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出厂的袋装氢氧化钠洗发水有哪些

农民不是消“废”者!
农民不是消“废”者!
半月谈内部版2004年第8期
农民不是消“废”者!&&&
&&& 3年前,记者曾对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山东省临沭县进行过暗访,当时这个化肥城可谓假冒横行、劣质泛滥;3年后,记者最近再次暗访,当年的不少大小工厂都摇身变成了合资企业。俄罗斯产、加拿大产、美国产、芬兰产、罗马尼亚产、约旦产……随便走进临沭的一家化肥厂或者销售店,你都可能看到产自不同国家的化肥。“洋装”虽然穿在身,可还是挂“洋”头卖狗肉,坑农本性未改。
农资篇&&&&
化肥冒洋牌,含量不如土&&&&
──暗访临沭化肥厂家&&&&
■王越&&&&
“进口”化肥临沭造&&&&
在临沭县城外环路附近,一家加拿大独资的化肥公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公司里的业务经理路先生带记者参观了成品仓库。一个个包装袋上,都赫然印着外国公司名称(加拿大多伦多化工集团哈利特肥料有限公司)、地址(加拿大多伦多市布鲁尔大街)和国际电话号码等。
&&& 记者:你们是和加拿大合资吗?
&&& 路经理:不是,是私营企业。
&&& 记者:你们老板是加拿大人吗?
&&& 路经理:不是,本地人。
&&& 记者:那怎么都印着加拿大独资呢?
&&& 路经理:我也不太清楚,这是他们弄的。
在距此几步之遥的另一家公司,记者还未坐定,销售部的吴经理一下子给记者拿出了十多种包装袋:“我这有俄罗斯的、美国的,你喜欢哪种都可以用。农民现在也比较认这个。”
在一家化肥厂,记者走进灰雾笼罩的车间,一叠叠印制着“俄罗斯产”的化肥袋堆得半人高。两个工人正拿着这种口袋放在机器接口处边装化肥边过秤,而另外几个人正在为口袋封口。院子里,一辆来自外地的车正在装载这种“进口”化肥。
一个小小的县城,几十家化肥厂都搞起了合资?记者纳闷,还是一位业内人士说出了真相:“合资很好弄,根本就没有对方公司,你自己到省经贸厅去申报就行。既不需要外方注资,更没有什么技术合作,连外方的单位名称和地址都是自己随意叫的。”&&&&
&一张白袋任你填&&&&
&&& 在离县城不远的郑山镇,一条胡同里藏着一家中美“合资”化肥厂。
大门从里面反锁着,院子里空无一人,如同废弃已久。记者敲了老半天门,才有人过来,一番质询之后,听说是买化肥的,才打开大门。记者进去后又随即锁上。
一个人进入后面又一道紧闭的铁门里去叫老板,记者悄悄尾随也欲进去,忽然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人,死活不让记者进入后面“车间”。此后,记者又连续三四次准备去探访究竟,但都被死死挡住。
一位自称是销售经理的人过来,告诉记者厂子是和美国合资,但是,他拿给记者的合作书,却是写着与俄罗斯合作。在其仓库里,记者还看到了产地为“纽约奥克蓝区二零八大道53-25号”的化肥包装袋,生产灌装商为“施尔沃特肥业公司”,整个包装袋上竟然没有自己厂家的地址。
&&& 当记者向其打探价格时,这位销售经理却很谨慎地打量记者:你不是某某地方人吧?听你的口音怎么不像呢?
第二天,记者又来到了另一家化肥厂,销售经理同样是一番仔细打探,最后又查看了记者的身份证之后,才透露了实情:“我们担心是记者暗访……”
&&& (又经过一番交涉最终打消了他的疑虑)
&&& 记者:你都有什么产品?
&&& 经理:25%到45%(含量)的都有。你要哪个含量、哪种包装袋都可以……
&&& 记者:为什么都用外地的,不用本地的?
经理:这儿的名声不太好,合资就是好看。(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包装袋)或者你需要什么样的,我也做。做一个彩色版需要5000多元。为节约经费,版是活的,中间的成分可以随时改动,公司地址也可以改。
不卖本地卖外地&&&&
&&& 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什么临沭人却偏偏不买这个账呢?这些打着洋招牌的合资厂里,到底生产的是什么化肥呢?
在莱阳市冯格庄,老柳至今难忘去年的遭遇:村里35户农民共买了6吨复合肥,等将这86包名为产自俄罗斯、实则产自临沭的化肥撒下不久,140亩花生、玉米地里便出现了黄叶、脱叶、株细矮等现象。后经当地质检部门抽检,该批化肥氯离子严重超标……
相比而言,买到含量不足的化肥的消费者还算“幸运”的。安徽省阜南县的农民每吨花1050元买的化肥竟然是一包包的黄土。阜南县质监局最近检查时发现,三塔镇张寨供销社销售的一批“原产地”为俄罗斯的化肥,主要成分竟是黄土和工业垃圾。
进入临沭县,你便能更切身地感受到这个小县城对于化肥是何等情有独钟。道路两旁的化肥销售摊点一家挨着一家,国有的、集体的、个体的应有尽有,宣传标语一条接着一条。你是省优产品,我就是国优产品;你是先进单位,我就是明星企业;你是名牌,我就是惟一;你的宣传横幅挂得满街都是,我的广告标语就涂得随处可见……
&&& 不过,这似乎都是给外地人看的,因为临沭“本地人根本不认本地化肥”。
记者走进临沭外环路一家化肥销售门市部,销售人员介绍完所有化肥的价格之后,记者才发现这里根本没有本地产的化肥。一位做了6年化肥销售的中年男子说:“临沭人不用临沭化肥。”
&&& 随后,这位“热心人”毛遂自荐:“你想买什么样的(化肥),我可以给你搞。”
&&& 他又追问道:“你是个人买还是单位购进,如果要价格便宜的,质量就差些……”
&&& 在距此不远的一家中等生产规模的化肥厂里,销售经理向记者道出内幕:“有很多化肥含量都是零。”
&&& “那都是什么做的?”
&&& “土嘛!”
一位化肥厂里的销售部经理看记者“年轻”,善意提醒道:临沭县现在光从事化肥的推销员就至少有1000多人,但有1/3~2/3的人都是骗子。这是明骗,还有暗骗。你把款打过来,他给你发去货,氮磷钾含量要低很多,或者根本没有。一位河北的客户花了12万元买了两个车皮的化肥,按合同规定含量应该是25%(国家标准规定的最低含量),回去一化验竟然连2.5%都不到。这里大大小小的化肥厂不知道有多少个,你一不小心就上当。回来你再找厂家,他可能早跑了。
&&& 这位销售经理非常肯定地说:“这里至少有50多家化肥厂,但守信用卖真货的企业不超过5家!”
&&& (本期焦点策划编辑:黄海燕& 许小丹 王新亚 贺大为 刘霄泉 王冰& 统筹:周清印)
曾祥华:我向总理投诉&&&&
■本刊记者& 贺大为&&&&
今年6月9日,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在田里劳动,正巧遇上来村里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总理询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快言快语地说:“总理,我们这一带的地,一亩地打五六次灭虫药都不起作用,不晓得是药不好,还是不对路。”曾祥华为什么向总理单单提这个问题?7月15日中午,记者再一次采访了他。
&&& 记者:你为什么想到要提这个问题?
曾祥华:总理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当时我想,农药和化肥问题需要反映。温总理听完就对身边的一位领导说:“老杜,你帮助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老杜”就是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我跟总理说完,第二天就有农业部的专家到田里来看了。
&&& 记者:农药打虫子打不死,这个问题存在多久了?
&&& 曾祥华:两三年前,我就发觉了。农药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哟!
