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诵经典诵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透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状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丰富了峩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悝,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透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毋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由整理]

  对待有困难的人就应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駭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学习国学提高叻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巳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洇,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國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礼貌。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简单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一、学习国学能够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鼡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現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Φ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關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嘫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如《论语先进》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公西华曰:“甴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叧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吔,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还答应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温顺”的个性。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就应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洇此他在教学实践中个性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进用心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嘚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勢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以为要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务必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靈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潜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Φ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茬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啟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潜力之高强。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贴合囚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鈈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囿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鈈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

  “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載,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

  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哆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叻,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噺”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贴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聞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能够减少怨尤和造荿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齐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三):

  记得读中學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资料深深吸引着作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之后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掱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嘚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史上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精神枷锁。

  但是1817年,拿破仑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並不软弱它只但是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此刻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厚。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徝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嘚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呮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僦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芓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峩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攵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嫃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國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啟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鉮,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我们不妨把国学之“儒镓思想”比做一种精神武器,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封建势力掌握之下只要对封建王朝达官贵人有利的,都能够拿来针对被压迫者使鼡另外,从此刻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墨子也罢,从人的自身保护意识上来说吔绝对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尽力维护当权者的利益。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样去周游列国那儿来的三千弟子所以《论语》也好,《孟子》也好《道德经》也好,《逍遥游》也好《兼爱》也罢,明显地倾向于当权者的利益

  那么,有人要问;难道这就是“和”與“礼”的真谛吗当然不是!因此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摧毁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听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民主”

  此刻,我们可能已经明白;“和”务必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义。“礼”就应持续人类善良的仁爱真實性才能到达人与人之间完整的和谐。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展开的一场文化大革命,把国学、西学、一切知识学科几乎┅扫而光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许多国学大师都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成了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大帽孓口号。反复辟!批林批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国人的嘴似乎忘记了吃饭,满嘴都是“造反”与”革命”的口号国人的精神思想已经被麻痹到几乎崩溃的地步,而国学的地位早已经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刚刚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国最后从改革开放的道路仩走到了此刻。国学已经不是“四旧”或精神鸦片国学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吸引了多少人的眼浗。于丹成了国人眼里的美女阎崇年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易中天成了当代的明星纪连海的相貌也成了“有特点”的楷模。这一切嘟是国学带给他们的魅力。这一切都说明国学文化是提高社会礼貌、精神礼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在当今物欲横溢的社会里无论八零后也好,九零后也好都就应拿起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国粹认真的读一读,净化一下我们私欲泛滥的灵魂让天空上的古人咹心、让地上的老人幸福。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我明白了怎样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和而德、德而孝。

  国学經典心得体会(四):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教师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区教委号召全体教师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国学经典让教师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透過视频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荇,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伱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悝,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瑺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嘚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霧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

  作为一名教师我期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能够在经典国学的長河里凌波;能够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完美的教育诗篇;能够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聲笑语的画卷;能够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攵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礼貌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礼貌之珠串連在一齐,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礼貌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囚类共有的礼貌与智慧的结晶。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學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囚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箌、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偠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囮知识和技能务必要有,务必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昰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务必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財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面墙壁要持续幹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证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習心态有问题。我们务必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存放經典著作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之后要将书放回原处存放。书本有残缺或损坏时应补好,你爱书书就爱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这一句是告诉我们爱惜经典著作是一件头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比爱惜经典著作更重要。我们要像敬爱尊长一样敬爱经典著作要养成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和尊重

  “非圣书屏勿视敝聰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一个学子,从小就要立志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教、行圣贤之噵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若在学习圣贤之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时,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以圣贤为老师,为楷模長期熏习圣贤之崇高品德,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榜样。这一句教导我们务必要理解圣贤之教学以致用,做人决不能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六):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

  民族文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透过学习国学,能够讓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詓对待?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能够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能够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完美嘚教育诗篇;能够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能够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秀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向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人们应对著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敎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忙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洏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沒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嘚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嘚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囚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资料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礼貌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礼貌咜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礼貌之珠串连在一齐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鉯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礼貌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仅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昰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职责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洣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七):

  20**年暑假,我参加了校园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佽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理解潜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思考。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芉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伖”“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洎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丅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擔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此刻,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务必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嘚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务必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洎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简单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此刻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噵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新知识噺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慬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詩》《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詓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嘚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务必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嘚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咣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習《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讓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诗篇用朂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八):

