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圆形坟墓造型园名

原标题:用设计的方式悼念、纪念 !

4.1多希望发生的就是愚人节的玩笑

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展开扑救,

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

其中27人昰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兄弟,

清明即将到来请小心火烛。

作为设计人会用设计来学会永远不会忘记。

去纪念那些深刻的事情

反思、瞻仰、认同和纪念的空间。

新建成的昆士兰警察纪念碑位于布里斯班植物园中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瞻仰、认同和纪念牺牲警察嘚空间。纪念碑由五个折叠拱门组成鼓励游客在其中行走,探寻不同的视角和衬托远处的绿色景观

▼位于植物园中的警察纪念碑

▼纪念碑由五个折叠拱门组成

纪念碑由UAP设计,陶艺家Kenji Uranishi作为设计合作者参与设计纪念碑形象参考澳大利亚警队的方格丝带,碑上设有刻有名字嘚铭牌永久铭记那些为社会服务而牺牲的生命。纪念碑由UAP的布里斯班工作室制造在植物园中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怀念与沉思氛围。

▼纪念碑形象参考澳大利亚警队的方格丝带

▼碑上设有刻有名字的铭牌

美国国家退伍军人纪念博物馆

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专门纪念退伍军人的博物馆——国家退伍军人纪念博物馆(NVMM)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向公众开放NVMM由一个53000平方英尺的博物馆和一个2.5英亩的纪念林组成,它带著游客踏上一段讲述历史上退伍军人的个人故事和分享他们的经历的叙事之旅同时向那些为国服役的军人及其家人致敬。

国家退伍军人紀念博物馆是由两种行为构成的建筑第一种景观行为,周围的绿地景观被切割、雕刻并被抬升到空中,创造了一条通往圣地的行进路線构成了哥伦布市的一个仪式、颂扬和沉思的公共空间。第二种是结构行为一系列同心拱门从地面上升起来支撑上面的“圣殿”。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混凝土带支撑和保护着博物馆及其内部的居住者创造了一个展示服务、责任的纪念之旅。

2013年Allied Works的作品被选中作为振兴哥倫布河岸、市中心核心和文化机构的更广泛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为所有z冲突的退伍军人创建一个聚会和纪念的场所NVMM最初的设想是由已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宇航员和参议员John Glenn提出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俄亥俄州退伍军人组织的支持。

这座占地7英亩的博物館坐落在Scioto河岸边整个场地将景观融入雕塑般的仪式空间,似一个游行队伍终点是屋顶庇护所。混凝土结构带交叉排列成三个同心环構成了博物馆的基础形式,并将建筑与场地联系在一起里面有展览、教育和聚会的空间。博物馆内的肖像、简介、个人物品和互动装置傳达了退伍军人的共同及个人的经历并让人们了解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服务。

国家退伍军人纪念博物馆是一座纪念阵亡将士的纪念馆表彰所有美国退伍军人在我们军队的每一个部门所做的贡献和牺牲。作为这一使命的延伸由OLIN设计的景观创建了一个活着的纪念馆和圣所,以供纪念和反思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一片树林,一个榆树仪式台这棵树自殖民时代起就一直保护着美国退伍军人及其家人,在美国嘚每个地区都有这座地标构筑的灵感来自世界历史上众多文化中的神圣之林,它们通常都象征着一片神圣的土地

东边的小树林被一堵菦350英尺长的当地天然石灰岩墙所包围,这堵墙唤起了附近Hocking Hills的地质特征创造出了层叠的水元素和一个装满河石的水池。堵墙象征着国家的根本力量和我们的座右铭“合众为一”(Pluribus Unum)即我们在共同行动时比在单独行动时更强大,它提醒我们所有武装部队的承诺所体现的团队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被所有的信仰理解为生命和精神更新的源泉正如水池和瀑布所代表的,它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和平和治愈性

这座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户外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大屠杀中丧生的数百万人以及解放集中营中的美国士兵。Libeskind工作室的设计引导人们思考跨樾世代、跨越种族、跨越信仰的不同思想和价值观

参观者从州议会大厦出来后,走在石灰石走道上两边是倾斜的石墙和两条石凳,中間是一对18英尺高的大型青铜嵌板上面雕刻着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讲述的故事,嵌板的内边缘也不规则地倾斜着这些平面在中心會合,锯齿状的边缘形成一个六角星形状的缺口

俄亥俄州大屠杀和解放者纪念馆是公众反思的好地方。在它的一面石墙上刻着这样一荇字:“如果你救了一条生命,就好像你救了世界”

这个项目为了纪念卡尔加里人和加拿大人在战争时期的努力和牺牲,位于弓河北边嘚人行道旁纪念碑场地在视觉上与Mewata军队相连,是去公园游赏的人们和军队举行游行活动的目的地它与邻近的公共空间相连,如罂粟广場和和平桥也是弓河和卡尔加里新纪念大道沿线景观的重要节点。

从纪念大道上看到的城市标志是个人和集体反思的私密空间纪念碑被整合成一个雕塑般的护堤,连接着不同等级的道路巨大的大理石板标记着遗址场地,也成为了雕刻纪念铭文的载体石头垂直穿过巴拉乌甲板,灯光从下方照亮石板将纪念碑变成发光的灯塔。下面折叠的耐候钢墙和木质平台划分出纪念场地的座位和空间范围随着季節的变化,木头和钢铁与弓河和公园不断变化的景观色彩形成对比艾伯塔广阔的天空、河流的蓝灰色以及河谷的绿色和棕色,为纪念碑嘚永恒性提供了动态的对比

军事团体与埃德蒙顿市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项目的设计是关于“纪念的联系”埃德蒙顿市和埃德蒙顿艺術理事会提出需要找到一种挑战典型的战争纪念碑设计手法的方案,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够动态捕捉现代军队所有声音的作品

这┅项目是民间和军队生活之间的过渡,同时宣扬了社会力量 尽管士兵们不在家人身边,但来自亲人的支持便是最好的陪伴

从构图上看,设计包括一系列的折叠铝图腾元素这些元素描述了贯穿场地的多种路径现场的多个路径。水射流切入这些图腾描绘了和平、援助、社区和归乡主题的图像聚合了断裂的场景。游客们通过将自己的经历和联想连接在一起重新组合场景。当人们在场地内的活动被激活时记忆随着视觉联系的建立、释放和反映而被唤起。

墨西哥城暴力袭击受害者纪念公园

场地位于墨西哥城最重要的查普尔特佩克公园森林的一部分属于联邦政府,几十年间在墨西哥国防部监控下;所以首先纪念项目意味着恢复15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建筑的一部分是纪念碑峩们能在这里找到对文化和历史的纪念和记忆;在特殊的“墨西哥暴力受害者纪念”上,我们实现在建筑方面,墨西哥社会最重要的当前問题:暴力这是大的开放性伤口;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开放项目向城市和公民开放;一个项目与城市及其公民有强烈的关系。公共空间嘚修养以及纪念暴力受害者是项目的精髓。

我们项目扮演了双重身份:公共空间和纪念园但场地最首要的身份还是森林,具有非常强嘚自然存在;存在的树们定义了场地的属性。暴力被隐喻在两个尺度内:间隙和构筑物

项目中的空隙是指介于钢墙和树木之间的空间。這个空隙或者空白提醒我们记住那些逝去的人们墙的表面,生锈或如镜般光洁展示出我们可能会迷失,补充或有多个自己除此之外,如果将暴力定义为破坏70道钢墙的建筑将成为暴力的最佳解药。

大项目行动由矗立在树林之间的70道耐腐蚀钢制金属墙组成;这是介于自然與构筑物之间的双重身分:森林和森墙树木和游客扮演生者;墙则代表逝去的暴力受害者们。

减少物料清单:钢和混凝土加入自然元素森林之中。我们以三种方式使用耐腐蚀钢:自然状态生锈或镜面状态,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代表意义生锈的钢代表着时间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标志和伤痕。镜面不锈钢用于反射和镜像生命:人们、树木和空间中央的水;自然状态的钢作为未被干扰的元素提醒我们主流和基夲的价值观:社会必须保持和平。混凝土用于车道和长凳供行走和思考。

这个区域钢墙变的比较厚也更高,在整个场地中有强烈的戏劇性水中树木和墙的倒影令我们眼睛上下观察。当我们举头远眺我们看到了天空、光、太阳…还有希望。

最后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蔀分是钢墙的人性化和挪用。社会对这个纪念园负有责任70道墙上有供人们书写暴力受害者姓名和表达他们痛苦、愤怒和渴望的空间。这些墙即是镜子、黑板通过书写,成为暴力引起的痛苦和破坏的目击者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胜利纪念与城市生活的交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建设为了纪念侵华日军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事件,凸显抗战胜利的主题构思立意为胜利、圆满的情感表达。

纪念是一个城市记忆的延续“断刀、纪念广场、死亡之庭、祭祀院落、和平公园”。塑造了江东门纪念馆完整的叙倳篇章是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三期新馆作为纪念馆的扩建工程不仅补充城市功能、延伸参观流线、凸显不同主题的情感氛围,更是延续了城市纪念新建部分着重叙述抗战的艰苦历程、表现胜利的喜悦,传递人类对和平圆满的愿景

和而不同是方案的定位,建筑的整體形态与二期融为一体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亲切自然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覆土地景式的建筑形态削弱对周边城市建筑和空间的壓迫感柔和的建筑曲线与绿色的树木草地相得益彰、宁静平和。新馆立面延续灰色色调面对城市空间排列着清水混凝土柱,亦展现了噺馆的纪念性特征

生态绿色纪念性建筑

扩容工程处处体现绿色设计理念,通过绿色植物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水回收利用、透沝混凝土选材、下沉庭院及天井、热风压拔风效应等多个生态低碳措施创造出一个既满足空间艺术气氛又能够体现可持续理念的生态绿銫纪念性建筑。

场地中心是椭圆形的纪念广场寓意着中国抗战胜利和“圆满”的愿景。整个建筑物呈现谦逊柔和的空间形态是一个融於城市生活的绿色公园。其中一条“胜利道路”穿行其中,象征抗战胜利的艰难历程纪念广场的四周地形微微隆起,形成半围合的空間结合绿树设置屏蔽了部分城市干扰,保证广场的安静与私密也为公众提供了一处亲切的放松游憩场地。人们在内可以休憩、奔跑、漫步、交流怡然自得。

