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清明节立碑曹氏立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270|回复: 0
中华曹氏祭祖大典在定陶县仿山举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 5月10日上午9点,西周曹国建国3060周年暨中华曹姓祭祖大典仪式在定陶县仿山镇仿山西周曹国王陵始祖大殿前广场举行,来全国各地的曹氏宗亲齐聚曹氏祖根地共同祭拜中华曹姓始祖。
& &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分封天下,封其六弟振铎于曹,建曹国,都陶丘,其后人以国为氏姓曹,故有天下曹姓出于陶之说。目前,曹氏后裔遍及海内外,达730余万人。定陶仿山为曹国二十五代君主墓地,《定陶县志》载:“从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祠焉”,是曹氏宗族公认的中华曹氏祖根地,每年均有来自海内外的曹氏后裔来此寻根谒祖。
& & 来自北京、广东、江西进贤报本堂、徐州文昭堂等24家宗亲堂号敬献了堂旗。曹氏宗亲代表向中华曹姓始祖曹叔振铎像敬茶敬酒、行三跪九叩祭拜大礼,祭奠共同始祖。祭奠中华曹姓始祖曹叔振铎,传承曹氏宗族精神,弘扬曹国优秀文化,联谊中华曹姓宗亲,激发海内外曹氏宗亲敬祖、爱族的热情,增进曹氏宗族对祖根地的认同感。
IMG_31111.jpg (112.58 KB, 下载次数: 5)
09:42 上传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转载】山东定陶《曹氏族谱》选录
始祖曹叔振铎礼赞
吾曹氏始祖曹叔振铎,乃文王子、武王弟,封于曹,都陶丘。商纣无道,天怒人怨。惟十有一年一月,武王会八百诸侯伐之,师渡孟津,作《太誓》三篇。戎车之阵三百辆,虎贲之士三百人,战于牧野,纣焚鹿台自绝。未及下车,封赏遗世及功臣,立国七十一,姬姓国五十有三。盖“文王若日若月,祚照光于四方、于四土”,天下尽归焉。
叔振铎跟随武王征战,功绩卓著,灭殷克商庆典更显威风凛凛。只见“武王弟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二年,受封于曹。励精图治,仁政爱民。疏水导流,削岗平漥。绍述文谟,宣承武烈。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顿成天下之中,能使奢者俭、靡者淳,翻然作其自新之民。曹疆本虞舜豢隆龙氏受封建都鬷川所立之鬷夷国地,为黄河、济水分而为三,号以三鬷。汤伐三鬷为服国,俘其宝玉,后都北迁、近朝歌,沉沦已久,最难治也。幸赖我始祖之力,始有沧海桑田之巨变也。汉书地理志云“定陶有三鬷亭”者,乃谓鬷夷国国都曾在此。而晏安者,未徙陶,亦未立国,所居乃助大禹治水有功所封之采邑,于陕西盩厔、河南灵宝曹阳、滑县曹邑(城)有遗迹,后世蒙荫至于周,封于邾国。西周方有曹国之立,亦为国姓之始也。《史记管蔡世家》所附录封疆于昆弟,叔振铎(叔由成王称,后世因之)。封于曹者,乃谓于曹邑举行受封仪式,国以地名,因名曹国,定都于陶丘(在今定陶)。曹为天下之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得其益,没齿难忘。宋太平兴国间,祈雨应验,封曹叔振铎为“丰泽侯”,清赠“金龙四大王”,民间尊为雨神、大王爷。曹国皇陵定陶髣山,规模宏大,壮观雄伟,人群络绎,曹氏子孙追根念祖,四方百姓祈祷福安,常年不断,洋洋大观者矣。万福曹庄丰泽堂中华曹姓始祖祠造式古朴典雅,塑像肃穆端庄,碑刻赞词琳琅满目,不禁令人油然而生尊祖敬贤之幽情。
叔振铎诞辰纪念日为旧历三月二十七日。正妃殷夫人,二子,长脾次卞。配娰夫人、陆夫人。曹国传十九世、二十六君,皆墓封髣山东山。卞裔以名为姓,为卞姓始祖,墓封髣山西山。曹于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伯阳十五年灭于宋。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武王灭殷克商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则曹国立国当在公元前1045年,距今为3054年。繁衍近百代,在中华100大姓中,人数居第30位左右。
