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和长江黄河淮河有什么区别

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气温|气象_凤凰资讯
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摘要最近50年,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候变暖使得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巢湖蓝藻暴发比以前频繁。
原标题: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摘要最近50年,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候变暖使得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巢湖蓝藻暴发比以前频繁。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对安徽气候有何影响?影响安徽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昨日,是世界气象日,安徽省气候专家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安徽的气候“密码”从全球来看,气候监测表明,188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85℃;从全国来看,近百年我国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9~1.5℃;从安徽来看,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升温1.1℃。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农业的影响总体上是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导致春季霜冻危害和作物病虫害加剧,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改变了安徽省水资源状况,最近50年,淮河、长江流域径流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候变暖使得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巢湖蓝藻暴发比以前频繁。此外,由于安徽省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天气多变,且地势地形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据统计,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以暴雨洪涝最重,损失约占60%,其次为旱灾,损失约占20%。从旱涝发生频次来看,淮北旱涝2~3年一遇,淮河以南3~4年一遇;一年中旱涝交替、旱涝并存也时有发生。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兵 谢五三 祝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028815
播放数:254850
播放数:8938650
播放数:161932
48小时点击排行历史上的江东指的是哪些区域? 长江以北淮河流域还是其它 历代楚国的疆域又包括哪些? 湖南湖北……?
确实听说过以前淮河有入海口后来叫决堤的黄河给挤掉了,也就改道前的“江”是左为东,右为西。战国后期楚国已经是个南方霸主了,长江以南沿着皖江/扬子江向东北方所占地域极大。印象里楚国主体应该在荆湘一带,而后来秦末的“楚地才俊”项羽刘邦却在苏北。东汉末的“江东”吴国却又感觉被南移了。为什么后来的清朝“两江总督”(虽然已经改道应该指的是江东江西而不是南北吧)管辖江苏,安徽和江西。最好有配地图能清晰一点。江东对于楚是什么?新开辟的疆域吗楚国对于江东又是什么?故国还是一个反霸主的旗帜说“江浙沪”的应该是个某宝控答案,浙江不是会稽老是有吴越小国割据吗,立楚国大旗的钱塘人氏好像不怎么出名吧。
按时间排序
江东,指的是,鄱阳湖口下游长江以东的地方,此段长江是从西南向东北流,因此长江的东岸,就是江东。另外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是说项羽起兵在江东,因此兵败无颜回去,和项羽是哪里人没有关系。楚国,最早崛起在江汉平原(国都是郢都),然后向南到洞庭湖,向西至三峡,向东到江淮(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占领江东是战国时代,才灭掉了越,越在此前灭掉了吴。之后,战国末期,郢都被秦军占领,迁都到淮泗的寿春,最后被王剪所灭。关于明清的江南版图,明朝江苏和安徽是一个行政区,归南京管理,南京毕竟是陪都。后来,清朝占领江南,发现江南是太大不好管理,所以分而治之,搞了江苏(取自江宁+苏州)和安徽(取自安庆+徽州),可见当时安徽是经济很发达的。两江总督的辖区,包括江苏,安徽和江西。
不知道在哪,但是发现了不管怎么算好像我小马都算江东hhhhh
反正不管什么时候的江东还是江南以及江浙,现在都已经被硬点为苏南浙北了,三个名词几乎等同,再加上一个必要条件说吴语,快来点赞我吧
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由南向北略偏东流,总体是南北向。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由南向北略偏东流,总体是南北向。相较于整个安徽段的西南-东北,这段基本算是真的南北流向了,尤其是芜湖段,是标准的南北向,水流方向的右侧是江的东岸,所以称之为江东地区。狭义上指芜湖、马鞍山、南京江南部分及镇江、常州、宣城、无锡的部分地区,大体上是指西至长江芜湖-南京段、东到太湖西岸,北至长江江苏段、南至皖南-浙北山区的平原地区。广义上有时连苏州嘉兴等太湖东岸地区也包括,此时江东与江南基本同义。如果再扩大化,那就要等同于江南东道了,不过一般不会采用这个含义。
长江流经南京一带时,走向改为南北,故有江东之说,江东应该代指长江两岸的扬州府,苏州府,江宁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吧!广义来说,更南或者更北也可算在其中了
1、淮河以前确实有入海口。淮河以前和黄河、长江、济水并列称为“四渎”,渎者,独也。所谓四渎,也就是四条独立入海的大河。但淮河的入海口不是让长江弄废的。其实长江河道在历史上变化不大,顶多就是一些江心洲的产生和湮灭、单一河道和分岔河道的相互转换罢了,但在总的流向上,却一直很稳定。所以现在的长江中下游河道其实和古代的长江中下游河道区别不大。长江和淮河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淮河的入海口是被黄河给搞废的。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兵再次南下,南宋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阻挡金兵,在李固渡(今河南滑县附近)掘开黄河大堤,意图以水当兵,但实际上并未阻挡金兵的步伐,却使得黄河离开了从春秋战国就流淌的故道,流入了泗水河道,然后沿着泗水河道流入淮河,——这就是所谓“夺泗入淮”,从此,淮河成为了黄河的一条支流,淮河入海口成了黄河入海口。从此开始了黄河的南流时期。到清朝咸丰五年(1854年),黄河爆发特大洪水,洪水在铜瓦厢(河南省兰考附近)冲开大堤,转而北上,夺大清河河道入海。这就是今天的黄河河道。而从南宋时期就流淌的那条夺泗入淮的河道被废弃,被称为废黄河或者黄河故道。