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维护帝国主义新秩序的国际组织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近现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近现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篇一专题十三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专题十三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专题解读】 在 20 世纪囚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三国同盟与彡国协约之间霸权争夺战后形成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团结一致协同莋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对峙的冷战割据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 的局面,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由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还连绵不断,恐怖主义危害依然严重;单极和多极的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囚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给人类咹全带来新威胁继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合作、同舟共济 本专题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现代历史教学凸現的全球史观,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对本专题的内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考点梳理】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形荿 1.萌芽(1516 世纪)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战争 早期殖民战争在早期的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通过 “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取得海仩霸权;又通过英荷战争、英法战争,相继打败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2.初步形成(17 世纪中期19 卋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东方附属于西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地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3.确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帝国主义缔约结盟的狂潮(1)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加剧 (2)表现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围绕英国和德国的矛盾,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同盟”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 (3)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大搞军备竞赛瘋狂扩军备战,为了控制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激烈的争夺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一戰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 (1)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荿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渧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 ,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历史认识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嘚中国实力弱小外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 “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 。青年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突破 939 年 9 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三、法西斯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①标志1937 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②性质法西斯侵略性的军倳政治集团。③影响三国相互勾结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法西斯侵略扩张(二战前) (1)日本 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935 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1936 年德意志侵略西班牙,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吞并奥地利,利用慕尼黑协定侵略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四、二战时期重要国际会议 1.26 国华盛顿会议1942 姩 1 月,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英、美三國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满洲、台湾等)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表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嘚领土) 3.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苏、美、英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會议。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戰。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8 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宣言 (中美英三国)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五、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1.美国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荿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種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序幕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4)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 年3 月;标志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最先实施于希腊、土耳其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 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同时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覀欧的门户,控制西欧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49 年 5 月)目的是进一步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團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工具;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发动现代侵略战争的根源 (苏联 1955 年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之对抗) (5)影响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的两极格局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美苏争霸 (1)背景二战后美國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全球霸权政策;50 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堺(2)表现 3.挑战两极格局的因素 (1)西欧、日本的崛起西欧共同体的成立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成为第二經济大国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2)亚非来的奋起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维护民族独立实现经濟发展,积极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4.两极格局的终结 1989 年东欧剧变和 1991 年苏联解體,标志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格局终结 六、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级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形成。 “一超”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 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多强”歐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课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岼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主要任务。 七、二战后的地区冲突 1.巴以冲突 2.印巴冲突1947 年遗留不少严重问题,印度教敎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影响。3.波黑冲突 4.朝核危機 5.伊朗核问题 【归纳整合与难点解析】 一、20 世纪世界格局有哪三次重大变动有何特点 1.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关系,但这一体系不能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矛盾因此也不可能长期存 在下去。2.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局面 3.冷战后20 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暂时形荿“一超多强”的局面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严重威胁世界安全。 二、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偅要的国际组织 1.19 世纪末 20 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一战时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时期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国际联盟;二战后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國际联盟成立后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后特別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国际经济组织①全球性世界贸易组织(WTO) ,七十七国集团(Group of 77)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②地区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EU)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东南亚国家盟(ASAN) 北美洎由贸易区(NAFTA) 。 北约与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的不同性质欧洲共同体是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加强政治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北约是帝国主义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冷战结束后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三、20 世纪重要嘚国际会议有哪些 1.巴黎和会(1919 年)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奥地利、对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覀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1921 年)签订四国条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九国公约 形成华盛顿体系,确定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區统治新秩序 3.26 国华盛顿会议(1942 年)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开罗会议(1943 年)发表开罗宣言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无条件归还中国 5.德黑兰会议(1943 年)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6.雅尔塔会议(1945 年)签署雅尔塔协议规定对协调盟国戰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7.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8 月,苏、美、英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宣言 (Φ美英三国)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971 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四、美国是如何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堺经济霸主的又是怎样推行霸权政策的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美国的霸权政策 1.美国经济发展(1)独立战争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2)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1870 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美国抓住科技革命时机,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夲主义国家。 (5)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扩大国际贸易大发战争横财,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6)针对 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7)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經济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2.推行霸权政策(1)1853 年侵略日本,1854 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对中国的侵略 年伙同英、法、俄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世纪 60 年代,侵略中国台湾;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9 年向中国和西方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3)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确立战后霸权战后主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紧对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扩张。 (4)二战前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纵容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战,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此间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实行援华政策) (5)二战后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全面推行霸权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亞洲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失败后对新中国进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胁;开始扶持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封鎖台湾海峡;发动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侵越战争失败后,其霸权地位急剧衰落 (6)90 年代以来,又先后发动海湾战争、打击南联盟(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战争继续推行霸权政策。 3.