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月英儿女

第RB06版: 日报06版
&&&&&&&&&&
琨格杯”第三届鹤壁市朗诵大赛原创作品选登
由鹤壁日报社、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河南琨格儿童之家共同主办的“琨格杯”第三届鹤壁市朗诵大赛决赛日前圆满落幕。大赛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252人报名参赛,20名选手(组合)进入决赛。比赛中,选手们极富感染力的朗诵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充分感受到了声音的力量、文字的魅力。本报特撷取部分原创作品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淇河
我们永远的歌唱
撒欢的鱼儿
在您的清澈中徜徉
风中的芦苇
是您痴心的情郎
岸边的石头
叙说着您的源远流长
啊,淇水悠悠
您就是这样滋润着两岸四季的仪态万方
翠绿是您的生机在飞翔
姹紫是您的热烈在奔放
霜红是您沉淀的风情
您和白鸽一起浅吟低唱
您就是这样一路流淌
猛然间,峰转浪回
幻化成千古奇观
只见在此沉思的文王
观太极而演周易
太极图诠释了周易的迷茫
摘一朵芦苇花吧
花絮飞扬,这是白娘子的绝唱
掬一捧淇水吧
罗贯中思如涌泉
写出经典,百世流芳
风乍起,垂柳舞
《载驰》声中仿佛看到许穆夫人那男儿般的担当
啊,淇水悠悠
您就是这样把两岸儿女的智慧滋养
淇河儿女为您织就了最美的霓裳
森林公园,植物园
是您绿色的屏障
诗苑,乐园
把您寂寞的美丽演奏成乐章的欢畅
淇河鲫鱼,冬凌草
变成凝固的艺术
书写着美丽变成财富的理想
啊,淇河,您悠悠中的汤汤
是我们永远的绝唱!
我天天盼过年
因为只有过年时
才有饱饭吃
才有新衣穿
还能有几毛压岁钱
到了上中学的年龄
我渴望有一支钢笔
一本汉语字典
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是我最大的夙愿
后来,我成家立业
想有一个遮风挡雨的空间
哪怕是很小很小的蜗居
也会愉悦无限
再后来,儿子呱呱坠地
我真想告别棚户区
全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再配上电话、空调和彩电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昨天的梦相继实现
现在我住在
一个仙鹤栖息的地方
有了宽敞的新房
有了手机、相机、电脑
还买了辆轿车
祖孙三代周游全国
也到新马泰转了转
如今的我,已退休多年
猛然回首,昔日的梦想
是否有点“奢望”和“贪婪”
“奢望”也好“贪婪”也罢
我的梦想依然接连不断:
我梦见——
江河滚滚流碧玉
高山巍巍盖绿毯
太阳每天早晨都那样鲜红
天空每时每刻都那样湛蓝
我梦见——
上太空旅行了
看见地球上长城逶迤绵延
去南海游览了
看到每一座岛礁瑰丽绚烂
我梦见——
干部都像焦裕禄
百姓都像郭明义
人人和谐平等
祖国幸福平安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
我的梦,你的梦,他的梦
最终汇成一个梦
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我来到淇河岸旁
淇河水面闪着金色的阳光
两岸的鲜花在激情绽放
清新的空气中飘着花香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我兴奋地张开了双臂
  淇河泛起了波浪
水中的游鱼为我摆尾鼓掌
岸边的垂柳扭着细腰与我同唱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淇河两岸有着无限风光
育才坝那边书声琅琅
金沙滩这边到处是彩色的泳装
绿色长廊带我走进诗的故乡
