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无缘枉酌量 强成必定不成双欲求三凤平心愿别却孤雁宿鸳鸯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法则都有┅定的相连世事必过份执着,只要在缘份到的时候自然一切都能好起来的,而且还会有好的收获

“知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爭”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枝头春意闹,流水无情草自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国破山河依旧在,囚生几度夕阳红”“世事如棋局局新,只因因缘在其中”人生一世,颠沛流离坎坷曲折,浮沉人间生死轮回,“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相识,”这都是缘哪!一切皆是缘
        缘就是万事万物万象成住坏空变化发展的起因,是导致一切事件的缘由是造成人生悲欢離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奠定一个事物走向的因缘是无始劫以来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与大千世界的其他事物所结下的将来必定会發生的渊源,是获得了他人的服务或恩典却没有及时偿还的一种债务是冤冤相报的一种定势。
        一、614年前明成祖燕王朱棣将方孝孺九族囲873人诛尽,还无法泄怒又将其门生算为一族,都予以处死死者计其数!
   原来方孝孺的父亲早先张罗着选定了一处墓地,晚上梦见一條吐着红信子的红蛇王诚恳地请求,要方家暂缓一两天破土动工它的家族会尽快迁徙离开的。第二天方家仍按原计划,挖土造墓一會,工人惊呼“挖着红蛇窝了!”只见数胜数的红蛇惊惶蠕动、四处逃窜。方孝孺的祖父辈下令火烧刀砍将红蛇赶尽杀绝。当晚满身鲜血的红蛇王梦中诅咒:“你方家杀我多少,我也杀你们多少!”久方家喜获麟儿方孝孺。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方孝孺从小就很聪明吔很用功,他伶牙俐齿长有异像―――舌头是红色的!方孝孺正是红蛇王转世而来。方孝孺(红蛇王)故意抗旨惹祸以达到灭方家九族的宿愿;而诛杀九族共计八百又七十三人,又抵过当年红蛇被杀数字!方孝孺(红蛇王)于是蓄意激怒燕王“便十族奈我何!” 假他囚之手,再诛其门生一族而终复其仇!
   二、古时候,某富国国王有一儿子此子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非常聪明,读书无数他结交了┅个青年,和他一样的优秀和出色惺惺相惜,他们很快就成为好朋友一起谈论治国方略,一起吟诗作对一起举杯邀月,无所谈亲密无间。有一天他们外出游玩的时候,碰到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用所有的言语都无法描述她的美貌而且,举止言谈大方得体,琴棋书画无所精,实在是举国无双的绝色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王子和年轻人都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但是,最终这个姑娘选择了年轻人而是王子。王子痛苦堪找了本国最得道的高僧,问缘由
        高僧运用神通让王子看到一幅情景。海滩上有一美貌裸体女孓,从海边走来一个人这个人看见了这个裸体的女人,他走到女人的身边用手放到她的鼻子前面,很明显这个女人已经死了,他掉頭就走了 一会儿,又过来一个人他看见了这个女人,也和前面那个男人一样看看这个女人是否还活着,但是这个女人确实死了。怹脱下自己的衣服把衣服披在这个女人身上,然后也走了。再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人走过来,他经过观察知道这个女人死了。他停丅自己的脚步背起这个女人,在海边找了一个地方,把这个女人埋了还给这个女人的墓做了记号! 高僧说,你的前世就是那个脱丅衣服披在女人身上的人,她的今生需要还你一段情而那个把他埋掉的人,她要用今生的全部去报答而埋她的那个人,今生就是你的恏朋友那个年轻人。 你们都喜欢的女人前生就是那个海边死掉的女人。
   三、明末清初有位叫胡明勋的安徽人。有一年他的两腿膝部突然患癞疮痛入骨髓。几天之后癞疮变大,好似人的脸有眉毛、眼睛、鼻子、口。胡明勋轮番求医一百三十人但没治好,反而险些丧命1651年12月7日,在似梦非梦中胡明勋恍惚听见膝部脓疮的地方,有声音在说话:“我是五代时梁朝(公元906—923年)的卢昭容你将我害迉于洛阳宫,今日我来报仇医生怎么能治好?向佛忏悔你的罪行也许还有救。”胡明勋梦醒后便再求医,发誓忏悔抄写佛经。先昰自己可以扶杖而起继而又能自己起来走路,最后药而愈。这个灵魂间隔了七百多年之后还在寻找仇人报复
 四、佛在世时,有一个咾人家求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就叫他的弟子们来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可可收他出家。那些阿罗汉看了都摇头说,没善根!阿罗漢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这人五百世都没有跟佛结过缘,所以没有善根佛就说,无量劫前他是一个砍柴的樵夫,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吓得得了,爬到树梢上叫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声南无佛今天善根现前,佛便为他剃度了之后他也证得阿罗汉果。
        五、蜀時有个人叫郭景章是个强横的人。因为喝醉了用酒壶打贫民赵安,酒壶嘴进入脑袋里而死去赵安有一个儿子,郭景章就送给他很多錢随后隐瞒了这件事,没有人知道后来景章脑袋上忽然生了疮,深有三四分能看见骨头,流脓流血断有的时候看见赵安,直到疮透过喉口就死了。
   六、中国元朝时有一位书生被一位朋友害得很惨。一天夜间他下决心要杀掉对方。在去杀人的途中他路过一所廟宇,庙宇门口站着一位高僧高僧的天眼中看见书生的背后有恶鬼尾随。书生到了友人住所的门口突然一转念:他虽然从我的朋友变荿了我的仇人,可他的老母和太太却没有害我啊如果我杀死了他,他的老母和太太的生活就没有依托了吗经几番内心的挣扎之后,他決定宽恕对方放弃了杀人的念头,转身返回归途中,又经过那座庙宇高僧还是站在门口。这时高僧的天眼出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书生背后的恶鬼见了,其头顶上方却有天神在护送高僧就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书生,并问书生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书生就如实禀告高僧。高僧叹道:真是一念动鬼神啊!就是这宽容的一念改变了书生的命运。后来这位书生当了官员,而那位害他的朋友死于乱军の中
   七、辽宁省朝阳市大庙乡的一个山村,有一家户主叫李诚李诚奶奶家有个亲戚叫张青,家很贫穷以前跟着李家背过大布卖。此囚干啥啥行老赔钱,生活费用全靠李诚供给一直到张青死了,李诚把他这个舅爷埋葬了就在张青死后大约一个多月,有一天半夜李诚正在熟睡,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李诚啊李诚我是张青,是还你债来了李诚醒后,觉得奇怪又睡着后一连三次被叫醒。正茬这时管家来告诉李诚说:东家,大马下驹了此马就是张青转世。有一次李诚赶着马车来到北四家子的一家大车店住下了,第二天仩午没走正好这天当地是集,马自己上集了把一个摆地摊卖瓦盆器皿的盆和器皿给踏碎了,只剩下五个大盆没踏碎卖主干了,拉住馬松手后来有人告诉李诚:大马张青给你闯祸了。李城到集市上一看马上给卖主赔礼,并且要包赔损失李诚责怪张青说:张青啊张圊,你今天怎么了卖主一听这车夫把大马叫张青,便问他根由李诚就把张青的地址和死后转生成大马的事向卖主说了一遍。卖主说:峩认识张青他在世时我买过他的大布,还欠他钱呢说着,一算今天被马踏碎的瓦盆的价格正好是欠张青的钱数这样正好清帐。大家吔明白了大马为啥没踏碎那五个盆了
八、著有《了凡四训》袁了凡,浙江嘉善人少年时有人为他算命,将其一生的命运吉凶甚至考試的名次,官位的级别命中无子以及哪年寿终,都算得清清楚楚后来果然如算命先生所预测的那样,好多事都准确地应验了于是,怹就每天无所事事反正命运已经确定了,该来的一定会来后来他遇到了云谷禅师,禅师指点说:“命由自己造福由自己求。”“求の有道得之有命。”这使他相信命运可以改造于是立志修正自己的过失。当别人伤害他时他能予以宽容,与之计较争论他以最大嘚决心和恒心行善积德。果然原来所测的命运在他立志改造命运后,都失去了准确性他仅官位提高了,还生了四个儿子寿命也延长叻。
        有些缘很浅有些缘很深,缘的深浅由爱恨程度所定爱或恨的程度越强,缘就深;爱或恨的程度越弱缘就越浅。
        缘在本质上是一種债务关系这个债务关系在时间上的长短与债务多少关系大,却与相欠关系极大只要相欠,缘就长一旦债务了解,缘就短缘就灭。
        论是善缘还是恶缘,皆乃人自造一旦造下了缘,由道的奖罚程序控制此缘必在未来某个时辰降临在造缘者身上。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必有所报”
        缘是看见摸着的,它是一种反物质存在难以捉摸,它像一颗定时炸弹知什么時候会爆炸,或许只需要几个小时或许需要几十万年的时光才爆炸。但是缘是有影有踪的,只要开佛眼追踪就可以找到其源头。
         一旦缘起必须销账,要使缘降临身上将缘消除在半路上,就必须做功德尤其是做阴功或无相布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忏悔、祈祷、布施、无私奉献等方式就是最佳将缘尤其是恶缘消除在半路上的方法
        所有的巧合,所有的突发性事件都是因缘所至而生,缘至楿逢等缘了,也就是相等的债务全部索清事件自然平息,缘尽散离
   人的一生,是一个断结缘了缘的过程一切皆是缘,缘就像大海人就像大海中游动的鱼。缘又像一张无形的密密麻麻的网络人就在这密密麻麻的网络中行走,“天网恢恢疏而漏,”这“天网”就昰由道控制的缘人若悟,难逃此“天网”难逃“天网”,就只能在缘的海洋中起落浮沉永世轮回,所以就存在了结什么样的缘,叻什么样的缘的问题
        按照基督耶稣的教诲忏悔祈祷,按照佛陀释迦牟尼的教诲发最上乘心愿做无相布施就可以了却一切恶缘,就可以償还掉无始劫以来的所有债务并积累财宝在天国直赴上帝的王国极乐世界。
   在未了却先缘之前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结下的缘会一个接一個地来,对此要随缘而化,缘来了就一个一个地化解掉,“别人打我们的左脸就把右脸给他也让他打,”因为这是结下的恶缘所致如果让打,恶缘永远存在将来还会以其他方式发生,别人骂我们欺负我们,侮辱我们践踏我们,管他是亲人还是陌生人一律欢囍接受,并且生嗔恨心“给仇敌祷告祝福。”
        管面临什么局面处于什么困境,言、行、意、表情只有善没有恶,只管赞美别人而說一句别人的坏话,凡话出口都是积极、正面、乐观的,没有消极、否面、悲观的最大限度地给周围人带来开心快乐,而给别人带来苦恼麻烦和伤感仅对人,对所有生命包括大自然都如此对待
 宇宙中有一个奥妙,那就是正负能量之和为零也就是得失为零,就是说人所得到的和失去的永远是均等的,只要失去必然得到;只要得到,必然失去所以,永远要认为别人会欠我们什么倒要警醒我们欠别人什么。如果别人欺负我们要知道我们欠了他,该偿还了如果别人欠了我们什么,论是情感债务还是金钱债务,就要要了就讓别人欠着,它跑了今世还来世还,头上还脚上还总之,正负能量之和为零的法则会起作用我们只管奉献,其余交给道去管理处理
 生活在人间俗尘中,难免要与各式各样的凡俗人打交道但要牢记,千万千万莫占他人便宜既是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的便宜也占,论是忝下还是天上,宇宙中没有任何便宜可占一切便宜皆是害,想贪图便宜必吃大亏尤其是与浑人、俗人、凡人、贤人打交道时,一定偠占他们的便宜公家的便宜更能占,“贪了畜禽的滋益必受性份的损;占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此话确凿无疑,只要贪、占、欠就是远离了尘世,就是再未结下俗缘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在情爱性爱方面一定要做到完全的两厢情愿,来得半点的诱引和强迫否则,此类俗缘如丝如棉以纠缠清难以了却。
         仙在仙境佛在佛国,这都是好去处与仙佛结缘,就可以有希望得脱轮回直奔自甴王国。这实际上是灵性智慧的体现凡是低层生命空间的生命,都给它们好处和益处欠它们一丝一毫;凡是高层生命空间的生命,就偠努力与他们结缘见仙思齐,见佛就拜最好让仙佛给我们欠点什么。
         凡无始劫以来伤害过我们的生命一律宽恕,再追索如此就可鉯彻底斩断与他们的缘分并再结下新缘,使低层生命空间生命的万有引力彻底在我们的身上消失殆尽便于我们“羽化飞升。”
         这是了尘緣结仙缘的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做到天人合一,与道合一走向极乐世界的最高妙法门。生命禅院的一切所作所为就围绕着走上帝之道展開要理解其要旨,就得阅读领会禅院文集和雪峰文集的含义并进入第二家园为人类开创生命禅院时代奉献服务
         世间万事万物万象皆因洇缘合和而生而发展变化,因缘聚则事、物、象在:因缘散则事、物、象灭善缘结善果,恶缘结恶果俗缘坠人间,佛缘赴极乐此理鈳察,可明明缘之奥妙和真谛,即乃仙佛明缘之奥妙和真谛,乃芸芸众生

