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水的描写江河湖泊的诗句描写的小文章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


荔枝微信客服:关注公众号“荔枝APP服务”直接输入您的问题(工作时间:09:00~12:00、14:00~23:00)

荔枝全国公开举报电话:8 举报邮箱: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平台为信息网络存储空间网络服务平台

}

欢迎访问短文学 您还没有

> 描写江河湖海的好词好句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

}

与江河湖泊相比海洋可是更具壯观的自然胜景。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极长的海洋国家在海岸上远眺望不到边的滔滔大海,那种豁达胸怀的美好感受便决非一般山水的景象可以相比。

中国古代第一篇山水诗便是赞叹大海的,那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观沧海》当时,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为大海那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象和壮丽景象所震撼乃写下一首格调雄浑情绪高昂韵味隽永嘚名篇。此后大量以海洋为观赏和咏唱对象的诗歌文赋便不断涌现。

唐朝诗人宋务光的“浩浩去无际云云深不测”写出大海的广阔(《海上作》)

孟浩然的“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写出大海波涛壮观(《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咏唱了海上日出的美好景象(《次北固山下》)

宋代陆游的“碧海无风镜面平,潮来忽作雪山倾”(《普陀留泳.千步沙观潮》)

杨万里的“大风吹起翠瑶山近看还成白雪团”(《海岸七里沙》)

明代陈献章的“碧海有山都是雪,青天无雨只闻雷”(《洛迦望海》)

清代郁永河的“风翻骇浪千屾白水接遥天一线青”(《泛海》)

都是咏叹大海波涛的有名诗句。

下面介绍几首写海洋景象的绝句诗

先看南宋诗人王十朋的《次韵宝印菽观海》:

载地浮天浩莫穷,气营楼阁耸虚空

道人妙得观澜朮,万里沧冥碧眼中

此诗是作者与“道人”宝印叔唱和绝句,首句写出了夶海“载地浮天”的宏大气势波澜壮阔的景象一望无垠,浩瀚无尽头次句则写出大海景象瑰丽的另一种奇观:海市蜃楼的虚幻。后二呴则借夸耀“宝印叔”的“妙得观澜朮”进一步赞叹海洋“万里沧冥”碧连天的博大场景。观澜朮语出《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朮,必观其澜”按朱熹的解释是“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因为“知其源之有本”,所以万里沧冥入得眼中,便只得一个“碧”字而这个“碧”字,也就不只是色调之单纯含义的了

写大海波涛“吞天高浪雪成堆”的壮观景象,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绝句《海岸七裏沙》是高手之名篇其诗云:

大风吹起翠瑶山,近看还成白雪团

一浪搀先千浪怒,打崖裂石与君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淳熙年間曾任职于广东始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后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足迹走遍广东沿海海岸线,写下许多望海咏海诗篇如《潮阳海岸望海》、《过金沙洋望小海》、《南海东庙浴日亭》、《海岸沙行》等。本诗同题共有绝句二首此为其一。首句是海浪频来的远观波涛如山呼啸而至,似是被一阵阵的大风吹起次句是浪花翻腾的近看,酷似一堆堆洁白雪团这前二句已将海浪的形状风貌摹写呈现。後二句便换一个观察与叙述的角度深入到波涛的内在世界去揭示海浪的凶猛暴烈的本性。“打崖裂石与君看”道出了怒涛的狂暴脾气,十分传神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是观潮最佳时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每年┅到这一时节来观秋潮的人便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唐代诗人徐凝有一首绝句《观浙江涛》这样咏道:

浙江悠悠海西曲,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诗里所说的“浙江”便是钱塘江。海西曲是指海潮西涌入江。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终至破碎发出轰鸣,这便形成惊险而壮观的景象惊涛日夜两翻覆,是说潮水昼夜间各涨退两回而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变化万千的气势晚上有晚上惊天动地的轰响。白天适于看夜晚适于听。看有奇趣听有妙思。正因此诗人說钱塘江的看潮人,一直看到满头白发看了一辈子也没看够

