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学生资助网理塘那个学校的学生活最差学校叫什么

理塘县中学
理塘县中学
理塘县中学
性质:公办
学校简介:
理塘县中学
地址:理塘县高城镇幸福路
网站地址:暂无学校网址
电子邮箱:暂无学校邮箱
一对一辅导牧区教育的“理塘实践”
当前位置:
牧区教育的“理塘实践”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叶强平 张黎萍
  理塘县位于甘孜州西南部,幅员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4300米。每平方公里不足4人的人口密度,让地广人稀在这里有了足够的解释。农牧民群众居住高度分散、各乡村语言互不相通,成为牧区教育的最大难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理塘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探索走集中办学并实施双语教学等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放牧少年进课堂
  “政府对我们牧区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为牧区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优质、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我们这里读书的孩子们都是包吃、包住、免学费,家长们和孩子们都很满意,周边县的家长们都争相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读书。目前,理塘县有8000多名寄宿学生,预计2016年将达到1.2万人。”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达瓦扎西介绍道。
  在取消了帐篷小学、马背小学后,如何满足农牧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成为理塘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2001年,寄宿制教育在理塘县逐步推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种集中投入、集中建设、集中师资、集中生源、集中管理的办学方式,使理塘县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师积极性和学生入学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源入学要求,虽然年财政收入不过4000多万元,少数民族贫困县帽子还没有摘掉,理塘县县委、县政府还是想方设法筹措了上亿元资金,新建了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简称“三完小”)。
  2012年秋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标准运动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活动室等设置一应俱全的“三完小”矗立在理塘。学校规模大、设备齐全、双语教学等办学特色使它成为了甘孜州,乃至四川省藏区寄宿制小学的典范。如今,理塘县三完小共有来自24个边远牧区的1641名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实惠。
六一儿童节,理塘小学举行升旗仪式
  “留守儿童”的爱
  洛绒达瓦是三完小二年级三班的学生,他家在离学校几十公里的边远牧区,读书期间很难回家,父母也只能在到县城采购生活用品时来探望他,洛绒达瓦成了学校的“留守儿童”。
  像洛绒达瓦这样的孩子在三完小并不是个例,学校了解情况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一致同意在完成教职工与农牧户结对认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学校行政班子与“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教师与学生寝室结对,让每名学生都有“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洛珠与洛绒达瓦结成了帮扶对子,成为洛绒达瓦的“爱心妈妈”,从这以后她不仅是洛绒达瓦学习上的老师,也是他生活上的“妈妈”。理塘县属高海拔地区,气候十分寒冷。见洛绒达瓦穿着单薄,洛珠专门为他购买了衣服、鞋袜以及书包和学习用具。只要能抽出时间,洛珠总是将洛绒达瓦接到自己家中度周末,洛绒达瓦成为了洛珠家庭中的一员。
  在“爱心妈妈”曲燕玲老师的带领下,1楼17号寝室的女生们对寝室进行设计,同学们看着经自己双手“打扮”的寝室变得更加漂亮都开心地笑了。丹珍同学说:“我牧区的家已经搬进了国家新建的定居房里,放假回家后我也要和姐姐一起布置我们的新家。”
  洛珠、曲燕玲老师只是学校众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代表,走进学生宿舍楼,每一间学生宿舍门上都张贴着一张照片,是该宿舍的学生和“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的合影,上面还清晰地打印着“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的电话号码,以方便学生家长联系。
  校长达瓦扎西说:“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还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今年六一儿童节,学生扎西的父亲来学校和孩子一起过节,“看见老师们正在帮孩子们搞个人卫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的非常感谢。我把孩子放在学校很放心。希望老师今后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
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达瓦扎西介绍学校发展情况
