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东亚文化建构中的位置

东亚共同体构建路径中的文化因素——从新功能主义到建构主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东亚共同体构建路径中的文化因素——从新功能主义到建构主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亚共同体建设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化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上对共同体构建都有深远影响,东亚共同体研究有必要引入文化视角。东亚共同体建设因为过于依赖新功能主义路径,长期以来难以取得进展。只有充分考虑东亚文化的因素,将建构主义视角引入东亚共同体建设,才能最终建成完善的东亚共同体。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112【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和东亚地区国际地位的提高,关于“东亚共同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①。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从经济、政治等权力和利益的角度考察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问题,较为忽视对文化因素的考察。这使得种种研究不仅无法对东亚共同体中的一些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杏玲;吴满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1期
李传刚;朱平;;[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谷征;;[J];东南传播;2009年02期
蔡旺春;;[J];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02期
张克荣;;[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曾小华;[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胡凡;马毅;;[J];学习与探索;2006年02期
王淑贞;;[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贾庆军;;[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李智;;[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应全;;[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张开城;;[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李锦全;;[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欧阳强;;[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海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常宏;;[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徐红罡;万小娟;范晓君;;[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智新 日本东亚教育文化学会会长,圣托马斯大学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曾小华;[N];学习时报;2004年
陈立旭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于文秀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杨谷;[N];光明日报;2007年
曾军;[N];光明日报;2005年
特约记者 丁丽洁;[N];文学报;2005年
李重?张再林;[N];光明日报;2007年
王贤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张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晓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庆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吉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麻坤;[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傅振玲;[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林景英;[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晏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廖海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王彬玮;[D];河南大学;2012年
臧公余;[D];苏州大学;2002年
李巧霞;[D];河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http://www.jiaodong.net
  作为烟台美术界的学术带头人,丛如日敬业爱岗,德艺双馨,为繁荣烟台美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烟台画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烟台市政协常委,连续三届被评为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终身享受市政府津贴。
  他的作品曾二十余次入选国家级美展,其中包括: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版画展,第二、三、四、六、七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等国家级展览,曾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3次,其中水彩画《变奏》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山泉》等许多作品入选国际性美展或被选送联合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山果》、《变奏》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外博物馆等多家文化机构收藏;水彩画《秋叶》、版画《天圆地方》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渔家》入编《中国百年版画集》,水彩画《变奏》入编《中国百年水彩画集》等大型画集。1999年,他获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曾为其题字:匠心独运,寄寓着独特的创造。
