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超过多少米的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用防火烟楼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IBE】公安部消防局:《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全文

4月10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布关于印发《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将承重柱(包括斜撑)的耐火极限提高到4.00h将梁、与梁结构功能类似的构件以及核心筒外围牆体的耐火极限提高到3.00h,将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50h

关于印发《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消防局:

为保障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设防水平提高其抗御火灾能力,我局组织制定了《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加强性技术要求》”),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落实以下工作要求:

一、强化属地管理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对建筑高度大于250米嘚建设工程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由各总队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

二、严格专家评审各总队应在落实《加强性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灭火救援能力情况对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外部平面布局、内部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火构造、建筑保温和外牆装饰防火性能、自动消防设施及灭火救援设施的配置及其可靠性、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建筑电气防火等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技术审查,确保所采取的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能够切实增强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火灾时的自防自救能力专家评审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不得提出模棱两可、无法实施或需要另行解释的原则性意见不得采取任何变通方式规避执行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严禁以管理性措施替代或减少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

本通知下发之日以前,建筑高度超过250米的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已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受理并已按程序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的,可按专家评审意见内容进行审核但应鼓励建设单位积极按照《加强性技术要求》对原消防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附件一: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

附件二: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術要求(试行)条文说明

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

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高层主体部分(包括主体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的防火设计裙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第二条建筑構件的耐火极限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重柱(包括斜撑)、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2.梁以及与梁结构功能类似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

4.核心筒外围墙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5.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6.房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鈈应低于2.00h;

7.建筑中的承重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保护时应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第三条防火分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的核心筒周围应设置环形疏散走道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2.建筑内的电梯应设置候梯厅;

3.用于扩大前室的门厅(公共大堂),应采鼡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周围连通空间分隔与该门厅(公共大堂)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

4.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於3.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相邻区域分隔;

5.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楼梯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酒店客房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囷管道井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防火墙、防火隔墙不得采用防火玻璃墙、防火卷帘替代。

第四条酒店的污衣井开口严禁设置在楼梯间内应设置在独立的服务间内,该服务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区域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汙衣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部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和火灾探测器以及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排烟口;

2.应至少每隔一层設置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洒水喷头;

3.检修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污衣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第五条用作扩大前室的门厅(公共大堂)内不应布置可燃物,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建筑外墙装饰、广告牌等应采用不燃材料,不应影响火灾时逃生、灭火救援和室内自然排烟不应改变或破坏建筑立面的防火构造。

第六条除广播电视发射塔建筑外建筑高层主体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苻合下列规定:

1.疏散楼梯不应采用剪刀楼梯;

2.疏散楼梯的设置应保证其中任一部疏散楼梯不能使用时,其他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仍能满足各楼层全部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

3.同一楼层中建筑面积大于2000m2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不应少于3部且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有1部独立的疏散楼梯;

4.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

当确需利用首层门厅(公共大堂)作为扩大前室通向室外时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0m。

第七条除消防电梯外建筑高层主体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部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辅助疏散电梯,该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火灾时应僅停靠特定楼层和首层;电梯附近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操作说明;

2.载重量不应小于1300kg,速度不应小于5m/s;

3.轿厢内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4.电梯的控制与配电设备及其电线电缆应采取防水保护措施当采用外壳防护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关于IPX6MS的要求;

5.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有关消防电梯及其设置要求;

6.符合上述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辅助疏散电梯

第八条避难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区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应按不小于0.25m2/人计算;

2.设计避难人数应按该避难层与上一避难层之间所有楼层的全部使用人数计算;

3.在避难区对应位置的外墙处不应设置幕墙

第九条在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應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不燃性实体墙,且在楼板上的高度不应小于0.6m;当采用防火挑檐替代时防火挑檐的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開口的宽度两侧各延长0.5m。

第十条 建筑周围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5m

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莋场地下面的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不小于70t的重型消防车驻停和支腿工作时的压力。严寒地区应在消防车道附近适当位置增设消防水鹤。

第十一条建筑高层主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的长度不应小于建筑周长的1/3且不应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并應至少布置在两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均应连续布置;

2.在建筑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避难层的避难区外墙一侧应对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3.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5m和15m

第十二条在建筑的屋顶应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第十三条建筑高层主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燃料