  优势教育资源惠及牧区
  在理塘,有拉波话、下坝话,隔几座山,过几个牧场,藏话都可能完全不同。语言不通成为当地人学习、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三完小在教学中同样要面临这一难关。
  六年级的赤称多吉来自拉波,父亲是汉族,所以他既懂拉波话又会汉语,于是赤称多吉就义不容辞地成了拉波“老乡”的“传话筒”;藏文老师格绒罗布听不懂学生的下坝话,同事格绒拉姆老师就来当“翻译”……在三完小,同学之间、老师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互相提供翻译“服务”的情景经常出现。
  为了尽快普及普通话,学校语文教研组率先行动,组织教师编纂《每日一语》手册,在全校一至三年级积极开展“每日一语”普通话、康巴语推广活动。每位科任教师在上课前教学生一句日常用语,同时教学生用普通话与教师交流。在“每日一语”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语句融汇起来,构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学校还开展了“每周一文”活动,要求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文章参加评比。评比小组从每个年级中选出两篇优秀文章进行奖励。“每日一语”、“每周一文”活动使双语教学的成果正逐步显现,现在孩子和父母上街,孩子成了藏汉语翻译,这让从未走出高原,从未离开过牦牛的牧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另一片天。
  除了双语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也使牧区的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山”外面的信息和知识。会动的羚羊、唱歌的鸟儿……电子白板把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学生不但加深了理解,也在快乐中吸收知识。六年级一班的当秋志玛说:“我哥哥上学时从来没见过电子白板;他知道电脑,但从没用过。现在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我会用。”
  目前,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演播系统36套,语音室、网络教室各一间,校园广播系统和舞蹈系统各一套。数字化校园(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网站正式开通,学校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集中办学模式,理塘县很好地解决了牧区教育这道难题。“三完小向全州和全省体现了理塘民族教育发展成就,展现了牧区集中办学优势、规模办学成绩的窗口,是理塘打造全省牧区集中规模办学第一示范县的窗口!”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
友情链接:
|||||||||||||||||||||||||||||||||||||||||
四川理塘一学校被曝学生缺少棉被 官方否认
甲洼镇小学学生寝室通道。 叶强平 摄
  针对网上流传《四川理塘一学校孩子缺少棉被请好心人帮一把》的情况,四川甘孜理塘县教育体育局27日回应称,当地一万余名在校和所有寄宿制学生根本不存在缺少棉被等情况。
  10月23日,温州某媒体发布信息,称四川理塘县人民医院医生格乃桑登向温都陈忠慈善工作室求助,称当地高原最低温度已经降至零下1℃,甲洼乡(实为甲洼镇)小学仍缺少85床棉被,希望温州爱心人士再帮一把,捐200元就能为这些孩子送上一床爱心棉被....。。
  该消息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甘孜州、理塘县相关部门的关注,不少人也对此事提出了质疑。
  据了解,甲洼镇小学距理塘县城约30公里,是理塘县“6+3”精品学校代表,学校有1至3年级在校学生80名、幼儿园有24名学生,合计有104名在校学生。其中34名学生为寄宿制学生。“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投资275.6万元的理塘县甲洼镇小学学生宿舍新建项目,被纳入2015年第二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并于2016年10月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理塘县教育体育局称。
课间在寝室休息的学生们。 叶强平 摄
  甲洼镇小学校长胡年睿介绍,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可寄宿,不过当时是学生自带棉被等生活用具。2011年其调到学校担任校长后,该校寄宿制学生卧具不够可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学校以前有170多名学生,当时都没缺过被盖。”胡年睿称,要说可能缺的话,就只有学习、体育器材等消耗用品。
  据了解,2016年8月理塘县教育体育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甲洼镇小学34名寄宿学生新采购了68床棉絮(一人两床分别为6斤重),34个枕头,34套四件套及学生用床。9月19日,采购的物资全部到位。10月初学生所需的床上用品全部新配发到位。
  胡年睿表示,自己和学校老师没有听见任何一名学生说晚上睡觉冷,大家都被网上说学校缺棉被一事搞得一头雾水。“住进崭新明亮的学生寝室很开心,学校发的厚毛毯现在都暂时用不着。”来自甲洼镇卡娘村一年级学生卓玛曲西称。
  针对网上所发布的相关信息,记者专程找到了文章中提到的理塘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格乃桑登了解情况。
  原来甲洼镇教办主任阿桑泽仁想帮当地贫困户募集一些被盖,因学校20多名贫困学生所发被盖不能带回家,所以就想通过贫困学生的方式募集后让孩子领回家。格乃桑登得知表哥阿桑泽仁的想法后,利用和浙江温州某都市报记者相识的关系,向温都陈忠慈善工作室求助。“自己和表哥的初衷是好的,没想到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希望爱心人士能谅解,以后一定实事求是提供求助信息。”格乃桑登说。