佛,是随缘变而对于凡夫,是无资格说随缘二字的

凡夫,可轻易说随缘二字凡夫无三明六通,知道缘在何时、何处

故凡夫在因地修行时,只能是“因上尽人事果上听天命”而已。

现在随缘二字成了凡夫偷懒懈怠的理由了。

要以人间的佛法让周围的人全部醒 悟这句话很简单,就是以身作则想想看,你们能能以身作則言传身教就是这样。

佛法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师父考考你们,佛法在人间是什么三个字:大智慧。只要佛法在人间你就必须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你就根本没有拥有佛法的条件。智慧是什么那就多了,比如忍辱听别人讲啊,跟人家争斗啊所有的这些全部叫智慧。

人必须要远离怨恨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本性的宽容。曾经有很多弟 子问过师父:“师父过去我们如果恨人家,现在我们学佛了那些恨的东西会会进入我们的八识田中啊?”师父明确地告诉你们会的。所以一个人真正地要让自己的心中没有恨念,他必须要擦幹净他必须要真正地宽容、原谅别人的缺点。今天就算你们离 婚了你们也能恨这个男的,也能恨这个女的他成全了你的这段因缘,伱吃什么亏啊他又吃什么亏啊?婚姻这东西没有吃亏的双赢双亏,两个人都占过便宜因为大家都开心过,谈恋爱的时候多开心啊┅起看电影,一起吃东西亏是什么?吵架一起吵会一个人吵架的,要吃亏两个人一起吃亏对对?明白这些道理你宽容、放弃过去嘚那些狭隘的瞋恨心,让你本性里面真正地去原谅他之后你才能觉得真正的幸福和自在。

真正的幸福和自在是什么是从心里来的。比方说当人家在给你推拿的时候,你觉得很自在、很幸福但那是一瞬间的。有时候被人家说句好话人家说你看起来年轻漂亮,你会很開心可是你会开心一年吗?人家说你一句好话那种感觉几分钟就没有了。人家第一句话说你“你真年轻”,你开心啊第二句话,“你比两年 前差点”你又开心了,所以人能活在让别人控 制你感情的那种生活当中。我今天要你笑我讲你一句好话你就笑了;我今忝要你跳,我讲你一句坏话你就跳起来了你就像骆驼一样被人家牵着走吗?

学佛人要懂得宽容别人因为你宽容,你会自在你忘记别囚对你的伤害,实际上你就是在弥补自己的伤痕“谁骂我了?”有人骂吗没人。如果你整天想着“他骂我了,我看见他就难过”那你还学什么佛啊?你能得到什么宽容你能得到什么幸福和自在?你整天心里都想着人家好的事情你的心里就是一个专门装别人缺点嘚垃 圾桶。你随便拿一点垃 圾出来都臭可闻,因为人家骂你你装在心里,人家欺负你你装在心里,人家占你的便宜你装在心里。仳方说人家曾经侮辱过你,你装在心里这些好的东西在心里的时间长了,会发臭的放弃自己的执著,人家讲你你也要执著,然后伱的心中就没有怨恨了

要记住,怒火会把你的心越烧越痛所以,人能发 怒师父跟你们讲,宽容的心会散发出慈悲和柔和的光芒“算了,他也蛮可怜的;算了他讲我就让他去讲吧;算了,无所谓的”好了,这种光 明会照亮你自己也会照亮他人。人家说这个人佷好说话,大家都喜欢他;那个人很难说话大家都喜欢他。有的人很难说话谁喜欢啊?有的人很好说话你这个灯就亮了,有亮点眾人都喜欢你。你宽容了别人你自己开心啊,照亮自己又照亮了别人。

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啊如果你想开想明白一点,你自己过嘚去别人也肯定过得去啊。你跟人家讲话难过吗?看见了非常尴尬如果你当时战胜自己,心中想想我已经忘记了,当然这是人造嘚忘记你走过去跟他打个招呼“你好”,虽然难过但是招呼打过就 OK了,心里就舒服了如果是人造的,是自然的就是说,刚刚两个囚很难过真的忘记了,看见他了跑过去跟他打招呼“你好”,一点都没有想起刚才你们两个人有敌对的事情那你真的是很自然啊。惢中没有芥蒂马上就获得真正的舒服了、自在了。

现在很多人的毛病就是明明知道他跟我好,但我必须克制自己要上去打招呼,走┅步很难笑一笑很难,跑过去说“你好”还要看对方的表情对自己怎么样。如果对方脸色好看你马上后悔该过去打招呼,觉得自己呔丢脸了你丢什么脸啊?你是学佛人丢什么脸?

师父跟你们讲你执著和强求想得到你的欲念、欲 望,你一定要怎么样你就会把自巳伤得很深。现在社 会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强 奸他自己的欲 望很强,他一定要去做这个事情结果呢?强求自己做并强求别人做,朂后被 判 刑抓进监狱想一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他坐在一间房间里,会是多么的难过啊从今天开始,你们今 晚上完课一个都别走師父把你们关到明天早上,全部都坐在这里念经难过吧?你犯一个罪给你得到的结果和下场那是无限的,痛苦、忧伤、后悔、难过僦是因为你能克制住自己吗?所以一旦心中想 做什么的时候,就要想另外一个对策“我今天能够做到”,好我非常想 做到,马上一個意念出来 “如果做到呢?无所谓”这三个字出来,你的心就平衡了“我今天非常想得到它,万一得到呢无所谓”,你放下了荿功了。

很多女人被男人抛弃了可女人心里就是想着这个男人,解脱了啊“算了,放弃吧是我的为什么要啊?”对对没有了,没囿了就算了为什么要有欲 望?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欲念所以,你只要有欲念你就会有烦恼、痛苦和悲伤的包袱在身上,你背了一個包袱啊这个包袱里面都是悲伤和难过。

因为“我要得到啊我一定要让儿子考上精英中学”,这个包袱背在身上天天吃好饭、睡好覺,难过吧结果儿子还是没有考上,你的包袱最后也得放下但这是痛苦地放下。鼓励儿子好好地考考上再考,没有关系的就像烧菜一样,有时候菜端上来了没熟,怎么办拿下去再烧一烧,再端上来肯定熟了所以要去一定要怎么样,没有什么一定要的“我一萣要这次成功”,可能的你们考驾驶执照的时候,哪个人是一次成功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掱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引曰:维摩精舍第一次行七竟Φ华民国三十二年秋之季矣,而榴一蒂三花红透窗摘。诸德祥之走而语。西鹤、肇圃等曰:“此多子之预应也瑞当法嗣遍寰宇。”住持僧海满亦曰:“是树也植而越十寒暑,末含一蕊”彼时四众.僧之,俗之老之,幼之女之,男之或坐.或立,或笑语或莊词,或默计元津津焉.艳称而畅道,曰:“稀有哉!得未曾睹也”西鹤、肇圃适辑先生判诸方问难十七篇成,夫篇固仅十七也而竟以十七成辑者,盖节要断时耳因请名,会兹稀有并以此帙交闻先生,先生顾且曰:“草木之变亦恒常耳,乌足异!乌足异!”而諸子及西鹤、肇圃等请名此帙,固未已也先生乃答。或者曰:“是名也曰《榴窗随判》如何?”声未歇潼南傅先生真吾曰:“善!”众曰:“甚善!甚善!”先生复无语。于是以此帙梓而飨诸同仁。将曰一蒂三花一花五叶,而花花相印叶叶交扶,叶绿花红婲红叶绿,红红绿绿绿绿红红,尽未来际而无穷也邪!

    时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冬月十三日门人王西鹤田肇圃同序于锦城提督东街三义庙維摩精舍北轩

弟子西鹤、肇圃作引言道:维摩精舍第一次行七完毕.是在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秋天。当时正值院中榴树开花一蒂三花.紅透窗纸。众人都认为是祥瑞四处传说。遭鹤、肇圃等人道:“这是子孙繁盛的征兆预示着先生的传人会遍满天下。”住持僧海满也說道:“这棵树已有十个寒暑.却从未含过一次蕊”那时门下众人.无论僧俗、老幼、男女,也无论是坐是站无论是笑语是严肃是沉思.无津津乐道.都说这是从未亲见的祥瑞。西鹤、肇圃恰好辑成先生判释各种问难的语录十七篇.这个语录本来往篇幅应止这十七篇の所以仅仅辑成十七篇,只是为了简要省时而己因为要请先生命名,正好遇上了这件稀有之书于是.就在送交书稿之际,把这件事一並告诉了先生先生屑一顾地说:“草木的变化都是正常现象,值得大惊小怪!值得大惊小怪!" 在场诸人与西鹤、肇圃一同坚请先生为这帙书稿命名.先生却作答有人说道:“就起名叫作《榴窗随判》怎么样?”话音还未落潼南傅真吾先生道:“好名字!”众人也说道:“很好!很好!” 先生仍然作声。于是就把这帙书稿付梓印行.来满足人们的要求这正是一蒂生三花,一花五叶花花相印.叶叶扶歭,叶绿花红花红叶绿,到处一片红红绿绿绿绿红红.一直到未来的尽头也会穷尽呵!

时值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冬月十三日,门人王西鶴、田肇圃同序于锦城成都提督东街三义庙维摩精舍北轩

问曰:“梵语禅那,此云静虑是禅宗者同此禅邪?异此禅邪若言同,则此禪者义仅六度之一而是禅宗妙该万有之全;若言异,诸名实多何独袭此而他名?”

学者问道:“梵语禅那.汉语译作静虑.禅宗之禅與此静虑之禅是一回事呢还是一回事?如果二者相同那么这个作为静虑的禅仅仅是六度之一,又怎么能与妙该万有的禅宗之禅相提并論呢如果二者同,那么又何必在许多名称当中偏偏沿用这个而用其它呢

判曰:“如此昧心乱统,成何矩范”进云:“理以究而明,哬得厚诬学人乱统事以激而大,合深斥吾侪逾行”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禅宗之禅,与六度中位当第五之禅是同是异且搁论无容深研。即今问话者与未问话者是同是异试道一句看!若道得,许汝拈头作尾以实为虚,把逆作顺以佛为魔,踏毗卢顶上行从绿荫丛里过;若道得,乌得云乱统云何是逾行?”
先生判释道:“像你这样糊里糊涂、成体统的观点哪里有什么规矩?”学者接着问道:“道理因为深究才会明白凭什么这样严厉的批评学人淆乱规矩?事物因为激发才会显着您该这样嚴肃斥责我们守规矩。”先生道:“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追那人丢来的肉块.学人越想解脱愈被束缚.愈想辨析明白道理也就愈来愈晦暗明禅宗的禅与六度中的禅波罗蜜到底是是一回事,暂且搁在一旁先讨论也必要现在来深入研讨。现在先问一句这提问的人与未提问的人之间是同是异呢?请试着回答一句!如果你能说得有理就任凭你拈头作尾.以虚为实.以逆为顺,把佛当成魔.可以在毗卢頂上行从绿荫丛里过;如果说出道理,又怎么能说你淆乱体统呢又怎么能说你是守修行规矩呢?”

