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忠臣奸臣与奸臣的短句

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①贼之。晨往,寝门辟矣。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②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通避,躲避。B 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赖:依靠。C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溜:溜走。D 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亡:逃。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今近焉,请以遗之。B&&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C&&宣子未出山而复。&&&&&&&&&&&&&&&&&&&&反不讨贼,非子而谁?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盾“忠贞勤勉”的一组是(&)①宣子骤谏,公患之&&&&&②赵盾为旄车之族。&&&&&③惜也,越竟乃免。④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⑤宣子未出山而复&&&&&&⑥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⑥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向百姓横征暴敛,残害黎民生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些行为被作者视为不君的行为,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B&赵盾进谏后晋灵公仍不肯改过,所以又多次进谏,却触怒了晋灵公,晋灵公派人去杀他,但是刺客却因仰慕赵盾的为人,不肯背忠信而自杀身亡。C&晋灵公宴请赵盾,却暗下伏兵,赵盾右提弥明为保护赵盾而死。赵却因昔日有恩于晋灵公的一个卫士,而获救。D&赵盾在逃亡的途中返回,却被史官说成是“弑其君者”,赵盾感到冤屈,却无法辩解,蒙受了不白之冤。小题5:补充文中空白处的句子。人谁无过?&&&&&&&&&&&&&&&&&&&&,善莫大焉。《诗》曰:“&&&&&&&&&&&&&&&&&&&,鲜克有终。”小题6:翻译句子。①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②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③宣子时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9分)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爱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拷打&&&& D.逮秦之地狭隘&&&&&&&&&&&&&及时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列了七大罪状,以让奏书能够顺利地上报二世,希望二世能觉悟醒察并赦免他。D.李斯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仍不顾—切地以实情对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验证他也不改口供,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6分)答:&&&&&&&&&&&&&&&&&&&&&&&&&&&&&&&&&&&&&&&&&&&&&&&&&&&&&&&&&&&&&&&&&&&&&&&&&&&&&&&&&&&&&&&&&&&&&&&&&&&&&&&&&&&&&&&&&&&&&&&&&&&&&&&&&&&&&&&&&&&&&&&&&&&&&&&&&&&&&&&&&&&&&&&&&&(2)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4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告车趣驾归救魏&&趣驾:奔向魏王&&&&&&&&&B.以称平原君&&&&称:顺遂,满足C.公子妄人耳&&&&妄人:胡作非为的人D.赵王扫除自迎&&扫除:打扫清除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12.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B.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C.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D.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4分)译文&&&&&&&&&&&&&&&&&&&&&&&&&&&&&&&&&&&&&&&&&&&&&&&&&&&&&&&&&&&&&&&&&&&(2)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3分)译文&&&&&&&&&&&&&&&&&&&&&&&&&&&&&&&&&&&&&&&&&&&&&&&&&&&&&&&&&&&&&&&&&&&&(3)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4--8题。记棚民事[ 清 ] 梅曾亮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②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注 ]①梅曾亮(),清代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②棚民,指失去土地的流民。行状:记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佐稻粱。佐:重视,补充B.攻苦茹淡:&茹淡,吃没有滋味的东西。 &&&&&&&&&&&&C.皆溺于龙脉风水&溺 , 危害。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利害偏义复词,这里专指“利”。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览其说而是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B&则吾盖未得其术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C&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亦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而并不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是指不开山容易惹出事故,而开山又易水土流失。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认为开垦荒山有利的一组是( &&&)(3分)①以佐稻粱&& ②高田犹受其浸溉&& ③可以息事&&& ④地无遗利&& ⑤沙石随下 ⑥山田之水无继者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⑥&&&&&&&&&&D.②④⑤8、翻译(8分)(1)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①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既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又定州流人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弟思安背役亡归,庆宾惧后役追责,规绝名贯,乃认城外死尸,诈称其弟为人所杀,迎归殡葬。