  理塘县教育体育局雷红生表示,在国家、省、州县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和大力支持下,理塘县27所学校、一万余名在校学生和所有寄宿制学生根本不存在因为缺少棉被等生活用品情况。更谈不上影响学习和生活。“感谢大家对理塘教育的关心、爱护和支持。”雷红生说。
  理塘县教育体育局提供广大爱心人士,请不要被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所蒙蔽和欺骗,导致财产受损、爱心透支,更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渠道、未经证实的捐赠和帮助信息。
责任编辑:王书香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 & & & && & & & & && & & & & &
新闻动态&&&&&&&&&&&&&&&&&&&四川师大学生赴理塘县开展教育扶贫顶岗支教&&&&&&发布时间:日&&查看:196&&来源:日前,四川师范大学2013级体育、美术、音乐学院10名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理塘县四完小、理塘县中学、理塘县城关小学三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理塘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在顶岗支教工作座谈会上衷心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扶贫顶岗支教的同学给予理塘县教育事业支持和奉献并简要介绍了此次顶岗的背景和形势、目前理塘县教育现状和当地的民族政策等,让顶岗实习的同学对服务地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他希望这批扶贫顶岗支教同学的到来,为理塘县的教育事业带来先进理念、注入新鲜血液,并希望顶岗支教的同学们将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当地教师。编辑:王玥&&打印本页&
投稿邮箱:&高等院校: & & &市州区县: & & 基层学校: & & & &蜀ICP备号&---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成都市教育局绵阳市教育局德阳市教育局自贡市教育局 攀枝花市教育局泸州市教育局广元市教育局遂宁市教育局内江市教育局乐山市教育局资阳市教育局宜宾市教育局南充市教育局雅安市教育局广安市教育局巴中市教育局眉山市教育体育局阿坝州教育局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达州市教育局甘孜州教育局---省内各高校---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更多...---直属单位网站---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教育装备网学校后勤与产业网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成都西藏中学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四川学生资助网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其他教育网站---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四川省基础教育监测评估中心四川民办教育网您当前的位置:&&>&&
资讯热线:[028] QQ:
乐山援建理塘――来自“世界高城”的春风报告
22:38 】 【来源:四川新闻网天府新区频道 】
由乐山理塘共建的夺曲河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县城供水水源问题
  四川新闻网理塘5月7日讯(记者 李京枝)这是一座海拔4014米的高原县城。这里年平均气温仅为3℃,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被外界称为“世界高城”。
  这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康区圣地。独具特色的高原景色,底蕴深厚的藏文化,美景如画的格聂圣山、长青春科尔寺、毛垭大草原,吸引着无数外界游客的目光。
  这也是一座行进在脱贫奔康路子上的特殊县域。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6%,贫困户4918户,占全县农牧户总数的40.4%,贫困人口21737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32%。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滞后,是国家重点扶贫县。
  理塘,理塘……这片名叫理塘的雪域藏区,从2012年起,在当地县委、县政府以及援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其面貌正逐渐改变。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对口援建城市――乐山的心。4年多来,一批又一批乐山援建干部人才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将“乐山符号”深深地烙印在“世界高城”,更将党和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心化作习习春风拂过广袤的康巴腹地。
  对口援建,让世界高城永留“乐山记忆”
  “理塘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只能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来理塘开出租车将近六年的雅安人贺德全轻轻一点油门,出租车在理塘县新建的“乐山路”上轻快地行驶,“县城的路修好了,车子跑得快,现在收入比以前翻了倍了哦!”