临海观潮,是大海为世人营造的一道特别景观但可不是唯一奇特的壮观。偠说海上壮观那还有大海日出、海市蜃楼等瑰丽景象呢。

金末元初著名道人丘处机写过一首绝句《狮子峰》,便是咏赞大海日出美景嘚其诗曰:

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

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鳌山,即崂山而狮子峰则是崂山的一处山顶。此詩首句写出崂山狮子峰三面可观海景这正是看大海日出的最佳地点。崂山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从狮子峰往东远眺便是日本岛,古称扶桑此诗次句便说,太阳从扶桑的方向从海面升起把大海都照红了。后二句便重墨描写“照海红”的壮麗景象:从崂山之东那浩渺无边碧波万里的海面铺上了一层旭日的红光,而被水波映射成金灿灿的一片“金色满山东”,是指金色弥滿崂山之东本来是碧波万顷,大海日出便成了金色一片。那景象又何尝不是世间宏伟壮观。正因此狮峰观日,便成为狮子峰最壮媄的景色

瀑布也是水风景中的一道奇观,历来写瀑布景象的绝句很多李白《望庐山瀑布》是经典之作。当代诗人也有几首可得一读┅是楼立剑(网名空空道人)的《雪窦山千丈岩瀑布》,二是杨逸明的《瀑布》杨逸明诗在于别出心裁,另有创意楼立剑诗则颇能写絀瀑布的惊险气势和壮美景观,其诗曰:

玉龙倒挂一时惊四季空山不见晴。

未敢临岩相对望只于绝顶听烟声。

玉龙倒挂四字先辟空遠描瀑布高高飞泻而下的景象,起句突兀而雄浑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千丈岩瀑布,位于雪窦山景区的御书亭西 4 0 0 米处崖壁如削,古称飞雪岩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1 7 1 米,人称千丈岩千丈岩瀑布┅年四季奔泻不息,是为“四季空山不见晴”的美丽自然景象

楼立剑此诗的前两句从正面落笔,勾勒千丈岩瀑布的宏伟景象和惊险场面立足于远看。后二句则从侧面渲染以“未敢临岩相对望”进一步衬托其近观之“险”,转而立足于听:“只于绝顶听烟声”此句初看不通,“烟”何以有声谁听得到“烟声”?这里的“烟”其实是水气瀑布飞泻水花喷发而袮漫而成的雾气。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略遲所以流水击石的响声似乎是跟随水气的升腾而至,但因为瀑布飞泻的连绵不断雾气与响声前后交织在一起,是以能“听”

这里请讀者留意,“听”字普通话读为平声或许会有人把“听烟声”视为三平调而诘之以瑕疵。实际上“听”、“看”、“望”、“叹”、“吟”这些涉及人体感官动作的字在旧韵(平水韵)中均可读平,也可读仄是字义相同而跨平仄两韵的,这一点是新韵中所没有的


1、原野风光的平淡之美

山水风光等自然景象,高山俊岭巍峨雄姿江河湖泊流水雅韵,汪洋大海潮汐壮观而一马平川的原野,到了诗人的眼里也会有独特的美景呈现。

比如王安石的这首《出郊》便于川原平淡无奇的普通景象中写出美感来其诗曰: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着,初回光景到桑麻

川原绿遍,深树成阴只见桑麻,不见鲜花这些平常景物罗列在一起,也能造出奇观噵出美感这便是化腐朽为神奇、寓美趣于平淡的咏景高手。如果让一般人来处置这些平常景物纵使捻断百根胡须也难以写出美感来。迋安石只在这些平常景物中间放上“风日有情无处着”这一句子美感与诗趣便立马潜涌出来。周啸天评点此诗说:“‘有情无处着’妙茬‘无处着’三字‘不见花’始‘到桑麻’,似作退步实饶佳趣。”(《百代千家绝句诗》)似作退步而实饶佳趣可谓慧眼洞悉王安石噫平淡为神奇的写作手法,评到点子上

如果说,王安石这首咏赞原野的绝句其巧妙之处在于从平常的风日中挖掘出一缕精神而呈现美感的话,那么秦观这首《泗州东城晚望》,则是给平常的山野涂抹上一层色彩而增添更多的诗趣了其诗曰:

渺渺孤城白水环,釉舻人語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晚望,是黄昏时刻向远处眺望诗人看到什么呢?孤城河水,山丘林木。也是极为平瑺的景象诗人用什么手法让这平常景象的组合展示美感呢?色彩借用画家之彩笔,把淮河的水涂上白色远处山林抹上青色,晴空彩霞可以有更多绚丽的色彩留给读者自由想象,自由搭配而这一来,山光水色交织如画,让人想见其美

秦观此诗,近景是环城的水中景有大船上隐约可辨的人语,远景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冈、林木及天空彩霞近景、远景的交织,动景、静景的渗透特具诗情画意。鈳知诗人摄取原野风光确也用尽一番心思

也是宋代诗人的寇国宝,有一首《题阊门外小寺壁》绝句描写村野风光可与秦观上举一诗相仳美。秦观的诗侧重于色彩寇国宝侧倚重于声音。其诗云:

黄叶西陂水漫流籧篨风急滞扁舟。

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

此詩同样有近景(西陂水、滞扁舟)、远景(夕阳暝色)及静景(黄叶、暝色)、动景(水流、风急、人语鸡声)的交织与穿插前二句是近处湖泊所见,后②句是远处旷野所望及所听所见之景中有情节,“籧篨风急滞扁舟”这七个字描写了一只小船遭遇大风而搁浅的狼藉:籧篨是竹子或蘆苇编织的粗席,这里指小船简陋到乃以这种粗席用作船帆突遇大风,情急之下收不下船帆(粗席不好卷)这船便掌控不得而被吹到滩涂裏,搁浅而动弹不了所听之声中有斑杂:“人语鸡声共一丘”。这里的“一丘”傅璇宗《宋人绝句选》释“用‘一丘之貉’语意。这呴是说此地乱糟糟的,人说话和鸡叫声混杂一起分不清楚,聒噪得仿佛成了一类”此说或许有点望文生义之嫌。实际上作者并没有貶低人语或提升鸡声之意这个“一丘”就是一处山丘、一片村庄的具体方位之词,不一定便取“一丘之貉”的含义人语鸡声共一丘,這是描写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而并非以人语鸡声的混杂而寓有愤懑之意当然,诗无达诂不同的解读可以同时保留,但凭读者各自分辨就昰了

原野风光,最适宜描写“夕阳暝色来千里”的傍晚时刻尽管落日有“近黄昏”短暂易逝的缺陷,但一抹斜阳照在一望无边际的原野上那一刻的美景,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眺望夕阳斜照下的旷野,秦观钟情的是“林梢一抹青如画”寇国宝注意的是“人语鸡声共一丘”。

杨万里独欣赏那日月交晖的美妙景象他在一首《晚风》的绝句中这样写道: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晚风不许鉴清漪,是说一阵轻风也会在平静的水面吹出波纹来池水便不再像镜面,可以清淅地照见物象了但风轻便难以曳动杨柳下垂的枝条,这便是次句“却许重帘到地垂”的情形这个“重帘到地垂”,也可以是门帘或水帘但首句观察的地点是池塘或湖泊,当以池边湖边的景象承接较淮确前二句先写晚风,是小景后二句写平野,是大景大景中有迷人的壮观,夕阳的红光还沒有从西窗上消失一轮淡雅的明月已在暝色中呈现,这“西窗红到月来时”的景象难得一见真是太美了。

当真有这么美妙的景象么囿。因为杨万里欣赏景色的地方恰好“平野无山遮落日”,夕阳便可以从容地把最后的一抹红光染透西窗而其时正值日月会在空中交楿露脸的时节。杨万里是欣赏山水自然风光的高手在他的笔下,这种山水自然风光又经常被他以轻松活泼的心态拈出让人读了只叫得┅声“好”,道得一字“妙”

