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认祖省亲祭祖诗词

时间:五一节期间人物:虎子(工程师,26岁);虎子妈(中年妇女,来自山东);巧巧(23岁,工场文员)剧情:虎子大学毕业后从事高铁工程建设,在完成武广高铁工程建设后,,于2010年来到沪昆高铁湖南段建设工地,担任工程师,近两年由于忙于工程建设,几次告诉父母说回山东老家看望父母,但每次都没有成行,父母一直惦念虎子,并为他的婚姻大事操心。于是,母亲在没有告诉虎子消息的情况下,五一前从山东独自一人来到孩子工地,看望孩子,并告诉孩子给他物色了对象的喜讯。母子相见后,母亲很为孩子的辛苦而心痛,但看到工地还有数十个象虎子一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时,深为年轻人的独立成熟和奉献精神所感动。让她更高兴的是,虎子在工地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巧巧。虎子妈(拎着包,左顾右盼上):坐了火车坐汽车,转了一弯又一弯,我从山东到湖南,不怕辛苦不怕难。今天呀,我总算找到了儿子上班的地方。(拍拍身上、鞋子上的灰尘,道白)要不要先打个电话给他呢?(停顿一会,突然看到一件办公室半开着门)咦,这儿有人在上班,我还是先去问问再说。(敲门)有人吗?(办公室电脑前,巧巧手指飞快的在键盘上敲打)巧巧:(头朝门边转过来)谁啊?请进!虎子妈(笑着,进入房间):你好!巧巧:你好,请问----你是?---有什么事吗?虎子妈:向你打听一个人,陆虎在这儿上班吗?巧巧(迟疑):陆虎?(急忙连声)是在这上班,在这上班!(急忙站起身来,专注的看着虎子妈)那您就是虎子的--巧巧、虎子妈(几乎同时):妈妈!巧巧(激动):妈(意识到自己鲁莽,连忙改口),哦,不,阿姨!阿姨好!(搬来凳子)来,阿姨您坐,我给您倒茶去。(下)(虎子妈仿佛回到家一般的,疲倦感顿时烟消云散,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环顾着办公室)巧巧(端茶上):阿姨,您喝茶!虎子妈(接过茶):小妹,请问怎么称呼你?巧巧(浅浅的笑着)阿姨,我叫巧妹,您就叫我巧巧吧。虎子妈:巧巧,好听的名字哦!(过一会)你到这儿多久啦?巧巧:阿姨,我是去年下半年才到这儿的,还不到一年呢。虎子妈:哦。(一会)那习惯这儿吗?巧巧:阿姨,不瞒您说,刚到这儿还真的不习惯呢,这南方嘛,(掰着手指头列举)多雨,潮湿,饭菜又特辣,我们北方人初到这儿真有些水土不服。不过呢,其实也没什么的,过一段也就习惯了----虎子妈(罢手,打断巧巧的话):你刚才说什么,你也是北方人?巧巧:是啊,阿姨。我还是咱山东的呢。虎子妈(惊喜):这么巧!巧巧(调皮的):巧吧,阿姨,你说,巧巧在湖南见到阿姨您,不是巧上加巧吗?虎子妈(连声乐呵呵),是巧是巧是巧。巧巧:阿姨,您知道吗,其实,干我们这行的,虽然天南海北,我们有时觉得自己象“游牧民族”,但我们其实也是最幸福的,我们吧,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花钱看世界,哈哈!再说,我们这儿大多是来自各地的80后的年轻人,有黑龙江的,甘肃的,河北的,咱山东的,反正,有十多个省市吧,大家在一起,可乐呀!虎子妈(微笑):是吗?那虎子他——现在?巧巧(抢白):虎子哥啊,他真逗!虎子妈:你叫他哥?巧巧(抿着嘴唇,幸福的)是啊,他本来就是我哥嘛(忸怩样,低头)(虎子手拿图纸,哼着歌上)虎子(独白):你看我,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只顾着工程,差点给忘记了。对了,我得赶紧给老妈老爸打个电话。虎子(打电话):喂,妈妈吗?虎子妈(拿出手机,仿佛对巧巧说,虎子来电话了):虎子,是你呀!虎子:妈,是我,你好吗?虎子妈:我好呀,你现在在哪?你呢?虎子:妈,我在工地,哦,不不不,妈,我休息呢1虎子妈:是吗?(故意问)那在那休息呢?虎子(已走到巧巧办公室门边):我----我在板房休息。(听到巧巧办公室传来的答话声,奇怪,猛然看到了办公室里的母亲,惊呆,跑上前)妈!(拥抱着母亲)(较长一会,虎子表情有些愧疚,又有些沮丧)虎子(眼里噙着泪水):妈,您来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我好去接您呀!您要是走丢了,老爸怎么办,我怎么办?虎子妈(心疼的端详着虎子的脸,一边抚摸着虎子的脸):妈不会走丢的嘛,妈想给你一个惊喜嘛,你看,你工作那样的忙,你不能回来看望我们,妈来看你不是一样的吗!虎子(深情):妈!妈!(此时,韩红演唱的《天路》之歌音乐响起,,巧巧也走上来,三人深情相拥,全场掌声响起,剧终)2012年5月为沪昆高铁湖南娄底段第三项目部参加中铁十六局文艺演出而作(草稿)
您可能也喜欢
记住用户名
本周【小品台词】阅读排行
留下你斑驳的笔迹
古西慧儿推荐阅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或查找公众号 古西慧儿 即可。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 送成纪善省亲关中