▼场地中心是椭圆形的纪念广场

当需要举办大型纪念活动时整个椭圆形广场亦可容纳8000人集会。广场的北面设有尛型讲演台供集会活动时候使用。广场三面的抬起斜坡场地使广场更加具有向心感和聚合性,抬高的坡地下面容纳着商业和展览空间在广场与坡地交界区域组织着广场主要交通流线,设计了独特的纪念景观要素300位抗战英烈的名字镌刻于抛光黑色大理石之上,伫立于遊人漫步的广场一侧广场西南侧是与城市对接的重要出入口,设置了下沉广场使纪念广场与城市道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感拱桥的巧妙連接则使得纪念广场的空间具有指向性和聚合性。

新馆是一个功能复合开放的综合体除了胜利纪念广场、绿化公园外,还容纳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胜利纪念馆、大巴车站、社会汽车库、自行车库、商业配套、办公等功能设施场地西侧北侧通过设置下沉庭院及坡噵与地铁、隧道、周边城市空间对接与联系。整体性对周边城市交通进行梳理与更新有效的完善和补充了纪念馆的参观流线与交通组织,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个方便可达、开放复合的城市空间节点开放式的设计是新馆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纪念馆及新馆闭馆后其他功能仍嘫可以继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灯光照明的设计使广场在日夜都形成不同的景色,成为一个公共开放的日夜公园

▼设计理念及与城市苼活的融合

和平与圆满愿景,谦逊柔和的形态是这个项目最重要的表达柔和自然的曲线,绿色开阔的草地使环境安静、轻松在表达纪念性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处亲切与放松的游憩场地

在柔和的绿色的衬托下,暗红色的弧形胜利之墙分外醒目胜利之墙材质采用叻能够凸显历史感与沧桑感的暗红色锈蚀钢板。胜利之墙由负一层延伸出来墙面为三维曲面,通过钢板的分割与嵌入灯槽形成表面肌理象征着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历史记忆,并成为开阔绿色广场日夜的主要景观胜利之墙的最高点是胜利火炬,火炬在重大活动的时候会点燃熊熊烈火

▼暗红色锈蚀钢板的胜利之墙突显历史沧桑感

▼外立面混凝土柱阵形成无穷无尽的韵律感

▼柱廊下面铺设灰色碎石形荿了与城市的缓冲

三期扩容工程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一个补充和延续,兼具开放性与公共性日常性与纪念性。这里是一个容纳历史记忆与当前生活、胜利喜悦与死亡悲痛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纪念、休息、放松、漫步、玩耍。我们希望通过┅方公园、一个广场、一条道路的设计带给南京城市、南京市民喜欢的城市公共空间

贵州中关村红军墓长征纪念园设计

80多年前史诗一般嘚长征震惊世界,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然而正是这些默默奉献了年轻生命的战士,才组成了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我们试图通过这一处普通而微小的的红军墓设计追述个体价值和反思历史的本真。

贵州遵义桐梓县中关村地处深山长征中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就在村子西南12公里处,娄山关战役中负责包抄的一支部队路过村子时一位生病的小战士被留在村中淳朴的村民为红军战士送饭治病,不幸的昰一年后小红军还是离开人世负责为红军治病的村民把红军埋葬在自家山坡的田地之中。这座孤坟就这样在山坡上守候了80年直至2016年新┅轮的乡村建设人们再次注意到村里这处长征遗迹。

经过多方了解村里唯一知道红军故事的这位老人已经80多岁,他的父亲当年为红军治疒并埋葬了他老人把我们带到坟前时这处隐藏在山坡菜地里的荒冢时,这座长满荒草的土丘已经近乎消失不由得让人感叹这个年轻的苼命有着怎样的经历?当年的小战士葬身异乡他的亲人、战友、爱人会是怎样的感受?这80年里可有人记起过他

我们决定设计一座为普通红军战士缅怀的陵园,这个想法与其他人期待的“烈士墓”大相径庭经过一番工作,我们的思路终于得以实施

▼见过当年红军战士嘚村中老人,老人的父亲曾为红军战士治病

环境的主题决定了空间的性质空间的性质决定了空间序列的方式。 纪念性空间最重要的是表述历史事实传达设计者关于历史事件精神内涵的理解。而景观的物质空间就是构建起设计师与访问者之间的对话桥梁此红军墓园的设計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实二是对在战争中因病牺牲的普通战士侯忠茂的缅怀。

红军墓园的景观营造在最夶限度的融入周边环境当中在尺度上,通过水平方向上 的延展来体现纪念性景观的深远意义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宏大与压迫感的营造。在远处能够看到的墓园仅仅有钢制的景观亭露出一半其他均掩映在山林和农田当中。方案整体为一条悠长的田间小路串联各个景观節点,2.5km 长的小路并不平坦,反而有些局促难行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象征,在途中设置了18个钢制标牌参观者在行走中,能够看到隨时间排列的长征中重要的节点事件侯忠茂坟冢为空间高潮,暗红褐色的耐候钢制的景观亭从山坡上伸出参观者在小路上行走时,作為视觉焦点像一面旗帜,指引探索的方向

在红军墓园的设计中,仅仅用了石材和耐候钢两种材料石材是当地最常见的材料,能够很恏的融入环境当中耐候钢在时间的作用下,呈现暗红褐色与绿色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走近墓园时一道石墙贯穿整个墓地,石墙從地面开始慢慢抬起又渐渐回到土地当中,象征着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澜一个年轻的生命奋斗过,但又默默的消失入口處结合石墙的锈色钢管阵列犹如与侯忠茂一样的那些无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的道路上献出了生命景观亭为钢格栅组成的方形体块,从鈈同角度观察能够呈现出虚、实两种状态。在树林中时隐时现像战争中飘忽的旗帜,也像是战争中人类的命运不同的参观者,可以囿不同的理解景观亭的高度仅仅为 2.8m,宽度为 1.2m是适宜一人或两人停留、思考、交谈的空间。景观亭既是进入墓园的玄关也可以在此远眺村庄,实现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

▼景观台为钢格栅组成的方形体块

穿过景观亭是纪念区域,该区域结合耐候钢标牌记录了与桐梓有關的长征实践一侧石墙上记录了小战士的事迹和相关故事,访客可以在此了解历史回顾时光。保留的一株山桃从石墙后侧伸出春季時候白色的花瓣随风而落,洒满小径

最后一个空间是墓区,设计师保留了红军墓的现状坟茔没有做任何修整,在圆形坟墓造型前结合墓碑增加了一道低矮的石墙墓碑并没有采用立式,而是横放于石墙之上高度处于人的视线之下。后面长满荒草的坟茔与前方的新砌筑石墙墓碑形成强烈的对比祭奠者不需要仰望,这样将先辈与世人放在同一时空同一高度,更能让人感受到逝去的红军战士也同我们一樣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墓园:墓碑横放于石墙之上处于人的视线之下

墓园景观中道路是比例最大的部分。路径长度约2.5km但主体道路寬度仅仅有0.6m,是在村民日常穿梭于田间的自然小路基础上改造而来铺设了碎石和必要的台阶,其他均尊重了原貌从局部来看,0.6m 宽的道蕗属于小尺度甚至略显局促,从整体上来看2.5km 的散步路径,又属于大尺度这样的长度和宽度对比,使得道路显得悠长而曲折恰似红軍长征道路的艰辛与漫长。穿梭在田间的小路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春季金色的油菜花盛开,夏秋田间种满玉米游人在青纱帐中穿行,犹如体验当年行军之路

▼碎石小径与沿路纪念柱

红军墓建成之后,当年见过红军并守护了圆形坟墓造型80年的那位老人特意前来凭吊茬红军墓前老泪纵横,外来游客也对这样一处非同寻常的“烈士陵园”带来的强烈体验表示认同

我们试图回避此类设计的惯用的宏大叙倳手法,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一位普通战士的生命痕迹空间上没有高大的纪念碑,没有轴线对称没有庄严肃穆,空间充满温情和思辨以往的纪念性景观,被纪念的多数是“神”“帝王”或者某种杰出人物即便是普通人,也常常会被蒙上“神性色彩”而此项目中,峩们纪念的是普通的红军战士没有英雄事迹,没有爵位头衔但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脱去了“神性”的

曾经在这个村庄Φ生活过的人他的存在其实代表的是像他一样默默无闻 为国家的和平牺牲的普通人。这正是设计师要表达关于战争中“人文主义”的理解 尊重生命,强调每一个个体存在的价值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墓园建成后来悼念的老人

来自建筑师:国际竞赛一等奖方案

2007年在“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中,袁野、李久太、南旭组成的设计团队所提交的方案——“纪念之路”在來自17个国家的276套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唐山市政府选定为实施方案该公园于2008年9月建成,现已成为唐山市乃至全国最为重要嘚灾难主题纪念性人文景观之一

? 方案对整个地段处理的比较完整,从规划尺度来说比较有震撼力并考虑了基地与整个大南湖地区之間的联系,与现有铁路现行尺度平衡

? 在纵轴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横轴在手法上更现代一些,更前卫一些纪念墙的设计体现出多洏丰富的可能性,周边展览的空间扩展的可能性大

? 遗址和作为静默哀悼的树林之间的对位关系,水池和树木之间以纪念墙和纪念甬道為轴线两侧一动一静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力量感很强

? 水面的设计独到,从喧嚣的道路通过水面可以使人的情绪得到平稳过渡;通过沝面可以给人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表达逝者与现实人之间的距离。

? 树林的设计用树表达生命和一种纪念意义,由此可让人联想箌“树葬”和“纪念林地”

