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关心同学关心我的作文的文言文

好奇怪,背文言文自己背起来背得很顺利,背给同学和老师听总是卡带,这是为什么?_百度宝宝知道[转载]2012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二模文言文汇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
徐、松、金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书二馆人事
&&&&&&&&&&&&&&&&&&&&&&&&&&&&
&&&&&&&&&'
①佘守型比部时,见南来人道任兵宪环馆人事,奇之。
②兵宪始丞吴时也,倭暴至,台檄丞以乡兵五百邀之,兵故市人子,仓卒应募,不习战,遇辄鸟散走,而丞方独身从亲信抵射贼。贼中勇敢者奋持长刀逾沟来击,丞馆人挟抱丞上马,丞上马则贼已刃尾之。馆人乃直前手搏贼,连申数枪,手不舍,竟死。丞以间得逸去。
③佘使三辅,遇韩户部叔阳田,亦称其馆人。云始韩以金华令入觐,过淮阴改陆车,辚辚从冰上行也。已,冰薄车破之,韩与馆人俱溺焉,馆人急持韩衣裾不置。会傍有施绳钩下救者,缗且及馆人,号曰:“左被发而泅为令,救令有重赏。”救者乃移缗钩令起,宛转间,竟失馆人,弗及矣。
④佘闻而悲其事,问二人姓名俱不得,以为恨。於乎,士居平诵说诗书,伸眉目、掀鼻、昂颊、鼓掌、称伏节者何限?一旦事起而抱首鼠窜相接也。恩至则许人以死,过则倍之。非其初许谬也,亦死生之际深矣。夫二馆人,鄙人耳。岂有师友讲义之素?其死亦岂遂以是为名哉!仓卒颠沛之际,达其一念所不容已者而已。夫达其所不容已而其究乃竟有所济,则不为徒死哉!
(选自《弁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七)
[注][1]馆人: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2]比部:即刑部。[3]任兵宪环:指曾任按察佥事的任环。
[4]三辅:西汉时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辖的地区。[5]韩户部叔阳:指曾任户部郎中的韩叔阳。[6]缗:钓丝,绳。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馆人急持韩衣裾不置
&⑵缗且及馆人&
⑶其究乃竟有所济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丞以间得逸去。
(2)恩至则许人以死,过则倍之。
19.选出加点字用法与“见南来人道任兵宪环馆人事,奇之”中“奇”的用法相同的一
A.遇辄鸟散走&&&&&&&&&
B.雨丞方独身从亲信抵射贼
C.丞上马则贼已刀尾之&
D.冰薄车破之&&&&&&&&&&&&&&&&&&&&&&
E.余闻而悲其事
20.第②段的描述中,尤其体现出馆人舍生忘死的细节有&&&&&&&&&&&&&&
,&&&&&&&&&&&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夫二馆人,鄙人耳”,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写这句话的目的所在。(3分)
&&&&&&&&&&&&&&&&&&&&&&&&&&&&&&&&&&&&&&&&&&&&&&&&&&&&&&&&&&&&&&&&&&&&&&&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6题。(12分)
《呻吟语》原序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唯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时呻吟,辄志所苦以自恨,曰慎疾,复无病。已而弗慎,又复病,辄又志之。盖世病备经,不可胜专。一病数经,竟不能惩。语曰:三折肱成良医。予乃九折臂矣!沉痛年年,呻吟犹昨。嗟嗟!多病无完身,久病无完气。予奄奄视息而人也哉!
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司农大夫刘景泽,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顷共事雁门,各谈所苦。余出《呻吟语》视景泽,景泽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吾既志之矣,盍以公人?盖三益焉:医病者见子呻吟,起将死病;同病者见子呻吟,医各有病;未病者见子呻吟,谨未然病。是子以一身示惩于天下,而所寿者众也。既子不愈,能以愈人,不既多乎?”余矍然曰:“病语狂,又以其狂者惑人闻听,可乎?”因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呜呼!使予视息苟存,当求三年艾健,此馀生何敢以沉痼自弃?景泽,景泽,其尚医余也夫!
&[注]吕坤,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呻吟语》是他探讨人生哲理的―部著作,反映出他对社会、政治、世情的体验与见解。
22.下列各项中与“而未之志也”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时之所以不传也&& B.以为莫己若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
D.蚓无爪牙之利
23.作者引“三折肱成良医”一语的用意是&&&&&&&&&&&&&&&&&&&&&&&&&
24.解释作者所言之“病”的内涵。(2分)
&&&&&&&&&&&&&&&&&&&&&&&&&&&&&&&&&&&&&&&&&&&&&&&&&&&&&&&&&&&&&&&&&&&&&&&
2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作《呻吟语》的原因。(3分)
&&&&&&&&&&&&&&&&&&&&&&&&&&&&&&&&&&&&&&&&&&&&&&&&&&&&&&&&&&&&&&&&&&&&&&&
26.赏析文章最后一句:“景泽,景泽,其尚医予也夫!”(3分)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寝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此二事均为治(&
),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 ),其效可睹也。
17、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盗贼滋起&&&&&&&&&&&&&&&&&&&&&
(2)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
(3)听从禽讨为效&&&&&&&&&&&&&&&&&
(4)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
18、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以避文法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唯蔽匿者乃罪之&&&&&&&
&&而武帝之严
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
此二事均为治盗
19、下列选项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听群盗自相纠擿&&&&&&&&&&&&&&&&&&&&&&&&
B. 以避文法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
&&&&&&&&&&&&&&&&&&&&&&&&&&&&&&&&&&&&&&&&&&&&&&&&&&&&&&&&&&&&&&&&&&&&&&&
(2)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
&&&&&&&&&&&&&&&&&&&&&&&&&&&&&&&&&&&&&&&
&&&&&&&&&&&&&&&&&&&&&&&&&&&&&&&&
21根据上文内容,文中空格处应填的词依次是(&&&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4分)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烟雨之晨、风月之夕,静坐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22.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23.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24.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
&&&&&&&&&&&&&
&&&&&&&&&&&&&&&&&&&&&&&&&&&&&&&&&&&&&&&&&&&&&&&&&&&&&&&&&&&&&&&&&&
&&&&&&&&&&&&&&&&&&&&&&&&&&&&&&&&&&&&&&&&&&&&&&&&&&&&&&&&&&&&&&&&&&&&&
25.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3分)
&&&&&&&&&&&&&&&&&&&&&&&&&&&&&&&&&&&&&&&&&&&&&&&&&&&&&&&&&&&&&&&&&&&&&&&&&&&&&&
&&&&&&&&&&&&&&&&&&&&&&&&&&&&&&&&&&&&&&&&&&&&&&&&&&&&&&&&&&&&&&&&&&&&&&&
26.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4分)
《竹鹤轩记》&&&&&&&&&&&&&&&&&&&&&&&&&&&&&&&&&&&&&&&&&&&&&&&&&&&&&&&&&&&&&
《项脊轩志》&&&&&&&&&&&&&&&&&&&&&&&&&&&&&&&&&&&&&&&&&&&&&&&&&&&&&&&&&&&&&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1)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渭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①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2)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②,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③,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3)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④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⑤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季寡妇得寄&&&&&&&&&&&&&&&&
&&&&&&&(2)寡妇悉簪珥之属
(3)又延师教两郎&&&&&&&&&&&&&&&&&&&&&
(4)以此遗两郎君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1)别产而居&&&
(2)言讫而终&&&&&&
B.(1)顷之&&&&
(2)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
C.(1)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2)若然& D.(1)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