颇类思安,见者莫辨。又有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说思安被害之苦,饥渴之意。庆宾又诬疑同军兵苏显甫、李盖所杀,经州讼之,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密遣二人非州内所识者,为从外来,诣庆宾告曰:“仆住此州,去此三百,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即便诘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姓解字思安。时欲送官,若见求及,称‘有兄庆宾,今住扬州相国城内,嫂姓徐;君脱矜愍②,为往报告见申委曲;家兄闻此必重相报,所有资财当不爱惜。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是故相造指申此意。君欲见雇几何当放贤弟。若其不信,可见随看之。”庆宾怅然失色,求其少停,当备财物。此人具以报,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庆宾伏引。更问盖等,乃云自诬。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崇召女巫视之,鞭笞一百。[注]①&&崇:李崇(公元455-525年),北魏中后期名臣,曾任扬州(今安徽寿县)刺史。&&②&&君脱矜愍:脱,如果;愍,同“悯”。习题检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庆宾兄弟坐事俱徙扬州。&&徙:发配充军B.狱将决竟,崇疑而停之。&&狱:收入监牢C.比有一人见过寄宿。&&比:近期,前不久D.今但见质,若往不获,送官何晚?&&质:(作为)人质2.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崇所断案件“证据确凿”的一组是①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②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③更问盖等,乃云自诬。④崇摄庆宾问曰:“尔弟逃亡,何故妄认它尸?”⑤数日之间,思安亦为人缚送。A.①②⑤&& 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款引”,从实认罪的意思。“二人不胜楚毒,各自款引”,则是酷刑造成的屈打成招。B.李崇妙断苟泰失子一案:他在设计好“情境”中体察原、被告的感情差别而明辨真伪。C.李崇密遣的差役为取得解庆宾信任而获取真实情况,甘愿作人质。此举果然见效。D.女巫为解思安假死提供伪证,受到鞭笞。这说明李崇办案毫不苟且,有罪必究。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尊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迂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11.将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答:(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答:(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少】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孟子二章》(数量少,不多,少数人。)B.日三四里,少益耆食(稍微)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缺少。)D.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皇太后》(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副词,本来)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本自为同义复词,本来。)官员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官员的名言
官员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官员的名言41条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注引《通箍》唐太宗语。人:有才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择官在于选得有才能的人,而不在官员数量的多少。~两句说明择官用人,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素质,而不在于人多。选得精明干练、德才兼备的官员,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一群冗官庸员,人浮于事,只能事倍功芈,把事情办糟。择官之道,古今一理。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官员名言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虞:预料。这两句大意是对敌情没有准备,对意外事变没有预见的人,不可“统领三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领兵的将领,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有对敌情的准确预料,否则,敌人突至,将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辟的语言点出:身为将领,必须有勇有谋,有备能虞,否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或作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戒备》
询事考言,循名责实。见宋?王安石《乞退表》。询:问。考:考核,查究。循:按照。责:求。这两句大意是:询问他所作事务,考查他所说言论,按照他所任职位的名称来求他的实际政绩。这是说古代君主应考核臣子的工作是否与其所任官职名实相副。此名言赋予新意,今天仍可以使用。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乞退表》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见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置:任用。涂地:指肝脑流在地上,形容惨败。这两句大意是:任用将领不当,便会导致肝脑涂地,一败不可收拾。常言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周为将领是军队的首脑,是灵魂,“将失一令而军破身亡”,因而择将必须慎之又慎。战国时赵孝成王拜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淡兵,毫无实际经验,与秦兵交战时,中计被围,自己被射杀,四十余万将士降后被坑杀,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可见择将必须小心谨慎。此二句说明择将的重要性。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高祖本纪》
蒿蓬代柱,大厦颠仆。汉?焦延寿《易林》。蒿蓬:蒿革晋和蓬草。这两句大意是:用蒿草和蓬草代替顶粱的柱子,大厦就会倒塌。这两句比喻能力低弱、才智平庸的入做了国家的栋梁,或占据了重要岗位,就会造成整个国家或某一事业的危机。比喻浅显,富理深刻,有震聋发聩的警戒效应。汉代学者 焦延寿 《易林》
忠贤既用,奸邪自息。 关于官员的名言明代理学家 胡居仁
用贤则理,用愚则乱。唐代诗人 白居易