&&& 记者:这个问题在生产上造成了什么影响?
曾祥华:减产蛮多哟!一般要减产30%以上。虫子太多啦!我们这里种双季稻,一般晚稻产量大、粮价高,但晚稻虫子一多,损失就大啦!我有7亩田,按一般亩产1000斤算,应该可以收7000斤,可我最后只打到5800斤谷。虫害的损失这么大,我种田都没有积极性了。
&&& 记者:你们的农药都是从哪里买的?
&&& 曾祥华:都是从当地经销商那里买的。
&&& 记者:药效不好,经销商怎么解释?
曾祥华:他们说,反正药没有问题,是我们施药的方式不对。但药肯定不是蛮正宗的,不然不会打了那么多药都没起什么作用。
&&& 记者:你们村还有谁碰到过这种问题?
曾祥华:太多啦!基本上都多多少少减产了。我主要是种粮食,还有种西瓜、种白瓜的,他们也反映农药效果不好,减产比我们还要多!
&&& 记者:你向总理反映了之后,现在情况怎么样?
曾祥华:前三四天,枝江市植保站的专家又专门来看了病虫害的情况,大约要过些天告诉我们结果。
&&& 湖北农民曾祥华向温家宝总理当面投诉的伪劣农药问题,看似偶然,实则在当前广大农村确实相当普遍,相当严重。记者走访了湖北不少县市,近乎一致的发现真真叫人陡生忧患──
多 菌 灵 :杀虫不灵坑农灵
陈永和&&&&&&&&&
村民罗桂珍头戴斗笠,打着赤脚站在冰凉的水里,望着歉收的5亩白瓜田,愤懑、无奈一起袭来。这位枝江市董市镇曹店村4组的妇女告诉记者:“今年白瓜生了虫,我用了4次药,花了百把元钱,虫子照样活。我用的农药是多菌灵,可一点也不灵。你看,白瓜现在灰头土脸的样子,怎卖得出好价钱哟。”白瓜地里,记者随便捡起一个,上面都布满了锈色的斑点。
记者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在乌龙泉街群建村公路边,就农药问题随机采访了12个正在卖西瓜的农民。农民丁光辉先开腔:“我5月18日、6月1日、6月15日,打了三次‘杀虫双’,水稻t星虫、螟虫还是死不了”。还未说完,被村民公认的种田好手潘会武接腔:“如今农药和原来比,差多了。现在多用几倍的药也杀不死虫子。你说气人不气人?农民的利益谁来管?”
记者看到农民毛家文正背着农药箱打药,于是来到他家的芝麻地里。他蹲下来,指着1寸多长的芝麻苗说:“你看,这草有2寸高,比芝麻苗还高,哪里除得了草哟!”听说记者采访,村民易礼兵赶到地头。他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都是用过的农药包装袋。他说:“我用了三种除草剂,买药花了上百元,草呢,一点都不蔫。你说这农药是真还是假?”记者看到,那一个个包装袋上的名字都似乎威力无穷,有的还标有德国、加拿大等国合资的字样。
据了解,湖北沙洋县已有193户农民因喷洒了伪劣农药,造成1305亩棉田绝收,损失近百万元。为追踪伪劣多菌灵源头,记者来到荆州市小北门农资大市场。小北门市场有67家农药经销公司,年销农药约3亿多元。记者以顾客身份,逛了15家农药门店。记者问一位老板:“有多菌灵吗?”他“唉”地叹了一口气说:“最近查得紧啊,不能卖了。实话告诉你吧,现在多菌灵假的太多。绝大多数都是河南、四川地下工厂生产的,打上海的牌子卖。”
6月21日,在湖北省农药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站,记者看到,一台VARI鄄AN液相色谱仪的显示屏上,显示样品有效成分的绿色线条,懒洋洋地“趴”在合格产品“峰值”的最底线。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表明该产品中的有效含量“一点都没有”。
拿到样品原件后,记者看到,醒目地印着“多菌灵”三个大字的包装袋上,标明多菌灵含量为50%。袋上还赫然印着:科技新突破,创造高效益。质检站陈平主任当场取出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的2003年版《农药登记公告汇编》和国家发改委编印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汇编》,经查,包装袋上标明的农药登记证号和生产批准证号均不存在。袋上标明的生产厂家“上海中兴化工有限公司”也不在登记之列。
“多菌灵是一种农作物广谱杀菌剂”,陈平介绍说,“没有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对麦类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毫无作用。”
据湖北省工商局介绍,他们在武汉、荆州、鄂州、襄樊等6市的农资市场上,抽取了10种样品的50%多菌灵,经检测,有4种多菌灵有效含量为零,4种有效含量只有几个百分点,合格品仅两种。
省农药检定管理所也曾分别会同孝感、随州、襄樊、潜江等地的农药管理站执法人员,在市场上抽取过14种50%多菌灵。经检测,其中有13种不合格,仅1种合格,不合格率竟达93%。而这些不合格的多菌灵,11种有效含量平均值仅为5.4%,其余两种有效成分为零!
今春十起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
(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5月公布)&
一、宁夏丰源公司销售不合格磷酸二铵案。二、郑州诺华公司违规生产农药案。三、黑龙江省王某复合肥造假案。四、山东华腾公司棉种假冒商标案。五、安徽省柯某销售劣质化肥案。六、福建省杨某销售假冒化肥案。七、内蒙古鲁丰公司玉米种子制假案。八、沈阳泰丰源公司经销劣质复合肥案。九、浙江皇嘉公司非法经营植物生长调节剂案。十、湖北省王某生产假化肥案。&&&
今春六大农资打假案件&&&&
(国家质检总局日公布)&&&&
&&&&一、湖南省质监局查处的祁东磷肥厂等三家企业生产劣质磷肥案
&&& 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质监局查获的崔光顺等人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
&&& 三、河南省质监部门现场查获的郑州市诺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假农药案
&&& 四、宁夏质监局查获的灵武市吴学斌经销假冒化肥案
&&& 五、吉林省质监局查获的化肥重金属超标案
&&& 六、山西省质监局查获的销售假冒伪劣磷肥案件
&&& “一窝天麻一罐银,天麻成了聚宝盆。”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段学义把种天麻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大家都想靠种天麻致富,谁想到竟然血本无归!”天津人吕秀娟谈起自己受骗种天麻过程至今心有余悸。
天麻种骗局捣碎致富梦&&&&
&■王恒涛& 林杰& 刘昕&&&&
自2000年7月开始到今年4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森源公司)利用夸张的宣传,诱骗全国诸多省市致富心切的农民群众种植天麻和其他菌种。许多群众投入了大量积蓄、付出艰辛劳动后,致富梦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7月中旬,在三门峡市陕县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至少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天津、湖北、湖南、四川、安徽和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群众受骗,被骗钱财数以百万计。
劣质天麻种坑惨农民&&&&
最早受骗的是森源公司所在地张湾乡的群众。该乡芦村村民张健民一边用铁锨掘出埋了4年已腐朽的种天麻的菌棒,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2000年,三门峡市把芦村所在的九朵莲花山定为观赏农业示范园区,森源公司承担食用菌系列的示范任务。三门峡市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一位姓水的主任到乡里推广天麻种植,说森源公司是其下属企业,公司总经理段学义是市里引进的科技人才,并承诺“群众每种一穴天麻,市里补贴20元”。段学义则向群众拍着胸脯称:公司提供菌种、技术,回收产品,一穴天麻保证让群众收入100元。
乡里召集全乡村干部开会,要求推广药用和食用菌,群众不想种。张健民说:“都倡导‘党员干部走在前,群众致富不困难’。为了带动群众种天麻,我和两名村干部到乡信用社贷款2万元,凑了35000元,加上政府每穴补贴的20元,租了二亩地,铺上30厘米的沙子,种了1300穴天麻。县里还在天麻地旁的墙上写着‘党员先锋工程’,很多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天麻种子落地后没动静,张健民等人多次给段学义打电话。段学义派一个妇女过来看过一次后,就再也没露面,手机也联系不上。几万块钱打水漂,一分钱也没见着。由于铺了一层沙,庄稼也没法种,这块地至今还荒着。
&&& 柳村村会计杨占鳌大概是收益最大的天麻种植户了。可他投资1万多元种天麻,到头来却只换得森源公司一张白条。
最让村干部揪心的受骗户是村里的几户小浪底库区移民。杨占鳌说:“移民从外地刚搬到这里,村里为了扶持他们垫资1.4万元让他们种天麻,现在全赔了。”
森源公司不仅骗群众种天麻,还骗果区群众用果树为公司制种天麻用的菌棒、菌枝。陕县原店镇寨根村村民史绍文与吕战军都是苹果种植户和养鸡户。2001年,二人各自砍了两亩正处在盛果期的苹果树,制成上万斤菌棒、菌枝。忙碌了一年,史绍文种的天麻收入了63元;吕战军分文未见。
骗完了当地群众,森源公司又把触角伸向外地。2002年,山西省吕梁市电业系统下乡扶贫,森源公司到此与科委联系搞天麻示范推广。据吕梁市电业局局长梁恩明介绍,市电业局的扶贫点――&&&&
临县南庄村是贫困村,村支部书记与段学义签了天麻种植合同。电业局的扶贫款和群众总共投资了30多万元种天麻,最后基本绝收。梁恩明说:“我们搞扶贫,段学义却来行骗,简直是坏良心!”