黄河北流之后,淮河再次独立了出来。但是由于黄河霸占其河道长达700余年的时间,而黄河含沙量极大,使得淮河河道被淤积得极高。黄河北流后,淮河水量急剧减少,不能流过被抬高的河口,因此淮河只能潴留在洪泽湖中,通过洪泽湖向长江泄水。也就使得淮河丧失了入海口。2、所谓江东。江东是指的长江从芜湖到南京之间的河道以东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包括现在的浙北、苏南一带。因为这一段长江流向是从西南向东北而流,而从秦汉至隋唐,人们渡长江时渡口多在芜湖至南京之间,所以过江也就是从西至东而行,所以将这段河道以南以东的地区称作江东,又叫江左。——因为古代地图大多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东方是在左边,故称江左。3、楚国疆域。题主说“战国后期楚国已经是南方霸主了”,这话其实不对。楚国之成为霸主,不是从战国后期开始的,而是从春秋中期就开始了。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晋楚争霸的历史。楚国的核心区域,就是江汉地区,但从春秋开始,楚国就不断的兼并周围小国,所谓“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整个春秋时代,楚国所灭之国,见于史料记载的就有61国,史料无载的那就更多了。到春秋末年时,楚国疆域向北到达淮、泗之间,向南达到六合、扬州一带。到战国时期,楚灭越国,奄有越地,此外更加向南北发展,于是到战国时期,楚国疆域“南卷沉湘,北绕颍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郑,颍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翻译过来,就是说楚国的疆域,“南方席卷沅水、湘水,北方有颍水、泗水环绕,西边包含巴郡、蜀郡,东面包裹着郯、邳;把颍水、汝水当作壕沟;将长江、汉水当作护城河;把邓林险塞当作城墙;用方城山作为环绕北疆的屏障”。楚国疆域图。楚国疆域图。所以,为什么刘邦项羽都是楚人,那是因为楚国的地盘极大。北境在淮泗之间,最北已经到达山东半岛南缘,而刘邦是沛县人,项羽下相人(也就是今天宿迁),这两个地方都在徐州附近,也就是临淮而已,当然是楚地。4、三国吴国。孙氏是吴郡富春人(今杭州附近),孙坚被封为乌程侯,乌程也在吴郡。孙坚死后,孙策收取江东,奠定东吴基业,其核心地域就是吴郡、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这几个地方中,吴郡、丹阳、会稽都属于江东。春秋时这里是吴越的地盘,吴国首都就是在苏州(所以苏州很长一段时间都称作“吴”),越国的首都就是会稽(也就是现在的绍兴),所以一般而言将江东之地都称作“吴”地。后来孙策封侯,就被封为吴侯,这个侯是县侯,也就是以吴县为食邑,而吴县就是吴郡治所所在,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吴侯的爵位,因此称帝后,国号也是吴。——这就是东吴之所以为“吴”的原因。至于说东吴疆域南移,我不知道题主是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是和楚国比的话,那东吴的北境确实是比楚国差了些。5、两江总督。所谓两江总督的两江,指的是江南和江西。明朝时,以南京为首都,以凤阳为中都,所以以南京、凤阳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不设行省,直接隶属朝廷管理,称作南直隶。(同样,以北京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也不设省,直接隶属中央,称作北直隶)。清朝入关后,将南直隶改成江南省,设两江总督,管理江南省、江西省事宜(最初兼管河南,后来取消)。后来因为江南省辖地过于广大,于是将其一分为二,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从此之后,两江总督便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事务。清初江南省。清初江南省。6、楚和江东的关系。严格说来,楚最早的核心区域就是江汉一带,也就是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后来经过扩张,一般将整个两湖地区都视作楚地。但江东地区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地理上,都和作为楚地核心区域的两湖地区有所区别。前面说过,春秋时江东是吴越的地盘,吴越两国是同一民族,都属于百越,但却是世仇,战争不断。起初吴王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反过来又灭了吴。但随即越国又被楚国所灭,于是吴越之地尽归楚国。所以,从疆域上而言,这里是楚国的地盘,但从民族、文化上而言,这里和真正的楚地是截然不同的。不过呢,从吴越被灭到楚国被灭,时间跨度长达200余年,这地方的老百姓肯定已经对楚国有所认同,所以秦末起义,如刘邦等人以楚人自居,也是理所当然。
从九江开始,长江流向东北,红色区域就开始称作江东从九江开始,长江流向东北,红色区域就开始称作江东
不是项羽说的没脸见江东父老吗,项羽是宿迁人,那江东应该包含宿迁一带。
以中原的视野来观察,以长江为界限,江南地区确在中原之外。同理,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身处中原的古人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左右,故江左也称“江东”,包括长江下游以东的两岸。也就是说,在江苏境内,不管是长江南岸还是北岸,都可以称为江左。 以上来自百度知道:从电视剧《琅琊榜》的剧情来看,梅长苏来金陵是为了避寒,那他所呆的江左盟的地方只会在南京以北,且离南京有点距离,要是在苏州扬州的就没必要了。开始出场有水战情节,过了这片水面就是江左盟的地盘,估计是以洪泽湖为界,那就是现在的淮安、宿迁了。
江浙沪一带(不包括苏北),据说古长江在安徽境内是往北流的,所以江东=长江以东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长江流域_百度百科
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2015年12月发布的《农业部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 ,长江流域首次实行4个月禁渔期制度。调整后的长江流域禁渔期从3月1日0时开始实施,至6月30日24时结束。禁渔区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青海省曲麻莱县以下至长江河口(东经122°)的长江干流江段;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通江河流在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境内的干流江段;大渡河在青海省和四川省境内的干流河段;鄱阳湖、洞庭湖;淮河干流河段。[1]
长江流域地理环境
长江流域流域面积
长江全长习惯性地称为6397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称金沙江流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均称,长1040公里。宜昌至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最终于上海汇入。一路上气势磅礴,大小与众多,可谓“远似银藤挂果瓜,近如烈马啸天发。雄浑壮阔七千里,通络润滋亿万家。()”长江的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百条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大部分水量也通过汇入长江。