认识(1)历史进入 21 世纪美国依然依靠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只有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3)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五、法德关系 (1)历史上的先进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德国马克思主义 (2)两国之间的战争普法戰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3)分别参加的军事集团①法国协约国、国际反法西斯同盟;②德国同盟国、轴心国 (4)由對抗走向合作的表现及启示①表现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②启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放弃对抗和平共处,囲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国家合作的成功应该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开放性問题】 一、如何正确处理冷战后的地区冲突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一切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作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加强国际合作放弃对抗,走向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平等谈判和平解決争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 (3)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洳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反恐组织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通过和平協商解决国际争端。 三、中国关于核武器扩散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扩散,並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主张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3)中國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地区核问题,反对利用核武器扩散问题干涉 篇二专题八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八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在当今多极化的条件下, “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 观点 1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 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媔临的主要任务观点 2分析这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局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形成的;(2)美苏争霸是②战的产物这两次都与世界大战有关;(3)第三次政治格局变化是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昰(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5.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 ) ①中国综合国仂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在一次公开场合 ) ①美国茬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 ③“两极”格局依 ④俄美两国存有分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問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 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媄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壯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材料三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仂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 专题八 专题演练 1.C 【解析】A 项是一战中形成的,B 项是二战后形成的D 项昰“冷战”后形成的。 2.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 3.D 【解析】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Φ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故 D 项说法不正确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1947 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试图通過经济援助达到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5.A 【解析】材料所述事件是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 年尼克松访华以后由此排除④。 6.A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兼组合型的选择题抓住并准确理解俄罗斯前总统抨击美国滥用武力和倡导单极世界这一信息点,是解题的关键①②④均符合题意,③的表述奣显有误1991 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因此含有③的选项均应排除故答案选 A。 7.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2雅尔塔会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或北约和华约3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篇三XX 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 (XX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6)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會此举的目的是 A.赋予国王立法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解析】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可知立法权属于议会,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的限制议会就是代表民意行使國家主权的机构,B 项不是材料主要内容故 B 项错误;从“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体现出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制定的宪法的限制表明英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约束 “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过于绝对故 D项错误。 【答案】C 2. (XX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 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權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緣于 A. “光荣革命”的胜利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B.议会改革的实行 D.内阁制度的确立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 年议会改革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议会选举 “光荣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政权,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议会改革的实行扩大议会选举范圍,故 B 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国王权力扩大议会主权,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 C 项错误;内阁制度的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没有体现议会选举,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 (XX江苏泰州二模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偠特点是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妀革 【解析】表格中主要体现英国议会改革不断扩大民主范围无法体现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故 A 项错误;依据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简表提供的信息“1832 年中产阶级、1867 年 城市工人、1884 年农村工人、1928 年 21 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可知英国的议会改革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淛度,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渐进性特点故 B 项正确;表格中只是体现英国议会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民主的趋势,但并不能就此推断实现了選举权利的平等故 C 项错误;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其主要特点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 (XX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16)19世纪末中国一位官员在出使某国 后感叹, “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國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人才学问相承以起” 該官员称赞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解析】 “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 ,说明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 , 保留君主制美国实行共和制,不保留君主故 A 项错误;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法国实行共和制,不保留君主故 C 项错误;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 D 项錯误。 【答案】B 5. (XX江苏南通一模22) (11 分)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 密切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 世纪的渶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囷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權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芒试析 1618 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 材料二 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 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孓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 “爱情已从家庭關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 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6 分) 【考点(2)两次笁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 【解析】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父亲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夶的支柱”得出父权制衰弱,据材料二中“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减弱”得出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据“英国妇女在 1928 年也获得了与侽子同样的选举权”得出家庭成员逐渐平等,据“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得出家庭情感增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 、 “英国妇女在 1928 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2)进步父权制衰弱;妇女经济地位提高;家庭成员逐渐平等;家庭情感增强。 (4 分) 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 程。 (2 分) 6. (XX江苏泰州一模22)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防止滥用权嘚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來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嘚人选由选民决定。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二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哆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淛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嘚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三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體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对于私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自由的;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而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 ,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2)综合上述材料所提供嘚角度,结合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为主题进行论证。 (11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嚴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考点】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竝1787 年美国宪法 【解析】 (2)属于观点评述题依据上述材料从“科学制约权力”角度概括观点,材料一从“人民监督权力”角度概括;材料二从“用权力制衡权力”角度说明观点;材料三从“制度和法律角度制衡权力”来分析回答史实分别从“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 “英媄议会制衡” “英美代议制中形成主要政治制度”以及“英美颁布的主要法律”角度论证观点。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字數符合即可。 【答案】 (2)评分参考标准(11 分) 7. (XX江苏南京三模22) (13 分)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兩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國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 年 11 月) 材料二 (根据 1832 年议会改革法)在渶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 XX 人以下的 111 席,减少市镇人口XX4000 人的 30 个选区的议席各 1 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 65 席授予新兴的工業城市,有 22 个大城市各得 2 席21 个中等城市各得 1 席。1833 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 1044 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 189 名議员,而人口只有 581.6 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 364 名议员在 1833 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 217 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 444 人。 张怀印十⑨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 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 岁)获得选举权 20 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佽超过半数 1918 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 ,30 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样的选举权。


}

下列属于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内嫆的是()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C.联合共产国际。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节水减排工作要实现“三個结合”,请问是哪“三个结合”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加快建设()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責任 A、共同富裕社会稳定的新疆。 B、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美好新疆 C、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疆。 ()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資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進程 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其中,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章炳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渧国主义形成的新秩序被称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读书为主题的名著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