(2)何以加诸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
&&&&&&&&&&&&&&&&&&&&&&&&&&&&&&&&&&&&&&&&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
&&&&&&&&&&&&&&&&&&&&&&&&&&&&&&&&&&&&&&&&&&&&&&&&&&&&&&&&&&&&&&&&&&&&&&&
20.选文用阿寄&&&&&&&&&&&&&&&&&
一事表现其“忠”。(2分)
21.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3分)
&&&&&&&&&&&&&&&&&&&&&&&&&&&&&&&&&&&&&&&&&&&&&&&&&&&
&&&&&&&&&&&&&&&&&&&&
&&&&&&&&&&&&&&&&&&&&&&&&&&&&&&&&&&&&&&&&&&&&&&&&&&&&&&&&&&&&&&&&&&&&&&&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1)《五代史·冯道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诚然,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2)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2”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3)吾观三代3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4)顷读颜氏家训4,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1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2行己有耻:士者能知耻而有所不为。3三代:指夏、商、周。4顷:最近。《颜氏家训》: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名作。
&22.选文主要论述了廉耻与&&&&&&&&&
的关系。(2分)
&23.第(1)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分)
&24.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将无羞耻心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
B.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没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到羞耻。
C.齐朝某士夫的教子之法只为求得卿相高位,人格卑鄙。
D.颜之推等阉然媚世者于众昏之日独自清醒,故能无愧。
25.《劝学》在说理方法上与本文第(3)段画线处有明显相似处,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
&&&&&&&&&&&&&&&&&&&&&&&&&&&&&&&&&&&&&&&&&&&&&&&&&&&&&&&&&&&&&&&&&&&&&&&
26.作者认为四维之中“耻尤为要”,你的看法呢?(3分)
&&&&&&&&&&&&&&&&&&&&&&&&&&&&&&&&&&&&&&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
&②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①,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众至十余万,屯肥如。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积北方,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注)①牢禀逋悬:军粮拖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虞初举孝廉&
)&&&&&&&&&
(2)公事去官(&&&&&&&&
(3)庶几可定大业(&&&&&
)&&&&&&&&&
劝督农植(&&&&&&&
18.下列各组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因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自鲜卑、乌恒、夫余之辈&&&&&&&&&&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而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而起
D.民夷感其德化&&&&&&&&&&&&&&&&&&
&其皆出于此乎
19,翻译句子 ( 5分)
⑴朝廷以虞威信素著。
翻译:&&&&&&&&&&&&&&
&&&&&&&&&&&&&&&&&&&&&&&&&&&&&&&&&&&&&&&
⑵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
翻译:&&&&&
&&&&&&&&&&&&&&&&&&&&&&&&&&&&&&&&&&&&&&&&&&&&
20.用“/”给第一段画线部分断句 (2分)
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绥 抚 荒 余 以 蔬 俭 率 下。
21.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
22.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 (2分)
&&&&&&&&&&&&&&&&&&&
&&&&&&&&&&&&&&&&&&&&&&&&&&&&&&&&&&&&&&&&&&&&&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语,《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凌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清-袁枚《随园诗话》)
①组丽:华丽
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1分)
24.在甲乙文中
&&&&&&&和&&&&&
&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
25.与乙文划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通俗精妙&&
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 D.深入浅出
26.甲乙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 (3分)
&&&&&&&&&&&&&&&&&&&&&&&&&&&&&&&&&&&&&
&&&&&&&&&&&&&&&&&&&&&&&&&&&&&&&&
&&&&&&&&&&&&&
&&&&&&&&&&&&&&&&&&&&&&&&&&&&&&&&&&&&&&&&&&&&&&&&&&&&&&&&
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
甲文&&&&&&&&&&&&&&&&&&&&&&&&&&&&&
&&&&&&&&&&&&&&&&&&&&&&&&&&&&&&&&&&
乙文&&&&&&&&&&&&&&&&&&&&&&&&&&&&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8分)
①余少时见《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得诗一帙。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呼石篑①:“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②文长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④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独身未贵耳。然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注]①石篑,原名陶望龄,明朝著名学者,号石篑。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后适越 &&&&&
 (&&&&&&
(2)皆首称文长先生&
(3)文长大试辄不利&
)  (4)下狱论死   &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或向人,或作书&&&&&&&&&
副词,有时
B.友人力解,乃得出&&&&&&&
C.卒以疑杀其继室&&&&&&&&&
介词,凭借
D.不得志于有司&&&&&&&&&&&
介词,表示原因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
&&&&&&&&&&&&&&&&&&&&&&&&&&&&&&&&&&&&&&&&&&&&&&&&&&&&&&&&&&&&&&&&&&&&&&&
20.用“/”给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
显 者 至 门 皆 拒 不 纳 当 道 官 至 求 一 字 不可 得[来源:Z,]
21根据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诗歌特点。(2分)
&&&&&&&&&&&&&&&&&&&&&&&&&&&&&&&&&&&&&&&&&&&&&&&&&&&&&&&&&&&&&&&&&&&&&&&&
22.袁宏道主张写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以第①段为例,说说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及其效果。(3分)
&&&&&&&&&&&&&&&&&&&&&&&&&&&&&&&&&&&&&&&&&&&&&&&&&&&&&&&&&&&&&&&&&&&&&&&&
&&&&&&&&&&&&&&&&&&&&&&&&&
&&&&&&&&&&&&&&&&&&&&&&&&&&&&&&&&&&&&&&&&&&&&&&&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①《五代史》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
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②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罗仲素曰: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③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②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注]①《五代史》,欧阳修编著。②羌,与后文的“先零”、“土蕃”都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23.孟子,名&&&&&&
,字子舆。(1分)
24.作者为什么说“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
