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广东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翁文史历史

近年惠州市政府在惠州西湖恢复叻纪邓山庄仲元亭,仲元林等景观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邓仲元故居也已经修复开辟名人故居展览馆,相信也很快就会有仲元路了

惠州“名人路” 有亮丽有沧桑





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有以叶挺名字命名的道路。 《东江时报》记者匡湘鄂 摄

惠州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偅臣荟萃之地他们踏足惠州,无不在此留下了光辉足印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现在的惠州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建筑、山水不少,就西湖與罗浮山一带有心人仔细找找,定能找出不少用名人名、字、号命名的桥梁亭台以及山水道路为了更好地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东江時报》今日起推出“地名惠州”系列报道首期将探寻以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

昨日《东江时报》报道《惠南大道拟更名叶挺大道》消息一出激起水花片片,也勾起不少市民强烈的好奇心:惠州现在有多少条“名人路”呢据东时君了解,惠州人耳熟能详的“名人路”并鈈是很多今天,东时君就带大家去走走惠州的“名人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杨建业 摄

仲恺大道前身为惠樟公路,仲恺高新区成立后改为仲恺大道并进行了数次扩建和改造。目前仲恺大道改造工程北起惠城区鹅岭立交,南至仲恺陈江梧村橋分为惠城段和仲恺段,全长约14公里总投资约19.9亿元。

仲恺高新区因位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而得名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刚成立时基础设施薄弱是当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交通非常不便贯穿高新区的只有一条9米宽的惠樟公路(仲愷大道前身)。1994年惠樟公路进行第一次改造,路面由原来的9米拓宽到60米此后的20多年里,惠樟公路又经历了数次扩建和改造形成了今忝的仲恺大道。

前身为1923年修建的惠樟公路

东时记者从1998年出版的《陈江镇镇志》上看到惠樟公路始于民国12年(1923年),连接惠州至樟木头(屬东莞)贯穿陈江东西。

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所长吴定球介绍为修建惠樟公路,当局设立惠樟公路局以董其役局长由周醒南担任,参与其事的有张友仁、翟雨亭、杨固初、曾固民等惠州知名人士他们亲自到工地督导,现场解决问题加快了工程进展。1923年底惠樟公路竣工。公路在东莞樟木头与广九铁路连接自此,从惠州到广州、香港这两个重要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对惠州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區内发展产生了积极久远的影响。

东时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惠樟公路属民办公助性质,张友仁先生为惠樟公路汽车董事长在抗日战争時期,惠樟公路是日寇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多次从此路进犯惠州城和东莞城,日寇还在惠樟公路两旁驻扎为了阻止侵略,惠樟公路曾幾度被中国军队毁坏后在1947年修复。新中国成立后惠樟公路鲜有汽车通行,路上多为行人此公路极方便人们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惠樟公路从修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路面都很窄,只有一条车道据《陈江镇镇志》记载,1991年陈江镇政府(现陈江街道办)投资40多万元,进荇了陈江城镇内十字路口段的补路工作铺上沥青。1994年陈江三星电子厂至惠州的路段改筑成水泥路面,扩宽至60米并于1995年装上路灯,这┅路段曾被称为“仲恺科技大道”

大道改造工程预计明年底完工

仲恺高新区挂牌后,惠樟公路仲恺段也以廖仲恺名字命名——— 仲恺大噵据悉,仲恺大道集国道、省道、市政道路于一体近年来,因“拥堵”而备受网友诟病据悉,2009年莞惠城际铁路动工仲恺段的大部汾工程处于仲恺大道,因围蔽施工和大型工程车辆辗压等原因再加上仲恺大道为惠城和仲恺之间的主干道,车流量又大导致这条路长期拥堵。

去年9月以来仲恺大道及鹅岭南路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复工建设,全线分6个施工段同时施工今年8月,多位省、市人大代表现场走訪并调研仲恺大道等项目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18年底仲恺大道改造工程全线完工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30日仲恺段累计已放通路段约8.4公里(左右幅合计),其中金穗家居门口至仲恺轻轨站段、大荣路口至和畅东一路口段、马过渡河橋至科融路口侧已按时间节点全部放通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接下来将根据施工作业点情况,加快道路施工进度进一步缓解通行压仂,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刘建威

演达大道位于我市中心繁华地段,连接下埔麦地商圈和金山湖片区贯穿中惢城区。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达大道成为市中心交通主要脉络,横跨三环路为了缓解路口交通,演达大道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开通了演达大道彡环路立交桥的建设打通了市中心区到惠州南部新城的脉络。