? 运用一片巨大的水面表现出与天空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反射面;中间强烈的人造空间表现出人的能力体現出一个很自然的主题,表现出大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學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宗旨。通过极为简洁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具有强烈纪念性的空间环境,忠实记录这场灾难和逝去的24万生命告慰死难者,供后人以凭吊与反思也给生者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纪念过去面向未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死难者的墓碑24万死難者名字以一种“匀质化”的方式刻在抛光的黑色花岗岩墙面上;纪念墙既是“纪念之路”的引导,也是精神的凝聚体刻满名字的黑色婲岗岩墙体“切割”了整个基地,强化了基地纵深方向的特征恰当地定义了主入口的位置,并给公园的纪念活动以明确的方向感同时朂大限度保持了基地的原始结构特征和完整性。纪念墙具有统御整个公园空间的巨大尺度并以7.28米的平均高度象征地震纪念日7月28日。高度拋光的黑色花岗岩墙体将天空、大地、周围景物以及参观瞻仰的人影反射于其中与24万死难者的金色名字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這是一个具有起承转合的完整空间序列。

公园的入口是一个缓步下沉的广场当人向下走的时候,情绪会变得低沉而平静这预示着一段鈈寻常的纪念之路的开始。下沉广场角落有意种植一棵银杏树在空旷的广场上颇具意味,也暗示了对纪念路尽端水面上那棵泡桐树的关聯转过刻有“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矮墙,出现一个废墟广场碎石瓦砾如同是地震现场的片段,以直接但抽象化的手法呈现出地震的主题再转过去,是一堵刻有纪念铭文青铜板的黑灰色混凝土墙大面的空白清除了人情感中的杂质,并将注意力开始转向北侧的纪念墙顺着巨大的纪念墙,在这漫长的纪念路上逐级而上西侧的开阔水面会渐渐浮现于眼前(入口处由于下沉的处理,人的视线在水面标高鉯下当人沿着纪念路逐级而上,视线随之升高水面则慢慢显现);另一侧的树林会通过墙体之间的狭缝反复出现,压迫感随着空间的逐渐开阔开始慢慢释放直至遗址广场,达到高潮

纪念路和纪念墙的尽端是遗址纪念广场,展现出地震遗址的全貌地下地震纪念馆和科普馆建在广场的西侧。有一段地震时被震弯的铁轨铺在水面上向西延伸并渐渐消失在水中,参观者可以顺着它走到水面中央留在水媔上的两棵树,在视觉上将铁轨的两端联系起来并与入口下沉广场孤植的银杏树形成时空的对照。当由纪念路转向广场并回望形成一個以纪念墙为边界的广阔场景,而背景就是地震遗址这一切让人在直接感受地震破坏力的同时,会对生命和自然的关系产生反思

纪念牆西侧巨大的水面表现出与天空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反射面与天空及中间的人造空间形成一个强烈的主题,即大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水面的设计可以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表达出逝者与生者之间的距离。水下铺满的黑色卵石使得浅浅的水池产生深不可测的效果而水面上散落的石头则令人想到个体生命处于生死之间的命运,并与纪念墙上的逝者名字形成对照

“树”的设计在表达纪念性上起到“点睛”的作用。纪念墙后面的两排高大整齐的杨树如同对生命的护卫而整片的树林则有“树葬”和生生不息之意;水边保留的粗壯有力的泡桐树如同生命的图腾,象征生命之强大而铁轨尽端的孤树则有“此案彼岸”的意味。地下纪念馆屋顶上的树阵更富象征意义寓意了生命的顽强和面向未来的无限希望。

对于国家级重点文物——原机车车辆厂地震遗址我们采取“不动”的策略,使得遗址原封鈈动的保留下来最大限度保留震前建筑及景观,保护遗址使真实的历史呈现;除了尽可能完整保留地震前留下的遗迹,我们认为还应該有选择地保留地震后建设的痕迹包括植物景观、建筑、设施和道路。于是基地上原有肌理被保留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将新的景观元素“种”在旧的基址上。“新与旧”在这里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和谐共存,融为一体

【长远价值的空间环境】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自2008姩建成以来,每年的728地震纪念日、清明、春节等重要节日无数唐山市民来此祭奠逝去的亲人,这里已成为唐山市最重要的地震纪念场所囷唐山人的精神寄托之所

2010年,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地震遗址公园取景并将公园核心景观作为电影的结尾镜头场景,其意味深长的画媔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6月,公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1年7月,公园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以其极为简洁的规划结构,纯粹、强烈的视觉空间效果巧妙而意味深长的景观设计,低调、克制、让位於遗址和纪念性景观的建筑处理贡献了一处极具艺术性、人文精神和长远社会价值的纪念性空间环境,也实现了建筑师“用建筑设计服務社会”的终极理想

纪念性人文景观,与城市生活交融

免责提示:本文内容由新景观设计整理自网络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蝂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如有问题,请加微信: 谢谢!

}

阮国、阮陵等遗存与泾川

最早对阮共的文献记载见于《诗经·大雅·皇矣》,句云:“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我国官方大辞典《辞海》解释“阮古国名,偃姓在甘肃泾川,为周文王所灭”《辞源》云:“阮,商代诸侯国名偃姓,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共古国洺,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阮,古国名在泾川县东南。共古国名,泾川县北五里”

《辞海》一书对涇川汉代地名乌氏、朝那、临泾作了错误说明,致使许多安定籍历史名人在闭门造车先生的笔下搬远了家张怀群《圣地泾川》一书对这彡个地名结合实地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解开了困惑人们多年的历史地点疑点。

阮陵是阮国遗存的古迹其大概位置就在水泉寺(共池)方园5公里内的地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这一带地方通称为阮陵故产生了阮陵书院、阮陵渠、阮陵乡的近代遗存。阮陵是阮国國王和其子孙的安葬地位置就在水泉寺附近。

阮共遗存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要比较泾川古迹年代,阮陵、共池是历史最为玖远的古迹也就是最珍贵的古迹。

阮陵这个古老的名字如一朵永不消散的白云,数千年以来一直在泾州古城(水泉寺)上空飘荡让囚们无法忘记它的真实存在。由于历史久远远古方国处在信史时代,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历史记载阮国的记载能出现在《诗经》上算是圉运了。阮陵的大体方位民间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了但作为古迹的阮陵是具体地点,近代的人都模糊不清

阮姓人,以国为姓起源于涇川,先迁陈留后迁南方、台湾、越南等地。阮姓成为国内外大姓在当今盛世,人们寻根拜祖蔚然成风明确阮陵地点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委托我对此作以调查我翻阅了不少有关泾川文史资料,都没有准确的记载于是我走访民间。文史专家史生金说:“村西盘顶子是个很老的地方是古代人祭天、祭神的地方。”泾川文化界也认为盘顶子是商周时期的祭天台我对祭天、祭神之說进行了探讨,古人对王十分尊崇视之为天,死后又称升天成了在天神灵。有本古戏叫《闯宫抱斗》是写殷商末年的事。殷纣王最終自焚有句唱词是:“火化了摘星楼民把天叫。”这里的天也指王,“祭天”是祭王灵的又一尊称古代人们因为疾病、灾害等原因祭天,求神灵保佑这是古代的风俗。阮陵作为阮国王陵必然也具备了保佑子孙的神权。“祭天”“祭神”是人们把死去的人神化后的┅种祀祭形式盘顶子是阮陵的另一佐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水泉寺村民修庄子在盘顶子东南麓发现一古代墓道,直通盘顶子底部人們又尽快掩埋,没有再敢挖所以村中说盘顶子是古墓,这就解开了是陵还是台的谜另外我在清乾隆年编写的《泾州志》又惊喜地发现,泾州籍人明济南同知温应璧撰《重修水泉上寺记》碑文中载:“古城之西近阮陵,生苯

   ”这句话清楚指明阮陵具体地点。盘顶子就茬古城西距城不足二百米,山上长有一种小灌木就是文中说的苯   。这个资料与我的分析不谋而合

盘顶子山有后人修的梯田,我小时候常跟父亲上山种地山坡向东南,呈三角形山之巅就是盘顶子,呈圆形上有约三亩地的平地,四周为二丈多人工土崖四周坡面散咘有许多灰坑,到处可找到黑色陶片东南坡有面积较大约一米厚度的灰层,应是人们“祭天”的遗存山上古墓很多,有汉墓除汉墓外还有许多早期墓葬,用白层岩石封口内有粗糙的黑陶。这种墓是商周墓群按礼来说山巅则是地位最高的人,阮国王陵了古代人选擇墓地大都在向阳之地,很讲究风水盘顶子山坡面向东南,望文宿之星聚东南之紫气,福荫后代子孙站在山巅,共池县城全收眼底向东南远眺夸父峰,嵩山、回山巍巍笔立阮陵从地形上来说是风水宝地。

共池遗址在现城关中学校院内传说西周时,周共王曾游此哋时有三美女奔王康公纳之。母责公“女应献大王汝纳为不敬,祸近矣”几年后密须被周灭。共池位置在大殿(今存)北10米处上卋纪70年代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清楚。共池成正长方形面积约1.5亩。池四周崖为白层岩所砌池深约3米,池中央有二层古式凉亭亭南北有拱形石桥与岸相连,当地群众叫“水过凉亭”凉亭与大殿、小门及北山观音殿成南北一字形排列。山门前有一千年古柏山门、大殿、古柏今尚存。池中植有莲花所以当地人又叫“莲花池”。池水中养有金鱼还有一只千年乌龟。我小时候听外祖父史金生老人说:“龟佷大不知多少年了,人叫龟先生能看病,平凉府曾有人请去医病”我想有千年乌龟应是真,能看病则是神化了大殿东西两侧还有㈣五棵“左公柳”,高七八丈树冠大,几乎遮住了半个校院夏天校院很凉,树上百鸟和鸣树下学子书声琅琅,我在这里读完了初中我和同班的表弟史林福常在“凉亭”早读,有时坐在大殿后的石碑上这里堆放着四五块石碑,其中一块就是现在被列为省级文物的“鎮海寺蒙文碑”共池北边原来全是庙,后改为校舍北墙下原放几块石碑,以后不见了在课余之时,我们常和老师一起站在共池赏花觀鱼凉亭和柳树倒影池中,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金鱼穿梭似向有人岸边游来,池中迷人的美景呈现眼前真让人心旷神怡,课堂里嘚紧张一下消散了几十年过去了,每想起这秀丽的“共池”儿时的记忆就一幅幅浮现脑海。2002年我退休回家(水泉寺村)没有多少事,就常去校院转转令我遗憾的是这里已面目全非,曾经令我陶醉的“共池”不见了只好静心地在原地站一站,环顾一下四周“共池”是1975年学校整修时所填,当时也正是“文革”时期“文革”时期是中华文明遭受劫难最惨重的年代,有三千年历史的阮国共池未能逃过此劫消失了,这是泾川人民极大的损失欣慰的是“共池”遗址尚存,现在是校方用来做操的场地共池没有了,但人们不愿忘记它茬水泉寺村分治时,有了“共池村”名“共池村”这个村名起得好,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里有中国古代史上载于《诗经》的“共池”。我每在这校院走动心里常有一种酸楚。还有谁能想起这曾历经数千年和世世代代的泾川人一起饱受风雨、历尽沧桑的“共池”有誰想着去恢复它,使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古迹延续下去呢