词牌名大全
年代:唐 作者: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以上为随机展示
《送成纪善省亲关中》
年代: 作者:
端门赐告得驰归,雪霁沙沟净不泥。寒度雁声天远近,早行林影月高低。河源出塞金绳直,岳色连云翠盖齐。戏彩高堂称寿毕,归期先报郑门西。
王翰简介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
王翰的其他作品
《》《》《》《》《》《》《》《》《》《》《》《》《》《》《》《》《》《》《》《》关于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等四首诗 - 红楼诗词 - 红楼梦中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关于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等四首诗
关于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等四首诗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写元妃游赏大观园时,为大观园题名、题诗。后又命众姐妹和宝玉题咏,并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宝玉因咏《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这四首诗,歌咏大观园中四个重要的地方,即潇湘馆、衡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后为黛玉、宝钗、宝玉和李执所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原诗如下:&&&&&&&&&&&&&&&&&&&&&&&&&&&&有凤来仪①  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衡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掸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四首诗在写作上各有特色。这里分三点来说明。
   (1)体现了大观园的庭园设计、庭园布置和艺术构思;(2)反映了应制诗、应景诗的写作体裁,写作要求;(3)抒发了宝玉和黛玉的特定思想感情。、
   (1)关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地址问题,历来就有许多议论:大观园究竟在哪里?在北国,还是在江南?《红楼梦》是小说,是艺术作品。小说中所反映的,有它的现实生活的影子,但又经过作者把这些现实生活,加以概括、集中、变化和提高,这样就难以把它指实或是落实到某一特定的地点。但我们从《红楼梦》所反映的生活素材看,可以说《红楼梦》中大观园中所显示的庭园设计是仿自江南庭园的。我国南北建筑,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形成的建筑特色不同。南方地下水浅而多,“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花木易于繁殖;因而庭园设计,庭园建筑就紧密地和花木点级结合起来。北方地下水深而少,宫殿建筑,就以殿庑为主。院前安置铜鹤石狮,对称层进,便以壮丽取胜。同时北方地多风沙,院落通常就采取四合院形式,不像南方庭院的错落变化,从这角度赛看大观园的造型,很显然的我们可以发觉它和江南,特别如苏州等处的庭园设计相符合。由于大观园的建筑有这特色;因而,宝玉写这四首诗,歌咏这四个地方也就能反映这一特色。
  《有凤来仪》,即潇湘馆,后为林黛玉所居、这个所在:“有千百辈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上石子漫成角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黛玉所以住在这里,是:“我一,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些。”庭园布置,突出的是翠竹流水一一“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种竹子,据杭州花圃友人推测,可能是凤尾竹(B, mnltiplexRaeasch)属菊竹属、竹亚科,江南庭园常见栽作观赏之用。如苏州留园楠木厅后院中所栽的就是这种竹子。这种竹子特点是竿细,簇生,适宜于庭园点缀观赏。但稀成片生长,不占优势。小说中所云,可能泛指,未必有所专指。江南庭园种竹种类繁多,以刚竹所属各种为最常见。如水竹、毛竹、淡竹、刚竹和哺鸡竹等是。贾政游园时,宝玉曾题一联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玉用“绿”“凉”两字来突出人对竹子的感受。