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教师在双语教学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了那些困惑

农二师教研室帮助农十四师提高民族教师双语教学水平
和静讯(程康)10月18日,农二师教研室主任张利(左一)一行驱车下农牧团场,对兵团双语教师培训项目脱产接受双语培训的维吾尔族教师检查教案备课情况,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指导帮助。在两天时间里共检查了二十一团和二十二团的两所中小学的四名双语教师。 兵
&&&&& 和静讯(程康)10月18日,农二师教研室主任张利(左一)一行驱车下农牧团场,对兵团双语教师培训项目脱产接受双语培训的维吾尔族教师检查教案备课情况,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指导帮助。在两天时间里共检查了二十一团和二十二团的两所中小学的四名双语教师。
&&&&& 兵团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始于2011年,今年是该项目的第二批。农二师和农十四师是对口培训单位。从项目初至今农二师各中小学已为农十四师培训双语教师数十名。大批维吾尔族教师在对口培训学校接受培训后,都能够熟练运用双语来组织教学和师生交流,汉语口语、听力和书写水平全面提高。这次教研室仔细询问了接收双语培训的维族教师的生活学习情况,检查了他们备课书写教案和听课记录等,对检查结果表示满意,对委培单位进行了表扬,对被培训的维族教师表示肯定,并给予了教学指导。检查指导工作促进了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健康发展。据悉,检查指导还将在各委培单位进行。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11日,第二师教研室组织进行了开展课堂观察、提升教研质量的培训。来自...
填报单位:第二师勤工办 证书号: 公开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 单...
填报单位:第二师装备站 证书号: 公开内容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 单...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预赛中,...
6月22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连续3天的2013年第二师初中毕业学业水...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新疆双语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虚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疆双语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虚假认同及其改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毕业论文:新疆小学双语教师培养的困境及途径探讨2
您的位置: →
毕业论文:新疆小学双语教师培养的困境及途径探讨
新疆双语教师培养的困境及途径探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双语教师培养工作有着很大的成效,虽然至此,双语教师培养工作还要面对双语教师培训路径的发展性困境和教师双语能力提高与需求满足的能力性困境等。所以要在困境的约束和压迫中突围而出,就得制定民汉兼顾的培养机制、制定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制定政府主导下的双语教师培训协同创新机制和成立以新疆小学为基础的双语教师实训基地,促进双语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词:双语教师、培养、困境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with great success, the work of training bilingual teachers Although so far, working face of bilingual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dilemma of bilingual teachers bilingu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light of etc.. So in the restriction and oppression difficulties stand out, we need to develop a mechanism, develop the training of bilingual teachers in both the formul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making the training of bilingual teacher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mary school in Xinjiang as the basis of the bilingual teacher training base,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bilingual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ers, training, dilemma
摘要 ................................................................................................................................................... I Abstract .............................................................................................................................................. I 目
录....................................................................................................................................... II
识于学生;2. 推动学生的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应用水平。
(三)教师培养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新疆双语教师培养,指的是拥有某个程度的学历或是某个程度的职称的在职双语教师在教学当中,因学校组织环境的改变、自己发展的需求和新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各方面适应这些改变发展参加双语教师培养课程学习和相关的培养活动。
性,犹如被笼子束缚的动物,只有冲破笼子便可回到大自然当中,相对而言,双语教师培养必须得摆脱双语教育的困境,才可以突围,获得更好的发展。全面考虑中国双语教师培养的实践经验和相应的政策颁布,可得知,中国民汉双语教师培养突出重围的主要关键在于改变双语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也可以将双语教师培养的危机转化为双语教师培养的发展的机会。
(一)建立多元化“双语人”培养机制 上文可得知,在新疆地区生长的民汉双语教师,他们的民族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一直受到潜然默化的民族文化影响,他们的、言语、文化、风俗和日常饮食习惯均深深地印刻着民族文化影子。双语教师深深地认知和理解自身民族文化,且对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们将汉语视为一种语言,对于汉语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等都不太理解,并没发现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相似之处。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十分易受到民族语言的影响,然而在新疆地区的民族语言当中“他们”和“我们”是相对立的,功利性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正由于这样,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汉语文化不太认知和了解等,且直接导致在学习两种语言过程中“双语人”学习困难,更有的会产生双语言错乱运用或冲突。以汉语为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他们语法句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民汉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取决于双语教师对汉语的熟练程度和语言变迁,根据这种问题,对以前单一的双语教师培养机制进行改革,这样不仅能够鼓励新疆地区学生学习汉语,学习汉族文化,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设立“内地班”,还可以让汉族学生以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可以以某个程度的双语教师专业培养,认知和学习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等。这不但促进双语教师培养和双语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提高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融合度,更促进在新疆地区生活和工作的汉族或在汉族地区生活和工作的民族对于学习、生活、工作和文化能够更好地相互融入。除此之外,人们移民或是经济刺激等政策,有利于提升和发展双语教师培养的质量。
