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华 南部县 儿童摄影作品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回复: 3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DSC_0095.jpg (62.37 KB, 下载次数: 0)
08:11 上传
DSC_0115.jpg (61.97 KB, 下载次数: 0)
08:11 上传
踏访历史遗迹,寻找红色记忆& && && && && && && && &忆秦娥 • 永远的丰碑& && && & & && && & 十月血,升钟起义豺狼灭。& && && & 豺狼灭。& && && & 心潮澎湃,缅怀英烈。& && && & 猛摧旧府国民阙,鹰击长宇忠魂烈。& && && & 忠魂烈。& && &恢恢华夏,
& && && & 傲霜凌雪。
& & 一曲“永远的丰碑”弹奏出藏于心灵深处激昂了别样的金秋十月,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感染了升钟这片红土地。
& & 漫漫长征路,无数革命先烈倒下了,换来了升钟人民永远的丰碑。只因人们心中信念永存!那如雨般的子弹夺去了革命先烈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我们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那是在纪念“升钟寺起义”七十九周年的金秋十月,欲为“升钟寺起义”旧址——升钟场塑碑建馆贡献余热,使牺牲的英烈回归故里。感悟在远去战火纷飞的年代,民族团结的力量;感受在战争年代里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升钟镇张家嘴“升钟寺起义”地下党员敬国雄长孙敬天义,带领升钟场退休老干部杜永煜、敬世江、张育荣、宋开华、高兴德、黎文魁,驱车“踏访历史遗迹,寻找红色记忆” ,摄取有关“升钟寺起义”的纪念图片。& & 我们来到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巴中市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参观。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这九位红四方面军的最高领导者的巨大塑像,首先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那坚毅、自信的目光仿佛在告诉人们:长眠在这里的红军将帅先烈,来自五湖四海,转战各地,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 我们步入碑林长廊,这里镌刻着3000位红军将领的名字。他们曾经驰骋沙场、战功赫赫,然而,这其中很大部分已经被我们遗忘了。我们在长廊中间,突然发现“升钟寺起义”中游击队员刘大坤的墓碑,墓碑记载简历:“刘大坤(原名黎有坤),1908年2月生,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黎家坝人。曾用名刘峰。1931年3月参加革命。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农民暴动班长、苏维埃部长、书记、县长、指挥长、乍巴县县委书记、第31军93师科长。参加了间南农民暴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股长、科长、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军区民运部长兼武工队长、政治委员。参加了七伏击战、粉碎六路围攻和关家脑、、黎城、黄崖底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军政处长。参加了陇海路战斗,挺进大别山和南阳、开封、金门战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正军职待遇,1955年大校。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我们佩服中带着感动,他们不为名利、只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不该被忘记,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 再看纪念碑:十几万牺牲的红军将士的名字就刻在上面。这一排排、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名字深深触动了我们。它像一首赞歌,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他们将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参观旧有遗迹、革命遗物、影像资料和以模型和实物相结合的半景画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把我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沉淀学习往昔的种种革命精神,把满腔的悲愤化为深切的爱国之情。我们在馆长的同意之下,摄取了有关“升钟寺起义”中大量的影像资料及其他革命遗物。走出博物馆,每个人的心情慢慢沉淀,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回首艰苦的战争岁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历历在目,深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深深敬仰之情将化作以天下为己任的勇气和励志图强的动力!随后,我们返车到“升钟寺起义”烈士们活动的地方——皂角乡的铁罗寺、南殿垭、景竹湾,升钟镇的旋子山、南山、马龙庙山、老臣山、玉嵋山,革命烈士张友民的故居张家嘴,分别拍摄了重要的古迹照片,在升水镇“升钟寺起义纪念室”又摄取了有关“升钟寺起义”的影像资料。在参观保城烈士陵园,作为“升保暴动”的策源地,这里蕴藏着深厚的革命文化气息。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锻造出了覃文、罗敏、李汎山、张友民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整个陵园宏伟气派,庄严肃穆!走进烈士陵园,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国家兴旺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先烈,他们抱着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从升钟山区走出,征战南北,战场上他们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小米加步枪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革命队伍,使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它们不仅是一尊墓碑,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拥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 &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拍摄了不少的历史遗物,我们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与冲击,老红军将士们的革命历程让人倍感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表示一定要发扬红军精神,争取把找回来的有关“升钟寺起义”的历史遗物贡献给为“升钟寺起义”旧址升钟场修建升钟寺起义纪念碑及烈士陵园献上一份重礼,表达我们这七位老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 ICP 川B2- ||||||川网文[号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作品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