乐山全额援建项目――理塘新区“乐山路”
  轻轻拧开自来水管,清亮的水喷涌而出。高城镇康巴村村民曲西开心地洗菜,准备中午一家人的午饭。这样方便地用水,对于几年前的她来说,简直不敢想像,“现在我们终于用上自来水了,太好了!”
理塘县居民用水前后对比图
  理塘县城个体经营户“吴姐自助餐”老板杨大忠兴奋地表示,“以前天天都要请人骑三轮车去挑水,既耗人力,又耗财力,还要排队,还不够用。现在不用挑水了,干干净净的自来水来了,方便得很,光是挑水费一年都给我节约了两万块钱,而且卫生条件改善了,客人也多了,营业时间也延长了,收入大大增加了,水通了硬是比娶老婆都还高兴!”
“吴姐自助餐”老板及老板娘说起方便的自来水喜笑颜开
  而对于经常去姐姐家串门的卓玛来说,今年4月底开通的公交车再好不过了,“以前我们从县城东边到西边打出租车要10块钱,现在坐公交只需要两块钱了,而且中间站点想下就下,方便又省钱,好高兴啊。”目前理塘运营的6台公交车,其中4台由乐山捐赠,挂职县交通局局长助理的援藏干部陈立俊用了1周的时间从乐山一路护送到理塘,极大地方便了藏区群众的交通出行。
市民感受新开通的公交车(左),在等候公交车的理塘老百姓(右)
乐山援助理塘第三批工作组领队朱勇智向理塘县副县长赖文斌交接公交车钥匙
  此外,由共青团乐山市委、乐山市关工委发起捐建的圣地青年书屋里,一群孩子正认真地阅读各类书籍,书屋的“爱心墙”上,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陆续被爱心人士帮扶和认养。“书屋的建成,给高原地区的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儿童送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我们圣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00多名志愿者都轮流义务服务,为需要帮助的老百姓和青少年提供帮助。”理塘县团委书记扎西拉姆一口气告诉记者。据了解,该类书屋在甘孜州团系统也只此一家。……
理塘县团委书记扎西拉姆在圣地书屋里整理书籍
  对于理塘这座高原县城来说,来自数百公里外的“乐山符号”情深意重,正慢慢渗入当地居民的生活。
  2012年,四川省正式启动“7+20”对口援藏工作,乐山市对口支援理塘县。从那时起,相隔数百公里的乐山市和理塘县,开始了“手牵手、心贴心”的日子。
  以援建规划为指引,以项目援建为重点,以智力援助为突破,4年多来,乐山倾全市之力推进援建理塘各项工作,援藏办设在市委组织部,全市11个县(市、区)、21个市级部门直接参与到对口支援工作之中,包括位于小凉山的金口河、峨边、马边等彝区贫困区县,都主动克服自身困难,在人员选派和资金投入上倾情相助。4年多来,乐山先后派出150多名援建干部,从资金、项目、人才等各个方面支援理塘建设。4年多来,乐山的援建工作,伴随着这座高原县城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也在用“乐山音符”悄然改变着类似贺德全、拉姆、卓玛这样普通理塘群众的生活。
  乐山市援助理塘第三批工作组领队朱勇智介绍,截止目前,实施对口援建规划内项目18个,总计投入乐山援助资金1.85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16个,其余项目将于今年全面完成。对口援建,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执政创新,正在理塘等老少边穷地区开花结果。
  项目援建,让高城饮水迎来崭新时代
  对于县城居民拉姆来说,吃水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她很多年。
  为吃水,拉姆每天都要到一公里外的公用水桩跑5、6趟,夏天时常淋成落汤鸡,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背水,荡出的水在衣裤上结成冰疙瘩。遇到家中用水量大时,全家人齐上阵,老人、小孩用水壶提,丈夫装上几个大水桶用架架车推。家中用水往往是洗了菜的水留着晚上洗脚用,洗脚后的水马上淋到拖把上用来拖地板。最恼火的是洗全家人的衣服,背到水桩边时往往有许多人在排队,洗一遍衣服后时常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洗第二遍,衣服都结冰了。运气不好没水了,只好把没洗完的衣服背回家,等到第二天水来了再去洗。
  由于理塘县城海拔高达4014米,一到冬季,自来水的可用率仅占20%,县城居民只能常年在182个公用水桩提水。枯水季节城区部分地区经常断水、缺水,80%的宾馆、饭店常年无水,60%的居民每天为用水疲于奔波。限时供水、四处找水、深夜背水、“节约”用水是当地许多居民们的真实写照。用水难,多年来都是制约理塘县经济发展、民生稳定的最大瓶颈。