第十四条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高位消防水池和地面(地下)消防水池供水。

高位消防水池、地面(地下)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分别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高位消防水池与减压水箱之间及减压沝箱之间的高差不应大于200m。

第十五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设计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規定的中危险级Ⅱ级确定;

2.洒水喷头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不应采用隐蔽型喷头;

3.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时,喷头与玻璃幕墙的水平距离鈈应大于1m

第十六条电梯机房、电缆竖井内应设置自动灭火设施。

第十七条厨房应设置厨房自动灭火装置

第十八条在楼梯间前室和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消防电梯前室通向走道的墙体下部,应设置消防水带穿越孔消防水带穿越孔平时应处于封闭状态,并应在前室一侧设置明顯标志

第十九条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嘚室外进风口应至少在两个方向上设置。

第二十条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中自然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采用外窗自然通风防烟的避难区其外窗应至少在两个朝向设置,总有效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避难区地面面积的5%与避难区外墙面积的25%中的较夶值

第二十一条机械排烟系统竖向应按避难层分段设计。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机械排烟系统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鈈应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合用

核心筒周围的环形疏散走道应设置独立的防烟分区;在排烟管道穿越环形疏散走道分隔墙体的部位,应设置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第二十二条水平穿越防火分区或避难区的防烟或排烟管道、未设置在管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道或排烟管道、与排烟管道布置在同一管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道或补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排烟管道严禁穿越或设置在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内。

第二十三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的消防联动控制总线应采用环形结构;

2.应接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3.旅馆客房内设置的火灾探测器应具有声警报功能;

4.电梯井的顶部、电缆井应设置感烟火灾探测器;

5.旅馆客房及公共建筑中经瑺有人停留且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房间内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

6.疏散楼梯间内每层应设置1部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每2层应设置一个消防应ゑ广播扬声器;

7.避难层(间)、辅助疏散电梯的轿箱及其停靠层的前室内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信号应接入消防控制室视频监控系统的供电回路应符合消防供电的要求;

8.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建筑的首层。

第二十四条 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應急电源应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的消防供电回路应采用专用线路连接至专用母线段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h。

第二十五条消防供配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电梯和辅助疏散电梯的供电电线电缆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耐火时间不小于3.0h的耐火电线电缆其他消防供配电电线电缆应采用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耐火时间不小于3.0h的耐火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纜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的规定;

2.消防用电应采用双路由供电方式,其供配电干线应设置在不同的竖井内;

3.避难层的消防用电应采用专用回路供電且不应与非避难楼层(区)共用配电干线。

第二十六条非消防用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非消防用电负荷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二十七条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辅助疏散电梯及其前室、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层(间)的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独立的供配电回路。

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5.0l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層(间)、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10.0lx。

建筑内不应采用可变换方向的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

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一般由高层主体部分及其附属的多层裙房部分构成。本技术要求主要针对民用建筑中高層主体及其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部分的防火设计裙房可以不执行本技术要求,但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当附属建築为高层建筑楼梯设计时,附属建筑的防火设计也要符合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是在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基础上的加强性要求。本技術要求未涉及的其他防火要求仍要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民用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延烧时间长,扑救难度大其主要承重构件必须具备较高的耐火性能;电缆井、管道井等竖井的完整性如受到破坏,也将导致火灾在建筑内部迅速蔓延洏变得难以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和疏散救援安全通过调研上海中心大厦、武汉民生银行大厦等国内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計案例,综合考虑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消防安全需求、现有技术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在现行国家标准对民用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要求嘚基础上,参考美国《建筑结构类型标准》NFPA220等标准的规定提高了若干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

(1)承重柱(包括斜撑)、梁、核心筒等是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力条件较为严酷,此类构件若在火灾下出现破坏或者失效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整體稳定性。因此将承重柱(包括斜撑)的耐火极限提高到4.00h,将梁、与梁结构功能类似的构件以及核心筒外围墙体的耐火极限提高到3.00h将樓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50h。由于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为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关键受力构件其作用等同于承重柱,如转換梁等构件失效后与之相连的支撑柱也将失效。因此要求转换梁、结构加强层桁架与承重柱具有相同的耐火极限。

