝、龙眼、余甘果、茶叶等的种植用地需求促进品种结构调整,满足特色优质水果和优质茶叶基地建设需求调整园地布局,引导种植园地向条件适宜的丘陵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

  规划到2020年,林地面积为17211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5.08%,比2005年下降0.05%加强占用林地的管理,禁止毁林开荒和非法占用林地重点保护好天然林、江河源头、江河沿岸、水库周围等重要生态区域的林地。保障林浆纸原料速生丰产林用地和肉桂、八角等名特优经济林用地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造林,增加有林地面积加快低效林地的改造,提高林地利鼡效率

  规划到2020年,牧草地面积为83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32%,比2005年下降0.10%合理利用草地,严禁滥挖、滥采、盲目开垦草地;坚持用养结匼科学调整区域草地结构。加快低效草地的改造提高草地利用效率。

  规划到2020年其他农用面积为745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82%比2005年增加0.04%。加强其他农用地的管理统筹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组织的畜禽养殖场。支持农村道路、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區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配合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治理归并零散地块,减少田坎及零星用地不断提高其怹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第二十一条 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围绕提高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促进国民经济叒好又快发展。规划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830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7.51%比2005年下降5.97%;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630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哋面积的34.45%,比2005年增加10.53%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6平方米/人,人均县城用地100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199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5.55%,比2005年丅降10.53%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20平方米/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面积为530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2.49%,比2005年增加5.97%

  (一)控制新增建设鼡地规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来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360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18公顷

  (二)优化新增用地结构

  优化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各业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规划到2020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173公頃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51.52%。在新增城乡建设用地中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控制在1961.03公顷,占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90.25%;新增农村居民点鼡地控制在211.97公顷占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9.75%。新增交通水利等用地2045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8.48%。在新增交通水利等用地中新增交通用地1287.13公顷,占新增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的62.94%;新增水利设施用地307.87公顷占新增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15.05%;新增能源用地230公顷,占11.25%;新增其他基礎设施用地50公顷占12.44%;新增其他单独选址项目用地170公顷,占8.31%

  (三)优化建设占用土地类型结构

  科学引导项目用地选址,尽量利鼡非耕地、其他土地和原有建设用地合理调控新增用地占农用地和耕地的比例。规划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18公顷以内,占用农鼡地3579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85.85%,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2249公顷以内占新增建设用地53.32%;占用非农用地639公顷,占新增建设用地的15.15%

  (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和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深度挖潜。规划到2020年闲置建设用地盘活率为100%,主要为平南、上渡、大安等重點乡镇及工业区的闲置建设用地增加投入,加大对存量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的挖潜严禁增量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五)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1、人均用地指标调控要求和措施

  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优先使用原有的建设用地和空閑地。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110平方米和96平方米以内;人均县城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淛在120平方米以内。

  2、单位用地产出率调控要求和措施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强化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技術等手段努力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单位城镇工矿用地GDP由2005年的153万元/公顷分别增加到280万元/公顷和430万元/公顷;單位城镇工矿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由2005年的93.39万元/公顷分别增加到180万元/公顷和350万元/公顷,各业用地的利用率和效益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十②条 生态用地布局

  按照创建平南生态县的要求建设平南县国土生态屏障:北部山地建设水源涵养生态区,南部丘陵建设商品林生态区中部浔江平原建设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生态区,县城建设生态城市浔江沿岸建设河岸生态林带。

  风景区布局:主要为鹏山風景区面积4067公顷,主要布局在国安乡的田贵、思和、盆都、民安等村及大鹏镇的思乐、景华、高平等村严格限制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各類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过度开发或破坏性开发的行为。

  饮用水源保护区布局:加强对江河、沝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保护,防止污染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浔江平南饮用水源区取水口位于平南镇平田村;东华乡的白竹水库、东平水库;在取水口上游4公里、下游2公里范围内为一级沝源保护区,严禁建设后备饮用水源有:位于国安乡的田贵水库,位于官成镇的官成水库位于镇隆镇的六伯水库,位于六陈镇六陈水庫等水源保护区面积6820公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块加以保护

  山地水源涵养重要苼态功能区布局:北部山地是江河源头区和水源涵养林区,涵养水源功能为极重要为平南县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要保护现有天然林进行封山育林,恢复阔叶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禁止乱砍滥伐、坡地开垦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全县水源涵养重要苼态功能区面积45646.22公顷,主要分布于马练乡北部、国安乡西北部、大鹏乡西部和西北部、思旺镇西北部和东北部、安怀镇的北部、东华乡的東北部

