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作者》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名人传》 《童年》阅读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名人传》 《童年》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高尔基的《童年》小说“心目中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大爷☆tmad
在作者的心目中,“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 “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童年》的几个问题1.《童年》揭示了什么?2.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3.谁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4.《童年》中的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影响?5.“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时一个怎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死去?6.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活之后是谁死去?7.外祖父教了“我”什么?给“我”讲了什么?8.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9.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客彼得伯伯是一个怎样的人?10.通过阅读《童年》,你如何理解“磨难使人成长”?谢谢啊,如果能答的上来,小女子感激不尽......
1.小市民习气的庸俗顽劣 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2.苦难和奋斗3.外祖母4.使高尔基养成不详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5.年轻的学徒乐观善良,是高尔基童年玩伴之一,被外祖母叫做“瓦尼卡”。大人们巧妙地使布料变色,这使阿廖沙觉得好玩,当阿廖沙把一块桌布的边缘刚放进染桶时,家中的长工茨冈飞奔过来,阻止我。连外祖母也惊叫一声,甚至哭了起来。<...
也要替我谢谢啊~~~~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个人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一个人对待世界的基础吗?
比方说性格,思想,思维等,
按投票排序
179 个回答
在精神上是个不孝的人,这种情况别人应该很难理解吧。有些人没有经历,无法理解又不愿了解,只责骂离经叛道的浪子,伤口上撒盐。我只好说,你的童年,你的过往,会在你身上刻下日复一日加深的烙印。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大抵能原谅现在的我。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爱,起初难以信任父母的;现在渐渐好一些些了,开始慢慢接受他们,不过应该不能达到很信任那种。为什么呢?典型的原生家庭所遇到的问题,条条吻合:* 在混乱和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或有一个经常暴怒的父母* 经常遭到父母的拒绝和忽视* 是受过情感/身体/性虐待等创伤经历的幸存者* 父母中的一方角色缺失,或在情感上遭到父母中某一方的抛弃(以上四条为引用)很难建立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年少的时候我有一种病,这种病叫做lithromantic,指的是在你对某个人产生好感后,当他对你有同样感情后,你就会害怕这种感情,甚至不再喜欢他。发现自己擅长和陌生人接触,迅速熟络,并享受这个过程,然而一旦关系变得亲密,就会感到无措,无法维持长久,忍不住想要逃。朋友打趣说,怎么听着那么像约P呢?还真不是。大抵是,一方面打心眼儿里渴求温暖,哪怕一丝丝都要牢牢捉住视若珍宝;另一方面,极度惧怕又回到黑暗里,心里特别慌张,总担心你要走,非常没有安全感——有人松开你的手,是怨恨你不肯抓紧它。为了不被亲密的人抛弃,只好选择先抛弃别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习惯性的说谎保护自己。表面看起来洒脱自如,心里暗暗跟自己较劲儿。有次酒会,大家喝的微醺,玩了个给每个人定义属性的游戏。席上有个男生,借着酒劲给了我四个字的评价:食爱少女。不褒不贬,怪我生性敏感想太多吧,表面依旧一边笑着打趣自己一边推摇红酒杯,暗地里脚趾却早已深深,用力,扣紧鞋底,直到指缝酸疼酸疼才猛然松开,暗暗叹口气。渴望获得注意和关爱,想match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有时一句玩笑变成一段故事,一段故事就变成一个谎言。停不下来,直觉的、本能的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打趣、说谎,根本停不下来。有时真实的回忆和虚构的幻想混杂一起,自己也分不清孰真孰假。大概这也是无法维持亲密关系的原因之一吧,自己都说不清的过去,描述对不上,为了不被误解,只好选择逃避或开新的玩笑,讲编的故事,过别的人生——在现实不如意又不知所措的时候,便总想往回忆里逃,可是来路毕竟也是一无所有,于是再无办法,只好躲到想象中去。是,一开始就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总是很孤独呢。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当时读着,就要忍不住哭出声来。或长或短,许多人的花儿都有盛开的时光,想起时还是会笑的;我的花儿呢,真真是“昙花一现”,连回忆,都要是我自己一点点,一点点,编造拼凑。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真的未来会得到更多吗?那时开始就觉得,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最终都会留我一人。没有信心和勇气去相信有人会真的爱我,所以即使遇到喜欢的人,也总有点恍惚,好像自己这样的女孩儿,不配得到幸福。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父母才是最疼爱你的人。有的人听到是安慰,有的人仿佛听到一首歌的尾声。呐,这样的话,自己的爱人就成了唯一的,最亲的人了呢。可是我不敢相信呀,我害怕呀,总有一种重心不稳的恍惚,隐隐觉得这都不像是真实的呢。像受惊过怎么也安抚不了的小动物,一心只想逃跑,又向往温暖的怀抱。所以,绝望和希望反复纠缠,好像陷入死循环了呢。But the past haunts me.这样么?没关系。附一张偶尔喵到,被戳中的评论截图:你我皆如此。你我皆如此。以薄雾做掩护,一头扎进兴高采烈的人群中。感谢阅读。
原文发表于:对临床/咨询心理,最为常见的一种调侃,就是说,你们的钱真好赚,只要说“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依据?到底为什么说童年经历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底色呢?其实童年阴影,换一种说法就是原生家庭问题(family of origin issues)。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你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是相对于成年后组成的婚姻家庭而言的——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继父继母等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亲属及其他关系对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你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成长,直接决定着你成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原生家庭中可能有哪些问题?我们的很多技能、习惯、处事方式都是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包括如何与人沟通、互动,处理我们的情绪和需求。同样,我们价值观和信仰的形成也与我们的父母息息相关。我们对自我的看法源于家庭的养育:如果在大多数时间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有安全感的,那么,我们就会发展出坚强和稳定的自我意识;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爱,自我意识就容易变得不稳定和脆弱。在心理治疗中,辨识出来自原生家庭的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你可能会发现,相当多在你成年后显现出的冲突和问题,都源于过去在原生家庭经历的事件和问题。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则会帮助你找到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在混乱和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或有一个经常暴怒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大声争吵和辱骂是正常的沟通方式。因此,在他们成年后,往往也会用这种沟通方式去和他人相处,这很容易伤害亲密关系。另外,在一个父母双方都经常情绪低落、互相争吵的环境中长大,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焦虑水平。他们可能会产生信任问题,认为家庭生活是不稳固的,所有的关系都是脆弱和不可靠的。经常遭到父母的拒绝和忽视孩子需要父母“看到”并接受他们真实的样子。