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皇帝思想众多对本国领导者有没有影响

当前位置: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1分)(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2分)请用史实说明。(2分)(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秦国(1分)(2)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2分)我认为变法没有失败。(2分)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没有失败。(2分)(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试题分析:第(1)问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商鞅是在秦国进行变法。第(2)问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应该是从它的收获,即有没有达到目的,而不是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这一问需要学生首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史实回答,这种题目拿分不难,但不能只有态度没有史实支撑。如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第(3)问属于开放型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顺应潮流,符合国情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答案都可以从课本获取,其中第(3)问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属于开放型题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主要考查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郑国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郑国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与过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劳动工具的变化: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过去: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政治上: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状况:&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记载:我国铁农具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徙木为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郑国渠: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位置示意图(汉代时期):郑国渠的修建背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发现相似题
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937718577617324017487069046156834>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商鞅方升图》(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1分(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2分(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战国时期思想众多对本国领导者有没有影响_百度知道
战国时期思想众多对本国领导者有没有影响
提问者采纳
社会动荡不安有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列材料: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材料二:《商鞅方升图》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他的变法处在哪个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落为君12319
(1 )富国强兵;秦孝公;公元前4 世纪.(2)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3 )统一度量衡.(4 )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图)&&
&&&&&&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战国策·秦策》&
&&&&&&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一位国君的支持?他的变法从哪&
&&& 一年开始?
&&&&&&&&&&&&&&&&&&&&&&&&&&&&&&&&&&&&&&&&&&&&&&&&&&&&&&&&&&&&&&&&&&&&&&&&&&&&&&&&&&&&&&&&&&&&&&&&&&&&&&&&&&&&&&&&&&&&&&&&&&&&&&&&&&&&&&&&&&&&&&&&&&&&&&&&&&&&&
&&&&&&&&&&&&&&&&&&&&&&&&&&&&&&&&&&&&&&&&&&&&&&&&&&&&&&&&&&&&&&&&&&&&&&&&&&&&&&&&&&&&&&&&&&&&&&&&&&&&&&&&&&&&&&&&&&&&&&&&&&&&&&&&&&&&&&&&&&&&&&&&&&&&&&&&&&&&&
(2)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
&&& 理的途径是什么?&
&&&&&&&&&&&&&&&&&&&&&&&&&&&&&&&&&&&&&&&&&&&&&&&&&&&&&&&&&&&&&&&&&&&&&&&&&&&&&&&&&&&&&&&&&&&&&&&&&&&&&&&&&&&&&&&&&&&&&&&&&&&&&&&&&&&&&&&&&&&&&&&&&&&&&&&&&&&&
(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应该站在哪一边?试说明
&&& 你的理由。&
&&&&&&&&&&&&&&&&&&&&&&&&&&&&&&&&&&&&&&&&&&&&&&&&&&&&&&&&&&&&&&&&&&&&&&&&&&&&&&&&&&&&&&&&&&&&&&&&&&&&&&&&&&&&&&&&&&&&&&&&&&&&&&&&&&&&&&&&&&&&&&&&&&&&&&&&&&&&
&&&&&&&&&&&&&&&&&&&&&&&&&&&&&&&&&&&&&&&&&&&&&&&&&&&&&&&&&&&&&&&&&&&&&&&&&&&&&&&&&&&&&&&&&&&&&&&&&&&&&&&&&&&&&&&&&&&&&&&&&&&&&&&&&&&&&&&&&&&&&&&&&&&&&&&&&&&&
(4)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商鞅的变法触犯了什么人的利益?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哪一条能
&&& 够直接体现出来?
&&&&&&&&&&&&&&&&&&&&&&&&&&&&&&&&&&&&&&&&&&&&&&&&&&&&&&&&&&&&&&&&&&&&&&&&&&&&&&&&&&&&&&&&&&&&&&&&&&&&&&&&&&&&&&&&&&&&&&&&&&&&&&&&&&&&&&&&&&&&&&&&&&&&&&&&&&&&
&&&&&&&&&&&&&&&&&&&&&&&&&&&&&&&&&&&&&&&&&&&&&&&&&&&&&&&&&&&&&&&&&&&&&&&&&&&&&&&&&&&&&&&&&&&&&&&&&&&&&&&&&&&&&&&&&&&&&&&&&&&&&&&&&&&&&&&&&&&&&&&&&&&&&&&&&&&&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
&&&&&&&&&&&&&&&&&&&&&&&&&&&&&&&&&&&&&&&&&&&&&&&&&&&&&&&&&&&&&&&&&&&&&&&&&&&&&&&&&&&&&&&&&&&&&&&&&&&&&&&&&&&&&&&&&&&&&&&&&&&&&&&&&&&&&&&&&&&&&&&&&&&&&&&&&&&&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江苏期末题
(1)富国强兵;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2)杀敌立功。
(3)法家。主张严明法令,以法治国。
(4)秦国保守派贵族的利益;奖励军功。
(5)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起来,秦国强大了,为后来统一
&&& 中国奠定了基础。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主要考查你对&&商鞅变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以至于商鞅被害。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的发展和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经推行18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
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制统治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
维护旧的奴隶制
用封建代替奴隶制
旧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2、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南门徙木立信:徙木为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于《史记·商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意思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发现相似题
与“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45717735468553189373177671782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国时期的高古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