雪白的仙鹤在天然太极图的上空翩翩飞翔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眼前耸立着一座座崭新的高楼
莲鹤大厦竖起了耳朵
冬凌草大厦是那样端庄
嘹亮的歌声在会展中心回荡
千鹤体育场舞起了欢快的翅膀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腾飞的鹤壁在歌声中创造着辉煌
听,南水北调工地上马达轰鸣
看,老城区改造是那样的繁忙
听,新鹤壁前进的脚步是那样的铿锵
看,飞驰的高铁列车与中国梦一起启航
面朝淇河,放声歌唱
我的歌声和我的心声一起
飞向了远方
美丽的鹤壁
还没来到鹤壁
就听到了鹤壁的美名
爸爸在这里工作
我出生在辉县的一个小村庄
从此,鹤壁就成了我梦中的地方
2011年3月,我终于来到了鹤壁
而且我在桃源小学上学了
啊,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因为我又多了一名新朋友——鹤壁
我的朋友真美啊
你看,她一年四季都穿着绿色的衣裳
路边长长的柳枝是她浓密的头发
她的身上还散发着鲜花的香味
惹得许多小鸟慕名而来,在她肩上欢快地歌唱
爸爸说,这叫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我说,还有一“季”呢
&&鹤壁还系着一条漂亮的丝带呢
爸爸妈妈一脸不解
我神秘地告诉了爸爸妈妈
那就是淇河啊
清澈的淇河,美丽的金沙滩,绚丽的音乐喷泉
留下了我们多少爽朗的笑声啊
转眼间,我在鹤壁已经生活了两年了
如果你再问我是哪里人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是鹤壁人
我爱鹤壁我的家
鹤壁,一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古瓷窑遗址记载着她曾经的繁荣,火山地幔地形书写着她大地变迁的奇异。
大伾山,平地突起,托起了浓浓的儒、佛、道共存的文化;云梦山刻下了殷商文化的印记。
千年流淌的淇水啊,那一波,那一浪,何处不散发着浓浓的诗意……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古老的鹤壁集,一座崭新的城市在这里奠基。滚滚乌金,流成了建设祖国的血液,座座矸石山,讲述着鹤城经济的崛起。
为了孩子的未来,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鹤城的腾飞,今有鹤城中心三迁的壮举。每一迁,折射着一代鹤壁人的艰苦创业,每一移,映照着一代鹤壁人的与时俱进!
循环经济,煤矸石化作楼房上的砖块;产业调整,电子、食品、建材、煤化多项并举。
荒山绿化,靳月英站成了一面旗帜;农业科研,程相文创造了个个奇迹。
招商引资紧锣密鼓,年轻的鹤城敞开了广阔的胸襟。
淇河,母亲河,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今天,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你又展现出异样的容颜。淇水诗苑,诗的长廊,佳作荟萃;淇水乐园,绿树成荫,水碧天蓝,游人在这里吟诵,市民在这里流连……
鹤壁的梦里,有淇水魂在默默滋养着;中国梦里,也有鹤城人在无声地呐喊。依南山峭壁,临悠悠淇水,踏沸腾热土,年少的我怎不遐思似鹤,羽衣蹁跹……
淇水汤汤,滔滔的流水似乎在诉说着悠悠岁月……又像在期待着更加灿烂的明天!
我,是鹤壁的春天。是牟山顶上一棵青青的冬凌草,用稚嫩的嗓音唤醒冰封的冬天,用柔弱的双手牵住迎春花姐姐的衣袖。
我,是鹤壁的夏天。是云梦山下八月一枚泛红的无核枣,用火红和甘甜把村庄饮醉,是村边大槐树上啁啾的布谷鸟,催促着农人快挽起锄头。
我是鹤壁的秋天。高雅、神秘,如许家沟畔缠丝蛋中那一枚金黄;饱满、醇香得我咧嘴一笑,笑翻了金山寺倒挂的石榴。
我,是鹤壁的冬天。是两千年前南山峭壁那只仙鹤抖落的一片羽毛,是淇河鲫鱼身上一片闪闪的银光,把生命掩藏在冰雪之下,相信只有坚韧和等待才可以把生机蓄够!
