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影响腐败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遏制舌尖上的腐败需久久为功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文峰&&&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在作风建设新形势、新情况下,为了严防违规公款吃喝由酒店、农家乐转移到机关单位食堂,长沙市纪委近日组织10余个暗访督查组,对30多个市直单位、园区、区县(市)及乡镇(街道)单位食堂进行了明察暗访。重点检查各单位在食堂接待用餐情况,是否存在吃请和请吃、超标准接待、饮用高档酒、发送香烟、收送红包“信封”等情况。(9月24日《长沙晚报》)
  中秋节即将到来,长沙市纪委对单位食堂集中明察暗访,显然是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正作风、防腐败”的必要举措。因为,从以往来看,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往往是人情往来的时节,也是违规违纪公款消费的高峰时节。
  诚然,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以后,各地舌尖上的腐败现象确实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也仍然有媒体不断曝出诸如“农家乐里洗桑拿”、“红塔山盒里藏熊猫”、“矿泉水瓶装茅台”之类的吃请丑闻。在不少地方,出入高档会所的官员虽然少了,但又出现了公款吃喝的新变种——“低调”的奢侈。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有些单位甚至暗渡陈仓搞宴请,食堂里面办酒店。如果纪检部门不细查暗访,这样的腐败甚至还会穿上廉政马甲。
  毫无疑问,任何已见与尚未见的中饱私囊,任何存在于监管盲区里的作风问题,都会让民众憎恶,让相关部门的形象严重受损。从以往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舌尖上的腐败背后,往往会存在官商勾肩搭背、不正常的官场人情交际以及不正常的人情买卖。在觥筹交错之中,受伤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身体,还有组织的形象。
  不久前,长沙廉政网就曾公布长沙市环保局原副局长刘某在今年端午节期间违规接受吃请和收受礼金的案例,该事件就损害了市环保局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也说明,即便作风建设之风强劲,腐败也可能死灰复燃。因为腐败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一些干部心理的腐瘾并未彻底戒除。
  笔者以为,舌尖上的腐败之所以存在,其肇因大致有二:一是问题干部对自身的要求有所放松,防腐意识欠缺;二是相关单位在防腐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相关单位的纪检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上存有疏漏。据早前《人民日报》的报道,在有些地方,公款消费成了一个“筐”,一些单位什么都敢往里装。于是有人假公济私满足私欲,有人虚开发票中饱私囊,有人借此大肆行贿,有人吃喝玩乐、洗浴嫖赌全报销……这说明,这些单位的财务制度还有待完善。因为不管怎么样,舌尖上的公款腐败都需要走报销流程。如果我们把这个流程管控好,这类腐败就会断粮。
  说白了,政府过紧日子,就是为了民众能过好日子,否则何谈彰显党的宗旨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改进作风要以踏石留英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从这个角度来看,风清气正,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更应该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从政心态。只有党员干部讲正气、刹歪风,从不敢腐败变成不愿腐败,我们的社会民风才能随之转变。而这不仅需要制度优化升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监管力度。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舌尖上的腐败”为什么屡尽不绝_百度知道
“舌尖上的腐败”为什么屡尽不绝
“舌尖上的腐败”为什么屡尽不绝
有些地方“上有政策:“利己则执行;在履职时也是“前有政策,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腐败奇招,千方百计追求新政绩,下有对策”的做法很快被社会效仿。一些地方在执行上级政策时总打自己小算盘,后有谋略”,一味地玩新概念,淋漓尽致表现自己的利益偏好有句老话不是说“上有政策,不利己则推诿”,下有对策”吗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舌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对“舌尖上的腐败”要勤念“紧箍咒”