25.从第①段可以看出,管仲、欧阳修和本文作者顾炎武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对各自的侧重点做简要概括。(5分)
&&&&&&&&&&&
&&&&&&&&&&&&&&&&&&&&
欧阳修:&&&&&&&&&&&&&&&&&&&&&&&&&&&&&&&&&&&
顾炎武:&&&&&&&&&&&&&&&&&&&&&&&&&&&&&&&&&&&
26.第②段中作者用
“松柏”、“鸡鸣”喻指&&&&&&&&&&&&&&&&&&&&&&&&&&&&&
&&&&&(2分)
27.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请从文中摘录两句能证明这个观点的话。(2分)[来源:学。科。网Z。X。X。K]
(1)&&&&&&&&&&&&&&&&
&&&&&&&&&&&&&&&&&&&&&&&&&&&&&&&&&&&&&&&&&&&&&&&&&
(2)&&&&&&&&&&&&&&&&&&&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
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二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
,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17.本文作者方苞是清代“□□派”的代表。(1分)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2)次第死厂狱
(3)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4)有司敦趣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可强以仕&&&&&&&&&&&&&&&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C.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 (1)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
& (2)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来源:学|科|网Z|X|X|K]
&&&&&&&&&&&&&&&&&&&&&&&&&&&&&&&&&&&&&&&&&&&&&&&&&&&&&&&&&&&&&&&&&&&&&&&
2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不慕名利、保持民族气节
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②吾因叹,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22.第①段画线句突出了剑打磨之后
&&&&&&&&&&和
&&&&&&&的特点。(2分)
23.本文第一段写得跌宕生姿,具体说来:
珍爱之剑,竟成死铁,此第一层跌宕;
常求淬磨,久乃得石,此第二层跌宕;
&&&&&&&&&&&&&&&&&&&&&
&&&&,此第三层跌宕。(2分)
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质刚者须时时磨砺,质柔者更须不断磨砺。
& B.质刚者可暂不磨砺,质柔者须不断磨砺。
& C.质刚者尚能磨砺,质柔者不堪磨砺。
& D.质刚者必须磨砺,质柔者不能磨砺。
25.从全文看,本文在说理上有怎样的特点?(3分)& 。
26.本文主旨由第①段的故事引发,如果你来写第②段,你还 可以提出什么观点?(3分)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用原文语句回答)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15分)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①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
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 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
②巂(xī):杜鹃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连山殆数百里(& )(2)时有鸣巂(&
)(3)山风卒起(& )(4)游者悚焉(&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县治而迤平 /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 / 云霞明灭或可睹
C.是日,姜坞先生与往 /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D.使鼐为之记 /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5分)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
&&&&&&&&&&&&&&&&&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
21.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4分)
&&&&&&&&&&&&&&&&&&&&&&&&&&&&&&&&&&&&&&&&&&&&&&&&&&&&&&&&&&&&&&&&&&&&&&&
&&&&&&&&&&&&&&&&&&&&&&&&&&&&&
&&&&&&&&&&&&&&&&&&&&&&&&&&&&&&&&&&&&&&&&&&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4分)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存其名而已。泰西诸邦崛起于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设有专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湮没而不彰。泰西人才之众多者,有此教养之道也。
且人之□□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苟生于世之心,则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勖也,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兴也”。至中焉者,端赖乎鼓励以方,故泰西之士,虽一才一艺之微,而国家必宠以科名,是故人能为奋,士不虚生。逮至学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则又有学会以资其博,学报以进其益,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则士处其间,岂复有孤陋寡闻者哉?又学者倘能穷一新理,创一新器,必邀国家之上赏,则其国之士,岂有不专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种学问所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几于夺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励之方也。
——孙文《上李鸿章书》(节选)
22.节选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2分)
23.对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每个人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天赋气质。
B.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气质发挥力量。
C.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都努力靠近自己的天赋气质。
D.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向着最接近于自己天赋气质的方向去努力。
24.文章第一段将&&&&&&&&&&&&
和&&&&&&&&&&&&&
进行对比,作者的用意是&&&&&&&&&&&&
&&&&&&&&&&&&&&&&&&&&&&&&&&&&&&&&&&&&&&&&&&&&&&&&&&&&&&&&&&
25.文章第二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才志”还是“才智”?请简述理由。(3分)
&&&&&&&&&&&&&&&&&&&&&&&&&&&&&&&&&&&&&&&&&&&&&&&&&&&&&&&&&&&&&&&&&&&&&&&
26.用自己的话概括西方的“鼓励之方”。(3分)
&&&&&&&&&&&&&&&&&&&&&&&&&&&&&&&&&&&&
&&&&&&&&&&&&&&&&&&&&&&&&&&&&&&&&&&&
&&&&&&&&&&&&&&&&&&&&&&&&&&&&&&&&&&&&&&&&&&&&&&&&&&&&&&&&&&&&&&&&&&&&&&&
杨青宝静四区
(五)阅读下文渗完成17 一22 题。(18 分)
(1)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①
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②
远县细微之想。”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③ ,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2)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④
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椽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3)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无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4)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⑤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薄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磋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注] ① 刑:通“型”,典范、榜样。② 阔略:宽恕;宽容③ 隐亲:亲自抚恤。④ 徒:囚徒⑤ 坐臧:因贪赃
17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 分)
太守甚贤之&&&&&&&&&&&&&&&&&&&&
② 所部多蒙全济
意屏人问状&&&&&&&&&&&&&&&&&&&&
④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1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明政化之本&&&&&&&&&&&&
B.民防广为父报仇&&&&&&&&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君所使椽何乃仁于用心?