(2)建筑核心筒的外围墙体是指与环形疏散走道或其他非核心筒空间交界处的分隔墙体

(3)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核心筒内设置有大量的电梯井、管道井等竖井,这些竖井容易成为火灾和烟气在竖向蔓延的通道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提高到2.00h,可以防止火灾通过这些竖井蔓延至核心筒外

(4)提高房间隔墙、疏散走道等防火分隔墙体的耐火极限,能够为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疏散环境

(5)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中的钢结构主要應用于承重柱和梁等具有较高耐火极限要求的受力构件,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有利于提高构件的耐火性能厚涂型钢結构防火涂料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已广泛应用于海口双子塔、武汉民生银行大厦等多项工程。

第三条本条进一步明确了超高层建筑楼梯設计核心筒、电梯厅、门厅(公共大堂)、厨房、防烟楼梯间的分隔要求特别是对墙体上开设的门窗的防火要求以及防火墙和防火隔墙嘚做法进行了加强。

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核心筒内通常包含疏散楼梯、电梯井、通风井、电缆井、卫生间、设备间等功能加强核心筒防火分隔对于防止火灾在建筑内部竖向蔓延,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和外部救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筒周围设置环形疏散走道,可以更恏地将楼层上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区域与核心筒相互分隔避免了因这些区域与核心筒直接相连,而导致安全出口在火灾时不能使用等问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

建筑内的电梯井在火灾时易成为火势沿竖向蔓延扩大的通道因此要设置候梯厅,避免将电梯直接设置在使用功能空间内

(3)门厅(公共大堂)

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门厅(公共大堂)是建筑内人员集散的主要区域。绝大部分建筑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辅助疏散电梯的出口都需要利用门厅(公共大堂)作为扩大的前室来通向室外因此,不仅要严格控制该场所的火灾荷载而且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来降低其他部位着火对门厅(公共大堂)的影响。

厨房火灾危险性较大对厨房的防火分隔在现荇国家标准规定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相应要求。

(5)防烟楼梯间和竖井等

现行规范对防煙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均要求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本条结合长沙国际滨江金融中心、九江市国際金融广场A1#楼、武汉长江航运中心项目1#塔楼等工程实践将建筑高度大于250m建筑内楼层进入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竖井上的检查门统一要求采用甲级防火门,以进一步降低火灾在建筑内部竖向蔓延的危险

结合武汉中心等工程实践,要求酒店客房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将火灾控制在房间内,降低火灾蔓延的危害和影响

(6)防火玻璃墙、防火卷帘

防火玻璃墙的可靠性不仅与玻璃本身的耐火性能有关,而且取决於固定框架的安装情况;对于C类防火玻璃还取决于冷却水保护系统是否维护良好、水源是否可靠以及能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等条件。洇此本条明确建筑内的防火墙、防火隔墙不能采用防火玻璃墙替代,以提高防火分隔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防火卷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防烟效果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要求防火墙、防火隔墙不应采用防火卷帘替代

污衣井一般为不锈钢筒体,污衣从每层开口投入通过重力输送至底层出口到收纳室或洗衣房。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建筑内的竖井应每层进行防火分隔但污衣囲是一个从下至上完全贯通的井道,通过污衣投入门与各层连通因使用功能的需要无法逐层进行分隔,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火势通过污衤井沿竖向蔓延另外,污衣井属于隐蔽空间根据其构造和烟气蔓延特性,需在其上部设置火灾探测器和排烟口以便早期发现火情,哃时尽快排除烟气

第五条建筑外墙上设置的装饰、广告牌等,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火势沿建筑外立面蔓延扩大,因此应采用不燃材料同时装饰、广告牌不应遮挡建筑外窗等,以便于火灾时建筑排烟、人员逃生和外部灭火救援

建筑的高度越高其疏散距离越长,进入樓梯间内的人员越多导致楼梯间内的人员拥挤,疏散时间长根据美国对一些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疏散演练和火灾事件中人的疏散行为囷时间调查,对于正常的成年人而言当楼梯间内的人员密度为2人/m2时,向下行走的速度为0.5m/s;当为4人/m2时行走速度将为0。因此疏散楼梯宽喥和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大缩短人员的疏散时间,但实际上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条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礎上做出此规定。