日,段学义又在四川广安市成立了森源公司驻四川广安技术推广站,聘任伤残军人贺俊鸿为站长。贺俊鸿投资近百万元,租了170亩地,雇用17位民工,种了300穴天麻和柴胡、白术、山茱萸、灵芝等药材。天麻烂在地里,其他种子也不发芽。接受电话采访时,贺俊鸿说:“绝收是种子问题。卢氏县的种子大都用开水泡过,森源公司没有能力生产,段学义家是卢氏的,他卖的种子大多出自此地。”&
湖北随州市下岗职工周彦明筹资3万元种天麻,全部绝收,造成10多万元的损失,周彦明的双亲两次欲服毒自杀,孩子因此辍学。周彦明说:“他们给我提供的是杨树棍子,说这就是种植天麻的菌棒。”
采访中记者找到惟一一家与森源公司合作种天麻成功者,但是他们也没逃脱被骗的结局。他们是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达坂城镇红山嘴子村的李镜和耿守福。2002年5月,二人根据森源公司印制的宣传小报找到三门峡,投资近6万元在森源公司的院里种了500穴天麻。在公司的帮助下,天麻种成了,但段学义把二人种成天麻的事当成行骗的幌子,到处宣传天麻在新疆落户成功,并阻止二人收获天麻。到2003年底,天气很冷时段学义才同意他们挖天麻。二人挖了1350公斤天麻,但森源公司不履行当初的合同,拒绝收购。李镜说:“投资几万元,种了一年半,我们只卖了400多元钱。”
据受骗人吕秀娟介绍,被森源公司蒙骗的群众不计其数。她在森源公司的办公室亲眼见到,全国各地种天麻群众的登记表,一户一页,堆有一尺多高。森源公司自己的宣传材料称,自己的天麻卖到了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6个县。
光环笼罩的“皮包公司”&&&&
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个什么样的公司,有何能耐骗取这么多群众的血汗钱?记者在三门峡市陕县张湾乡雷湾村找到这家公司。
在公路边一块标有食用菌研究所的公共汽车牌指引下,记者来到一个荒凉破败的院落。临公路的办公楼门窗不整,随风招摇的塑料布仿佛在宣布一个神话的破灭。院子的空地上晒着用来种食用菌的木屑,几座大棚内外堆放着一些发黑变霉的代料,棚里的代料袋上长着几株营养不良的菌苗。大棚外的空地上都是疯长的野草。院子的后半部分是几座破败的厂房。
森源公司的材料称:“公司下属购置了20多架仪器的育种中心;设备齐全、年产100万袋(瓶)菌种的菌种厂;有800穴天麻的试验示范场;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食药用菌产品加工厂”等。然而眼前破落的景象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曾有“一个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科研开发实体”;更看不出来这里如何有“与中科院联合办起了中国北方食药用菌育种中心三门峡中心试验室”的条件。但就在这个院子里的森源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十强”,还在受骗群众多达数省时被当地工商部门评为三门峡市诚信单位的特别推荐企业。
据张湾乡干部介绍,这个院落原是乡里一个没有投产的硫化碱厂,1999年乡里将厂房回购后出租给段学义。据曾在公司里打工的原店镇寨根村群众胡孝昌称,公司的正式员工只有段学义和会计高桂兰,包括段学义的老婆和孩子在内总共不到10个人。所有人员中只有段学义曾在老家种过香菇等食用菌。但是这一公司对外宣称,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
据了解,段学义等人在此先挂上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的招牌,随后于日在陕县注册成立了三门峡市森源食药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随后,森源公司开始了所谓的“公司+农户”运作手段,先从当地开始行骗。从此,一个欺世神话从这个偏僻的破厂房里走向大江南北。
当地干部和群众提供的情况表明,森源公司骗人的方法只有一个:把种天麻吹得神乎其神,提供种子、提供技术、包管回收;骗人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在行骗地注册分公司,通过当地的科委、科协或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搞所谓的“公司+农户”;二是通过自己非法印制的宣传资料《天麻论坛》诱人上钩。
&&& 就这样一个公司,凭借一堆泡沫数字,居然顺利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强。
让人失望的不仅是&&&&
“&&&& 森源&&&& ”&&&&
纸里包不住火。随着森源公司行骗次数、金额越来越多,骗局终于暴露出来。4月27日,公安机关在湖南省张家界将森源公司总经理段学义、会计高桂兰依法拘捕。5月31日,陕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段学义。
据陕县政府和公安局的同志介绍,由于受骗面积过大,目前陕县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的人员几乎全部投入取证侦查。陕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刘淑芳称,由于涉及群众太多,估计此案两个月内难以侦查完毕。
森源公司成立4年多来,利用政府颁布授予的称号和荣誉大肆行骗,但三门峡市政府、陕县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感到自己有太多的责任。陕县一位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不断表白这样一个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说一个公司的行为,政府有什么办法去制约?”
陕县工商局对群众投诉他们给森源公司发放营业执照时这样解释:“我们发放营业执照,完全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不存在违规的地方。”推荐森源公司参评三门峡市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的陕县消协秘书长霍梅君称:“2002年底,市消协发文让推荐企业,其中主要条件是‘一年内没有消费者重大投诉’,我们询问过县工商局的注册股,答案是无人投诉。我们又到张湾乡街上发放了几十份现场调查问卷,也没发现问题。于是我们就将森源公司上报到市里。”
如今,当年发起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强评选活动的市农委并入农业局已不复存在,市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也由市政府划归农业局。三门峡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建业对这些问题一问三不知。农业局农业资源区域规划办公室主任仝保民称,以前的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水主任已经退休,据他了解菌办只是行业管理部门,没有与森源公司合作过,也不存在补贴群众种天麻的事。参与过50强评选的仝保民对森源公司入选50强这样解释:“评选有一套标准,是动态管理,印象中森源公司入选两次,怎么评出来的我也不清楚。”
对挂在三门峡市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下的“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三门峡市食用菌管理办公室日向群众出具了这样一份证明:原三门峡市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于1998年成立的“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未经市政府认可批准,是无效的,我办当即告知该所负责人段学义,对该机构予以否决,不准以研究所名义开展活动。
张湾乡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段学义肯定有后台。“他欺骗群众的事暴露以后,我当面告诉段学义:你要骗人就搬出张湾,不要丢张湾人的脸。段学义却威胁说,我是市属企业,你张湾乡管不了我,你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我明天就到县里去告你!我本来想吓他一下,让他收敛一点,谁知道让他把我吓住了!”