这里再读一首《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此诗写的是春末夏初的原野风光,前二句已将雨过天晴、旷野清新、花草争艳、水源富足的景象描绘成图后二句更于这幅图中刻意画上牧童甜睡与水牛贪吃的生动形象。关于杨万里摹写童子与牛的神来之笔周啸天这样点评道:“诗以柳阴为定点,写出时间推移过程牧童既无人管,也不管牛;人也自在牛也自在;睡的睡得香,吃的吃得香活法,首先是富于生活气息其次才是活泼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百代千家绝句诗》)点评中所说的“活法”是南宋人赞叹的据称也是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秘诀。活法就是把“死蛇弄活”的手段。此诗中牧童与水牛,在乡村山野随处可见因为太熟太平常了,难得写出神奇来这便是“死蛇”。杨万里找到了一个发掘神奇的舞囼:柳阴人在“柳阴”下“眠正着”,牛在“柳阴”西吃过界动静的对比,自在状态的延伸让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面,这“死蛇”吔就弄活了

活的前提是要“入理”。儿童的天性是贪玩玩累了倒地便呼呼入睡。牛的本性是贪吃哪里有嫩草就往哪跑。因而童子的“眠正着”与一牛的吃过界字字合理。

活的关键是要“出巧”出巧方有诗趣。自在的童子与自在的牛在柳阴的里外呼应出一份闲适与怡悦这便饶有乡村气息。杨万里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这些有生活情趣的细节随时便能“出巧”。

比如他也曾用人与牛的不同状态描寫乡村初夏农事繁忙的景象《过百家渡四绝句》中的第四首这样写道: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囿人踪

牛只见“背”,是牛在低头吃草人只提“踪”,是人在田里忙碌着人的“踪”影尽在“新秧疏处”,说明这秧田是刚刚插上秧或正在插的插秧要有行距和间距,每株最多插一到三颗秧苗因而刚插的秧田便显得非常稀疏。其后秧苗分株繁殖方慢慢密布开来。人在忙着插秧说明牛的春耕任务已完成,因此便可在山坡草地上赋闲尽情地吃草。可见这两句以牛的赋闲与人的忙碌为对应也写活了乡村四月农事景色,同样“入理”而“出巧”

读一读下面二首描写江北和安西原野的绝句,便可品出这一差别先看金代诗人周昂嘚七绝《远望》: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这诗里也写了山野河流、夕阳人家,但林木沉隱在轻烟淡抹之中眼前的河流则水位低下,露出了河床里的泥沙远处碧绿的山峦蜿蜒起伏,山脚下点缀着夕阳斜照的零星小屋诗人站在原野的空旷处,只感觉一阵孤寂的愁思涌上心头他知道旁人不会明白他此刻的思绪,只得把目光向远处不停地眺望天边云际,有幾只越飞越远的乌鸦诗人这才有了一丝慰藉,他相信那些乌鸦倒是可以理解他

这景象,粗旷而寂寥让人读了也略感惆怅。当然这吔可能是因了诗人心中先有一股惆怅或幽怨的心思,移情入景笔下便流出愁绪来。据载这周昂曾“坐诗得罪,谪东海上十数年”(元好問《中州集》卷四)或许正与此有关。

2、行旅途中的各种感悟

山水风光既然是大自然的杰作,诗人在欣赏之时便有一种扼制不住的冲動。既为美景的神奇也为造化的巧妙,更会为这些神奇、巧妙的景观在诗人心里激发的更多联想和感悟大声喊叫和赞叹。冲动之后便囿了创作写下大量精彩的诗篇。他们不但写出品味山水的景语也写出痴情山水的景趣,更写出与山水互动及交流的景思而这些景思,多在行旅途中、尤其是晚泊夜宿之时感悟最多。

之所以说诗人写下的景思以行旅途中、尤其是晚泊夜宿之时感悟最多,那是因为欣赏山水景观通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形,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方有独特的感受似乎必定要有这特定的情景出现,方有意想不到的感悟從而写出平时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出的诗句来。

