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因缘缘一帆

“幼儿屎尿涟,擦湿又换干,父母流涕泪,一见便憎嫌,又换干,便憎嫌,待儿待亲何相悬,临明月,下水船,草头露珠有几年,劝君待奉年老人,辈辈儿孙照样传。”这是我孩提时代背诵的儿歌。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那一带的农村非常流行。无忧无虑的童年,并不知道《劝孝歌》的作者是何人,只是常常看到,村子里的婶子、大娘们坐在老槐树下,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哼着小曲一样的韵调,悠闲洒脱。我们这群对什么都感兴趣的调皮男孩们,跟着一句一句地学。一直到十五六岁,才听父亲讲,那些流行在清真寺、学校和农家小院的歌谣,是一个叫做刘志三的阿訇编写的。而且,父亲与刘志三阿訇有一段颇有意义的情缘。不过,他当时并没有详细叙述过。从那时起,刘志三这个名字在我心中如同课本上的鲁迅、老舍、郭沫若一样是有学问的人。直到1990年,我才第一次看到西安清真寺印刷的非常简糙的单行本《刘志三劝教歌》,一种久旱逢雨露的亲切感扑面而来,我用了几个小时一口气儿读完,可谓回味无穷。当时,伊斯兰教方面的书籍相对比较少,那些信仰基础方面的论述多是大同小异。刘志三编写的这本书中的诗歌和顺口溜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不仅适合那些家庭妇女、不识字的人学习,就是一些读书人在交往和撰写文章时,也常常借用书中的诗句。比如,《用壶洗手》是采用顺口溜的形式,提醒人们在讲卫生和适应穆斯林的日常风俗习惯的同时,将宗教中的洗小净益处告知:“细思量用壶洗手,洁净真非常。净手净肘净面容,净巾净衣裳。圣人奉命传教律,遵守理应当。灰土泥垢随水去,真比用盆强。”那时候,电脑特别少,查资料也不方便,尽管非常渴望想多了解一些刘志三阿訇的基本信息,但一直没有机会。1998年10月,我们东伊顺餐厅在杭州西湖边的仁和路开业,浙江省周边几个城市的清真寺、穆斯林代表竞相前来祝贺,大家都为此感到高兴。当时的江南,已经几十年难以在街上的饭馆吃到真正的清真食品了,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穆斯林迫切的心情。刘重尚老人是在第三天专程前来就餐的。记得当时,他与老伴丁芝山阿姨一起走进大厅。老人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气宇不凡、慈祥可亲,穿戴整洁、利落,面带微笑,颇有学者气质。丁芝山阿姨出身安徽安庆的书香门第,祖父丁秀中是晚清安庆地区颇具盛名的穆斯林书画家、诗人。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她自小受到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他们夫妇曾是华东地区回族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为该会撰写、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两个小时的交谈后,我才知道坐在我面前谦和而慈祥的长者,就是著名大阿訇刘志三的次子。尽管年龄相差三十多岁,与两位谦逊、礼让的老人交谈过后,我们成了忘年交。从此,几乎每个月,我们夫妻都会与他们二老有数次相聚、畅谈。他们把我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我们视他们为长辈,向他们倾吐心中的不快,请教杭州当地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平淡而光辉的过去。两位老人特别低调,不愿笼罩在前辈的光环下,很少讲述他们的成就,大多是对我们后生的鼓励、教诲。直到今天,回忆起他们的许多建议和知识,如同甘露常常滋润我的心田。有时我出差在外,二老会不时过问餐厅的经营状况。假如两个月没有见面,刘大伯一定会拨打我的手机,哪怕仅仅是问候一个平安,他会觉得安心许多。我深深感到是穆斯林的情感,将年龄相差三十多岁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刘重尚从小在父亲的严格教诲下,潜心学习汉文化知识。在成达师范时,由于日寇入侵中国,不得不随学校从北京迁徙到桂林。后来,辗转于杭州和嘉兴,曾任嘉兴回民小学校长,嘉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刘志三,又名刘冀周,祖籍河南民权县颜集村。生于1882年,于1969年在西安去世。原系汉族,由于家庭贫寒,五个月时,父母要为幼儿寻找活路,只能让别人抚养,途经颜集回族刘家门口,刘家看孩子可怜,就收留为刘家嗣子。刘家家境相对比较殷实,对这个意外得到的孩子格外钟爱,不惜代价供其读书。刘志三曾在书中自言:“予幼年读儒书,习礼仪,时常爱格言书籍,受儒家学说影响较深。”他上过私塾,中秀才,考举人,可谓步步晋升。但是,他有自己的个性。曾经与三个好友结伴去参加乡试,结果刘志三一人考中。他对伤感的同伴说:“你们看,咱们一起来的,仅我考上。这样吧!我也不去了,咱一起回家。”为此,他还被其父严厉训斥。刘志三念经虽然晚,由于悟性好,学得快、成绩优良。