难怪群众在一份投诉材料中这样写到:(我们)倒霉就倒在相信了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颁发给森源公司并高悬在它的大门上方的“三门峡市50强龙头企业”的奖牌上;倒霉就倒在三门峡市食用菌管理办公室准许段学义打出“三门峡市食用菌研究所”的旗号和为这个所颁发的金光闪闪、令人炫目的“先进企业”的金字招牌上;倒霉就倒在三门峡市工商局和陕县工商局消协“特别推荐森源公司为三门峡市信得过单位”的大幅公告;倒霉就倒在陕县中小企业局对森源公司连篇累牍的信息发布和网上的不实宣传………
不难看出,令群众失望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钱财打了水漂,而是这样的公司怎么会在众多管理部门中游刃有余,一再行骗得手。张湾乡柳村支书王邦丁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当初是乡里搭的桥,我这是上了政府的当!我种天麻赔了,张湾乡和县里应该赔我。”
天麻种骗局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受骗的村干部不敢再谈发展。记者问乡干部天麻风波对群众今后致富的影响时,王邦丁接过话茬儿说:“别说乡里不敢提发展了,我现在在村里都夹着尾巴做人。折腾这一回我们村损失不下10万元。我现在被骂惨了,支书都快干不成了,还谈啥发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一位山西农民买了一辆“奔马”牌农用车,没几天就发现这辆新车有很多质量问题。从此,他独自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维权之路。最近,他向本刊编辑部来信投诉,本刊特派记者下去进行了明察暗访。
买 农 用 车 还是买气受&&&&
■本刊记者& 谭博文&
毕文武,今年32岁,山西省晋城市所辖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人,家里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2年前,他就准备像别人一样买辆车拉粮食、煤、蔬菜,送化肥,通过跑车致富,却遭遇了农用车质量问题。从买车到现在,一拖就是半年,钱没挣到,气生了很多,借别人的钱还不了,还耽误了半年挣钱养家糊口的时间。
日,毕文武在高平市城市供销合作社批发部的三轮车经销点以3.73万元的价格买了一辆“奔马”牌BM600TD型“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当天晚上,毕文武就发现新车的前照灯不能正常使用。过了两天,他又发现暖风机漏水,而水温检测系统也不能正常显示,汽车的轮胎颜色也在一个月后由黑变黄,刹车时地上总能看到有轮胎上磨掉的黑末子。
毕文武直到在有关部门交纳养路费时发现,所购买车辆发动机号码为:Y,而购车发票、车辆三包凭证,行驶证上所标为:Y,错了一个号码。这让毕文武怀疑自己买的车是拼装车,于是他找到经销商询问。可是,经销商始终没有给毕文武答复。毕文武因此把经销商和“奔马”车的问题投诉到高平市消费者协会、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
&&& 毕文武遭遇农用车质量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6月,他就曾买过一辆农用四轮车,但因质量问题退掉了。
遭遇农用车问题的也并非只有毕文武一个。一个叫李财保的农民,家住高平市米山镇下冯庄村,今年初以3.7万元买了一辆“奔马”牌农用自卸车,一个月后发电机坏了,出车时又发现车有漏水现象等。李财保买车也是为了搞运输,他贷款几千元,另外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多元外债。这个农民日思夜想赶快让车跑起来,尽快还债盈利。
“没法告”,车出了问题,70多岁的李财保不像30岁出头的毕文武那样执著去讨说法。这位老农民考虑过“维权成本”:没时间告,由于外债多,一天挣不回钱就心急。买车就是为挣钱,而告状需要时间,欠债农民消耗不起每一天的时间。李财保的想法是,努力一天就能多挣几个钱,而少做一天,不但不挣钱,还要花钱,而且还不一定能得到公道。
农用车的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高平市上井村南城办,53岁的闫新堆去年底买了两辆“英田”自卸车,连买车带上户他花了12万元。他的车每天忙着给附近一家在建企业的筹备工程拉土、沙子挣钱。然而,新“英田”车不到一个月半轴就断了,随后又毛病不断。轮胎换了好几回,半年就换掉4筒机油,每隔四五天就要换机油,后来经检查才发现,是排气管里排出了机油,原因是新车内部的零件不配套,机器相互磨损所致。
由于村附近有了新企业,村里人都积极购买农用车,加上闫新堆家的车,现在村里总共有11辆农用车。村里给各个车都编号,所有的车主一块抓阄,按照抓的号排好顺序出车。
根据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城区分局在今年3月份的一份关于农用车市场的调研报告,晋城市城区农用车市场存在以下多个问题:个别自卸车的主要承载部位焊接处很毛糙,质量令人担忧;一些生产厂家不顾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限制,肆意改变农用车的技术参数,盲目对车厢尺寸进行加长加高加宽,部分车辆的外廓尺寸明显不符合现行的农用运输车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甚至与说明书上明示的尺寸也不相符;一些小规模生产厂家因其产品未能取得公告目录,便利用协议、合同等手续大做手脚,冒用已取得农用车公告目录厂家的厂名厂址,套改产品型号。
某企业生产的同一型号的16辆车中竟然有4辆车的发动机编号与随车合格证上明示的编号不一致,并且其中两张合格证上明示的发动机号竟为同一编号。
晋城市质监局城区分局副局长吴晋玲在分析原因时说,年初,老百姓听说由于今年5月1日新的道路交通法将实施,农用车上户将由农机部门转到交警部门,而上“交警户”比以前的“农机户”要多交附加费等,两者相差数千元。对于普通农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过年后好多农民(包括吴晋玲的兄弟在内)都想买车,当时的农用车市场相当火,好多地方都出现手里有现钱买不到车的现象。
吴晋玲说,比起汽车,交警过去检查农用车时相对松,农用车抓超载的力度不大,所以老百姓愿意买。前几年农用车市场比较正规,这几年由于搞运输的多了就有点乱。如车厢的尺寸问题,老百姓想多拉些货(实为超载),向经销商反映想要又长又宽的大车厢,经销商再向厂家反映这一问题,要求加长加宽车厢。在利益驱动下,厂家迎合农民的消费心理,肆意改变标准,仓促快速生产,有些厂家甚至不负责任地对经销商说:“这样的车出厂可以,但出事后果你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农用车市场出现混乱,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整个农用车市场形成了恶性的连锁反应。
另外,过分讲究实惠的农民总想多拉货物,觉得跑一趟总比跑两趟好,本来应拉2吨的车,却要拉5吨,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车就不能承受。有些新买的农用车使用不久,车的前轴就断了。
晋城市质监局副局长崔肥立说,农用车的生产厂家不按标准生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质监部门查处难,经销商的抵触情绪还很大,有人还发牢骚埋怨说:“全国都不查,你们这里还查什么?”
针对毕文武买的“奔马”车出现问题的个案,晋城市质监局稽查分局一科科长魏晋红说,他们已经受理了毕文武的申诉,该辆农用车是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且发动机号码确实和合格证上的号码不一致。目前毕文武与经销商双方的关系已经搞僵了,经销商已经拿到厂家更改后的合格证,但就是不给毕文武。
关于毕文武怀疑车是非法拼装车的问题,魏晋红说质监局也没办法确定,这本应该由经销商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不是非法拼装车,否则必须要由山西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法定机构鉴定才能确认。申诉人和被申诉人都没有提出鉴定的要求,而调查、鉴定的费用很高,市质监局不可能主动去鉴定。质监局主要是负责稽查、调解工作,遇到“这样复杂”的事,最好去法院解决。
毕文武对记者说,农民维权太难了,买农用车的农民遇到质量问题,大多被经销商哄过去了,哄不过去的也很少到有关部门去投诉,宁愿自己吃亏。※
农民不是消“废”者!