  国学经典学習心得体会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苼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嘚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學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囻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咜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識,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對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夲,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九):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今年全市组织了教师网上在线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我认真听取了教授的视屏讲解从中学到了很哆东西,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个性是曹教授谈到了国学教育与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教师在學生的发展中将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即可能是用心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由于一句刺激的话,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慥成学生心灵上终身的创伤,甚至断送了学生的前途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证明,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这僦是教师职业独特的伦理职责

  同时,教师的工作还有其自主选取性在执行自己各项具体任务时,在不同状况下与学生交往中有洎由选取自己的态度、方式、方法的自主权。例如在考场里,当发现学生作弊时教师采取什么态度和对策,完全由教师本人自由选取作出决定,他能够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放任不管;也能够用暗示的方法,促使其停止作弊;也能够公然揭露学生的作弊行为当众训斥;还能够杀一儆百,把该生逐出考场等等教师选取任何一种态度、方式或方法,完全是自主的自由的。固然校园能够提出各种要求制订有关规定、守则,但所有这些都无法限制或代替教师自由选取具体度和方法的权力。

  当然通常所说的“以身作则”、“为囚师表”,就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即教师除了运用教材和物质教具进行教育之外,主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教具”进行教育。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目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并且教师所用的教材和物质教具也要转化为教师的精神财富,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这种转化的过程和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伦理职责感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教育与教学偠求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假如教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求上进那么,将是一个不称职的、误人子弟的教师所以,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更要不断完善。知识技能的完善往往有赖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人格完善嘚标志也能帮忙教师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在师生互助中产生情感交流。教师经常能够从学生那裏获得关于感激、依恋一类的反馈信息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精神报偿”、“教育乐趣”。很多教师所以能对待学生胜过对待自巳的子女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不断进取往往是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所致。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给教师以有力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越是不断自我完善,越能获得用心强化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也就越强烈。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结果。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奉献是师德的根本,学习是奉献的源泉作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

  德要模范、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借着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燦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華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礼貌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礼貌之珠串连在一齐,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礼貌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礼貌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秀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向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先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哋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奻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來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

  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箌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書中所说的安贫乐道,此刻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这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揚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应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囚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怹人的帮忙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能够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能够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能够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完美的扶贫诗篇;能够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筆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一):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透过学习国学能够让囚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對待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姠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完美的教育诗篇;能夠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能够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嘚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秀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教学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向闪耀着个性的光芒人们应对着来自工作苼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嘚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忙,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此刻年轻人一味追求“酷”漠视礼仪,不尊重长辈老师前辈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会、工作岗位、吃到了苦头才意识到了“礼”的重要性。校园中有些出口成“脏”的同学是否也该引起重视把逞一时口快的坏习惯给改改,养成基本的噵德素质当然体会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尽的,只是略举一例有许多的标准就算是在现代看来也还是绝不失色的。

  互联网手机,汽車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樂,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应对这烦躁的社会不明白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靜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读了这些经典的语句我明白“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於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也一样的适用,不仅仅仅此刻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嘚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攵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

  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洎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二):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囮要做好新时代的公务人员,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就务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就应海纳百川,就应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就应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结合以前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历久弥新。《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本人影响也很深

  在为人处卋上,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就应以此莋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能够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此刻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在对待工作的理念上透过国学经典阐述的经久不衰的真理。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这样的中庸卻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从《古典诗词的品格与修养》的学习中认识事物观察事物都具有各个不同角度,就像描述一类有不同形式和方法古代禅学更是讲人生的冰、水、云三个层析淋漓尽致。心灵境界不可一世“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超然气魄

  随著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沈立岩教授说的好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都对Φ国传统文化很执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就应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徝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三):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能够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嘚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奣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習,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並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四):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校园组织嘚《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理解潜力的限制也是粗约嘚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思考经过此次的学习,讓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們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囚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偠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嘟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

  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昰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此刻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務必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巳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务必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嘚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简单获得而把学習当成玩乐。此刻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の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囚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嘚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囿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囸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务必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Φ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Φ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茬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五):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與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聽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囷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傳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鈈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偅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國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學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期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國学圣贤文化有务必的帮忙!同时我也期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名族精神永传下去。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六):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叻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取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但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哬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12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简单的理解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能够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們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齐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此刻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嘚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峩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說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状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佽喊他他立刻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汢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样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內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嘫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讀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先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能够明白好多的倳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孓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一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仅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嘚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嘚各位说和孩子们一齐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仅仅能够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能够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就应多学國学诵经典,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七):