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刘志三英年成才,二十五岁就被清真寺聘任教长,设帐开学。先后在河南、上海、山东、陕西、安徽、湖北、宁夏等地任职,桃李满天下。根据刘重尚老人的回忆,父亲曾经无意中对他讲过几段当阿訇的有趣往事。1932年,著名回族教育家、国民党要员马福祥到了上海,在当时最有名的清真饭店请客,邀请的皆是回族名流、伊斯兰教界的领袖。刘志三阿訇如约来到,由于他本人平常粗衣布衫,不甚修饰,被门卫反复追问。老人脾气上来,拂袖而去。之后,马福祥专程到他家中致歉,与其交谈后,发现刘志三虔敬执著、经汉两通,便执意邀请他到宁夏讲学。因刘志三在聘任期内,未能成行。后来,马鸿逵按原约定,请他赴任,但因抗战爆发,此事就此搁置。第二件事是在1936年,刘志三被济南清真寺聘请任教长没有多久,时任国民党绥靖司令兼惠民专员的赵明远(回族)慕名拜访刘志三。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一方赏识阿訇德才兼备,是难得人才;另一方认为,此人虽身为军阀,却想为家乡父老办些实事。很快两人达成意向,刘志三将济南事宜交给助手处理,向当地乡老们交换口唤后,只身来到惠民县。赵明远在当时的专员府附近购买了一处私产,作为清真寺。刘志三阿訇就在极其简陋的茅屋里,开始了拓荒。招收青州等地学子,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刘志三完成了惊世之作《中阿协韵合编》。他提取《古兰经》《维嘎叶》的阿拉伯语单词,编成阿文、汉文相对照的协和押韵口诀,以方便学习、记忆。他几乎每个晚上,低头写作在煤油灯下,完成几段后,第二天让学生朗读、背诵。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坚持着。直到后来,赵明远受韩复渠的牵连而入狱,刘志三的工作只好被迫停止,无奈离开。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35年,白崇禧来上海,慕名请刘志三阿訇在一个知名清真餐厅聚餐。白崇禧临时因公务迟到了十几分钟。刘阿訇因穿戴俭朴,被挡在餐厅外,难堪之时,专车来到,白崇禧下车,双手扶阿訇进了餐厅,让在上座,望老人家谅解。事后,白崇禧又派他的私人秘书王农村专程上门致歉。刘志三阿訇除了坚持自己的信仰,做一个合格的穆斯林以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日,上海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肇事挑衅,武力侵犯上海, 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刘志三阿訇与上海穆斯林人士旗帜鲜明、义愤填膺地站出来,坚决反对侵略。他与小桃园清真寺的乡老们一起,选派当年十岁的次子刘重尚与一位百岁老翁李芳孝,代表上海穆斯林到军营慰问奋起抵抗的十九路军。当时沪上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出两人大照片,报道一老一少穆斯林慰问抗日官兵这振奋人心的新闻。刘重尚老人谈到此时,眼睛里流露出兴奋的光彩。他说自己当时尽管年纪小,无法联想太多。不过,看到穆斯林不仅参与了爱国抗日活动,还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赞赏,那种自豪感,至今回忆起都热血沸腾。刘志三阿訇耳闻目睹日寇侵略暴行和上海人民饱受的深重灾难,有感而发写下《日寇》诗百首。其中有:“日寇高傲肆猖狂,诡计伤人终自伤。公道良心依然在,天理无时不昭彰。”西安事变发生后,老人赋诗抒情,以讽刺国民党政府。刘重尚老人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忆、背诵出父亲的诗句,如“可惜阿拉(上海话:我)无权势,逆贼卖国无奈何?”刘志三阿訇非常敬佩毛泽东的才能与智慧,常常赞扬他的建国纲领和方针。平时写书法会借用毛主席的诗词赠人。他以实际行动贯彻了“爱国属于伊玛尼”这一圣谕。刘志三阿訇的卧尔兹演讲很有特点,听过他老人家讲卧尔兹的人,无不被他精彩的演讲所感染。有一次应马松亭阿訇的邀请,为北京成达师范作开学演讲。工作人员以为他是一个农民,从内心看不起他,给他准备了几个半截粉笔。老人家不露声色,一堂课近两个小时,就“成德达才”这句话作了精辟的讲解,在学生和听课的来宾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最后,他幽默地把自己比做是不学无术的半截粉笔,巧妙地讽刺那些“势利眼们”。马松亭阿訇听过他的演讲后,坚持要留他在学校任教,但被婉言谢绝。我仔细研究过刘志三阿訇不同时代创作的诗歌,功底扎实、涉及面广、雅俗共赏、别具一格。他撰写的《知足歌》,是民间流行的俚语式诗歌。“茅屋是我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淡饭充我饥,休想美味的。珍馐的,不久吃;膏粱的,有断时。只求它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豚掌蹄。但得个不饥足矣。”还有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叠词诗。“有有无无切耐烦,劳劳碌碌几时闲。