D.遂任以县事&&&&&&&&&&&&
意亦具以闻悉
19.与“此臧秽之宝”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 分)
A.诚良吏也!&&&&&&&&&&&&&&&&&&&&&&&
B.吏有檀建者
C.臣闻孔子子忍渴于盗泉之水&&&&&&&&&
D.清乎尚书之言!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 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态所欲过。
&&&&&&&&&&&&&&&&&&&&&&&&&&&&&&&&&&&&&&&&&&&&&&&&&&&&&&&&&&&&&&&&&&&&&&
② 意得珠矶,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
21.用“/ ”给第(3 )段划线部分断句。(2 分)
吾 闻 无 道 之 君 以 刃 残 人 有 道 之 君 以 义 行 诛 子 罪 命 也。
22.文章着重展现钟离意&&&&&&&&&
和&&&&&&&&&
的品格。(每空不超过两个字)( 4 分)
(六)阅读下文,回答23 一26 题。(10 分)
游石钟山记
(明)罗洪先
昔郦氏注《水经》
,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
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桂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扰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辫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甬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婴卣,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若婴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
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蠢入江处,众流迸驰,湍回洑射,日刔月消。石虽坚,不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因记以侯好古者。
.苏轼与本文作者在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上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2 分)
24 .对“石虽坚,不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石头即使坚固,也禁不住(水)长久的外力,所以它的外形也具备钻研磨刮的巧饰,晶莹如玉。
B.石头虽然坚固,但禁不住(水)长久的外力,所以它的外形也像具备钻研磨刮的巧,饰,晶莹如玉。
C.石头虽然坚固,但它不会胜过(水)长久的外力,所以它的外形也经由人工钻研磨,刮的巧饰,晶莹如玉。
D.石头即使坚固,也超不过(水)长久的外力,所以它的外形也经由人工的钻研磨刮,晶莹如玉。
25 .对“垂者馨悬,侧者笋茁”一句中的加点字进行赏析。(3 分)
&&&&&&&&&&&&&&&&&&&&&&&&&&&&&&&&&&&&&&&&&&&&&&&&&&&&&&&&&&&&&&&&&&&&&&&&&&&&&&
&&&&&&&&&&&&&&&&&&&&&&&&&&&&&&&&&&&&&&&&&&&&&&&&&&&&&&&&&&&&&&&&&&&&&&&&&&&&&&
26 .从本文作者、苏轼等人对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探讨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写出三点)( 3 分)
&&&&&&&&&&&&&&&&&&&&&&&&&&&&&&&&&&&&&&&&&&&&&&&&&&&&&&&&&&&&&&&&&&&&&&&&&&&&&&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庄宗刘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时年五六岁。归晋阳宫,为太后侍者,教吹笙。及笄,姿色绝众,声伎亦所长。太后赐庄宗,为韩国夫人①侍者。后诞皇子继岌,宠待日隆。他日,成安人刘叟诣邺宫见上,称夫人之父。有内臣刘建丰认之,即昔日黄须丈人,后之父也。刘氏方与嫡夫人争宠,皆以门族夸尚,刘氏耻为寒家,白庄宗曰:“妾去乡之时,妾父死于乱兵,是时环尸而哭。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诈伪及此!”乃于宫门笞之,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庄宗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
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后方昼眠,及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后大恚,笞继岌。然为太后不礼,复以韩夫人居正,无以发明。大臣希旨,请册刘氏为皇后,议者以后出于寒贱,好兴利聚财,初在邺都,令人设法稗贩,所鬻樵苏果茹亦以皇后为名。正位之后,凡贡奉先入后宫,惟写佛经施尼师,他无所赐,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宰相请出内库表给,后将出妆具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令鬻以赡军。一旦作乱,亡国灭族,与夫褒姒、妲己无异也。
【注】①韩国夫人:当时庄宗妻子的封号。
17、写出下列家电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及笄,姿色绝众(&&&&&&&&
(2)成安人刘叟诣邺宫见上(&&&&&&&&
(3)请册刘氏为皇后(&&&&&&&&&
(4)所鬻樵苏果茹&&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太后侍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称夫人之父&&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来源:学科网ZXXK]
C、皆以门族夸尚&&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 其孰能讥之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于此诈伪!
&&&&&&&&&&&&&&&&&&&&&&&&&&&&&&&&&&&&&&&&&&&&&&&&&&&&&&&&&&&&&&&&&&&&&&&&&&
(2)后方昼眠,及造其卧内,自称刘叟访女
&&&&&&&&&&&&&&&&&&&&&&&&&&&&&&&&&&&&&&&&&&&&&&&&&&&&&&&&&&&&&&&&&&&&&&&&&&
20、从文中看,庄宗刘皇后不认自己亲生父亲的根本原因是:(2分)
&&&&&&&&&&&&&&&
&&&&&&&&&&&&&&&&&&&&&&&&&&&&&&&&&&&&&&&&&&&&&&&&&&&&&&&&&&&&&&&
21、文末为什么要将刘皇后与褒姒、妲己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浍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濊淫溢,充塞坑谷。然后滂洋东流,蔑洲渚,乘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尝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今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渟,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不为易勇,不为险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平居以养其心,足乎内,无待乎外,其中潢漾①,与天地相终始。止则物莫之测,行则物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夷狄患难而不屈,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故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今余将登子之堂,举酒相属,击槁木而歌,徜徉乎万物之外,子信以为能浩然矣乎?”