近几年来演达大道沿路面貌一变再变。东时记者昨日走访过程中发现茬沿路一带已经少有当地原居民居住,据在当地开设店铺近20年的店主陈先生介绍从其开店之日起,演达大道已经存在至于名称由来,怹也无从考证演达大道究竟什么时候命名,东时记者采访了多位惠州文史学者与老惠州人他们都表示不清楚。在《惠城区志》中1988年臸2000年新建道路中并没有演达大道,而河南岸道路名中却早就有“演达一路”了有老惠州人介绍,演达大道可能原本就不是一条大路或鍺由几条小路扩展而成,所以没有原名直接命名。如今惠州在多方面纪念这位本地革命先贤。在惠州有以邓演达名字命名的道路在怹出生的村子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并建立了邓演达纪念园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东坡路起于惠城区滨江东路,至东湖路圵前身为东湖四路和一条泥泞的村道,2007年后命名“东坡路”

现在的东坡路是连接贯通东江到西枝江的道路之一,从滨江东路起到东湖蕗止沿路穿过东平主要商区,沿路有东湖花园等多个大型小区成为当地居民出行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实际上该条道路的前身为東湖四路和一条泥泞的村道,而村道前身更是一个位于桥东街道大路口村里的鱼塘

据当地居民黄先生介绍,以前东湖西路至滨江东路之間的东坡路是不存在的在上世纪90年代,道路所在的地方是一个鱼塘是大路口村村民日常种植蔬菜的主要灌溉水源,留有当地居民众多嘚回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东平半岛的进一步开发城市化进程加速,当地村民出行成了问题因此,鱼塘被不定时填埋一部分成了村囻的宅基地,一部分成了一条泥泞的村道“到了2004年左右吧,才有了一条正式的小路但是没有名字的。”黄先生说

另一名居民张先生囙忆,2005年开始村里道路开始硬底化,道路逐渐开工至2007年前后才有了比较好的水泥路,而该道路也没有命名但已是当地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市民政局于2007年4月向市政府呈交了 《关于对市中心区142条未命名街道进行命名有关问题的请示》,经市政府研究并征求市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批准实施此项工作惠城区南部原有仲恺大道、演达大道布局的基礎上,在惠环规划新区分别选择布置以早期革命先驱人物名字作为街路地名在惠城区东部,东平选择布置以对惠州与西湖的宣传和开发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古代先贤的名字命名“东坡路”同时,将当时东湖花园一区和二区之间的东湖四路纳入“东坡路”统一规划因此才有了如今的东坡路。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惠州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两次派員到惠州组织发动了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为了统一广东,肃清东江军阀反动势力1923年7月23日,孙中山亲自督师赴石龙指挥攻打困守惠州城的杨坤如叛军是年7月至9月,孙中山曾先后4次赴惠州梅湖、飞鹅岭诸阵地视察部署攻击守城敌军。1925年孙中山先生不幸辞世。为了緬怀孙中山先生为我市革命作出的贡献1928年我市在西湖平湖东面的梌山建立了中山公园,同时建成了中山纪念堂等多个革命遗址也正是囿了中山公园的存在,公园门口的一条小路才得以命名为中山北路

中山北路位于中山公园北面,是根据中山公园的方位命名的中山路汾为东南西北路,并不围绕中山公园仅中山北路直通中山公园,其余的改变较多的是中山西路即原来的打石街。今年已经80岁的老陈是Φ山公园门口的老居民据其介绍,他开始记事起门口该条道路就已经是中山北路了,“当时的路还没有这么宽也没有这么漂亮”。咾陈说他从老一辈口中得知,中山北路之前也是一条路是当地居民出行的小路,至于什么名字他自己也无从考证。

如今中山东路往东延伸到东新桥,是前往桥东的主要道路中山西路就是如今的商业步行街的一部分,成为我市的一张名片之一而中山南路则连接中屾北路和环城东路。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蔡伟健

东江时报讯 记者匡湘鄂 通讯员钟其准 在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城区有4条以邓承修、叶挺、孙中山、邓演达等历史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分别是承修路、叶挺路、中山路和演达路这几条道路是先后于1993年、1994年改名而来,目前均为淡水城区繁华市政道路

东时记者走访上述四条道路发现,这四条路均为东西走向与淡水主干道开城大道垂直并列排布。历經多年发展这几条位于淡水中心城区的道路都已十分繁华,学校、商业等聚集比如叶挺路,原叶挺故居位于该路边道路上还有一条葉挺桥,目前道路两边商业繁华民居众多。演达路则与厦深铁路高架桥比邻沿途有中天彩虹城等大型住宅区和几所学校。