如果父母不能看到孩子真实的性格,而一味用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经常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让别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就比如说,一个生性羞涩的孩子,但父母却总让他应对各种社交场合,孩子并不会真的如父母期望的那样发生改变,反而他们会因此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可能会发展出冲突的自我认知,经常会这样想:“我现在是这样,但我本应是另外的样子。”父母忽视孩子真实的样子,拒绝接受孩子的本性,一方面会导致孩子一直到成年都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变成了吹毛求疵的人,经常用不合理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是受过情感/身体/性虐待等创伤经历的幸存者虐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用好几篇论文也说不完。一般来说,受到虐待往往会造成这些后果:低自尊、焦虑、抑郁、信任问题、自我评价过低、好斗、亲密关系和两性关系上的问题等等。父母中的一方角色缺失,或在情感上遭到父母中某一方的抛弃很多孩子是缺爱的——他们并不缺衣少食,却从来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父母之间有强烈的距离感。事实上,往往这些父母自身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使他们无法对孩子表达出温暖和爱。孩子往往会觉得,他们之所以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是因为不够“好”或“完美”。他们可能会变成完美主义者,以离谱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会很难对自己的伴侣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为他们总是担心,一旦对方知道了自己真实的样子,就会失去对方的尊重和爱。另一个极端的可能是,他们也有可能会极端依赖自己的伴侣,希望伴侣能够给他们那些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取的、无穷无尽的爱。除了最主要的这4种以外,常见的原生家庭问题还有很多:在家庭中存在药物滥用或药物成瘾的情况曾目击过家庭暴力经常被其他人嘲笑或恐吓父母中曾有人过世或自杀被收养父母离婚在与继父/母的相处中存在问题家庭成员中,有人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被以严格的宗教要求来抚养长大……这些几乎人人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过的问题,对我们的一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需求,给我们以安全感,给予我们爱与关注——这些都是父母的基本责任。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但有时候,他们却在提供这些基本的东西上有太多的缺失。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缺失可能会令他们极端沮丧,或者受到深深地惊吓。他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让我感受到安全感和爱,可想而知这个世界是多么混乱而危险啊!”如前文所述,缺爱的孩子会努力避免去认为他们的父母是坏的、或者有缺陷的,而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试着让自己追求变得“好”、“完美”,以此来“赢得”父母的爱。但是这种认知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完美的、不犯错误的,(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应该能够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一定会在有些时候犯错,也接受自己会在有些时候讨厌自己和不接受自己,) 此外,父母在抚养和关爱孩子上的缺失,并不能归因到孩子身上。所以,孩子们的这种策略无疑是无效的(事实上,是一点用也没有),他们不会如愿赢得父母的爱,只会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长大后的个性和自我意识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人们经常会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为的是解决当下的困难和痛苦情绪,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深深地根植在你童年所受的漠视和虐待中。原生家庭有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童年的行为模式带入成年,并在长大成人后一再重演同样的问题。虽然我们都已经学会“自己的问题要从童年和父母身上找根源”,但如果你审视自己的内心,对于你最最在意、最让你有羞耻感、最让你不知道怎么解决的、真正核心的家庭问题,我们是抵触去直面的。它会给你带来太多的情绪,让你看到你最丑陋的一面,这个过程太过痛苦。事实上,正视已经发生的问题,真实地看到家庭中的悲剧,这是改变自己的开始。不过,必须要避免陷入这样的幻觉——在幻想里,我们在家庭中是完全无助、无能为力的受害者。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是能够选择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的。我们对于原生家庭中成员现在的关系是有责任的。因此我们也有力量去改变在我们成年后的原生家庭的关系。在处理原生家庭问题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稳态(homeostasis)。我们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一部分,都在家庭中担负着独特的角色,都要在家庭中处理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维持家庭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我们家庭的稳态。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我,来适应和维持家庭的运行状态。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是异常的,在这种环境中调节了自己、取得了平衡的我们往往也习得了异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稳态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功能失调家庭内的成员,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角色是那么的困难——原生家庭往往会试图将他拉回到过去的角色中。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总是无法抗拒和“某一类人”在一起。一个特定类型的人总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奇怪但是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即便和Ta们在一起,亲密关系充满了冲突、痛苦和困难。这些人很有可能和我们原生家庭中的某个成员非常相像,或者是和某个成员彻彻底底是相反的人。比如,如果一个女孩和自己的父亲是非常陌生的,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情感非常少,她很有可能会选择一个同样的人做丈夫。这和我们潜意识的影响非常相关。可能是因为那些人,往往能够重新树立起和原生家庭很类似的那种稳态。我们往往会爱上那些提供让我们熟悉的行事和沟通方式的人——像我们在原生家庭中那样。在这时,你必须告诉自己,你的丈夫不是你的父亲。为了能够建立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应该是两个成熟的、拥有稳定的自我意识的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而成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真正地脱离你的原生家庭角色,认识自己,真正地建立起一段独立的、新的关系。很多针对原生家庭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际上是让你摆脱旧的思维行为定势和进行再次学习。你需要重新分析你家庭的传统和价值观,你经历的关键事件,观察你的沟通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方法。集中观察这些事情,我们才会发现,为什么我们会采取现在这样的做事方式,做出这样的选择,经历特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对人生和我们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勇气、坚持。你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与自己的过去握手言和,并解决它们试着与现在的原生家庭建立更有效的连接突破代际的交往模式(尝试新的与父母相处的方式)为你自己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提供更健康的婚姻和家庭支持系统认识到在成年后重演的那些不恰当的行为模式,改变他们提高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下面几句话和大家共勉:“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The Great Gatsby)“只有在过去中才能找到组成现在的各个部分。现在和过去展开交战,全然不顾自身正是源于过去,构成了过去的延续,(必然会带来问题)。”(涂尔干)“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体内走出来的,并不是从外边向我们身体里走进去。”(里尔克)----------------------------------------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号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心理学领域逼格最高的公号,做有审美、有态度的先锋学术ICON.