原标题:对“舌尖上的腐败”要勤念“紧箍咒”  廉不廉变没变,过年时节看吃饭。过年吃饭,说来简单,实则最能看出社会风气变迁。南京以美食小吃闻名。春节期间,在餐饮业红火的秦淮繁华地段,舌尖亦有新常态。(2月21日新华网)   “风气之变缘于作风之变”,然而,秦淮渔唱,水街飘香,昔日“觥筹交错竞豪奢”,今朝“顾客盈门百姓店”,公款消费的潮水已退,厉行节约引领社会风气。这一切,正是南京大力治理“舌尖上的腐败”的结果。   国人好客,摆宴必盛,盛后则“剩”,公款消费更是穷奢极欲,争面子、耍阔气、摆排场,抽名烟、喝名酒、品山珍海味,进高档酒楼、住高级宾馆、洗桑拿泡舞厅……结果,“人民公仆”的口腹之欲被满足了,民脂民膏被消耗了、社会财富被挥霍了。这就是群众所深恶痛疾的“舌尖上的腐败”、“公款消费的腐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据统计,2014年南京市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46.5%、会议费用同比下降52.6%。江宁区、雨花台区等三公接待经费支出同比下降都超过四成。这充分表明,只要下深水、做苦功,邪气必不能胜正。   南京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吃喝之风,这值得群众翘起大拇指。但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就难以下咽;喝惯了美酒佳酿,烧刀子就难以入口。何况,让官员主动管住自己的口、自觉勒紧裤腰带,还牵涉到一个改变陋习、转变特权观念的问题。在抓作风的高压下,有些人可能不得不收敛;一旦压力减弱,此风未必不会反弹。因而,铲除“舌尖上的腐败”,必须警惕公款吃喝风的低调“潜伏”、警惕相关制度规则被架空、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恶习的作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治理“舌尖上的腐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的清风正气,既有赖于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觉悟和行动上的自律,又有赖于党和政府勤念“紧箍咒”、常敲警世钟。   文/刘元华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今日舆情解读:根除“舌尖上的腐败”任重道远--舆情频道--人民网
今日舆情解读:根除“舌尖上的腐败”任重道远
来源:&&日16:51&&&&【字号】
(日&& 星期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中国女子在柬埔寨毁西哈努克像引千人游行抗议”,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浙江桐乡“16万元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截至今日上午11时,“浙江桐乡市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排名第二位,此话题已有超过10万网友参与和超过8000条评论。
热点事件:浙江桐乡市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
对于网络曝光的浙江省桐乡市公证处主任年薪80余万以及公证协会花16万赴阳澄湖吃大闸蟹等问题,22日桐乡市委、市政府表示,经初步查明,公证处存在工资发放违规以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公证处主任沈吉龙和市司法局分管副局长朱莉萍被停职检查。
17日,有网民在桐乡市当地网络论坛上曝料,称桐乡市公证处的主任年薪有八十多万,而普通员工只有三四万;领导们去阳澄湖吃了次螃蟹,居然报账十多万。
二、网络舆情关注度分析
& & 1. 四类媒体关注度分析
数据显示,10月18日起,“浙江桐乡市公证处干部豪吃大闸蟹”话题在四类媒体上的舆情热度开始升温,10月19日,形成了一次舆情热点。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高达987篇,相关网络论坛帖文也高达700余篇。随后的两天里,相关舆情热度暂时回落。10月22日起,“浙江桐乡市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话题引发第二轮舆论关注热潮,并于23日形成了第二次舆情热度高峰。当日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700篇。
今日(24日)起,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已经有所回落,但媒体上对此事件的反思与探讨的话题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热度。
& & 2. 四类媒体相关话题报道排行
以下是截至到今日12时左右,10月17日以来四类媒体关于“浙江桐乡市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话题的报道排行情况。搜狐网、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博客中国和现代快报分列四类媒体报道量排名之首。数据显示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对此话题显示了较高关注程度。
& & & & 3. 微博关注度分析(以腾讯微博为例)
与前述四类媒体上的话题相关舆情走势类似,10月17日以来的“浙江桐乡市豪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相关话题舆情热度在微博上也已经在10月19日和23日出现了两次舆论关注高峰。其中在10月19日出现的舆情热度峰值为最高点,当日仅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就有相关微博近6万条。随后相关舆情热度逐步回落。
三、舆情态势分析
1.& 网民爆料很给力
10月17日,网友“枫杨树”在嘉兴某论坛上曝光桐乡市司法局公证处三名正式员工一年公款消费上百万,公证处主任年薪超80万,一餐大闸蟹能吃掉十几万。该网民的依据是一份盖有“桐乡市审计局”印章的“审计报告”。此帖在网络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事件中,微博“桐乡布告栏”发挥了独特的本地优势,第一时间追踪报道了事态发展的来龙去脉。人民网网友评论《“大闸蟹”何以“钳倒”了官员》指出,网友的力量是无穷的,眼睛更是雪亮的,其监督的“威力”从近期种种曝光出来的负面新闻中可见一斑。