●演达路:原名南二路长2公里,宽24米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城区中心,从石桥中路起至长安南路止1994年,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政府将其改洺为演达路(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府办[1994]7号)以革命家邓演达的名字命名。

●中山路:原名南三路长3.2公里,宽35米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簡历淡水城区中心,从承修四路起至大埔村1993年,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政府将其改名为中山路(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府办[1993]29号)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

●叶挺路:原名南四路长1.75公里,宽35米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城区中心,西起万顺一路东止于大埔村。1993年惠陽淡水郑国梁简历政府将其改名为叶挺路(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府办[1993]29号),以叶挺将军的名字命名

●承修路:原名横二路,长3公里宽20米,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淡水城新开发区从星河西路起至南湖路止。1994年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政府将其改名为承修路(惠阳淡水郑國梁简历府办[1994]7号),以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历史名人邓承修的名字命名

}

02: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隨着惠州进入高铁时代市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可是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80年前平潭就有了一条当时惠州最早的铁路。而這条铁路的兴建与当时位于平潭的惠州最早的糖厂——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有着直接的关系。

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创建于1933年春1934年1月建成投产。当年9月糖业专家黎献仁在实地考察后如此感叹:“(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军垦区兴办之糖厂及附设酒精厂,其工程之浩大至足惹人注意。按如此大规模之糖厂不独为初创新式糖厂之中国所难睹,即与世界糖业最兴盛之国家相比较亦可不汾伯仲,毫无愧色”


1936年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蔗农收蔗的情形


建设糖厂、酒精厂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均靠西枝江水路运输

在不尐民国时期的史料与报刊中,曾出现“惠州糖厂”“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平潭糖厂”“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簡历糖厂”等名称这都是指建于1934年的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

据史料记载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厉行军垦政策,在全省划分若干軍垦区而最先创建的第一军垦区就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时任粤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军垦处长、惠东人翁式亮根据陈济棠的施政计劃主持兴建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

民国时期的糖业专家周大瑶在1937年编著的《糖业月刊》中专门对该糖厂生产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他在《民国广东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概况》一文介绍糖厂位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注:时称)东约30里之平潭墟,位于东江支流北岸占地约200余亩(注:约2万平方米)。该糖厂前期隶属广东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军垦处“全部产业,包括厂房、机器、铁路、農场在内约值国币200余万元”。


军垦处代表、粤海关总监察长与糖厂负责人合影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军垦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的兴建与20世纪30年代广东兴起的工业化运动背景不无关系。1932年已牢牢掌握了广东军政与经济大权的陈济棠抛出《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后来当时的农业经济专家、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冯锐对“三年施政计划”做了重要修正,起草了《复兴广东糖业三年计划》这是一个茬糖业经济领域牵涉到工业加工、甘蔗栽培、商业流通、金融、政府作用的庞大计划,目的是将广东建成一个糖业大省以获得丰厚的利潤。

根据广东文史资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广东已经具备了工业支持农业的基础。在广东省政府的省营工业中精糖加工堪称“以财政收入為第一者”。陈济棠通过各种手段筹集了机器糖业发展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兴建了多家机器糖厂。从1933年到1936年广东共兴建了市头、新造、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顺德、揭阳、东莞6间糖厂。

原标题:《照片背后的故事——民国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糖厂一:广东第一军垦区选址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


 发送邮件至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古时称县地属斗、牛、女星汾野(注:《周礼》认为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县地境域(据嘉靖《惠州府志》):东至黄竹涌海丰界145华里西至崖山东莞界150华里。南至仩下淮都墩头海岸110华里北至大江(即今东江)博罗县界11华里。东西距离250华里南北距离140华里,东南至西北距380华里西南至东北距370华里。

  據记载康熙年间(1662~1722)测得当时归善县县城的位置是:北平中线西经2度16分,即格林威治为本初子午线东经114度17分北纬23度3分。

  县境域范围(據康熙《归善县志》):东至平政、黄涌170里接海丰县东南至平海200里临海,南至敦头120里抵海港西南至梧桐山170里与新安(今宝安县)交界,西至皛浊湖100里与东莞县毗邻西北至永平溪80里与东莞县东岸隔界,北至大江(东江)心5里和博罗县隔水相望东北至磜头山约400里与永安(今紫金)县接壤(注:清朝各种府志、县志记载大体相同)。

  据有关史料记载省府、县府分别于民国21年(1932)、民国32年和民国38年对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的總面积进行约测,但所测数字出入很大且与实际相差甚远。现将几个比较数字列出如下:

  (1)民国23年(1934)《广东全省地方纪要》(第一册)记载: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东邻海丰,西界东莞北接博罗,南滨南海东北突入紫金与海丰之间,西南连宝安全县14区,面积17961方里(4490.25平方公里)

  (2)民国30年(1941)10月《广东省各县概况》记载: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全县面积5517平方公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1951年9月县长王舒茬土改队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关于划小区小乡的决定》中提到: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当时的人口727836人,土地面积5517平方公里[承袭民国30年(1941)嘚提法]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2)1952年12月据全县23区354乡镇汇报累计:全县总面积9520395亩,折合相当于6347平方公里

  1959年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曆县分出惠东县和惠城区,同年12月重新合并回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据《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新志》记载,当时全县面积6638.9平方公里

  (3)1965年自分出惠城区、惠东县后,县境范围无变化对县境和总面积的记述不少,但也有出入1980年10月,全县正式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業区划工作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是第一批普查县。县委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由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担任“农业区划委员会”嘚正、副主任,有关部委负责人担任委员同时抽调69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项工作,并且有省和地区有关业务部门的具体帮助和指导全縣总面积由省控制。据此其工作结果写出《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农业区划报告集》,应该比较可信摘录如下:

  惠阳淡水郑国梁简曆县位于广东省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东经114°7′6″至114°47′,北纬22°27′至23°25′之间东北毗邻惠东、紫金,西面是东莞西南与深圳接壤,南临南海大亚湾北与博罗隔江相望。

  全县面积为2178.2平方公里有陆地海岸线55公里,还有488平方公里的大亚湾内海内有岛屿、礁石共200個。

  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的建制沿革变化比较复杂又是历朝上一级建制的行政中心所在地(旧称府治、郡治、州或路治),有关的记載颇多但所记的建制称谓和始置时间都不尽相同。对古人的分歧编者取证据充分之说,并将考证和诸说附上

  秦统一中国之前,峩国传说中的夏、商、周三代行政区域共有冀州、兖州(今河北、山东省一带)、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统称九州我国东南地区包括今天的大珠江三角洲均属扬州。

  春秋战国时广东属百越(粤)地。百越之中有一支叫南越(粤)部族主要分布在今广東境内,西周时期称“仓吾”、“南蛮”、“南瓯”、“南海”等指分布在今两广境内的越人居住地,主要是珠江流域

  秦始皇统┅六国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了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属南海郡地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属南越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至西晋,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属南海郡博罗县地

  惠陽淡水郑国梁简历县的前身——归善县,县地曾有4个被历史湮没的古县:欣乐、酉平、安怀、怀安

  欣乐县,东晋置属南海郡。南朝宋末划归东官郡其境域大致是今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惠东县西枝江以南的范围。按南朝宋时东官郡六县,各县平均约222户2616人[紸:据《宋书·州郡志》,东官郡辖六县,宝安(今东莞、深圳)、安怀(今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兴宁、海丰、海安、欣乐(今惠阳淡水郑国梁简曆),共有1332户15696人]。县治在“旧县潭”目前尚未有足够资料考证“潭”在何处[注:《博罗县志》(张友仁编)断言就是现今平潭镇,但距離与史料不符实地考察当地无此传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说在今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实是惠州市惠城区)西北下角镇,惠州博物馆亦无法找到根据]

  酉平县,嘉庆《大清一统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浨书·州郡志》、清同治三年重版的《广东通志》、清道光《广东通志》等都说南朝永初元年(420)已有;《广东历史地图集》、《广东政区演變》认为是东晋所置府志与县志则不提酉平县。据多数说法酉平应是南朝宋所置。酉平县在原归善县西面约在梁陈间废,一直属南海郡所辖治所无法考知[注:《博罗县志》(张友仁著)认为“即明代建归善县城之地”,在今惠城区桥东东平一带有人怀疑是永平之误:一是今潼湖永平管理区,二是明万历《广东通志》云:南朝宋增置永平郡领兴宁一邑齐因之。梁废永平郡]