洪武三年“水淹回中府,皇甫店改泾州”这场突如奇来的大洪水冲走了具有彡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淹没了世世代代泾川人为之辛勤劳动而营造的西北大都市从此改变了历史重镇泾川的历史。大洪水不仅仅使人囻生命财产受损失还有文物古迹和珍贵的文史资料被毁于一旦。我看了清代《泾州志》总觉得古代内容简单,和其历史重镇地位有很夶差距历史是由人写成的,可这次却偏偏让给大自然去写文明被埋在了地下,留给人们的是极有限的记忆和星星点点的遗迹也正是為了让这星点遗迹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我进行拾遗的工作并将劳动成果写在下面:

一、9个墩墩、12个辘辘

古人传说泾州古城有9个墩墩、12個辘辘。

9个墩墩指古城四周有9个大土墩。《淮南子》一书说“国有九州九山、九塞,风有威风八面水有六水长流。”九为“最”昰吉祥数字。古城四周建9个墩墩有镇邪之意也有国家一统天下的含意。我小时(20世纪50年代初)见到水泉寺村周边还遗存4墩墩高二丈,底宽顶小呈梯形正方柱,中部周边长约12米进入20世纪60年代平田整地时被毁。

12个辘辘指古城中有12个官井,当然户中小井不算在内有12眼官井,这说明古城中人口众多

古泾州是关陇军事重镇,在秦、汉、隋、唐、宋各朝都驻扎重兵唐宋时一度驻军在20万人以上。唐初北方②个军事重镇东有云中,西有泾州唐初与突厥大战时就从这两个地方各调兵20万。由于长期驻军给泾州古城也留下了军事遣址。如高夶的点将台20世纪50年代初,古城遗址尚遗存有三个点将台有二个在东岳庙西南50米处,北大路南将台修得高大。二台相距约50米一个正東,一个正西高约3丈余,下基面大上顶面小呈四边正方梯形,上边长约5米下边长约10米,上面有一定活动空间在二台正南有较大的圓形台,直径约50米从这3个台位置和建筑形式看,属古代练兵点将建筑是古代北方军事重镇泾州的军事遗存。20世纪60年代均被毁

泾州在曆史上,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战争频发地带。东汉时有羌胡60多年边乱唐时有吐番百年之侵,泾州是你争我夺的主要战场

曆史上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古城周边的青石塬(州西北原区)、青石岭(州北山的小塬、大塬),以及古城之西。

古城西城外一带20世纪60年代岼田整地时多处挖出大量死人乱骨及马的骨头。在盘顶子山脚下群众挖土时除挖出人和马的骨头外还出现头盔和铁甲、宝剑等器物。由於年代久远铁和土锈在一起,宝剑断成一小块、一小块铁甲片和盔与土锈贴在一起,动之即碎但还是能辨认出是古代战争留下的遗跡。这证明城西外围也是主要战场之一

泾州古城西城门位置在水泉寺村西头,西城门在20世纪50年代初还有城洞两侧的半截墙残留,城门石墩还放在原地现在全看不到了。西城门位置比较清楚村民皆知。

20世纪60年代平田整地时在距城门不远处挖出一大铁锁,大小厚度如現在建筑用砖重约10斤,是一种古式穿锁被村民拿去卖了废铁,用来称盐见到这一大锁的是村民史碎娃等人,据他们自己说是古城门鎖我看也是,因为家户锁不可能有这么大

五、泾州古址北山城区城防工事

我曾撰《泾州古城遗址北山城区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一文,來说明北山城防工事北山城防是古人巧妙利用地形的军事杰作,它有九个军事据点四处斩断沟,一处烽火台兼山的山地城墙和彩门蕗的城墙原貌没有大变化,还很清楚应加以保护。

六、南城门位置与唐李商隐诗作

南城门位置似乎是个谜其实是很清楚的(编者按:喃城门是清楚的,刘玉林专文考证)南城门就在现气象局西南,这里有东西走向高约一丈的土崖20世纪50年代初这条土崖东西横贯水泉寺村南近泾河北岸一带,现仍有一小段存留这里是南城墙的地理位置。在气象局西南百米处我家原有4亩地,崖上一块崖下一块。这里哋与其它地段不同地面方圆50米凸出,破砖烂瓦一大堆耕种很困难。我的老父(父名讳俊杰)曾告诉我:“这里是古城南城门位置我尛时还见到有半截城门洞墙残留这里。”其它地段没有如此多的破砖烂瓦这显然是古代建筑南城门的残留物。古代讲求风水建筑讲求方正对称,正南城门与其它三门一样修得高大、雄伟。唐李商隐写有名篇诗作《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姩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琬雏竟未休。

这应该是城门之作高城百尺楼,形容安定城门门楼之高大绿杨枝外尽汀洲正指城外自然风光。我们可以想得见当年李商隐在杨花三月和他的爱妻王氏夫人(泾原节喥使王茂元之女)登上安定城楼,望着眼前这泾河岸边无数的汀洲感慨万千心怀激昂,即兴作诗他以贾生、王粲来自喻,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苦闷心情这一千古名篇就是在安定城最高的城门楼完成的。

20世纪40年代初水泉禅寺和北山关帝庙院各有大铁钟一座,其大小与金大安铁钟相似铸造年代早于金大安铁钟,据老人们讲是唐代的钟上有捐款人姓名,梁姓居多可惜这两个有价值的文物,在民国年間寺改校时被校方卖了铁收入款用来购置了洋鼓洋号,先人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却换了几个洋人的乐器。

八、镇海寺山门、大殿和古柏

坐落于城关中学院内的大殿、山门和古柏是水淹回中府后的泾州古城仅有的古迹遗存大殿和山门建于何年没有记载,根据建筑造型囷民间传说山门、大殿是唐代建筑,元朝重修的这也极有可能,因为元世祖忽必烈给镇海寺颁过保护寺院的圣旨这个时代重修也有根据,但始建年代则应更早山门西侧有棵古柏,大殿和山门造型古雅大殿是三间大庭,屋脊有飞禽走兽檐有象、龙、凤头木雕,前簷有明柱六根殿坐落石砌的高台之上,外观宏大雄伟山门内东西两侧为山门耳房,是十分标准的古寺山门

20世纪60年代校方扫除四旧,夶殿脊兽被拆除檐口头兽都被锯毁。1998年学校搞修建时史秉雄校长主持对大殿和山门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维修。

阮陵和共池是阮国古迹遗存是泾川最古老的文物遗迹。

阮陵在古城近西群众俗称盘顶子,呈圆形高约二丈,直径60米的土台是商州阮国祭天台,用以祭天、祭祖

共池是泾州八景之一,名曰:“共池涌碧”清代文人张培本有《共池涌碧》诗:

兼山东望海天孤,中有灵池一镜殊

激浪跳珠波斷续,清风漱玉沫沾濡

共池在城关中学院内古大殿北侧,呈长方形面积约2亩,池深3米中建一座二层凉亭,南北有石桥与岸接连20世紀70年代后被校方填毁,今不存但遗址肯定埋在黄土中,遗址之上无建筑物

古城有大量汉墓分布。在现共池村委会到水泉寺小学之西、㈣社村民居住区是汉墓群集中地区这一带早期挖的地坑庄子大部分发现古墓,其中有汉代瓦罐、铜镜、汉五株钟等东汉时期为多。在㈣社村民姚向林地坑庄还出土两个我国的编钟发现了墓道,估计这里有一较大战国时期古墓有待考证。此外在兼山、荒山、盘顶子山、吕家山区均有分布近年被盗较多。

水泉寺南有一条横贯东西笔直的大路自古人称官路,是原古城中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水淹回中府后,人们在原街走路延至今日,原官路自村西至兰家山村南20世纪60年代,东头一段路基被毁西段加宽,近二年又再次加宽整修属北夶路一段在平田整地时几乎遗址各处都挖出房基石、柱石、石磨等。在原宝宁寺遗址2005年还挖出高1.8米的一尊石佛像,文物价值较高现存县博物馆内。

水泉寺村中有一块地方名叫梁家旯这里早已无梁姓人家,可为什么自古名叫梁家旯考证泾州历史得知,历史上安定是梁姓郡望形成于东汉时期,那时梁姓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梁统、梁松、梁竦、梁商、梁翼、梁纳(梁太后)等其中梁太后和兄梁翼执掌朝政近20年之久,拥立过冲、质、桓三帝梁氏一门走出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在位卿、将、尹、校57人是历史上最大的外戚政治集团。就是他们给泾川人留下这千古地名:梁家旯

唐初年尉迟敬德任泾州兵马督都。敬德是唐太宗爱将他非常爱自己的战马,夏季每天去河边洗马传说中敬德洗马地点在原五龙庙的泾河北岸。一天天气晴朗,敬德早起巡营之后牵着马来到河边,洗完脚又开始洗马突听不远处有五个小童戏水,敬德问小童曰:“何不正午时分来玩水”可这五个小童笑曰:“将军有所不知,正午时分泾河有大洪水故早来矣。”言毕突无踪影这时突又听见对面半山腰有几个小童在玩游戏,正是刚才水中所见五个小童敬德一时惊奇,心想此非凡人是神灵也。于是他将营地迁至北山脚下正当午时大洪水果从上游滚滚而来,淹没了整个原营地敬德十分感激神灵对他的提示,上奏太宗皇帝请求修建五龙庙,太宗皇帝感于泾河曾有助战薛举之功于是颁旨,封泾河龙君并敕建五龙庙。五龙庙原建宫山北麓覀兰公路上20米处小平台上是敬德监修。《泾州志》有五龙庙记民国年间庙毁(另有记载,李世民在泾河边遇见戏水的五童子)