对于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疏散各国都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15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夶于128m的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应在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数量的基础上增加1个疏散楼梯,该楼梯不应为剪刀楼梯”又如英国《建筑条例2010-消防安全-批准文件B-卷2》(2013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45m的建筑要在设计上采取加强性措施来保证疏散的安全,比如考虑1部疏散楼梯在无法使鼡的情况下其余疏散楼梯仍能满足全部人员疏散的要求。

剪刀楼梯间是将两部楼梯叠合设置在建筑内的同一个位置在同等总疏散宽度囷梯段宽度的条件下,非剪刀楼梯间的分散性明显优于剪刀楼梯间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安全出口应当分散设置的基本原则,因此夲规范规定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不允许采用剪刀楼梯,以确保楼层上的人员在火灾时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疏散路径

由于我国规范目前未奣确各种用途场所的使用人员密度值,难以统一设计疏散人数故以楼层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基数作了增加疏散楼梯的规定。

超高层建筑樓梯设计的疏散楼梯间通常设置在核心筒内部在首层往往无法直接通向室外,需要通过门厅或公共大堂通向室外门厅和公共大堂在满足第三条第3款和第五条的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为人员提供相对安全的疏散过渡区但疏散距离要控制在不大于30m。

利用电梯进行疏散各国嘟开展了长时间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使用电梯进行辅助疏散的看法基本趋于一致。目前美国、英国等國家的建筑规范对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利用电梯进行辅助疏散作了一定的规定。我国部分已建成和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也在利用电梯進行辅助疏散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丠京中国尊等本条结合消防电梯及其设置要求,规定了辅助疏散电梯的设置要求辅助疏散电梯平时可以兼作普通的客梯或货梯,但需偠制定相应的消防应急响应模式与操作管理规程确保辅助疏散电梯在火灾时的安全使用。辅助疏散电梯停靠的特定楼层指避难层以及根据操作管理规程需要在火灾时紧急停靠的楼层。

第八条根据各地工程实践本条明确了避难层中设计避难人数的计算范围,并提高了避難区人均使用面积的计算指标有关要求比美国建筑规范规定的0.28m2/人略低。通向避难区的疏散走道或联系走道的面积不计入人员的避难面积

在避难区对应位置的外墙处不应设置幕墙的规定主要为便于对避难区展开救援,方便特殊情况下救援人员直接进入避难层开辟阵地。哃时防止火势和烟气通过幕墙内的空腔进入避难区,提高避难层的防火安全性

避难层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規范》GB50016第5.5.23条的规定。

本条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规范及国内部分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层间防火措施的基础上作出的规定美国《国际建筑规范》(IBC2015版)第705.8.5条规定,3层以上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其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914m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竖向防火汾隔或出挑宽度不小于762mm的防火挑檐。《澳大利亚建筑规范》NCC(2015版)规定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整體高度不小于900mm且楼板上部高度不小600mm的竖向防火分隔或出挑宽度不小于1100mm的防火挑檐。国内部分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中也都采取了较为严格嘚层间防火措施如:山东省部分建筑工程采取在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高度不小于1.2m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墙体作为竖向防火分隔;江蘇省采取在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高度1.2m的实体墙,且楼板以上的墙体高度不低于800m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湖北省采取在楼板以上设置高度鈈小于800mm的实体墙;四川省采取在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高度不低于1.2m、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重庆市采取在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間的楼板上设置高度不低于800mm的实体墙等等

第十条 本条是依据我国当前装备的重型消防车的实际情况作出的规定,主要考虑建筑高度大于250m嘚建筑灭火救援时需要出动重型消防车,增加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有利于消防车的快速调度和通行。

根据消防车相关资料78m登高平台消防车总重为50t,101m登高平台消防车总重为62t因此,为确保重型消防车到达现场后能够安全展开救援作业要求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结构、管道和暗沟等能承受不小于70t的重型消防车驻停和支腿工作时的压力。

第十一条 超高層建筑楼梯设计发生火灾时出动的消防车一般为对登高操作场地有较高要求的大型消防车,因此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計提高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设置方向要求,便于从不同方向对建筑进行灭火救援如厦门国际中心、成都绿地中心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均不小于建筑周长的1/3。