10月18日,嘉兴南湖晚报刊发了题为《举报帖矛头直指桐乡市公证处,主任前年年薪高达83.22万元》的文章,桐乡审计局与司法局都已承认帖子内容属实!当天的“嘉兴19楼”网站上的一篇帖文也引来上万个点击量和上百条回复。
19日起,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网等全国性媒体也开始对此事件进行关注。
2. 桐乡市官方回应并未有效平息质疑
20日,人民网微博转发广州日报的报道称当地官方敢于吃螃蟹,更要敢面对质疑。网友“花玉喜”指出,桐乡市公证处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公证员效益工资按年业务收费提取,公证处提成制度是有具体规定的。然而,公证处主任是掌握着人财物大权的一把手。这样的公正部门真的很难“公证”?有网友认为,一直以为公证处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没想到浙江在改革的前沿基地,这种机构的改革居然还不彻底。还有网友质问为什么非要等网上爆了,纪委才开始介入?
10月22日,桐乡市委、市政府决定,责成市司法局对上述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的市公证处主任沈吉龙予以停职检查,配合调查组进一步查明情况。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司法局副局长朱莉萍,因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予以停职检查。同时要求联合调查组对公证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而事件的爆料人“枫杨树”则认为上梁不正下梁歪。桐乡市纪委会对公证处主任沈吉龙和司法局分管副局长朱莉萍作出的停职检查处分有些隔靴搔痒,他认为主要责任应该是在原桐乡市司法局局长身上。
10月23日,@桐乡布告栏在微博上称【枫杨树再爆司法局内幕】网帖道司法局把公证处当成小金库,司法局一直对公证处的种种违法乱纪行为视而不见。而当地官方对此并没有进一步回应,而且有删帖之嫌。
3. 公款吃喝已成中国社会“顽症”
尽管国家行政部门频频出台法规措施,早在1998年,财政部就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都做出了明文要求。但一方面是国家频繁下发治理公务接待问题的文件,另一方面是公款吃喝问题愈演愈烈。政府官员公款吃喝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从天价茅台酒到公证处官员花16万吃螃蟹。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关于公款消费的相关禁令多达上百项,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也越来越细,然而反观现实,这些三令五申却未能禁住“舌尖上的腐败”,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4. 公证处主任年薪80万反映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在公证处领导16万元吃一次螃蟹被曝光以后,有网友质疑为何公证处主任年薪80万,据媒体报道,桐乡市司法局原局长表示公证处正式编制职工收入高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公证处的年度开支与工作人员的工资效益和年度业务费挂钩有明确的提取比例规定。
有评论指出,公众眼里本该属于“清水衙门”的公证处事实上却成为“肥的流油”的单位。不管是公证处作为一个集体的奢华消费还是其工作人员过高的工资待遇显然都是不合理、不正常的。按照公证处的定义,该机构应该“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公证各项业务。既然“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哪里来的这么高的薪金待遇?在“自收自支”中有无违法乱纪行为值得相关部门深入查实,给全国人民一个关于“公证处”的“公正”的答复。
四,舆情点评
浙江桐乡80万年薪、16万元吃大闸蟹干部被停职,这又是一起“网络反腐”取得胜利的典型案例。从网友发帖曝光到纪委介入,再到展开调查,最后到依法依纪处置,整个过程如同“表哥”案、“房叔”案如出一辙,不同之处在于有关部门对于“网友曝光”的信息越来越重视、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处理措施越来越坚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进步、值得肯定的成绩、应该坚持的方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地官方在应对网络舆情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网络时代靠删帖封锁信息的日子已经难以奏效了,在公共突发事件面前,地方政府不能采取鸵鸟心态,一味的封锁信息往往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当地官方需要考虑的是坦诚地面对网络质疑。只有以坦诚的心态顺应民意,认真调查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并及时地信息公开才能够推动事件的迅速解决,才能受到公众的肯定和赞扬。相关部门应当思考事件中暴露了哪些问题,哪些工作需要改进?有网友就在追问:如果这次没有“大闸蟹”出场,这些本已涉嫌违纪的官员会不会仍然在岗位上公款吃着大闸蟹呢?