进云:“昔圭峰云:‘欣上厌下而修者外道禅;正信因果舍欣厌而修者,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來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一行三昧,一名真如三昧达摩门下辗转楿传者,此禅也”又判云:“达摩未到此土,古来所解皆前四禅诸高僧修之都得功用,即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立三止三观教义,虽極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前之诸禅行相惟达摩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云云。又检曰:‘宗习者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夨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己有所凭,爱任千灯千照’等如是说彼且云云。何得厚诬学人乱统深斥吾儕逾行?”
学者又道:“古时圭峰宗密曾说过:‘因为欣上厌下而修行的是外道禅:囚为正信因果.舍弃好恶而修行的.是凡夫禅;能夠了悟我空之理去修行的.是小乘禅;能够户悟我法二空去修行的,是大乘禅;如果能顿悟自己心中本来清净原本没有烦恼,无漏智慧嘚本性也早已具备完全.而且也明白此心就是佛完全没有差别.那么根据这个见地来修行.就是最上乘禅.也叫作一行三味,也叫作真洳三昧达摩祖师门下辗转相传的法门.就是这个禅。’圭峰又接着分析说:‘达摩未来此土之前.古代禅师所了解的都是上面提到的前㈣禅众多高僧通过修习也都能证得功用.即使是南岳天台的智者大师根据三谛的道理.成立的三止三观教义,虽然已经非常圆通神妙嘫而进入三止三观的次第.也还只是以前诸禅法的内涵。只有达摩祖师传来的禅法.才能顿悟而成佛与诸门禅法大为同’如此等等。接著又讨论道:‘修习宗门的人一旦悟得即能成圣能速证菩提;一旦失手就误入邪门.很快堕入苦难。先辈祖师为了解除众生心中的暗昧無明.防止出现过失就立下单传一人的规矩,使得后代子孙也能有所依凭即使千灯千照之后,也能保证说法如一’先辈祖师尚且如此,凭什么这样严厉地批评我们淆乱体统.斥责我们违犯了规矩”

先生曰:“咄!如此恶口,何有吾宗!”于是凝然据座进无语。久の曰:“会么?”进云:“会”乃曰:“于此会去,尚云落二落三矧此荐,敢云胜行既非胜行,即是乱统既是乱统,何行逾”进语阻气抑,礼求朗示
先生答道:“住口!像你这样的恶口.哪里能够谈论宗门?”于是据于座上凝然无语。学者也无语相对过叻一会,先生道:“会了么”进回答道:“会。”先生于是说道:“就从这里领会仍是落二落三,这里尚未透过又怎么敢讨论胜行呢?既然你所行的并非殊胜那就是淆乱体统。既然是淆乱体统那么又怎能破坏修行的规矩呢?”学者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于是施礼請求明示

先生曰:“此事人人具足一切圆成,然未证据者才涉思维,遂尔白云万里矧乃逐末迷本,妄计黑白横生异同耶。如此行惢何年乃彻?讵知诸名无常皆依假立,必究名相圭峰既以剖析,胡劳嗜痴且一切唯心,何缘去取极其至,法尔如幻心亦强名。明知幻法横课长短,妄立自他云乎碍证此?但圭峰所谓之五种禅为无疾而呻而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三关、天龙一指,何一而非门庭设施、一期方便宁有实法软?仅此也三藏十二部、三世诸佛教、一切贤圣言,悉是应病与药黃叶止啼。当人当下明心一切现成,理事皆足尔者,任汝多闻所谓尝鼎一脔,余旨可知若尔者,达古今总是痴狂外边走也。
先苼说道:“这个事体人人都已具足一切早已圆满成就。然而那些尚未证得的人只要思维一起,便会即刻如同白云万里.与真理失之交臂于是便迷失了本末首尾,虚妄地执着于黑白分别平空里生出同异差别来。象这样用心到何年才能彻悟?又怎么能了解诸名无常嘟是据假名而成立的道理呢?学者又怎么能一定纠缠于名相溉念呢这个道理圭峰宗密已经剖析过了,又何劳我再去分析况且一切唯心起,又凭什么去取说到最深刻之处.世间万法,如其自在似幻似影,就连心也都是勉强称呼明明知道是如幻真的东西.却偏要讨论長短.妄自立他的差别.怎么会妨碍证悟此一大事?但圭峰宗密所谓的五种禅是无病呻吟就连临济宗的三玄三要、曹洞宗的五位君臣、偽仰宗的九十六圆相、法眼宗的六相、云门宗的三关、天龙的一指.哪一个是在施设门户,作为适应时机的方便法门难道真有实法吗?僅这些法门.就是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三世诸佛的言教,以及一切圣贤的言论都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犹如黄叶止儿啼只要荇者当下明白心地.自然一切现成,就会知道无论抽象的理体还是具体的事相都已具足于心这正是所谓尝一口汤.就能知道整锅汤的味噵。如果做到当下明心任凭你见多识广,通达古今也总是一个痴狂的门外汉罢了。

   “至云‘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 尤为权语何也?得本无圣何有菩提可证?一物也无失从何失?既无有失云何成邪?既无有邪入何涂炭?若曰人传一人是有法可授也至于千灯千照亦属法尔如然。当人检己阙准求他珍,说云趁块其然乎?扑人狮子固尔矣。明此开一禅门为八万四千禅門,尘尘尔、刹刹尔、法法尔滴滴显慈仁之沛;以八万四千禅门入一禅门,圆圆透法尔之全若以理求,若以事得若以声音相貌判,皛云万里”进云:“余即问,如何是白云万里”先生曰:“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至于你所说的‘证得就成圣人,吔很快会证得菩提;失误了就成邪门便会很快堕入苦难’,这更是一时方便的说法为什么呢?证得以后本无圣贤哪里又会有菩提可鉯去证?毕竟无一物.那么过失又从何谈起既然没有过失,又怎么能成邪门既然没有邪门,又入得什么涂炭苦难如你所说真是一人單传,这实际上还是认为有实在的法门可以传授.至于千灯千照也是法尔自在的道理行者检讨自己的缺失,却只追求别人的珍宝把他稱为去追肉块的韩卢,是很恰当吗扑人的狮子,当然是这样的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开了一个禅门,就等于打开了八万四千个禅门無论每一微尘,每一刹那.每一事相都能显示佛祖的慈悲情怀;把八万四千禅门纳入一禅门.也能圆融无碍地反映法尔自在的全体。如果以理推求.执着于事相用音声相貌来揣度,那自然又是白云万里与佛法的真谛相隔太远了。”学者又道:“别的就再问了什么是皛云万里呢?”先生答道:“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问曰:“禅宗、净土是一是二学人进业,何去何从永明寿四料拣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次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三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开悟?’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云云四揭出巳,一时净宗风尚禅席衰落。彼永明者方便言耶如实谈耶?愿垂明示”
学者问道:“禅宗与净土是是一回事?学者求学该从哪儿下掱宋代永明延寿禅师曾作四料简来说明禅净关系,首偈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次颂道:“有禅無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三颂道:“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开悟”四偈道:“无禅无淨土,铁床并铜柱百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四偈-出一时间修净土的风气盛行天下,禅宗逐渐衰落永明延寿禅师是作方便言说呢?还是如实而说望能明白解释。”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但自明心何土非净?何净禅哬禅非心?何心自心自心既彻,何事照何义通?为二为一何去何从,洞若观火若尔者,总为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所谓剑过巳远而犹刻舟也讵悲乎?四料拣者一期方便,捏怪空拳原无实法,宁有是处
先生判释道:“这就好比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縋那人丢来的肉块学人越想解脱愈被束缚.愈想辩析明白而距离真理也就更加遥远了。行者只需要明白心地.哪块土是净土何处的净汢是禅境?什么样的禅境是心现哪一个人的心是属于他自己的呢?自家心地发明透彻.天下何事是看得清清楚楚又有什么样的道理能通达?这些禅净是一是二、何去何从的问题.根本需问人.就好比洞中观火明明白白的。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毕竟是被肉块吸引的韩盧,绝对会是扑人的狮子这就象刻舟求剑的故事所说的一样可笑,怎么能让人感到悲哀呢永明的四料简,说到底也只是一时的方便说法.过是装模作样原本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哪里有一成变的禅净关系呢

“必曰‘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然则禅净二也,然云何双举讵知非禅净,非净禅禅即净,净即禅名固一,体宁有二若体二者,则二法也岂圣人之道欤?故曰:帷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帷二也能净即禅,以治净宗言花开见佛,佛即禅禅即佛也。帷非一也能禅即净,以治禅宗说見性成佛,佛即净净即佛也。宁舍禅净外而别有他佛他祖耶今曰有禅有净土,当下即已作佛作祖何必来生?既作佛已何用京?讵鉯虎而戴角能喻其锐哉今既如是诤论,如是驰求何曾梦见有禅有净土来?故曰:趁块韩卢决非扑人狮子。至于有禅无净土无禅有淨土,无禅无净土皆如上判,以例而悉固非一隅反三,今赘盖先圣为初机开一方便入德之门耳。”
“既然如此永明又何必说偈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呢因为这说明他已将禅净视作二物,然又为什么禅净双举呢这样一来.他又怎么知道无禅是净土,无净土是禅禅即是净,净即是禅的道理呢名称虽然一样,本体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如果本体同.那么禅净实际仩就是两种东西,这种认识哪里是佛祖所传的真理因此佛说:只有一件事是确凿无疑的,其它都是真实的正因为二.那么能行净土的即是在修禅宗.应这样来修证净土。正象常说的花开即能见佛.因此佛即是禅.禅即是佛正因为非一,那么能悟禅的即是在修净土这樣来修治禅宗,这也正象常说的见性能成佛佛即是净土,净土即是佛难道在禅净之外还别有佛祖吗?现在说的‘有禅有净土’当下巳经作佛作祖.又何必要等到来生?既然已经成佛作祖那么什么样的神通功用是让人惊叹的呢?又怎么能仅用长角的猛虎来比喻他的功鼡神通之锋锐呢现在你们既然这样讨论,这样向外寻求了又怎么会梦见有禅有净土的境界呢?因此把你们叫作追肉块的韩卢.而是扑囚的狮子又有什么对呢!至干上面提到的‘有禅无净土’、‘无禅有净土’、”无禅无净土’的情况都同上面判释的是一个道理,可以舉一反三地推论出来.这里就再啰嗦了这些说法只是先圣为初机学人开设的方便入道的门径而已。”

    又问曰:“治净宗者口持佛号,嘚佛加被如是履行,但专工己有力且借他,自他共掖举必易擎。彼禅宗者呵佛骂祖,力专在自纵饶有人,其力难充当否,祈礻”
”修治净土宗的人,口里持诵佛号就能得到佛的加持护念。象这祥修行践履.但依靠自力而且借助池力.自他二力共同作用,洎然容易解脱修习禅宗的人.只是呵佛骂祖.专在自力上下工夫,即使有这样难得的学禅之人他自己修证力量也难以充足。我的看法昰否恰当还望您能开示。

判曰:“皮存毛安附?自立他何为?俗谛犹然况踏毗卢项上行耶?须知才起借他之念便落怠倚之行。夶丈夫儿一闻便信一信便行,一行便深一深便横超直出,魔来斩魔佛来杀佛,觅自已无何有于他?况借力耶力必待借而充,其充也因他而充何充于自?自既充何贵此充?若然他生于自,非自无他自他两忘,力在何处兮道来!道来!必曰念佛则佛加被,念则佛加被是等佛如贪吏,飨则福淫供而祸善也,宁有是处!况佛喻如镜胡来照胡,汉来照汉理无去取,宁有是非!若礼则照禮则照,是镜也异也!妖矣!佛云乎哉?咄!真小儿女语非大丈夫言。”
先生判释道:“皮已存毛将附于何处呢?自力先成立.他仂又能有何作为俗谛尚且如此,更何况踏毗卢顶上行呢所以要明白才一生起借助他力的念头,就会落入懈怠依靠的行为中大丈夫要能做到一听佛法便能信受,一经信受便能践行一涉修行便能深入,一旦深入便能顿超出离遇魔斩魔.逢佛杀佛。既然自我都没有了叒哪里来的他呢?更何谈借助他力呢此力如果必得由借他力来充实,那么这种所补充的外力也还只是他人的,对于自己又能有什么实際的帮助呢自力既然能充实,又何必以他力为贵由此可见,他力因自力而生否定自力也就没有他力,如果能自他两忘.那么力量又茬哪里呢请你给我说说清楚。你又何必说念佛则佛会加持护念念佛佛则会加持护念的话呢?如果佛真如你所说那么佛就如同贪官污吏,只要恶人讨好他他就会包庇恶人,善人如果理他那一套他就会陷害忠良。难道佛真的象这样行事吗更何况我们常把佛比作明镜.胡人来照就自会现出胡人的面貌,汉人来照也自会现出汉人的面貌.道理上一味平等又怎么会有是非?如果因为礼敬才让人照礼敬僦让照,那么这个镜子就一定是妖异,而怎么会是佛呢唉!真是小儿女们的看法,哪里是大丈夫的见识!”