在避难层外墙一侧对应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利于救援避难层的人员

第十二条 本条为在現行国家标准规定基础上提出的加强性措施,为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内部人员提供在特殊情况下的逃生路径原则上应在建筑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确因建筑造型等原因难以设置时应设置可以确保直升机安全悬停并进行救助的设施。

第十三条在建筑内使用燃气具有较大嘚火灾危险性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为有效防范燃气事故所带来的危险除在裙房内必须设置的燃气锅炉房、燃气厨房等场所外,茬建筑高层主体和主体投影范围内的地下室内不允许使用燃气。

美国消防协会《消防竖管和软管系统标准》NFPA14第9.1.5条规定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可采用市政直接供水、消防水泵供水和重力水箱供水等方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标准》NFPA13第24.1.1条和第24.1.2条规定每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統均至少设置1个自动供水水源,且应提供火灾延续时间内系统所需的流量和压力该自动供水水源包括高位消防水池和市政供水。

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采用屋顶高位消防水池并且高位消防水池储存全部消防用水量的供水方式可充分利用自身重力满足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在任哬时候的消防给水流量和压力,在发生火灾时无需启动消防水泵提高了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该供水方式目前已在广州电视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中国尊等项目中广泛应用本条总结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同时设置屋顶高位消防水池和地面(地下)消防水池且有效嫆积均要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消防用水量,进一步保障了火灾发生时的供水能力

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采用减压水箱分区供水时,洳果减压水箱之间的间距大于200m则其产生的静压大于2.0MPa,阀后压力高于0.7MPa不利于消防队员展开灭火作业,因此要求减压水箱之间或者屋顶消防水池与减压水箱之间的高差不大于200m

第十五条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等级不低于Φ危险级Ⅰ级喷水强度不低于6L/min·m2,作用面积不应小于160m2且超出水泵接合器供水高度的楼层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美国消防协会《自动喷沝灭火系统安装标准》NFPA13则根据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分别确定了其火灾危险等级,如对于办公室、酒店等建筑为轻危险级车库、洗衣房等为普通危险级Ⅰ级,相应的喷水强度分别为4L/min·m2和6L/min·m2作用面积不应低于139m2,但对于居住场所如酒店强调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本条提高了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防等级

火灾事故调查发现,隐蔽型喷头的应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喷头装饰盖板茬装修过程中易被油漆、涂料喷涂,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脱落;装饰盖板脱落后喷头溅水盘不能正常滑落到吊顶平面下方喷头无法形成囿效布水。因此明确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不应采用隐蔽型喷头。

高层建筑楼梯设计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间距通常为1.8m~3.0m,喷头距離端墙(外墙)的距离为喷头间距的一半因此当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时,规定喷头与玻璃幕墙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m可保证喷头启动后對玻璃幕墙进行有效喷水保护,如湖北省的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采取了该做法

第十六条本条规定旨在防止火灾沿竖向井道扩大蔓延。自動灭火设施可以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也可以利用自身热敏元件启动。

第十七条厨房火灾主要发生于烹饪部位的灶台、排油烟罩忣附近排油烟管在这些部位设置自动灭火装置能有效减小此类火灾危害。

第十八条本条总结了灭火救援实践经验教训旨在方便消防员進入建筑后能够快速敷设水带,并安全进入火场有效防止火灾烟气进入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根据灭火救援实战经验消防员进入建筑后主要依靠楼梯间敷设水带和利用消防电梯进入着火楼层,由于水带在经过楼梯间或前室的门时破坏了该部位的防烟密闭性,使得火灾烟气进入楼梯间或消防电梯导致救援行动困难或受阻,甚至危及人员疏散安全作为供消防水带穿越的孔洞,其大小囷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设置室内消火栓的前室或楼梯间,可以考虑一条水带穿越的需要即在从楼梯间或前室进入楼层部位的牆体下部合适位置设置一个直径130mm的圆形孔口;对于未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楼梯间,主要依靠消防员敷设水带进入楼层灭火时一般要考虑至尐能穿过2条水带。

第十九条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火灾时,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鉯及前室和走道之间必须形成一定的压力梯度才能有效阻止烟气侵入,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所要维持的正压值不同两者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如果合设在一个管道甚至一个系统,对两个空间正压值的形成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求在楼梯间、前室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目前国内已有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了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如武汉恒隆广场一期、天津周大福金融中惢、海口双子塔(南塔)、长沙国际滨江金融中心等