(二)建立大学专业引导下的职前职后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 对于双语教师培养来说,在新疆地区高等高校教育的毕业生,在当地直接就业,可成为当地教师资源力量和国家专门建立的为新疆地区培养双语教师的中心的成员。比如“西北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心”等;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来说,培训等级分别划分为国家级培训、省培训、州县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教师培训时间分别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提升学历、汉语考试、新课程培训、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对于实践培训基地来说,以高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以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新体制机制进行培训是以“顶岗学习”一级教师进修的模式提升自我双语教师水平。这些措施对发展中国新疆地区双语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奉献,然而依旧不能突破双语教师资源欠缺和教学质量偏低的先天性因素。要突破双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发展性困境,就得要建立教师培养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根据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自己的力量,得到政策、专业、级数和教学四大方面的支撑,建立双语教师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机制,能够将双语教学教育质量和成效提高。例如,在政策方面,高校能够将自身咨询功能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自身的教育领导职能充分发挥着。为双语教师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在专业方面,高校以自身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和中小学联合,建立高校和中小学合伙的关系,以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成立导师团队、建设和指导实践基地等,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也日后的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支持;在技术方面,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电教部门、搞笑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提高信息技术建设和资源优势联合的步伐,将双语教师远程培训建设和能力提升;在教学方面,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根据导师团队和校本教研的活动,提升教师培养和培训能力,提升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双语教师培训协同创新机制
对于国外双语教师的培养机制而言,在国外实施双语教育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他们均强调双语教师质量影响着双语教育的质量。因此,美国政府和高校共同建立“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实施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州
和学区共同建立“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实施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州和学区开展“短期见习班”、“现场研讨班”实施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社会和学校共同建立“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实施双语教师校本培训。加拿大开展专业的“双语教育研讨会”培训双语教师;大学开展“浸入式双语教师进修班”培训双语教师;开展“参观其他学校”的模式培训双语教师。中国新疆地区双语教师培养体制机制的缺陷是“条块分割”、“各自为阵”。这种体制机制欠缺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导致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种体制机制不但不可以将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共同创新的优势发挥出来,直接引起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地方政府门的主导下,将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管理发挥出来,突破各个部门互不协作的现况,突围目前的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围墙,将双语教师之间的有效性提升。
(四)建立小学为基础的双语教师实训基地 双语教师生活和成长的纯天然环境是小学,小学同样是双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的不可忽略的基地。以小学为根本,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为依据,设立双语教师培养中心,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培养和实践基地,将汉族和民族的教师们吸纳到双语教师培养和实践基地当中进行一系列双语教学教育的培训,特别是提高双语教师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训力度等,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国外改革传统的教师培养形式,建立以小学为基地,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以培养学士学位课程和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这有利于推动高校和中小学建立合伙关系,对于中国双语教师培养有着某个程度的借鉴价值。所以,双语教师培养和高校对接,建立双语教师培养基地,建立双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新机制。在这个基础只伤,还可以让中国高校、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心相联合,与当地政府融合,寻找双语教师培养的新形式,还有助于提高高校在双语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实践能力建设力度,还能以实践培训基地建设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了长久、开放、快捷服务的高等级专业支持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高等师范院校对接,建设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立职前职后双语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教师培育的投入与改善有影响。