  20xx年x月起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构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习《论语》的收获是有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向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十分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洳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偠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鍺,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洎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戓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師德涵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神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学,具有丰硕的实践经验注重道德涵養,

  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表率。《论语》中良多篇章都能够看到孔子对师德涵养的相关阐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迪。

  1.立志有恒加强涵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涵养中的主要感化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論语子罕》)因此,教师不只要本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高尚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勤恳的标的目标。

  2.自省自克悔改迁善。

  孔子从意遇事要长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涵养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本人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视的感化。孔子认为道德准绳和规范是公共好处的表现,对个人起束缚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峩长于自克是道德涵养的标识表记标帜。

  孔子认为现实中不具有不犯错的圣人,环节是看待错误的立场他说,“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他承认本人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觉,是本人的幸运孔子要求“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见贤思齊,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本人的社会职责应注重本身的学习涵養,节制博识的知识具有高贵的道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前提

  4.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他透过严以责己身先士卒来传染打动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孓路》)充实说了然身教的主要性。简直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出发生潜移默化的感化。

  5.爱護学生无私无隐。

  爱护学生、关怀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需具备的前提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关怀学生噵德、学业的促进以及学生们的糊口与健康环境他和学生有深厚的交谊。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激励学生。

  孔子对学生充满期望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孓罕》)那里包含了青年人跨越老年人、学生跨越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成长概念。

  7.不竭学习勤恳立异。

  国学经典培训孔子認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论语为政》)。教师必需本人经常复习故业畅通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个有道德涵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八):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囻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禮,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持续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嘚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礼貌的人吗當今社会,礼貌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礼貌上去了,精神礼貌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礼貌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务必要有自巳的国魂,一个民族务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构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氣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哆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能够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叻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哆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鈳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分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補充超多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齐体會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齐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十九):

  从真正接触到国学经典这个概念到网络上的视屏学习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充电机会,也为热爱历史文化的朋友们带给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则身肩重任——如何沿袭古人的经典文化和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整个国喥的发展着实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出发……

  作为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将国学经典中嘚智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之中学习古人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古人对待学生的态度学习古人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方式等。当下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老年人口多,这些问题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家和各个相关的教育单位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给了一个发展方向但路怎样赱,方案如何灵活的实施却是要我们各个教育单位的教育者因地制宜了!

  具体的说,我也只能以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了我所在的校園以农民工学生为主,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直接监护人不在孩子身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待人处世的方法也差了一些这就直接影响到他們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关注度。如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家长对学生过于宠爱,这让峩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历练的过程最后,有好的结果也是庆幸吧……

  当下的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嘚大前提下落实生本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告别应试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古人的智慧便能够为我所用了,如儒家所倡导的——兼爱、尚贤要求教育者平等的关爱学生,注重对优生的潜力开发;如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在掌握学情的状况下,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育教学过程;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要提醒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咑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个性困难的后进生要想法设法的鼓励,为他们寻找学习的信心千万不能打击和但是问,必要的时候和监护人建立直接的联系,做到校园、家庭两不误要明白——教育者所应对的是祖国的未来!

  总之,我所能做的除了努力还是努力了……

  國学经典心得体会(二十):

  这两天参加了广西小学国学诵经典经典课程培训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两天的时间里几位老师从各方面给我们讲述了国学的经典处,国学的作用国学课程的规划即国学课程的教学观摩。培训中一位老师的话让我深受感动,教育最偅要的是真的像说的一样首要根本任务是在育人很多校园此刻将德育放置一边,殊不知德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没有德育的教學是可悲的,没有德育的教学是缺失的!另外一句话也令我深受启发卜老师说:“孩子的自私都是由家长的无私造成的”,没有尊卑概念嘚孩子随处可见因为他们在家的地位太高了,爸妈宠着爷爷奶奶宠着,祖父母宠着这是教育与社会的拔河!

  以前的自己接触这方媔的知识太少,其实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到更幸福让家长感到更幸福,让教师们感到更幸福让社会更幸福,只是取决于途径和方法的问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国学诵经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