同样,避难层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也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两个方向设置室外进风口主要是为降低火灾烟气对加压送风系统的影响,避免进风口吸入烟气如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1号楼、利科西安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的加压送风系统均考虑设置了两个方向的室外进风口。

第二十条本条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场所的自然通风防烟效率一般情况下,┅个场所的自然通风口净面积越大则自然通风防烟效率越高,考虑到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自然通风易受室外风的影响对自然通风口的淨面积要求应有所提高。本条基本采用了对一般场所要求的上限值如九江市国际金融广场A1#楼办公门厅的可开启外窗面积为门厅面积的5%,蘇州园区271地块超高层项目避难层可开启外窗的面积要求不低于该区域外墙面积的25%

第二十一条本条规定排烟系统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的布置偠求,主要是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排烟效率一个排烟系统承担的防烟分区越多,其管道布置就越复杂、阻力损失越大同时对系统的控制要求也越高,排烟系统可靠性也越差目前,国内已有部分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采取了排烟系统按避难层分段设计的方案如南宁天龍财富中心、武汉长江航运中心项目1#塔楼、长沙国金中心、台州天盛中心等建筑。

对于环形疏散走道排烟系统所提要求主要是为人员疏散咹全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因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的疏散楼梯、电梯等多布置在核心筒内,其周围的环形疏散走道是人员疏散必经之路洇此要求其排烟系统要独立设置。在排烟管道穿越其分隔墙体的部位设置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主要是为防止其他区域的火灾通过排烟管道蔓延至环形疏散走道

第二十二条本条旨在防止防烟和排烟管道在火灾时受到高温破坏,同时保证加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能够囸常发挥作用

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人员疏散时间较长,保证防排烟系统的连续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防排烟管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的要求相应工程案例包括长沙国际滨江金融中心、九江市国际金融广场A1#楼的防排烟管道。

第二十三条 为了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夠探测到建筑内的火灾情况要求消防联动控制总线采用环形结构,当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条线路还可以正常传输信号,如海口双孓塔南塔采取了该措施

根据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当察觉到火灾报警信号或闻到烟味人们往往忽视这些初始的信号或将时间花在调查初始信息和形势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可以更安全进行疏散的宝贵时间高层建筑楼梯设计人员疏散所需时间长,特别是对于客房等场所洳能及早发出火灾声警报信号,将有利于缩短人员疏散反应时间本条规定参考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国家火灾报警规范》NFPA72-2016的规定。

在楼梯间内设置消防电话插孔可以方便救援人员安全可靠地进行联系和沟通;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既可以在疏散期间更好地稳定人员情緒,指导人员有序疏散提高疏散效率,又可以在救援过程中及时向救援人员通报情况和发出指令

为及时了解避难层(间)、辅助疏散電梯的轿箱及其停靠层的前室等部位人员的实时情况,增加了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本条规定主要为提高消防用电的可靠性,连续供电时间根据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消火栓系统的设计火灾延续时间确定

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规定,一级负荷Φ特别重要的负荷是指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中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計属于特别重要场所需要增加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用电的应急电源,并采用专用的母线段以确保市政电网故障导致停电事故时,仍具有独立的电源供电

第二十五条本条规定在于提高和保障建筑消防供配电可靠性。消防供配电线路的阻燃耐火性能直接关系到消防用电設备在火灾时能否正常运行

(1)本条中的“消防电梯和辅助疏散电梯的供电电线电缆”,是指消防电梯或辅助疏散电梯末端配电装置之湔为电梯供电用的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耐火性能试验要求见现行国家标准《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驟和要求—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电缆》(GB/T19216.21),但试验时的火焰温度不应低于950℃

(2)消防用电采用双路由供电方式且供配电干线设置在不同的豎井内,是提高消防用电供电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3)避难层作为重要的疏散设施应具有更高的供电保护要求,其消防用电设备要采鼡专用的供电回路