李氏墓、圹志暨朱元璋后裔在泾川

泾川县王村镇完颜村有九顶梅花山,多年来我只是在完颜坪边随众人遥望,确信有九座错落重叠的山包隨季节变化,或清晰或迷蒙。世人总认为这是当地农人钟情乡土而世传下来的民间话语描写各地每一个小村落莫不有当地人津津乐道嘚“名山名水”和奇闻传说、悠久历史。其实向北行完约三里慢坡竟有一个梅花山村民小组,20多户100多口人世居在此真如未被发现的“隱居”部落。

2011年9月1日下午我与袁居银、吕志厚等一行在汗流浃背中终于走进了梅花山间,一座圆圆的独立的山包下有两户人家,座西媔东依山包建起窑洞与房屋的庄园,门楼开进汽车有余四处那么寂静与超脱。并列的另一山包是又一座独立的山包,浑圆秀丽山腳也有若干户窑洞兼房屋的庄园。两山之间是百米左右的平缓坡地,进村的车道沿坡地通达转过这座山包,还有一座又一座独立的山包共有九座。九座之外还有重叠的三座山,完颜村人称为十二连连山如果能在空中俯视,这九座山真正是一枝上的九朵梅花古人亦称九顶、九鼎。还有人说这九座山有人工的痕迹是堆起来的墓冢。总之它比关中数不尽的汉唐古墓大的多。

九顶梅花山向南慢坡而丅是平展展的一平方公里许的完颜坪,坪背靠香炉山香炉山之后是九顶梅花山。坪之东西是完颜大沟、小沟,坪之南端崖下是泾河。

背靠香炉山有两座小山般的古墓,当地村民称“王子坟”墓封土高、阔约20米,东面一座墓道部分暴露有约60厘米见方的整块石梁,梁下有厚重的石门这是第一道石门,当地农民讲向南共有九道石门,从墓门口经过九道石门可进墓室。墓室用明代大砖、白灰砌荿拱型窑状墓室;中、左、右三室相通中室高约6米,宽约5米层层青砖砌箍,坚不可摧想当年,砌成墓室、筑成墓道之后用黄土封荿山状,墓门关闭与世隔绝。完颜坪下有山嘴名楼(炉)子嘴,是明代为修此墓先在坪边筑砖窑,民夫当差烧成无数大砖,砖与巨石运上山筑墓成千上万人十数年间在此服役,为服役者烧水喝沿山嘴就地挖成烧水炉灶,安上大锅多年之后,楼(炉)子嘴成为哋名

现在,山下的完颜村内自然就势的民居尽显原始纯朴之意,许多人家门前或包砌门边土台,或砌台阶或砌井房,或砌畜圈戓一摞一摞叠放,均是山上大墓的明代青砖这是70年代“革命”时社员们毫无顾忌地挖山上的大墓,把砖挑下山以致实用。约万余块砖從此与农人生活、家园相伴现在,再无人敢从古墓上挖砖了

这座古墓,就是韩恭王朱冲   的墓

2011年9月30日,我与袁居银等拍得《韩王圹志》照片该圹志为青沙岩石,高、宽各72厘米现镶于泾川王母宫石窟文管所碑墙,其文字辨认已很艰难现抄录如下,这是自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至今未曾见诸书刊面世的可以补载于正史或《全明文》的一篇明代文献

王讳冲   ,韩宪之长子母妃冯氏。王生于洪武三十年⑨月初七日永乐二年四月初四册为韩世子,九年十月十三日袭封王洪熙元年四月之国平凉,正统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疾薨享年四┿有四。讣闻哀悼辍视朝三日,遣官致祭谥曰恭,命有司营葬事妃韩氏,中兵马指挥彬之女子男五,范圮、范   、范   、范   、范墅奻四。以正统六年九月初十日癸酉葬于平凉府泾州长寿里香炉山之原呜呼!王以国家懿亲,孝褒恭俭乐善循理,藩闻中外宜享多福,不止于中寿岂非命耶!爰述其概,纳之于圹用垂不朽云。谨志正统六年十月初十日。

朱冲   是朱元璋的孙子其父朱松是朱元璋第②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于辽宁开元因开元接近边防,不安全未去。遂改封朱松为韩宪王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死于南京。永乐九年(公元1425年)其子朱冲   袭封谥号韩恭王,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来平凉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薨,在位30年享年44岁,为悼念朱冲   朝廷辍朝三日,派官员致祭朱冲   有五子,长子范圮和次子范   袭封从此,其孙、其孙之子孙共传十世封地在平凉。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葬朱冲   于泾州长寿里香炉山之原正是今日完颜村九顶梅花山下之完颜坪。韩王圹志曾被完颜村村民从现存的暴露墓室的“王子墳”中移至村中收藏后存于王母宫石窟文管所碑墙。

韩恭王墓之西约20米处是韩恭王夫人李氏之墓,封土略小于韩恭王墓墓道下陷成10哆米宽的沟,清晰可辨我们离开墓地下山,在向南一千米之外的土坎下发现明砖砌就的地基,应是夫人墓的墓道口足见其规格、地位。夫人墓室被封土掩埋难见墓室内景。据记载1976年,曾有文物普查队在完颜村见到“韩王夫人李氏圹志”以为李氏是陪葬人物,不昰封土的主人仅作笔录,至今圹志全文未曾面世多少年里,我闻知完颜村有韩王夫人墓志地但总无缘相见。本文开头描述的我们一荇进入梅花山之际在梅花山一户人家院落里,见到了文字向背的圹志青石,石质较好长宽各72厘米,厚12厘米经过反复辨认,终于抄錄出圹志全文这同样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至今未曾以书刊面世的,可以补载于正史或《全明文》的明代文献据收藏圹志的农民讲,该圹志是从“王子坟”捡得

夫人李氏祖贯大名府清丰县望族,洪武庚午九月初十日生永乐十五年二月册立恭王妃韩氏。上命选美人侍从夫人恕冯。正统五年十二月恭王薨长子开城王封先爵,夫人所生也王念母恩,以封号恭请正统八年九月二十日赐封韩恭王夫囚。未几本年十月初十日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四闻,遣司营葬事以是年十二月二十日葬于平凉府泾州长寿里香炉山之原村,祔于恭朢茔也呜呼!夫人之淑行懿德,虽深为王宠异然愈日谦抑,奉太妃尽孝事韩妃尤谨。此所以蔫生贤嗣获袭王爵。而夫人亦蒙褒封正宜安享荣养,而遽至于斯亦其命耶。爰述其概志之于石,纳之于圹云大明正统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立石。

至此完颜坪上的韩恭王墓、韩恭王夫人墓,不考自清

韩王夫人不同于韩恭王夫人,韩王夫人是世人俗称韩恭王夫人李氏是皇帝赐封之号。这位李氏是Φ兵马指挥李彬之女,祖籍大名(今河北大名)府清丰(今属河南)县望族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皇帝曾册立恭王妃韩氏应是正室。皇上又选美人侍从选中李氏,侍奉朱冲   母亲太妃冯氏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丈夫韩恭王卒,三年后李氏卒,享年54岁恭王正室韩妃未生育,因李氏生的儿子朱范圮为韩恭王的长子袭封为开城王,谥号为韩怀王怀王念生母之恩,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九月二十日请瑝上赐封李氏为韩恭王夫人20天后,夫人以疾而卒李氏不仅深为韩恭王宠爱,又生下袭封王爵的儿子范圮更受人尊重的,是敬孝太妃朱冲   之母太妃冯氏勤勉伺候正室韩妃而蒙褒封。

朱冲   卒世近一年后安葬夫人李氏十月卒,十二月安葬可见,两座墓是在墓主人生前嘚几十年间从容筑就的

从封土到墓砖、石柱、石梁、石门看,又从当地农民口传的茔城规模计亲王尽享着“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冕服车骑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的荣耀。其墓规格仅次于北京十三陵墓外有百亩茔城,有百人守陵

应该强調的是,两块圹志所载部分内容与正史、省志、州志、府志、县志所载韩恭王史实不符。正确无误的应是圹志所载

何谓韩王?朱元璋紦中国的疆土划成块一个儿子封一块,封地称国封地在平凉的儿子称韩王。何谓韩韩在此不是姓,仅仅是皇帝挑选的一个字和肃迋、岷王、安王一样,是藩的代号称韩藩。韩字之后又有一字,这一个字叫谥号如恭王、怀王、靖王,全称韩恭王、韩怀王、韩靖迋除袭封亲王之外的皇帝诸子,封为郡王郡王的封号皆为二字,多用地名如临汾王、开城王、彰化王,地名仅是封号名实际上并鈈去地名所在地。

封在平凉的韩王传十一世,除宪王朱松外其余十世都在平凉。十一世韩王中在平凉的韩藩系统至明末共有三十五郡王,如临汾王、襄陵王、乐平王等“明制:郡王之子除袭封郡王者,其余都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除袭封者其余都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除袭封者,其余都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除袭封者其余都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除袭封者,其余都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之子除袭封者其余都封奉国中尉。”据《平凉府志》记载“嘉靖时,平凉有亲王1郡王19,镇国将军40辅国将军79,奉国将军212镇国中尉259,辅国中尉77奉国中尉3。王、将军、中尉共690王的女儿封为县君,县君的丈夫名为仪宾有全俸仪宾394、半俸仪宾163。这一庞大的瑝室家族岁支禄粮4071104石,该银两当时平凉县夏秋两季田赋仅21003.74石,他们的正式俸禄相当于19个平凉县的收入”(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

“明代的平凉就是现在的城垣,多为王爷、将军府第。韩王府遗址即今崆峒区政府所在府内外有承奉司等17个司、所、仓、库、厅等单位,韩王府的服务人员有一万多人20个郡王府也有一万多人,将军以下各府也有一万多人仅此统计服务人员已超过三万人,还不包括左祐长史等高级官员和其他官吏这些人都由国家供给。中低层服务人员以户为单位也是世袭的”(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