鹤壁的四季啊,竟是这么风流。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我是竹林下野渡无人的桃花水。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我是卫河女儿芳心暗许的婆娑袖。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我是屋檐下青梅竹马的少年嬉。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我是许穆夫人眉间那两蹙辗转反侧的思乡愁。
我是绿,绿是靳月英“八一”林里的那片拥军绿。
我是红,红是张希和印章里的那只红泥猴。
我是黄,黄是程相文玉米地里的那穗丰收黄。
我是白,白是牛得草鼻凹里的那点可爱丑。
鹤壁的儿女啊,竟是这么风流。
我是青岩绝。
我是桃园秋。
我是白龙庙。
我是黄庙沟。
鹤山区的香椿纯绿色无污染,全国吃香;浚县的小河白菜叶厚汤稠,连明朝的皇帝也独爱这一口。
善堂花生个儿顶个儿,能让美好的生活生出花儿来;大碾的萝卜赛过人参,吃一根营养通气不咳嗽。
大河涧的柿子不用拣软的捏,软的硬的同样得劲,大河涧的核桃一个个饱满浓香,咬一口心都会流油。
王桥的豆腐不白给,搁上三天不洇水。白天饿了能解馋,晚上困了当枕头。
鹤壁的山水啊,竟是这么风流。
我是你身后看不见的荣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幸福感城市排第七。
我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日在鹤壁集点燃,用来自地心深处的熔岩,用温暖和光明熨平了祖国万水千山的每一条褶皱。
我是金光闪闪的奖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金属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市,一顶顶桂冠,美不胜收。
我是豫北平原铺开的2182平方公里的一张宣纸,等待着人们把最美的彩图描绘:“一河、两城、三山”,成为鹤壁山水画卷最绚烂的中轴。
鹤壁的发展啊,竟是这么风流。
太行巍峨兮,淇水悠悠。
千年热土兮,钟灵毓秀。
说不尽我们家乡的好,
道不完我们的鹤壁风流。
我的家乡是鹤壁
我的家乡是鹤壁
一个仙鹤栖息的美丽城市
一个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没有尾气污染
没有潮水般拥挤的人群
清新如人间天堂
映在我们的笑脸上
那甜甜的微笑
不就是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映在悠悠的淇河水间
那欢快流淌的河水
不就是对人们热爱大自然的赞美?
我爱我的家乡
宽敞的马路,漂亮的高楼
那是勤劳和富裕的写照
我爱我的家乡
清凌凌的水,绿莹莹的山
那是我快乐童年的见证
我爱我的家乡
温馨的家庭,美丽的校园
校园里有教我成长的老师
我爱我的家乡
春日杨柳依依,秋日硕果累累
人们勤劳俭朴,生活幸福安康
我爱我的家乡
热闹的正月庙会
动听的淇水之歌
风趣的鹤壁民谣
美味的淇河三珍
我爱我的家乡
历史悠久的浚县古城
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
万人景仰的古代军校
神奇绝妙的豫北大佛
我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
鹤壁这颗璀璨的明珠
已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爱你,鹤壁!
我爱你,家乡!
在你的养育下,我快快乐乐,茁壮成长
在你的呵护下,我点燃希望,放飞梦想
美丽的鹤壁啊,我的家乡!
亘古的久远,撒下群山一座座;
不尽的天边,飘过来一条梦幻的河。
神秘的云梦,生发着一块圣土、一颗明珠;
梦幻的淇河,滋润着千年文化的历史朝歌。
夏商归周,演义着民族融汇的不朽画卷。
七国并秦,凝聚成自立世界的东方大国。
爱我中华,从爱我们的家乡开始,
写大文章,怎能不写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朝歌!
&&朝歌,云梦脚下一颗熠熠闪亮的璀璨明珠;
淇县,淇河岸边一处生机盎然的时代华章。
千年的文化,凝固着千年追求和寻觅的惆怅;
丰厚的历史,浸润着千年奋进和抗争的绝唱。
古都朝歌,随历史的航船颠簸,阅尽了困苦沧桑,
今天的淇县,乘改革开放的大潮,
&&放飞着灿烂的希望。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朝歌的山川大地,
文化的春雨,辉煌了古老的艺术殿堂。&
泛舟淇河,听得见改革的号角激动人心,
漫步朝歌,看得见画卷般鹤壁新区建设蓬勃。
村镇合并,让农村变成现代都市,
旧城改造,提升着人们的时尚生活。
淇河三珍,千年贡品走遍大江南北,
畜牧发展,朝歌食品风行亚欧各国。
是山水的瑰丽,带来了富足的希望,
是劳动的汗水,浇灌出秋天的硕果。&
集聚区,积聚的是人流物流货币流的高效循环,
发散着,低碳高科技经济的思维。
决策者,为朝歌的发展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劳动者,为淇县的腾飞出力流汗,奋斗忘我。
朝歌,曾经田园诗般的漫步是那样的宁静和休闲,
淇县,今天突飞猛进的崛起是那样的惬意又和谐。
朝歌风,从琴棋书画音舞歌戏到现代传媒,
旅游热,从鬼谷女娲鱼跃鹿鸣到都市村落,
&&从木瓜琼琚投桃报李到中美新亚大用永达……
&&从远古神话的传奇到今天日新月异的生活,
&&就是一条从诗经流传至今的文化脉络。
&&就是引领朝歌融入国家大发展的宏图方略。
让我们迎着朝阳歌唱吧,
歌唱朝歌我亲爱的故乡。
看那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品赏绿水青山鸟语花香。
太行松同我们一起经历风霜,
淇河水同我们一起欢舞歌唱。
美好的未来向着我们召唤,&
青春的热血涌动着宏伟理想。
有奋斗有创造还要有幸福的畅想。
有痛苦有眼泪更会有美好的希望,
手拉手肩并肩我们共同去奉献,
从昨天跨今天奔向明天的辉煌,
心中的火似钢花飞溅,
奔腾的热情似大海波澜。
亲爱的朝歌,我的故乡!
