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上历史课应遵循哪领导提出几点要求求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如何让初中生“爱上”历史课,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让初中生“爱上”历史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
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
式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课堂内外普遍存在探究精神缺乏的问题。由此,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我们申请了“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这一课题。我们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专家学者同行等的访谈,从客观数据和信息中得出探究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然后集体研究对策并深入实践解决这个问题,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留下对课题制定、研究过程、所获成果的再思考,以期本组今后改革实践能继续深入,同时能给广大同行以借鉴。
关键词:& 校本研究&&& 探究精神&&&& 原因调查&&&&& 应对策略&&&&& 思考
一.&&&& 课题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开放的、实践的学习方式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如美国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新的世纪,研究性学习(即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探究精神:是指在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或类似于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和创造精神。在课外则表现为:自尊自信,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干扰、自我调控、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和发展,以提升自己的探究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完整个性的上进与追求精神。在探究式教学在全国渐进推广的今天,探究精神是学生必备的精神品质,是现代教育教学所追求的核心。
现实问题:1)新的学校,生源质量不乐观。本校是一所刚满三岁的新学校,学校生源从数量到质量逐年提升,每学年的证书会考合格率都处于省I级,且2004年本校第一届学生高考上线率达94.7%,但学校领导和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成绩的取得是教职工在学校生存压力下加倍努力的结果,我们会考及高考成绩优秀率不够理想,本校的中考招生分数线在360至370分之间徘徊,学生的积极求知自主探究的精神不足,因此基于本校生源质量实际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是学校的一大课题。
2)在尝试探究式教学中遇到障碍。我们历史教研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始尝试探究式教学,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课堂上的探究精神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探究精神缺失”。
为消除探究式教学中的障碍,增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们申报了“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这个校本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本课题旨在从本校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老师、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调查与访谈,力求用客观的数据与实例来探索本校这一学生群落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然后寻找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从而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的探究精神,然后向其它学科提供借鉴,推动全校课堂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
& 二.原因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经过分析讨论决定采用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和本校教师)、学生座谈和访谈咨询的方式,力争获取一批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以分析。旨在从众多原因中找到最主要的原因,找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制定有效的实验方案以解决问题。
(一)调查方法:
第一步: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历史课堂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调查表》(学生卷)、《历史课堂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调查表》(教师卷)。
1)、对学生群体抽样调查。我们抽取了三个高中班:高二(1)班(文科、有且只有一个班)、高一(3)、(7)(代表不同层次学习水平),每班50人,共150人作样本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共三大题:一、历史课堂中,你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二、促使你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原因有哪些?(分七小题),三、你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分19小题,其中学生因素:1-9;教师因素:10-16;家长社会因素:17;学校因素:18-19))。调查表如下:
《历史课堂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调查》(学生卷)
学生班级&&&&& &年级&&&&& &&性别&&&&& 。
问&& 题&& 项
历史课堂中,你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
A积极&&&&&& B较积极&&&&&& C不主动参与(除非老师提问我)D不参与(哪怕老师提问)
促使你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原因有哪些?(选A或B的同学做)84人
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A小学、初中时期产生的B 进入高中阶段产生的
对历史教师的崇拜&&&&&&&&&&&&&&&&&&&&&
教师课堂引导得法则&&&&&&&&&&
历史基础知识较扎实,与老师、同学沟通容易&&&
受其他同学的感染&&&&&&&&&&&&&&&&&&&&&&&&&&&
我选择了(或将选择)文科班,为了高考的需要&&&&&&
老师比较严厉,不主动不行
你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因素有哪些?(第一题选C、D同学做)66人
A从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B从前有,现在没有
我的历史基础不好,想参与但水平不够,不知如何探究&
我有这个愿望,但同学们不积极,只好随大流
怕出错误,同学们会笑话
我想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但又坚持不下去
高中课程多,课外我来不及预习准备
我的理科优势较明显,历史对我来说不重要
历史课考高分难,考前死背能及格,要确保其它课程
我习惯了教师以前的教学方法,课堂改革无所谓
老师无法调动我们的探究积极性、方法有待商榷&&&&&&&&
老师的问题经常很深,缺少引导,同学们经常相顾无言
老师的引导词不清,词不达意 A经常B有时C基本没有
老师对学生错误的见解结论,表示不满意&&&&&&&&&&&&&&&
老师给同学们的机会不均等
老师比较温和,主动与否无关紧要
我或我们与历史老师之间有不良情绪。&&&&&&&&&&&&&&&&&
家长对我的历史学习不怎么关心
班主任及其教师说历史课不重要,无须如此用心&&&&&&&&&
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
(试举例&&&&&&&&&&&&&&&&&&&&&&&&&&&&&&&&&&&&& )
(如有其它因素请说明:&&&&&&&&&&&&&&&&&&&&&&&&&& 。)
(注:“统计及百分比”一项数据,属调查后的数据汇总)
2)、对教师群体抽样调查。我们的抽取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及音体美信息综合教研组各3位(教龄10年以上、3年及以上、3年以下各1位),共30人,力求样本更具科学性。调查问题如下:
《历史课堂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调查》(教师卷)
您任教的学科&&&&&&& 教龄&&&&&&&&&&& 职称&&&&&&& 。
1、 你所任教的学科存在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问题吗?A没有B有时C较多D很多
2、 你认为导致本校学生课堂探究精神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
a)&&&&&& 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参与探究的能力也相应较低。&& (是& 否)
b)&&&&&& 与其他学校相比优秀学生较少,正向影响力小&&&&&&&& (是& 否)
c)&&&&&&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比其它学科少&&&&&&&&&&&&&&&& (是& 否)
d)&&&&&& 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的学生:&&&&&& A很多B较多C较少D很少
e)&&&&&& 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基本明确,但动力不足A很多B较多C较少D很少
f)&&&&&& 探究方法还没有很好掌握的学生:&&&&&& A很多B较多C较少D很少
g)&&&&&& 受从初中带来的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 A很多B较多C较少D很少
3、 你认为与教师自身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a)&&&&&& 教学改革阶段,对引导的方法缺少研究。&&&& &&&&&&&&&&&&(是& 否)
b)&&&&&& 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彻底消除&&&&&&&&&&&&&&&& (是& 否)
c)&&&&&& 患得患失,担心教学任务的完成等而越俎代庖。&&&&&&&&&& (是& 否)
d)&&&&&& 这个班级太沉闷,我也没办法。&&&&&&&&&&&&&&&&&&&&&&&& (是& 否)
e)&&&&&& 初中、小学的老师的传统方法存在不少的影响&&&&&&&&&&&& (是& 否)
f)&&&&&& 我和他们的关系就是难以处理好&&&&&&&&&&&&&&&&&&&&&&&& (是& 否)
g)&&&&&& 其他:如果有,请说明:&&&&&&&&&&&& &&&&&&&&&&&&&&&&&&&&&&。
4、 你认为与学校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5、 你认为与家长社会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6.请略举一二你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或课例好吗?
第二步: 学生座谈。
在对三个班级150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与高一另外未参与调查的七个班的21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会。围绕我们的课题,我们畅所欲言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后附:学生座谈会记录]
1、你们班的历史学习积极性高吗?请简要说明:
2、你们班的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探究精神的发挥怎样?
3、你认为你们班课堂积极参与探究的原因有哪些呢?
4、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你们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
5、你认为要改善这种局面(探究精神不足),同学们应该做点什么?
6、你认为要改善这种局面,历史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再努力?