官多则乱,将多则乱。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这两句大意是:宰相家的布置豪华,生活僖丽,像神仙府第一样。在人们的传说和想象中,天上的神仙府是最华丽的,在人间,则唯有“宰相家”能与“神仙府”相比并,这就道尽了宰相家的豪奢。这两句被用来夸饰宰相和相当于宰相地位的人家的富丽堂皇。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养民以论功,足食以养民。 官员名言清?唐甄《潜书?考功》考核官员功绩必须看其能否养民爱民,养民爱民必须看他能否使百姓丰衣足食.主张把使百姓丰衣足食做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准.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潜书?考功》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赞》。出令:制定法令。所任:所任用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安危存亡在于所制定的法令如何,所任用的官员怎么样。国家所制定的法令如能惩恶扬善,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所任用的官员又能正确地、创造性地执行这些法令,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能稳定长久;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产生混乱,国家就会出现危机而难以长存。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的立法和任人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楚元王世家赞》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战国?墨子《墨子?公孟》恶(wū屋):疑问代词。怎,如何。这两句大意是:你不能管理好自身,怎么能管理好国家的政事呢?一次,告子自信地对老师墨子说:“我能够治理国家,从事政治。”墨于听了谆谆告诫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同时批评告子“~。”墨于的话很有道理,俗话说己不正不能正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每个从政者,如果真想做出政绩来,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公孟》
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关于官员的名言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弥:更加。这两句大意是:奖赏惩罚不可以轻易施行,用人更要仔细地选择。此二句是说:刑赏是有关一-个人前途、声誉的大事,不能轻易使用。刑赏失度,或赏功不罚罪,罚罪不赏功,都将引起混乱,造成人们的不满。“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用人不当,国家政治、经济都会受影响,更不可不慎。此二句说明应慎用刑赏,慎于择官。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这两句大意是:居官清廉的人一心为公,于己无所求取,因而常感快乐;作官贪婪的人敢壑难填,物欲永不满足,因而常感忧虑。一“廉”一“贪”,一“无求”一“不足”,一“常乐”一“常忧”,两句对仗整齐,勾勒出两种作官人的形象和两种忧乐观,作者述而不评却褒贬自见。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时时可见,可用这两句名言为之画像。隋代文人 王通 《中说?王道篇》
大器不可小用,小士不可大任。南朝?粱?萧绎《金楼子?杂记下》。大器:喻指才能高,能担当太事的人。小士:指才能小,不能担当大事的人。这两句大意是:才能高的人不可予以小用,才能低的凡不可委以大任,把才能高的人给以小用,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易于使凡生怨;把才能小的人委以重任,因能力不及,事情就很难办好,也易于使他人生不平之心。这两句用于说明对人才的任用要才用相当。南北朝时期梁皇帝 萧绎 《金楼子?杂记下》
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两句大意是:随你做官清白如水,难以逃脱属下的欺骗。旧社会虽然有的官员清白为政,但也管束不了属下吏役的徇私废公,贪赃受贿。如果官员本身不清不白,那属下吏役就更是有恃无恐了。这两句主要在说吏员奸滑,可用于揭露奸滑的吏员。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官员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战国?墨子《墨子?亲士》。谄谀(chányú阐渔):巴结奉承的人。这几句大意是:巴结奉承的人在身边,好的意见就会被堵塞,国家就危险了。墨子的意思是:国君不能亲近阿谀奉承之臣,这些人得到宠幸,就会闭塞贤路,堵塞善议,使国君听不到好意见来改善国政,迟早国家会发生危机。因此执政者要特别慎于择人,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疏远谀小人,使国家免受其害。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亲士》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见《韩非子?饰邪》。小知:小聪明。谋:谋划。小忠:指对私人的忠爱。主法:掌管法制。这两句大意是: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政事,只知忠于私利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只有小聪明的人缺乏远大的目光和探超的智谋,所以不能让小智者谋划政治大事。小忠属于私爱,而主法则须公心,若让只有私忠的人主法,则难免拘私枉法,不能秉公办事,所以不可使其主其主法。这两句用于说明任人谋事、执法时,要分清被任用者属于小智还是大智,出于私爱还是出以公心。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饰邪》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州部: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士兵的队伍。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显学》
国之隆替,时之盛衰,察其任臣而已。 关于官员的名言唐?李德裕《任臣论》。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兴废,时世的盛衰,察看它任用的大臣就行了。任用的大臣贤能与否,决定着国家和时世的盛襄与安危。这几句可借来论述选任干部,特别是选任国家高级干部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已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这一论断。唐朝政治家、诗人 李德裕 《任臣论》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唐?吴兢《贞观政要?捧官》。这几句大意是:官员的任用,其才能如果不能胜任他们所负的职责,就像在地上画十饼子,只能看,不能吃。这几句可用来说明任官择佐需得其才的重要意义。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捧官》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挺然尽心,敢任天下之责者,即当委而付之。 官员名言宋?包拯《论委任大臣》。挺然:挺身而出。尽心:竭尽心力。天下之责:治理国家的责任。委:委托。付:交付权力。这几句大意是;挺身而出,尽心尽力,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就应当委以重任,把大权交付给他。有胆略,有勇气,能尽心尽力,乐意为国家为人民而贡献自己一切的人,是国家的精华和骨干,应当把治理国家的重任和职权交付给这样的人。