使人读了这诗好象“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宝玉题《有凤来仪》就是抓住这地方的翠竹流水来写的。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在“青”、“凉”,“青欲滴”,“绿生凉”上大事渲染。这竹栽在“数楹修舍”之前,中有“曲折游廊”,阶前“石子漫成甬路”,舍后有着“清泉一派”,“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泉水绕阶流过石台,冲洗竹子,水珠就迸溅开来,形成小小的波澜;同时,鼎炉里所焚的熏香被竹帘碍着,好久不会散去。用“迸”、“妨”、“穿”、“碍”来形容泉水,熏香遇竹所形成的动态。《有凤来仪》三四、五六两联就是突出对翠竹泉水的描写来突出描写潇湘竹馆幽居的。
&&&&《蘅芷清芬》,即蘅芜苑,后为薛宝钗所居。这是一所“清厦”“瓦舍”,围着“水磨砖墙”,“太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迎面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遮住“五间清厦”。石山率藤,引蔓,长着许多“薛荔藤萝”、“杜若蘅芜”。有的是茴兰,有的是清葛。有的是紫芸,有的是青芷。有的叫金䔲草,有的叫玉藤。一到这里:“只觉异香扑鼻。”庭园布置,‘突出的是香花异草。游园时,宝玉题这处匾额是:蘅藏清芬。对联是:“吟成豆F诗犹艳,睡是酴糜梦也香。”宝玉在《蘅芷清芬》的题诗中,前面六句有情写景也是从花草上着眼的。
&&&&“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杜”、“蘅芜长满在静闭的园林,女萝、薛荔增加了苑中的芬芳。“助”是增添的意思。用??,就是突出杜蘅的馨香。摇曳环浇的翠带陪衬着三春的芳草,轻柔飘飘的花枝散发着声一缕幽香。这些藤蔓,“或垂山巅,或穿石隙。”有的“垂檐绕柱”,有的“索砌盘阶”;有的“实若丹砂”,有的”花如金桂”。散出幽香,“味芬气馥。”用“软衬”、“柔拖”来形容,遣词确切,生动。轻盈的烟雾弥漫着弯曲的小径,花草上浙沥的露珠滴落在超手迥廊上边。轻烟迷径,冷翠滴廊,这里显示了衡芜苑的环境特色一一宏伟秀丽
&&&&《怡红快绿》,即怡红院,后为宝玉所居。这所院落绕着碧桃花,穿过两溜竹篱花障进月洞门,四周是粉墙绿柳倒垂。进院有水池,架着白石。一两边游廊相接。院中山石点衬,一边种本数本芭蕉,一边种着一颗西府海棠。再进是房厅,两旁有抱厦。后院蔷薇满架,转过花障。青溪环绕。怡红院的点缀突出的是:芭蕉山石、西府海棠、海棠、芭蒲摆在主要的地位。
  海棠有许多种。一类是草本,一类是木本。草本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温室培养,可供赏观。约有数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毛叶海棠和银星海棠等。《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指的海棠是盆栽的草本海棠。应为四季秋海棠,或竹节秋海棠,木本海棠有两属。一属蔷薇科苹果属②。有垂丝海棠、重瓣海棠、野海棠、樱桃海棠、西府海棠诸种。贴梗海棠花数朵簇生,梗极短,好象生在梗上,故称贴梗。这里指的是苹果属的。西府海棠是乔木,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后脱落。叶卵形,边缘锯齿细小而钝,表面暗绿色有光泽,常有紫晕。花四至七朵簇生,色红艳。花梗细长,垂下,与萼同为紫色。尊片卵形,边缘有白毛。花柱四至五。蕊丝伸出萼片外,随花下垂,出花瓣外。这花红艳,簇生,枝弱力不能负,花下垂,蕊出花外,也下垂,是其特色。随风摇曳,逗人喜爱。《红楼梦》里所说的西府海棠,是否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里所述的西府海棠(malus miceomahes )同种?尚难确定。看来《红楼梦》形容这花姿态,因说:“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更用:“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十字来传神。脂观斋批至此,因赞叹道:“体贴的切,故形容的妙。”“十字若海棠有知,必深深谢之。”海棠原产我国的西南部,今已广事栽培,是有名的庭园观赏树种。这种花树,娇嫩得很,春寒开花。既畏烈日,也怕风雨。真的:“轻弱似扶病。”古人爱惜这花。苏轼为了抢时间,夜里拿了蜡烛去欣赏它。诗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残妆。”陆游就盼望春天多来几个阴天。诗道:“绿章夜奏通明殿,为借春阴护海棠。”