谢谢邀请在一开始,我还是要引用的曾经引用过的一句话:“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克服童年经验,那是每个人格的建构地基,那经验造就你成为你,我成为我。但如你所发现,当我们学着了解行为的理由,我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新的掌握,就能不再自我伤害。例如,每当有所需求时,基于早期经验的反应和心态并未消失。然而,有了这样的了解,便可预防它,不让它干扰你和别人的关系。”说这句话的人是美国心理咨询师巴史克,是我非常钟爱的一名心理咨询师。他的书,是我心理咨询学习的起点、他的这句话,也可以是我们认识童年经历的起点。有一个人,他精力充沛,聪明能干,自我奋斗,事业有成。但是他总觉得有一种无名的火气,在和家庭成员的纠纷中突然爆发出来。纠纷的原因和情景琐碎多样,但他发现它们总牵扯自己内心深处,某个敏感脆弱的部分。还有一个人,他敌意满满,怨气冲冲,情绪不稳,人际不佳。他和别人的关系,无论一开始可能多么融洽,最终都以激烈的决裂收场。在他看来,和他交往的人,都是一类人扮演着。从他出生开始,这类人就伴随着他,他无力与之分开。无论两人的具体情形如何,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种统一的情绪或人际模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他们可能非常激动,总是和人冲突。他们可能非常聪明,善于控制自己。但是内心真正的情绪,是无法完全被控制的。压抑的终究会爆发,发泄的仍无法排解。这些情绪和人际模式,是我们心灵的核心区域。这些核心区域总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过去经历则是我们了解积累过程的重要脉络,而童年经历就是我们心灵发展的起点。如果给心灵打一个比方,最好的应该是一棵树。种子开始孕育,一点点地生根,一点点地发芽。种子长成了苗。苗开始分叉,生成了树枝。树枝上长出了叶子,树苗也一点点长大。树苗变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这是发展谱系学的最好例子:从一开始,冲突分叉,生成万物,密密麻麻。万物由简入繁,又终归源于一。心灵发展也是谱系学之一。不过我眼中的心灵之树,不是抽象而干瘪的信念之树,而是充满感性和情绪的生命之树。这一棵生命之树,树叶是由情绪组成。浓烈丰富的情绪,会让这棵树密不透风。我们只能看到繁密茂盛的叶子,却不容易看到树叶后面的枝条。这些枝条是生命故事的线条,生命故事来自我们的记忆。换句话说,这棵树也叫记忆之树。枝条是我们的日常记忆,主干是我们的青春期记忆,根系是我们的童年记忆,土壤是童年经历中的成长环境。青春期记忆中形成的自我认同,决定树的生长方向和茁壮程度。而比作根系的童年记忆,则决定了这棵树壮大或枯萎。为什么这么说呢?决定一棵树荣枯的,是水分和其中的养料。水分和养料让叶子光泽丰满,让枝条健壮有弹性。反之,叶子枯黄无光,枝条脆弱易折。我们心灵的水分和养料,是我们内心的温暖和依恋。这些都是从童年的家庭养育中发展出来的。从家庭中,我们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自主感,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奋斗。同样,我们的关系模式,也是从童年家庭开始的。从母、婴的二元关系,到父、母、婴的三元关系,再到接触学校、社会的关系,我们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关系模式还是情绪模式,童年经历都是心灵发展的起点。人生的后面,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关系,产生很多的情感依恋,发展很多的行为习惯。这些对我们的心灵都有补充。但是它们可以冲淡却无法取代最初的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童年的影响就完全无法改变呢?这也不是。因为影响我们的童年经历,内心存在形式是童年记忆。而记忆是可以建构的。建构意味着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选择最适合我们生命发展的理解方式。这个过程也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我们寻找和建构童年的意义。童年的阴影与创伤,我们要与之分离并愈合;童年的幻想和兴趣,我们可看成生命的动力源泉。童年意义的建构标准,在于有利生命的适应和创造。建构童年乃至生命的意义,需要细致而复杂的叙事方法,也可以参考丰富多样的主题。常见的叙事主题,有美国的救赎主题,中国的得道主题。我们还可以建构自己独特的叙述主题,这需要更细致挖掘和理解自己的生命历程。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的重要工作。巴史克也说过,澄清个体过去经历的作用,在于理解他发展出来的感知框架,了解他以何种特定的方式看待生命,这决定了他的生命形式和典型反应。童年是我们情感和关系的起点,童年也是我们人生历程的起点。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这个起点,去有力塑造我们人生的意义。微信公众平台:szhswx
“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往往不是大学,而是他童年的经历。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只不过是在整合他自己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起始都已预兆了未来的方向。与其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不如从小帮他形成健康的身心、独立的人格、乐观的性情、正向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我想让我的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童年,如果十年以后我有孩子。我已经原谅了我父母。毕竟人要活在当下,活在未来。人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吗
谢邀。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虽然很多人试图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我并非专业的儿童教育或者心理学专业,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的经历,童年生活尤为重要,我觉得我现在一直在不停修复童年经历带来的不适。以下代表我个人的观点。童年带来的心理影响,将会贯穿整个人生。第一个例子,是平时大家都会见到的情况,儿科医院里,能看见各种类型的家长。妈妈去咨询或者拿药,离开后宝宝撕心裂肺的喊着妈妈,爸爸怀抱着宝宝,有一搭无一搭的拍着,眼睛却看着电视。或者爷爷奶奶按着孩子的四肢,孩子无助惊恐的像末日来临,惊叫嘶吼。打完针,爷爷奶奶微笑着拥抱,孩子或委屈哭泣,或者扬起小小的拳头用自己的方式回击。我们经常评价这个孩子胆怯,或者羞涩,或者尖刻,或者暴躁。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恰当的成长方式。从五岁起我经常要一个人独处,不停的转学让我没有固定的同伴。长大后我妈妈常常会和亲戚们抱怨我的内向和敏感,直到表姐有一天说,也不是她自己想这样的,你们也不想想自己的问题。然后表姐结结实实的被一群妈妈们好一顿教训。那些成年人不以为意的玩笑、谎言、爱与给予,这些经历,都在刻画孩子的性格轮廓。丰子恺曾说过,年幼的孩子失去玩具的伤心,和年长后失去父母的悲伤是一样的。可是,这种悲伤的层级,常被漠视。幼年的我的难过和困惑,实际上是不被察觉和重视的。于是那些情绪都深埋在心底,成了我的性格的土壤。生理几乎不可逆。一个人顺应的从童年走到老年,身体忠诚的执行。而心理成长往往可以停滞一个时期,因为需要不被满足,而需要他处代偿。比如我有个朋友成年后非常钟爱不合时宜的儿童发卡。塑料的,蕾丝的,带着笑脸娃娃的,收集并总喜欢佩戴,大家嘲笑劝阻都几乎不能阻挡。但是我知道,她在应该拥有这些发卡的年纪被父母以影响学习为由隔绝了她的喜爱。内心的孩子的需求永远存在,如同要发芽的种子,即便今天被压制,早晚有一天,也一定会显露出端倪。比如缺乏父爱的女朋友更容易没有安全感,歇斯底里的妇人往往曾被刻薄。这些原因,都是因为当初应该被给予时,获取的是不同程度的缺失和敷衍。所以,当我知道这个原因之后,看到诸如中年妇女做娃娃装打扮时,我已经不会嘲笑,更多是感慨生命中缺失的那部分。只是不知道童年时格外想要的洋娃娃,长大了之后有钱买了,抱起来也格外心酸吧。看过一个例子,大致讲的是一个孩子总被形容成懦弱和胆怯。当妈妈和一个育儿专家聊天过后,发现孩子喜欢巧克力,但是由于父母对甜食的担心,一直被严格的限量供应。妈妈听从建议,在某次旅行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巧克力糖果。孩子胆怯的问,这都是我的么。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个平时胆怯的孩子逢人热情洋溢的打招呼,说,叔叔你看这是妈妈给我买的巧克力。结尾有句话说的很好,买双份,一份叫满足需要,一份叫妈妈的爱。足够的爱,能弥合一切难题。爱让我们在这人世间不孤单,有依靠,有力量和勇气。爱让我们宽容和接纳,愿意体谅照顾弱小及差异。而童年时候父母无私的爱,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观点养成的基石。如何恰当的给予,满足和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有强大的内心,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塑造了。