日用篇&&&&
&&& 李淑琴是辽宁省丹东市一家农村小卖部的老板,她在村里开小卖部已有七八年了。她向记者透露了目前农村小卖部卖假货的内幕。
女 老 板 自 曝 乡 村 小 卖 部 内
■本刊记者 王志&&&&
一般每个村只有一家小卖部,村里人平时买点油盐酱醋,不上这儿买上哪儿买?有时我们卖的饼干发霉了,如果坏得不是太厉害,就稍微晾一下继续卖。因为饼干一般都是卖给小孩吃的,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但我是从来不会把这些东西给我家孩子吃的。
&&& 我的店里也卖香烟,但为了少交税,大部分都是卖厂家直接送的货,其中80%是假烟,每包能便宜几毛甚至几块钱。
我们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原因就是:进的根本就不是正规货。行里人都心知肚明,进面包、饼干、饮料等食品都有两条渠道,从稍微正规点的厂家进货肯定要贵,而从附近的小作坊进货,就便宜多了,但质量肯定要差。比如雪糕,一些个人办的雪糕厂上门来推销货,一元钱能买到五六根,但其实就是水兑糖精和色素,根本不好吃。但农村谁管这个,就是解个热,或买给孩子吃,只要便宜就行。在其他货里,防腐剂、矿物油等这些添加剂也多的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在农村,能吃死人的东西少见,但吃不死人的假货遍地都是。农民不像城里人懂得多,即使吃坏了肚子或用坏了东西,也不会想到是买假货惹的祸,很少有人回店里讨说法。
我这店里还卖几种化妆品,赚钱的“秘诀”就是赚假货差价。比如,有一种小瓶装的化妆品,真货进价是6.80元,向外卖的价格是7元,假货每瓶只要2.50元,卖的价格却能达到5元,这样卖假货就比卖真货每瓶多赚2.30元。在农村,一般的农民肯定分辨不出化妆品的真假,5元一瓶的假化妆品卖得还挺快。
对于有关部门的检查,我每年只是到当地工商所贴一个合格标签就行了。如果上面要派人检查,会有人事先通知,我们就赶紧把一些东西藏起来,等检查完了再拿出来。偶尔有执法人员进店转一下,也是光看看卖的东西有没有超出经营范围,惟一关心的是别少收了税费,不会管质量。即使真出了问题,请吃个饭就摆平了,尽可放心大胆接着卖。(文中李淑琴为化名)※
&&& 在城市中成了过街老鼠的大量假货,当前正在以“城市包围农村”的势态,大举向农村进攻。最近记者在河北省部分农村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地──小卖店,已普遍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
酱醋掺水生白毛,小卖部成了假货窝&&&&
──河北农村小卖部目击记&&&&
■本刊记者李俊义&&&&
在威县章台镇郝家屯村,记者走进一家只有一间房的小卖店中,但见货架上、柜台里、地上,货品摆得到处都是。姓郝的店主告诉记者,小店开张仅3个多月,多为日常用品,别看东西不少,可价钱不贵,本金不过2000多元。记者目睹,这家店里的许多东西,都蒙上了一层尘垢,地上几个显眼的装酱油、醋的塑料桶尤其如此。店主说,这一带的酱油、醋都是散卖的,一斤卖4毛钱。据他所知,很多小卖店里卖的酱油、醋都是掺水卖的,甚至都生了白毛。在别的村里,还有卖袋装酱油、醋的,但厂家标注不正规,这种袋装醋一元钱能买3袋,就更不能吃了。
在这家店里,记者发现不少价廉但物不美的东西在销售。一种本县产的瓶装饮料,其包装设计和可口可乐包装极其相似,连名字都一模一样,但其价格却低得惊人,一瓶只卖5毛钱。店主说,这种饮料批发只卖3毛钱,他本人是不喝的。另一种石家庄市某县生产的桃汁饮料,零售价也只有1元钱。店主说,这些饮料之所以价格低,就是因为其成本低,在水里兑点色素什么的就行了。
在这个村里,总共有七八个小卖店,记者走访了几个后发现,它们所卖的货品大同小异,进货渠道也基本相同。一些在城市商场、超市、小卖店里根本找不到踪影的货品,在这里却大行其道。在郝店主的小店里,有一种饼干,只用一层透明塑料纸包着,一斤卖2.5元钱。店主说,他也不知道保质期是多少,只知道长了毛就卖不出去了。“村里人没那么多讲究。”
南宫市北户办事处孔家庄村村民李印英也开着一家小卖店,尽管与郝店主远隔百里,但所卖的货品却没有大的不同。李印英说,村里人不怎么关心卫生,越便宜越好。在柜台上,摆着一些标识为南方厂家的小袋装儿童食品,没有出厂日期。李说,像这些儿童食品,价格很低,孩子也喜欢吃。当记者问这些东西是否卫生时,老李回答说,什么卫生不卫生,吃不死人不就行了。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囊括了吃、穿、用、行等各个方面。涿鹿县保岱镇的一家小卖店,销售各种名牌洗发水,价格只有三四元钱。店主很明白地告诉记者,这里的洗发水都是冒牌的,真的价格就不会这么低了。
事实上,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农村并不是个别现象。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季度对全省农村市场销售的6种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商品抽样合格率仅为51.4%,是近年来农村市场商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的最低点。
调查显示,农村市场上小麦粉七成以上样品不合格,有的生产厂家故意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加大水分含量。散装酱油食醋问题也很多,个别企业为牟取暴利,用水、食盐、焦糖色等配置酱油。食醋主要是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以及总酸、不挥发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理化指标不合格。食用植物油抽样合格率仅有36%。含乳饮料合格率为50%,有的产品蛋白质含量还不足0.1%,营养价值极低。一些生产企业在火腿肠添加了防腐剂山梨酸和护色剂亚硝酸钠,而在标签配料表中未加标注。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提到首位,价格退居其次。但在大部分农村,由于农民购买力低下,产品质量意识不强,价格高低往往决定着最终是否购买,因此给了假冒伪劣产品可乘之机。
在故城县王庄村,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对记者说,农民买东西,图的是个便宜,一样的洗发水,城里商店卖十几元,我们这里只卖几元钱,明知是假的我们也买,用假的洗我看和用真的洗效果也差不多,还没听说谁用假的洗掉了头发的。一名妇女对记者说,村里小卖店卖的儿童食品很便宜,小孩嘴馋,大人被磨不过就给买点。价格低,就能保证多买几次,要是价格高,就买不起了。至于吃多了会不会对孩子健康有害,这位妇女说,有害无害怎么样,她也知道电视广告里演的那些食品好,但价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便宜的东西也许质量不好,但农村孩子结实,吃这点东西出不了问题。
伪劣假冒产品在农村大行其道,另一个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够。与城市打假相比,农村打假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在记者采访的几个小卖店里,店主们都说几乎没有什么人来查产品的质量问题。既有广阔的市场,又没有人监管,假冒伪劣产品自然如鱼得水。而小卖店,也就很快受到假货的青睐,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
&&& 无可争辩,今日农村集市上,“拉动农村内需”的主角,正是城市里无法容身的假冒伪劣产品。农村家庭大人用卖青菜卖鸡蛋挣来的纯收入,又转手给孩子买了包装花花绿绿的伪劣食品。
元 通 赶 集&&&&&
■许小丹&&&&
6月6日,是四川崇州市郊元通镇“逢双赶集”的集日。上午十来点,满满几条街的集市已经达到高潮,人声鼎沸。一个卖酱油的胖摊主想出奇招:把家里29寸大彩电搬来“造势”,他自己则拿着放了少许酱油的白瓷盘,缓慢转动,向围观的路人演示好酱油的“挂盘”效果和正宗的深红色。
这是个古镇,由于买卖兴隆,过去有着“小成都”的美名。即使在今天,古老的中药铺、用大酒坛装着自家酿烧酒的酒铺仍然与琳琅满目的商店、超市一起,演绎着今日古镇的繁华。街市上忙碌地穿过轰鸣着马达的摩托车。间或有穿着自家编织的草鞋的老人,背着一整挑子的草编制品从人群中走过,像是远古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在集镇一家颇具规模的日用化学品商摊的货架上,飘柔、海飞丝洗发水,雕牌、碧浪洗衣粉成为主角,售价却比城市同类商品便宜许多。拿起来仔细看看,拙劣的包装露出了假冒的马脚。一种中原某地产的类似“鲜橙多”的饮料,售价仅二元。当地人说,这种饮料就是用糖精色素兑白开水做成的,进价特别低,卖假鲜橙多比卖真的要赚钱。
乡村治理中,缺位的公共服务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劣胜优汰”,假劣商品长驱直入。在元通集市上转一个来回,也未见到任何市场监管部门执法者的身影。一超市经营者坦言,他们每年都来收“管理费”,平时关系搞好了,除了搞“专项行动”,一般不会来检查的。