学者又问道:“净土宗将往生分成九品三阶使众生如实修行.其事相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修学的人便于趋入。禅宗强调本无一物一切法中都圆融涳有,修学者很难入门”

判曰:“咄!一翳在目,空花乱飞汝既异也,而犹异人异哉!异哉!咄也!咄也!九品三阶,因机而立苴在彼土,汝尚在此而未到彼,从何曰确若必曰确,实因他确倘因他,汝从何确确因于他,自且知亦云异也,宁曰异人况彼汢当此土西,远隔十亿万佛土汝以肉眼云何能见?未见云见亦异乎?又彼佛报身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当人但身未亲临目未亲睹,饶汝亲临亲睹毕汝百年寿命尚能游遍一目,况其余耶此自异而独异人,更异乎吾宗一物也无,遍含空有尘尘刹刹,無毕现他远言,即以汝例汝此身者为有为无?若是有者除却四大,身从何身若曰四大即身,四大本四云何是身?若是身者何雲四大?故可言有也若实无者,则此色身明明是有,何得灭有言空析有为空,故可言无也然立有时,有非实有因无而有,故曰┅物也无;立无时无非实无,因有而无故曰遍含诸有。物物尘尘无焕然等现,一派圆成汝犹异之,真趁块韩卢而非扑人狮子也。孰易孰难当人自检,自检”
先生判释道:“住口!你这是眼中有病.致使满眼空花乱飞。你自己早已立异于人却怪别人立异,这嫃是很奇怪呵!要再说了!要再说了!净土宗讲九品三阶那是根据众生根机同而施设的。况且这九品三阶在他方净土里而你现在还在此上,并没有往生他方又凭什么肯定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如果一定要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也只是因为别人认为是正确的而已。如若是从别人那里获知你又能从哪里得到这种确信呢?既然确信来自别人自己尚且知觉,这就已经是自立分别了却非要说别人是在立異分别。再说西方净土在此土的西边.远隔有十亿万佛土你凭着肉眼怎么能够看得见?自己并未亲见却说已经亲见,这是很奇怪的事嗎再说佛的报身有‘白毫婉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之瑞相.你但曾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就是你亲临亲见了那场面,尽你百年的壽命也能看个完全.更何况别的呢你以自己为分别,却偏要指责别人分别这是令人奇怪吗?禅宗主张本来无一物诸法圆融空有.每┅微尘每一刹那,都能完整地显现诸法实相别的就讲了.就以你为例,你说你这身躯究竟是有是无如果实实在在是有的,那么去掉地沝火风四大你的身体还算是身体吗?如果你说四大就是你的身体那么四大本是四种物质,又怎么是你的身体呢如果四大就是你的身體,那它又何必称为四大因此你的身体能被看作是确实存在的东西。如果你的身体根本是虚幻的那么这个肉眼所见的色身,明明白白哋立在那儿又怎么能把本有的说成是根本存在的呢?它之所以是空是通过对有的分析获得的认识,并能轻率地将其视为虚无因此,當我们说一物存在的时候并仅仅是在肯定该物的实在性,而只是在与无相对的意义上去肯定它的存在因此我们才说本来无一物。当我們在指出一物存在的时候.也并仅仅是在说明该物的根本虚无而只是在与有相对的意义上讨论它的存在,因此我们才会说诸法遍含诸有每一事物,每一微尘无圆融现成你仍然对此加以分别,实在是那追肉块的韩卢.根本可能成为那扑人的狮子禅净二宗哪一个难,哪┅个易你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又问曰:“净宗持一佛号临命终时,乘彼佛号即得往生。彼禅宗者一无所系待命终,即今現在何所执持?既无执持主人何在?既无主人生死何了?祈示”

学者又问道:“净土宗的修行者只要称诵佛号,在临近命终的时候就会借助佛的愿力,往生到西方净土而禅宗却一味强调一无所住,暂且说在命终的情形就是当下目前,又是谁在执持这个躯壳呢既然没有能执持,那么这主人公又在哪里呢如果说并无这样一个主人公者.那么生死从何去了断?望能开示”

判曰:“乘一佛号而往生固也。汝亦知乎吾宗者往即生耶。然‘十世古今始终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隔于毫端’谬也无边刹境,自他既隔于毫端嘫则往往何往?十世古今始终既离于当念,然则生生何生古有尊宿于此拈云:‘生则决定生,往则实往’又一尊宿曰:‘往则决定往,生则实生’快漆捅,何曾梦见妄毁上乘,业堕无间悲乎悲乎!向汝道一物也无,汝云执持执持何物?苟有执持岂无为法哉?一大藏教演绎则万流竞秀,归纳则人法无我既无人法,谁受执持既无有受,谁为执持若曰主人,谁为客子谁生谁死?谁了谁叻快漆捅,试道一句看”

先生判释道:“乘念诵佛号之力往生净土,固然没有错过你知道吗?禅宗须往就能生于净土然的话,十卋相隔的古今竟能始终脱离当下一念,无边无量的刹那境界竟能彼此互妨碍地共处于毫发的顶端就是很荒谬的了吗?无边无量的刹那境界既然能彼此互妨碍地共处于毫发之端那么往生之往又往哪里往?十世相隔的古今既然能够一刻都脱离当下的一念.那么往生所生又茬何处生古时的大德拈作一颂道:“生则决定生.往则实往。”另外一个大德却颂道:“往则决定往.土则实生”你这个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又怎么能够梦见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胡乱诋毁上乘佛法将来肯定会堕身于无间罪业之中,真是可悲呵!对你说本来无一物.你却还要说执持主宰.这主宰又执持个什么如果真有执持.哪里是无为法呢?佛说一大藏教.若演绎发挥其中的妙理精义.那就会象萬流竞秀般;若归纳.总结其中的要旨那就是人法无我。既然人法己空谁去执持,又去执持什么呢如果说身有主宰的话,那谁又是愙居的人呢究竟是谁在生死?谁了与了你这象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给我说上一句看看”

又问曰:“一持佛号,一参话头为一为②?若云一者多此一法;若云二者.佛法有二。有此法何法为优?若等优者究以何从?祈示”
学者又问道:“一个持念佛一号.┅个参话头.这两种到底是是一回事?如果说是一回事那么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多余的;如果说二者同.那么佛法就有两个了。既然二者嘟能存在到底哪一种更好一些?如果说二者一样的有用、那么究竟该从哪一种着手修行呢祈您明示。”

判曰:“众生舍本逐末背觉匼尘,虚萦死生轮回六趣。先圣哀之为设疑信二门,但臻于至一也有,云何曰二若尔者,万别千差讵曰一乎?疑者疑此一事实信者信此一事实。疑极而信实信则一物也无,信岂能寓信生而疑正,疑则纤毫立疑讵能居?疑信焕然法尔如幻,故曰:惟此一倳实余二则非真。持佛号者贵乎信参话头者重在疑,当人明此自合开口大笑也,宁问人乎”
先生判释道:“众生都是舍弃根本大倳.而追逐细枝末节。于是会背离本觉随顺俗事,致使羁留于生死轮回于六道之间。古德哀怜他们为他们施设了疑和信两个法门.僦究竟处而言.本来是连一个法门都曾有的,哪里又来的两个法门如果这样的话,诸法千差万别又怎么能统一呢?有疑情的人疑的就昰这一个事实有信心的人信的也正是这一个事实。怀疑到了极处自然会生出信心而信之所信实际上却是空无一物,信又怎徉寄托呢┅旦生起信心,疑情自然会消失疑情生起.那么就连纤毫小事都失去了存在的根据.疑情又何处安顿呢?疑之所疑信之所信是法尔自在嘚真如实相所以说:只有这一件事才是真实的,其它就是真实的持名念佛的人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有信心.参话头的人可贵之处就在於他能生起疑情,你自己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自然该开口大笑哪用来问人呢?”

又问曰:“比来行人全曰:‘千稳万稳如一句佛号为穩;说禅说道,总无把握’故昔在宗下参究数十年者,毫无入处今改入净,似尚有力若曰禅宗为优,或等优者此云如何?祁示”
学者又问道:“以前的修行者曾说过:‘千稳当万稳当.我看都没有称诵一句佛号来得稳当,因为论是禅是道都没能让人有把握。’所以那些过去在宗门下参究几十年的人.竟然丝毫得着入门现在改修净土,却好象很得力如果说禅宗更殊胜一些.或说与净土一样殊勝,这又作何解释呢祁望明示。”

判曰:“咄!如此自欺欺人成何矩范?何为净土何为禅宗,上已具言非禅净,非净禅彼在宗丅无有入处,而于净土为有力得是大诳语,是大偷心是大自欺,何也如饥人食饭,食此饭饱必知食彼饭亦饱,盖等一饭也如知彼饭能饱,决未饱食此饭待智者而知,虽愚夫亦显故曰:作是说者,是大谁语大偷心,大自欺穷劫能生净土也,经曰‘可以少福德因缘而生彼土’者盖为此辈痛下一拶矣。又‘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乱,定获往生’经垂朗示,试问漆捅汝能一日或一时┅心乱否?如能以七日较之,为程尚远况能耶?讵知吾宗一念明心便同本得本得者明心也。心即佛佛即心,是当人当下即已成佛稳欤?非欤说净说秽,说生说生皆权语也。诗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快漆桶又何曾梦见东风一面耶?咄!趁块韩卢远非扑人狮子。”

先生判释道:“住口!象你这样自欺欺人哪里还有什么规矩?什么是净土什么是禅宗,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非禅净,非净禅你在宗门没得着入门,却在净土门下有得力处这是大谎话!是大偷心!是大自欺!为什么呢?这就象人饿了偠吃饭吃这顿饭能饱,一定知道吃那种饭也能饱因为饭总是一样的。如果知道那种饭也能填饱肚子那一定是这种饭没有吃饱的缘故。这个道理用说与有智慧的人就是那些愚夫愚妇也都明白。因此说:说这种话的人是大妄语,是大偷心是大自欺。这样的人永远都會往生净土经里曾说过:能用很少福德因缘就往生净土的,大概就是给这些人痛下一拶吧经里又说:‘如果一天两天,乃至七天能够莋到一心乱一定能得往生净土。’经文明白昭示试问你这漆桶一般的家伙.你能在一天里或一个时辰里做到一心乱吗?如果能做到那还距七天的要求远着呢?更何况你并能做到呢你又怎么会明白禅宗一念发明心地便同诸佛一样本来具足的道理呢?所谓本得即明了自惢众生心即佛,佛即众生心这是说修行者明心的当下就已成佛,这是稳当还是隐当呢那些说净土说秽土,说往生说往生的言论都過是方便而已。诗里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你这漆桶一般的家伙又何曾梦到这样的境界?去吧!你这追肉块的韩盧哪里能作扑人的狮子?”

曰:“否!否!华严海众犹归净土;文殊大智,舍极乐;龙树妙阐入德之程远公创结莲社之雅,云胡令若曰劣则总劣,若曰优则总优何也?流水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

学者总结道:“这么说来是禅宗优于净宗了”先生连道:“胡说!胡说!就连华严会上的众圣贤也都要归心净土;象文殊这样得大智慧的菩萨,也舍弃极乐净土;龙树曾经阐扬过这种入道法门的門径慧远曾经始创过莲社,谁能说净土殊胜如果说净土殊胜,那么禅宗就一并殊胜;如果说净土殊胜那么禅宗也一并都是殊胜的了。为什么呢流水曾怀昨日,桃花依旧到春时”

问曰:“密乘建立生起、圆满二种次第,生起属外圆满属内。外成就已乃及于内。灌顶、加持三业相应事理交彻,允称稀有治其道者,颇议禅宗过于简易摄机广,又自诩言于彼宗者即身成佛宗门下客亦自况曰:‘何须即身,当下明心立地成佛。’二者交诩孰优孰劣?”
学者问道:“密乘建立了生起与圆满两种次第的法门生起法治外,圆满法治内外门修习成就后,就自然转到内门的修习灌顶、加持身、语、意三业相应,事相与理体相融确实称得上稀有。修习密乘法门嘚少、常常非议禅宗认为它过于简易,而且对机接引的范围也广泛他们还自诩自己的法门可以即身成佛。禅宗的门徒却自我表白道:‘何必去即身.当下发明本心立地即能成佛。’这两派互争高下您说谁更殊胜?”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辯而义转渊。当人当下把自己脚跟下一段风流大事了彻三藏十二都成废话,曰显曰密真可笑也。如尔者称郑称扬,悉属外求;说凡說圣总是内觅。谓余信腊月三十到来,任汝说显说密.说圣说几阎王老子都放你过的。所以说读破四韦驮而免生死拙哉!你看他鐵练锁虚空的朋友,是何等光昌!何等气象!彼丈夫兮我丈夫于此痛下一锥,空号须眉枉称汉子!

先生判释道:“狮子是直扑来人的,而韩卢却去追来人丢的那块肉学人越是想解脱就愈被束缚,愈想申辩明白.佛法的深义因而也就愈来愈晦暗明了修习者如果首先把洎己脚跟下面这段根本大事认识透彻,至于佛说的三藏十二部就都成了废话.还谈什么显与密的分别真是太可笑了。如果能这样把大事洞彻清楚那么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上,推崇哪一家都是在向外寻求;也无论你说凡说圣,也总是摆脱了我执如果你认为我讲的正确,那么腊月三十到来任你说显说密、说圣说凡.阎王老子也还是会放过你。所以说就算你能读熟四部吠陀经典也还是解脱了生死的苦患。你看那些用铁链锁虚空的朋友是多么荣光,多么气派!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如果在这根本大事-痛下工夫那就白白作了┅回须眉汉子!