长江流域北以、、、、、、、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的、大理、滇中东两向山岭、、、等与、(红河)和为界,东南以、、黄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
地区的北部以与为界,西部以、乌兰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内陆水系为界。
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通常以附近的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南侧与流域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地形地貌
长江呈多级阶梯性地形。流经山地、、盆地(支流)、丘陵和平原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水文特征
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0.5米时),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它承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
长江流域卫星图
,仅次于、和,也是中国第二大,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代大湖云梦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太平、,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南洞庭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的南部。是中国东部近海
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与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基本形状如鸟巢状,故得名巢湖。其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69.5平方公里,为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沿岸为合肥市、、所包围。
长江流域气候特点
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和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
【逐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1月】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 4~6℃,湘、赣南部为 6~7℃,江北地区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达15℃左右,东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0℃左右,东部地区为-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北部气温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游大部地区在16~18℃:之间,江北及长江三角洲为14~15℃,南岭北部达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高达25℃左右,而其东部低温中心为12℃。金沙江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东部则在4℃以下。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北部达-4℃左右。
【7月】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间。云贵高原西部气温中心在24~26℃之间,而东部地区在20℃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8℃,东部为12℃左右。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为8℃上下。
【10月】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江北和长江三角洲为17℃左右。上游四川盆地在18℃上下。云贵高原西部暖区为16~18℃,中心地区高达21℃,东部冷区在12℃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2℃,东部在6℃以下。江源地区北部达-4℃以下,南部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极端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江西站,达44.9℃。长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区在40~42℃之间。云贵高原和金沙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仍然存在东西并列的高低值中心区,其差值达10℃以上。江源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在22~2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间,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0~-16℃之间。川西和金沙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区分布梯度最大,等温线密集。江源地区普遍在-30℃以下。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清江流域,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暴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中以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作图,其他类型蒸发器观测值已通过折算系数换算为相应E~601蒸发值。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mm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为465mm,峨眉山为564mm。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mm。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是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的总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41mm,其地区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大于上游,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区,南岸大于北岸。