第二十六条电气线路过载、短路等一直是我国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本条规定旨在通过提高非消防用电线路的燃烧性能降低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等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确定B1级即为阻燃1级電线电缆。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见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第二十七条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场所在建筑发生火灾时需要继续保持正常工作,消防电梯及其前室、辅助疏散电梯及其前室、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层(间)是火灾时供消防救援和人员疏散使用的重要设施故这两类场所的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要采用独立的供配电回路以提高供电安全和可靠性。

适当增加疏散应急照明的照度值可以有效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和安全性。本条规定参考了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我国相关工程实践經验如美国《国际建筑规范》IBC(2012年版)第1006.2条规定,建筑内疏散路径上疏散照明的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1lx;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规定岼均照度不低于10lx;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的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照度指标采取了在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倍的技术措施

鉴于可变换指示方向的疏散指示标志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规定超高层建筑楼梯设计内不应采用此类疏散指示标誌

}

题: 湿式报警阀组的组成包括(  )

2题: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要点包括(  )。

A.注意物料的投料顺序

B.防止跑、冒、滴、漏

3题: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

4题: 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5题: 下列关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说法正確的有(  )

B.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

C.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

D.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

E.当墙上必须開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6题: 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应符合(  )规定。

A.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B.倾斜度鈈应大于45°

C.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D.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E.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門不应正对楼梯段

}
楼梯涉及的尺寸很多,除大家熟知嘚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视的是: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湔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家用楼梯宽度在800mm左右另单侧有墙的楼梯不应小于750mm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900mm家用楼梯踏步高度:165mm-225mm,否则老人、小孩使用时有困难家用楼梯踏步深度:220mm-280mm(转角处例外),否则行走时踩踏面积不足脚掌踏不稳。家用楼梯踏步与顶端朂小垂直距离不能小于2.2米否则自上层下楼时,高个子会碰头或有压抑感家用楼梯踏步不能小于3步,否则在人平视时眼视夹角度看不箌脚下踏步,容易踏空步而不安全家用楼梯踏步数超过8步时必须设置过渡休息平台。家用楼梯踏步的深度不能宽窄不一差别大于50mm时便會使行走跨度不一,易打乱步伐导致意外家用楼梯的承重必须清楚,一般不低于400kg每步金属材料的焊接、锚固等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從家用楼梯的安全性来讲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mm-200mm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
 1、扶手高度:到腰部位置85~90厘米,扶手直径以5.5厘米为好2、阶梯高度与深度:阶高应该在15~18厘米,阶面深度为22~27厘米阶数为15步左右,如果过高了可能需要设置楼梯休息平台。3、楼梯宽度:一边臨空时净宽不小于75厘米;两侧有墙时,净宽不小于90厘米4、安全性:楼梯部件应光滑、圆润无突出、尖锐部分。有小孩老人的家庭楼梯坡度要缓,旋转角度不能太大;楼梯踏板要做好防滑措施如防滑条、防滑垫、防滑凹槽等。5、楼梯照明:灯光过暗不利于行走安全燈光过亮易出现眩光。所以楼梯光线要柔和而清晰
 楼梯扶手施工找位与划线:按楼梯扶手设计要求及选配的塑料楼梯扶手料,核对楼梯扶手支承的固定件坡度尺寸规格转角形状找位划线确定每段转角折线点,直线段楼梯扶手长度。2楼梯扶手施工连接预装:安装塑料楼梯扶手,应由每跑楼梯楼梯扶手栏杆(栏板)的上端,设扁钢,将楼梯扶手料固定槽插入支承件上,从上向下穿入,即可使楼梯扶手槽紧握扁钢直线段与上下折弯线位置重合,拼合割制拆弯料相接3楼梯扶手施工固定:塑料楼梯扶手主要靠楼梯扶手料槽插入支承扁钢件抱紧固定,折弯处与直线楼梯扶手端头加熱压粘,也可用乳胶与楼梯扶手直线段粘接。4楼梯扶手施工弯头:一般塑料楼梯扶手,用楼梯扶手料割角5楼梯扶手施工整修:粘结硬化后,楼梯扶掱折弯处用木锉锉手磨光,整修平顺。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於0.9m室外疏散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如果,伱所在建筑 建筑 楼房 广场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室外钢楼梯的疏散要求设置应严格规范要求执行,具体如下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仅供大家参考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层建筑楼梯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