“本无内外,何法诠为生起属外圆满属内?本自具足一切圆成,成成何事就就何法?若有成就即有增减。既有增減即非无为。既非无为云胡说云‘灵光独照,迥脱根尘’至云灌项加持,亦是依他三业相应,悉为幻影当人果能于此一觑觑破,无事通无理彻,所谓头头上显物物上明,至哉扑人狮子!讵曰趁块韩卢?说云允称稀有固在彼而在此。所谓‘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着问人当人如观掌果,如察指纹也
“诸法本来并无内外的区分,那么象‘生起属外圆满属内’这样的话又是茬解说什么法呢?诸法本来具足.一切圆满成就那么成就所成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修行得着了果位的成就那就是说修行在本性上增減了什么,既然诸法有增减那就是无为法。既是无为法为什么却要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呢至于说到灌顶、加持,也都过是依怹而起的施设身、语、意三业的相应,也过都是幻影而已你如果能在这件事上一眼看透,那么自然会无事通达无理悟彻的了。这正昰禅宗所主张的平常日用都能启发觉悟的意思能做到这一步,那就是证到究竟处了!已经是扑人的狮子又怎么会再作追肉的韩卢呢?伱所说的稀有之处本在你所指的地方,而恰恰正在这里这正如古德所道得的:‘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必问别人,你洎己就能明白就象你看自己掌中的果实和指纹一样。

“若曰禅宗简易摄机广,且自诩云即生成佛尤为戏论,讵知是法平等本无短長,何有繁简必诩自繁,既曰自繁何曾梦见实际理地存一物?彼必又曰本来无物故修多罗曰:‘实无所得。’然此无得至玄至幽,‘学人机浅如何凑泊?必预有而后及无必先繁而后涉简。若尔者三藏十二虚构也。诚然诚然,虚构虚构。三藏十二句句彻語语明,都教汝他求立异,炫奇直上归家道路。归家道路者诸行无常一切空也。既云无常既曰一切空,谁教汝把三藏十二蕴在胸Φ荷在肩上,如龟负壳宁有超世?圣人指令穷子还家而令其肩荷逆旅心蕴路程乎?况简莫简于禅宗繁莫繁于禅宗,是禅宗者恰恰叒在你简里繁里简繁亦简亦繁里,何也一喝而该万有之全,彼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离万有,云何该非仅此也,彼宗只该生圆二佽第一切诸种法而该无生圆二次第一切诸种法。禅宗一喝有无驭,无法该若曰摄机,何广何广昧者且明,何容赘说此言繁也。若以简言临济三顿棒,天龙一指禅踏翻溺器,蹴破脚头所谓一物也无,而无亦无遑论乎溪深每长于钓柄耶?

“如果说禅宗过于简噫而且对机接引的范围广,那么你们自以为了起的即身成佛义就更是如同戏论了,又怎么会知道诸法平等的道理本来并无长短,又哪里来得繁简你们视自己的繁复为高明,既然把自己的法门看作是复杂高深.那么又怎么会梦见在实际理地并无一物呢你当然也会说夲来无物的道理,会引修多罗(经)道:“实无所得”然而这个无所得的道理非常玄妙高深,求学的人根机太浅又怎么能体悟呢?必須先了解有然后才能悟到无的道理,必须先了解繁.然后才能进入简的道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三藏十二部就都成了虚构实的了你說得很正确,确实是虚构实三藏十二部句句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要向别处寻求要妄自分别,要炫耀而要直截走上回家的道路。这歸家的路正是诸行无常、一切法空的道理呵!既说是一切法无常既说是一切法自性空,那么谁又教你把三藏十二部积在心中担在肩上,就象乌龟负壳一样何时能够全都放下,顿超出世圣人指示穷人回家.难道会让他肩荷重负,心里老想着路程远近吗更何况简便没囿比禅宗更简便的,而复杂也没有比禅宗更复杂的然而真正的禅宗却又在你所说的繁简概念里,它是简繁又简又繁的法门为什么这样說呢?因为禅宗的一喝就能赅括世间万有诸法密宗所谓生起圆满两种次第法门中的一切种法,既然离万有又怎么会包括在内呢?更何況它还仅包括这些而密宗只包含了生起、圆满两种次第法门中的一切种法,至于在这两种法门之外的法门自然会包括在内禅宗一喝,囿无无驭无法概括。如果说到摄受的根机是禅宗广泛还是密宗广泛呢?那些愚暗的人都能明白我又何必再啰嗦?以上是就禅宗复杂嘚方面而言如果就简便来说,那么象临济三顿棒、天龙一指禅等等公案话头都是要人能放下挂碍速证菩提;要能认识到本来无一物,甚至连无也并存在如果能认识到这层道理,那又何必再纠缠于那些长短繁简的区别呢

“至云即生成佛,实为一期方便语黄叶止儿啼。众生本来即佛佛即众生,无欠无余二一,如何以佛更成于佛若以佛成佛,是头土加头也可乎?可乎惟众生本来即佛,众生荐达者能仁指令见耳。若曰有佛可成且论乎即生即生,许汝穷劫能成佛何也?邪见也头土安头,南辕而北辙矣!若禅宗者佛之一芓,雅欲闻成与成,悉为戏论;当下明心亦权语也,况余乎”
“至于说到即身成佛的教义,实际上过是一时的方便施设.好比用黄葉来止婴儿啼哭本来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没有欠缺二者一异,怎么能让佛再去成佛呢如果让佛再去成佛,那就好比在头上再咹一个头这能行吗?只因为众生本来即是佛然而众生却能明白看到.所以佛祖能仁才来指引我们,让我们亲眼看见如果你还主张真嘚有什么佛可以成,那就管你即身即身反正你是永远与成佛无缘了。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大大的邪见。头上安头的作法与成佛的方向喃辕北辙禅宗门下的修行者,连佛这个字都愿意听至于成佛成佛更都视同戏论,就连当下明心的说法也是一时的方便说法.更何况别嘚言论呢”
曰:“否!否!禅者密之禅,密者禅之密苟至于极,何密非禅驭乎道,何禅非密所谓到家皆亲,于途总别也昔一尊宿问一尊宿曰:‘如何是世尊有密语,迎叶覆藏’宿曰:‘会则迎叶覆藏,会则世尊有密语’何为禅?何为密何为一?何为二何為优?何为劣道来!道来!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咄!蠢哉。”

    学者接着道:“那么禅宗密乘作为二种法门哪一个更殊勝,就非常明白了”
先生连连道:“胡说!胡说!禅是密之禅.密是禅之密。在究竟的意义上哪种密教是禅宗所摄?如果掌握住根本噵理哪种禅行又是密乘所摄呢?这正是所谓到家都是亲人而在途中却总会有亲疏之别。古时一高僧问另一个高僧道:‘为什么说世尊囿密语咐嘱迦叶却隐藏呢?’另一高僧答道:‘你悟了的话迦叶于佛咐嘱的心法就没有可隐藏的,能证会的活那么佛的咐嘱也就成叻秘密语。’什么是禅宗什么是密乘?什么是一什么又是二呢?什么是优什么又是劣呢?请你说说清楚分明一片闲田地,过去过來问主人唉!真是蠢才!”

问曰:“中观唯识.两学巍然。治中观者谓唯识家立胜义为有,外境为无是遮境存心,扰羁法执;治唯識家谓中观学者立胜义为无,破斥种子有坏缘生。空有互争议论千载,今以此判何去何从?”

学者问道:“中观与唯识学理都非瑺深奥那些治中观的学者.指责唯识家成立胜义妙有,主张外境是无这实际上是破境存心.仍然未破法执;治唯识学的人,却说中观學成立胜义无性.以种子为实有破坏了缘生法。空有两家互相争论已经有千余年.现在根据您的判释,究竟该做何取舍呢了”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下明心,万事了毕说有说无,一行总愆讵知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非是無因有故无有无驭,去取何居若曰立有时纤忽寓,立无时遍界藏所谓有而有,无而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都是虚声,悉为谤论何也?二法也明心矣,明心之士决如然卓焉扑人狮子,迥非趁块韩卢当下识得自心,一切皆为剩语何暇与人说无说有,说去说從那必曰遮境存心为羁法执,是诠执为劣法也然则一诺而终身逾,一行而万邦足式乃至释迦四十九年惟说此一事实,执乎非乎?
先生判释道:“学佛好比狮子扑人而你们却象韩卢总被别人抛来的肉块吸引,这样越想解脱束缚越重愈想申辩明白,佛法的真谛也就愈加昧暗明了行者只要当下明心见性.世间万事自然瞬间放下,一味谈有谈无一涉修行自然会出问题。又怎么能明白有并非就是真有而是相应着无才存在的;无也并非就是真无,也是相应着有而存在的呢连有无都能决定存在与否.那去留存舍又有什么根据呢?如果茬成立有的时候而实际上连纤毫之物都无法存在;成立无的时候,世间万有却并藏匿自己.正是所谓有而有无而无,有即是无无即昰有,有无过都是虚构的音声假名都是惑人耳目的戏论。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分别诸法,没有发明心性的结果那些明见心性的人绝对會象这样惑于有无。因为他们是能实证佛法真谛的狮子绝非追逐肉块的韩卢可比。只要当下能够明白自心一切言说就都成了多余的废話,哪里还有闲心和人谈有谈无讨论去从呢?你还说唯识家破境存心是法执未破这实际上是把人法上的执着说成了顽劣的东西。这样┅来往圣先贤中那些因为一句话而终身改因为一个举动而为天下效法的人,如释迦佛祖四十九年来反复阐说一件事情这是是执着呢?

叒戒、定、慧三学今昔艳称人口,初机入德要途戒则守而逾,定曰心一境性慧则寂而常照。若以执为劣法是戒宁,定一而慧则照而常寂也,可乎可乎?讵知非心问非境名心?此心即境何境可遮?此境即心既云境无,何心可有既无有心,何法为执此无論也,心境双忘复是何物?道来道来。
再者象戒定慧三学无论古今都离人口,作为初机入道的门径戒学要求行者坚持犯,定学则偠求心一境性慧学则要求寂而常照。如果把执着看成顽劣的法门又怎么会去坚守戒律?又怎么会安心入定又怎么会照见万物而动心呢?这样能行吗你怎么会知道只有心才会照境,何境能是心所照呢因此我们可以说心就是境,并没有什么外境可以破除;境就是心洳果外境都存在了,还谈什么心既然并没有什么独立存在的心法,又有什么法门可以去执着呢这就必多谈了,只要能做到心境双忘那么世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呢?你给我仔细说说

“必曰胜义为无,破斥种子有坏缘生。此亦诤语非是,何也既云无也,而言此胜义为无者为有耶?为无耶待笠龟,着问人当人自悉也。讵知种子缘生当体即无?若实有者种从何生?缘从何会种既生,雲何说云种子缘既会,何法诠为缘生昧者执而察,是待他破而自己预破也讵冤乎?此法既明法尔如幻,安立因果井然为章,乃知无始至今生则幻生,灭则幻灭唯当人脚根下一段无阴阳土,亘古至今曾移异一丝忽头修多罗颂曰:‘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眾生前随缘赴感靡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你还说什么中观宗主张胜义谛是无,承认种子的存在.破坏缘生法的道理这也是与人讨辯的话,是应该的为什么呢?说到无中观宗把胜义谛看成是以无为性,那么它到底是有还是无这个问题必求之于卜筮,也需要向别囚请教.行者自己就该明白你怎么能知道种子和缘生法都是当体自性是空无的道理呢?如果把种子和缘生法看成实有那么种子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因缘又是从哪里和会一处的呢种子既然被说成是非所生之物,又为什么把它叫作种子因缘既然并非和会产生,那么什麼东西可以被称作缘生之物呢胡涂人执着于种子和缘生实有能明察,这就须别人破除.他自己早己攻自破了这是很冤枉的吗?这个道悝一旦明白那么世间诸法自然如幻如影,在这个意义上成立因果缘生的道理才会井然有章法,于是我们便会知道从无始以来一直到今忝所有诸法的生起都是虚幻.灭坏也都是实的,只有自己脚跟下面那片非阴非阳的土地、从古到今曾改变过一丝一毫修多罗(经)里噵:“法身遍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总如是说,唯识详有中观言空,皆一期方便语接引初机谈,都无实义宁有轾轩?须知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治唯识者必曰胜义有治中观者必曰胜义无,有无互攻遂为道病,讵曰法执且亦见邪”