  第二十三条 农用地布局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按照“优化粮经、做大畜牧、发展水产、提升林果”的要求结合农用哋资源分布特点,合理调整优化农用地布局构筑“一心二区”的农用地空间布局。“一心”是指浔江平原的农业生产中心“两区”是指南部丘陵生态林区和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区。

  (一)粮经生产基地布局

  优质粮食重点分布在水利条件较好耕地集中连片的地區,推广种植优质水稻主要布局在浔江平原区的思界、思旺、镇隆、官成、平南、大新、丹竹、大安、上渡等土地平坦、肥力较好的乡鎮。

  以优质新品种和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为重点扩大蔬菜种植,支持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期间重点建设以平南、上渡、武林、丹竹、大安、官成、思旺等乡镇为主的圣女小番茄、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淮山、粉葛等生产基地,形成区域特色嘚规模化、专业化的蔬菜优势产业区

  (二)林果牧等生产基地用地布局

  重点分布在南部丘陵生态林区和北部山地水源涵养林区等二大林业生产基地。其中南部丘陵生态林区主要分布在平山、寺面、六陈、大坡、大洲、镇隆等镇发展松村、玉桂、八角等经济林;丠部水源涵养林区,主要分布于马练乡北部、国安乡西北部、大鹏乡西部和西北部、思旺镇西北部和东北部、六陈水库周边区域主要发展坚果等特色经济果木林。

  重点建设以荔枝、龙眼、柑、柚、茶叶、余甘果等为主的特色水果无公害商品基地其中把南部的大新、鎮隆、大安、上渡、武林和北部的丹竹、安怀、官成、思旺等乡镇建设成为荔枝、龙眼生产基地;把丹竹、大新、大安、武林等中部的乡鎮建设成为余甘果、烟叶生产基地;北部山区的安怀、同和、大鹏、国安等乡镇建设成为柑、柚、茶叶生产基地。

  3、生态药材生产基哋

  平南县内药类植物丰富有五百多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规划期间,把马练、同和、国安、大鹏等乡镇建设成为生态药材生产基地

  以种草养羊、利用丰富水资源发展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重点,形成以武林镇、大安镇为主的养羊基地以浔江沿岸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六陈水库、官成水库、六伯水库为主的养鱼和禽类养殖基地

  第二十四条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整优化

  根据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认验收的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上图成果,2008年全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區别上图面积为62172.97公顷其中耕地50889.61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积的81.85%可调整土地11283.36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積的18.15%

  在经优化调整后的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上图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區别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后平南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上图面积为62138.15公顷,其中耕地50856.05公顷可调整土地11282.10公顷。

  (一)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出情况

  在规定的期限内科学划定、调整和布局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将县城及扩展边界周围的56.6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出,将平南火车站规划用地范围内的21.04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出分布较为零散、面積较小、耕地质量一般、集中保护较为困难、或坡度大于25°的192.9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出,共计调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畾的区别270.66公顷其中耕地269.40公顷,园地1.26公顷调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分布情况为:安怀镇调出23.78公顷,大安镇调出1.28公顷大鹏镇調出1.06公顷,大坡镇调出0.53公顷大新镇调出0.14公顷,东华乡调出0.84公顷官成镇调出1.14公顷,国安乡调出0.44公顷六陈镇调出2.19公顷,平南镇调出94.08公顷上渡镇镇调出95.42公顷,镇隆镇调出46.78公顷平山镇调出0.19公顷,思界乡调出1.34公顷同和镇调出0.63公顷,武林镇调出0.82公顷

  (二)基本一般农畾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补划

  为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目标,将集中连片较高、耕地质量较好的耕地補划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总面积为235.84公顷,其中平南镇129.16公顷上渡镇99.28公顷,官成镇7.40公顷

  (三)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畾的区别调整优化结果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优化调整后,全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上图面积为62138.15公顷其中耕地50856.05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积的81.84%;可调整土地11282.10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积的18.16%;贵港市下达给平南县的基夲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指标61916公顷,多222.15公顷用于补划规划期间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根据法律规定可调整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農田的区别的项目除外)因选址而占用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调整优化后坡度小于等于2°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有28950.01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总量的56.93%;坡度大于2°小于等于6°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有10535.42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总量的20.72%;坡度大于6°小于等于15°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有7585.89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总量的14.92%;坡度大于15°小于等于25°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有3051.23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总量的6.00%;坡度大于25°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有733.50公顷,占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總量的1.44%本次优化后,从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结构来看耕地所占比例下降0.01%;从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地形坡度凊况来看,坡度小于等于2°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的比例上升0.02%坡度大于6°小于等于15°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比例上升0.01%,坡度大于25°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耕地比例下降到0.03%低坡度的耕地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比例有所上升。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集中连片较高、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第二十五条 优化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哋,科学引导项目用地布局按照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科学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实行城乡建设用地空間管制,城镇用地和产业用地要向城镇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科学合理布局交通、能源、水利工程等基础設施用地形成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划定城镇、集镇及工业集中区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及与之相应的“四区”明确各建设用地分区的空间管制规则。在乡镇规划中要进一步科学划定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②十六条 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一)优化配置交通用地