以上这些,我在做小学教师那一年,感触最深。甚至可以从这个孩子的表现中,大致推测出父母的家境、处事方式。《寒门难再出贵子》《56UP》,都说明了幼时家境,童年生活乃至成年的生活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干涉和影响。这些,也许就是题主关注问题的答案。而关于我自身的成长,也是一样在不断修复童年带来的障碍。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父亲离异后等于陌生人。母亲迫于生计,我时常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然后隔段时间去母亲身边。整个童年中经常不停的换城市,转学。这段经历对于我现在来说,烦恼和痛苦早已远去。但是我清晰的感知它对我的影响。寄人篱下的日子让我格外敏感,生怕别人不开心,会看脸色,会讨好,不敢抗争自己的权利。因为没什么是你的,如果有的话,也是暂时拥有。我当时才几岁,但几岁的我清楚知道这个道理。那时尚被亲人们优待,但是优待不能祛除内心的疼痛。我那时还不能表述什么是疼痛,但我知道什么是和别人不同。仿佛因为某个分界点我瞬间长大,无师自通的懂得人间冷暖。当然——你不能和成年人述说这些,他们会说,你才多大,你怎么会懂得这些。我学会一个人储藏心事。直到成年,我倾听太多朋友的心事,却总是无法启齿自己的隐忧。于是朋友们常觉得我不够真诚。颠沛中,我的小学转学数次,小伙伴刚认识就分开。陌生环境中我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生活的更好。新同学总是会被欺负的。于是我每次换个学校的时候要先去打一仗,学会不管挨多少打总要用不死不休的气势压倒对方,势必一战成名。这个习惯让我在成年后一直对着陌生环境有隐隐的兴奋,我不惧怕任何新环境,新同事,新的困难。没人知道这些锐气之后的经历。而我从母亲那得不到太多关爱。生计已经很艰难了不是么。所以我极度缺乏安全感,总会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直至成年,我依旧清楚,别人后面或许有父母准备的助力,我什么都没有。而这种情况带来的弊端就是我对男友要求更多更多的爱。这几度造成我的困扰——明知不对却无法自控。但这经历也不是毫无益处。比如独立,豁达,肯吃苦也能吃苦。照顾周围人的想法,富有同情心,人缘不错,在团队中最喜欢解决问题的人之一,有勇气敢于直面很多压力。也有弊处,我不太敢全心信任他人,不愿意求助他人,常常让人觉得忽冷忽热,过于敏感,遇到困惑经常焦虑,不自信,不能准确的定义自己,质疑自己等等。我问过我的闺蜜,一个学院派的心理学从业者。我担忧我的童年经历对我的生活影响,她说,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完美的呢。从这个角度上,我们都一样啊。感谢这句让我茅塞顿开的话。感谢前男友给我许多的纵容和爱,让我得到缺失许多年的娇纵。虽然他已不在身边,但是他曾经给予的爱能弥合许多缺失。我已成年,我已独立。纵然有许多童年时不能掌控的境遇和悲哀,但是我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现在。我想当我有了宝宝,一定倾尽全力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惟愿他能拥有足够的爱来抵御和接纳成长中的侵袭和困扰。以上。或者文不对题。感谢题主的邀请。
童年对一个人一定是有影响的,可到底这个影响是怎样的?我们当下还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我们对人性的探索,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1879年的冬天,冯特顶着莱比锡大学的压力,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今136年,而人类已经至少5000年了。当华生说起:"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时,他似乎很骄傲,觉得自己发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环境决定着人。可他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孟母已经三迁了。佛洛依德觉得行为主义过分的强调了环境,忽略了人,他以潜意识为基础,创建了恢弘的精神分析模型。癔症的分析,梦的解读,是精神分析最原始的材料。他不知道,战国纷争、铁马冰河的缝隙之间,一个叫做庄子的男人,成了蝴蝶。罗杰斯是个善良的人,所以,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善良的:人都是追求着美好,使得我们痛苦的,是错误的环境,只要被以好的对待,我们都能成为好的。他反对精分关注病,反对行为轻视人,所以,他成了第三势力。人之初,性本善。某一个清晨,某一个小镇,某一群孩子,摇头晃脑。正念,心流,冥想,我们似乎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各种体验班如雨后春笋,可那是佛教里面玩烂了的。佛教近千年,经典总在很久很久以前。家庭系统排列,当一位导师神乎其神的模拟出你那去世的亲人,我农村的小姑“过阴”玩的早已真假难辨。科学可以验证是否正确,但那个假设还是人提出来的。但科学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系统。我们前人的总结,是那么支离破碎,或许一个灵感,或许只是一件小事,或许对,或许错,或许部分对,部分错。科学吧这些细小的碎片一点点整理起来,成为体系,无数次,无数人去验证对错。可人性有对错吗?我们用一个个小的模型区探索人性,如同盲人摸象,各执一词,人性与象不同,象一直那样,不会变,可人性每一次的试探都在改变着人性。我的一位来访者,无数次的告诉我,恨死他父亲了。一说到他的父亲,眼泪都停不下来。当我们的咨询结束时,生活变得不那么糟糕时,我又问了一次,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他说:对我其实蛮好的,那时候我确实不懂事。到底是童年让我们生病了,痛苦不堪,还是因为我们生病了,将无限的指责投给童年。我们在遭遇时,也在选择,我们的现在是不是我们选的?拒绝痛苦,也是拒绝成长。童年,到底是我们选的,还是将我们塑造的?我想,我们都是一粒种子,我是一颗草种,你是一颗花种,放到同样的土壤里,我们长的不同。可把我放到水里,我可能就长不成我原来的样子,我那颗种子里面小小的基因会和环境配对,让我成为一颗水草。现在我们整个人类还很弱小,我们的思维能力有限。心理问题,然后到童年,然后到母亲,我们只能这样单线条的二者互动,可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里面有无数的元素。但我们的思维能力只能搞懂二者互动关系,如果有三个,我们做不到。如同《三体》里面所说,三个同样的球,我们找不到规律。
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这个问题我有许多真是案例可以论证,看到有些答案否认童年经历造就对待世界的基础,想必他们不知道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不自知吧。有些人把这些归结于自身的选择,不过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过挫折,从而居高临下,或者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儿童犹如种子,本该就在温暖肥沃的土壤中成长,偏偏有些在冰冷贫瘠的石块中,最后种子没发芽,或长得畸形,怪种子不够顽强喽?可以说,一个人出身的那一刻,他的性格就已经确定了80%,来自基因和成长环境,剩下的20%才是自身和人生机遇。13年轰动全国的黑龙江孕妇帮助丈夫奸杀少女案,如果分析深层次原因,那个少妇就是童年的受害者,她的父亲是个暴力狂,从小在父亲的暴力阴影中,想到改变父亲却无能为力,最后有了心结,成年后迷恋暴力男,希望以圣母心感化他们,完成童年的夙愿。如果改造成功,她会觉得无趣,离开这个男人,如果这个男人一直对他暴力,她反而不离不弃。所以她的丈夫是个十足的人渣,她在监狱只关心丈夫能不能在监狱里过得好。如果她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人生会不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是你置身在这环境中又能怎样呢?我之所以要强调童年环境重要性,许多反社会性格在童年就埋下罪恶的种子。我们不应该带有优越感居高临下的指责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没有坚持善良和光明,没有经历过善良与光明,又何何谓善良与光明,更遑论坚持。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些种子换了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在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美国的法律,如果父母有不良倾向,如暴力,色情,吸毒,无法承担抚养义务,就会被法院剥夺抚养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等到合适的家庭领养。这才是文明社会,中国的法制与文明和西方国家差距相差100都不止。