曹姓簪缨之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忠孝为本,诗礼传家,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作有巨大贡献。十八世卹公受业孔门,位列先贤,从祀文庙;卹祖子二,长荫、次瑗。瑗裔沛参公兴汉大业,开国功臣;荫裔五十四世华公虽尚戎武,亦以尊孔崇学称;灵寿彬公为宋大将,与赵普陪葬帝陵;汶上翰林侍讲元用公官阶二品,为曲阜孔庙、邹县孟庙撰碑,弘扬孔孟之道;定陶户部尚书邦辅公赤胆忠心抗倭,寇贼遁迹逃窜。枝江庭杰公孤身深入鲜卑利亚腹地,勘察地形,奋笔疾书沙俄侵华暴行。天津锟公就任民国大总统,制定颁布有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民主宪政宪法,尤以两法条“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领土”、“中华民国国民有尊崇孔子及宗教信仰之自由”
之疆土意识与继承传统文化理念为历届政府所颁布者难与之相比。沙俄乃中华顽敌,侵占北疆,分裂外蒙,历届束手无策,惟一九二四年五月卅一日,锟公命国际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为中国政府代表,与列宁之苏俄政府代表加拉罕在北京达成归还中国领土之“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喜讯传来,声威大振,举国欢腾。若非苏俄背信弃义,暗中鼓动汉奸之辈当年发动“北京兵变”,致使协定流产,我中华之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当早功成名就于曹门矣。孝子贤孙、忠臣良将不胜枚举,赖始祖垂佑无极,永葆曹门遗风,以“立德、立言、立功”明志,为中华腾飞再立新功。
八十七世孙 景官俯首顿拜(发于深圳&
2009年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在民间】定陶寻访之修行者演顺(一)
&  仿山庙会的“洗山”比往年提前了。
  “洗山”是仿山庙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也是赶庙会的人都具有的常识——在每年的仿山庙会结束后,都会天降祥雨。当地百姓说,这是神灵护佑,要清洗掉连续几天来的尘垢,还仿山清净,让信众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仿山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非常信奉这个约定,也以“洗山”是否准时,来预测本年时运、收成的好坏。若如期“洗山”,就意味着将迎来一个丰收年。于是,每年庙会开始时,他们都期盼着“洗山”。
详雨洗去了仿山的尘土,植物倍感清新
  有了这个“非常准”的常识,赶庙会的人,都会在庙会开始的前三天,拖家带口去烧香拜神,祈福纳祥,赏民间演出,购特色商品,尽情地游玩。
  我们抵达那天,是5月7日,农历三月二十八,仿山庙会第四天。
  一直阴沉着的天幕,在中午洒下了祥露,“洗山”开始了。十万余众的香客、游客、看客、吃客们,在拥堵的人群和扬起的尘雾里,脸上洋溢着欣喜,边喊着“洗山了”,边打电话呼妻寻子,然后,恋恋不舍地回家。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全部撤离了围绕仿山寺方圆数公里的超级商贸场。
用来敬拜的香
  商贩们,也终于可以歇歇了,在商篷里睡觉、打牌,期盼着雨后天晴,完成最后一天的交易。这只是一种侥幸心理。
  仿山庙会“洗山”的雨,一般都是绵绵阴雨,一洗至少两三天,直到将这片土地清洗得清新明亮,将贪玩的人们都赶回家。三天后,庙会已经结束了。商贩们,也该转场了。
  天意是公平的,“洗山”就得洗彻底。
仿山本无山
  在定陶,有两位历史人物,最为百姓称道,他们是他们的自豪。
  一位是众所周知的陶朱公范蠡,他在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携美女西施隐居因尧帝而得名的“陶丘”,改名陶朱公,经商恩施百姓,死后葬于此。“定陶”一名,也由此而来,意为“定居陶丘”。