7、你认为要改善这种局面,学校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8、对于历史学科的教与学,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
第三步:专家、学者、同行访谈、咨询。
为深入探究我们需要了解和解决的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访谈或日常同事、同行间的交流的方式,获取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还有些信息来自于他们观摩我们开设的公开课后就这个领域所作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我们的探源更深入更切实际,从而找到科学而具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交流的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如名誉校长张慕蓉)、专家学者(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特级老师杨子坤先生、区教研员陈杰老师)、本校外校教师(包括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历史专业与非历史专业、名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师代表)、家长,听他们从各自角度的分析和对我校现状的真知灼见,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对我们的建议。[后附:部分访谈表]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选择“积极”与“较积极”的同学为84人,占调查对象的56%,其中出于对历史知识兴趣的占81%、教师引导得法占51%、基础知识扎实的占75%、选择了或将选择文科的占52%;选择“不主动参与”“不参与”的同学为66人,占调查对象的44%,原因占前七位且百分率超过50%的依次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77%)、教师引导方法不当(71%)、没兴趣(62%)、坚持不下去(61%)、家长不重视(59%)、基础不好(56%)、课程多(53%)。
综合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习惯于传统方法高居榜首,教师引导方法有待改进,学生兴趣不可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约居第四位,意志品质对于我们此类生源来说有待提高。
2)对30位教师样本调查表的统计,得出下列数据(X/N,X为选择该项的人数,N为百分比):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得出:第一大题选择“C”(较多)“D”(很多)的教师24名(占80%),说明其他学科和历史学科一样存在同样困惑;在第二大题的“学生因素”中,“基础相对较差,参与的能力也相应较低”,“优秀学生相对较少”从而影响学生探究精神的发挥各占90%,认为学习兴趣不足的占80%,探究方法还没有很好掌握的占83.3%,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受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占86.6%.第三大题中:“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占83.3%排在第一 “引导不得法”占76.7%排在第二,因此从教师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学习基础薄弱和优秀学生少是探究精神的第一障碍, “传统方法”位居第二,其次是“学习兴趣与探究方法没掌握”,第四障碍是教师的引导不得法。
3)学生座谈会的记录整理与分析:我们得出学生探究精神的发挥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但探究精神的前提是探究方法的掌握与熟练;学生意识到对历史学科的不正确认识、由于惰性而因循守旧对探究精神有很大影响;根据学生的发言,发现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仅仅是探究精神发挥的催化剂并不是问题的根本,这与教师问卷调查中的该项数据(90%)相差较大,从而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在改变局面方面,学生认为自己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参与探究式学习的认识,这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应该适应他们的基础合理引导因材施教,建议学校和历史老师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另外从学生嘴里流露出这样一种说法:初中老师“都说”高中教师的教学都是演讲式,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是有才华;高中学生都近于-年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在上课时也就表现为不停地听和记。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这种观念对学生来说是亟待转变的。
4)对访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大致得到如下信息:1、本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会影响学生参与的质量,只要引导得法影响学生探究精神发挥的程度不会很大(张慕蓉校长在观摩谢凤先老师的公开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后提出:“学生的基础水平直接影响对历史材料特别是文言文材料的解读,从而给探究学习带来障碍,由于及时降低难度、细心引导、授予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障碍”)。2、教师与学生传统方法与观念的存在,使各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的困惑,有待进一步解决,设想各校横向联合共同探索(同余高、余二高的老师的交流)。3、要擅于为学生的探究精神发挥搭好舞台、扫除“拦路虎”(将教材首次出现的学生陌生的历史名词、概念、背景等作好合理解释)。4、部分初中骨干教师进入高中教学后,应迅速实现角色转变。(3、4均出自区教研员陈杰老师完成对本校教学调查时的总结交流)。5、“对于你们学校来说,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循守传统方法与观念是很难赶超别人,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明的选择,但一定要注意探究方法的引导,要高目标,更要低重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顾明远先生语。6、学生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兴趣与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平行多而相交少;教师以讲为主,更容易完成教学任务(较多初中教师的观点,正确性这里不加评论)。
(三)我们的思考:
通过对上述四组数据的分析,我们的感触很深,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要转变一个观念。我们习惯于将课堂内外学生学习的探究精神不够归因于学生的基础太差,而真正影响学生探究精神的是学生已有的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这是各项改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只靠说教是无法解决的。
2)教师应该担负起最主要的责任。学生探究精神缺失,部分初中、小学教师虽然有相应的责任,但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必须着眼于现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如何完善自己的课堂引导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转变传统观念、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产生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激发探究精神。扭转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3)“动力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教师来说是对学生有信心,有信心才有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古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对学生来说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才有驱动自我朝目标前进的动力。(据对上海地区的调查,在四类学业不良的学生中,属于动力困难的占57.8%,我们调查的“有愿望但坚不下去的”占61%)