所以,建立以政府单位牵头主导下的双语教师培训创新机制是必须的。积极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职能,进一步加强加大对双语教师培训的落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发展与提高,系在于其是否有效实施,而教学品质的好坏优劣,关键因素是双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组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是加速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在职的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关注方向,以丰富我国教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由于双语教学这种跨民族跨文化的特性,需要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对两种语言的使用,要理解和融汇两种文化的教育观点。对在职的双语教师们进行培训也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把少数民族的学生培养成即能了解自族母语的掌握,又能对汉语有熟练的理解和学习,成为两种语言和两个民族文化相联的跨文化交流者。双语教学要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本族语言能力的过程当中,吸收接纳汉语的文化精卒和相关的讲述文式。在双语教师自身的提高下,突显提高这一领域的专业化发展,掌握双语差别,形成独特思维、熟悉两个文化的交流习惯,加快提高双语教师的培训要求,是提升双语教育能力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的重点措施。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仅要对自身母语文化理解有较深的基础上,还要兼容吸收接纳国家统一的主要文化思想,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新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又能发展多种语言能力。在双语教学活动过程中使教师能与学生一起构建双语知识,加强自我能力的发展,突出双语教学的生成性优势,以获得更多的师生情感交流。
[1]吐尔逊娜依.情感因素对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2008(5):33
[2]张学强,富婷.面向多元文化教育的教师-美国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
研究,2012(3):102
[3]吐尔地布.塞拉依丁.培养维吾尔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对策[J].现代中,2009(11):112-113
[4]蔡万玲,戴翔.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1):45
[5]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9(1):12
[6]欧阳志,刘革.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及双语师资队伍发展历程与培训现状研究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3):23
[7]马文华.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5):25-26
[8]鲁闻.我国中小学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模式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史宇.小学双语教师在职培训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抚顺市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0]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11]林远辉.双语教师文化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艾比班.依米提.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13]刘畅.美国双语教师培养及其对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的启示
[D].辽宁师范大学,2011
毕业论文:新疆小学双语教师培养的困境及途径探讨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新疆双语教育现状调查:南疆差距较大 师资有限|新疆双语教学_新浪新闻
&&&&&&&&&正文
新疆双语教育现状调查:南疆差距较大 师资有限
  《t望东方周刊》记者芦/北京报道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的普通高校预科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要求,新疆高校将新招收双语班学生,如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不到直接进入专业培养的要求,学生需要接受一年的预科教育。
  这是近期新疆加强双语教育的一个缩影。
  此前在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相继下达3笔专项资金,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3亿余元,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育。
  关注新疆双语教育背后,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关切。
  日,十八大后首次到新疆考察的习近平到新疆疏附县一所小学,专门询问了双语教育的情况。
  5月28日至29日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双语教育。
  市场经济中的语言挑战
  “新疆的大学预科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当时主要是在理工科院校,就读时间两年。”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教授方晓华告诉《t望东方周刊》,主要考虑是理工类专业的教育资源都以汉语为主,少数民族语言难以开展教学。80年代前后,医科大学、农业大学也提出要求,学生必须会汉语。
  如果把此类预科算作双语教育的一部分的话,新疆的双语教育在各民族地区无疑是先行者。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夏告诉《t望东方周刊》,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民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很多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因此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是以主要学习、使用民族语文和部分民族、地区兼学汉语文为特色。
  至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字历史较长,通行面也较广,且新中国成立前已有双语教育的基础。
  据戴庆夏介绍,早在西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上层群体就开始学习使用汉文。至唐、北宋时,楼兰和高昌一带流行汉文,传授儒家经典。清乾隆年间,新疆各地设立学塾,招收一部分维吾尔族青少年入学学习汉语文,后来还派汉族教师到各地的学堂、学塾,对维吾尔族青少年施以汉文教育。
  1949年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双语教育实验则是在80年代,由此汉语学习开始普遍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黄行告诉《t望东方周刊》:“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逐步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这时,少数民族开始遭遇就业问题,市场经济强调的就是效率,国家通用语言优势就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不再包分配后,少数民族学生在市场上面临语言障碍,一些学生不好找工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自己要求学生加强汉语学习。”方晓华说。