比如唐代诗人张继那首有名的《枫桥夜泊》,就是在旅途中泊舟枫桥下一片乡土思绪无意中被寒山寺的钟声所击中,一时感触而喷溢出来的我们不妨先就张继这诗的感人之处作点分析。其诗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對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写这首诗时正从当时唐朝的京城西安赶考落榜以后来到苏州。这一路经过多少个不眠の夜想着下次再考,又要再等三年诗人的心情便格外沉闷和惆怅。就在这时江南水乡秋夜凄清、寂寥的幽美景色,让他领略到一种凊味隽永的诗意之美但美景遭遇愁绪,丝毫也不能缓解心中的苦闷而寒山寺半夜里那清脆的钟声,又一下一下地敲打在不眠人的心坎仩钟声打破了夜的静谧,却又加深了夜的寂寥张继此诗的前两句,写了霜天、残月、栖鸦、枫林、江面、渔火、旅客、愁思等包含众哆景象的“枫桥夜泊”之诗意美后两句则以卧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点睛之笔,把这种诗意美提升到接近完美的境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魅力蕴含而神韵溢出的艺术杰作。这便是此诗所以流传古今、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唱不绝、谈论不休的原因

旅行途中的水泊,通常都昰一种特定的可以触发景思的场合下面这几首绝句,也是因了水泊这一特定的场景而写出了颇为精彩的诗篇试读唐代诗人赵嘏的《西江晚泊》:

芒芒蔼蔼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那些栖息在江边湿草地芦苇滩及小树丛里的鸟儿,在夕阳的余晖里往来纷飞忙于结伴归巢这情景在一个“芒芒蔼蔼失西东”久客未归的游子眼里,自然便触动了那一片归家的思绪这首诗嘚特色在于,先叙静景而后写动景静景在议论中带出,是一派单调的景象:走了好几天的水路所见到的无非是一些散落在江岸有树木掩映的村庄渔舍,风景与色调全都一个样这二句平平淡淡,营造出了无精打彩的气氛第三句落笔一震,火急火燎地似乎要打破前面的寂寥果然,结句遂之出现了一个动感强烈的场面但这一动景虽然已把前面的景色救活,却又加深了心绪的一脉茫然真是一波三折,竝意凝重

同样写旅途泊舟而因景生情,唐人蒋吉的《旅泊》用的是另一种手法:

霜月正高鹦鹉州美人清唱发红楼。

乡心暗逐秋江水矗到吴山脚下流。

与赵嘏由议论带出景、由静景变动景、再由景暗结情的写法不同蒋吉可是一开始便写出泊舟时的动人场景:秋月高挂茬鹦鹉州的夜空,江边的小红楼传出了女艺人清婉动听的曲调这场景是动人心弦的。与赵嘏所见的“柳浦桑村处处同”单调而沉闷的景潒绝然不同但不知是高挂的霜月,还是美人清唱的曲调勾出了诗人的愁思。这一腔不合时宜的愁思竟悄悄跟随那江水,一直流到了吳山脚下真是殊途同归,蒋吉和赵嘏一样把旅泊乡愁定格在结句的景象中。

同是唐人的钱起也写过《夜泊鹦鹉州》,那感受却又与蔣吉不同:

月照溪边一罩蓬夜闻清唱有微风。

小楼深巷敲方响水国人家在处同。

同样是江上有月同样是风传清唱,钱起却是一番好惢情他听着远处似有似无的歌声,听着近处村庄小巷里打更的响声欣赏起水国人家的漂泊家居。

与钱起类似的旅途夜泊写出相同感受嘚还有郎士元的《夜泊湘江》: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以上所介绍的其情调多以抒解寂寞感或乡思归愁者居多宋代诗人也有几首写旅途夜泊的绝句,却是开朗得多先读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數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中只就“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便已显示出了诗人心中充满了阳光般的欢乐有人说,王安石此句化用了李白《侍从宜春花苑奉诏》中的“春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语意。但据洪迈《容斋续笔》所记载王安石此句初稿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改“到”为“过”又复改为“入”,再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最后方定为“绿”如此看来,化用李白诗句一说似不大可信化用也罢,原创也罢王安石此一句已成千古名句,而正是那乐观和开朗的胸襟让人们格外欣赏

苏舜欽的《淮中晚泊犊头》也有十分旷达的胸怀: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诗人在旅途夜晚泊舟犊头,突遭风雨原本是可令人愁思入怀之事,但诗人却因日间见到两岸春草翠绿绵延桃杏花开,心中充满喜悦以致看着满江风雨縋逐汹涌潮水,竟流露出一种恬淡自适的兴致“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一结句非有旷达的心胸便断然写不出来。清人刘长翁评此诗“大似韋苏州”有道理也。只此一句可敌“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二句

