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的意义为什么给老太太一串钱

一个老太太拄着拐一串手链是什么成语_百度知道
一个老太太拄着拐一串手链是什么成语
后泛指媒人。
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给他们一条“红绳”得以结良缘。简称“月老”月下老人 [yuè xià lǎo rén]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成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王熙凤:一个标准的贪官坯子(续)
&三、唯利是图,谋私有术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在凤姐协理宁国府治秦氏丧事间,她夜宿馒头庵,有老尼相伴。偏是这个老尼多事,把长安县张大财主所托之事转托凤姐帮忙办理。这个张大财主有一个女儿,先受聘于原长安县守备之公子,后来又被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少爷看中。李少爷就派人前来求亲,而且表示“一定要娶”,于是张家只得想法退亲。这样就引来了退亲与不退亲之争。老尼就托凤姐帮忙逼使原长安守备退亲。王熙凤欲擒故纵,先推托说自己不愿意管这样的事,后来经老尼的唆说和激将,王熙凤就一口应承了。她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替他出这口气。”(第十五回)凤姐说得多果断干脆啊!此刻的凤姐真是牛气冲天了。为了掩盖自己贪得这三千两银子的罪恶目的,王熙凤却说:“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纤的图银子,这三千两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们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儿;我一个钱也不要。就是三万两我此刻还拿得出来。”既做婊子又树牌坊,大概就是这类人的共性。王熙凤应承下这件事后,就指令旺儿进城,先找管文书的相公,以贾琏的名义“修书一封”,前往长安县找节度使云光。节度使云光出面调解,守备只好忍气吞声,事情就这么轻松地办妥了,王熙凤也就轻松地获得了三千两银子。谁知其后果,并不象王熙凤所想象的那样,这守备的儿子居然悄悄自尽,张大财主的女儿得知此信,也就投河而亡。在这事件中,王熙凤以不讲正义与两条人命的代价换取了三千两银子,天理能容吗?
  精明强干的王熙凤时时不忘以权谋私。贾琏从苏州回来,王熙凤正向贾琏诉说别后诸事,听到外面有人说话,平儿报告说是姨太太打发香菱来问询。贾琏被贾政叫走后,平儿才如实告诉王熙凤:刚才是旺儿媳妇送利银来了。这项利银是哪里来的呢?第三十九回向我们作了交代。凤姐管理着贾府的内务大权,她就利用这个权力敛财。有一天袭人曾向平儿探问:“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平时非常信任袭人,于是就向袭人透露了如下信息:“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平儿还特别关照说:“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王熙凤真是以权谋私的高手。据平儿透露,王熙凤仅这一项的收入就已不菲。平儿说:“他这几年,只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又放出去,单他体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所以贾府忙着建造省亲别墅。当贾蔷被派往南方姑苏“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时,贾蓉就特意向凤姐请示:“你老人家要什么,开个账儿带去,按着置办了来。”尽管凤姐当时说:“别放你娘的屁!你拿东西换我的人情来了?我很不希罕你那鬼鬼祟祟的!”话虽这么说,实际却是心领神会的,所以就“一笑走了”(第十六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假公济私是王熙凤的一贯做法,否则贾蓉也不会事先请示王熙凤要什么东西。
  贾芸为了谋一件差事,就不得不向王熙凤送礼。贾芸家境贫困,连母舅都不愿意帮助他,后来总算得到了醉金刚倪二的资助,才去买了冰片、麝香之类珍贵之物送给王熙凤。王熙凤是怎样对待此事的呢?《红楼梦》是这样描写的:“王熙凤正是办节礼用香料,便笑了一笑,命丰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因又说道:‘看你这么知好歹,怪不得你叔叔常提起你来。说你好,说话明白,心里有见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乐于接受贾芸之礼的,而且也暗示贾芸,她会考虑贾芸所提出的要求的。但是当贾芸进一步探听的时候,王熙凤又卖起了关子,只字不提为他安排差事的事。直到第二天,路遇贾芸时,王熙凤才告诉贾芸,让他去管理种植花木的事。即使对待本家,王熙凤也是无不放过谋利的机会的。