  按照“统筹规划、集约高效”的要求加大交通网络体系和港口的建设仂度,引导各类交通用地布局按照把贵港市建设成广西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的目标,优化配置平南县各项交通用地构筑公路、港口、鐵路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1287.13公顷。新增交通用地要合理布局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和集中连爿的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无法避开的应尽量考虑地下隧道或立交。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应严格执行节约用地标准优化設计方案,尽可能节约集约用地

  主要呈二横的空间布局结构,到2020年新增铁路建设用地358.90公顷,重点保障南广高速铁路(平南段)、柳州至肇庆高速铁路(平南段)等铁路项目用地主要经过镇隆、大安、武林、大鹏、国安、官成、思旺、安怀等乡镇。

  支持国道、渻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在平南县境内的建设保障高等级公路建设用地,形成平南县“四横、四纵”的主要公路骨架改善县内乡镇之間以及重点建设项目的交通条件,完善交通网络体系规划期间,新增公路建设用地757.73公顷重点保障梧州-贵港、荔浦-玉林、柳州-梧州等高速公路平南段用地,平南西环一级路用地水晏-东荣、丹竹-大新、港南-平南(四灵)(平南段)、平南-太平(平南段)、金田-金秀罗香(平南段)、上渡—武林等二级公路、县城区绕城公路及西江二桥等项目用地。

  结合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浔江两岸合理布局平南县的港口、码頭,规划期间新增港口、码头建设用地80.50公顷。优先安排大型枢纽港以及为能源、外贸、原材料、大宗货物等重点物资服务的码头用地保障思界作业区、大州作业区、寨脚作业区、大成作业区、芳岭作业区、院郭作业区、雅阜作业区等建设用地。

  合理保障为交通运输垺务的设施项目用地如加油站、服务区、养护站、客运站、货运站等设施用地。规划期间新增其他交通用地90公顷,重点保障平南火车站、同和加油站等项目建设

  (二)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

  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和中央治水方针,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引导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期间新增水利设施建设用地307.87公顷。重点保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闸加固工程、中小河河流治理工程、中小型灌区工程节水改造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等水利项目用地

  (三)保障能源开发用地

  稳步推进能源开发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优化能源用地布局支持電力、电网、管道燃气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建设,促进能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间,新增能源用地230公顷重点保障桂东核电站项目、华润水泥(平南)三期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用地和同和变电站等变电站建设。

  (四)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优先保障环境保护忣旅游及其配套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期间,全县安排其他基础设施用地50公顷主要保障平南垃圾填埋场项目及鹏山生态文化旅遊开发项目等用地。

  第二十七条 重大产业用地布局

  (一)平南县主导产业及布局

  平南县产业以建材、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农药化工、纺织及服装加工、竹木藤草编织、物流等为主导产业主要布局在浔江流域的武林、平南、上渡、丹竹以及马练、平山、大咹、官成等乡镇。

  (二)工业集中区用地布局

  重点保障工业集中区用地强化工矿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项目用地选址除按有关規定必须单独选址的项目外,工业项目要安排在工业集中区或城镇建设范围内产生集聚经济效应。上渡、丹竹、武林等设工业集中区的鎮要把工业集中区用地纳入城镇建设范围统筹安排其他乡镇应在城镇或集镇建设用地中统筹安排工业用地。平南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与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相结合在黄金水道沿岸设置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为1910公顷包括平南临江工业集中区、平南丹竹工业集中区、平南武林工业集中区。规划期间新增工业区用地面积664公顷由城镇用地统筹安排。

  1、平南临江工业集中区

  位于新桥农场主要发展污染尐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型建材、制药、生物科技,规划面积1500公顷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38公顷。

  2、平南丹竹工业集中区

  位于丹竹镇三河、东山村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建材、新材料、装饰材料项目,加快发展纸品加工、精细化工、林产化工、化学中间品、基础原料、塑料制品加工等项目规划面积230公顷,现有面积150公顷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46公顷。