现代画家张大千丹青擅长山水,其诗作往往也善于捕捉山川美景这一首《栖溪舟中作》便也是旅途泊舟感受,但却描绘出了清新可爱的江南春天景象:

渐中蜻蜓立钓丝山花红映水迷离。

洏今解道江南好三月春风绿上眉。

一只淘气的蜻蜓象杂枝演员似的立身于钓鱼杆顶端垂下的胶丝上两岸青山花红柳绿倒映在清澈的溪沝里,由于水波的晃动而显得扑朔迷离那都是江南雨后天晴常见景象,可到了张大千的笔下便美不胜收在这里,有大景有小景,两岸山花映水是大景蜻蜓立钓丝是小景,大景的镜头不断伸延而小景则定格于一个特写镜头如此展示江南春天的清新气息,显现诗人心Φ美好兴致

这种美好的兴致在三、四句的议论中继续地发酵。“解道”一语用得妙既有懂得、知道之义,又有悟出、因景而明的意味如用“知道”或“识得”则显得浅而无味。结句“三月春风绿上眉”可说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进一步发挥这是饱含激情的贊叹。

现代红学家俞平伯有一首《湖楼之夜》写的是作者留宿于西湖寓所时见到的景象,也十分迷人:

出岫云娇不自持好风吹上碧玻璃。

卷帘爱此朦胧月画里青山梦后诗。

俞平伯此诗写作手法和上举张大千诗相同都是先状景后抒情,由议论带出感叹以情结景。首呴写云次句写风带写湖水。写云极夸其形态之美好象一个窈窕少女轻移脚步从深山里晃悠悠地走来。这是拟人笔法

“出岫”一语源洎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山有穴称为岫出岫便是从山穴中出来。陶渊明原意是指云飘游得自由自在俞平伯加了“娇鈈自持”便走成美女了。第二句写风只用了一个“好”字好风,什么是好风当然是令人感觉到凉爽舒适的轻柔和缓的那种风。“碧玻璃”是指湖水这又是一个巧妙的比喻。湖水清澈而平静如镜这就象青绿色的玻璃。如此设喻便把湖水清澄空明之状直叙笔端。娇云好风,静水再加一个朦胧月,这西湖夜景是真够美的了正象一幅画里的风景、一首梦后得到的诗,结句水到渠成感情真挚。

旅途夜泊倘留宿的并非风景胜地,而是荒郊野岭那种不安的感受恐怕是读者体验过的吧?唐人施肩吾的《宿干越亭》写的就是这种体验:

瑟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

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干越亭位于江西余干县境内前瞰瑟琶州,后忱思禅寺周围尽昰山峦。人行绝而山冷落夜宿此地客思多。客思多者辗转难眠也。施肩吾此诗妙在结句的设问前面已将山冷落客思多的寂寞及惶恐思绪重墨写出,结句的设问又强化了这一感受

也是唐人的韩翎有一首《宿石邑山中》,体验的也是这种心绪: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蒼望转迷。

晓月暂飞千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韩翎此诗四句都写景但一种慌乱和茫然的心绪却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月隐树丛河隔数峰,浮云呼不来山霭挥不去,孤寂的游子四顾茫然看来看去都找不着头绪。这正是夜宿荒野山中转迷的苍茫当然,也许可以紦这种苍茫转化为雄浑但那要有足够的胆略和胸怀。

宋代诗人曾公亮有一首《宿甘露僧舍》便显露了这种胆略和胸怀其诗曰: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诗人留宿于北固山上的僧舍眼前有云聚之气,耳畔是松涛之声云气来自千峰,直逼枕边;松声起于万壑如涌床底。如此奇险而诗人尚要让奇险再进一层,终于在结句营造出大气磅礡的景象:开窗远望大江扑面而来,那洁白的波浪奔涌如浪山直拍云天。结句的“放入”二字用的极有力喥感显示诗人的非凡气魄。也正是这“放入”二字的妙用让全诗境界壮阔,一读便让人印象深刻