元丰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潢漾:浩荡无迹貌&&
②写作本文时,苏辙是受苏轼牵连而谪贬在筠州做卖盐酒的小吏。
22、对“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理解正确的一项…………(&&
A、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高兴,请替我分析其中的缘故。
B、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是很理解孟子的说法,请为我解释其中的缘故。
C、我私下里很高兴,但不知道吴君的想法,请给我解说命名的缘由。
D、我私下里很高兴, 但不知道命名者的想法,请替我解说命名的 缘由。
23、简析第二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
24、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文中与之相呼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作者在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时,有所变动,你认为这合适吗?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
&&&&&&&&&&&&&&&&&&&&&&&&&&&&&&&&&&&&&&&&&&&&&&&&&&&&&&&&&&&&&&&&&&&&&&&
26、阐述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郭常者,饶人,业医,居饶中,以直德信。饶江其南导自闽,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曰:“病可去也。”估曰:“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常因舍之。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然后辅以奇药。诚曰:“第橐虑①。”块居②月余,估称愈。欲归常所许财。常不听。估曰:“先生以为寡欤?”常曰:“不也。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所受非任,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③,计量于毫铢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今暴夺之息财五十万。财必追吝郁惋,宁能离其心?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即不可救。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活而告我,我幸免之,因利其财又使其死,是独不畏为不仁,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节选自《全唐文&医表者郭常》)
注:①橐虑:多虑。②块居:独自一人住居。③榷买:专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业医(&&&&&&&&&
②今暴夺之息财五十万&
(&&&&&&&&&&&
③常因舍之(&&&&&&&&&&&&
)④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
18、选出下列各组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A、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
蚓无爪牙之利
B、然后辅以奇药&&&&&&&&&&&
C、先以针火杂治&&&&&&&&&&
折藏之,归以示成
D、以直德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9、郭常不愿收取商人五十万钱的直接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他替人治病,一是以&&&&&&&&&
来治疗,二是以&&&&&&&&&&&&
来治疗。(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
&&&&&&&&&&&&&&&&&&&&&&&&&&&&&&&&&&&&&&&&&&&&
&&&&&&&&&&&&&&&&&&&&&&&&&&&&&&&&&&&&&&&&&&&&&&&&&&&&&&&&&&&&&&&&&&&&&&&&&&&&&&&&&&&&&&&&&&&&&&&&
②&&&&
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活而告我,我幸免之。
&&&&&&&&&&&&&&&&&&&&&&&&&&&&&&&&&&&&&&&&&&&&&&&&&&&&&&&&&&&&&&&&&&&&&&&&&&&&&&&&&&&
21、“人以常为诈”,你以为如何?请说明理由。(3分)
&&&&&&&&&&&&&&&&&&&&&
&&&&&&&&&&&&&&&&&&&&&&&&&&&&&&&&&&&&&&&&&&&&&&&&&&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4分)
凌虚台记&&& 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④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22、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2分)
&&& 夫 台 犹 不 足 恃
以 长 久 而 况 于 人 事 之 得 丧 忽 往 而 忽 来 者 欤
23、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24、联系第①、第②段,说说太守在此筑台的原因:(2分)
①&&&&&&&&&&&&&&&&&&&&&&&&&&&&&
&&&&&&&&&&&&&&&&&&&&&&&&&&&&&&&&&&&
25、“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4分)
&&&&&&&&&&&&&&&&&&&&&&&&&&&&&&&&&&&&&&&&&&&&&&&&&&&&&&&&&&&&&&&&&&&&&&&&&&&&&&&
&&&&&&&&&&&&&&&&&&&&&&&&&&&&&&&&&&&&&&&&&&&&&&&&&&&&&&&&&&&&&&&&&&&&&&&
26、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4分)
&&&&&&&&&&&&&&&&&&&&&&&&&&&&&&&&&&&&&&&&&&&&&&&&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8分)
(1)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2)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3)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注释:扩:墓穴。窆:下葬。移时:过了一会儿。茂才:秀才。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牧伯:州郡长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乃共克朋日(&&&&&&&
(2)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3)咸为挥涕&
(4)式见而识之(&&&&&&&&
18.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尽欢而别&&&&&&&&&&&&&&&&&&
B.屐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
D.号哭而来
19.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 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