  在怡红院庭院前,蕉棠两植,如五雀六燕,恰好对称。宝玉因说这里实是“暗蓄红绿二字”,“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因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因而把那匾额题为“红香绿玉”。元春又把人对红绿两字的感受更突出一点,改为:怡红快绿。这个院落就称为:怡红院。宝玉因吟一律。这律诗就是依蕉棠两植的特点双起双敲来写的。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嵝洌惺で嘌獭!闭庥腻涞耐ピ豪镏杖帐且黄窬玻沤逗秃L牧秸叩难丈⒆颂さ枚嗝疵篮冒 1搪痰陌沤肚幼糯汉故蔷碜牛煅薜暮L氖⒆蔽葱兑裁凰摺R桓龆纠复棺藕煨洌桓龆惺徘嘌獭J那傲渚褪峭怀鲂粹煸旱慕短牧骄啊W詈罅骄洌章涞街魅恕!岸粤⒍缋铮魅擞饬!
《杏帘在望》,这个地方元春初名:浣葛山庄,后改稻香村,后来李执住在这里。这里处在山怀中,围着黄泥矮墙。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茅屋数楹,有两溜青篱曲折绕着。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看来有“田舍佳风。”旁有石竭,宝玉题作:杏帘在望。取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诗意,又名稻香村,取古人:“柴门临水稻花香”诗意。这个庭园布置,宝玉认为在大观园的绿柳红桥之中,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峭然孤出”,既不自然,也不谐和。《杏帘在望》这律是黛玉代做的,宝玉看看,认为比他做的“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这就说明黛玉所写的是符合他的想法的。这诗前六句是: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六句是写稻香村山庄景色的。杏花梢头那个布幌飘宕着,象在招引人去酣饮,这个山庄虽在远处,却就隐约可见。这头十个字分咏诗题:“杏帘、在望”两词,写来一气呵成。鹅儿在蔓生菱荇的水中游戏,燕子在桑榆上飞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句意为鹅戏菱荇水,燕舞桑榆梁。一畦畦的春韭呈现绿色,十里的稻花飘散着芳香。接着这四句是写稻香村的景色。但从这描写看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因为这实质是美化和歪曲了当时的田庄。
  这四首诗可以说都是根据大观园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写的。从而,使我们体会到这里也就显示了中国庭园设计的优良的艺术传统。这个艺术传统在今日苏州许多名园中还保存着。这也就可以使我们对《红楼梦》大观园写作素材的生活影子多少有所理解了。
   (2)宝玉吟这四诗是奉元妃之命作的,虽是应景即事,实属于应制诗。题下具名就是:臣宝玉谨题。这是为了符合应制诗的格式而这样写的。应制诗一般用律诗。迎春、探春、惜春都写七绝,用的是变格。宝玉写五律却是正格。
  第一首诗题《有凤来仪》这题额就是用以颂圣的。《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凤凰古称灵鸟。它的出现,视为祥瑞。《尚书?益稷》说:“箫韶九成(奏),凤凰来仪(来翔)。”《楚辞?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王逸注云:“莺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古人就把来仪比拟寰游。如沈缙凇妒萄绨怖止髡χ剖:“箫鼓寰游陪宴乐,和鸣双凤喜来仪。”朱熹《集传》说过:“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这诗开头便说:“秀竹初成实,堪宜待凤凰。”这猗猗柔美的绿竹结的果实恰好可以用来招待尊贵的凤凰。宝玉吟诗,为啥这样说呢?潇湘馆房屋很少,只有“小小两三间房舍”,和“两间小小退步”,院前一条羊肠石子砌成的雨路,是“小屋子”,招待不了大人物的。只配以后林黛玉住在那里闹肺病,哪里配接元妃的“金贵绣凤版舆”呢?贾宝玉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这里是游园第一大处,第一首诗,为了应制颂圣,不能不这样说,否则就不得体,贾宝玉因而借用这竹子的典故用来表示恭候元妃的銮舆。这时宝玉的思想感情确也有这颂圣思想的。为啥这样说呢?这是有证据的。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时就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此处理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又曾批评清客,将稻香村题作: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又如这诗的结尾:“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这句中所显示的宝玉的思想意识,正在做纨绔子弟的黄梁美梦呢。