按水系,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流域及中、下游干流区陆面蒸发量较大;乌江、嘉陵江、岷江和汉江上游陆面蒸发量较小;金沙江陆面蒸发量最小。从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分布趋势看,以500mm等值线贯穿地区最广,此线的西部和北部,多处在300~400mm之间,在长江江源北部不足200mm,为全流域最低值区;此线以东、以南,大多为600~700mm,个别地区达800余mm;四川盆地、金沙江下游、乌江及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大都在500~600mm之间;在洞庭湖区至江汉平原,达700~800mm,并有一个800mm的闭合圈;在鄱阳湖区,也有一个大于800mm的高值区,其中赣江流域的,陆面蒸发量超过1000mm,是长江流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陆面蒸发量也达700~800mm。长江流域各地陆面蒸发有随高程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即高程越高,陆面蒸发量越小;高程越低,陆面蒸发量越大。
为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值,蒸发能力用E~601水面蒸发量表示。干旱指数划分地带性标准,长江流域采用全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长江流域平均于旱指数为0.86,属于湿润地带。就地区而言,除金沙江和、岷江、嘉陵江上游及汉江中游局部属于半湿润带以外,其余各地区均为湿润带,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湿润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游得列楚卡站干旱指数接近于5,为长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干旱指数只有0.3,为长江流域最低值。
气候分带 十分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干旱指数 &0.5 0.5~1 1~3 3~7(或10) &7(或10)
为大气中实际水汽压和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它表示空气的干燥和潮湿程度。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潮湿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虽然雨、旱季节明显,但因河渠纵横,蒸发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较大。
相对湿度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洞庭湖水系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其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大于80%。
下游干流南北两岸相对湿度接近80%。长江中游北岸、嘉陵江、岷江中上游大多在80%以下,并继续向北递减至嘉陵江上游的65%左右。金沙江地区相对湿度等值线与大体一致,在巴塘至得荣地区,相对湿度不到50%,是长江流域相对湿度最小的地区。
年最大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出现的季节各地不一,四川盆地大部、三峡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二季,最小相对湿度发生在春季。川西及横断山脉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夏季。云贵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夏季相对湿度最大,冬季及早春相对湿度最小。
年大风日数
长江流域有3个大风日数多的地区:一是金沙江以上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0,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25天,该大风区延伸到雅砻江的下游,大风日数从100余天下减到40余天。二是湘江大风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25天。三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上至鄱阳湖区的长江通道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0~25天。长江流域大风较少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东部,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只有1~5天;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赣江、修水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天。在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其他地区则多出现在春季。
长江流域年霜日数最多的地区位于雅砻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川西高原上,达150天以上,其中四川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达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区。地区为100~200天,金沙江巴塘至德荣地区,昆明、会理、一带为70~100天。汉江的至襄樊段、及唐白河流域、长江下游苏皖地区为50~70天。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较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洞庭四水、赣江中上游,多年平均年霜日数在25天以下,其中位于云南的元谋站年霜日数仅2天,四川的沪州为2.5天,这两个地区是全流域霜日最少的地区。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霜,其他地区只在10月至次年4月才出现霜。
年雷暴日数
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长江流域是中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宁站为99.9天,重庆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区,其中,湖北恩施站为53天,湖南站为56.6天。③南岭西部的湘、黔交界处,贵州的站为54天。④湖南至江西修水上游一带,平江站为63元。⑤金沙江下游至雷波一带,雷波站为107天。③乌江上游地区,咸宁站为76天。此外,长江三角洲年雾日数可达30~40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43.1天。长江干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雾日数,除重庆外,并不算多。长江流域年雾日数少的地区位于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区及位于川西高原的、小金、一带,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不足五天。长江流域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长江流域研究历史