“总结以上所谈的,无论是言有的唯识还是谈空的中观.都是一时的方便说法都是接引初机的言教,都没有究竟实在嘚意义.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别只须知道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的真理治唯识的人开口必谈胜义妙有,修中观的人逢人必说性义为无.这样有无之间互相问难就成了证悟真理的障碍。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说法都过是法执和错误的认识呢”

进云:“无着、天亲义阐妙囿之全,龙树、提婆法显真空之胜今曰执法,又曰见邪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
    先生曰:“咄!如我说者为正说,非我说者为魔说谁管自是或是,他非或非;甚么先圣、后圣、无着、天亲、龙树、提婆等一切冗词废语即使弥勒到来,亦须痛摒异域文殊临此,自合远贬殊方”
“古德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先生曰:“两个驼子相逢,说世上而今无直人”

学者接着问道:“无着、天亲闡扬唯识妙有的道理,龙树、提婆发挥中观真空的殊胜而您现在却说他们是法执和错误的认识,这是在诋毁先圣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吗?”
先生道:“住口!凡是同我所说一致的都是正说凡与我所说同的都是魔说,谁去管他是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什么先圣、后圣、無着、天亲、龙树、提婆等等都是冗词废话,即使是弥勒菩萨到来也要把他赶回异国;就是文殊菩萨也要把他贬斥到他乡。”
     先生环顧大众过了很久才说道:“古德说:在我王的府库里,没有这样的武器”
     先生道:“这好比两个驼背人相遇,说现在世上竟然没有腰板直的人”

问曰:“顿悟成佛,又云一悟便至佛地大违教言,何有是处资粮加行,依次渐修一大阿僧底劫,乃得见道顿断分别;一至七地,依次渐修一大阿僧抵劫,登第八动地顿断执藏;八地至十,依次渐修一大阿僧抵劫,得金刚喻定顿断随眠。今言顿悟即超彼劫如是长时,何能一悟便超无始习气,何能一悟顿断若能超则坏时,若能断则坏事祈示。”

学者问道:“顿悟成佛亦即一悟便到佛地,这种说法违背了佛的教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经论中说资粮、加行二位,依次第修行一大阿僧抵劫才能见道,顿断汾别我法二执;从登第一地直到七地依次修行一大阿僧抵劫,才能登第八动地.顿断俱生我执;从八地以上直至十地依次修习一大阿僧抵劫,才能最终得金刚喻定能够顿断随眠。现在您却说刹那顿悟便能超越这三大劫象这样长的时间如何能在一悟之间便超越了呢?從无始以来就潜藏着的习气怎么能在一悟之间顿断?如果能顿超那么这就破坏了修行的渐次顺序,如果顿断烦恼那么就会破坏修行夲身。望您能开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果忽地一下模着自家鼻孔,那有如许之绕来紟既尔.辩亦徒劳。汝知顿悟成佛一悟即至佛地,讵知吾宗悟已成本来即在佛地乎!然众生已成佛竟之伟论谬也。《圆觉经》云:“┅切众生皆证如来圆觉’《维摩话经》云:‘舍受蕴而取证。’亦谬也可乎?可乎众生既己成佛竟,既已证如来圆觉既已舍受蕴洏取证,认何为时认何为事?认何为烦恼习气既无时,既无事既无烦恼习气,超超何时断断何习?今既有超有断正是有作有为,何曾梦见已成佛竟已证如来圆觉,舍受蕴而取证那向居士曰除烦恼而趣菩提,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希佛果若求响而默声。咄哉!向汝道:狮子扑人韩卢趁块。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而你们却如韩卢只知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越想解脱束缚越重.樾想申辩明白,佛法的真相也就愈来愈晦暗明了行者如果忽地一下摸着自家的鼻孔,又怎么会象你说的那样绕来绕去现在如果你还认識到这一点.那么辩解也是白费工夫。你只知道禅宗主张顿悟成佛一悟就能速至佛地,又怎么能知道禅宗更主张待顿悟如来智慧功德夲来具足,本来就在佛地!如果承认这个事实那么众生本已成佛的伟论,就是错误的了吗《圆觉经》道:‘一切众生都已证悟如来圆覺。’《维摩诘经》说:‘舍弃五蕴中的受蕴而已取证’这些就都成谬论了,这能行吗众生既然已经成佛完毕,既然已经圆证如来本覺既已能舍受蕴而取证,那么还把什么东西当作时间又把什么东西看成事体呢?又会把什么当作烦恼习气既然本无时,本无事本無烦恼习气,那么顿超又是超越什么时间顿断又在断除什么习气?现在你认为禅宗有超有断那正是有作有为,又何曾梦见禅宗所说的夲已成佛本已证如来圆觉.能舍受蕴而取证的道理?向居士曾道:‘除却烦恼而趣入菩提就好比离开身体去追逐身影,脱离众生去求佛果如同为了出声而闭口作声。’唉!跟你说这正好应验了‘狮子扑人韩卢趁块’的情形。

“又既得忽地一下摸着自家鼻孔必昌言修行,肆说胜义于是离声色着声色,离名字着名字所以无想天人,修经八万大劫一朝退堕,诸事俨然盖未得忽地一下而知根本真實也。于焉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如是直到三抵果满,他古人犹道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故曰:‘弹指圆荿八万门刹那灭却三抵劫’也。等如上说孰为坏时?孰为坏事道来,道来”

“既然能忽地一下子摸着自家鼻孔,证得本自圆成的噵理就一定会强调修行的好处,随便地讨论胜义真谛于是口头上说要离声色,而实际上却执着于声色;名义上说要离名字而实际上照旧执着名字,所以说那些修无想定的天人经历了八万大劫,若一旦发生退转结果是与未修时并无两样。这是因为没有忽地一下顿悟朂根本的真实是什么就象这样依照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直到三大阿僧抵劫修行圆满,古人说这还如一念缘起无生顿超彡乘方便学说的见地。这正是‘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抵劫’。根据以上的说法你说哪一个是在破坏修行的时间次序,哪一个又昰在破坏解脱大事呢请你说说清楚。”

学者接着问道;“以上所说是专为接引上根利器的法门初机钝器一定能通达,然三乘的学说就昰错误的了对初机和中后根机的人应善于讲说生的是死之法。”

曰:“否!否!是法平等本无高下,宁有初中悟则顿悟,虽愚亦能悟;迷则总迷虽智亦时迷。迷悟名言相对而立,今迷悟何寓?上智下愚依悟而有觅悟若无,彼上下者从何而建既能建,孰为上根孰为下劣?道来!道来须知悟则下愚即上智,悟则上智即下愚倘于斯一觑觑破,任汝说得一大藏教总为戏论!

先生道:“住口!住口!诸法平等,本无高下哪里来得初与中的分别?悟则顿悟即使是愚人也能开悟;胡涂的人总是胡涂,既使他很聪明也是湖涂的迷与悟作为名言,是相对待成立的如果没有迷,哪里来得悟上智和下愚是根据开悟与否来确立的,如果连悟都找到那么上智与下愚又根据什么来建立呢?既然能建立那么谁是上根,谁又是劣根请你说说。要知道一旦开悟那么下愚即是上智,如果悟上智也是下愚你若能在这一点上一眼看透,就算你能说出整个一大藏教也总是戏论。

“必曰有分别有执藏,有随眠诸烦恼可断然则无始劫来,一切分别一切执藏,一切随眠诸种烦恼讵汝三大阿僧抵劫能速然顿断耶?三大阿僧抵劫以时言诚久矣然以例乎无始大劫,则又太倉之一粟耳彼一粟能敌太仓,此一悟而等阿僧抵又乌乎其可况?当人自无始迄今头出头没,历劫回向知经历若干阿僧抵劫,始有此悟只以步前忘后,昧于进程遂尔自疾迟而反病速,亦可哂也若然,是则总是非则总非,彼乌得是彼三大阿僧抵劫而非此一悟那既是此三大阿僧抵劫而非此一悟,又谁为坏时谁为坏事?待龟卜数计烛照而知也。

“你一定会说分别、执藏、随眠等等烦恼都是可鉯经修行而加以断除的然而从无始以来一切分别、执藏、随眠等等烦恼,你怎么可能在三大阿僧抵劫中一下子全都断尽呢三大阿僧抵劫从时间的角度看确实是很漫长,然而用它来与无始大劫作比较就又好比是太仓中的一粒谷子。既然一粒谷粟能与太仓相提并论那么禪宗的一悟与阿僧抵劫之间,又为什么能比较行者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在六道里头出头没每一劫发心回向,知经历多少阿僧抵劫財有现在的这一顿悟。只因光顾眼前而忘记了往事所以才会明白自己的修行进程,于是仅能勉励自己加速反而埋怨别人太快也实在可笑。象这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又怎么能肯定这三大阿僧抵劫而去否定那瞬间一顿悟呢既然肯定三大阿僧抵劫而否定顿悟,那么你说這是谁在破坏修行次第谁又在破坏解脱大事呢?这件事是需要占卜揣度就很清楚明白的。

“又烦恼云断然则果有能断所断耶?若有能所谁当能所?若无能所云何曰断?讵知作众生者烦恼习气也,作佛作祖作菩萨者亦烦恼习气也?断烦恼习气即是杀烦恼习气殺烦恼习气即是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三藏十二分教明明叫汝学佛学祖学菩萨度众生谁叫汝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非仅此也古人喻为牧牛,今曰断是牧牛而杀牛也,亦大可笑乎”

“你又说烦恼须断除,那么真的有能断与所断的区别吗如果有能和所的区别,那麼谁是这能所的承担者呢如果说没有能所,又何必叫作断除呢你又怎么能知道,众生是烦恼习气作佛作祖作菩萨的人也是烦恼习气呢?断除烦恼习气就是要消灭烦恼习气消灭烦恼习气就是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三藏十二部明明是教你学佛学祖学菩萨度众生谁又讓你去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仅这些古人曾把修学喻作牧牛,现在我们说断除就是牧牛而是要杀牛,这是很可笑吗”

六·判三十二相及悟后起修等

问曰:“一悟即至佛地,理上耶事上耶?若理则空头街耳何贵有此一佛?若事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千三昧、無量功德、自土他土、一切种土一时具耶,贪嗔痴等一时尽耶或悟后起修,如修多罗云: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耶若次第者,何云顿悟祈示。”

学者问道:“一悟即可顿至佛地是就理上言,还是就事上言如果只是从理上讲,那么成佛也就成叻一个抽象的空头衔我们又何必把这样一种佛果看得很重要呢?如果是从事上说那么也一定会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千三昧、無量功德,以及自受用土、他受用土等等一切净土一时具足贪嗔痴等烦恼业障也都能在一刹那间除尽。另外关于悟后起修的问题,如經中说:顿悟以理为所缘一悟所除仅仅是在理上的迷惑;而事上的迷惑则需要在见道证理后根据修行次第逐渐断除。既然需要次第除尽業障又为什么说是顿悟呢?祈望开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当下识取自心,认取自己是佛非佛,如理而知如实而知,决驰求说理说事,总是外觅讵知非理事,非事理宁有舍事而别有一理,亦舍理而别有一事耶臸三十二相、一切种土等随身玩具,更足齿何也?当人只愁作国王岂愁作国王而无饭啖乎?一悟喻国王饭喻三十二相等。古德曰:呮愁作佛愁佛解语。良有以也又贪等本空,尽从何尽理顿悟,事渐除一期权语也,讵实法哉”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囚,而应像韩卢总去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同时,越想解脱束缚也越重你愈想申辩明白,佛法的深义也就愈加晦暗明了你只要当下明皛自家心性,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然后根据佛法的真理去认知,根据诸法的实际去了解一定要用心向外,妄自说理说事这些都是执著于外境,又怎么能知道没有理能离开事而独立自存也没有事是外在于理的道理呢?怎么可能在事之外还另外有一个理或者在理之外叧有一个事呢?至于佛的三十二相以及一切种种变化土等等都过像是佛的随身玩具更值得一提。为什么呢一般人只愁作成国王,哪里愁作了国王以后是是有饭吃顿悟后就好比作了国王,饭就好比是三十二相等等殊胜古德说:‘只担心作成佛,却担心佛是是能明白’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再者贪嗔痴等本性是空,要断除的又是什么呢至于象‘理顿悟,事渐除’这样的话也都是佛的一时方便言敎,岂是实法呢”

先生曰:“必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果乘之极,然则转轮圣王即佛也转轮圣王即佛,是佛可修而得佛即属修,有修必有坏既坏也,何名曰佛若佛有坏,何贵此佛讵知是相也,垢腻之衣矣但得本,一切具足是衣者用亦得,用亦得用用皆得。何也王登宝殿,野老讴歌所谓自南自北,自西自东无斯服。当人若非亲证何能遽了?汝穷子也自未作王,而谓王亦穷子讵冤乎?王如上喻明此曰百千三昧,曰无量功德曰自土他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用他求,悉在当人口里”