  吃水难一直是困扰理塘居民生活的首要民生难题,乐山市急理塘县委政府之所急,应理塘干部群众之所需,坚定不移地把总投资1.5亿元的县城供水工程作为对口支援的“一号援建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最大支持,从选址踏勘、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技术论证、资金保障到实地指导,全过程推动,确保“一号工程”高效推进。乐山市援助理塘第三批工作组副领队李建伦表示,“理塘缺资金、缺项目,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项目都可以一哄而上。要选择当地群众最急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上马一批民生项目,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乐山重点援建项目――理塘县城“一纵两横”市政工程
  据挂职县水务局副局长的援藏干部张罗介绍,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该系统工程中的夺曲河水库、第二自来水厂已全面竣工,县城试水成功。同时,攻克了高原防冻技术难关,采取排空防冻法供水,完成入户防冻2000余户,整个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面竣工。甘泉之水流进了高寒县城的千家万户,居民们高兴地将这水称之为“乐山水”。是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援建工作组的倾情付出,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化作了方便群众造福群众的“甘甜之露”,对群众而言,党就是她们心中的太阳和恩人。
  用水不再难,也让理塘的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高城镇替然色巴村村民洛绒益西今年投资700多万元,在国道318线与省道217线交汇处修建起高六层、容纳200多人住宿的仓央嘉措情歌饭店,还安装上了县城第一部电梯。像他一样,理塘县390户农牧民在县城修建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发展旅游接待,撬动民间资金2.6亿元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7月,理塘县人民政府与重庆琰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定投资合作协议,该公司将投资2亿元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这也是理塘县新区对外招商引资的第一个项目。
  “一号工程”是乐山众多援建项目中的一个。从正式对口援建理塘县起,365万乐山人,便将这座高原县城视为乐山11个区县之外的第12个县,将这里的藏汉同胞视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资金和项目投放上,乐山紧紧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三大重点。目前,乐山援建理塘县三完小、理塘县群众应急避难场所、新区“乐山路”、理塘县信访接待康定站、县城“一纵两横”市政工程等一批项目已陆续竣工投用。据挂职县发改局副局长的李彬和挂职县财政局副局长的罗知统计,在乐山市援藏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社会慈善、政权建设等方面,近年来乐山社会各界额外出资、捐赠现金达268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6852万元,乐山市商业银行授信近3亿元,支持理塘县域发展。
  智力援建,让思路观念化作造血之源
  对口援建工作总有要结束的一天。除了资金和项目,援建工作还能为理塘留下什么?援建工作组一致认为,培养一批留在当地的、不走的援藏队伍,从而为理塘的造血式发展提供动力,是援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2015年,乐山市启动实施《智力援助理塘“千名英才”培训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基层党建全覆盖”“领导人才培养提升”“文旅人才培养提升”“教师队伍培养提升”“医疗人才培养提升”“业务骨干大交流”等六大行动。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65期,培训674人,接收理塘县各类干部人才赴乐山挂职交流296人,接收理塘藏族优秀贫困学生42名免费就读乐山最好的高中学校。
理塘县村干部分批到乐山市各县(市、区)参观学习
