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蜜后能生吃苦瓜一周能瘦几斤吗

生姜的功效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在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也里关于有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除寒气,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病来介绍一下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红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发热:在生姜、红糖水中再加入大葱1根,一日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空调房间后呆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喉咙发痒: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咽喉肿痛: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
孕期呕吐:经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疗和预防。
小儿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关节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几片生姜或者煮姜枣水喝,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
痛经: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喝啤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手脚已生冻疮但未破溃: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脚。
长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千金·食治》:无毒。
③《医学启源》:性温,味甘辛。
④《医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热。
⑤《本草再新》:煨姜,味辛,性温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心、脾、胃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脾、肺、肠、胃诸经。
③《本草经解》:入胆、肝、肺经。
【功用主治-生姜的功效】发表,散寒,止呕,开痰。
&&&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
&&&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
&&&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
&&&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
&&&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
&&&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
&&&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
&&&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
&&&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选方】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
&&&水煎服。
&&&(《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
&&&(《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
&&&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
&&&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
&&&(《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
&&&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
&&&禁一切杂食。
&&&(《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
&&&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
&&&(《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
&&&(《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
&&&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
&&&(《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
&&&(《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
&&&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
&&&(《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
&&&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
&&&(《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
&&&和水三合,顿服。
&&&(《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
&&&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
&&&(《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
&&&(《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
&&&(《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
&&&(《易简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
&&&(《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
&&&(《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
&&&(《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
&&&(《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易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风湿痛、腰腿痛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
&&&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
&&&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
&&&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
&&&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
&&&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
&&&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
&&&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
&&&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
&&&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
&&&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
&&&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
&&&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
&&&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
&&&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
&&&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
&&&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
&&&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
&&&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
&&&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
&&&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
&&&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
&&&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
&&&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
&&&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
&&&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
&&&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
&&&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生姜的功效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在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也里关于有姜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民间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
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排除寒气,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病来介绍一下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凉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红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红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发热:在生姜、红糖水中再加入大葱1根,一日2~3次。
吃过食物后腹胀: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会儿就能缓解。
受凉引起腹泻:用烧开的生姜水冲鸡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泻停止后再喝一天,以巩固疗效,暖胃肠。
空调房间后呆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的不适马上消除。
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喉咙发痒: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咽喉肿痛: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
孕期呕吐:经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疗和预防。
小儿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关节痛: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几片生姜或者煮姜枣水喝,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
痛经: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喝啤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手脚已生冻疮但未破溃: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脚。
长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千金·食治》:无毒。
③《医学启源》:性温,味甘辛。
④《医林纂要》:煨姜,辛苦,大热。
⑤《本草再新》:煨姜,味辛,性温平,无毒。
【归经】入肺、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心、脾、胃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脾、肺、肠、胃诸经。
③《本草经解》:入胆、肝、肺经。
【功用主治-生姜的功效】发表,散寒,止呕,开痰。
&&&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
&&&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
&&&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
&&&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
&&&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
&&&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
&&&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
&&&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
&&&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
&&&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选方】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
&&&水煎服。
&&&(《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
&&&(《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
&&&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
&&&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
&&&(《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
&&&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
&&&禁一切杂食。
&&&(《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
&&&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
&&&(《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
&&&(《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
&&&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
&&&(《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
&&&(《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
&&&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
&&&(《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
&&&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
&&&(《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
&&&和水三合,顿服。
&&&(《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
&&&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
&&&(《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
&&&(《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
&&&(《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
&&&(《易简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
&&&(《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
&&&(《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
&&&(《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
&&&(《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易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风湿痛、腰腿痛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
&&&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
&&&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
&&&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
&&&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
&&&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
&&&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
&&&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
&&&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
&&&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
&&&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
&&&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
&&&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
&&&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
&&&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
&&&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
&&&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
&&&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
&&&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
&&&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
&&&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
&&&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
&&&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
&&&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
&&&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
&&&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
&&&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
&&&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姜的作用和功效是?_百度知道
姜的作用和功效是?
提问者采纳
姜有多种用途,生姜主要用于做菜,生姜还有多种药用价值,作为佐料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功效:生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说的就是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生姜的辣味成分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健胃的功能。生姜可治晕车晕船:生姜一片贴于肚脐,外贴一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生姜也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 吃法: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所以民间大多在患者着凉、感冒时熬些姜汤给他们喝来缓解病情;与此相似,姜汤汤圆等都具有相同的效果。此外,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放上一些姜末、姜汁,或者直接用姜丝放在里面做料,既可以杀菌,还能去除腥味,让菜肴更加香味四溢。在凉菜碟子里...
生姜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植物形态】姜(《吕氏春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毫米,膜质。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厘米;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边缘黄色;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具3短齿;花冠绿黄色,管长约2厘米,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所抱持。蒴果3瓣裂,种子黑色。花期7~8月(栽培的很少开花)。果期...
冒:生姜红糖氺;早上含薄薄的生姜片;生姜汁美容去头皮屑;生姜丝或片煮水加蜂蜜或者盐去斑;牙痛要姜片;生姜汁治皮肤癣;生姜片放腋下去狐臭;生煎煮水加盐加醋去脚臭;醋泡生姜丝祛斑;姜水漱口治牙周炎,口腔溃疡;
生姜皮最后不要剔除;烂的生姜有毒;便秘,内热,痔疮的人不宜吃; 生姜小百科: 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搅汁调搽。 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用药禁忌:阴虚内热及实热症禁服。 生姜的妙用(1) 生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姜之干者,干燥后发散力减弱,而温里之共增强,故偏治里寒,其性能走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吃苦瓜一周能瘦几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