&&& 4)要立足于教学研究,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现实问题(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三.应对策略:
&& &通过以上阶段的调查、座谈和访谈,我们对学生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也从中发现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尝试性地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和教学改进。
(一)让校园文化中流淌出历史气息。我校绝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尽管学校刚迈进第四个春秋,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公民道德建设、绿化环保教育、团校党课、体育艺术等硕果累累,唯独没有历史气息,作为历史教师深感惭愧。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决不是关于死亡的历史,而是关于生活的历史”。因此如何让校园生活中有历史气息,让历史知识活起来,成为我们的一个小课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① 开设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我们把对“良渚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为校本课程,大张旗鼓地在高一年级有兴趣的学生中定期进行,并指导他们写出自己的小论文和学习心得,在校园网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表张。②时政热点、历史知识专题探究。我们与-教研组联合,定期开展政史热点探究课,每两周一次,让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局势和它的产生、发展、结局或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一根本原则是“历史就是思想史”,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想对当今世人关注的问题指点江山,并不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或舌战群儒,何不快哉?大大增添了“眼球效应”,丰富了校园文化,这种兴趣和思辩精神迁移进课堂,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调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余杭乡土历史的收集整理。2004年春节,我们布置给高一学生的寒假作业就是“余杭史话”,让学生在各自的家乡、社区进行地方史话、典故、乡俗、俚语的收集,历史组组织评比,然后将其中优秀作品汇编成册,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也希望若干年后成就一部余杭实验中学版的《余杭史话》;2004年暑假选择了文科的学生的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结题。④开展历史小报编辑评比和历史知识竞赛,进一步浓厚校园文化中的历史气息,让学校宣传窗有了历史的小天地。
(二)探究从身边的历史开始。马克?布洛赫[法]有这样一句话:“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现实生活往往以一定的方式更直接地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历史教育另一种特色是生活教育。为什么学生对历史剧的兴趣与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易平行而难相交?结合调查和教改新形势,我们尝试教学理念的更新,要转变过去那种死亡的、纯粹的知识的传授和史料的堆积的课堂。1)我们把历史剧搬进了课堂,开始探究“历史剧中的历史”,学生你们不是关心《大清秘史》《一代皇后大玉儿》……吗?干脆我们花点时间在相关的章节来探究探究那一段历史的背景经过和历史剧与历史事实的真真假假。2)“历史上的今天”。我们让各班学生自己收集查询编辑历史上在这一天发生的事件,课前五分钟时间由学生代表讲演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工作量并不大,互联网上很容易查到)。现实生活与历史课堂相结合、课外阅历与历史事实相碰撞,思辨之下自出真知灼见,其效果不是教师刻板的说教、学生忙乱的听记所能比拟的。
(三)信任学生、诱导思考。学生基础较弱,我们多给他们讲解多练习,开点小灶吧!期望他们的基础好起来,然后便于引导便于培养探究精神,结果我们失得其反,我们越多讲多练,学生越接受不了,反而倒胃口,越来越被动,轻则穷于应付、重则出现逆反心理,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从中我们悟出,学习动力不是靠“补”也不是靠“压”,盲目的“补”和“压”功效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提出“给学生一份信任”。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客观数据73.3%,且他们选择了普通高中,而不是任务相对较轻的职高\中专\技校)。其次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一些常规的基础性的问题,老师不需要总是喋喋不休。第三相信学生有了兴趣和习惯方法改进后会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由此教师可以把自己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转而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动力问题”。我们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一是激发兴趣(策略1、2中已有交待),二是诱导思考。“中学历史教育关注的不是历史事实,更主要的是历史事实背后的思想活动。唯有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活动,才是历史的生命和灵魂”。而“思”源于问,与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心理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和教师由信任而生亲和力的期待,学生由问而思、由思而答、由思而问而活跃课堂而产生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正好与“三个信任”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教研组开展了符合本校特色的“问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用历史思维方式去分析历史发生的因果、现象与本质……用辨证的观点去观察与评价,而不用面面俱到从而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原则是:“高起点、低重心、夯基础、重拔高”。这些实践工作在学生课堂探究精神的激发上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四)强化训练,养成正确探究方法。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学生探究方法的迷茫,我们进行集中讨论,结合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我们总结出了“六步探究法”,六步探究法为:第一步,提出问题(针对主题,提出要不得解决的的问题,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提供帮助);第二步,猜想与假设(针对要探究的的问题,根据相关的事实、自己的经验、知识,对要探究的问题提出设想);第三步,设计探究方案(采用何种方法、需要什么史料、哪些步骤);第四步,进入探究学习(分工合作、根据方案收集信息、或证明或检验或完善假设);第五步,思考与反思(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反思与评价,需要解决:有关的证据是否支持提出的假设?证据是否足以回答提出的问题?是否明显存在某些偏见或缺陷?相关的证据是否还能推出其它的可能?);第六步,表达与交流(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壕研究过程和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换意见接受质询)。每位教师基本上以此法为中心各开出两堂公开课,着重强化探究的方法,而内容和结果放在次要位置,其他老师观摩,并进行课后阶段性小结及最后的总结完善和基本定格。