  以“领导人才培养提升”行动为例,乐山市将理塘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级重点部门负责人,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纳入乐山市干部调训范畴,在乐山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中为理塘县单列培训指标,每期安排5-10名理塘县县、科级后备干部参训,着力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打破传统跟班培训千篇一律的局面,由市、县组织部门共同拟定培训清单,采取专家授课、实地参观、挂职锻炼等形式,围绕文旅产业、城乡规划建设、现代农牧业、社会管理等理塘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培训指导,为理塘县党政班子抓机遇、促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经验。仅2015年,就有20余名优秀县、科级干部赴乐山市和省内外重点高校参训“乐山市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班”“乐山市选调生示范培训班”和“乐山市乡村规划建设专题培训班”等。2016年,将累计为理塘县培训县、科级干部200人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是乐山援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援藏工作组专门从援藏资金中整合100万元专项经费,以“基层党建全覆盖”培训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市县联动、整合资源、分步培训等措施,对理塘县24个乡(镇)、21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赴乐轮训。挂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李诚宇讲道,“乐山有一些在省内都比较创新的做法,比如‘基层夜话’‘彝家阿依园’‘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我们通过参观看点、座谈交流,把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带到理塘,促进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切实解决了基层党组织管理不够规范、作用不够明显、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在今年的虫草山上,工作组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主动增派力量,挂职政法系统的李芳玉、王聂、王建强和朱骏加、姜平康、雷家达等援藏干部驻扎山上,有的当起了“法制宣传员”、有的当起了“信息收集员”、有的当起了“纠纷调解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工作组还在特定村子举办“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培训班”,强化思想宣传,开展“村干部政治体检”,为问题干部、问题党员找问题、开方子,有效激活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甲洼乡卡娘村村支书泽翁去年到乐山市学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后,回来即开始带领村民种植藏元根。他说,“随着骑游和背包客的增多,我们准备把藏元根烘干切成片包装,卖给游客抗缺氧补充维生素,增加村民的收入。”
  民生援建,让深情阳光暖照康巴大地
  说起和自己一起来理塘支教的11位老师的故事,挂职理塘县教育局督学的周继革有聊不完的话题。他说,11个老师刚到理塘时,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就有两个得了肺气肿,教师组组长张佳因劳累过度最先躺下,但是没有打退堂鼓,不顾医嘱再上高原,优异地完成了工作任务,成为了县教育局局长曲吉的得力助手。
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在一起深入沟通交流教学问题
  到理塘中学挂职副校长并兼任物理课教学的黄泽文是另一个得了肺气肿的老师。在他之前,理塘中学由于条件受限,上物理课无法全部完成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们加深对知识的了解,黄泽文自制实验器材,手把手教学生们做实验。他教的班级,以前物理课比年级平均分低18分,现在则高出平均分3分。9年级4班的泽仁是黄泽文的学生,在乐山老师的帮助下,泽仁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未来,这个女孩也有了新的憧憬:“我想去乐山读书,因为我的姐姐已经去乐山一中上学了!”
  唐南杰以前就是在康定读的大学,听说有援建任务,他十分兴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谈妥,就找组织上报了名。虽然一学期只能回去一两次,但他不后悔,“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经历,无怨无悔!”