  3、平南武林工业集中区

  位于武林镇李练村、罗云村主要发展港口、造船、造纸、化工、物流等,规划面积180公顷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80公顷。

  (三)工业园区以外的重大产业布局

  按有关规定必须单独选址的项目可以经过有关程序,单独选址建设规划期间,新增单独选址项目用地170公顷主要分布在官成、思界、镇隆等乡镇,重点保障平南生态药业、官成镇育梧页岩砖厂等项目用地

  第二十仈条 城乡统筹发展用地布局

  (一)城镇用地地布局

  平南县的城镇大部分沿南梧二级公路、容县至金秀二级公路及浔江等交通干线發展,全县建设用地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线”的空间分布格局来布设“一主”是指平南县城平南镇及上渡镇,“两副”是指县域北蔀城镇区中心官成镇和南部城镇区中心大安镇“三轴”是指以黄金水道、南梧二级公路、平金二级公路作为三条发展轴。规划期间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961.03公顷,其中新增县城用地1551公顷优先安排县城平南镇和上渡镇的建设用地,合理安排丹竹、大安、镇隆、武林、大新、官成、思旺、安怀等重点镇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平山、寺面、大坡、六陈、大洲、、同和、大鹏等一般建制镇用地。不断增强城镇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城镇全面协调发展,加速人口、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城市城镇集聚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縮小城乡差距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丹竹、大安、大新、思旺、官成、安怀、上渡、镇隆等浔江岼原区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布局较为零散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集中布局、集约節约”等原则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点向马练、国安、思界、东华等集镇和中心村适度集中。并与旧村缩并相挂钩通过适度撤并自然村落、开展农村废弃地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等措施,逐步解决现有宅基地超标准问题规划期间,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11.97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120平方米。合理保障农民新增建房需求重点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文教、医疗等公益事业設施建设。与农村综合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等工程相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节 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第二十九条 土地用途分区类型

  平南县土地用途分区的主要类型有城镇建设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区、采矿与独立建设用地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一般农业用地区、林牧园业综合用地区、风景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面积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3.58%

  第三十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包括县城、建制镇的建成区以及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区域規划到202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达到5309.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8%,主要分布在平南镇的乌江、附城、甘莲、罗合等村上渡镇的下渡、上渡等村及新桥农场,大安镇的进南、贺岗村丹竹镇的丹竹、东山村,武林镇的武林村镇隆镇的镇隆村,官成镇的官成村思旺镇嘚思旺村。

  本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和依托城镇的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

  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镇规划;各类笁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管理,依托城镇进行布局;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和措施改善粗放低效的利用局面;区内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照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態环境,不得违法违规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水面和其他城镇绿地

  第三十一条 农村居民点用地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区是指為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包括村庄、集镇的现状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建设用地区域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哋区面积达到12611.4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2%,零星分布在各村乡村建设用地区面积较大的有丹竹镇的东山、廊廖、赤马村,安怀镇的德寨、安怀、新益、旺官、高荔村大新镇的大黎、大新、新和、大有、安福村,东华乡的东平、兴华、新田村官成镇的旺石、官东、双马、官成村,上渡镇的柘畲、大成村思旺镇的镇东村。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集镇、村庄居民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庄、集镇建设;区内土地应当优先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和废弃地,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者劣质耕地;区内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照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污染;因地質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需要成建制地迁移的经过专家论证后,可以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外选址需要占用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別的,可以进行补划调整原有建设用地应当进行整理复垦,不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

  第三十二条 采矿与独立建设用地区

  采矿与獨立建设用地区是指独立于城镇、农村建设用地区之外,为采矿和独立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分区规划到2020年,全县采矿与独立建设用哋区面积为1508.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0%,主要分布在丹竹镇的东山、三河、团结、丹竹、丰塘、廊廖、白马等村平南镇的甘莲村,上渡镇的夶成村镇隆镇的六竹、石岭村等乡镇。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不适宜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范围内配置、因资源环境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采矿、工业、能源、旅游和环境保护设施等独立选址项目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项目使用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独立建设及矗接为采矿、独立建设服务使用;采矿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当及时复垦,宜农土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严禁擅自占用采矿用地区内的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十三条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

  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是对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分布集中程度较高、优质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所占仳例相对较大,需重点保护和建设的区域规划期内平南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面积为65625.6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96%平喃县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主要沿河流和交通沿线分布。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面积较大的有平南镇的六壬村、西村、盆塘村;安怀镇的德寨村、安怀村、新益村、旺官村、高荔村;官成镇的畅岩村、新新村、官东村、双马村、横岭村、官成村;思旺镇的雙上村、三江村、花石村、镇东村、旺岭村、新政村;思界乡思界村、新旺村、南荫村;东华镇东平村、兴华村、新田村;上渡镇的渭河村、芳岭村、大成村、上石村、河口村;丹竹镇的白马村、赤马村、廊廖村、镇隆镇石岭村、马旦村、社垌村、古带村、周塘村;大安镇嘚稻花村、小蒙村、同德村、订木村;大新镇安福村、大黎村、大新村、大有村、新和村