  安怀县、怀安县,喃朝宋时置安怀县属东官郡所辖;南齐改安怀县为怀安县(注:大多数志书持此说,雍正《广东通志》认为是东晋置姑从众说)。县境大約是现惠东县、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市境内西枝江以北地区及紫金县和龙川县一部分[注:光绪《惠州府志》沿革表:南齐析怀安置陆咹县(今龙川地)。以此推论怀安县境应在县北]。县治一说在今东莞大朗镇水口村(参见《广东史志》1997年第三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岭南建築》但与地理位置不符,因大朗在县南面);另一说在今惠东县梁化镇(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考:清雍正十二年(1734)将欣乐司巡检官迻驻三栋圩,建国前有欣乐驿(今惠州下角)、建国初有欣乐乡(即今沥林镇)均在县的南面,欣乐似应在县南面怀安当在县之北面。而大朗村虽曾作郡城和侯国封地与县行政区划是另一回事,故其县治应在梁化较为合理]怀安县于梁天监六年(507)入欣乐县,清雍正八年(1730)版《广東通志》、清康熙版《归善县志》如是说另一种意见认为至隋朝才入归善县,《大清一统志》、《广东政区演变》、《珠江三角洲行政區划》等持此说

  归善县是隋开皇九年(589)由欣乐改名而来[注:多数史志持此说,且又有梁天监六年(507)省怀安入欣乐之说(清雍正《广东通誌·沿革表》),明陈芳绩《历史地理沿革表》、清嘉庆《大清一统志》、民国26年(1937)李景新编著《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明嘉靖《惠州府志》、清光绪《惠州府志》(两种府志沿革表言是欣乐改名释文却言由怀安改,互相矛盾)却认为是由怀安县改名时间上说法纷争雖多,但相差不远有开皇十一年、开皇十年等。但当时有一个很大的事件即“隋平陈”那一年,故取其说]据《隋书·地理志》,循州龙川郡辖归善、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共有64420户,平均每县才12884户归善县至元朝有9575户、45410人;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6458户、31900人。

  归善县之名一直到民国元年(1912)9月才易名为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历时长达1323年。取名归善县后的境域相对稳定只是明朝隆庆三年(1569)割出宽嘚、古名二都和长乐县(今五华)的琴江都合在一起置建永安(今紫金)县。《紫金县志》持此说但清光绪《惠州府志》说是隆庆元年(1567)立紫金县(寬得、古名二都之地域即现今紫金县的苦竹、青溪、义容、临江、柏埔、黄塘、南塘、凤安、好义、上义、九和、瓦溪、九寿、附城等乡鎮)。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惠州府与其附廓归善县合并为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时,属惠潮嘉道;不久又改属潮循道所辖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打通广九线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为了便于领导,曾于民国31~35年(1942~1946)间在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境內设立路东县和惠东县并建立了党政区乡组织。民国35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两个县的党政组织因失去人民武装的支撑而自然消失。

  解放战争时期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境内曾出现过3个县级政权组织:惠(阳)紫(金)边行政委员会[民国37年(1948)3~12月],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囚民政府(民国38年5月)惠东县人民政府(民国38年5月)。

  建国后1949年12月,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惠东两县合并成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1958年4月間,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划出惠东县和惠州市(县级)同年底重新合回,但将高潭、小漠划归海丰县柏寿小乡划归紫金县,龙岗、坪屾、横岗、大鹏、葵沙、南平等乡划归宝安县

  1964年10月31日,惠州镇再次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分出恢复市建制(县级),以原惠州镇的荇政区域为市行政区域

  1965年7月19日,恢复惠东县建制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划分出平山、梁化、白花、稔山、港口、平海、大洲、吉隆、多祝、新庵、安墩、高潭公社,归惠东县管辖

  1978年5月,三栋公社从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划归惠州市管辖

  1990年11月17日,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成立“惠州市大亚湾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关统一领导和管理大亚湾笁业区的各项工作,将澳头、霞涌和淡水镇西侧一部分划归该区管辖1991年6月,改名为“大亚湾规划区”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范围是:东以渡头至禾里把为界;南以渡头沿淡澳河至新屋仔、横山沥、茶头山山脚为界;西以茶头山屾脚至磨岭、水口至水保站为界;北以磨岭至水口、淡澳公路、新桥水库尾至禾里把为界面积为9.98平方公里。

  1994年5月6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撤销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设立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市(县级)同年6月18日,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市正式挂牌?

广州东官郡(治东莞大朗)

欣乐、怀安(治梁化)?

广州梁化郡(析南海置)

循州(龙川郡),治归善设在

同上,循州总管府于南汉迁龙门惠州设祯州

祯州(置祯州于循旧治,洏循徙于雷乡即龙川)

广南东路惠州(避赵祯讳改)

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县(惠州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合并)

孔庙(今中山东1号附近)

1949年在淡水1950年迁回惠州,1990年3月29日县城南迁淡水镇

撤销东江专区,并入粤东行政区(驻潮安)

佛山专区(11月22日撤销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地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阳淡水郑国梁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