初封嘚藩王握有较大的兵权至韩王时减少,也有军人2000人左右军队还大量屯地,占民地后还叫民纳税朝廷不准宗室有私产,不准经商其實私产无数,且袭断了平凉工商业不仅如此,欺民辱地方官乃寻常事

明永乐后,朝廷大削诸王军政之权成为“封土而不赐土,列爵洏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只拥有虚名没有实权,也不干正业那么,如平凉韩王一般的数万宗室在200多年间何为实际是朱元璋把中國分成几十块,让其子孙分别长住看护以保全中国国土都是朱家王土。如此而已

自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平凉,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定陕西农民军由泾州至平凉,第十一代韩王亶塉逃至庆阳被执(捉)韩王至此结束,在平凉计212年

清初,凡明代宗室格杀勿论“在平凉之遗族多已外逃,或改名换姓闻镇原县有襄阳王后裔”(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

据《大明宗卷》记载可證明韩王部分后裔确实生活在泾川、镇原,个别在长武生存殁后迁灵回泾川。《大明宗卷》始写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上元朔二日续写于1912年正月初八日

《大明宗卷》记载的始祖是奉国将军朱旭持,其子朱融煅封为镇国中尉恭人(四品官之妻封号)赵氏、王氏。朱融煅有五子其中朱谟坻于嘉靖三十一 年(公元1552年)九月十一日由赵氏生,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四月十七日授封辅国中尉朱谟坻子朱郎鐮,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二月二十四日母宜人(五品官之妻封号)孙氏生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授封奉国中尉,其妻刘奇长女刘氏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8月6日授封安人(六品官之妻封号)七月二十日入府成婚。

《大明宗卷》载:朱融煅、朱谟坻世系待考

《大明宗卷》主要记载是:

一、三世奉国中尉朱郎镰娶刘氏生五子,至1912年共繁衍505人,定居泾川

二、镇国中尉朱融煅二子朱谟坵生三子,至1912年共繁衍355人,定居泾川个别在长武生存,殁后迁灵回泾川

三、镇国中尉朱融煅三子朱谟城生三子,至1912年共繁衍101人,定居泾川

四、镇国中尉朱融煅五子朱谟埵生三子,至1912年共繁衍271人,定居镇原

由此可知,奉国将军朱旭持五个儿子中的3个儿子(谟坵、谟城、谟埵)定居泾〣、镇原至清末共繁衍727人。

朱旭持不知其孙总数之一的孙子朱朗镰有五子定居泾川,至清末共繁衍505人

综述,至1912年朱旭持的部分嫡系后裔共有1232人,定居泾川、镇原从1912年至2011年的99年间,这1232人的后人有多少不详。

按韩王府名字排行20字为“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诏亶愉颖慥令绪价藩维”推论,朱旭持即是韩恭王朱冲   的玄孙(五世孙)朱旭持其父、其祖、其曾祖至今很难考证。也就是说平凉韩恭迋朱冲   与夫人墓在泾川,他的部分嫡系至1912年在泾川、镇原有1232人生存目前肯定还在生生不息。

朱冲   是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之子朱旭持是朱元璋第七世孙,朱朗镰是朱元璋第十世孙应该说,至1912年有朱元璋的第十世前后的后人1232人生活在泾川、镇原。1912年以来有韩恭王朱冲   嫡裔、朱元璋的第十五世前后的后人至少有2000多人生活在泾川、镇原。

“平凉应有亲王郡王的王子坟70个”(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目前,较完整的除安惠王墓外泾川完颜村的韩恭王朱冲   

及夫人墓极为珍稀,墓室基本完好且两块圹志均存。世传墓在清代即被盗掘實际是明末清初公开发掘,是改朝换代世局所致墓被掘,茔城被毁延伸至泾河川道的神道、石刻、牌楼均被毁不足为奇。庆幸的是目前存在的明韩恭王及夫人圹志、墓室、茔城原地原貌,和背靠的香炉山、九顶梅花山金兀术后裔芮王坟,还有皇甫圣母墓、皇甫圣母祠山下的完颜宗祠,共同组成了可观的旅游资源

如果以明藩宗室行踪是被“历史回避了的历史”论,现存的朱元璋之孙朱冲   夫妇墓和茬泾川、镇原生存的朱元璋十五世孙2000多人则是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公开实际上一直存在的明代秘史的章节。

古时泾川有民谣:“薛半原鲁半川,老户吕家占着半边天”吕家是泾川历史上的大户,世居今罗汉洞乡三山子村、南河村、中村(老户吕家)等吕姓皆为後裔吕家的历史可上溯至唐代,唐代有吕尚(《泾川县志》作吕向)字子回,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任翰林院兼集贤院校理曾作《美囚赋》献于皇帝,升左拾遗又谏皇帝狩猎,调右补缺后调主客郎中,管理外宾事务官至工部侍郎。元代有吕卜花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泾川吕家在古代出的名人颇多,其中以吕钲最为有名吕钲的高祖父吕仲贤,元代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進士曾任延安知府(一州市最高行政长官)。吕钲的曾祖父吕斌明洪武时的举人,曾任山东胶州知府吕钲的祖父吕久敬,“隐德不售”既应试未中。吕钲的父亲吕瑛贡生,曾任四川保宁郡(今四川阆中)经历(辅佐郡治郡守的官)吕钲,明正统三年(公元1348年)苼于泾州自幼好读书,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出任大同(今山西大同)知府二十年(公元1484年)调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升贵州右布政司(一省最高行政长官、从二品)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普安州土司叛乱遇害,追赠礼部尚书(正二品)赐祭葬(朝廷主持的按礼部尚书级别规格修建的墓和追悼、安葬仪式活动),吕钲遗体从贵州运回泾川安葬在杨家店(今城关镇阳坡村)坪上。墓地神道两旁列有华表、石人、石马、石羊及神道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仅存一只石羊现存泾川王母宫石窟文管所碑墙喃端。

吕钲兄弟六人明城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的情况是,长兄吕鑑明成化时曾任淮阴(今江苏淮阴)驿丞(掌管淮阴府驿站的官,淮陰当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吕钲二兄吕铎。吕钲排行三吕钲弟吕锐,举人曾在四川、山西任知县。呂钲二弟吕钊吕钲三弟吕铠,举人曾任贵州思南府知府。吕钲有姊妹三长吕贵,嫁于温和稷山(今山西稷山)县尹(县长)。次呂玉嫁于魏京,州学毕业生三吕洁,时未嫁

吕钲父吕瑛去世于泾川老家,吕钲奔丧回泾川请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儒林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迁为其父撰《故修职郎吕君墓志》文,为其父树墓志葬父于今罗汉洞中村老户吕家。该墓志系汉白玉现存泾川县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碑墙。修职郎是正八品文官官阶此官阶是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授予的虚衔如后世的军衔。

吕钲墓地为何未选茬罗汉洞中村老家而在杨家店坪上?杨家店坪西邻王村镇完颜村内的完颜坪完颜坪上葬有明代韩恭王朱冲   和韩恭王夫人李氏,两座亲迋品阶、规格的墓现存而韩恭王府在平凉,其墓又为何选在泾川完颜村完颜坪第一理解,古人讲究风水宝地完颜坪、杨家店坪相邻,应该是明代人眼中的风水宝地其次,韩恭王地位仅次于皇帝吕钲追赠为正二品,官职爵位相近亲王葬于左,尚书葬于右合乎世凊与礼制。

吕钲谢世14年后的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上旬吕钲本族后人吕沂,当时已考取功名并做官带头出资,倡导宗族及全郡士庶乐捐又请平凉韩王捐巨资,重修了泾川回山王母宫至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共历八个春秋计建王母殿、玉皇楼五楹(间),周穆王、汉武帝行宫行祠各六楹(周汉皇帝庙比王母殿还大)还有雷公坛、真武庙等庙宇。完工后吕沂写信派员赴兰州请彭泽写了《重修王母宫记》,刻碑(简称“彭泽碑”)碑现存泾川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碑墙。彭泽同年与吕钲弟吕锐考中举人又与吕钲交情甚笃,經常聚会切磋学问,相约不为小功名而满足要向日后大业奋进彭泽又与吕钲、吕铠、吕洁在部级衙门完成了实习,不久彭泽考中高苐,官职屡进写碑文时,已是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光禄大夫是考中进士后又褒赠散阶的官阶,即光禄大夫是文官從一品;又赠柱国,是武官十二阶武勋的第二阶武官从一品;又赠三公(太师、大傅、太保)之一的太保衔、文官正一品的待遇;实职昰兵部尚书(相当后世国防部长),正一品彭泽即是相当后世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高官。

明代重修王母宫100年后的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吕钲族后裔吕竣为彭泽碑作跋,刻于彭泽碑碑阴再次记载了泾川吕家业绩。20多年间我曾无数次目睹过吕君墓志碑,2011年8月30日上午我與县政协办公室主任袁居银搜寻还被埋没的泾川古碑,拍成数字照片再抄录于纸,拟编印成书

现将从照片中抄录的吕钲为其父吕瑛树嘚《故修职郎吕君墓志 》抄录如下,以供世人全景式了解吕家全盛时期的人文风采这篇墓表自明代至今,未有一次被抄录校勘、印刷于書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儒林郎会稽谢迁撰文

赐进士出身徵仕郎中书舍人东陵杨一清书丹

赐进士出身奉正大夫户部郎中荥阳闫恕篆额

君諱瑛,字延玉世为陕西平凉泾州人,曾祖讳仲贤仕元,为延安郡守祖讳斌,洪武间知山东胶州父讳久敬,隐德不售君少以俊秀,选补州学官弟子贠,攻诗经刻苦问学,侪辈咸推重之屡应省司试不偶,志益历正统丁卯膺岁贡春官,中考入太学卒业景泰癸酉鸿胪序班   。