《中国水彩》
责任编辑:
】【】【】
?合作单位?
烟台市文联 烟台新华书店 烟台楹联家协会 烟台书法家协会 烟台海关 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烟台胶东文化研究会、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烟台史志办、胶东在线网站联合主办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孙杰 周霞 郭恩革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多元共生:建构中的东亚共同体理念大家正在求推荐
&·&·&·&·&·&·
(55人参加)
第三方登录: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齐鲁文化的基地 展示齐鲁文化的窗口 宣传齐鲁文化的阵地 发展齐鲁文化的平台
& 科研动态 &
作者:唐锦琼
&& &2007年~2009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的中美联合归城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山东龙口归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工作。经过3年4个季度的田野工作,对归城遗址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 归城遗址位于烟台市龙口黄城东南6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40″,东经120°34′00″。归城遗址所处地势背山面海。其背倚海拔619米的莱山,坐落在山北侧的山前丘陵地带,北距渤海约17.5公里。归城遗址位于胶东第二大水系的黄水河流域内。黄水河的一条支流――鸦鹊河发源于莱山北侧,由城东部穿城而过,由外城东北角流出城外。
&&& 山东龙口归城由内外两重城墙构成。在城址内,历年来不断有重要的遗物和遗迹出土和发现。重要的遗物如1951年出土的黄县器,是伯为女儿所做的媵器,1969年出土的启尊、启卣则记载了昭王南征的史事。此外城内还出土己侯鬲、己侯钟、铜鼎、铜鬲、铜壶等大量青铜礼器。发现的遗迹有西周中期的曹家M1、和平村M2,以及春秋时期的车马坑等,出土了大量遗物,丰富了对城址和胶东地区青铜文化的认识。基于这些重要发现,归城遗址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有效的保护。
&&& 归城遗址是胶东地区同时期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对这座遗址的系统研究,不仅仅是对遗址本身年代、性质、文化面貌等的认识,更是有助于对胶东地区青铜时期的考古文化,中原文明进入胶东地区的历史过程及其与本地文化的互动关系的认识。通过这些研究,进而能够对了解胶东地区的社会、历史进程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归城遗址的遗址在整个胶东地区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的探索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仅有重要的意义。&
&&& 考虑到归城遗址是由内外两重城墙构成的大型遗址,针对遗址的不同区域的各自特点,我们相应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式,并分别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主要包括:①在内城,通过钻探和地面踏查确认内城城墙的范围、走向和保存情况;②通过钻探查明内城的堆积状况、城内的布局、主要建筑基址等情况;③通过勘察查明外城走向和保存情况;④通过内外城之间的系统地面陶片采集,了解内外城之间遗址的集中分布区域及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建立起两个数据库:归城内城钻探数据库和归城外城系统地面陶片采集数据库,以期从多个角度更为全面地了解归城遗址。&&
&&& 归城内城在遗址中部,位于鸦鹊河两条支流间的一处高约5米的台地上。现存地面较为平坦,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内城平面呈曲尺形,在西北侧内凹。以城墙中心计,内城南北长490米,东西宽525米。城墙西北处内凹部分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80米。内城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内城北侧与东南侧分别为和平村和归城姜家村所占压。在两村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乡间公路穿城而过。
&&& 内城城墙大部已湮没在地下,仅在南城墙西端、北城墙西端和东城墙中部有三段城墙残存在地面。其中在南城墙西端残存的城墙东西残长约50米,残宽约13米,残高约8米,巍然屹立,成为归城遗址的标志性地标。通过钻探,确认了地下残存城墙走向和残存状况。北城墙呈“&&& ”形,东段在和平村北高约3米的断崖处,向西至和平村西的南北向乡间公路后折向南,沿公路南行约180米后折向西。北城墙西端在地面残存城墙西侧约20米处。西城墙在两段地面城残存墙以西约20米处之间,主要由归城姜家村内南北向胡同中通过。南城墙西端起自地面残存城墙以西约20米处,经归姜村南果园向东延伸,越过公路沿和平村南的高约2.5米断崖东行,至东端断崖结束处。内城的东墙大部为后期洪水冲刷破坏而大部无存,通过和平村东一小块地面残存城墙,及钻探出三小段城墙残基,大致确认其走向。城址的总体方向约17°。钻探出的城墙宽度不一,较为规整的西城墙北段宽约20米,北城墙西段宽约35米,大致反映了城墙的原有厚度。城墙的修建采取的是分段版筑的方式,并有后期修补和再筑的迹象。城墙夯土夯层平均厚度在10厘米左右。城墙未发现有基槽痕迹。在南墙、北墙以及西墙北段外侧发现有环壕,环濠与城墙走向一致。环濠最深约4.8米。部分地点也发现有内城壕。
&&& 南城墙中部略偏西处发现一处豁口,为城门和城内水系入水口的位置。城门位于豁口东部,发现一条南北向道路遗迹(L2)。L2正压在现代公路之下,走向与城址的方向一致。L2宽约10―13米,钻探出的南北长度约有40米。L2的踩踏面的分层明显,表明经过长期使用。道路的道路西侧3米处推测为城内水系的入水口。