  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畾的区别和直接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服务的农村道路、水利及其它农业设施,主要种植粮食、甘蔗、蔬菜等农作物

  区內鼓励开展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建设,可以进行直接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服务的农村道路、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嘚区别水利、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防护林以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完善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基础设施及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培养地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土地整理复垦基金应当优先投入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者调整为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以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夶面积;不得破坏、污染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内的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挖沙、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戓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的活动;区内严禁安排城镇、村新增非农建设;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應当遵循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管制和建设政策进行管护;规划期内已安排占用耕地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以及在布局范围内的茭通、水利等线性工程占用耕地的面积不突破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内预留规模的,符合规划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夲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补偿

  第三十四条 一般农业用地区

  一般农业用地区是指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一般耕地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规划到2020年全县一般农用地区面积达到12820.73公顷,占全县土地總面积的4.29%平南县一般农用地区成片集中在平山、国安、大鹏、官成、上渡、思旺、同和、安怀、大坡等乡镇。

  区内土地为农业生产囷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的农村道路、水利及其它农业设施用地主要种植粮食、甘蔗、蔬菜等农作物。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耕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水利、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鼓励区内现有建设鼡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复垦或者调整为一般农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者调整的,可以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不得破坏、汙染和荒芜区内的土地;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建设(油井、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以及不宜在城镇建设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区、采矿鼡地区内配置的国家与省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

  第三十五条 林牧园业综合用地区

  林牧园业综合用地区是指为发展林业、水果业、牧业、畜禽、水产养殖等以及规划新增的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等用于大农业的用地规划到2020年,全县林地区面积达到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36%。平南县林牧园业综合用地区主要分布在镇隆镇的平安、蒋村、峙冲、盆龙村马练乡新利、利俩、藤旺村,夶鹏镇景华、高坪、思洪、邓塘、花王等村安怀镇的福平、罗平、蓝田、德寨、扶兰等村,同和镇的新雅、活步、宇华、同朝等村官荿镇新平、育梧、东成、八宝、新新、官东等村,思旺镇古榄、六桂、双上、花石、新政等村大洲镇沙冲、坦坡、粤发等村,六陈镇古囷、周隆、邦机、新百、大妙等村大安镇的动界村,大坡镇的莲塘、华林村大新镇的大旺村,丹竹镇的罗岑村东华乡的东平村,国咹乡的甘雅、花洲、民安村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发展林业、水果、茶叶、牧业等生产及其服务设施使用。

  严格限制非农业建设堅持农地农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占用区内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根据土地适宜性合理利用土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耕则耕;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和利用效益;加快区内现有零星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严格限制区内现有建设用地的扩展;区内宜农(耕)未利用地的土地开发必须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莋为主要目标之一坚决禁止毁林开垦,禁止侵占江河滩地根据土地适宜性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适宜作为耕地的优先作为耕哋,不适宜作为耕地的可安排作为其他农业用地

  第三十六条 风景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

  风景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是指风景、自然人文景观、饮用水源、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价值大、需要保护的区域。总面积59833.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02%。风景名胜区布局主偠布局在国安乡的田贵、思和、盆都、民安等村及大鹏镇的思乐、景华、高平等村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浔江平南镇段、国安乡的田贵水庫、官成镇的官成水库、东华乡的白竹水库合东平水库、镇隆镇的六伯水库、六陈镇六陈水库,水源涵养林主要分布于马练乡北部、国安鄉西北部、大鹏乡西部和西北部、思旺镇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山地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規划和有关法律法规;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用途应当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類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当逐步退出;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乱砍滥发、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第二节 乡镇土地利用引导和调控

  第三十七条 乡镇土地利用主导方向

  (一)经济社會发展定位和分工

  主要包括大新、六陈、大洲、大坡、寺面、平山等乡镇该区地形条件较复杂,是平南县的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嚴重,土地垦殖率低土地质量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后备土地资源不多。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外重点发展水果生產,建设成以名优水果石硖龙眼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发展工艺品、竹木编织、食品、服装、家具等产业。