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古古今今多改变,来来往往有循环。黑黑明明光阴快,恍恍惚惚又一年。将将就就随时过,苦苦甜甜是定然。”这种写作风格,独具匠心,乡土气息极浓,让读者记忆深刻、浮想联翩,起到教育、警示的积极作用。讲到刘志三老人的书法,在近代的上海、河南、安徽、西安各地清真寺、穆斯林家庭中影响颇大。我在上海等地,多次听到老人们赞扬刘志三热心为回族家庭免费书写楹联、中堂,而且,大多数是他自己编写。当时成为各个穆斯林家庭竞相珍藏的墨宝。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大多数被收缴、烧毁。至今能够看得到的,寥寥无几。家父孙广恩与刘志三阿訇有过一段交往。半个月前,得知我想了解刘志三阿訇的资料,他欣喜地告诉我,他与刘志三阿訇相识、交往的“色白布”竟然是书法。1957年初,刘志三在郑州阜明里清真寺做阿訇。我的外祖父买永新时任太康清真寺阿訇,他与刘阿訇是至交。当时,刘阿訇不但卧尔兹讲得生动,而且能写一笔好书法。于是家父被乡老推举去郑州邀请刘阿訇到坊上宣教送宝。家父虽然有外祖父的介绍,到了郑州,心中还是忐忑不安,担心请不动当时已经非常知名的大阿訇。在阜明里清真寺,说明了来意后,没想到老人当即答应下来,安排好寺里事务,第二天,一同到了白寨,住在清真寺。每天除了礼拜、讲经,就是写字。父亲讲,在讲堂屋,人们挤拥成群,一睹老人家风采。当时,安排四个人研墨,两个人备纸,老人精神抖擞地尽力书写。原计划居住两天,后来被强留了六天,为村子里的乡亲共留下了一百多幅墨宝。刘阿訇的落款多用“三无老人”、 “稀五老人”。当地老百姓不理解,让父亲询问含义,老人认真地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真主慈悯我已经七十五岁。我为感谢安拉的恩典,以稀五二字常常警示自己。因为我无能、无才、无学,简称三无老人。”多么地谦虚!刘志三阿訇临走前,从包内取出一副早准备好的对联交给父亲。上款“孙广恩阿訇雅存”;上联“万里有真原”;下联“德泽育众生”;落款“古稀老人刘志三”。父亲特别高兴,再三致谢。但是,对于上款阿訇的称谓,不敢担当,要求老人家更改。老人哈哈一笑,你以后做了阿訇,正好合适。令父亲受难的也是这副对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几乎所有拥有刘志三书法的人被揭发后,被迫交出“四旧”,当众销毁。父亲多次被威逼交出那副对联,只好将对联用塑料布包好,装在一个瓦罐里,埋在后院的枣树旁。得不到东西,他们就采取武力,威逼无果后,要把父亲抓起来。祖母害怕了,心疼独生子,主动交出了这副对联。在大队院子里,父亲含着泪,看着那卷书轴丢进火里,化为灰烬。直到今天提起此事,父亲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认为那些为非作歹的人,烧的不是作品,烧的是文化,伤害的是精神。十年前,我偶尔在河南平顶山市舅舅家客厅,看到刘志三阿訇送给我外祖父的精小四条屏。内容是他自作自书的《劝教歌》。那隽秀苍劲的行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刘志三阿訇的墨迹。无论在他任职的上海,还是他的祖籍河南,都看不到一幅真迹。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我只好求助于刘重尚老人。他坦率地告诉我,老人临终时住在西安小儿子的家中,多数书法、资料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收缴、销毁,令人失望。一年前,刘重尚大伯兴奋地在电话中告诉我,他找到父亲晚年书写的书法了。让我尽快抽时间到杭州去取。这是写在宣纸上的四条屏,是刘志三老人的晚年行楷力作。内容是临《李密陈情表》整篇作品,洋洋洒洒五百零七个字,排列有序、苍劲拙朴、大气磅礴、一气呵成。《李密陈情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奇文。在内容上虽不能称为佳作,但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的确有精妙之笔,值得欣赏。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辞不赴命”为主旨,凄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子的拳拳之心,令人感慨。回到家中,我兴奋地告诉妻子,终于得到了刘志三的墨宝。高兴之余,妻子提醒我:“这件书法说不定是刘大伯家中唯一的传家宝,我们这么轻易收下,是否夺人所爱?”一句话提醒了我。大家都喜爱这件东西,但更需要它的是他的后人。想到此,第三天,我专程赶到刘大伯家中,执意将这四条屏交还给了他们。一个月前,刘大伯又一次把这四条屏交给我们杭州东伊顺的梁经理,嘱咐他,转交给我。连续几次推让,我似乎明白了刘大伯的良苦用心。他知道我在收集穆斯林文物,准备整理成册、印刷。他认为将这件作品深藏家室,不如展示出来,这也是刘志三阿訇当年的举意、期望。我从书籍、杂志中找出过几件刘志三阿訇书法照片欣赏。他的书法风格源自“二王”,兼有柳公权书风。他的这件行楷作品,更能体现宋代回族书法大师米芾的意境——率意洒脱、淳雅婉丽。在视觉上,犹如行云流水、神采飞扬、秀逸疏朗、沉稳严谨、一丝不苟。线条凝练厚实、富有弹性,字体瘦劲朴拙、韵致丰满。诗为心泉,书为心声。阿訇、诗人、书法家刘志三,通过诗歌、书法来传播美好的精神食粮,这是前人们纯洁的意念,更是育人、警己的高雅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第二届“中国梦?翰墨缘”全国五画院联展在济南开幕