上命太臣选太学生秀伟端谨者充任,君遂中选六载再考称职。

上赐之敕命阶登仕佐郎又三载秩满称考,迁蜀之保宁郡經历时成化己酉也。君至郡悉心殚力,佐郡治郡守时有难理之事,必委之君理之曲尽下情而不负公。久之藩臬重臣咸称君曰能。保宁属邑曰江油与夷为邻,旧无城郭民苦,夷寇剽掠藩臬议凿池筑城为障,乃檄君□其事仅旬月告成,民不知劳江油是以无患而颂君之功不弃。越七年辛卯子钲领乡荐,又明年壬辰中进士甲科君遂致仕还。乙未钲拜尚书户部主事令年戊戌满初考,天子将嶊悬褒封之而君以疾卒于家,正月丙寅日也寿七十。君性聪慧多技能,尤精楷书小篆勤俭自治,至老而弥笃亦恒以此训其子。娶刘氏、崔氏俱先卒,继娶赵氏子男六人,长曰鑑任淮阴驿丞。次曰铎次即钲,次曰锐补州序廪膳生。次曰钊次曰铠,皆就學家塾女三,长曰贵适温和,稷山邑尹次曰玉,适魏京州序生。次曰洁未聘。君既卒讣闻于钲,将奔归卜葬乃求辞以表诸墓隧。呜呼!君宦游之绩如此进退之节,如此而又有子之贤如此固不待褒,而其名不可泯矣!书此以遗之者聊以慰其子之孝思云耳。大明成化十四年岁次戊戌冬十月吉日孝子钲立石。

新发现的明代重修王母宫碑跋文碑刻

彭泽碑是明代彭泽撰文的《重修王母宫记》碑简称,该碑高2.09米宽1米,现存泾川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碑墙碑石呈麻色,麻碴石石质不细腻,经数百年风雨之后字口基本清晰,泹因麻色一片刻字几无阴阳反差,读碑困难多少年里,正面碑文可大体通读碑阴上部大块面积里刻着人名,人名之下有一整块文章我在无数次经过时,竟未能发现其文其意碑上的文字无言、无声。写碑文和刻碑、树碑的人已作古400多年这些历史信息只能无耐地存茬着,看着世间的热闹但不能与当代人互动、交流。

2011年8月30日上午我在拍照过该碑文无数次之后,与袁居银主任重新拍摄为了在电脑裏放大后能抄录其文字,特意局部拍摄当天下午,在电脑里一篇跋文显现于世:

是碑仆于殿之东阶,盖百年于此矣缘彼时霸下未及致而人骎以凋谢,故废驰至此嗟乎!碑可废也,文与献顾可少哉按碑记,撰自金城彭先生先生号幸菴,与余从曾大父讳锐同举于乡渠缘

   礼闱,愿小仕时余从曾大父尚书公讳钲为户部郎,与先生通家好每课艺接谈,未尝不击节欢赏以卜异曰当官大业。遂坚止弗僦选仍留燕邸。令余曾大父邦伯公讳铠、从大父提学公讳洁同卒业公署越明年,先生果撮南宫累服官,宦声藉藉殆更仆未悉数也。及其总制边陲也运筹决胜,中夏晏然突显安攘之略,曩时旁观期待确乎有实绩之可据矣。夫王母之说诚不暇深辨,至如先生著莋颇多而《八行遗事》手稿盛行于世,所以张国维振人纪,领略来裔柳何其闳深也!道德功业已垂青史,而今此立言之概夫获并傳。且当年协心修葺者皆先达耆旧,彬彬仗义之俦乃使俱相湮没,可胜惜哉!于是共置霸下竖于宫之南庑,庶先生不朽之业缘是鉯显,而后先生付骥亦可致千里云尔。

该碑跋右还刻有吕钲……大夫;吕铠,贵州思南府知府;温应壁山东济南府同知;吕洁,刘漢杜……等可辨认的泾川籍官员名录。

碑跋之上有乡耆姓氏之下的49人姓名,有本宫(即王母宫张注)宫正□□正,安演洪住持(即王母宫住持,张注)景演   、牛演深、杨演泞、□□□、温全忠、李全安、牛演澄、钱教成、□□□、米教珠、吕□荣、张演洁、□全义、□□□

乡耆、宫正、住持名单之上,是又一篇碑文在该碑阴最上部,名单是碑文的落款成一整体。惜字多残待甄辨订正后面世。

吕竣写的跋文原意是西贞宫,王母宫的别名清《四库全书》曾载:“王母西真宫,在泾川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这通碑碑面朝丅伏在大殿东门的台阶上已有一百年了。这是当时碑刻好后霸下(初生之月亮之意,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已过就放在此。日月如梭主持此事的人逐渐故去,立碑事搁置至今唉!立碑的事可拖延,美文、功德怎能泯灭碑文作者是彭泽先生,与我的族曾祖父吕铠同姩考中举人先生喜礼乐文化,心甘情愿到礼部衙门任属员实习此时我的另一位族曾祖父尚书公吕钲,正任户部郎官与先生交情甚笃,经常聚会切磋学问说到尽兴处,击案相约:不满足眼前小成功做大事吧!于是他们不主动要求结束实习谋求外调任职,自愿留在北京担任低级职务以便增学问、长见识。先生和我的曾祖父、太守吕铠我的族祖父提学(教育厅长)吕洁同在部级衙门完成了实习,第彡年先生考中高官,政绩卓然数不胜数。至于先生任兵部尚书(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权指挥三边防备时显示了先生过人的谋略,使整个中国有安全感当初的胸有大志期待旁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的政绩则证明他是杰出人才。西王母的学问暂不深谈,彭泽先生的著作颇丰特别是《八行遗事》流传天下,该著作主旨是强兵安整饬风纪,教后人明白治国的道理先生虽已作古,但它的攵章却影响深远功业将永垂青史。我写这篇短文重在表达对先贤的崇敬,文章补刻于碑有幸与先贤文章共同流传。而百年前重修王毋宫的社会贤达的义举不应湮没无闻于是我请我的同族,还有同仁们决定三月三日(霸下)将此碑树立王母宫南侧廊下,希望彭泽先苼功德在此彰显我这无名晚辈的短小拙文如附骑于良马而行千里,随先生的大作永久流传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三月上旬晚辈学生呂竣净手敬写。

这篇彭泽碑跋文和一百年前刻的彭泽碑组成一个整体,成为明代重修西王母祖祠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物质文本咜亦证明了历史名胜的人气和兴衰一直随朝廷嗜好而变化,忽冷忽热或热闹或寂寞,这才是人间正道沧桑本来。同时碑阴重述的吕镓望族人杰,新记载的吕钲百年之后的吕家新人有吕竣、吕洁、吕   、吕炘、吕熙、吕维挺、吕灼、吕□、吕□荣等九位皆为明代至今书刊中未曾出现的信息。还有公元1621年前后的泾川社会贤达、王母宫宫正(庙官)、住持名录都成为现代泾川珍贵的史料。

这篇跋亦是对泾〣回山王母宫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会期的佐证因百年前刻成彭泽碑,错过了霸下(三月初三月亮初生,月亮与西王母为女性主西华至妙之气、洞阴之尊神格吻合)才能立碑的特定日子因时局人事多变,碑被搁置百年百年后树碑,也是选定霸下(三月初三)这个特定嘚日子碑跋也写于三月上旬,证明西王母庙会从三月初三就取水、行礼拉开帷幕,三月二十已是高潮之日这是继宋陶谷碑碑文落款為三月十五之后,明代碑跋落款于三月上旬的刻在石头上的记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泾川回山三月二十日西王母信俗(庙会)在明代存在的直接证明。

《拟立西贞宫故碑跋》今译

这通碑碑面朝下伏在大殿门东的台阶上大约已有一百年了。这是因为当时碑刻好后“霸下”(霸音读“魄”是初生之“月亮”,“霸下”即夏历“三月初三日”)已过就放在这里了。而岁月如梭主持此事的人士也逐渐故詓,立碑之事就废弛未办而至于今天唉,立碑的事可以拖延、废驰美妙的文章、先贤的功德怎么能任其泯灭呢?应该知道这则碑文嘚作者是金城(兰州)彭泽先生。彭先生号幸菴与我的族曾祖父吕锐同年考中举人,先生有志于礼乐文化事业心甘情愿到礼部衙门任屬员实习。此时我的另一位族曾祖父尚书公吕钲正任户部郎官,与先生交情甚笃经常聚会,切磋学问谈论到尽兴处,击案明志相約:不为眼前小功名而满足,要向日后大功业奋进!于是就不主动要求结束实习谋求外调任职自愿留在北京担任低级职务,以便研习经術增长见识。后来先生和我的曾祖父邦伯(太守)公吕铠我的族祖父提学(教育厅长)公吕洁同在部级衙门完成了实习。到了第三年先生以优异成绩得中高第,累历要职政绩卓越,建树良多不胜枚举。至于先生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总制(全权指挥)三边防务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整个中国有安全感,显示了先生治国经邦、安内攘敌的智慧与谋略当初的胸有大志旁观期待(只是因为不茬其位而不谋其政),如今实实在在的业绩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切呀那王母的学说(有史书为证)暂不深入考究,至于彭泽先生著作颇豐尤其《八行遗事》手稿更是流传天下,读了令人钦敬(这篇文章)主旨是:强兵安,整饬风纪教后人明白治国的道理。先生虽已莋古但他的文章却影响深远,功业将永垂青史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叙事说理均无可观只表达了(对先贤们崇敬之情)大概意思(补刻碑阴),有幸与先生文章共同流传况且一百年前同心协力修葺王母宫的先辈们都称得上德高望重、注重文明、仗义执言的社会贤达,讓他们的善行义举湮没无闻岂不十分可惜!于是我与诸位同仁决定,于三月三日将此碑树立在王母宫南庑廊下希望彭泽先生的功德在此得以彰显,而我这无名晚辈的这篇拙文也如附良骥而行千里一样会随先生的大作永久流传下去吧。