江源之争对长江之长度计算发生实质性变化。对江河源头、山峰高度的测量,必须是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才是法定数据。而之所以这么多年对长江之源有诸多争议,是因为国务院从来没有授权任何部门发布一个法定的数据,无论是长江、黄河还是澜沧江,都没有一个法定的源头,所以各个部门都以自己的数据为准,争议颇多。[3]
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宣布长江的源头为格拉丹东西南侧的沱沱河,1985年,香港探险家黄效文又将源头确定到了当曲上游多朝能加色格拉山峰附近。
2001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6211.31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
2008年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所刘少创等参加的三江源考察队发现,长江的源头被确定为青海省当曲上游的当曲,从这里算起,长江的长度为6236千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逊河。[3-4]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水利资源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长江流域中下游卫星图
975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和(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拉普拉塔河和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长江因其资源丰富,支流和湖泊众多,它哺育着华夏的南国大地,形成了我国承东启西的现代重要经济纽带。
长江流域生物资源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滇北、鄂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著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中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最著名的保护区位于湖北。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兽-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
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全国11个大型锰矿、8大铜矿,长江流域分别占有5处、3处;湖南、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湖北的磷矿,均居全国之首。流域内煤矿储量少,仅占全国的7.7%,主要集中于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盘水煤矿居全国第三位。
长江流域交通运输
长江水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长江干支流航道与共同组成中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宾,下至长江口(云南至宜宾825公里河段尚可分段通航)。支流航道700余条,主要支航50余条,以下游之太湖水系最为发达。干支流水运中心为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和上海等6大港口。与世界各国比,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长江流域经济状况
长江流域农业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江汉平原、、鄱阳湖区、地区和太湖地区都是中国主要的。所以,长江流域不愧为中国最主要的。
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但草场辽阔,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型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长江流域渔业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1.3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其中可供养殖的约5000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39%,其中鲤形目和鲈形目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60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
长江流域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荆州、岳阳、昆明、贵阳、成都、重庆、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宜昌、武汉、上海、杭州、安庆、南昌、长沙、无锡等,以及风景名胜、九寨沟、三峡、张家界、、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长江流域沿线城市
长江流域南京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滨临长江,是津浦、沪宁、宁铜等铁路的交点。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62.6天,酷热 (37℃以上)日为9.4天。
长江流域武汉
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京广铁路纵贯全市,武广(武汉至广州)、合武(合肥至武汉)、武康(武汉经襄阳、十堰至安康)、汉宜(武汉至宜昌)、武九(武汉至九江)六条铁路在此交会。四周湖泊星罗棋布,广阔的水面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温度增大。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71.2天,酷热(37℃以上)日为12天。
长江流域重庆
重庆市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成渝、川黔、襄渝三大铁路在此交汇。这里平均每年暑热(32℃以上)日为77.2天,酷热140(37℃以上)日为26.4天,是三大“火炉”中暑热天数、酷热天数均最长的城市。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洞庭湖.[引用日期]
.四川新闻网. 08:04 [引用日期]
.新浪网.日15:05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河是长江的支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