  一位是西周时期的皇室贵戚功臣——曹国国君曹叔振铎,“陶丘”成了他的封地。曹国国君封地的百姓,也便以此为荣,一直持续到今天。尤其是曹氏宗亲,还在这里设祠立碑,认祖归宗。
  仿山本无山。自曹叔振铎至曹国最后一个君王伯阳,共计十五世宗亲,死后均葬于此。按四周礼制,皇亲国戚的墓葬都具有极高的规格,墓堆越积越大,占地越来越广,形成高出地面的连绵土丘,仿若高山。“仿山”的名称,由此而来。
  仿山庙会的起源,就是曹国君封地的百姓,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为祭奠曹国君而举办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民间祭祀和商品贸易在内的庙会,传承至今,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民俗@piao@。
  早在1977年,仿山墓群就被当时的“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山东锦绣集团投资2.6亿元,对仿山11座庙宇进行了复修和重建,以曹国文化和宗教文化为核心,打造综合性的旅游文化区。
  近年来,为了借庙会之机,拉动当地的经贸发展,将传统的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进行的庙会,提前两天,即在农历三月二十五开始,三月二十九结束,持续五天。之所以提前不延后,也是为了避开“洗山”。
朝拜过后的香火被祥雨淋透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水相依,万人拥簇的仿山寺。
  而对于仿山寺的修复和重建,只是仿山旅游区的一期工程。
  按照规划,围绕仿山寺,还正在建设“陶都神苑”、“商圣文化园”、“五湖乐园”、“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贸区”等项目板块,打造一个融休闲度假、城郊游憩、宗教揽胜等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区。
仿山寺寻居士
  我在“洗山”后的仿山寺,寻找居士。
  第一次寻访定陶,我曾匆匆游览过仿山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来自方圆村庄的老居士。在仿山寺的每一座大殿里,都有两三个女居士,她们承担着这座寺院的卫生、秩序,接待游客,延续香火。
  我们到仿山寺时,是下午五六点钟,游客散尽,她们正在打扫卫生,把香火、纸灰清扫干净,把被风吹落的红色祈福带重新捆绑在古柏枝上,把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捡到垃圾箱里。
朝拜用的香火、财神爷摆在路口
  为了迎接仿山庙会的盛大开场,有些大殿正在装修,一些女居士爬上脚手架,帮助工匠们清理污渍,粉刷雕梁画栋。
  在百神殿门口,有两个至少有七八十高龄的女居士,悠然自得地闲谈。夕阳透过古柏与吊檐的间隙,把余光撒在她们身上,与古色古香的神殿,构成了一副超凡脱俗的画面。
  每次进宗教场所,出于一种心灵敬畏,我总是尽量减少拍照,尤其是,从不会把镜头对准令人敬畏的供像。但是,看到那两个女居士时,我还是身不由己地避开敞开的殿门,在侧面举起了相机。
顽皮的香客把香火和香烟夹在财神爷手里
  她们发觉后,微笑着看着我。微笑使人亲近,我上前跟她们攀谈。得知她们是附近村庄里的居士,以前在家静修。上了年纪干不动活儿了之后,就来到仿山寺做居士,烧香敬佛,吃住都在寺院里。义务打点寺院的日常杂物,为香客服务。
  攀谈结束,一位居士将我召入大殿,拿出一把香,让我对大殿的神像叩拜祈福。这让我心怀警惕。
  曾经在崂山,我被一个道士召入一间房子,他神神叨叨念念有词,让我抽签,给我看相,掐指捏算,说他在人流之中一眼就看出,我命中有福,只是需要高人点化。拿了一道符塞到我手中。我千恩万谢正欲转身离去,他却伸手问我要香火钱。我问多少钱,他说遂愿,又说像我这样的有缘有福之人,至少五十元。
  我正欲掏钱包为自己的“福”买单,随行的朋友,把我拉出了房间。低声说,“你看那贼眉鼠眼的样儿,能是高人吗?”我们落荒而逃,道士还出门挤在人群中,翘首追了一截。