&&&&来源:&&&&
&&&&&&字号
人民网济南12月3日电(宋翠)东西南北中展画风交汇,五院聚齐鲁呈艺术盛宴。3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画院、山东美术馆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梦?翰墨缘――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山东画院、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在位于山东省城济南的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省美协等相关领导,来自全国五画院的院长、画家,广大美术爱好者等近千人参加了开幕仪式。
此次展出了五院画家新创的300多件作品。展览期间,将广泛邀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部队官兵、院校、团体、社区等单位组织观看展览。开展针对部队、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参观日,讲评展览优秀美术作品,对公众进行教育推广。
据介绍,五院联展是美术界跨地域、多层次交流的有益尝试,这一展览平台的建立和交流模式的形成,对引领全国画院系统的美术创作,推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力十分明显。
据了解,首届全国五院联展由天津画院于2014年10月联合四家画院在天津成功举办,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5年的今天,山东画院接力举办第二届联展,旨在以五院联展为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各具代表性的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方便画院的组织工作交流互鉴,各院画家之间进行学术切磋,借精彩的作品为山东画坛添彩。
据悉,画展持续到13日,为新年伊始的泉城人民呈上难得的艺术饕餮大餐。
人民网济南12月3日电(宋翠)东西南北中展画风交汇,五院聚齐鲁呈艺术盛宴。13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画院、山东美术馆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梦?翰墨缘――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山东画院、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在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省美协等相关领导,来自全国五画院的院长、画家,广大美术爱好者等近千人参加了开幕仪式。
此次展出了五院画家新创的300多件作品。展览期间,将广泛邀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部队官兵、院校、团体、社区等单位组织观看展览。开展针对部队、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参观日,讲评展览优秀美术作品,对公众进行教育推广。
据介绍,五院联展是美术界跨地域、多层次交流的有益尝试,这一展览平台的建立和交流模式的形成,对引领全国画院系统的美术创作,推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力十分明显。
据了解,首届全国五院联展由天津画院于2014年10月联合四家画院在天津成功举办,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5年的今天,山东画院接力举办第二届联展,旨在以五院联展为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各具代表性的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方便画院的组织工作交流互鉴,各院画家之间进行学术切磋,借精彩的作品为山东画坛添彩。
据悉,画展持续到13日,为新年伊始的泉城人民呈上难得的艺术饕餮大餐。
(责编:宋翠、胡洪林)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关注|百姓生活
社会法治|图片报道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的翰墨缘--《中国书法》2015年23期
我的翰墨缘