绝对是。我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我的表哥。我的姑姑三十年前最得意的就是她的宝贝儿子,我的表哥:华山。那个时候每次见我,她总是要故意问我考试成绩,这颇使我烦恼。更使我郁闷的是不论我答出的数字多么华丽,她总能轻易击败我的“华丽”,因为据她说她的宝贝儿子的成绩总是最好的,总是第一,而且是一定会上最好的大学的。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信她,但她是长辈,不好辩驳,只能由她去得意,但心里对这位表哥却颇为讨厌。真正让我开始不再讨厌华山,是那年暑假他居然破天荒的到我家一住十多天舍不得回家。在那之前他从没游过泳,从没抓过知了,从没摸过鱼,从没掏过鸟窝,从没抓过蜻蜓,从没打过蛇,也从没打过架。那年我九岁,那是我和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见面。之前她妈从不让他到乡下的我家来,也从不允许他干那些如前所述的我每天都在干并且烂熟无比的事情,所以他就是我的反面,就是为了衬托我的“坏蛋”的好孩子。他出奇的白,所以当他和我一样光着膀子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到处粘知了时就很受了些耻笑,我们村里那些人都笑他生的像个小娘们,我也笑他一天下来背上晒脱了皮也没有粘到一只知了。但他第二天仍旧光着膀子跟着我到处跑,尽管他大我一岁,在乡村里他却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和他惯常的生活环境完全是不一样的世界,所以他每天都像打了鸡血般亢奋,比我还能折腾。于是,我就原谅了因为她妈总是用他来打击我而产生的对他的厌恶,整天带着他到处跑,偷瓜摘枣追鸡撵狗,无“恶”不作,甚至还带着他一起打架。虽然他并没有动手已经吓得浑身发抖了,但我仍然把他当做了好兄弟好哥们儿。但遗憾的是,他不甘心总是看着我和哥哥在水塘里抓鱼逮青蛙躺在水里吃着从别人家的瓜田里偷摘来的西瓜而自己只能在一边口水横流,于是乘我和哥哥在水里玩得不亦乐乎,他偷偷推着我家的大木盆就下了水。这个世界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信各种各样的邪,比如旱鸭子不信自己下了水就要倒霉一样。他下水后刚扑腾了两下,还没来得及高兴呢木盆就翻了,他只来得及叫了一声救命就沉了下去。我和哥哥魂飞天外。但我们在池塘的这头儿,而华山在池塘的那头儿,那会儿的距离真是他妈的那么近又那么远,我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他沉下水,无计可施,只会拼命叫救命了。不远处的邻居听见我和哥哥杀猪般的叫声后飞奔过来跳下水一把把他提了起来,像玩陀螺一样把他抡起来肚子顶在膝盖上一手扳屁股一手扳脖子,就那么三下两下顶出一窝黄水后就把华山给救了回来。这可是我那母老虎姑姑的心肝宝贝儿啊,我吓的灵魂出窍差点要给华山磕头了,只求他千万别回家一哭一闹被他妈知道我就死了死了的干活。然而他居然说,在水里真的很爽。除了喝了一肚子水之外。但这事儿姑姑不知怎么的知道了,赶上门来把我和哥哥训了个狗血淋头,当夜就把华山押回了城。于是这个生的像个小娘们似的家伙从此以后就远离了我。直到十年后。————十一月二十八日更新:那个时候的我总在外漂着,对这位像小娘们的表哥印象已很模糊了。每年春节回家时偶尔听家人谈起他也多是三言两语带过,我的反应也不过是,哦。而已。后来听说他大二就休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再没去过学校。我听说后颇觉意外。直到姑姑央父亲传话让我去看看他,我才终于和他见了面。他邋遢无比,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就窝在家里打游戏,可口可乐罐子里烟头每天都是满的。我陪他打了三天游戏他才愿意开口和我聊上几句,但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我和姑父谈了好几次才知道他追求心仪的女生总不得愿,于是鬼迷了心守在那女生楼下一夜,不断唱歌吹口琴什么的。问题是那天雨一直下,而且人家女的压根就不认识他没和他说过哪怕一句话。哎吆我去,这哥们……这特么不是脑子有病么这个。后来精神病院来来回回的折腾也不济事,只好卷起铺盖卷回家。我接着陪他打了几天忍者神龟,每次都把他收拾的满地找牙他才慢慢觉得无趣,终于愿意放下手柄和我走出房间到院子里抽烟喝酒吹牛逼……姑姑大喜,偷偷塞给我一把钞票要我带他去“野”,怎么花天酒地都可以,钱不是问题。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知道钱花不完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美妙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好几个兄弟在混社会,于是我每晚带着他泡舞厅,白天就找各种环肥燕瘦打球吃饭爬山游泳。他终于开始注意收拾自己了,成天打扮得像个公子哥一样跟着我在街上晃,最要命的是居然敢和我一起抄家伙跟人干架了,和之前的他简直是判若两人。姑姑交给我的任务是要在那个夏天让他结交几个朋友,当然有女的最好。结果他居然认识了三个。他再也不睡懒觉了,反倒每天一大早就吵醒我要去约会。我烦的不行,特么这刚早上五六点呢人姑娘都还在睡回笼觉好不好你在这儿折腾个屁?待续
性格的行程绝对是有童年环境的影响。小时候一段时间被送走,再被抱回家,我就学会了讨好人,如何才能让大人喜欢,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为自己想要的该如何努力,甚至在我眼里,不为自己努力的人活该不幸。对爱情意外苛刻,怕遇到自己爸爸一样简单粗暴没情商的人。所以,迟迟无法恋爱结婚。但!!!大学我认识了一位老师,她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受她影响,我有了信仰。看开了很多事,也放下了很多事。所以,人生取决于你遇到的都是什么人。森鸥外在山椒大夫中写到:我们之过得所以这么苦,就是因为我们遇到的都是坏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逃出去,遇到好人。
只要自己爱自己,就永远也不会缺爱。只要自己爱自己,就永远也不会缺爱。只要自己爱自己,就永远也不会缺爱。不要陷入受害者思维,只要自己不允许就没人能伤害你。
就我而言,我算是“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逼的,还记得高中有一次考了第二名结果当场失声痛哭,现在回想都觉得可怜。父母从来不会跟我说爱我或表扬我,只会惩罚与冷嘲热讽逼迫我拿第一。就结果而言,长大后我非常讨厌竞争,很不自信,没勇气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为骨子里觉得拿不到第一的感觉承受不了。我现在只能学点心理学尝试解脱自己,可要改掉真是比割裂自己还痛苦。所以,家人,童年,对人格的影响可是决定性的,长大了再要修正已经太苦了。
相比思想,思维等输入,一个重要的东西-价值底色,是童年带来的。童年时候的权威助于树立价值基础,做人的基调。若干年后,寻踪问迹,可以发现道路的始源 。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成长就是补完过去缺失的我。正如那位答主所说的,没有谁的同年是完美的。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剖析自己的过去和童年。从这些被忽略的角落里。有我缺失的最后一块肋骨。以前总想通过恋人来获得这种未得之爱。然而却屡挫屡败。所以我现在慢慢学着放下对感情的痴恋。先补完自己,提升自己的魅力再出发。从这几点看,我个人觉得,三岁(幼年的成长)看老是有一点道理的。
孩子的天性+童年经历共同铸就。我们的叔叔伯伯姑姑爸爸,同一父母所生,性格反差很大的多的是。在那一对父母生一堆孩子的年代,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被宠爱,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被同等对待。那个受宠,哪个受轻视,哪个直接被无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性。另外就是出生顺序,不过孩子多了影响慢慢也不大了。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方式不同,但父母整体的人格对待其他人的方式,或者处理自身问题,夫妻问题的方式等等都被每个孩子看在眼里,有学有样。偶有几个人格发展比较独立的孩子会有更清醒的认知,辨得清好赖。也因为父母爱分得不均等,造就了有些孩子更独立更成熟,他们被牵制的少些也更有自主性,不一定就比被爱的多的孩子发展的不好。我们就是造物主随手甩到地上的泥点子,有的起点高有的起点低,每个都在自由的发展,一切都那么随机,好与坏有时候真的是无力抗衡,天生的命运。能改变的,先是能看清的,靠谱的,鸡汤别喝太多,理论要听完整,你要知道自身条件有多重要!局限,无限…共存
参见:时间飞快,一个孩子十八年的变化 来自[@百度贴吧]
请勿转载,关乎个人经历和隐私,谢谢。父母离异留守儿童,从小被邻居带过,被奶奶带大。母亲离开我那年我7岁。离开我之前印象中的她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天天借酒消愁,而我,6岁的我就坐在楼梯口看我妈妈一个人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让我一个人去楼上看恐怖片,那时候家里有dvd,我妈的男朋友也就是我得音乐老师他带来的港出版的恐怖片,我第一次看恐怖片,吓尿了,是讲蛊术的。后来怕的不行去楼下找妈妈,发现她在和男朋友接吻。我想要妈妈的爱。我装作没事,也没有哭,回房间后看完了恐怖片,心里很慌很害怕(多年后经常内心会很慌很害怕)那几晚她男朋友会晚上偷偷过来,跟我睡一张床上,还有我妈妈。她们的声音我听的很清楚,有一次我受不了了跟我妈说肚子饿,让她煮面给我吃。后来她煮了我一点都不想吃,被扇了一巴掌。我不记得我有没有哭。再早一点,第一次发现她们关系是秋天,我在田里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是累了我想回家,一打开楼上房间看到了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景象。她们都没有穿衣服,尴尬的看了我。男的从我妈身上下来了,然后盖上了被子。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无意识的跑到窗外,唯一看到的是门口的在田里玩的小朋友追跑打闹,田里的邻居割稻谷。男方悻悻的穿上衣服走了。当天晚上,我妈扇了我一巴掌,说我侵犯她隐私。再久以前的记忆,我妈就更不开心了。那是我们第一次搬家。爸爸回来了,我好像又有家人了一般。尽管我一年只见到一次我爸爸。她们装修完了之后人们纷纷散去,我跑到二楼房间在床上玩。我妈进来了,抓起新买的1.5米的枕头压住了我得脸。我不能呼吸,想哭,想大声哭,哭不出来,也发不出声音。那次我以为自己真的要死了。后来我停止反抗,枕头松开了,妈妈在哭。我想她是爱我的。那之间的时间,妈妈每天一不顺心就打我,关着门用棍子打,为了不让邻居劝。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每天都会被打。有一次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妈拿着菜刀就像我追来,我吓得把反锁的门打开就跑。当天晚上,她哭着半开玩笑的对我说,还好你跑了,不然你可能已经死了。我也笑了,我觉得她还是爱我的。搬到新家的那段时间,爸爸在家呆了一段日子。我多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都别结束啊!