  第二首《蘅芷清芬》。前六句写蘅芜院的景色,在景色之中也寓有抒情。但反映宝玉的思想意识还不明确。最后两句,却很明确了。他说:“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宝玉提出,谁说吟出“池塘生春草”佳句的谢家,好梦做得酣畅呢?宝玉这一疑问,提得含蓄,言外之意认为贾家才能说是“幽梦长”吧。
  第三首《怡红快绿》。前六句双起双敲是写怡红院景色的。末两句双收。“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芭蕉、海棠对立在东风之中,主人是合当爱惜它的。这里的“主人”指都个呢?是指宝玉自己吗?不是,这是指元妃。为什么呢?因为大观园是元妃临幸省亲时造的,宝玉这时说的主人当然是指元妃。这大观园自元妃“幸过之后”,“因而封锁”,后来元妃命宝玉及姐妹“进去居住”,宝玉才住了怡红院,那时怡红院的主人才是宝玉。这时宝玉说:“主人应解怜”,这就反映他这时对元妃是所有希冀的。
  第四首《杏帘在望》。这个田庄宝玉题过一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元妃即就联意,赐名:“浣葛山庄,后改稻香村。“浣葛”一辞,典出《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及”害(何)浣害否?归宁父母。”毛诗序说:“葛覃,后妃之本也。”朱熹《集传》说:“此诗后妃所自作……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宝玉题此处是浣葛处,实质即寓颂扬元妃省亲乏意。元妃欣赏领会,即以山庄命名。“采芹”一辞,典出《诗?鲁颂?泮水》:“恩乐泮水,薄采其芹。”朱熹,释“泮水”为“泮宫之水”,“泮?宫”为“诸侯之学,乡射之宫。’“采芹”后世因而释为入学。宝玉此联,上句是歌颂元妃省亲,下句是祷祝士子进学,皆不出颂圣之意。关于“颂圣”《红楼梦》中曾提到,主要是指皇上“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诸椒房贵戚……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不踊跃感戴。宝玉就这一意思,在对联中因说:“新涨绿添浣葛处。”第四首诗《杏帘在望》是黛玉代作的。这诗末尾说:“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虽是黛玉所作,却和当时宝玉的思想意识符合的。因而宝玉说:“比自已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这诗把颂圣的话,摆在字面上,放在诗的结尾,显然是十足的应制诗。元妃看了因而把这诗列为三首之冠。这就说明任何阶级对待文艺作品总是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这是《红楼梦》诗中封建性的.糟粕应予批判的。
   (3)这四首诗反映了宝主岌黛玉特定的思想感情。两人在这场合中不论多少都有应制颂圣的思想。宝玉的思想意识是较为复杂而有矛盾的。宝玉从四大家族的成员中逐渐游离出来,他的判逆性格不断成长公是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的。宝玉搬进大观园后,思想上的变化是、更大的,由渐变而又飞跃的。大观园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萌芽,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不断反映和冲击到大观园中来。宝玉年事渐长,就在这样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中生活,必然促使宝玉认识和蔑视贵族家庭奴隶主的丑恶,同情奴隶们勇敢的抗争,使他的叛逆性格不断深化。因此,我们对于宝玉这一人物性格的思想意识在不同时期应作不同的具体分析的。省亲之时,宝玉为了秦钟之事是有些看法的。当时“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只是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但这对他的世界观的触动是不大的。这时,他的主导思想,是在做着纨绔子弟的黄梁美梦的。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他搬进大观园时初期表现就可知道。