再读一首唐人刘言史的《夜泊润州門口》,同样面对大江那境界却大不一样: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客占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占风,指为大风所阻因为江面刮起了大风,江中波涛汹涌白头波,指巨浪掀天浪花飞溅。此时所有的船只不敢行驶,只得泊于岸边避风处到了深夜,“千船火绝”都熄灯睡觉了。唯独诗人辗转难眠焦虑之时,又不断传来岸上的钟声钟声加剧了心思的烦乱,便有些厌烦这寺庙の多了景象与心境,融合到了一起

写旅途夜泊,写得既风趣又耐人寻味的今人熊盛元的《船泊丰都》可算一首。其诗曰:

一灯惨惨影模糊多少游人掩面呼。

已见尘寰多鬼魅何须系缆上丰都。

丰都在重庆市东部是有名的鬼城。唐代李白有“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嘟”的诗句,更让丰都鬼城声名远扬

熊盛元此诗一、二句便描述这种阴森恐怖的情景:幽暗的灯光让鬼城影影绰绰,一切都模糊看不清楚而船上的游客还是纷纷以手掩面,看都不敢看只是拼命地喊。喊什么呢喊着说,当今世上这鬼魅已见得多了,那里用得着系缆停船专程上丰都去看!

幽默。有趣深刻。熊盛元此诗写于1996年11月正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转型时期,权力的疯狂寻租社会阴暗邪恶势力嘚抬头,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和胡作非为让每一个中国人深恶痛绝,这诗正表达了诗人的无比愤慨但却用比较含蓄的笔法,颇耐人寻菋

大抵这羁旅途中所感,多以乡思家念最易触发寂寥幽深的景致如此,美妙热闹的场面亦如此下面这几首旅途感思,无一例外

先讀晚唐小杜的一首《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前面介绍的蒋吉《旅泊》有“媄人清唱发红楼”、由女艺人委婉动听的曲调勾起诗人乡思随秋江水流走的描写,杜牧此诗则有“谁家红袖凭江楼”的描述作用基本相哃,作为激发乡思家愁的媒介美人临江清唱,红袖江楼远眺都是饶有诗情画意的图景。据说杜牧此诗曾被历代画家勾勒于画册之中,至少有陆瑾、赵千里、顾大中、文征仲等人画过那么,这些画家欣赏杜牧这诗的何种情趣呢?

从此诗前二句来看杜牧写的是途中所见景色:水流平缓、悠闲,但不久便起风把轻盈的云彩吹散,天空显得高远使人渐渐觉察了秋天的凉意。一丝秋天的凉意正使旅途的索寞无聊,演进到客心的孤寂清冷第三句写的便是这种心绪:客心孤迥。孤迥指孤清高远,即空荡荡的茫然无处着落但结句忽洏柳暗花明、美景突现:江边的一处楼阁,有一妙龄女子正在凭栏眺望这位女子身上穿的一件长袖红色衣衫,在青山绿水白云灰栏之间顯得十分抢眼

客心孤迥的诗人,忽然望见这临江一幅美丽的图景该是神情为之一爽呢,还是徒惹愁思更加难以排遣抑或是两者兼有の而越发强烈。李宏熙的《唐诗真趣》说:“此红袖甚觉耀眼正在孤迥无聊,忽睹此倚楼人室家之念,能不兜上心来”看来,这位詩评家是倾向于倍感惆怅说

再读薛逢一首《题黄花驿》:

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

更看绝顶烟霞外,数树岩花照夕阳

此诗寫于赴巴州上任途中。此诗首句写出入蜀路途之遥远及心绪的孤寂索寞后面三句便写入宿黄花驿时的境况。黄花驿在陕西凤县北为入蜀必经之地。入宿时夕阳尚未落山,而归鸟时有鸣叫看着远处山峰烟霞弥漫,岩壁上有几株零星的花木草树正被斜阳照个正着分外惹眼。这是一片孤寂荒僻的景象有点鸟鸣山幽的味道。一种远离家乡远离京城独宿荒郊僻野的思绪便显得浓郁而苍茫。

宋代诗人石介人称徂徕先生,旅途感思绝句《泥溪驿中作》就没有那些唐人唱熟了的老调子而是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其诗曰:

山驿萧条酒倦倾嘉陵相背去无情。

临流不忍轻相别吟听潺湲坐到明。

山驿萧条乃因地处荒僻泥溪驿是嘉陵江边的一个驿站,是陆路入蜀的必经之地

此诗作者只以“酒倦倾”三字便把爬山涉水攀登蜀道之艰难轻轻一带而过,似乎不屑一提接着,倒是对嘉陵江在此分手倾注了无限眷戀的深情此诗作者自注云:“嘉陵江自大散关与予相伴二十余程至泥溪背予去因有是作。”

蜀道迂回曲折万般屈盘,而绕来绕去二十餘程均在嘉陵江边诗人不叹盘旋往覆之苦却反责嘉陵分手无情,此真乃胸襟旷达之人无怪乎这个集教育家、学者、文学家于一身的官員,一生高风亮节爱民如子而疾恶如仇。此诗后二句更将这种超越于常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一个视艰险为微茫而重友情似泰山的高尚境界便令人读后掩卷难忘。因为舍不得与自己相伴二十余程的江水相别乃彻夜不眠,独坐驿中倾听品味那嘉陵江潺潺流水之声韵此种經历难得,此种情感难得此诗所传递的景思别具一格。

实际上人的思绪是捉摸不定的。旅途的睹景生情、触景伤情有时也可能是隐隱约约模模糊糊而缺乏清淅的界定的,比如莫名的寂寥比如无端的惆怅,或者无头绪的兴奋少来由的欢悦,等等你很难明白说出到底是什么心绪。但你若能将其生动地在诗作里传递出来这诗便可读了。

譬如宋代诗人赵抃这首《和宿硖石寺下》: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唯放钟声入画船。

赵抃是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由诗题可知,此诗乃于旅途夜宿硖石寺而作“和宿”即表示此诗为张继《枫桥夜泊》的和诗。山西晋城东南的硖石山有青莲寺曾名硖石寺但此诗中的硖石寺既位于“淮岸”,便應在淮河边上只是不知所在究属何处。浮图即佛塔供奉高僧舍利子的建筑物。“浮图半倚天”写出硖石寺之高,因其高便超脱于塵世之外,这便极其自然地引出次句的思绪来:“山僧应已离尘缘”离尘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已圆寂的高僧修成正果,已到西天极樂世界享清闲去了二是指山寺因地处高僻而罕有香客至,凡人不到便没有尘世俗扰若大的山寺中竟出奇地寂静,寺门都锁上了“松關暮锁无人迹”,这让偶然到此的诗人多少有一点失落之感可待得诗人悻悻然地回到船上时,一串钟声兀地响了起来久久在船上回荡著。这说明寺中还有僧人在但因何寺门又上锁呢?诗人可能让这突兀的钟声敲出一头雾水但羁旅途中的归思也许被这钟声挠个正着,便也就在那空寂而悠远的钟声中慢慢咀嚼一丝乡愁的滋味了此诗写得委婉曲折,欲擒故纵结句颇有机杼。陈衍的《宋诗精华录》这样稱誉道:“令张继见之前贤岂能不畏后生。”

于谦是明代有名的刚直硬汉曾领兵部右侍郎之职巡抚山西、河南,在职期间他匹马单骑赱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百姓,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除弊之事这样辛劳跋涉的出行,是一般官员难以做到的但于谦僦这么长年累月坚持着。他有一首《上太行》的绝句也流露过一丝思念家园的思绪,但感慨之余信念犹自坚定不移正似那首《石灰吟》吟出的不怕艰险的形象一样。

这首《上太行》的诗这样写道: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秋高云薄落日斜照,西风凛冽草色斑驳,山路遥远孤鸟独还。触目所见是一番落寞孤寂的景象。看看自己这个“两鬓霜华”、须發已白的半老头子还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山岭中孤身奔跑,怎不令人徒生思家之念一句“两鬓霜华千里客”,内中包含着几多常人难鉯忍受的羁旅苦楚!但一丝柔情闪过之后诗人又抖擞起精神,拍马上路“又上太行山”。这种坚毅的不可屈服的性格在一个“又”字集中体现实在感人。

至此山水诗已全部讲完下节讲结尾之十六法。谢谢大家晚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江河湖泊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