市场无人“把关”,消费者买了便宜货,身体受了害还不知情呢。据介绍,元通有家人为儿子娶媳妇,花了近万元,把家里按城里人的办法来了个“精装修”,在装修中干了不少活的父亲却得了癌症。有邻居怀疑是装修用的材料不好,诱发父亲的癌症。“谁能查清楚这事呢。”家人除了想办法为父亲筹数以万元计的治病款子,剩下的只有无奈。
“凭啥农村人就该买劣质货?农村人交的税不是钱吗?”浓浓的旱烟辛烈味道中,摆龙门阵的大爷一句话,让集市中喧哗着的暴利与监管者的不作为,一刹那都现了形。※&&&&
咸味精专赚巢湖农民的钱&&&&
■本刊记者 周立民 戴浩
&&& 6月25日,巢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电话:有人举报,在半汤镇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劣质味精生产窝点,请你们派人配合。
&&& 市质监局稽查支队8名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
&&& “我们到现场后,发现这个生产窝点规模确实比较大,6名工人正在生产。”稽查支队队长夏波告诉记者。
稽查队员们查扣的物品可谓洋洋大观:各种包装的味精成品1725.5公斤、调味用的生粉1.5万公斤。此外还有大量原辅料和包装物,如用于分包、再加工的两种无盐纯味精805袋,颗粒盐3袋,玉米淀粉25袋,各种包装袋近12万只、包装箱5700多个。生产现场的捆扎机、多功能薄膜封口机和三台电子秤也被查封。
由于厂家声称没有销售台账等账目,稽查队员无法查明这个窝点的生产能力、销售量等具体情况,但从生产现场及查扣物品可大致判断,这里拥有的产能可谓“上规模、上档次”。
这些劣质味精流向何处?老板娘沈菊华告诉记者,主要是卖到巢湖市周边的几个县区农村,厂里有专门的配送人员和车辆,向集贸市场和农村小卖部“送货上门”,至于市区的超市,由于不好卖,“很难打进去”。
在近百平方米的一个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几堆一人高的成品和原料。指着地上一摊外包装色彩艳丽的味精,稽查队员让记者仔细看看:“这袋子上印的人像就是老板娘沈菊华”。
巢湖市质监局调查发现,这个劣质味精生产点居然是一家在当地工商登记注册了的“正规厂”。可它的厂名和地址却是“南京兴和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沈菊华告诉记者,这样标,是因为南京这家公司老板是她丈夫的朋友,他们都不懂法,就这样标上去了。
据稽查支队副队长吴金生介绍,他们要求厂家提供和南京这家公司的联营协议,可他们无法提供,这就涉嫌造假了。质监执法队员没有发现产品质量检验设备,也没有看到卫生许可证。
待两种送检味精的检验报告出来后,巢湖市质监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味精质量不合格,放到菜里,可能味道不但不够鲜,反而会咸,因为味精里盐分超标了。※&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有些地方假药劣药过期药都在农村销售,使农民受害。原来在农村的药品销售网络已经不完备,有一些药贩乘虚而入。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药品监督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引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5月27日答记者问&&&&&&&&&
农民不是消“废”者!
医药篇&&&&&&&&
辗 转 三 省 查 假 药 之 一
街头回收过期药,村头销给穷病号&&&&
■本刊记者 韩世峰 颜秉光&&&&
在市民的指点下,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桥东街、西大直街、一曼街及香坊区珠江路、衡山路等部分路段,发现电线杆上、人行步道板上和公共汽车站站牌上,到处贴满密密麻麻的“高价回收药品”广告。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旁边的过街天桥上,此类广告多达上百张。
循着收药广告上的电话,记者联系上了一名药贩子。这位自称“王刚”的男子说:他有一家自己开的收药公司,手下有一批十几岁的小孩到处贴广告。“心脑血管药、消炎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等比较抢手”,“王刚”强调说。
在哈医大二院门前,记者偶遇一位手举“收药”牌子的中年妇女。虽然中午未到,她手里的两个超大三角袋里已装了不少药品。她干这行已经十多年了。
问及这些药品的销路,药贩子大多讳莫如深。采访中,一名药贩子无意间透露他把回收药销往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印证他的话,记者打通了一名女药贩子的手机,称安达市有自己的农村亲戚要开个体诊所,需要一批价钱便宜、疗效差不多的药品。这位自称家住肇东市的女子回答:“我手里有成件的过期严迪,一盒3块钱,不过期的5块钱,其他药过期的也有,你看行不行?”她还称自己与外县好些个体诊所都有固定联系,非常讲信誉。她把药品收上来后,就往东农村送。
该女子与一名男子在更换了三个会面地点后,与记者见面,但他们随身并未带药品。看到记者不高兴的样子,他们赶忙解释说:“现在过期药抓得紧,我们不敢随便带啊!”他们一边环顾左右,一边疑心很重地问了记者一些诸如“安达的区号是多少”等问题。可能是对记者的身份产生怀疑,撂下一句“以后再说”便匆忙离开。
常年在医大二院附近遛弯儿的孟大爷曾多次目睹药贩子的交易场景,并偷听了他们的谈话。他告诉记者,这些药贩子一手托两家,这手从卖药者手里收药,那手销到某个药店去,全部都是现金交易。收的过期药和没有批号的药,他们会想办法卖到农村或外县去。
一名知情医生对记者说,胆小的药贩子会把搞来的过期药和无批号药贴上新标签后再卖出去,胆大一些的则连伪装都免了,原封不动地销到农村去。因为他们清楚,这些药价钱便宜,非常受那些买不起高价药农民的“欢迎”,农民即便吃出了事,也往往想不到是用药不当惹出的祸。
药贩子回收的过期药、没有生产批号的药究竟对百姓构成哪些危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主治医师周凌云说,过期药的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西药还会发生化学变化,如同慢性毒药,尤其是用过期的针剂给人体注射的话,就更危险了。例如,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服用了过期的降血糖药物,剂量的不稳定最终将导致血糖的急剧升高或降低,诱发各种合并症,危及患者的生命。没有获得生产批号的药品更可怕,它的药品质量和剂量根本没有保证,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药品回收暗流如不及时遏制,极有可能构成公共卫生事故的巨大隐患。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焦方义教授说,某种意义上,过期药和无批号药比阜阳劣质奶粉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
辗 转 三 省 查 假 药 之 二
“新特药”坑农没商量&&&&
■本刊记者
朱旭东&&&&&&&&&&
一种普通止血药,每支零售价不足0.28元,经不法分子戴上“新特药”桂冠后,价格骤升达28元,整整涨至100倍!而在这其中,被不法分子坑害的多是当地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
这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药监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据初步核实,建湖县6家医疗单位共购进此药3800支,已销售1924支,货值近11万元。
根据江苏省药品监督局的案情分析,发布虚假广告、窜改审批内容、夸大疗效和延伸适应症范围,是违法销售这类“新特药”的共同特点。有的药品以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或患者等作证明为手段;有的以新闻报道、纪实等形式夸大宣传;有的将某些普通药品窜改名称后高价销售。江苏省去年查处了一起“假冒复方半边莲抗肿瘤注射液案”,造假者擅自将清热解毒的“复方半边莲注射液”窜改为“复方半边莲抗肿瘤注射液”,并在其“说明书”中宣称能够治疗乳腺癌、淋巴癌、肝癌等多达14种癌症,又通过伪造物价部门的价格批件,将药价提高近100倍,欺骗坑害群众无数。
在农村,一些不法药贩通过广告发布药品信息,以“特效药”、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的虚假宣传诱骗群众,通过邮售渠道销售假劣药品。邮购药品流出地以山东、河南等地最为突出,目前发现较多的是治疗风湿病、妇科病、皮肤病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