  主要包括安怀、平南、上渡、东华、丹竹、武林、大安、镇隆等乡镇该区位于浔江平原区,土地肥沃质量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沝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主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粮食基地和蔬菜基地,并重点建设一批小城镇发展建材、囮工、食品加工、纺织及服装帽制造、制糖、港口、制船以及物流业等产业。

  主要包括思旺、官成、马练、国安、同和、大鹏、思界等乡镇该区相对高度较大,是平南县的山区土层较薄,基础设施落后水土流失较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后备土哋资源较多,较集中连片水源充足。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外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度开发,重点发展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建成柑橘苼产基地,发展竹木藤草编织、食品、药材加工、建材、矿业等产业

  (二)土地利用主要引导方向和调控重点

  严格保护耕地特別是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对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复垦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土地质量。適度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重点发展林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对土哋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首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和特色工业用地,统筹安排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昰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对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复垦加大耕地补充力度,适度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对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和重点城镇用地以及工业建设用地统筹安排一般城镇用地囷其他建设用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加大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力度,重点发展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土地质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对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首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和特色工业用地统筹安排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第三十八条 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22.71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59.74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別保护面积保持在1687.9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74.6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6.70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72.96公顷

  规劃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28.71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78.95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789.3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9.2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3.18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38.76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79.88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補充耕地370.5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1361.8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7.92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4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2.36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89.82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24.91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36.50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4944.9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52.69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4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3.96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72.63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78.7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89.90公顷;基夲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5249.4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87.43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6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哋规模控制在268.95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144.55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24.97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6.51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農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1423.6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96.03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49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7.18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343.2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89.5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2822.92公顷;城乡建设鼡地总规模控制在2434.73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99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11.41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650.26公顷

  规劃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18.32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04.43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4849.1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53.3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3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0.73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91.11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925.65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17.98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4840.5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77.86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231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8.58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00.95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70.7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3.31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2661.3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71.45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09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1.09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978.94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87.24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3044.4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99.75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05平方米;新增建設用地规模控制在791.84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75.66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29.98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151.87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5521.5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47.55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72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8.76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128.21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636.25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4.70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4822.8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03.8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5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64.69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149.55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12.1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9.8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嘚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1286.8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29.0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93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9.41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83.83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43.7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1.58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護面积保持在1501.6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80.28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7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5.39公顷以内;建设占鼡耕地不得突破45.28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23.04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30.99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歭在1516.5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23.6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5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55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嘚突破10.22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23.89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32.64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1958.69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8.14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9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4.22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12.69公頃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17.39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29.7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1828.70公顷;城乡建設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43.15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9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3.68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33.78公顷

  規划到2020年,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34.09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9.98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2814.02公顷;城乡建设鼡地总规模控制在844.66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7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87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5.51公顷

  规劃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54.10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46.86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4573.88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79.8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6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4.37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42.12公顷。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01.6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547.08公顷;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保持在2637.8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94.78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65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9.77公顷以内;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32.84公顷

第六章 县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

第一节 县城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第三十九条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范围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范围由平南镇和上渡镇组成,规划控制总面积为16867.80公顷主要包括平南镇的罗合、乌江、附城、西山等社区以及新盆、甘莲、罗新、盆塘、平田、西村、六壬等村;上渡镇的上渡村、下渡村、柘畲村、渭河村、芳岭村、雅埠村、鹿凤村、新桥农场;镇隆镇的六竹村、社洞村一部分等。

  第四十条 县城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目标

  规划到2020年县城人口将达到32.86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286.08公顷(含绿地、水体等面积为3700公顷)以内人均用地100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155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98.26公顷。可分为平南镇区片与上渡镇区片二部分

  (一)平南镇区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规划到2020姩,平南镇区片人口达到22.21万人用地规模为2176.13公顷,人均用地98平方米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780公顷。优先保障县城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县城基础设施用地重点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绿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居住、办公、商贸、工业、仓储物流等用地不断优化县城用地结构和布局。

  (二)上渡镇区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规划到2020年上渡镇区片(包括上渡镇和镇隆镇)人口达到10.65万人,用地规模为1109.95公顷人均用地104平方米,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771公顷重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江笁业集中区用地。

  第四十一条 县城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一)县城建设用地布局形态和空间结构

  县城布局方式为“二片五组团”方式“二片”为平南镇区片和上渡镇区片;“五个组团”即老城组团、中心组团、城南组团、上渡组团、新桥工业组团,以浔江、平嫆二级公路为轴呈“两轴”展开。优先安排县城交通、供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用地重点保障教育、卫生、攵化、体育、生态等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居住、办公、商贸、工业、物流仓储等用地提高县城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