  198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汉语教学座谈会。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巴岱提出把“民汉兼通”作为汉语教学的方针、争取10年内汉语过关的号召。
  1992年,就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同一年,新疆地区的民族中学开始进行改革。
  “这时的改革是学校自发做的,叫汉语授课实验班,就是用汉语教授一些课程。”方晓华说。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开始施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这时距巴岱提出“民汉兼通”已经过去了11年。
  这一条例明确规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中、小学校,在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教育的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开设,搞好汉语教学,逐步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语兼通”、“大中专院校应当加强民汉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
  “1992年学校自发的改革后来被官方接过来,大概是在1996年,自治区政府开始推行双语实验班。”方晓华说,“政府推行后,规模逐渐扩大,但仍然相当有限。”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到1997年全疆只有60个双语实验班。
  “由于实验班学生的汉语和数理化的水平高,基本全部被内地学校录取,所以双语实验班非常受欢迎,走后门都进不去。后来,自治区政府就开始要求更多学校办班。”方晓华说。
  最初设立双语实验班的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因此实验班是从高中开始办的。此后为了与高中双语实验班对接,双语教学开始在初中、小学展开,并进而推广到学前教育。
  “后来,双语实验班的名字也改了,开始作为一种正式教学模式提出来,就叫双语班。”方晓华说。
  2004年是个关键年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这一法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定地位。
  第二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决定》,对1993年的条例予以修订。
  新的条例强化了公共场所的语言规范,例如特别加入了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等的语言能力要求:以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编译等有关人员应当达到自治区规定的语言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标准的,应当进行培训。
  在双语教育方面,条例沿用了1993年的表述。
  “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宁夏的回族讲汉语,广西的壮族人口占大约30%的比例,他们没有标准语,所以西藏和新疆是最早设立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内蒙古直到2005年才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出台后,新疆和西藏都做了修订,加大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黄行说。西藏自治区于上世纪80年代制订了相关条例。
  不过,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显然作用更大。
  当时由自治区党委发号召,要求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推进,各级党委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推进该项工作。
  此后,新疆双语教育进入快车道。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年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据官方数据,到2012年年底,新疆地区学前教育阶段,接受双语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合计超过这一年龄段少数民族学生的92%。中小学阶段双语班学生和“民考汉”是59.33%,到2013年,这一数据增长到65%。
  所谓“民考汉”,是指少数民族考生在考试时使用和汉族考生同样的试卷。
  师资是个大问题
  “目前,北疆的中小学双语教育已基本普及,差距比较大的是南疆,比如喀什和和田只有50%左右。”方晓华说。
  他解释说,新疆双语教育地区差异较大,在南疆地区的农村、北疆的牧区,因少数民族占多数,因此使用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在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和北疆地州市所在地,则是汉语为主、民语为辅;而在南北疆县城和北疆交通沿线的乡镇,民汉双语大多均衡发展。
  尽管不同地区的学校大部分都开设了双语课程,但是具体的授课模式各不相同。
  “在一些民族聚居地区和偏远地区,学校里是以少数民族语言教授各门课程,汉语只是作为课程之一。”黄行说,“还有一些学校则相反,用汉语讲授大多数课程。”
  “数理化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教授,南疆地区主要是这种模式。”方晓华说,“双语教育不是语言问题,汉语授课主要是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汉语课程资源。转语言只是一个手段,通过语言转换打开老师的视野,由此让师生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光是强调语言转换,其他不变也没用。”
  “目前,双语师资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占到87%,汉族老师只有百分之十几。大多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前都从事民语教学,后来经过培训转到双语,一下子转过来有困难。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能力有限,但是没有人接替他们。”
  这一情况在南疆地区十分突出。以和田地区为例,据新疆教育学院曾建发表的《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研究》一文,截至2007年5月,和田地区共有19184名专任教师,其中1153名为双语教师,只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01%。
  “现在中小学大约还有30%的普通班,这部分要推进双语教育比较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资跟不上。”方晓华说。
  日,习近平来到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
  在与孩子交流后,习近平来到汉语教研室,特别问其中一位老师:“会不会维吾尔语?”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鼓励这位老师把维吾尔语学好,更好地教孩子们学好汉语。
  “双语教育要处理好通用语和民族语二者的关系。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人也应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我年轻的时候,很多汉族干部都会说。”戴庆夏说。
  “我们做过对比研究,外国少数民族掌握官方语言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国少数民族,我们的双语教育现状和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并不相称。在这个意义上,一定要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黄行说。
  “目前双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大力保护民族语言。”黄行说。
  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进,戴庆夏认为需要的只是时间:“凉山的彝族经济相对落后,但他们还到县城去,租个房子先让孩子学汉语。所以不用太担心国家通用语的推行,实现双语是少数民族必由之路,因为双语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