三公消费问题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三公消费中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公务招待费却有越演越烈之势。近几年频频爆出的“舌尖腐败”事例一次次地挑战着老百姓对公款吃喝的容忍极限。让公众愤慨和怀疑公务接待是否应该如此铺张浪费。公款吃喝里又隐藏了多少秘密?浙江桐乡公证处16万元吃大闸蟹事件再次提醒有关部门,公务接待费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而中国社会要彻底根除“舌尖上的腐败”这一顽症任重而道远。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有媒体近日报道多地机关单位食堂陈设奢华,这些场所可能成为大吃大喝等现象的隐蔽窝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常规的反四风明察暗访中,已经覆盖到了包括街道办在内的机关单位食堂,有没有超标准大吃大喝等都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北京青年报 &4月20日)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推行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切实转变作风,掀起了一股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的简朴之风,节俭之风。这从各地许多高档酒店、会所的惨淡、奢侈品市场的黯淡、官员谈吃喝色变以及马路上常见的公车减少等现象都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决心和执行力度。但正所谓“食色,性也”。口腹之欲和男女康乐一样,都是人难以抵挡的诱惑。领导干部也是如此。在一些地方,虽然有“八项规定”利剑高悬,却仍有少数干部或认识不到位不以为然,或只说不做应付了事,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慢半拍、搞变通,使得公款吃喝“潜伏”起来,变得更隐蔽更难发现,导致“舌尖上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综合媒体报道及笔者耳闻目睹,当前公款吃喝“潜伏”主要有五种具体表现:一是吃喝场所更隐蔽。由以前曝光率较高的高档酒店、私人会所转移进了机关食堂,吃喝照旧还不容易被发现,被曝光。二是饮用酒水更隐蔽。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一些地方、部门解决酒水问题也有自己的“高招”。酒水不经食堂,全部自备,吃饭时带来。饮用时,将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的商标撕下来,甚至干脆装进矿泉水瓶子或者二锅头瓶子里,除非亲身参与,外人根本无从知晓其中“玄机”。三是食用菜式更隐蔽。绝对不做鲍鱼、鱼翅、龙虾、野味等在大众眼中属于奢侈消费的菜式,只挑选虾蟹、瑶柱、元贝、花胶、海参等价格不太高昂的食材,但却是请星级大厨用高档作料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使做出来的菜式不但精致、考究,而且公众也无从知晓真实价格,即便传出去,也不会引起多大争议。四是结账方式更隐蔽。在食堂用餐的账单通常是由财务会计现金支付或者由食堂月月凭单报销,对外宣称是干部职工自费,其实还是由财政“埋单”。五是“公家吃喝,企业埋单”。就是企业以赞助的方式付款,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不会甘心当“冤大头”,要说与企业没有利益输送恐怕难以让人相信。作风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何况是这种涉及众多领导干部“口福”的大事。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一边是中央三令五申,地方高举高打,一边是“躲猫猫”、“玩潜伏”。无怪乎,有人形象的将其称之为“谍战”。当然,要打赢这场战争,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并不那么容易,还需要打好三场战役:一是阵地战。就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制度建设,使转作风意识入脑入心,让热衷公款吃喝者无机可乘。二是攻坚战。就是要加强对各单位、部门的突击检查和打击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严格追究相关人等责任。三是持久战。就是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立体化监督体系,并完善法律法规,甚至推动“嘴上腐败”入罪,从而让公款吃喝“潜伏”现出原形,无处可遁。此帖于 09:40:24被管理员加分(50分)加财富(5财富) 分享到微信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0.0分, 共0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ul class="dot"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共治捍卫舌尖安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