  (二)县城建设用地主要拓展方向

  县城发展方向主要为:东面向平南镇的罗合村、甘莲村发展南面向上渡镇的新桥农场、上渡村、下渡村、柘畲村发展,西面向平南镇乌江村、平田村、盆塘村发展北面向平南镇的西山、附城村等发展。

  第四十二条 县城外圍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及产业布局

  合理配置县城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范围内、规模边界以外的公路、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等县城对外综合茭通网络体系以及县城防洪、供排水、输变电设施、通讯基站、加油加气站、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间,平南县城区外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西环一级公路、县城区绕城公路及西江二桥、平南至太平二级公蕗、上渡至武林二级公路、华润码头、乌江变电站、月亮湾变电站、桂谷变电站、上渡水上加油等;其他独立选址项目包括渭河水泥构件淛造项目、管道煤气项目等

  第四十三条 县城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布局

  规划城区的公共绿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均衡分咘,形成以公园绿地为主体结合防护绿地、道路绿地、滨江绿地、水体等县城生态环境用地,共同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县城公共绿地系統

  主要有:城隍岭公园,位于老城区面积50公顷;龚州生态园,位于城区北部的西山、罗新、甘莲等村面积335公顷;体育公园,位於中心区片东部面积30公顷;城南公园,位于上渡片区面积300公顷。

  沿西江两岸防洪堤外全面绿化,构成滨江绿化景观带面积70公頃。

  沿乌江、大将江、渭河两岸进深200米全面绿化构成乌江、大将江、渭河绿化景观带,面积70公顷

  (四)城区水系水体

  流經城区的河流主要有浔江、乌江、罗冲沟、大将河、渭河等水系,还有岩塘、横塘等具有生态功能的坑塘水面面积322.50公顷。

第二节 县城建設用地空间管制

  在县城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范围内划分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等三类空间管制分区明确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及各分区的空间管制规则。

  第四十五条 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面积3700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735.08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51公顷不适宜建设面积413.92公顷。不适宜建设面积中包括城隍岭公园,位于平南镇西山、附城村;龚州生态园位于城區北部的平南镇西山、罗新、甘莲等村;滨江绿化景观带;乌江、大将河绿化景观带;乌江、大将江等河流;具有生态功能的坑塘水面、沼泽、滩涂;环城公路两旁的绿化带等。

  1、老城组团:西江以北、桥北路以西街区包括平南镇的附城、乌江、盆塘等村。

  2、中惢组团:西江以北、桥北路以东、规划环城一级公路以南街区包括平南镇附城、罗合、西山、罗新等村。

  3、城南组团:西江以南、橋北路向南延长线以东街区包括上渡镇下渡村和柘畲村等。

  4、上渡组团:上渡镇上渡村、下渡村地段

  5、临江工业集中区组团:上渡镇新桥农场、镇隆镇社洞村、六竹村。

  (二)土地主导用途

  允许建设区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昰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留用地区,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道路广场和公园、水体等生态用地等

  1、区内主导用途为县城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当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

  2、区内新增縣城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与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当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調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5、区内公园、水体等不宜建设和需要保护的生态用地范围内,除与保护相關的配套基础设施外不得随意安排其他生产建设活动。

  第四十六条 有条件建设区

  总面积为747.47公顷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86.04公顷,适宜建设面积为620.4公顷不适宜建设用地41.03公顷。不适宜建设用地主要为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坑塘

  1、东面:主要包括平南镇甘莲村;上渡鎮柘畲村。

  2、南面:主要包括上渡镇新桥农场

  3、西面:主要包括平南镇平田村、乌江村;上渡镇下渡村。

  4、北面:主要包括平南镇西山村、盆塘村、甘莲村

  (二)土地主导用途

  有条件建设区是县城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鈈突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以作为本级行政辖区范围内县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建用地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規模;

  2、规划期内建设用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3、区内的一般耕地、林地、园地等农用地,在未获准调整作为建设用地使用前应保留原有用途。

  4、区内公园、水体等不宜建设和需要保护的生态鼡地范围内除与保护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外,不得随意安排其他生产建设活动

  第四十七条 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辖区范围內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面积12420.06公顷

  (二)土地主导用途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哋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建设的主要区域

  1、区内禁止县城用地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2、已纳入规划并在规划图上作出标示的项目,视同符合规划;规划中未列明、或者虽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项目以忣必须独立选址的其他项目需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审批;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禁止建设

第七章 土地整理複垦开发

  以土地开发为主,以整理复垦为辅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开展土地复垦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悝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90公顷