北宋名臣、清官 包拯 《论委任大臣》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见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审:精审,在文中是精简的意思。务:务必。省:减少。这几句大意是: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其在于精简;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这是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的话。作为政治家的李世民很懂得“官不必备,惟其人”的重要,因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所以他下决心精筒机构,裁汰冗员。在唐太宗的授意和亲自过问下,房玄龄等人把朝廷文武官员的总数严格限定在六百四十人以内,经唐太宗批准执行。过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精兵简政,提高了朝廷官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困,而政府机构改革,删繁繁去冗,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吧!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
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唐代史学家 吴兢
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其责不可以不厚。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关于官员的名言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上》。常:永久。终:终身。举:选拔,下:罢免。这几句大意是: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谁有才能就选拔谁当官,民可以为官;谁没有才能就罢免谁,官可以为民。所以官未必永久是官,民亦未必终身为民。这几句用于说明任用官员要以才能为准绳,任能而罢庸。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尚贤上》
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唐?王维《责恭荐弟表》任用了没有才能的人,有才能之人就不会来了;奖励了没有功劳的人,有功之臣就不会受到鼓励。不才:没有才能。劝:受到鼓励。唐代诗人 王维 《责恭荐弟表》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谔(è饿)谔:直言争辩的样子。争(zhèng政)臣:直言谏诤之臣。姨(yú余):奉承,谄媚。这几句大意是:有直言争辩的谏臣,这个国家就会昌盛;有默默不言的谀臣,这个国家就会灭亡。有犯颜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少犯错误,犯了错误也会较快改正,所以国家昌隆。若臣子为保护自而默献不言,对上阿谀奉迎,政治有了错误无人指出,国家就会灭亡。古夸多步史实,证明过这个道理。这几句可借以劝诫领导者要近犯颜直言的人,远阿谀奉承的人。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朽索充羁,不收奔马之逸;轻缗振网,或随吞舟之势。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朽索:腐朽的绳索。羁:缰绳。不收:拉不住;逸:奔驰。轻缗(mín民)):细绳。振网:控制罗网。或随句:被大鱼拉着走。吞舟:大鱼。这几句大意是:用腐朽的绳索充作缰绳,拉不住骏马的舞驰;用细绳作纲控制鱼网,只有被大鱼拖着网走。这几句比喻平庸无能的人充作国家的栋梁,就控制不住国家的大局。多用来论说国家的重要岗位不可由无能的人来占据。唐代诗人 王勃 《上刘右相书》
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官员名言汉?班固《汉书?晁错传》。主:君主。这几句大意是:将领不会指挥自己的士兵,就是把他的君主送给敌人;国君不认真选择称职的将领,就是把他的国家送给敌人。这是晁错上书文帝时引用古《兵法》中的话,精彩地阐述了君主、将领、士兵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职责。将不知兵,君不知将,不仅会带来军事上的失败,甚至要招致国破身亡。司马迁有言:“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刘向《说苑》认为:“将者,士之心也”,可见择将必须慎之又慎。不可掉以轻心。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晁错传》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贤:贤德的人。谄:谄谀奉承者。佞:奸臣。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因为多贤能的人而兴盛因为多谗谀之辈而衰亡;君主因为有忠臣而安宁,圆为有奸臣而危险,这是古往今来普通的道理。这几句用于说明国君近贤用忠,远佞废奸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宋人王安石、元人揭菟苟加欣嗨频难月郏杉侨嗣堑墓彩叮邓恰肮沤裰B邸辈晃橥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实贡》
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奸:坏人。这几句大意是:养猫是为了除去老鼠,不可以没有老鼠而养那些不捕老鼠的猫;畜狗为了防止坏人,不可以没有坏人而畜那些不叫的狗。苏轼是针对北宋时期充满冗官冗兵的社会现实而说这番话的。可用这几句比喻要任用有才而能实干的人,不要空养一些无能无用的废物。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钱腐蚀灵魂就像锈腐蚀铁一们。问题还不只在薪金。经手现金的官员总要趁机中饱私囊。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我不是去采访明星官员的,也不是在采访权力者,我在采访的是一个权力者能决定何种现实,和这个现实背后千万人的生活。 关于官员的名言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能否问得准确是我惟一需要担心的――访问》
其实都有的,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标。以前当运动员肯定想拿第一,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现在退下来,我还是觉得我也有目标。我希望,志愿者在亚运会上面,可以给所有的运动员、国外的官员以及媒体去服务,不要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最后得到大家的好评。以前在球场上会弄个冠亚军,但现在管理亚运志愿者这一块,对你来说,工作评判标准是什么?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女单选手 谢杏芳
你看,我所说的这种忠诚,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忠诚,而不是对于它的制度和官员们的忠诚。国家才是最重要的最实在最永远的东西。国家才是应该注意维护和亲切关怀的人人都要为它效忠;制度是外表的东西,只不过是像衣着一般。衣服是可以穿破的,会成为一些破布片,穿在身上会不舒服,也不能给身体保暖或防止疾病和死亡……公民如果认为他看的国家的政治外衣已经穿破了,而又保持沉默,不去宣传改换一套新装,那他就是不忠。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岸,在哪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忠臣奸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