  至此以后,每当我进寺院道观,总是心怀敬畏又心存警惕,难免遭遇那种尴尬。这次,我又被女居士的目光,按跪在了跪垫上。我心乱如麻地磕了头,上了香,等待居士问我要香火钱。结果她说,保管灵验,让我再四处看看。所谓“百神殿”,就是这个大殿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密密麻麻地排布着,相互拥挤。神仙也在逛庙会。
  出了百神殿门,坐着没动的老居士,起身从身后盖着红黄绸缎的箩筐中,拿出一个定陶壮馍,犹如仙桃,顶上还浇了红糕,递给我说,“拜了神像,再吃个仙果。”我接过那“仙果”,沉甸甸的,皮透亮,硬如壳。老居士看到我身后的摄影师,又给了他一颗。
  领了“仙果”,我们悻悻地离开白神殿,找个没人的地方,忍着干渴,硬是把那个硕大、瓷实的“仙果”吞进了肚里。期间,被噎住了好几次,也不忍舍弃,怕玷污了神灵和居士的一片盛情。后来慢慢嚼,竟也嚼出了麦芽的香甜。
  我说,“仙果就是好吃。”摄影师胡军说,“那你把我的也吃了吧。”两个腮帮子像塞进了两颗核桃。此时,我们脑子里都想着“可口可乐”。
  再次到仿山寺,已经是一个月以后,当时陪同我们的人,还记得我吃“仙果”的事,说那颗“仙果”不知经几人之手,放了多久,我能吃下去,实属不易。
  我想跟那些老居士,在“洗山”后的仿山寺住一晚,看看她们的生活起居和民间信仰。
仿山寺住持演顺法师
  我的愿望没有达成,却意外地见到了仿山寺的演顺法师,并在他的禅堂里投宿一宿。因为那些居士晚上就睡在供奉着神像的大殿里,正殿供神,偏殿睡人,人神共室。我们住在大殿显然不妥。
演顺法师屋里的字画
  在仿山寺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排斋堂,与“送子观音殿”并排,那是演顺法师的起居室。我们就在这里,叩门惊扰了正在静心打坐的演顺法师。
  开始,演顺法师以为我们只是好奇的游客,转身进屋拿出两套《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光盘,那是以佛教理念讲解《弟子规》,劝人向善的教义。显然,他想以这种方式终结谈话。
  得知我们想跟他访谈,并专程前来想投宿此处,演顺法师才明白,我们不同于一般游客,然后招呼我们坐在客堂。
  客堂与禅房仅一墙之隔,留有一道门。那间禅房,也是他的起居室,配有独立的卫生间、电视和电脑。客堂里码放着一箱箱的佛教教义和书籍。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除了书籍,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大黑透亮的磐。墙上挂着一幅净空法师的像。北墙上设有供桌,墙上挂有一幅用玻璃和木框装裱起来的释迦摩尼像。墙角放有一个简易书柜。
  我们在书堆前的茶几旁落座。演顺法师在一个功夫茶盘里沏茶。
听雨、、品茶、聊天,谈到高兴处演顺法师会心地笑
  瞬间,清香弥漫,上等铁观音,好茶。听着堂外的雨声和风声,顿感空灵,也让我们的访谈氛围,多了几分浓郁的禅意。
  演顺法师是仿山寺的住持,也是这个儒释道共存,各路神仙济济一院的道场唯一的和尚。
  庙会期间,演顺法师也不去大雄宝殿礼佛,他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这几间禅房。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
  后来,我才知道,就连大雄宝殿也住着居士,平常的杂务,包括礼佛,走香,接待游客,收受香客捐赠,都由那些女居士完成。即便外面游客来来往往,喧闹沸腾,演顺法师依然安坐一隅,打坐、听禅、诵经、礼佛。
  隔壁有一间禅房,原来是演顺法师的弟子住的,后来走了,房子就空了下来。晚上,我们就住在那间房子里。一张单人床,一个办公桌,一台电脑,两把雕刻着龙凤的实木椅子。一些演顺法师弟子用过的物品。
先浅聊了会,演顺法师说,6点进晚斋。还有一些时间,我们想随便走走,看看庙会后的仿山寺景象。
(文/贾云峰、孙小荣& 摄影/胡军)
&  更多精彩请访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精彩系列:
&&&&&&礼品大派送&&博友全互动
1/凡在2013年3月15日至&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