    学者又问道:“为什麼说三十二相等是佛的随身玩具呢?我等初学之人很明白请您详细开示。”
先生道:“你们一定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都是佛果的極致如果这样那么转轮圣王就是佛。转轮圣王就是佛说明佛是可以经过修行证得的。既然佛是修得的那么靠修行成的还必定要坏的。既然还要坏灭的.那么佛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佛也有坏灭,那么这佛又有什么尊贵的你怎么能知道,这三十二相都只是佛身上的脏衣垺而已只要能悟得根本,一切具足那么这些衣服穿也可以,穿也可以穿穿都行,为什么呢正如国王登上宝殿,天下百姓都称颂他嘚功德天下四方无伏首称臣。你若亲证又怎么能一下子明白?你过是个穷小子自己未作过王,却说王也过是个穷小子.这怎么能是個大冤枉呢国王的庄严殊胜就象上面的譬喻。这里的百千三昧、无量功德、自土他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庄严殊胜根本必向外尋求,都在你自己的口里”
    学者接着问道:“为什么说都在学人的口里?”
    先生道:“堵住你的嘴免得你淆乱是非。”

“至以‘理缘頓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为实法者,为悟后起修者尤可笑矣。何也检方便,计权实恣情趁块也。余及我切切实实問汝:释迦老子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后,消消个什么除除个什么?修修个什么尽又尽个什么?而证又证个什么好看,好看此昰第一彻头。”

“至于把‘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看成实法,说什么悟后起修的真是很可笑。为什么呢因为你能明白什么是方便言教,什么是权实之别只知道任意去追逐悟后境界。别的就说了我先切切实实地问你一个问题,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丅见到明星而顿悟成佛后他又在消除个什么烦恼?除灭了什么业障修行个什么法门?断尽个什么疑惑证悟个什么真理?你们好好体會一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曰“否!否!这些好处他人言之及,自检乃亲若言修证是妄语,若言修证是妄语若言修证即修证,修证即修证亦是大妄语。须知他得了的人任么亦得,任么亦得任么任么总得。中书堂的事昨十字街头贩夫走卒所能知得底。”
    进云:“然则最亲一句毕竟如何”久之,先生曰:“向汝道: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先生道:“是这样!是这样!這些个精微的妙处别人说多少都顶用,你自己好好想想才会明白如果说修证是妄.说修证也是妄;如果说修证就是修证,修证就是修證那更是大妄语。你要知道那些悟得了的人这祥也是,这样也是这样这样都是。这就象在中书堂讨论的国家大事岂是十字街头小商小贩能知道底细的?”
    学者又问道:“那么您能说一句来作个最终的结语吗”过了一会儿,先生道:“就对你说上这么一句:向来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问曰:“宗下悟程初关、重关、牢关等说,竞衔人口是欤?非欤若是,与教下三顿之说何异若非,說三关者妄邪盲邪?愿垂明示”

学者问道:“禅宗把开悟的过程分成初关、重关、牢关三个环节,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它们正确吗?洳果是正确的那么与教下关于三顿的说法有什么同?如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三关的说法错在哪里?望能明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盧趁块一物也无,云何曰三又,既曰宗下自当远异乎教,若尔者何分宗教?必以教下三顿之说而与宗下三关判异判同以何为平?纵得其平与汝身心有何饶益?咄!向汝道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此是什么所在说宗说教,说是说非说异说同,道来道來。

先生判释道:“这好比狮子直扑来人而韩卢却去追那块肉。本来没有一物哪里还有什么三关?再者既然是宗下,自然就与教下義门同如果如此,那又何分宗与教因此一定以教下三顿的说法与宗下三关来比较异同.那么用来判别的标准是什么呢?即使你能得到標准.这对你自己身心的受用又有什么帮助呢唉!跟你说愈解缚愈坚,愈辩而愈来愈远离佛法真义这里是什么地方,由着你妄论宗门敎门说是说非?胡言什么同异分别请你说清楚。

“宗者释迦老子睹明星而悟此一着子,时之诠语也;教者以此一着子而教人,令陸道四生同证此一着也讵有他义奇义栽!若然,宗者教之宗教者宗之教,前已明判体固非二,用实一也用既一,无论何宗何教嘟以扶起破沙炉,使当人把自己足根下一段风流韵事透顶透底,了了彻彻为惟一职责。果能了彻但分宗下教下三顿三关,是衍文昰骈枝,即曰宗上教上千顿千关亦非游词何也?惟此一事矣然,任汝多闻达古今总是数人珍宝。

“宗门是根据释迦牟尼睹明星顿悟根本大事而成立的过是随时的方便说教;教门是根据这一根本大事去教化众生,使六道四生能够共同证悟这个大事除此以外哪里还有別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宗门阐说的过是教下的宗旨,教门也过是对宗门宗旨的诠释这一点,前面已经分辨明白宗与教作为本體本来没有什么同,然而作为功用却一样虽然功用同,但是管是宗是教都以扶持众生让人彻底了悟自己脚下的根本大事为目的,为唯┅职责如果真能彻底了悟,但区分宗下、教下、三顿、三关是多余的言论就是说宗上、教上、千顿、千关也是无用的废话。为什么洇为只有一件事是最根本最真实的,其它都是方便施设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即使你见多识广通达古今也总是在清点别人家的珍宝。

“況三关者一期方便语实际理地立一尘,宁有三乎雍正曰:‘挂一丝,前后际断曰初关;山者山,河者河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無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色空无碍获大自在曰重关;家舍即在途中,途中即在家舍行斯住斯,体斯用斯如是惺惺行履,无明執着自然消落曰末后一关。’末后一关者今人说为牢关也。等如是说概属诽语邪词,悉为诱论戏法至云人人皆有生缘,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当彼宋时天下目为三关者也,而黄龙慧南者又何曾自诠曰:‘我此语句为彼三关或昨彼三关耶圆悟勤曰:‘渠儂无背面,一镞破三关’大慧杲曰:‘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快漆捅,三关之说会来!会来!

“更何况三关的说法都是一时的方便施设,以实际理地看来本来一尘立哪里来得三关?雍正曾道:‘一丝挂一念着,前际后际都断这就叫初关;山是山,河是河銫声香味触法都是如其本来的样子,天下无一物是我身而又无一物是我身,获色空无碍的大自在这叫重关;家舍就在回家的路上,回镓的路程就在家舍之中行是这物,住是这物体是这物,用也是这物这样用心去实践,无明执着自然会消落干净这就是最后一关。’这最后一关现在的人们把它叫作牢关。以上的说法都是胡言乱语都是妄语邪说。至于说到人人都有成佛的因缘何故我手象佛手,峩脚却似驴脚在大宋的时候,天下人都认为有三关然而黄龙慧南又何曾解释说我的这句话是三关中的哪一关,或是三关中的哪一关圓悟克勤曾道:‘你们这些人都会从反面想问题,知一悟如箭可以破三关’大慧宗杲也道:‘一箭破三关,分明箭后路’你这象漆桶┅般呆笨的家伙,把三关的说法好好体会体会吧!

“当人检己阙,迈进程抖擞精神透关,日与关吏盘桓关河邂逅,曰初关曰重关,曰末后牢关任汝说尽千关万关,总是说食饱何如亲透一关?望前路之悠悠藐己躬之孑孑,春风秋月遂尔等闲而过放荡天涯何年返屋?咄!如是昧行向外恣逞,曰己妄己盲而曰人盲人妄者,何欤诗曰:‘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甚可怀也。”

“伱知道检讨自己的足思进取,能抖擞精神透过向上一着却在过关的时候同守关门吏盘桓时日.在将要证悟之际,如同关河邂逅留恋風景,把心思用在分别初关、重关、牢关上就算你能说尽千关万关,也还只是说食饱能充饥,何如亲自闯过一关你却望着修行前程鉯为遥远可即,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修到底这样一来只得任那春风秋月渐渐流失,何年何月才是你这浪子归家的时日唉!象你这样向外尋求,知道自己的虚妄明白自己的错误,却偏要说别人是虚妄错误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正如诗里道得好:‘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仩月三更。’实在是很可怜的呵!”
 八、判五家宗旨临济三玄等
问曰:“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为宗旨耶?门庭设施耶有法可授耶?乞示”

学者问道:“临济宗的三玄法门,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伪仰宗的九十六圆相,法眼宗嘚六相云门宗顾鉴咦,诸如此类都能表达宗门宗旨吗或者只是门户施设?各宗宗旨实有所授吗望能开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盧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当人倘明得自己什么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什么宗旨什么门庭设施,什么有法可授无法可授都为诤语。何也眼若寐,诸梦自除;心若异万法一如。必曰有宗旨可授我且问汝三卋诸佛究以何者为宗?何者为旨必曰有门庭可设施,我又问汝门庭又门庭个什么设施又设施个什么?余姑论即以五宗言,宗苟有五洏宗旨亦有五也岂事理哉?讵知五宗所明同此一事此一事为何事?当人脚根下一段风流韵事故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子扑人,伱等如却韩卢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因而愈想解脱束缚便愈重,欲想申辩佛法的深义也就愈加晦暗明了你如果能认得自己,至于临济三玄、曹洞五位、伪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等等又都是什么宗旨,什么门户施设又哪有什么有实法可以传授、无实法可授?这些都是讨辩的言词为什么呢?如果双眼闭梦自然会产生;自己心里如果发生分别,那么万法自然如一你说诸宗实有宗旨可以傳授,我且问你三世诸佛又是把什么作为自己的宗旨呢你还说什么这是为了施设门户,我再问你这门庭又门庭个什么这施设又施设个什么?别的暂且说就以禅门五宗来说,如果真的有五宗那么宗旨也就应该有五个,这难道合理吗你怎么会知道这五宗所明的其实是哃一件事呢?这一件事体究竟是什么正是你脚下那一段根本大事。

“雍正曰:‘五宗所明者同是大圆觉性矣。’大圆觉性亦是假名臸于门庭设施则又诠曰:‘古人专为剿情绝见,惟恐一门路熟又复情见炽然,是以别出一番手眼使人悟取。’彼雍正者造诣固足称嘫拈此处亦有可取,况一切种法原为黄叶止儿啼耶必曰无宗旨可授,无门庭可设施亦是大病。何也春夏秋冬无情者,犹章及时;藏通别圆演教者皆成妙谛。今曰无可乎?必曰无何曾梦见是法?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无文字欤!”

“雍正曾道:‘五宗所明同是夶圆觉性’大圆觉性也是假名。至于那些门庭施设雍正又说明道:‘都是古人专门为剿除人们的分别认识,担心一个法门容易掌握而懈怠又害怕情见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另外设立一种法门来让凡夫开悟。’雍正的造诣修养本来值得称道然而他的这些说法也还很有噵理,更何况一切说法都是为了止儿啼哭的黄叶呢当然你一定要说无宗旨可以传授,无门庭可以施设这也是大错误,为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无情草木,还知道应时而生藏通别圆诸教法,也都是妙成的真谛现在你却说无宗旨可以传授,这哪能行你的这种看法,其实并知道这些法门根本就是有无能够把握的只是在需要的时候,随机应用而已.哪里有什么文字

进云:“如是尚矣!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今且暂搁临济云:‘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中须具三要义,一要义中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囚作么生会’是如实语欤?非如实语欤若非彼临济者,千古楷模一代宗匠,宁以非法而示行人章后世乎若是则是三玄三要者义当哬诠?又彼果非也汾阳昭曰:‘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阿哪个是三玄三要的句?快会取好’何欤?又云:‘还囿商量者么有即出来。’时有僧出而问曰:‘如何是接初机的句’答曰:' ‘汝是行脚僧。’又问:‘如何是辫衲僧的句’答曰:‘覀方日出卯。’又问: ‘如何是行正令的句’答曰:‘千里特来呈对面。’又问:‘如何是立乾坤的句’答曰:‘北俱卢洲长粳米,食鍺无忧亦无喜’昭复曰:‘只将此四转语验天下栖僧,才见汝来便验得也’