我睡中间,爸爸妈妈睡我旁边,我们会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直到有一晚,爸妈开玩笑说我是捡来的,是垃圾桶捡来的,我哭的最伤心了,从来没有那么伤心过,以至于现在想起来心还会抽痛。爸爸走了,去外地工作了。也是一个夜晚,半夜醒来发现妈妈不在家。家里没有任何人,我到处都找遍了可是一个人影都没有。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我看不见了,周围都是黑的,我摸黑去开灯,可是灯打不开,那是一个夏天,我可以听到风扇的声音,但是开了家里所有的灯都打不开。一切都是黑的。一点光都没有,什么也看不到。然后我恐惧的哭了,我意识到我要变成一个瞎子了,这辈子什么都看不到了,虽然5岁的我真的不知道一辈子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是永远。但是这次哭的没有上次伤心。好像已经开始接受了这种一个人的设定了。哭累了我就回床上就睡觉了,半途起床想确认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看不见了,又起床了。还是一丝光都没有的世界。我已经不会哭了,坐在床上,坐着,思考却什么都没有在思考。奇迹的是第二天我醒来了,又看到了!但是那个晚上一夜显得特别漫长。妈妈还是不在家,奶奶说我妈妈昨晚和朋友去唱歌了还没有回来。我似乎很小的时候就会看人眼色,我成绩不差,也很讨人喜欢。大家都知道我外向,可爱漂亮,唱歌好听,二年级全校得了奖。还会在老人家面前跳舞给她们看。全村的人都知道我,她们每每说到我都报以非常同情的语调。刚开始是因为天天被妈妈关着打,之后是因为妈妈也离开我了。剩下我和奶奶。她们都问我会不会恨我妈妈,我说有什么好恨的,如果她觉得外面的世界可以让她开心(正确的词语应该是幸福,但是当时只有7岁)那我也会开心的。大人们都说我傻。7岁的我就非常善解人意,堂姐们向我搜刮的玩具我有的都会给她们,还有可怜的我哭着求奶奶给我买的一毛钱的牛奶糖。但是我似乎更喜欢一个人玩。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爸爸妈妈呆过的房间里玩。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玩。然后想象这个房间我爱的人都在。躺在不同的位置,我都分配的好好的。她们相亲相爱,很是幸福。那时候,其实我并不觉得不幸福。因为我妈妈啊,她终于停止哭泣了。现在是号,我一晚没合眼,因为凌晨12点喝完一杯奶茶。上次也是很晚的时候喝了一杯奶茶导致睡不着。我今年23岁了,有了我自己的孩子。他很可爱,我妈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了。她离开后的日子没有好多久现在也没有了工作,和我一起住了。带了她的男朋友一起。我知道,她永远都不会成熟起来了。也不会知道,她年轻时候做过的事情对我影响有多大。但是,我不怪她。就像我7岁悟出的,她幸福就好,她不幸福,回来也好。现在的她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她会讨厌农村妇女,现在她想要成为为家庭忙里忙外的农村妇女。说到我妈妈的一生,她的童年也是不快乐的。我外婆在生她弟弟的时候难产去世,那时候她只有3岁。不久外公娶了继母回家照顾孩子,而外公也出去工作了。我妈妈跟我说,我继母天天打他们,往死里打,身上经常都是伤,青一块紫一块的。而且家务活都让我妈干,所以我妈要带舅舅还要做功课还要干家务活。矮打的时候会抱着舅舅哭保护他。而且饭也不让他们姐弟两吃,两个人瘦的皮包骨的。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不给她们衣服和鞋子穿,妈妈在外面冷的手脚冻僵还要去井里打水。直到有一天,我外婆找了村里的大汉子,把舅舅抓走了。我妈妈发现舅舅不见了着急的不得了,找了很久在后山找到了舅舅,已经被雪埋了,差不多没气了。我妈妈哭着把舅舅抱出来,两人痛哭。再大一点,外公回来了看到孩子们瘦的不成样子才知道受了多大的家暴,休了妈妈的继母。之后外公身体逐渐变差,我妈妈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她想给外公帮忙,于是偷了家里10块钱浪迹天涯去了。她带了一个同学。然后路上睡玉米地碰到坏人就跑的心惊胆战的日子又开始了,期间可能做童工洗碗挣钱。直到她被警察局找到,警察局的人告诉妈妈外公去世了。他们说,你走后,你爸爸担心你找你找不到,担心的病越来越严重,然后就去世了。我妈当时除了难过更多的痛恨,痛恨自己间接杀害了外公。痛恨自己没用。那一刻,她发誓以后再也不回去了。之后就南下,一路到了温州,遇见了我爸爸。那是他们都只有17、8岁。我想我妈对待我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她不愉快的童年带给她不健全的心理。有了我以后,她第一次有了权利,像她继母一样的权利。现在,我开玩笑说小时候你经常打我换成现在我可以致电给儿童保护协会。她的表情真的是忘记了,她跟惊讶的很诧异的又坦然的说哪有这样的事情,乱说!可是这样的痛我一辈子也不能抹去,和她一样,我们都有抹不去的危机感。我妈走后奶奶被别人欺负被打,我养的狗被邻居抓去吃,都给我得童年带来了极大的阴影。我觉得无助,痛恨的火苗也在心里日渐成长。我恨这些野蛮人。初二我坠学了,因为奶奶去世了。最爱我也是我最爱的奶奶去世了。因为摔了一跤,奶奶的几个孩子不愿为她治病给她请了法师说是爷爷要带她走了。我更加痛恨野蛮人了。因为长得漂亮误入歧途被强奸过,被朋友背叛卖到按摩院。被情敌妒忌把我推到江里我也不多说了。这些,都是往事了。但是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我不愿放弃善良,不愿放弃纯真。我相信任何一个对我有小恩小惠的人。现在虽然已不是圣母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心中没有光,我已经死了。这些故事现在说起来好像都不是自己的。谁说过去的我是我,未来的我是我呢?或许,那已经不是我了。每一天,我在变得更强壮,更勇敢。最重要的是,我得先生。一个精分加双相障碍患者。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得日子是暗淡的。当时在酒吧上班,就是服务员。看不到未来任何希望,觉得很迷茫。通过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碰到了他。我们在出租车等,他在二楼,她们说他在二楼大厅弹钢琴。等了几分钟,他也进车里来了,顿时显得特别挤。他像我打了招呼,我没在意。但是他给我得感觉,冥冥之中很舒适。之后下车后我们各顾各玩。他离我2.5米远,我近视的眼睛,看到了他的方向,按道理说应该看不清楚他的脸。但是我看清楚了。特别是他的笑容。整个世界都温暖起来了,要有光,所以有了光。之后我们散了,可是我很高兴,我总觉得会再见到他的。之后也是因为朋友,我们见了几次面。那是第二次见面,也是在酒吧,他拉着我得手,久久没放开。我们一句话都没说。直到分开,他好像很难过,说了句bye lisha.然后我也跟他说了bye.之后生活在继续,大家各自顾各自的事情,有一天我按耐不住打电话给我得朋友要了我先生电话号码。我打过去了,只说了一句话,那边音调提高,然后跟惊讶又欣喜的说its this lisha! its you! 我就知道他是喜欢我得。当时他是在从我所在的城市回他的城市的半路然后他马上调头回来了。然后我们见面了,以我当时的文凭要交流真心不容易。但是我说过,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一句话都不用说。那晚上,我们在网吧通宵了一晚上。用电脑的google translate对话了一晚上直到天亮。他对我说,you are silly, silly lisha.我笑了,我听懂了。他知道我是谁,我不是表面的悲观主义者,他可以看到我善良乐观开朗的一面。他知道who i am. 那对我来说,很重要。之后和他朋友见面,她们都会跟我说,某次回来之后他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说他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女孩,每天都在念着。没想到,我居然打电话给他了。(可能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太深入其中忘记了留联系方式了,而我其实一直都知道怎么取得他的方式的。他是脑子不转弯的人,哈哈,居然没想到他的联系人可能有我号码)但是日子总不是完美的,王子和公主没有happliy forever. 沟通和信仰生活习惯都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是起初,我们是快乐的。我们会聊天聊到天亮,从天上到水里。一点点最小的事都可以让我们笑3个小时直到肚子疼。我偶尔也会抑郁,发呆然后痛哭。他就做他自己的事,置身事外。当时我恨他,为什么他一点点都不在乎。现在我知道了,自己内心的伤只有自己才能够修复。如果一味的被帮助,我还是脆弱的。我没有安全感,会因为他看街上的女孩吃醋,会因为我梦见他出轨哭醒。那时的我,是脆弱的,而他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当时的我们很贫穷,但是贫穷并不能降低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吃着3块钱的面继续笑着。直到我怀孕了。当时的情况很糟糕,他的朋友开了一家酒吧,他要去帮忙,每天都要上午天亮或者半夜3点才回家。我不能去,天天在窗前等的望眼欲穿。辗转反侧,一有动静就像兔子一样跳出房间,但确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我觉得很辛苦,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想着他现在在干嘛?会不会和其他女孩子聊天,在笑吧?印象中他一直都在笑。但是确不是对我笑。就那样的晚上过了4个月,我说肚子痛,我们去医院检查,得出的结果是宫内死胎。我哭了,但是可能如果是现在我会更伤心,因为我知道了当妈妈的心情。在医院拽着b超单大声哭了。他抱着我,说一切都会没事的。当时的我已经极度营养不均衡,一个月一天吃一顿泡面的缘故,怀孕4个月确瘦的弱不禁风。医生说要2000块预交费。他试探的说,可以等我发了工资了再取出吗?当时的我难过又愤怒,但是不带任何语气的说,医生说如果我不取出死胎对我来说也是很危险的。于是他借了钱,我们住院了,打了催产素,痛不欲生,直到取出的时候医生没给我任何的麻药,取出后医生说是女孩,眼睛真大!真漂亮!我眼泪就流出来了,却没勇气看。我先生把胎儿抱在手上之后还给医生了,医生随手扔垃圾桶的声音我还记得。也许真的不是时候吧,我多次安慰自己。之后毫无征兆的,我先生发病了。