7/&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一、马湖员山曹氏族谱的发现    2007年11月,陈江、陈红通过江西上高县宣传部的帮助,于该县南港乡员山村,在一个破旧的麻袋中发现了《马湖员山曹氏族谱》(后简称《马湖曹谱》)。  《马湖曹谱》于民国7年——1918年以木刻活字刊印问世。主修为族长曹顺发,纂修为曹琴,编修为曹守忠等十人,协修为曹国华等四人,理事为曹浩之等五人,曹氏宗祠的堂名为“光裕堂”。  《马湖曹谱》共修四次,前三次分别为清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年,清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  《马湖曹谱》应编修于南宋时期,谱中保留有朱熹于淳熙四年——1177年,赵鼎于绍兴三年——1133年,张九年于乾道八年——1172年为《曹氏宗谱》所做的序及乾道八年文天祥为此谱所撰写的跋。此外,马湖曹氏开基之祖曹筠所做世系沿革,全文引入《曹氏谱序》之中。这篇谱序则是该谱中最重要的一篇历史文献。需要今人能对该谱作一认真地耙梳清理工作,辨以真伪,而不视为废纸,把它交给时间老人带去。  《马湖曹谱》以曹彬为一世祖,曹玮为二世祖。曹彬其他的六子为——曹璨、曹珝、曹玹、曹玘、曹珣、曹琮。曹彬死后追谥武惠,曹玮则追谥武穆。还在《马湖曹谱》对曹彬、曹玮的记述和《宋史》记述大体相同,在此勿需多用笔墨,曹玮之后的家谱有必要详做介绍。    二、曹辅是否是曹彬的曾孙    曹玮是主张对西夏用兵的强硬主战派,并长期在陕、甘、青西部边陲任军政要职,独当一面。后在山东莱州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夫人李氏。曹玮生有九子。  《马湖曹谱》记载,曹玮九子,其一子为曹达:    
曹达公讳本荣者,独以宝元二年——1039年,出守延州,西夏数寇边境  屡败之。后知为彬孙,不敢复寇。百姓赖以聊生,庆享家室。  
《马湖员山曹氏族谱》七页    这一记载为《宋史》所无。  据《马湖曹谱》记载:    
达公之事业不亦伟哉,再传曹辅公讳良弼,绍兴(注:疑为绍圣)中举  进士,入为秘书省正字。    该谱关于曹辅得记述核心部分都与《宋史曹辅》传相同,如曹辅上书徽宗,《宋史》记为:  
陛下厌(注:《马湖曹谱》无“陛下”二字,“厌”误为“燕”。)居后宫,   时乘小舆,出入塵陌之中,郊埛之外,极游乐而后反。道塗之言始猶有忌,   (注:《马湖曹谱》为“惑”字),今乃谈以为常……。臣不意陛下当宗庙社  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於此。夫君王与民,本以人合,合则为腹心,  离则为楚、越,畔服之际在於斯须,甚可畏也。    徽宗阅疏后,大怒:    
出示宰臣,令达都堂审问。太宰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注:  《马湖曹谱》为“深责之曰:尔乃小官,何敢妄议论朝大事!”)辅对曰:(注:  有“此事”两字。同上。)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官有大小(注:《马湖曹  谱》为“官职虽有大小之殊。”),爱君之心,则一也。少宰王黼阳顧左丞张  邦昌,右丞李邦彦(注:《马湖曹谱》均无“少宰”、“左丞”之官名,“右丞  李邦彦”为王安昌。)曰:“有是事乎?”(注:《马湖曹谱》为“诚有此事否?”)  皆应以不知。辅曰:“兹事虽里巷细民无不知,相公当国,独不知邪?曾此  不知(注:《马湖曹谱》无此四字。),焉用彼相。”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7837-7838页    两种记录虽有差异,但主要内容和绝大部分的文字表述都是相同的。但这位曹辅,《马湖曹谱》说他是曹玮之孙,其子为曹勋。《宋史》却说他字德载,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其子为曹绅。《宋史》最后还记载曹辅在靖康元年被召回朝廷。金兵二次包围汴京,曾和尚书左丞冯澥出使金营,被金人扣押,后被伪楚皇帝张邦昌留下,康王赵构即位,旋归康王仍袭旧职。  