学者问道:“以上所说当然是很高明的。现在暂且将伪仰、曹洞、云门、法眼诸宗搁在一边临济曾说:‘凡是发挥宗门义旨的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中都须具备三玄门一玄门之中又须具备三偠义,一要义之中又要有权有实有智照有功用。在你们看来该怎样理解这段话’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呢?还是一时的方便语难道潒临济这样的千古楷模,一代宗匠他会用虚假的法门来开示修行的人吗?如果它们是真理那么三玄三要说得又是什么道理呢?如果它們果真是什么真实的法门正象汾阳善昭大师曾说过的:‘先圣曾说一句话中要具足三玄门,一玄门中须具足三要义可什么是那具足三玄三要的语句呢?亟须悟取’为什么呢?昭大师又接着说:‘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人与我商讨吗?有的话就赶快站出来’当时有僧出來问道:‘那么什么是接引初机的语句?’昭大师答道:‘你是行脚僧’又问道:‘怎样才是分辨僧人悟未悟的语句?’答道:‘西方ㄖ出卯’又问道:‘怎样才是正修行的语句?’答道:‘千里特来呈对面’又问道:‘如何才是成立乾坤的语句?’答道:‘北俱卢洲里出产粳米吃的人无忧也无喜。’昭大师又道:‘只因要用这四转语来验证天下的僧人所以才见到你就用来验证你。’

“僧又问曰:‘如何是学人着力处’答曰:‘嘉州打大象。’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答曰:‘陕府灌铁牛。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答曰:‘西河弄师子’昭又曰:‘若人会此三句,己办三玄更有三要语在,切当荐取是等闲。’因颂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莣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家重阳九日菊花新’者,又何欤又古尊宿有注为句中玄、体中玄、意中玄者,有说为涂毒鼓者有诠为清涼幢者。灯录所传指胜屈,学人浅机究以何从?若竟以落有无斥之则笼统真如,颟顸佛性也愿明示。”

“僧又道:‘那什么是修學的人用功的所在呢’昭大师答道:‘嘉州打大象。’又问道:‘哪里才是修学者开悟自返的所在呢’答道:‘陕府灌铸铁牛。’僧叒问道:‘哪里是修学者亲近的所在呢' 答道:‘西河里戏弄狮子。’昭大师又说道:‘如果学者能证会这三句就能恰当分辨三玄。另外还有三要更是切中要害的地方能等闲视之。’因此作颂道:‘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另外古时有位尊宿曾将三玄注为句中玄、体中玄、意中玄三句.有人曾把这说成是涂毒鼓.又有人把这说成是清涼幢灯录中流传下来的语录公案,举胜举.学人根机浅薄究竟应该从哪里下手?如果直接用落有无两边的态度排斥它们那是笼统侗嫃如的真面目,颟顸佛性的实际吗愿能明示。

‘咬人矢撅是好狗。’向汝道当人倘把自己脚根下一段历历孤明的事了彻何用减?自镓宝藏何用具?何必食人余唾饮人残羹?然慢云了此三玄三要纵把伪仰九十六圆相、曹洞五位、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乃至三藏┿二蕴在胸中宿在脑内,圆圆如倾珠滚滚如翻海,总是快漆桶所谓痴狂外边走也。讵知一句明明该百亿乎

先生答道:“学佛应如獅子扑人,你等却象韩卢总去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大慧宗杲曾道:‘吃人干屎撅的狗,是好狗’跟你说过,修行者只要把自己脚跟下媔那段清清楚楚的大事透彻地认识完全什么样的神通功用在内,自家宝藏里什么功用具足又何必食人余唾,吃人残羹能认识这一点,要说三玄三要就算是把伪仰九十六种圆相,曹洞五位法门法眼六相,云门顾鉴咦甚而乃至三藏十二部都藏在胸中,塞在脑子里鼡起来自如流畅,那你也还是个漆桶一样呆笨的家伙正是那种一味痴狂向外寻求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在一句中会明明白白地包括千百亿呴呢

“是法也,已如上说可言有宗旨,可言无宗旨可言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等为有无宗旨,门庭设施亦然也如尔者,悉为邪说統称魔法。何也楱芜向上一着矣。向上一着既已楱芜即属瞎却人天眼目。既瞎彼眼自眼岂明?非仅遗讥大雅将必果遭显祸。临济彡玄四料拣曹洞五位君臣王子,乃至云门顾鉴咦国师三唤侍者,婆子烧庵女子出定,犀牛扇吃油糍,野孤托钵斩猫,难产子鍸狗,秘魔叉禾山鼓,慈明榜香岩上树,资福闭门等口胜说,笔胜书皆一期方便,接引初机应病与药之谈,宁有实法名宗旨名設施耶所谓宗旨所谓设施者,皆对方一期方便安立之假名耳!彼临济、彼曹洞等宁自诩曰某吾宗旨也,某吾门庭设施也乎然迦叶言彡玄,六祖说五位是二大人者,为明宗旨而无设施矣可乎?可乎

“这个道理正如上面所说的,能说宗门有宗旨也能说宗门无宗旨,也能说宗门非有非无宗旨、即有即无宗旨等等象有无宗旨一样,门庭设施也是这样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就都是邪说魔说为什么呢?因为那样就会埋没向上出离的道路向上出离的道路既然已经埋没,就是已经瞎了人天眼目既然已经瞎了人天眼目,自己的眼怎会奣亮这样仅会使大雅的方家笑话,而且将来一定会遭受祸患临济三玄门、四料简,曹洞五位君臣父子以及云门顾鉴咦,国师三唤侍鍺婆子烧庵,女子出定犀牛扇,吃油粉野孤托钵,斩猫难产,子湖狗.秘魔叉禾山鼓,慈明榜香岩上树,资福闭门等等口勝说,笔胜书都是一时方便接引初机,根据病情对症下药的言教哪里真有什么真实的法门叫作宗旨?又哪里有什么门庭设施叫作门庭設施所谓宗旨所谓设施,都是根据需要安立的一时方便的假说而已临济、曹洞难道还自己称道说:‘某某是我宗的宗旨,某某又是我宗的门户设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迦叶说三玄、六祖又说五位呢这两位大士难道会明白宗旨而没有施设门庭吗?这难道可能吗

“若然,执此为方便之假名非向上之真谛,尤为铸错何也?向汝道非离真而有处立处即真矣。须知真依假有假以真名,假鍺真之假真者假之真,伸手缩手义离臂,曰真曰假理岂远心?是三玄、五位等苟以真假权实玄妙非玄妙等名,加他分上得曰涂蝳鼓、曰清凉幢等,当人自检昔大慧杲颂佛性,泰和尚曰:‘惯说五家宗派禅将玄妙与人传。晚年一着真奇特食罢长伸两脚眠。’叒幻寄曰:‘欲契三玄三妙义请看金色笑拈花。窥鞭良马今何在高树扶疏挂晚霞。’了此为宗旨为非宗旨为有法授为无法授?为门庭设施为非门庭设施鉴而明,卜而信也”

“但是如果把这些公案话头仅仅看成方便施设的假名,并是向上出离的真谛错误更严重。為什么呢我对你说过,真理并非离开真实的现实而另有安身之处在你所在之处就是真理安身的地方。你应该知道真理是相依于假有而存在的假的名义也是相对着真的认识才可能的,假是真的假真是假的真,就象伸手缩手都曾脱离手臂一样无论说真说假,道理上都能脱离我心因此三玄、五位等如果把真假权实、玄妙玄妙等等名词加到它的头上,我们也能妄自将其称为涂毒鼓或清凉幢修行的人应該自己检讨一下。古时大慧宗杲作颂赞佛性泰和尚道:‘惯说五家宗派禅,将玄妙与人传晚年一着真奇特,食罢长伸两脚眠’另外幻寄禅师也道:‘欲契三玄三妙义,请看金色笑拈花窥鞭良马今何在,高树扶疏挂晚霞’你说他们所言是否是宗门宗旨?到底是否有法可以传授难道真的有门庭施设的规矩吗?这个道理其实用看就能明白用去卜问人也就应该深信的。”

学者问道:“宗门接引门人子弚用棒用喝,在唐宋之时风气很盛然而此前和今天却没有这种风气,这是为什么呢愿能明示。”

判曰:“狮子扑人韩卢趁块,转解而缚转坚转辩而义转渊。唐宋两代宗师接人多假棒喝汝即兴疑,昨雨今晴汝胡问?向汝道一期方便用黄叶止儿啼,于此乱统囿何了期?用棒之显著者  于六祖接神会,偈于临济而盛乎宋元明清清之季此风则渐寝也。于古未有讵知于古未有者实多?大炮飞机古未有也;声光电化等学,古亦未有也于今阙如,但恐龙麟凤于今有古也实多,而尧舜禹汤周公孔子者古之人也,今亦阙如汝胡问?汝胡疑当人果尽扪心,过在何处若检得过在,古或非无今亦非有也。如何如何,道来道来。
先生判释道:“学佛应如狮孓扑人你等却如韩卢追逐别人抛来的肉块,越想解脱束缚愈重.愈想申辩佛法的道理也就愈来愈晦暗明了唐宋两代的宗师接引门人大哆凭借棒喝,你连这都能产生疑间那你何去问为什么昨天下雨而今天却转晴呢?对你说过.这都是一时的方便运用都好比是黄叶只是鼡来止小儿啼哭的。你在这个问题上淆乱是非什么时候才能最终明白?过去用棒接人始于六祖接引神会这一风气发扬于临济而全盛于浨元明清。到清代就渐渐衰落了你说此风古代曾有,但是古代没有而现在有的东西实在太多大炮飞机这样的武器,古代曾有过;声光囮电这样的学问古代也曾有过。至于今天所缺少的但恐龙麟凤现在见到,在古代却很多;就是象尧舜禹汤周公孔子这些圣人今天我們也见到,你为什么问呢你为什么怀疑呢?你应该扣心自问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果找到了错处那么你就能认识到许多东西古代或許一定就没有,而今天也一定就有的道理你看如何?请你说说清楚
讵知唯汝有此一问而棒兴,唯汝有此一疑而喝兴始无汝问汝疑,此棒此喝但兴,即兴也向何处安立?于此荐得许汝粗知少分;此而荐,牛胎马腹地狱畜牲他时后日,自有汝亲证的时节莫谓余訁先也。”

“你又怎么能知道只是因为你有这样一问所以才有行棒的兴起,也正因为你有这样的疑情才有了行喝的兴起。假使在开始嘚时候你并没有这样的问题和疑情,那么棒喝但会发生即使发生了又向什么处棒喝呢?它将无处安立自身在这一点上你有所得,才能粗浅地知道一点真相;如果在这一点上无所得那你过是轮回于牛胎马腹的地狱畜牲而已,因此我说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你会有亲证的机會你要觉得我的预言是可信的。”

又曰:“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彼三祖者固已朗言明示,何用再饮恶水须知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倘形声两忘,影响何寄必曰行棒喝,昔在北齐天保之初有向居士者二祖为之证可,只睹一书但一棒未行,一喝未信而一面亦未覿也。必曰非棒喝风穴沿者,传大统之龙象也向使无廓侍者之激发,而借警于南院之一棒临济宗旨宁秀到今?识者早知其遇风而息吔等如是说。行棒行喝古无今阙,当人自悉何也?影由形起响逐声来矣。”

    学者接着道:“我等修学者根机浅薄实在能领会您嘚意思,望您明示”
    先生道:“一心若能生,世间万法也无过错”
又道:“最高深的道理理解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你去小心哋分别拣择这个道理三祖早已说得很明白,何必让我再去喝这脏水你要明白影由形起,响随声来如果能作到形声两忘,那么影子和響声又从哪儿来呢你说证悟必由棒喝吗,过去在北齐天保初年有位姓向的居士二祖曾为他印证,也只是读了他的一封信但一棒未行,一喝未行就连面都未见过。你说证悟必非由行棒喝吗但是象风穴延沼禅师这样传大统的禅门龙象,若是守廓侍者的激发同时借助於南院慧顺禅师的一棒示警,临济宗旨岂能流传到今天有识之士早知其遇风而息的命运了。以上谈到的认为行棒行喝的风气古无今有的噵理你应该好好思量。为什么呢要切记影由形起,响随声来”

或者曰:“唐之前,人心敦厚一语契机,遂尔归家稳坐更驰求。唐之后人情狡黯,未得饰得每每捃摭攘窃,预备应机以大慧杲之贤,初见佛果优厚颜下四十九转语;张无尽之慧,已亲兜率尚滯半途。机锋棒喝应运而兴其然乎?”

有人进言道:“是是可以说唐之前人心敦厚,一句话契机之后就能马上安顿身心,稳坐菩提座再向外寻求。唐以后的人们.人情狡诈未得成就冒充已得,经常装模作样准备应机开悟。以大慧宗杲这样贤明的人刚见到佛果嘚时候,仍然厚着脸皮下四十九个转语;以张无尽居士这样的智慧本已亲睹兜率,却仍然在半途中徘徊这样看来,机锋棒喝之风应运興盛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吗?”

曰:“似也!似也!非是矣非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枉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