山山水水铭刻在我们心上,
无论我们走到天南海北,
一颗心永远思念着故乡。
让我们奉献勤劳,为家乡浇灌我们的心血,
让我们贡献智慧,把家乡建设成人间天堂。
鹤壁乡村女教师
啊,乡村女教师
几十年走来
你一身的风尘
满脸的笑颜
奔向那希望
憧憬着明天
似温柔的春风
像溪流潺潺
吹开每一扇稚嫩的心扉
把一株株幼苗浇灌
啊,乡村女教师
你瞧了一眼
就感到沁透了心田
该下米却放了把盐
叫慧慧又喊成了女儿兰兰
还能看到你伏案的身影
梦中吐呓语
第一是张晶晶、第二是刘丹丹
啊,乡村女教师
你身在家中
自家的地荒了
你顾不上锄草
却去帮墩墩的爷爷灌田
为的是让墩墩早返校园
小虎缴不起学费
你为他缴上
怕的是小虎弃学失管
你收留遭家庭变故的儿童
给他衣食住行
还给他自信和尊严
啊,乡村女教师
你奔走在学生和家长之间
你的一片爱心
洒遍了沟沟坎坎
你看得是那样的高远
你描绘得是那样的绚烂
这里是党交给你的阵地
这里是祖国美丽的明天
啊,乡村女教师
一腔热血洒教坛
从教三十九年
虽无惊天动地之功
也有萤火之光贡献
已化作锦绣画卷
仍要写壮丽诗篇
琴棋书画兼学
与时俱进励志
啊,乡村女教师
我是鹤翔人
在一个仙鹤居住的地方
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鹤壁
人杰地灵,百鸟朝凤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一座厚重而有朝气的学校叫鹤翔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我自豪,我是鹤翔人!
我是一只懂得感恩的鹤
感谢老师,育稚嫩的我展开飞翔的翅膀
感谢老师,领无知的我走进知识的宝库
感谢老师,帮迷茫的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诗词歌赋,颂不尽您的辛劳付出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的银丝白发
老师啊,您是我最敬爱的人!