以前他告诉过我他的病一辈子都需要服药,我一点不在乎也没放心上。我记得他痛苦的流泪了,祈求着不真实的人不要杀他,然后又用手势比了枪的动作,把自己杀了。那一晚上他没睡,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我也没睡。第二天他跑了,身上没有任何遮挡衣物,跑出家门。然后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疯子啊尖叫声不断。那是一个清晨,我致电了他的朋友,我们一行人找了他一天一路问路人才找到他。当时的我几乎奔溃。之后先生还发过两次病,但是我已经知道如何应对了。在他fantasy 中,我是地球妈妈。他的智力像几岁的孩子一样,会尿床,甚至像宠坏的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更多的是忏悔,忏悔地球人对地球妈妈做的事。还有一次发病,他说这是我们的城堡,没人可以伤害我们,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吗?她们都是保护你和我得。那次开始我慢慢适应了精神病院的生活,绣十字绣,和其他病人聊天。带我先生去公园走走,我得生活又开始悠闲了起来。好像跑题严重了!目前我23岁月入3w我先生月入1.5w我们在三线城市生活,生活质量不算太高,但是也活的自在。从认识我先生的这几年来我不断的看书,学习各种知识。社会学,心理学,英文,经济学。期间我靠自己存的钱买了房子,开了店铺。现在的我是独立的了。我不是很喜欢我妈在我们身边了,她会宠坏我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作为我的弥补。我很庆幸自己不会像我妈妈一样对待我孩子,更不会像我妈妈的继母那样。我很努力,我要让我得孩子拥有我没有的所有一切(精神上的)。所以一直都在自我提升,希望未来孩子不会有他爸爸的疾病,也不会有我的心理障碍。ps希望各位在家庭不健全的环境下生长的你们也可以了解自己,知觉自己,接纳自己,然后爱上自己?best wishes
小学三年级左右,几乎一夜之间所有小伙伴都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那个时代自行车刚刚开始儿童化,喜欢速度的小孩子终于不再需要横跨逆天的28大铁驴,冒着卡当的危险忘乎所以的横冲直撞。又是个精致到没朋友的大玩具,加之能让一向喜欢速度的我更加速度,儿童自行车对我的杀伤力可谓空前绝后。忘记了跟爹妈求了多久,开始还好言好语帮我分析什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价格,总之结论就是只要不买,儿童自行车早晚降价,便宜了再买。9岁的我,听的似懂非懂,除了点头竟无从选择。眼看着同龄的小屁孩从不会骑到骑的飞快,从一向跑起来被我落很远,到被他们骑车落很远,我只祈求着市场需求这个狗屁东西快点把自行车价格降下来。每当小伙伴组团玩自行车,我便独自一人暗坐台前,一手托腮,仰望夕阳西下,独自神伤。后来呢,后来我不干了,我等不了市场需求帮我,我就要自行车,我就要比其他熊孩子骑的快,甩他们一脸唾沫和屁。首先,我找到了爹妈,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大堆胡话,分析市场价格如何降不下来,二老听得面无血色。眼见无效,只得拿出小孩该有的本色,任性胡闹,哭爹喊娘,上蹿下跳。然后呢,然后我被打了一顿,很严重的一顿,名曰帮我成长,理由是我,一个9岁的小孩,不懂事。幸运的是,偏偏我就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混球,屁股不疼了,我就继续闹,每次拿出新的桥段和演技,在偶像派、实力派不可兼得的今天,忘乎所以的书写着自己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故事很简单,只是一个男主角为了心爱的车子,不惜赴汤蹈火,刁蛮任性。此类传奇的结果几乎千篇一律,就是男主胜利了。是的,我胜利了,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我爹打我几顿,被我爹的爹知道了,爷爷疼孙子,把我爹打了一顿,然后买了辆自行车给我。从小短小精悍,外加速度超群,在儿时的玩伴中,小哥我始终是前方一马当先的领路人。所以,当小伙伴们都娴熟地骑着自己的二轮车,在风中驰骋之时,你多少可以体会我骑着带辅助后轮的四轮自行车,那种内心的愤恨。别人在飞驰,我却始终在追赶。这样的日子,冥冥之中不知过了多久,变的是我骑四轮车的技术,不变的是我内心对于一马当先的渴望。总算是摆脱了辅轮,领略了二轮独有的神韵,也终于回归了领路人的角色。开启了新一轮飞扬跋扈的篇章。老天,总在需要的时候,让你明白,人,活着,还是踏实点好,脚踏实地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才能在稳中求进。所以呢,老天给我上了一课,在我最意气风发的时刻,让小偷盗走了我的爱车,徒留一地螺丝钉和我苦大仇深的表情。因为车子是爷爷买的,我爹没把我怎么样。但从那之后,我却绝口不敢再提买车子的事情。经常在梦中惊醒,眼泪打湿了枕巾,模糊了双眼,可依据换不回心爱的小车。没有车的日子,回归了以往的平静,生活也只剩下了羡慕和欣赏。偷偷把爹妈的一块块零花钱赞起来,只为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二辆车子。说来也巧,攒到50块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伴,暂且叫他L,L拿着一辆烂自行车问我,要不要买,便宜点卖给我,我问能有多便宜,他说50块。首先我是一愣,然后冷静地问他为什么这么便宜,L说:“这车子骑的太久,想换辆新的,我娘说了,只要能把手里这玩意儿卖出去,就给我买。”然后这笔没有收据的交易就愉快的达成了。拿到车子,期初的兴奋战胜了一切,后来发现,这确实是辆破车子,破到我需要慢慢解释。首先,轮胎漏气,补了好几次,还是漏。但是气漏的很绅士,慢慢漏,总是在不经意的一天,漏光。所以每天早上,楼下扫地的大爷总能看到一个起的比他还早的小屁孩,拿着那种又大又沉的气管子,给一个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自行车打气,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其次,轮轴里面卷了不知多少垃圾,导致车子蹬起来要用吃奶的劲。这样的结果就是骑车子居然比走起来还累。借了工具,自己拆卸轮子,拆着拆着精神崩溃,指天骂娘是常事。最后,右脚蹬子残疾,经常骑着骑着,要掉头去捡,捡完自己装上,然后再掉,然后再捡再装。我的第二辆车子,用它3项鲜为人知的特性,与我朝夕相伴3年,这期间,见证了我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蜕变。一个人的童年经历造就了一个人对待世界的基础吗?我想是的,童年的经历是带你认识世界的人生导师,它让你明白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无奈,什么是无可选择。小车子虽烂,却让我明白,人终究要靠自己。
【转】父母也是凡人,并非无所不能——苏辛
自从心理学从神秘的高楼上走下来,在人群中渐渐普及后,许多概念开始流行,就像“原生家庭”,就像“童年创伤”;许多问题也相应有了准确的答案:你性格内向自卑,哦,那是你的“原生家庭”对你压抑过多;你遇见困难时本能地逃避,哦,那是因为你小时候想要挑战班里第一名,结果没考到后被父母嘲笑了……这几年来,各种奇葩案件层出不穷,各种为案犯辩解的奇葩理由也多了起来。最常见的理由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创伤”,对于这些说法,我觉得天海佑希在《Gold》里的一段台词是最好的回答:很多被害者的遗属带着近乎绝望的愤怒抗诉,要求给犯罪者更重的刑罚,处以极刑。要说为什么他们的愤怒会如此强烈,那是因为这些犯人中,很多人都不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懊悔。唯一悔恨的只有自己被逮住。为了让审批对自己有利,他们开始做一些令人作呕的小把戏,这样的把戏,被害人家属一眼就能看穿。他们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自己不被父母爱护,说社会对自己不理不睬,尽说些让人烦腻和自欺的废话。我告诉你们,即使是被塞进同样的环境,不,即使是遭遇更加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不会犯罪。绝不对伤害,欺骗,抢劫,杀害他人。会那么轻易剥夺他人尊严的人,他们内心的弦,早就一根不剩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还是可以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做个调查,问有多少人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完满的,恐怕打钩的人并不多。世界上既然不存在完美的人,就不会存在完美的父母。或者说,即使世界上存在完美的父母,也只是存在完美的某种类型的父母。比如,完美的温和型父母,完美的浪漫派父母,完美的实际型父母,等等。跟某个类型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既会受到这种类型的好处,也必然会被这种类型所局限。温和型的父母大概是我们最常期望的一种父母类型。这类父母性情温和,彬彬有礼,不常发怒,也少责骂和体罚孩子,通常情况下,他们是会跟孩子讲道理的。生活在这类家庭里的孩子,童年由父母造成的心理阴影通常会少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童年就会毫无缺憾——也许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孩子长大后把钱看得太重;也许正因为家庭氛围温和,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也倾向于平稳状态,于是被恋人责备为“温吞水,没激情”……如果温和的氛围把孩子养育成了温和的水,那在需要“酒”的场合,也许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好。浪漫派和实际型的父母遇见的状况跟温和型一样。浪漫派的父母常常突发奇想,用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惊喜,但浪漫派的激情通常是突如其来的,既无法确定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也无法预测其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通常这类人会缺乏生活所需要的较为实际的方面,例如赚钱能力较弱,或者理财能力不足,即使收入很高,家里的财政状况也忽好忽坏,或者情绪波动大,忽而是天使忽而是魔鬼……在享受浪漫的同时,也必须忍受浪漫背面的东西。