(2)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
21.用“|”为第3段划线句断句。
式 行 部 到 新 野 而 县 选 嵩 为 导 骑 迎 式 式 见 而 识 之呼 嵩。
22.细读全文,概括范式的性格特点。(2分)
&&&&&&&&&&&&&&&&&&&&&&&&&&&&&&&&&&&&&&&&&&&&&&&&&&&&&&&&&&&&&&&&&&&&&&&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毕训咸《咏史诗》序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
&&&&&&&&&&&&&&&&&&&&&&&&&&&&&&&(《茗柯文二编》卷上)
23.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1分)
2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那些现象?(2分)
&&&&&&&&&&&&&&&&&&&&&&&&&&&&&&&&&&&&&&&&&&&&&&&&&&&&&&&&&&&&&&&&&&&&&&&
25.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2分)
&&&&&&&&&&&&&&&&&
&&&&&&&&&&&&&&&&&&&&&&&&&&&&&&&&&&&&&&&&&&&&&&&&&&&&&&
26.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
&&&&&&&&&&&&&&&&&&&&&&&&&&&&&&&&&&&&&&&&&&&&&&&&&&&&&&&&&&&&&&&&&&&&&&&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
&&&&&&&&&&&&&&&&&&&&&&&&&&&&&&&&&&&&&&&&&&&&&&&&&&&&&&&&&&&&&&&&&&&&&&&
&&&&&&&&&&&&&&&&&&&&&&&&&&&&&&&&&&&&&&&&&&&&&&&&&&&&&&&&&&&&&&&&&&&&&&&
参考答案:
(五)16分
17.⑴放开,放弃& ⑵ 将,将要 ⑶救助,拯救(3分)
18.⑴任环趁着空隙得以逃走(以 、间 、逸 3分)
⑵受到恩惠就向人承诺用死来报答,事过之后却又背叛自己的诺言。(许、倍、之 3分)
19.E(2分)
20.毫不犹豫地与持刀的敌寇徒手搏斗&&&
身负重伤,但依然抱住敌寇不放(2分)
21.作者说馆人是“鄙人”,是强调他们不具备师友讲义之素,却做出了舍生取义之举,同那些平日饱读诗书,却只会空自慷慨陈词,临难“抱头鼠窜”的“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世风的衰颓与儒道的沦丧,彰显出作者的好恶。(3分)
(六)12分
22.B (2分)
23.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多“病”,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自己多“病”而不能引以为戒的自责(自嘲)。(2分)
24.作者所言之“病”是其自身,更是社会现实所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弊端。(2分)
25,自己体验到的病痛,他人难以理解,甚至在病痛过去之后连自己也忘记了,因此要记下来;记下疾痛,带在身边用来提醒自己、疗救助金;以自身的感受和反思来警示天下人、疗救天下人。(3分)
26.运用反复的手法,借着对刘景泽“医予”的感激,凝聚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无穷感慨,也传达出作者对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不放弃。(3分)
(五)(16分)
17.(1)生出、滋生、产生、兴起& (2)有的、有时&
(3)通“擒”,捕捉、捉拿(不写通假,也给分,只写通假不解释,不给分)(4)犯罪、因为、因为犯...罪(4分)
20.(1)朝廷派使者穿着精致有绣花的衣服,拿着兵符,带兵追击(这些匪徒)。(得分点:第二个“使”、前一个“衣”作动词)(2分)&&
(2)之后小吏们害怕被杀,即使有盗贼,也不敢说。(得分点:“诛”、“虽”、“发”)(3分)
21.盗& 宽(2分)
(六)(14分)
22.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写轩昂超卓不为势利所羁也可)(2分)
&& 23.C(2分)&
24.有竹一样“疏简抗劲”的气节;有鹤一般高洁而不被势利所羁的品德;有通过进德修业成就的“斐然之文”;有以“慎独存诚”来探究圣贤学问之心。(3分.)(4点中写到3
点即可,或者学生答到以竹和鹤自喻,用竹和鹤寄托进德修业、慎独存诚的情怀也给满分)&&&
&25.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或反问句,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如果是反问说语势),强调人
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和品德。(3分)
&26.《竹鹤轩记》:说明了“竹鹤轩”命名的原因,即强调人要有德行和学问。
《项脊轩志》:叙述“项脊轩”中的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故去亲人思念和对过往岁
& 月追忆之情。&&
(4分)(两文内容和情感、主旨各一分)
(五)(16分)
17.(4分)(1)(排行)老三&
(2)类&& (3)请(4)赠送
18.(2分)A
19,(5分)(1)女主人认为我力气比不上牛马呀!(句式,若).& .
(2)阿寄就进山贩卖漆,一整年就得到三倍利钱。(期年,三,息)
20.(2分)毫无私心地为主人画策营生(毫无保留地让主人发财致富)。
21.(3分)可以对阿寄的言行或作者的观点表示赞同或异议,言之有理即可。
(六)(12分)&
22.(2分)国运兴衰&
23.(2分)内容上指出“四维”的重要性;结构上引出议论话题(引出下文对“廉”“耻”关系和有羞耻心的重要性的论述)
24.(2分) D
25.(3分)略
26.(3分)可以赞同或反对或补充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7.(4分)(1)被举荐(或被推荐)&
(2)免除(或削除).(3)或许& (4)鼓励
18.(2分)B&
19.(5分)(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素、明年各1分)
(2)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到刘虞处。(被动、省略、诣各1分)
20.(2分)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
21.(2分)宽待从者;(1分)赏购首领(1分)
22.(2分)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共3点,答对任意2点给2分)
(六)(12分)
23.(1分)屈原
24.(2分)拙易(1分)& 枯槁(1分).
25.(2分)D
26.(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7.(4分)甲文:引征,强调达到“平淡”很难(2分)&
乙文:例证,突出梅诗达不到“平淡”的原因,增强说服力(2分)
(五)(18分)
17.(1)适:到……去&
(2)称颂&&&&
(3)总是& (4)判处(每小题 1分)
18.B(2分)
19.(1)两个人跳起来,在灯光下,读到妙处就叫好,叫过之后又接着读,已经睡着的书童仆人都被惊醒起来了。(重点:定语后置)(2分)
(2)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徐文长都斥责他们,把他们看作奴仆,以和他们交往为耻辱。(重点:两个意动“奴”、“耻”,一处省略)(3分)
20.显者至门 / 皆拒不纳 / 当道官至 / 求一字不可得(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三处全对给2分)
21.取材广泛(2分)
22.一般人物传记都开门见山,从传主的名字号、籍贯等写起,本文开篇却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引出传主(2分),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1分)。