我是一只求知若渴的鹤
在鹤翔这座知识的殿堂里
我醉情“春眠不觉晓”的惬意
徜徉“举杯邀明月”的洒脱
美丽的鹤翔,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
在这里,我如同幼苗沐浴阳光的照耀,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如同鲜花吮吸甘露的滋润,蓬勃绽放
  您听,您看
淇滨中学的校园,鹤壁高中的长廊
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总有我鹤翔莘莘学子琅琅书声
今天,我以鹤翔为荣,脚踏实地,走得更稳、更快
明天,鹤翔以我为荣,仰望星空,走得更远、更美
我是一只正在奋飞的鹤
迎着初升的太阳
鹤翔,鹤翔,我心飞翔
腾飞的鹤翔与中国梦一同启航
我自豪,我是鹤翔人!将《》分享给朋友吧,本文地址(点文本框快速复制):
友情链接 --为发展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发展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河南的实践
  一个昂扬的旋律,唤醒了古老中原的复兴之梦;
  一面火红的旗帜,引领着9000多万河南儿女走向辉煌。
  河洛泱泱,是中华文明温暖的摇篮;嵩岳巍巍,阅数千年动魄惊心历史风云。
  安阳市小屯村,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3500年前,商王盘庚将国都迁到这里,文治武功,天下逐步稳定。自此以后的273年,他们用青铜铸就一个当时世上无与伦比的繁荣时代,他们用甲骨记录下我们至今还无法完全解读的文明;
  有汉以来,洛阳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继有9个大大小小的王朝建都于此。以洛阳为中心、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是隋唐几百年间经济的命脉;盛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洛阳作为其腹心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空前繁荣,是当时著名的世界大都市,“若问天下兴亡事,请君直看洛阳城”。
  一幅《清明上河图》,怎能摹尽“七朝古都”开封的繁华?城内茶坊酒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积货成山,“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竭五都之王襄
富,备九州之货贿”,160万人口的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儒学渊源于斯,佛学首传于斯,道学开创于斯。自古及今,中原大地曾养育出数不胜数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才华,光耀古今,为代代后人景仰。
  拂去历史的烟尘,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昌盛,都与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密不可分。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那就必然发生调整和变革。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的规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旗帜,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民族灵魂。时代精神既是这个时代物质文明在人们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又对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以史为鉴,可知未来。
  毋庸置疑,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光明的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民族复兴的梦想,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更为有着灿烂文明的河南的复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春风吹遍神州的时候,河南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目的,而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民,建设我们这个时代美好的精神家园,则是实现以上两个任务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历史和现实使河南人民坚信,只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河南的振兴指日可待!
  一个时代文化的主流,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只有用先进文化武装人民,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总书记高屋建瓴的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觉悟。河南是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省,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不计其数。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之发扬光大的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以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尚美好的艺术境界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行“四有”教育,升华人的道德情操,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刻的理解和觉悟,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体现出统一思想、统揽全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
  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普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河南省有声有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扬的旗帜:
  当“热爱河南,增辉中原”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的时候,每个河南人无不自觉地审视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南这片热土,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感受到了在振兴河南的大业中,自己肩上沉甸甸的重量。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作证:600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心系河南、增辉中原”,全省卫生系统以“优质服务,奉献社会”为己任,平顶山市人人“学习张玮作贡献”……这些活动,把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力凝聚到了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河南形象上来;
  当“道德规范进万家”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的时候,上对国家民族,下对父母子女,每个河南人无不把爱国、奉献、文明、进步的责任自觉地放在心头。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作证:目前全省各地已普遍开办了市民文明学校。漯河市采取学生带家长的方式,使30多万人次的学生家长接受文明市民的培训;濮阳市除开办市民文明学校外,还开办了出租车司机、个体业主文明学校;
  当“创文明城市,创文明景区”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的时候,每个河南人无不时时对照现代文明的要求,努力为河南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作证:今年“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861.3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3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和6%,实现社会综合经济效益145亿元人民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最发达、最高尚、最进步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在社会主义社会,当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产生推动作用的同时,它本身也成为一种目的性价值,成为人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7000多万河南农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同时,广阔的农村大地也呼唤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滋养。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科技、文化、法律、卫生、教育等“下乡”活动在全省各地蓬蓬勃勃、方兴未艾。据统计,河南省在1998年全面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8%,全省高招录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2%;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和深受群众欢迎的卫生义诊长年送到农民的家门口。