我认为,两个曹辅其言行事迹基本相同,实为一个曹辅。到底是《宋史》记录张冠李戴,还是曹筠的《曹氏谱序》有意作伪?到底是剑州人,还是曹彬曾孙,待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三、曹勋的家族史料    如果《宋史》有错,而《马湖曹谱》万一是真实的,则家谱记载,曹辅有三子,长曰曹勋,字伟绩;次曰曹效,字伟成;三曰曹功,字伟立。曹勋很得徽宗信任,曹勋从故居真定迁于金陵的史料《马湖曹谱》有如下记载:      因幹(注:应为“斡”)离不之乱,故居失陷,徙于金陵。愈深(注:  疑在“勋母王氏之忧”之后。),勋母王氏之忧,靖康中复起程北行,过界河。  因岳父张叔夜死,乞葬於金主,许之。上皇见其得金主之心,出入无禁,乃  以手札付之南还。令康王即位,复以勋视之如子。……勋前妻秦氏未期年而  终,葬大山辛乙。后妻张氏,生於元祐八年癸酉十月二十一巳。                          《马湖曹谱》十页    这段记载说曹勋的岳父是张叔夜,张叔夜被金兵掳后死去。曹勋乞求金主归还了张叔夜的尸骨,并带回了故太上皇赵佶的手札,康王即位。让人难以置信。  考之历史,金兵于1126年初从燕京南下,先占保州,又占真定,致使曹勋“故居失陷,徙于金陵”。似也合乎情理。1127年靖康二年张叔夜和徽钦二帝及赵氏宗亲三千人被金人掳获押送燕京。      (张叔夜)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    张叔夜是两次勤王保卫东京开封的北宋名将。其劝钦宗不要入金营和谈的历史记录,十分感人。当他乘坐的车马驶过白沟,也称拒马河,即过去的宋辽边界河岸时,他多日的绝食,悲恸和败俘的强烈刺激,使他决然一死。他的女婿曹勋于靖康二年“复起程,北行过界河”,乞葬张叔夜於金主,其情节又让人将信将疑,半信半疑。至于说曹勋传送了徽宗的手札,赵构才即位,则完全不可信了。    四、上高马湖一世祖曹筠    曹勋和后妻张氏生有五子,长幼顺序分别为:      长曰:筠。次曰:篁。三曰:簂。四曰:篤。五曰:蔠。……四子均高  蹈远隐。惟筠赖母张氏严篤教成举,中进士。  《马湖曹谱》十——十一页       因为其他四子俱离家避世远隐,曹筠遂成这支曹家的唯一传人。据家谱所  载,宋高宗曾下诏任命曹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推断这是绍兴年间事,其文曰:        昔卿罹谗于翰院,折节于安亿。……然卿夷险一节,恬不  
介意。犹能尽心竭力於艰险之际,运筹决策於离乱之中,筠临剧  
寇,一赖以清诚,足以光昭前烈也。……今授卿为四川安抚制置  
使。务在速行,不必来谢。  《马湖曹谱》十一页    曹筠受命,迅速安排了家室,便立即去川赴任,其文曰:      筠奉命入川,令长子智还金陵,侍奉大祖,仁与勇从父往川。                                                                       由于某种原因,曹仁和母张氏留在筠阳马湖地方,即现在的上高县南港镇、员山、桥边、郑家、山口、上马湖一带。过了一段时间,曹筠差家人往金陵探家,并给曹仁一信,信中回顾了自己在两宋交替战乱中的三忧三慰。其祖曹辅八十有三,不能侍奉,但有其弟和其孙在旁养终,此一忧一慰也。寇贼难除,其父曹勋还被金朝扣押未归故里,但能陪伴二帝,待君犹如待父,无愧于心,此第二忧第二慰也。他的三忧三慰则为:      且尔母子留滞筠阳,酷血脉之亲,判为两地,得毋怨乎?此可忧则三也。  然我自经历遊观,其可以避乱而全生者,莫湖溪若也。地势幽僻,山水秀丽。  汝母子不意而止其所。殆天将以其地,而存我宗礼乎,此可慰者三也。……  惟虑去后不能相聚,有失根源,故於书讫之际,另録世系恩诏赴汝披读,珍  重收藏。……书不尽言,汝其勉之。  《马湖曹谱》十二——十三页    曹筠在《曹氏谱序》中手书全文至此全部结束。以下文字则是曹仁或曹仁之后所写:      仁得是书,不敢妄动,顺命居湖溪,买产立业,田粮二百九十有零,庄  产四十有三。    总而言之,曹仁在筠阳马湖定居下来,子孙延绵至今,并尊曹筠为马湖曹氏光裕堂一世祖也。    