(五)改革教研方式,实行“探究式教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兴趣的产生、探究精神的萌发、课堂的驾驭以至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最终的幕后发动机是教师。为此我们提出改进我们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实行“探究式教研”。宏观层面上: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个时期教研的重心是什么?――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与历史探性教学问题;其次这一个月,教研组课内外工作如何安排?第三,我们这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有中心有计划。微观方面讲也就是每一次教研活动:①这一节公开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收获如何?哪些方面期待改进?②集体备课则讨论这一章节采用什么教学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出哪些问题能激发探究意识?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③这一阶段的统测,要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和适应性?预期结果如何?通过“探究式教研”,使我们的教研组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实现课题目标。
四. 成果与反思: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校本研究《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精神缺失的调查与应对》走过了一年的历程,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树立了“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信心。学校创立三年来,老师们经历了大到割脉(未遂)翻墙,小到课堂沉闷不合谐、作业拖交、答题质量低的郁闷。大家习惯归因于学生基础差、素质差、能力差、习惯差,不少教师私下里流露出悲观情绪。既然基础差那我就给你补、给你讲、压你学,事与愿违“补”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观摩或参与了我们的调查研究之后,老师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要求、真诚期望,给了老师们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希望。老师们从学生的反映中认识到“灌”与“压”好心办坏事,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和心理水平出发,导学、导思、导做、循序渐进、不懈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追求知识与上进的积极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使学生乐学、乐思、乐做,学校学风有前所未有的好转。2004年的高考,本校较出色地完成预期目标,这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却使我们得出的理念得到有效证明。
(二)校园文化与历史课堂有了浓厚的历史气息。通过校本课程、专题探究、乡土史料收集、小报小论文的评比活动,改变了以往只有历史课堂才有“历史知识教学”的现状,让学生校园生活中有历史,让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在耳孺目染中产生对历史的关注,而这份“关注”则是兴趣最好的开端。这样把校园文化与历史课堂、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的有机结合浓厚了校园文化的历史气息,也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课堂主人翁地位。反之,这历史气息的浓厚又得益于学生在课堂内外所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毕竟教师的人手、信息和精力是有限的。且在杭州市校本课程小论文评比中我们有两篇小论文获三等奖。
(三)合作学习、自我探究、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增强。在我们的探究性教学的影响下,学生“时局热点探究小组”成立,“良渚文化探究小组”走向深入,另外学生还自发成立了如“学生溜冰社”、“漫画社”等,“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学生自发有序进行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成果展,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采。
在我们的教学探索实践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参与课题的教师相对较年轻且工作任务重,工作态度上往往急于求成,一年探索下来,也有不少遗憾或反面教训有待我们今后解决或深思:
(一)行为调查应与心理调查相结合。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于2004年五月才正式挂牌工作,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对学生的行为研究中缺乏心理研究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总隐约感觉有点缺憾和力不从心,随着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加大,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着众多心理问题的困扰,何况我们研究的是从生理到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学生,这是我们的最大缺憾。
(二)历史学科应与其它学科研究相协调。另外仅历史教师孤军作战,一是研究力量小,二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过度倾斜,影响学科的平衡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信任不等于放任,信任应与严格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在实践策略的研究中,我们提出要给学生一份信任。在实践过程中,有些班级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但有课堂秩序不佳、不交作业人数上升的现象出现、考试水平低于平行班趋向。我们提出的“信任”是信任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提升学习成绩的愿望、有能力解决教材上的基本问题;我们还要考虑学习动力不足占学生数的61%,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学习动力不足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
(四)不拘泥于学生参与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片面地强调参与人次或解决问题的多、没有可思考性的互相质疑,并不是学生探究意识的表现。而既能使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又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既争取学生的参与数量,又讲求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对学生思维兴趣的激活与能力的提高,这才是学生课堂探究创新精神的体现。我们也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评价每一节课,理论性较强、学生探究学习较困难的内容我们还不能放弃讲解接受模式。
参考文献:
赵亚夫:《关于新世纪历史课程与教材的若干思考》,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3
曾楚清:《高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载《中学历史教学》2003/7
郝志军:《探究式教学的定位与系统分析》,载《山西教育》2002/12
高凌飚、张春燕:《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一个国外案例的分析》,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5
崔雪梅:《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原则》,载《山东教育科研》2002/10
李林昆:《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5期
黄威: 《主体性教育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期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岳麓书社,2003年3月第一版
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生作文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