&&& 通过钻探,在内城里发现水系、夯土基址和道路等遗迹多处,对内城的布局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内城中部略偏西处发现一条水沟(G1)。G1南侧起自城门西侧的入水口,向北呈半圆形,绕经归姜村西部,又回到两村之间的公路西侧,然后顺着公路向北直行,最后由北墙中部折角处的出水口流出城外。G1南北总长约340米,最宽处有35米,窄处仅有10米,深度在1.5米以上。G1将内城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
&&& 城内钻探发现17座大小不一的夯土基址。小型基址或为东西向长方形,但较大型的基址多为南北向长方(条)形。西组基址群共有7座基址。其中九号夯土是内城中最大的一座建筑。九号基址平面大致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北长约93米,东西最宽处约23米,面积约为1750平方米。东组基址群共发现9座夯土基址。这些基址以城中部发现的一条道路(L1)为中心分布。L1坐落在东西城墙之间的中轴线上,钻探出的长度约68米,宽约10.5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道路上发现成层的砂石和踩踏面,厚约3~20厘米。L1走向为18度,与内城的走向大体一致。以L1为中心东西对称分布着二号、三号夯土基址。三号基址为东组基址中最大的一座。该基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约21~31米。其西南角向西凸出,宽约11米。三号夯土基址南沿外铺有一层曲尺形石块面,石块面以东,以南则为一大片踩踏面所围绕。踩踏面北端与L1相接,向南则一直延伸到城墙,深度与石块面一致。石块面和踩踏面很可能是与三号建筑有关的一个宽广的活动面,是否具有“广场”的性质还需进一步工作的确认。
&&& 归城外城位于以内城为中心的莱山北侧的山前丘陵地带,北至北山村和大于家北侧山地,东侧至董家、东迟家和南埠东侧山地,南至莱山脚下,西至曹家西侧山地。城内有北山村、大于家、董家、和平、归姜、南埠、东迟家和曹家等八个自然村。归城外城形状不甚规整,大致呈不规则椭圆形,南北长约3.6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外城南侧背依险峻的莱山,未构筑城墙,仅东、西和北三面有城墙。外城西城墙南端起自曹家村西南山地的山脚下,稍向东后顺着曹家西侧山地的顶部向北略偏东方向延伸,直至岗地北端。在岗地以北的鸦鹊河两岸发现有小段城墙,表明城墙向北延伸。自北山村起,北侧城墙向东沿着北山―大于家村北侧岗地顶部向北偏东方向延伸,并回至鸦鹊河畔。在鸦鹊河河谷中城墙折向东南方,与外城东城墙隔河相望。东侧城墙北段坐落在董家―和平村东的岗地上,大致朝略偏东方向朝南延伸。在南段,由于岗地向东拐了一个大弯,外城墙也因形就势,先拐向东南,后又折向西南方向。在此处,城墙分作两支,东侧的一支顺着车格庄北侧山地向南延伸,为城墙的分支。西侧一支外城墙为主干,经一段谷地中后延伸至车格庄西北的岗地上。再向南,城墙越过通往石良镇的公路后,延伸至南埠村东南的岗地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直通到南侧莱山山脚之下,与曹家村西南的外城墙的西南角相对应,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外城的调查成果与1945年美国飞机在本地区所拍摄的航片相对照,在许多地点相当吻合。三面城墙的复原总长约8.15公里。城墙依托山势构筑,主要位于周边岗地的顶部,并顺山脊延伸分布。墙体宽度不一,多在40米左右,最宽达到100米,窄处仅存5米左右。城墙为堆土夯筑而成。外城墙位于外城东墙北段中部,顺山顶呈一线分布。城墙东西两侧呈大缓坡状,外侧(东侧)坡度较陡,内侧(西侧)坡度略缓。经钻探城墙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9-49米。在城墙东南部发现一小段残留在地面的城墙,残高约2.5米。在此处清理的一处剖面说明了城墙采取的分段夯筑的方式。
&&& 在内外城采取的是全覆盖式调查方式,基本方法是将归城遗址划分为采用了20米间隔的网格,采集每一点为中心直径6米的圆周范围以内的所有古代陶片,通过计算机对陶片的年代、尺寸、数量、文化性质等的分析,了解遗址的外城的布局、遗址集中区域、和发展扩大的过程。我们已完成约15000点的采集工作。根据初步分析,城址的发展有着明显地扩展过程。对采集数据的全面分析正在进行中,将日后详细加以报道。
&&& 在调查过程中,采集的大量陶片明显反映出两类考古学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采集的遗物可分为两类:A类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灰陶、灰褐陶,质地较好,且较多装饰绳纹。主要器类有鬲、簋、豆、盆、罐、瓿等;B类陶器多为夹砂的红陶、红褐陶,胎体并常夹杂有蚌末,火候较低,烧制往往不均。这类陶器一般均为素面,主要器类有鼎、鬲等。A类陶器具有明显的周文化的因素,形制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相同或接近。B类陶器遥承胶东半岛本地如珍珠们文化陶器的风格,应属于本地文化系统陶器。
&&& 对归城遗址的时代,烟台博物馆在以往的调查报告中初步推定为西周―春秋时期。我们调查的收获也与之大体相符。但城内各部分的时代,如内城城墙、城内建筑、外城城墙,以及内外城之间遗址年代会不尽一致。这些都需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建立归城陶器的年代序列,并参考科学测年,并结合在城内各地点的发掘来逐步加以解决。对遗址的性质,归城城址的范围广大,城墙坚厚,其规模和土方量可与曲阜鲁国故城相比不相上下,应为一处都城遗址。此地相传为莱国故城,因此归城遗址有可能为莱国都城。对城址的年代和性质的确定还需要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加以最终确认。
&&& 归城的考古工作将极大地丰富了对归城遗址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对胶东地区青铜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认识,为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胶东地区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引自《中国文物报》日第4版)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相关信息
-------------------------------------------------------------------------------------------------------------------------------------------------------------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师范大学逸夫楼2楼 电话:3&邮箱: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东文化广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