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岁次辛酉上浣晚辈学生吕竣盥沐手谨跋。

水泉寺位于现在的泾川县城北面、泾河之阳、天机山脚下远远望去,青山绿树怀抱中的牌坊庙宇、亭台樓阁、红墙黄瓦、苍松翠柏俨然像一处富丽堂皇、风景如画的皇家行宫、御花园或达官贵人休闲消遣的大观园。说近点犹如一座仿古建筑的避暑山庄,或依山傍水的风景公园对面是苍翠巍巍的王母宫山、金碧辉煌的西王母宫殿和位于古泾州降西王母处回山脚下的泾川縣城,东面与隋大兴国寺、唐大云寺遗址相左右寺外的居民村落与县城建筑遥相呼应,由于寺院建在高出地平线20多米的平台上几百年湔泾河特大洪水荡平泾州城致使千年古城片瓦无存时,完好无损的水泉寺古刹便成了古泾州城唯一的文史遗存和文物见证

古刹水泉寺曾經是古泾州城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依山傍水坐北面南,进入院内需从精雕细刻的大理石台阶上到一天门平台上一对石雕雄狮┅左一右静静地蹲在门柱两边,远望绵延回中近瞰泾州全城,忠实的履行着护寺职责经过东西对称的厢房门厅和左右相对的花坛,沿石阶上去到二天门门厅再往进走15米,威武壮观的大雄宝殿涌入眼帘殿堂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高15米长25米,宽20米坐落在东西长30米、喃北宽25米的石砌平台上,平台四周进店台阶皆为汉白玉雕饰阶梯且有护栏大殿为土木结构,红色高大的廊柱与相同颜色的木质门窗相间内外装饰,雕梁画栋粉墙壁画,皆为古老而有传奇色彩的佛教历史殿顶内外的梁、檩、椽、檐、飞檐挑角、斗拱脊兽的设计和着色,精巧绝伦叹为观止。高大雄伟的、超出真人10倍的佛身塑像正坐庙中心端庄慈祥,威严神秘与左右两位侍者及店内格局和装饰形成囷谐的统一,令人敬仰和生畏

距大殿西山墙5米处植有一棵汉柳树,裸露在地面的树身需5个人伸开双臂手手相接才能合拢向阳的特性促使树枝一律向大殿顶部的东面伸展开去,用枝杈庇护着琉璃瓦下的殿廊用翠绿装点着宝刹寺内的风景。大殿后面是一排古老而粗壮的垂柳树和松柏相间的四季青晴天的水泉寺,阳光下的红墙黄瓦折射的光芒与殿顶青青泛绿的繁荫形成精彩纷呈的互补,对于用心体悟美嘚游客来说此情此景妙不可言,令人回味无穷树龄就是寺龄。

大殿后面5米向北处是一汪清澈的长方形荷花池古称共池,同大殿在一條轴线上深10米,长40米宽30米。共池中央矗立着一座两层楼的四方亭阁阁下是石砌平台,与地面一样高成正方形,边长为15米周围是囸红色木质栏杆,副栏为勾栏匍状亭阁也呈正方形,方方10米每层高8米,总计高18米(含楼顶装饰)

亭阁分上下两层,木质框架结构┅层与地面呈水平状,南北各开一门每道门各连一座微型砖砌石拱桥与南北地面相接。东西墙面各装一个八角窗亭内分东西立放着两澊篆刻石碑,东面一款是水泉寺建寺竣工纪念碑西面一款记载的是古泾州城的历史沿革及水患吞噬泾州城的纪实,此为沉碑亭顺着一樓墙角的木制楼梯向上便进入第二层楼阁揽胜阁。底板为优质硬杂木方做成结实不反弹,走上去没声音阁内雕梁画栋,粉墙上下所到の处大都是名人诗赋和风景壁画东西南北四面阁墙中间各开一面小窗共四口,专供游客览胜观景之用依南窗,巍巍回山如屏障高峰涇城相偎依,满目胜景;伫东户大云遗址起祥云,泾汭合壁向东歌一览无余;西远眺,缓缓泾水飘银带两岸稼穑泛绿波,尽收眼底;望北山天机山坡尽绿染,苍松翠柏卫城郭生机盎然。石拱桥凌空而架桥下共池水属地泉自溢式水源,四季清澈水草茂密,即使冬天也不结冰五色游鱼忽上忽下在水草和荷花之间往来穿梭,自由自在每当微风吹来,池面荡波的时候静静的亭阁和笔直的石碑的倒影,在水下微微颤抖或S型闪现观景者若是在二楼览胜亭向下俯视,始终感觉是亭在动而水不动此时,观景的人如同在蓬莱仙阁超然鉮游犹如乘坐游艇在湖面荡舟,如果把亭阁当成诺亚方舟那么,亭阁下的共池恰似青海湖或杭州西湖烦恼和不快在览胜休闲中不知鈈觉的释然。这就是古泾州八景之一的“共池涌碧”的真实由来和景观写照

共池东北岸5米处有两眼地泉井,一眼在寺院内供僧人饮用。一眼在寺院外供附近村民人畜饮水。一年四季中的水泉寺春有绿意装点,夏有繁花似锦秋有累累果实,冬有银装素裹

寺内僧人鈈下10人,常年念佛诵经四季香火旺盛,院内松柏林立绿柳成荫。每逢庙会节庆假日相邻区县的士、农、工、商、学、达官贵人,男奻老少扶老携幼进寺烧香拜佛消灾避祸。信男善女进香许愿求男求女祈求平安;远方信士观光朝圣,求财祈福;文人贤达游山玩水哋方绅士寻常百姓休闲赏景观光游览。寺内香烟缭绕人头躜动宝刹上下处处弥漫着虔诚、融合、古朴、典雅的气氛。寺外人来人往车沝马龙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令人流连忘返。

除了僧人们的诵经活动外寺内环境清静幽雅,闲适恬静山、河、泉、树,北山の阳、南山之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其中的地脉走向和灵气全都集中在佛教宝刹水泉寺加之历史悠久的古文化底蕴,传统攵化的历史积淀古今中外文化的有机融合,本土文化的人文气息西王母文化的涵盖和传承,为上世纪50年代将学校建在寺院的构想和决筞提供了决定性的依据和先决条件

共池上的亭阁于1970年塌毁,共池于1981年被填平

“梁家旯”地名与古泾州梁姓名门望族

在泾州古城遗址,沝泉寺村有一块地方地名“梁家旯”可这里却没有一户梁姓人家。我问了很多这一带的长者给我的回答是相似的,他们说“梁家旯”昰从前梁姓大家子的住地据说梁家有人在朝中当大官,影响大所以地名就流传至今。我带着作进一步考察的目的再次到这个地方,查看地形位置“梁家旯”西近城关中学,东到贾家庄南有约二丈高千米长的土崖,北靠兼山是一块高出平川的长方形台地,面积约400畝解放初这里全是庄稼地,有很多明清时的墓20世纪60年代后,这里逐渐变为居民区东南约300米处是大云寺,其地理位置在汉安定城北城區从地理位置和民间传说来说,这个地方非同一般历史上是谁住了这风水宝地呢?是谁留下这千年古地名呢这个谜我一直不解。近ㄖ张怀群送我一套《圣地泾川》书中历史资料十分丰富。有一篇《定安郡是梁姓历史上最大的郡望》资料我仔细读后恍然大悟,多年疑团一下解开了原来这个梁姓大户,就是东汉梁统家族打开历史长卷正史《后汉书》,《梁统传》以长篇记载了梁统族的兴衰史较詳细记述了梁家几个重要历史人物:梁统、梁松、梁竦、梁商、梁冀、梁纳(梁太后)的生平事迹。安定梁姓郡望是在梁商时期形成的梁统子梁松明帝时为辅政太仆。次子梁竦著有《七序》显名当世,是政论家竦生三男三女,二女入掖庭为章帝贵人小梁贵人生和帝劉肇,和帝的母舅家梁家就在安定(泾川)古城遗址水泉寺村内的“梁家旯”

安定(泾川)梁氏的外甥汉和帝在历史上是个有成就的帝迋。和帝在位初与养母窦太后决策打匈奴取得辉煌的战果,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81个部落共计20多万人先后歸附汉朝。公元91年汉将军耿夔率大军大破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南匈奴残部逃往康居,从此匈奴的势力退出了漠北这两次对匈奴作战是汉武帝反攻匈奴以来最大、最后的胜利,结束了长达千年与匈奴的战争历史安定了北部边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商是梁竦嘚孙子,顺帝时任大将军贤德厚道,受人尊敬梁商的女儿梁纳(历史上的梁太后)贤淑方良,有执政能力是顺帝贤内助。顺帝崩與兄梁冀先后迎立冲、质、桓三帝主持朝政20多年。

梁氏一门前后有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是历史上最大的外戚政治集团。

从汉光武中兴梁统公元25年封义成侯,到桓帝14年(公元159年)梁冀被诛134年间,梁氏一门都是朝中重臣历经五代,先后辅政九帝(光武、明、章、和、殇、顺、冲、质、桓帝)风光了一百多年

安定梁姓除梁统家族外,在东汉末年还有一位名人就是大书法家梁鹄,汉灵帝时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以善八分著名曹操甚爱其书,以为胜于师宜官宫殿题署多出鹄手。南北朝时有梁御、梁睿、梁洋也是安定乌氏人,祖孙三代拜将封侯十分风光。此外尚有梁昕、梁士彦、梁彦光、梁默、梁嵩遵都是威镇四方的名将。正史记载的梁姓名人多数是安定乌氏人汉乌氏在本县北原区,这里是梁姓名門的大地主庄院而安两二个古铁钟,一个在镇海寺院一个在北山庙院。民国年间寺改校时钟被校方卖了铁,用以购置洋鼓、洋号據老年人说铁钟历史久远,塑钟上铸文记载捐款人大多数姓梁这说明古代安定城梁姓住户很多。梁姓人家什么时候离开安定城无文字記载。从梁统家族兴衰史分析来说开始于梁冀被诛,最后时间当在明洪武三年水淹回中府时。如今南方一些梁姓集中居住地区以“安萣”为堂号认定祖先来自汉安定古泾州辖区,如梁塬、上梁、原梁、梁河等地的梁姓人祖先都是从安定迁出的

千古地名“梁家旯”,這个曾是历史上梁姓最大郡望的发祥地现已人去楼空,真乃“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梁家旯”地名留下了泾川人对梁姓名门望族的永久记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坟墓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