乐山援助理塘第三批工作组副领队李建伦给理塘县亚火乡小学学生赠送体育用品
  理塘中学目前有3名地理老师,但除了蔡斌,其他两名都是“新人”。蔡斌承担了6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比内地课时还多,另外还有“传帮带”的指标。他说,每次离别时,看到眼泪汪汪的妻子,心里都特别内疚,但是想起学校的孩子们,他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赴理塘的路。在三完小支教的梅宏、宿志刚老师,由于路程偏远,每天都要自费30元打的上课。饶明科、苟佣、吴文朝、任德林等几位也迅速成为了学校教学骨干,受到师生好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乐在理塘"的意义。
  理塘中学校长甲措对乐山援建教师赞不绝口,他用了三个“同”来形容彼此之间的感情:同舟共济,同吃同住,同甘共苦,“2014年乐山教师刚来学校时,学校只有1300多名学生,现在有1600多名了。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教师来理塘支教。”挂职县卫技局副局长的援藏干部潘水和兼任卫生组组长,他带领的援藏医生一共有10名,与机关组、教师组的队友暗暗地比拼着干劲。51岁的杨述军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他第一个向组织报名,考虑到他已经“超龄”,组织上劝他不要去,他态度相当坚决,后来被“特批”成行。周静平、沈六俊也接近50岁,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和技术水平。而张捷、帅曾胜、陈玉祥等年轻人也不甘落伍,送医下乡一待就是十来天。在理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挂职的瞿易、张乐对自己更“狠”:刚到检验科时,他们发现医院仪器不准确,就把自己的血抽出来进行检验,以此校正仪器。目前,为做好理塘核心科室的建设工作,张乐和另外一名援藏医生黄强已向组织申请继续援藏。“自己家头的都不支持他,那哪个支持他呢?”。两年来第一次来理塘的张乐的爱人漆娟坦诚地说出了所有援建家属的心声。麻醉师孙家强在麻醉机因为故障而无法实施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与当地医生一起为一名因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援藏医生走村入户实地开展卫生医疗工作
  挂职理塘县住建局副局长的李婧是37名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局长格绒告诉她,希望她能给理塘真正留下一点“东西”。为了这句嘱托,瘦弱的李婧成为了“女汉子”,跑遍了理塘的大小乡镇和县城的每个角落,为这个高原小城撰写了《理塘县绿化、美化、亮化调研报告》,制定了《理塘县控制性详细规划》,还在甘孜州率先出台《建筑风貌导则》并发放村民,以后群众建房,可以有规可依。
  理塘有着“西藏门户”“草原明珠”的美誉,但“世界高城”又让世人望而却步。如何以乐山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甘孜州打造全域旅游为契机,助推理塘旅游产业发展?援藏工作组领队朱勇智和副领队李建伦为此煞费苦心,随时叮嘱挂职县文旅局副局长的援藏干部朱翔,加强与“娘家”乐山市旅体委对接。他们通过积极向甘孜州、乐山市、理塘县沟通和汇报,隆重推介了一批理塘县旅游产业项目亮相“四川省首届国际旅游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年会”,15个国家超过300家境内外旅行商、投资商与理塘县开展投资洽谈,有力提升了理塘旅游形象。2015年9月,在四川省第二届旅博会上促成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理塘县政府共同签订《峨眉山-格聂山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有效促进理塘藏区特色旅游产品、品牌推广,让理塘格聂山正式“搭上”峨眉山旅游发展的快车,加速推进以格聂山景区为核心的理塘县旅游线路和主题产品体系建设。
援藏医生每日例行查房,与当地医生探讨病人病情
  据了解,2015年以来,乐山援藏队伍积极开展“干部上机关平台,教师上讲台,医生上手术台”活动,立足岗位开展“传帮带”。同时,深入农牧民“情暖藏家”,结对认亲200余户、送医送教56人次、农技下乡28件次,解决农牧民实际困难230多件,累计捐赠物资折合30余万元。在这里,“藏汉一家亲、乐山理塘一家亲”,绝不是一句口号。
  “4年多的乐山援建理塘工作,不仅有力加速了理塘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显著改善了理塘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不断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思想理念。”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对乐山援建由衷地表示:“乐山给我们带来资金、带来项目、带来理念、带来人才等,为全面同步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塘人民永远铭记乐山援建的无私付出,理塘人民永远感恩乐山援建的深情厚意!”(部分图片由刘忠俊供图)
编辑:张四海
资讯热线:[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学生资助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