【摘要】:正立足传统、扎根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自从学书法开始,我就对古人抱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一直以古人的作品为唯一可取之源泉,尽力使自己在书写时找寻、挖掘古人艺术的本源。我对书法的挚爱,近乎于对宗教的虔诚。在我的心里,篆书艺术凝聚百态。所以,从秦小篆到汉篆,从唐人到清人,每位大家的篆书都会仔细临摹,感悟其中的玄妙。由于原来一直取法《峄山碑》等
【关键词】:
【分类号】:J292.1【正文快照】:
立足传统、扎根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自从学书法开始,我就对古人抱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一直以古人的作品为唯一可取之源泉,尽力使自己在书写时找寻、挖掘古人艺术的本源。我对书法的挚爱,近乎于对宗教的虔诚在。我的心里,篆书艺术凝聚百态。所以,从秦小篆到汉篆,从唐人到清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毛新;;[J];青少年书法;2002年08期
孔研;[J];青少年书法;2003年21期
孔研;[J];青少年书法;2002年21期
邹志生;;[J];名作欣赏;2008年02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蕾;[N];中国商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郑少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1946年生于甘肃宁县,现居宁夏银川市。幼秉家学,颇涉经史。诗、书、画、印兼修。...
郑少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1946年生于甘肃宁县,现居宁夏银川市。幼秉家学,颇涉经史
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欣赏
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书画作品欣赏。
张尔闻 男,1950生,宁夏银川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绘画系,现任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云山,1938年生于河北井陉县,当代著名书画家,又是作家诗人,素有“一代梅王”之称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日出生于四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
张尔闻老师作品展
田蕴章—书道泽世延(楷书印刷品)
郑少白先生作品
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欣赏
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书画作品欣赏
齐白石大师草虫欣赏
张尔闻 男,1950生,宁夏银川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绘
田蕴章—书道泽世延(楷书印刷品)
郑少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1946年生于甘肃宁县,现居宁夏银川市。幼秉家学,颇涉经史
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欣赏
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书画作品欣赏。
一位收藏家收藏的齐白石《具叶草虫图册》掀起了鉴定会的高潮,这套图册共10页,每页均
张尔闻 男,1950生,宁夏银川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绘
田蕴章—书道泽世延(楷书印刷品)
楷书创作也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情的抒发同样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这个理性就是
——略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
先说明一下本文的题
奇气挥洒借丹青郑少白 小时候做过许多梦。
大约是因为所受的启蒙教育是双重的缘故吧
郑少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1946年生于甘肃宁县,现居宁夏银川市。幼秉家学,颇涉经史
  古典工笔画属于造型写实、线条严谨、色彩靓丽、描绘细腻的画种,作为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翰墨因缘1929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