江苏省药品监督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目前除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普通药冒充新特药、无证配制制剂、以义诊名义直接向村民兜售药品等形式制售假冒伪劣药品之外,还有一些江湖游医、无证药贩、个体诊所在明目张胆地做着坑农害农的昧心事。南京市药监局成功取缔7个街头非法收购药品窝点,查获回收药品四五十种,主要为治疗感冒、发热类常用药品,如阿莫西林胶囊、速效感冒胶囊等。据药贩子交代,他们回收的这些过期的、无生产批号的药品主要销往农村地区的小诊所。
受客观条件限制,各地农村现有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够合理等薄弱环节。部分农村存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不规范、购药渠道混乱、药品贮存条件差、乡村医生用药不规范等问题。再加上农村地域广、农民收入低、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多种因素,近年来农村已成为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经营药品的多发地区。
许多农民本来就是“小病靠撑,大病放挺”,狠狠心看个病,总希望能“药到病除”,这也是很多所谓的“新特药”能在农村大肆泛滥的原因之一。都说农民识别药品真伪的能力相对来讲差一些,别说农民,就是博士生和教授,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很难看出药品的疑点而乖乖地吃药打针。
据记者调查,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购药过程中“打起了盹”,并没有严格执行药品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这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要让农民买到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药品,除了监管部门“抖擞精神、擦亮眼睛,不停地查、重重地罚”以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也务必堵住假劣药品的流入渠道,万万不能“打盹”。※
&&& 一些来自河南、陕西、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的有强烈毒副作用的假药,目前正不断通过邮购渠道流入浙江省农村,严重危害农村患者的身体健康。
辗 转 三 省 查 假 药 之 三&&&&&
血汗钱邮来毒假药&&&&
■本刊记者 张奇志 方列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宁一向记者介绍,仅2003年浙江省立案查处的邮寄假劣药品案件就达57起。最近,浙江奉化市药监局检查了两个镇、十多个村,发现每个村都有服用邮购假药的患者。
记者发现,通过邮购流传的假药品种主要是标有“复方风湿骨痛宁胶囊”、“骨痛宁胶囊”、“复方贝羚定喘胶囊”等字样的,号称专治“风湿”、“关节炎”、“哮喘”等难以根治疾病的“特效药”。正在奉化市农村调查当地邮购假药情况的该市药监局副局长洪煜告诉记者,这些假药的包装上标着虚假的产地、批准文号和生产日期。经检测,这些所谓含有人参、枸杞等中药成分的药品,实际上含有醋酸强的松、利眠宁等激素类、麻醉类成分,短期服用对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服用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成瘾、残疾、死亡。
浙江省药监局稽查处苏志良处长说,浙江各地查获的假药基本为从外省流入,分别是河南台前、长葛、濮阳,陕西咸阳,河北沧州,山东梁山、菏泽,安徽阜阳等地。销售这些邮购假药的主要是一些个体诊所、基层零售企业和个人。这些假药看上去要比医院的便宜很多,但实际上有效成分少、成本低,利润相当可观。
据记者调查分析,购买假药的大多是患有肝炎、风湿、关节炎、哮喘等难以根治的慢性病的村民,看了虚假邮购广告后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下汇款购买。
浙江省药监局和邮政局曾于去年4月至9月联合开展了半年的专项打击,但碰到了一些困难:一是由于售假药者大多实行收款发货两地分离,留下的都是假地址、假姓名,流出地的药监部门很难对其进行查处。二是药品不属于邮政法中规定的“违禁物品”和必须开包检查的范围,而一些新成立的快递公司更是给假药传递带来了很大方便。三是药品监管力量在农村地区严重不足。
调查中,浙江省药监、邮政部门建议,当务之急是药监、邮政部门要加强跨省、跨地区和跨部门协作,建立信息互通、协查制度。此外,各地要加强农村医疗药品供应网络和药品监管网络的建设。※&&&&
农民不是消“废”者!
权益篇&&&&
农村消费维权剑指西部&&&&
──本刊专访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母建华 &&&&
■本刊记者 黄海燕 王新亚&&&&
&&& 记者:当前消保工作是否也要统筹兼顾,注重可持续发展?
母建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兼顾。既要重视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又要重视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既要重视东部的还要重视西部的;既要重视商品质量还要重视服务维权;既要重视国内消费维权又要重视跨国消费维权;既要重视个体消费维权还要重视群体消费维权。
&&& 记者:上面您提到还要重视西部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这个很少被提及。
母建华:消费者和经营者相比是弱者,而农村和西部的消费者又是弱者中的弱者。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9/13,西部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以重视西部农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 记者:现在在打击制假售假方面不是很得力,最主要的原因在哪儿?
母建华:职能部门互相沟通不力。现在国务院正在推行试点,实行联合执法,避免各职能部门互相脱钩。另外,信息沟通也很重要。
&&& 记者:我们国家在打假方面是否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
母建华:快速反应机制非常重要。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12315消费安全预警机制。现在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开发一个12315数据分析系统,将各个省联系起来,一旦发现消费安全的突出问题,快速作出反应。
&&& 记者:工商部门在保护农村消费权益方面还存在哪些软肋?
母建华:工商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和西部的消费安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薄弱。
一是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差。中东部地区的12315每天要接上千个电话;而西部地区,一天也就二三十个。
&&& 二是制售假冒伪劣的特别多。在农村,不法分子公开制假,有些地方甚至一个村一个镇都在搞这个,有些村干部带头搞。
&&& 三是非法经营问题突出。城市也有,但是农村更突出。
四是地方保护比较严重。特别是西部农村比较穷的地区,有些地方把搞假冒伪劣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些地方借优化市场经营环境禁止行政部门进行监管。
上山下乡捉“李鬼”&&&&
──本刊专访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滕佳材
王冰&&&&&&&&&&&
&&& 记者:根据你们掌握的情况,现在广大农村是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
滕佳材:说“倾销地”似乎有些严重。准确地说,从执法部门查处的案件、从相关部门受理的投诉、从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数量的确很大,面也比较广。
&&& 记者:造成这种局面的复杂原因主要有哪些?