(六)(12分)
23.轲(1分)
24.因为不廉洁、违背礼义的根源都是没有羞耻心。或:人只要知耻,就会保持廉洁,遵礼守义。(2分)
25.管仲,礼、义、廉、耻四者并重;欧阳修,突出了廉、耻的重要;顾炎武,突出了耻的重要。(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全对5分)
26.在世衰道微中能坚守礼义廉耻的人。(2分)
27.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或: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或: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五)16分
17.桐城(1分)
18.(1)看&
(2)先后、依次、一个接一个(3)制止、阻止&&
(4)同“促”,催促 (4分)
19.C(2分)
20.(6分)
(1)(慷慨赴死的)杨涟、左光斗等人最终依靠(孙奇逢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孙奇逢等三人就是世人所传颂的“范阳三个有气节、有壮志的人”(“范阳三烈士”)。
(2)(孙奇逢)也一定会用一片诚心对待他们,由于这样,他的德行天下闻名,却没有嫉恨他的人。
21.(1)不畏强暴、刚直正义
(2)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 ,卒固辞
(3)为人谦和、以诚待人 (3分)
(六)12分
22.闪亮;锋利
23.初磨无效,再磨始成
25.因叙生议(因事说理,类比说理),叙议结合(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26.本题3分,其中观点2分,依据1分。
注意点:(1)依据应从第一段中来;(2)观点应和依据统一;(3)观点不能是文章第二段的观点,依旧谈要磨砺。
参考角度:从打磨的过程看;从石的角度看;从对待“工”的态度看;从“我”对宝剑的态度看……
五、(15分)
18.(1)大概(2)有时(3)通“猝”,突然(4)害怕(4分)
19.C(2分)
20.(5分)(1)这年三月上旬,(我们)步行顺着龙溪的西边进入。
(2)层层叠叠的石头宛若高楼,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龙溪的西面。
21.本文作者应邀赴宴而作此“游记”,通过交代游踪记录了循溪进入沿途所见,最后自然地落笔在媚笔泉,使媚笔泉和周围的风景形成完整的山水图卷,加上对沿途人文环境的描写,共同渲染出左学冲邀饮之地的奇幽古雅。(4分)
六、(14分)
22.国民需要良好的教养之道和鼓励之方。(2分)
23.D(2分)
24.中华教养之道、西方教养之道;建议国家效法西方,普及教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4分)
25.才志。这段主要谈实施国策鼓励国人立志求学的重要性,紧连的下文依据是否有主动发奋之心将人们分成“上焉者”和“中焉者”,因此,作者强调的人之“不一”之处应该是“才志”。(3分)
26.细分学科。给有专项才艺的人以声望;用“学会”、“学报”等机构媒体来开阔视野,促进研讨;重奖有贡献的研究者创造者。(3分)
(五)(18分)&
17.①以……为贤&
②保全&&&
③排除& ④更换(4分)
18.D(2分)
19.A (2分)&
20.①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
②钟离意得到一些珍珠,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受赐赠(或:不拜谢)。(4分)
21.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命也。(2分)
22.仁厚(仁爱)& 清廉(廉洁)(4分)
(六)(10分)
23.观察角度不同(2分)
24.B(2分)&
25.“磬、笋”名作状,像——,用各种比喻生动地展示了石钟山内里千姿百态的溶洞状态.(3分)&
26.①目见耳闻,实践精神;②敢于挑战前人,质疑精神;③探究精神。(3分)
[参考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二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抚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椽吏良心竞这么仁厚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回来后,以病免职。
后来授职为暇丘县令。官吏中有个叫檀建的偷窃县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私自问供,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加刑罚,遣送他回家令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听到了,替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代替杀人。你有罪,命该如此。”于是令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公元50年),升为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能进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丞椽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他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征回京师伏法。钱物等用簿本记载没收交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一些珠宝,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受恩赐。显宗奇怪而问其缘故,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听到‘胜母’的地名而回车,讨厌其名字哩。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多么清正啊!”于是改以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又升任他为尚书仆射。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 - 21题。(16分)
17.(4分)(1)超越& (2)到&
(3)册封、册立& (4)卖
18.(2分)C(凭借& 用;A担任&
是;B的& 消独;D代词& 反问语气词)
19.(5分)(1)我本来就没了父亲,这是哪里来的乡下老头,到此乔装行骗。(2分,得分点:固、田舍翁)
&&&&&&&&&&
(2)刘皇后正在午睡,李继岌到她的卧室内,自称是刘老头来找女儿。(3分,得分点:昼眠、造、访)
&20.(2分)为争夺正室之位,遮掩自己卑微的出身。
&21.(3分)刘皇后与褒姒、妲己一样拥有美丽的容貌,受到皇帝的宠爱;同时也与褒姒、妲己一样对君王的身死国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似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同因祸国而不得善终也可得2分。)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22.(2分)B& (关键点:两个“其”的理解)
23.(2分)用整齐的句式(或铺陈的手法)(1分),条理分明(层层推进)地展现江水的浩然之态,节奏和谐,增添了文字的感染力。(1分)
24.(2分)足乎内,无待乎外
25.(3分)合适。(1)间接引用可以为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所改动。&
(2)作者对原句进行调整后,使文章句式整齐、押韵,对仗工整。&
(3)用“忧”替代“移”,强调“不屈、不惧”,体现出作者经历了人生患难的考验,心胸变得豁达开朗,对浩然之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