  五、中华盟主曹成留宿成美谈    曹筠赴川,为何看上筠阳马湖这一山川秀美的佳地呢?那是因为曹筠走到筠阳地面,有三个道路可通四川,曹筠选择了一条蒙山小径而行:      適道迷,天晚止宿“曹成”之家。……筠以七月十九日路经马湖,“成”  以同姓邀宿。“仁”被酒疾复作甚,不能起。忧国心切,恐违敕限,遂以“仁”  夫妇讬“成”舍以养疾。……时“成”七十九岁,无嗣,妻刘氏惟奴三人、  婢三人,以奉朝夕。是年九月,“成”病将危,顧“仁”而言曰:“吾昔屯兵  于蒙山,见一地势,命术士视之。云:‘葬必兴子,宜记之’然我素乐于此,  死后願君葬於宅右,百步之外,勿为立碑,并召各处庄民等俱来,戒之曰:  ‘为我各冲要之地建墳,题曰:曹某茔!’” ……俄而果卒,“仁”如言葬之。  次年四月刘氏亦丧,亦备礼葬於同处。奴婢皆願为“仁”用,遂收之。因其  田宅而家焉。  《马湖曹谱》十一页    《宋史》专家邓广铭,1983年写有《岳飞传》一书。书中广引史料,记录了岳飞爱国抗金及含冤死去的一生,未料也偶录了曹成的有关事迹。  1126年靖康元年之前汤阳张用聚众起事,他与曹成、李宏、马友结为兄弟,号称军卒数十万,金兵南下入侵,加入北宋官军,留守开封。因苛酷、刚愎的杜充想翦除张用、曹成等原先的义军,双方发生了战争。岳飞所部和曹成等人也曾对过阵,结果杜充部队大败,只有岳飞一军获胜,但杜充所部就此瓦解。曹成、张用部队也离开中原,从义军变为流寇,流入江淮地区,先在淮北、淮西、又经湖北,进入江西,最后曹成和李宏于绍兴元年——1131年率部进入湖南。  绍兴二年1132年曹成率部抵达湖南道州,又进入广西。在广西贺州、桂岭,广东的连州,又转入湖南的郴州、邰州,曹成的部队与岳飞的军队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被韩世忠所招安,时在当年的闰四月。  岳飞讨平曹成之后,班师路经湖南永州祁阳时,写了一章《题记》:    
权湖南师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皆安妥。  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  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  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金佗稡编家集》卷十九    岳飞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烈时期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邓广铭先生说,从《题记》中可以看出他以后创作《满江红》时代背景和思想历程。曹成也是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空前激烈时期涌现出的历史人物,他以“中华盟主”相标榜,走了一条抗金、造反又受招安之路,因为他的影响,在江西上高最后得以善终,结局还要好过岳飞。曹成的善恶、忠奸之辨,使他那样热忱地对待曹筠、曹仁父子也就不足为怪了。家谱中,对族外人曹成的记载,应是正史之外很有意义的一段史料。  
  六、《员山曹氏谱记》及以后的修谱    明洪武年间,筠阳马湖员山曹明端做《员山曹氏谱》请渝川石门梁寅作《记》。《记》中以曹仁为分界线,前半段和《马湖曹谱》记载基本一致,后半段主要是叙述曹仁之后的世系昭穆。此节作曹仁以后的世系图,供读者参阅。     
曹仁    
妻邹氏    
妻朱胜非孙女    
曹照    
象平(徙新昌)象匀(不知所往)    
子恭    
必澄    
景华    
篤佑    
成可    
大秀    
益吾(徙征战死)以吾
明文 明学    清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曹家后人修谱,请其家外甥黄克显作《曹氏谱序》,黄克显时任刑部主事,兼管北京海运仓监督。  清道光戊戌——1838年,曹家后人又修谱一次,嗣孙曹星平作《谱序》。  据《马湖曹谱》记载,清同治10年、光绪21年,民国七年马湖曹氏均有修谱活动。    