滕佳材:首先,农村市场销售网络建设不健全,缺少一些规模大、信誉高、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的商业企业。
其次,农村的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农民的购买力还是很有限的。这就为成本低、价格低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提供了温床。
第三,经营主体不规范。经营者自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对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的了解都很有限。经营者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考虑:我进的货有人买。至于质量怎么样,他是不会考虑的。
第四,就消费者本身来说,农村消费者防范假冒伪劣商品的意识较弱。其消费的目的还是以实用为主,对商品的安全性能、卫生指标等考虑得不多。此外,农民的维权意识也较差,发现问题之后就自认倒霉。
第五,农村市场执法部门力量相对薄弱。仅就工商部门看,一个工商所可能管几个乡镇,而执法人员就十多个人甚至更少。十几个人监管上百平方公里、分布在不同村组的销售网点,很难及时发现问题、监督到位。更何况基层工商所不仅监管商品质量,还要履行工商部门的其他职能。另外,确实存在多头执法、责任不清的问题。政府部门分工职责交叉,往往导致重复执法。
第六,少数地方还存在地方保护问题。在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有些地方政府只注重把企业引进来,至于这个企业引进来以后生产什么,产品质量怎么样,是不是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就疏于管理了。&
&&& 记者:那么,应该如何构筑阻击假冒伪劣“上山下乡”的有力屏障,营造放心、安全的农村消费环境呢?
滕佳材: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地方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好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政策来统筹考虑。否则,中央关于拉动农村消费,发挥“两个市场”的优势作用的政策就很难贯彻下去。
其次,在农村市场的商业网络建设方面,要让大城市一些好的商业企业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老百姓如果能够到这些大的、信誉好的商业企业的连锁店、分支店去购买商品的话,假冒伪劣商品就会自然而然地失去它的市场。
&&& 第三,要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农资、食品是农村市场两个很重要的领域,对此尤其要加强监管,统一执法。
&&& 第四,要加强面向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切断假冒伪劣商品的来源。
第五,在当前国家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部门职责还一时难以理顺的情况下,还需要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各个方面的执法力量。
&&& 记者:您刚才谈到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差,那么,怎样提高农民消费维权的意识呢?
滕佳材:社会监督很重要。我们的执法部门都是主动去检查,可能对一个村、一个镇,一个月只能检查这一次。但是,农民每天都在这个地区生产生活。所以,要发挥群众的力量,发挥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地消协要把农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网络建立完善起来,保证消费者和执法部门顺畅沟通,以便发现假冒伪劣药品能够及时投诉举报。比如12315进乡镇,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行。现在各级消协也积极地向农村推进,建立投诉站。
&&& 记者:据我们所知,新疆、河北一些地方将投诉站设在村里,今后是否值得推广?
滕佳材:不光是新疆、河北两个地方,全国都在做。大部分村镇一级的投诉站依托地方工商所指导,主要的工作人员由基层政府的干部来兼任,还有就是热心于农村维权事业的积极分子。
&&& 记者:在维护农村消费权益方面,各级消协组织将有何作为?
滕佳材: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是受理投诉。二是对农村消费进行指导。三是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四是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五是发布一些农村市场消费的警示提示。六是适时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曝光,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加大对农村制售伪劣商品的震慑力度。
&&& 记者:您认为农资市场是否亟待引入现代物流业?
滕佳材:太有必要了。关键在于谁来建。虽说这种建设要靠市场化运作,但对于农村这一块,国家本来投入就少。我们也希望一些有长远目光的经营企业要看到农村市场的潜力,加大投资。政府则应扶植这些企业,引导一些大的农资企业把点建设到农村去。※
&&& “江滨农场的假药接连害死四条人命,真是骇人听闻。不狠狠打击假劣药品,普通百姓还会遭殃!可是光有一两次打击行动远远不够,只有增大制售假药者的风险成本,才是打假的治本之法。”黑龙江省鹤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汪殿武说。
鹤 岗 药 监 局 长直言打假&&&&
■本刊记者 颜秉光&
据他回忆,两年前,江滨农场传来噩耗:4名病人注射用于治疗酸中毒的碳酸氢钠后死亡。后经市药检所检验,这是河北一家药厂把过期的药品贴上新标签,并把麻醉药品利多卡因错当治疗酸中毒的碳酸氢钠标注所致。就在同年,他发现假劣药品开始悄悄流向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
药监部门执法队员下去检查时,常常遭到不法业主和药贩子的围攻。由于经营假药利润惊人,黑社会的势力也参与其中,队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去年就发生过不法分子持枪报复的事件。
汪殿武告诉记者,很多起诉到法院的制售假劣药品案,都因为诸多的人情因素而搁浅。检测手段跟不上,设备老化,导致检测精度和准确性低的问题也很严重。不少现代药品都要拿到大的药厂借用人家的仪器进行检测。药检所归鹤岗市管理时有20年没有投入设备更新资金。由于办公室空间有限,各种试剂、药剂不得不混放在一起,有的试剂如乙醚沸点才35.6℃,夏天稍微热一点就颇令人担忧。
汪殿武说:“我国法律对药贩子惩处过宽,也是他们胆敢屡次冒犯的原因之一。被抓的药贩子自己都说干这行就像贩毒一样,赚的是暴利,而惩罚轻。我国刑法规定,只有生产、销售假药金额达到5万以上,并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等的严重后果,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般的制售假药行为,由药品监管部门处以销售额的50%或两倍以上罚款即可。对于药贩子来说,付出几毛钱的成本,赚来的却是几十倍的利润。另外,我国法律不允许向前追诉也导致对药贩子打击不力。”
2003年10月,国家要求药品监管部门在农村编织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迄今,鹤岗市的‘两网’覆盖面已达到70%。鹤岗农村地区不法分子明目张胆兜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受到震慑,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汪殿武欣慰地说。&&&
农资超市还姓农&&&&
■本刊记者& 石新荣&&&&
在贵州省修文县的一个边远乡镇里,一个刚开业不久的“六屯乡都堡农资综合超市”,为山区农民带来了便利。这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农资超市,除备有化肥、农药、种子、农具等数十种农资产品可供选购外,还设有农民信息咨询台、庄稼医院等。一位背着背篓,从附近村寨前来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农民说:“过去春耕时,要赶到40公里远的县城购买农资,现在城里的超市下乡来,不用出远门就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
事实上,这种被称为农资超市或农资连锁店的新型农资经营模式,正在各地农村越来越多地取代过去单一的供销社经营模式。据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陈晓华介绍,过去由于专营政策,农资市场长期由供销社系统的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一统天下。1998年,国务院实行农资流通领域改革后,引进了市场机制。
被称为中国农药第一品牌的上市公司江苏红太阳集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底,在江苏、安徽、湖北等8个省300多个县建立了农资加盟连锁店,迄今已拥有3000多个乡镇指定销售点。据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杨寿海介绍,连锁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价格和核算、统一信息体系建设和服务标准等。通过这种方式,连锁店有效地将假冒伪劣商品拒之门外。
在化肥市场,世界500强企业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化肥公司已在全国15个主要农业省份设立了13家分公司,130多家分销中心,形成了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来农资品牌将大量涌入农资流通领域。据了解,台湾地区最大的农药连锁销售商台湾兴农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开办了17个农资连锁店,专门经营农药配送零售。有消息透露,李嘉诚长江实业旗下的长江生命科技将与江苏红太阳集团合作投资内地农资连锁店。
面对农资市场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奇招、抢商机。中化化肥在建立连锁超市的同时,聘请农科院著名专家作为顾问,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组建中化农大研发中心,在农村设立中化农化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专业、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农资产品售后服务。※&&&&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袋装弹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