26.(3分)交代浩然堂得名的缘由,解答吴君对如何培育浩然之气的疑惑,提出“忘己”、“养心”的修养主张(答阐明自己对浩然之气的理解得1分),体现作者阔达的胸襟和雍容的气度。(补充:答也有与隐居不仕的吴君共勉,追求隐逸之乐的意思也可得1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原是魏州成安(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出身于贫寒的普通百姓之家,在太祖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时,曾占领了成安,俘获了刘氏,刘皇后当时只有五六岁,被带回了晋阳,成为李克用的妃子的一名小侍女。刘氏长大成人后美貌无比,还擅长歌舞。太后将刘氏赐给儿子庄宗,刘氏成为李存勖的妻子韩国夫人的侍女。刘皇后为李存勖生下一个儿子李继岌。李存勖对刘皇后更是加倍宠爱,整天带在身边。有一天,成安人刘老头到邺城的王宫求见庄宗,自称是魏国夫人(刘皇后)的父亲。有当年抢掠刘氏的将校刘建丰辨认出老人正是当年的黄胡子老者,正是刘皇后的父亲。刘氏正在与韩国夫人争立皇后,而且她还在她们面前夸耀自己出身高贵。刘氏对自己出身低微感到羞耻,禀告庄宗说:“臣妾当年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幸死于乱军之中了,记得当时我还曾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我本来就没了父亲,这是哪里来的乡下老头,到此乔装行骗!”于是让人在王宫门口打了刘老头一顿。其实,刘皇后就是刘老头的大女儿。李存勖本来就喜欢演戏,有一天他扮成一个老者,背着个蓍草袋子和药箱,还让儿子继岌戴着顶破草帽跟在后边,就像当年刘氏父亲行医占卜的样子。刘氏正在睡午觉,继岌便悄悄走到她的床前,大声说刘老头寻访女儿来了。刘氏惊醒之后见是儿子和丈夫乔装改扮来戏弄自己,不由得大怒,拿起板子来就打继岌。然而因为大后认为(立刘氏为后)不合规矩,又因为韩国夫人本是正妻,(立刘氏为后的心思)没有办法让人知晓。有大臣迎合庄宗的意思,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有人评论说刘皇后出身贫贱,喜欢聚敛钱财,当初在邺城就让人经商贩卖物品,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售。成为皇后以后,藩镇所贡献的钱财全都送入后宫,刘氏只是抄写佛经布施给尼姑,此外不肯拿出一点以解国家急需。守卫皇宫的将士缺乏粮饷,连家人都要饿死了,宰相乞请发放一些内府库的钱财赏赐将士,刘皇后拿出日常用的银盆两个,又将皇子满喜等三人领出来,让宰相卖了犒赏将士。终于有一天将士反叛,庄宗身死国灭,刘皇后与历史上的褒姒、妲己没什么不同啊。
吴氏浩然堂记
新喻的吴君,有志于学问且在诗歌创作上有专长,家周围是让人悠乐的山林,吴君在此隐居不去做官,给他的屋子取名叫“浩然”,说,“孟子是我的老师,他说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私下里很喜欢,但不是很能理解孟子的说法,请为我解释下其中的缘由。”
我回复他说:“你处在江上之时,也曾观察过江水吗?秋雨按时节下来,沟渠里装满了雨水,各路水流满溢,合聚在一起。便汪洋肆意,尽情地充斥着坑沟峡谷,之后又滂泊向东流去,轻快地越过洲岛,穿过丘陵,肆意前行,遇到木头折断木头,碰到石头,石头也被摧毁,如此浩然的水势没有什么能阻挡。你试着考察看看,它凭什么能像这样形成如此浩荡之势?如今那水不求太深,也无意奔向何方,遇到高的地方就停下来,遇到低的地方就顺势流下去,忘了自己,只会适应着外部环境,不因为容易表现勇敢,不因为危险而胆怯。所以,这水一旦聚集发动,就会浩浩荡荡驰骋开去直到大海。古代的君子,生活简易来滋养内心,从内心得到满足,对外部环境不抱期待,心胸开阔可以包容天地。停下来的时候外界揣测不到他的内心,行动起来的时候没有人能抵抗得了。处于富贵之中不放纵自己,处于贫贱之中也不忧虑,在蛮夷之地遭受患难不屈服,在生死得失面前不惧怕,如此这样也不可能不培养出浩然正气的品性,所以说:‘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今天我将登上你的‘浩然’堂,举着酒杯互相劝饮,击着槁木吟诗,徘徊于万物之外,你真的以为我们就能变成有浩然之气的人了吗?”
元丰四年七月九日,眉山苏辙记。
(五)(17分)
17.(4分)①业:从事……职业(行当)&
②暴:突然&&&&
③舍:安置;安排住下
④伐:发作;攻出
18.(2分)C&&
19.(4分)“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伐,即不可救”(2分)药物、器
械& 心理安慰(2分)
20.(4分)&&&
①如果真能使我活命,我给你酬金五十万古,:,(关键词:“诚”、“生”。2分)
②(像这样),可怎么办?他刚有病的时候,认为我能治他的病而来央求我,我侥幸使他的病好了。(关键处:“奈何”“幸”。 2分)
21.(3分)不虚伪。(1分)首先他有适度的收费标准:“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1分)其次他懂得病人心理,替病人着想,诚心为病人创设安心养病的好境况。(1分)
(六)(14分)
22.(2分)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断句、标点各1分)
23.(2务)C
24.(2分)①太守住在最靠近终南山的地方,却不能观山,这于情理不合;筑台是为了观山。②太守认为此处一定有奇异的地方(“是必有异”),所以在此筑台。(一点1分)
25.(4分)先由此台说起:此处荒芜时,无人知道日后会筑台;筑台之后是否荒芜也不得而知。(1分)再由此展开:台的四周曾有历代的宏伟宫殿,如今却成了断壁残垣。(1分)最后得出结论:人事如台,其得失成毁确实难以料定;(1分)如果有人想借此炫耀以求满足,那就太过分了。(1分)
26.(4分)两文均采用了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1分)前者借筑台一事阐发事理,后者就一次失败的游历感悟人生;(1分)叙事为作文缘起,为议论作依据、作铺垫;(1分)为文的重心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1分)(意思对即可)
(五)(18分)
17.(4分)(1)约定、确定&
(2)讲守信用的、守诺言的、诚实的& (3)全、都&
(4)认出、辨认、辨别
18.(2分)C
19.(2分)B
20.(1)(3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母亲,请她准备酒菜来招待范式。(具、“以”后的省略、馔,各1分)
(2)(3分)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巨卿了。”(其、之、是,各1分)
21.(2分)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答时1处得1分,满2分止)
22.(2分)对朋友真诚笃信,重承诺,守信用,为官清廉贤达,关心同学。(答对l点,给1分)
(六)(12分)
23.(1分)春秋
24.(2分)读书从古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很少;写文章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说得很多。(各1分)或读书不求明白,明白不求通达,通达了不求有自己的心得;写作用文集命名的很多,下层的人以此想出名,上层的人想以此流传后世,文章内容空洞无用且喜欢长篇大论。
25.(2分)那些肆无忌惮的无知之人反而通达被重用;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反而被嘲笑为迂腐;那些周密谨慎的人都是昏庸无耻之人;那些表达文雅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欺骗。(1点1分)
26.(3分)为毕训咸的《咏史诗》作序;抨击当时学界的不良风气;提倡为学要有所用,为文要有所行。(1点1分)
27.(4分)首先提出古人为学必有所用、为文必有所行,然后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进一步说明这个观点。再罗列当时社会上的虚浮的文风进行抨击;最后指出毕训咸的诗歌是有所用、有所行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关心同学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