  七、后记    本文的写作只是对《马湖员山曹氏族谱》的介绍,而绝非考证。我国历史上的史书可分作两大类,一为官方修史,一为私家著史。公私两家为我国保存了大量珍贵没有中断的历史文献,但同时矛盾抵牾之处,辗转抄袭之文,更是所在多有。正如邓广铭先生所言:“官方修撰者的用意在于溢恶,家传系诸书的修撰者的用意则在于溢美;其为违背事实,不可信据,则是并不两样的。”(《岳飞传》第四四六页)成文的历史有其主观性,和真实的历史必然有差距,甚至大为颠倒。但历史学则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上层建筑一定要符合经济基础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历史学。希腊神话宙斯的女儿,众缪斯中,首位缪斯就是记忆女神。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她甦醒起来,她的甦醒也唤起欧洲和整个世界的醒来。  中国的历史文献最丰富,但二十四史的轮回,并未使中华民族真正甦醒,历史的周期率反而证明了,我们民族不应是一个健忘的民族。  两宋对辽、金、元的国之屈辱并未让统治者记取教训,发愤图强,支持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反而越来越退让,越来越偏安。不说大者,就说一个具体问题,何为拐子马?据邓广铭先生考证:拐子马本是金人布阵两翼的骑兵部队,在绍兴十年——1140年的顺昌战役中《顺昌战胜破贼录》中就有“拐子马”的记载,更早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武经总要》中都有“东西拐子马”、“‘东西拐子马阵’,为大阵之左右翼也”的记录。但在北宋灭亡以后,“拐子马”一词虽还保留在北方中原地区人民的口中,但南渡军民却已逐渐忘却了这一称谓。岳飞的孙子岳珂竟杜撰出:    
初,兀术有助军,皆重铠,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  号“铁浮屠”,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  
《岳飞传》四二二页    此事又被南宋官方史官认可,列之史馆,成为一字不易的史实,甚为可惜!岳珂是岳飞忠孝两全的后裔,岳飞大破金兵拐子马的郾城大捷,竟被他编造出许多不真实的情节。编造出于忘却,岳珂出现的忘却也是和南宋的偏安一隅的主流思想有关联的。至于杀害岳飞的主谋到底是秦桧还是宋高宗则又是一个更为宏观的考证和认识的问题。邓先生的结论也不能说服本人。  我的业余爱好是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各类史料自然有不可讳言的倾向性和选择性,但同时,能否避免其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仍是一个时时需要警惕的问题,主观的理性不能没有,主观的感情则要服从理性。千万不要一见曹家家谱,就往曹雪芹的祖上头上套,真能做出独断之识,必具大量史实基础上的考索之功,各种史料也不能孤立起来,需要多方比较,若把武阳《曹谱》和该谱作一对比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介绍本文的目的所在。    
  说明:应要求,将本文移至“历史思考”。胡德平先生在研究曹雪芹之祖籍与旗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曹氏族谱,鉴于历史学者的习惯,总能从新发现的史料中寻找到新的信息。本文即是对新发现的马湖员山曹氏族谱的介绍。该族谱是从当地一位老乡家里找到的,似曾被火烧过,事实上,如果不去寻访,可能已经做了老乡家里烧锅的柴火。文中对宋史与家谱的对照,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家谱历史是否也应成为正史阅读的对照呢?
  顶一下
  近版《全宋文》,四川大学古籍所编。中有状元宋庠撰曹玮行状、墓志铭,摘录如下:  彬先世:晋清河太守泓;  彬八子:璨、琏、珝、玮、玹、玘、珣、琮;  玮三子:僖、倚、偀  按:河北灵寿城关镇岗头村彬公故里《曹氏族谱》:—业(睦)—芸—彬—。  如需相关资料,请联络曹景官(定陶曹氏87世)(深圳号码)
  顶一下
都这么长了 Read365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节立碑仪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