实际型父母面对的状况也是一样,在为家庭带来实际享受的同时,也有可能被目为“缺乏情调,无趣”等。每一种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同的缺憾,这是在所难免的。大照是贫寒农家出来的孩子,前年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冒险刷爆了两三张信用卡,凑钱跟别人一起做了个小生意。半年过后,投资失败,所有的钱化为乌有,同时每月要面对银行的追债电话。重新换工作起点薪资不高,简直不够还每月银行的最低还款的。一开始还可以跟朋友借钱周转下,后来朋友几乎都借了个遍,每到还款日前几天,就煎熬得痛不欲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都不愿意跟家人开口,因为,“你不知道,跟我家人说这件事有多难。从小那种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支持的感觉,太绝望了。我宁愿死掉,也不会告诉家人我混得这么惨。”淳子相反,是来自二线城市中层家庭的女孩。她高挑白皙,气质出众,有明亮的笑容和强大的气场,在人群中是“第一眼美女”,曾有一个男生只看了她的背影就一见钟情。同时,她也是个极要强又极上进的女生,除英语外,又自修了日语,还报了各种培训班学习,从未停止过给自己充电。相应的,她工作顺利,工资拿得比周围的朋友都高不少。但是,就是这样的完美女生,还在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被认可。因为,父母觉得她在北京的折腾没有意义,如果回家,会有更安稳更幸福的人生。传说中,最完美的父母是佛陀的父母,净饭王和摩诃波阁波提王妃(佛陀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日后便死去,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是摩耶夫人的妹妹,与姐姐同时嫁给净饭王,从此便承担起抚养佛陀的责任)。从佛陀诞生起,净饭王就为他营造了最好的生活。他为佛陀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宫殿: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选来上百名妙龄少女随时为他歌舞。佛陀刚满十六岁,净饭王便为他娶了佛陀的表妹,美貌而贤良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他不仅关心佛陀的生活,也关心佛陀的感情。只要发现佛陀的表情略略有一点不开心,他便叫侍从带他出去游玩,甚至连游玩的地方也都精心挑选过:那里的风景一定要是秀丽的,那里的人群一定要是欢乐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佛陀连王城都没有出过。直到有一天,佛陀一定要侍者车匿赶车带自己出城。出了王城东门,他看到了一个衰老憔悴、弯腰驼背、须发全白的老人;转向南门,他看见了一位浑身长疮流血、痛苦呻吟的病人;再向西门,他看到两个人抬着一位死者,家属在旁痛哭哀嚎;一时之间,衰老、病痛、死亡,这三种人生最残酷的痛苦全都被佛陀看到了。因此,在北门看到一位安详的托钵而行的沙门(僧人)时,佛陀内心向往出家的念头就牢固了。因为表露了想出家的念头,净饭王时刻让美丽的宫女陪伴着佛陀,但在农历二月初八(中国农历)的晚上,佛陀还是趁宫里所有人正在熟睡之机,从宫里逃了出来,直奔北门而去。另外一位在传说中拥有完美童年甚至完美一生的人是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跟未出家前的佛陀一样,他在宫殿里活了一辈子,触目所见全是美景、美食、青春、健康。直到他死后被做成一个塑像,全身贴满金子和宝石,矗立在城市高处,看见人间的悲苦为止。众所周知,佛陀后来出了家,多年修行后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而快乐王子让一只南方来的小燕子把自己身上的金子和宝石全都啄掉,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最后因小燕子被冻死,自己也心碎而倒下。即使是对孩子如此细心呵护的父母,在现代意义上,也一样会被认为有缺憾。用佛教的看法来说,净饭王实际上一直在用善意的爱阻止佛陀向道,而在世俗意义上来看,他一直阻挡着佛陀看见真实的世界,体会真实的生老病死。阻止孩子看见真实的世界,也就是阻止孩子认识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必然产生于真实的环境之中。快乐王子的遭遇也一样。但是,反过来说,哪怕是一般的父母给予的教养(排除那些虐待、羞辱孩子,完全不能算是父母的家长),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力量。大照的事儿终于被家人知道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家人知道这件事后,虽然难免有失望,还是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的态度。虽然家里也不能一下子帮忙把钱还清,但会最大限度地支持他,帮他把这件事了结,以让他重新站起来,再度出发。他第一次相信,如果对家人袒露真实的自己,家人是会接受并且拥抱他的。淳子还是无法跟父母就自己的选择达成互相的理解。就我理解而言,父母对子女的“我是为了你好,你却偏偏不理解”的心态,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因为出发点不一样,所以价值判定不同。一般人清楚自己选择某一条路的原因,却不了解别人选另一条路的理由,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自己所做的选择可以有冒险的成分,对亲人的选择却倾向于保守。年轻时吃过苦的父母,总害怕子女也吃一样的苦,所以并不希望孩子为了取得成就而打拼,只希望他们能安稳地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下,平安喜乐就够了。二是,父母在社会上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越高,就越倾向于用自己的成功,来当做衡量孩子成就的标杆,而衡量的标准,无疑还是经济和社会地位。但在衡量时,却没想到,孩子才刚进入社会几年,自己的成果却是多半生取得的总和。而且,每一代人年轻时所处的时代特点,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太大的不同。以为自己现在成功了,而轻视子女的奋斗,这种不自觉的强势,其实是一种家庭中的耍流氓。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对这一点,并不自觉。“我是为你好”的障眼法,瞒住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让他们无法以自省的心,体察到自己不自觉的恶。佛陀没有在净饭王制造的世外桃源中沉溺下去,而是在遭遇了真实世界之后,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求道之路,在经历了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与探索之后,最终证得正等正觉,创立了佛教。而我相信,他在父母呵护下养成的细腻、敏感、同理心,也是帮助他取得成就的利器。快乐王子成为塑像后,终于直面人间悲苦。像青年佛陀一样,他从父母给他的完美世界里获得的善良、敏感、同情心,使他毫不吝惜地把自己所有的金箔、宝石全都给了穷人,帮助他们脱离困苦。虽然最后死去了,他却第一次感觉到了真正平静的快乐。大照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甚至一度还让他觉得家人不会支持自己,但贫寒农家给予的踏实、能吃苦、实际等特点,最终支持他选择新的起点,重新开始。淳子的父母不能理解她的选择,但家庭给予她的良好修养和形象,较为充足的物质支持,让她可以有足够的实力,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会像大照一样,一切要从最低点开始。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局限和弱点。也许他们贫穷,也许他们强势而不能理解你,也许他们过于担心你被这个世界伤害,不敢放手让你认识真实的自我。他们能做的,往往就是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对你,却不能预料到,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能决定这件事的,是你自己。每个人的心,才是一座世间独一无二的熔炉,用来熔炼自己,确立独一无二的自我。父母给的一切,都只是原材料。贫穷可令人奋发,也可以令人盗劫;富裕可令人相对自由,也可令人不思进取;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令人柔和善良,也可令人软弱跌倒。是你的选择,成就了最终的自我。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意义也在于,通过了解它们,来了解真实的自我,接受真实的自我,从而拥有更完善的人格,获得更幸福圆满的人生,绝不是用来给自己解释弱点的借口,更不是洗脱罪名的托词。把父母从神龛或十字架上放下来吧。那都是我们来自童年的幻象。你会明白,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也会在人生路上犯错,并且,也被允许犯错。他们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对的父母,我们也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如他们意的孩子。接受了这一点,我们会真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经历过的童年创伤,会变成真正的人生滋养。
推荐小说《无声告白》,你会感受到的。
请百度单亲家庭贴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词曲作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