他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姐妹丫鬟们一起,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这时,他写过四首即事诗,夸谈什么:“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说明他的灵魂深处只是一个十足的“富贵闲人”有人说:《大观园题咏》这十一首中:“唯独《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三首,没有感恩戴德的词藻,这是贾宝玉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性格的曲拆流露。”这话,我看不符合事实。诗的写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平写,一是含蓄。平写是把意思摆在字面上,含蓄是把意思放在里边。宝玉的诗,从字面上说没有多少感恩戴德的话,似乎好说;但说这里就不寓有颂圣的意-思,那就说不通了。宝玉说的:“堪宜待凤凰。”就不是寓有颂圣的意思吗?这和宝钗说的“修篁时待凤来仪。”思想内容有什么两样呢?颂圣的程度或者有些区别;但本质是一样的。有的说:这里“曲折流露”了宝玉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性格”;有的说:“在这些诗中除了蔑视功名利禄的贾宝玉所作的几首外,大都不脱‘颂圣’的内容”;这些看法我总认为和这几首诗所显示的思想内容是不符的。
   林黛玉是不属于四大家族的。但她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受封建主义的教育。她的思想也是复杂的,有封建性的,也有民主性的。她的叛逆性格也有她的成长过程。林黛玉在《大观园题咏》时写了《世外仙源》和代拟了《杏帘在望》两律。《一世外仙源》是: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这诗的内容就琪“颂圣”也是很明显的。这里我们可以录一首试帖诗《雨过郊原一番新》来比较一下。
连日潇潇雨,郊原望未真。一番争献丽,万汇共含新。泉泻清如画,烟清净绝尘。
柳桥青涨活,杨馆绿云陈。水漾文章绕,畴交锦绣匀。桑鸿呼妇子,秧马慰农人。
短岸余音滴,长堤夕照频。九重恩泽渥,甘澍庆依旬。
所谓:“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却是为了“花媚玉堂人”,所以希望“宫车过往频。”这和《雨过诗》的“一番争献丽,万汇共含新”是由于“九重恩泽握,甘澍庆依旬”同一调子的。《杏帘在望》与《世外仙源》情调也是统一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是为歌颂“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服务的。这诗的艺术形象是完整的,不能说是:“有  句无篇”把这四句割裂开来与这诗的主题思想无关的。有的说:“《世外仙源》、《杏帘在望》两诗虽然也有对后妃省亲的颂扬,但更主要的则是它讴歌了浓郁的芳香,鲜艳的花朵等等,这透露了林黛玉的追求肩由境界,向往纯洁事物的思想因素。”这就是把整体形象完整的诗割裂开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古代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是我们遵循的原则。但我们在具体问题上,判别精华与糟粕的时候,不要把糟粕当作了精华。
①&&四首诗正文是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本过录的。“臣宝玉谨题”程本(今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是以程本为底本的)作“宝玉”,似失作者原意。迸砌防阶水之“防”当是妨字抄写笔误。脂批曾说:“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可证。“好梦昼初长”,“昼”字程本作“正”。昼字显出在做黄梁美梦。“正”字空泛。“冷翠滴回廊”,“滴回廊”程本作“湿衣裳”,与突出描写蘅芜苑景物不切,诗对仗亦不工。深庭长日静,参考戚本作静。一畦春韭绿。“绿”程本作“熟”。夜雨剪春韭,取其嫩绿。韭菜不类稻谷,安贵成熟。“熟”字不通。余字校勘从略。
  ②见《杭州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杭州市园林管理局1963年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1959年。木本海棠则属悬铃木科,木瓜属。
本文链接:/hongloumeng/5/hongloumeng6048.htm
关于大观园题咏《有凤来仪》等四首诗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爱祖国的古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