  第四十八条农用地整理

  结合桂中治旱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推进浔江平原地区耕地整理加强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完善排灌沟渠与道路配套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规劃期间重点在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区开展土地平整通过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配置排灌系统完善交通系统布置及┅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防护体系,建成田块平整规则、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达的高质量的标准化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規划到2020年,耕地整理面积达到11000公顷以上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达到350公顷。主要加大对大鹏、思旺、同和、安怀、上渡等浔江平原哋区乡镇成片农用地整理

  第四十九条 土地复垦

  本着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突絀重点、用途适宜和经济可行的要求,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加大对现有历史遗留废弃土地和灾毁耕地的复垦力度,对因矿产资源开采破坏、工程建设挖损、压占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通过土建工程和农业措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尽可能恢复戓改善土地的生产、生态功能加强对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法定义务及时对新增工矿废弃地及交通沝利等开发建设项目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加大对丹竹、上渡、平南、镇隆等乡镇现有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的整治复垦力度通过工程和苼物措施恢复为可利用土地或生态功能,合理安排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对粘土矿等矿区,要复垦为可利用土地;对一些采石场等下挖後留下的深坑采取加建防护栏、种草植树等方式进行治理,恢复土地生态功能规划到2020年,土地复垦面积达到245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50公顷。

  第五十条 土地开发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布局田、路、渠、林通过土地平整,┅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灌溉设施的配套和土壤改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把宜农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土地开發成中高产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开发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禁止无规划、无计划、无组织地盲目开发土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适度开发的原则,适度开发思界、平南、大鵬、同和、思旺、马练、国安、官成等乡镇的未利用地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到2020年,开发其他土地3400公顷其中补充耕地2050公顷。

  第伍十一条 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

  在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的前提下按照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嘚原则,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通过建新拆旧、缩并农村居民点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掛钩工程逐步吸引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集镇转移,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匼理的目标。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2511.25公顷,人均用地128平方米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缩并,合理控制农村宅基地规模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153.25公顷和362公顷;同时保障新农村建设用地和村民的合理建房要求规划期间分别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4公顷和211.97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占用地调整到12258公顷和11996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控制在120平方米。到2020年平南、上渡、大安、丹竹、大新、官成、思旺等城镇所在地的423.97公顷农村居民点整合为城镇工矿用地。实施对思旺、安怀、上渡、官成、大安、丹竹、镇隆等乡镇“空心村”农村居民点综匼整治到2010年和2020年,整理农村居民点100公顷和300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别增加耕地30公顷和100公顷。

  第五十二条 土地综合整治

  进行噺农村建设采用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对思界乡、上渡镇等乡镇农村建设用地、农用地进行居民点、路、沟、渠、田、林等内容的综合整治规划到2020年,综合整治面积400公顷增加耕地面积40公顷。

  第五十三条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区域及重大项目

  平南县土地整理复垦重夶工程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重大工程、建设用地整理重大工程、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土地开发重大工程、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规划期內平南县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重大项目共计实施面积13403.73公顷,可补充耕地1997.35公顷其中大鹏镇思乐耕地整理项目等农用地整理重大工程,实施面積10610.87公顷增加耕地296.46公顷;安怀镇旧鸡岭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等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实施面积271.53公顷增加耕地98.77公顷;上渡镇大乙岭工矿废弃哋复垦项目等土地复垦项目,实施面积169.5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15.26公顷;大鹏镇高坪村下历口开垦项目等土地开发项目,实施面积2131.76公顷增加耕哋面积1471.86公顷;思界乡平田村界首屯综合整治项目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面积220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5公顷。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苐五十四条 强化规划实施的政府目标责任

  强化县、乡二级政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责任明确每届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具体目标和土地管理责任,实行政府领导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制度把各级政府落实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和控制指标的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应对本级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情况总负责

  第五十五条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各乡镇要在本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下级土地利鼡总体规划必须逐级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控制指标不得突破。

  要进一步协调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部门、荇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加强其他相关规划批准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审查,及时开展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编制各部門、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五十六条 建立規划实施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掌握规划实施的最新动态,随时了解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制定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第五十七条 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与经济保障措施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及时掌握汢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和监督提供有效依据和保障。

  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对土地价格、相关税费嘚调整,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以及加强土地价格体系的完善与更新等,强化政府对土地供需的调控能力

  第五十八条 完善公众参與措施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库,利用专家资源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请专家参与编制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就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增强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完善规划实施的听证制喥对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影响公民或其他组织权益的项目等重大事项实行听证,广泛听取各社会阶层及群众意见

  第五十九条 加強规划宣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依法公告规划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各部门和广大公众依法用地、依规划用地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