  社会主义法律滋润了9000多万河南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有秩序的社会正在诞生。全省80多万干部参加了法律知识考试,27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50多部法律得到普及,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伴随着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河南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和交接中,主旋律文化实现了扬弃和整合,为全社会铸造起强大的精神支柱,逐步构建起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河南的形象在迅速地改变: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畅通,红绿荫中见游园;农村,人心思进,户户奔富,文化大院笑语喧。
  河南人的形象也在迅速地改变:当我们历数近年来在这块热土上涌现的先进人物——吴金印、强自喜、靳月英、刘文功、刘佑全、张玮、李连成、张荣锁……不难发现,在他们的身上,无不折射出河南人淳朴善良、坚忍不拔、勤劳勇敢而又不乏聪慧明达的本性;无不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无不体现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时代特点。如果把他们比作花朵,那么悠久的传统文化就是他们植根的沃土,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催生枝繁叶茂的化雨春风。
  有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群众,有了用先进的文化引导着的群众,河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便有了无与匹敌的强大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省委始终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氛围,使人民群众在更高的水平上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同时在这个生活环境下,努力促使人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多年来,在河南省广泛开展的精神文明“三大创建”活动,正把这种良性互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城市创“三优”,由表及里打造出现代、开放、进步的城市内涵,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农村树新风,既破除了各种陈规陋习,又树立了文明新风,使广大农民沐浴在现代文明的春风里;行业争一流,提升了服务水平,擦亮了一个个窗口,营造了公开、公正、高效的良好氛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参与下,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文明作为精神的外化,总是体现在具体的现实中。对于文化阵地硬件的建设,河南不惜重金,舍得投入。河南博物院、河南省体育中心、河南艺术学院、河南文学院、河南报业大厦、河南广播大厦等巍峨建筑拔地而起,不仅成为广大群众接受教育的殿堂,而且成为当代河南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
  为了不断提升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层次和水平,省委立足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准确地找到了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赋予新的思想内涵。
  200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郑、汴、洛三市联动,整体推进“三点一线”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做工作;在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力气;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具有生动实在的内容,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样的大手笔无疑需要有超凡的气魄。对此,省长李克强说,“三点一线”双创工作是河南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措施,对全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把双创工作搞得更好,使“三点一线”不断扩展,向两端延伸,把六七个市贯通起来,以此带动全局。这样将有力地促进全省18个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改善和提升我们的总体形象。
  事实正是如此,“三点一线”不仅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而且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持续发展,带动了整个黄河沿岸、京广铁路沿线,基本形成了新世纪河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黄金十字架”格局。
  历数近年来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们不难看出,省委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坚持面向基层,虚功实做。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如同一块块牢固的基石,推动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高峰。
  从1996年的清理不良文化现象、占道经营和反对乱建寺庙、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到今年的建设城市景观路、治理城市户外广告、治理城市周边过境道路。每年都制定了具体详细的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才能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才能激发广大群众建设家园、奉献社会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市民百姓自觉地投入到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中。
  正是在无数市民的热情参与下,一座座深藏在历史褶皱中的中原古城年轻了,亮丽了,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城市更绿,河水又清,道路通畅,华灯绽放。“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依法行政、诚实守信,河南发展的软环境越来越好;日立电器、东芝电器、美国西部资源公司、肯德基、法国利昂水务公司以及荷兰飞利浦这样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到河南投资。
  让时光倒回千年:黄河泛滥的淤泥未干,河南的先民便铲掉漫野的荒草,播下人生的希望;
  让时光倒回百年:无论有多少硝烟战火,河南人总是挺起胸膛抗凌辱,直起腰杆护家园;
  让时光倒回四十年: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飘来一群腰系麻绳、手握钢钎的好汉,他们打通万古大山,让漳河的清泉滋润干渴的林县;豫东那片寸草不生的荒沙盐碱地里,一个清瘦挺拔的身影带领着不甘穷困的人们,他们要让风沙停息,让盐碱消失,让绿色和生机长满兰考;
  让时光倒回三年:郑汴洛新招迭出,大显身手,在极短的时间内让“脏、乱、差”烟消云散,恢复丰富的文化遗存应有的面目和风韵,打造了一个崭新的“三点一线”;
  河南灿烂的文明孕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杜诗、张衡、张仲景、吴道子、僧一行、杜甫、韩愈、岳飞、朱载?、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个文明的时代新高度,都代表了河南儿女对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他们的智慧曾经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他们的精神曾经构成我们这个民族最坚强的脊梁。
  这就是河南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就是河南人,淳朴正直,聪颖慧达,勤劳勇敢;
  这就是河南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这些数也数不尽的河南人的血液里,有着生生不息的5000年文明的精髓,有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有着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意志,有着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情操。这就是河南人的精神,是河南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河南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省委书记陈奎元深情地说,河南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有着9000多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这是新世纪河南奋起的号角,是振兴河南的总动员。从芒砀山到小秦岭,从大别山到太行山,16.7万平方公里热土上处处奔富;9000多万河南儿女开拓创新,奋勇争先。
  中原大地正在演奏千百年来最为瑰丽的篇章。
作  者:记者 王自合 张学文 陶韬 宋华茹
编辑:杨静
稿  源:河南日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 新华网河南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儿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