而且面对贾琏,王熙凤仍然要突出自己,她要贾芸明白:凡事求贾琏是“拣远道儿走”,只要求我凤姐,一求就灵。她对贾芸说:“早告诉我一声儿多大点子事,还值得耽搁到这会子!”说实在的,贾芸为了谋事确实是先求贾琏的,但是没有成功。原因是王熙凤已经受了贾芹之母杨氏之托要为贾芹谋事,所以一旦有事需要用人时王熙凤首先想到的就是贾芹。实际上,贾芹的差事是王熙凤争来的。当时,贾政正要把玉皇寺和达摩庵两处的十二个小和尚与小道士挪出大观园发到各庙分住,王熙凤见有机可乘,就想出了一个由头,她对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小道士万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你娘娘出来,就要应承的。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又费事。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说声用,走去叫一声就来,一点儿不费事。”(第二十三回)说得多在理啊!王夫人同意了,贾政也同意了。那么派谁去呢?贾琏想派贾芸去,王熙凤显然想派贾芹去,贾琏总是拗不过王熙凤,最后贾琏只得按照王熙凤的旨意向贾政回报,王熙凤成功了。王熙凤为贾芹谋到了事,当然少不了要接受杨氏的感谢,小说虽然没有写明,但那是我们可以想见的。
  王夫人的丫头金钏死后,“忽见几家仆人常来孝敬”凤姐,当时凤姐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平儿提醒了她,那是因为这些仆人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通过凤姐谋取这个空出来的位子。当凤姐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对平儿说:“他们几家的钱也不是容易花到我跟前的,这可是他们自寻,送什么我就收什么,横竖我有主意。”小说写道:“凤姐儿安下这个心,所以只管耽搁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第三十六回)王熙凤真是敛财有术!
  四、妒辣狠毒,蛇蝎心肠
  王熙凤对贾母,对王夫人真是极尽趋迎之能事,而对那些不上他的眼目的人则是心狠手辣。用兴儿的话说就是“他心里歹毒,口里尖快”(第六十五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贾敬做寿那天,王熙凤去贺寿,中饭后她去看望秦可卿。从秦氏房中出来后,她尽情地欣赏园中美景。王熙凤“正赞赏时,猛然从假山石后走出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贾瑞,看来他是在这里等候王熙凤的。贾瑞早就对王熙凤垂涎欲滴了,这一次总算拦住了王熙凤,而且明确向王熙凤表示“合该我与嫂子有缘”的心思。对于贾瑞特意“偷出了席”在这里等待的动机,王熙凤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正如小说所写的那样:“凤姐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呢。”这个王熙凤能看得上贾瑞吗?对于不自量的贾瑞,王熙凤没有当即阻止他,使他打消这个邪念,反而引动他,诱他入局。小说写出了王熙凤“向贾瑞假意含笑”说的话:“怪不得你哥哥常提你,说你好。今日见了,听你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第十一回)当贾瑞表示要去向她请安,而且“又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时,王熙凤却说:“一家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分明是欢迎他去的意思。然而,王熙凤的心里却是“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用表面的笑容掩饰她内心的狠毒,这就是王熙凤蛇蝎品性的特点。事实上,王熙凤真的这样做了。当贾瑞来向王熙凤请安的时候,王熙凤特意说:“象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第十二回)当贾瑞向她表示“死了也情愿”的心思时,王熙凤说:“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蓉儿兄弟两个强多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而且与贾瑞约定:“等到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可是贾瑞等来的却是漫漫长夜里“侵肌裂骨”的凛凛朔风。如果说,这一次仅是王熙凤给贾瑞一点教训的话,那么后一次的行为就是一种罪恶了。被相思困扰的人是没有理智的。贾瑞被王熙凤的表象所迷惑,所以根本不能理智地去思考她自己这一夜的遭遇。他又一次被王熙凤骗到“这房后小过道儿里头那间空屋里”。又是一个天寒地冻的长夜,贾瑞等来的不是王熙凤,而是贾蔷和贾蓉。贾瑞在两个晚辈面前,露尽丑态,而且被他俩狠狠地讹诈了一番。紧接着,迎接他的却是劈头泼下来的“哗喇喇一净桶尿粪”。这难道能是王熙凤这种身份的人所作的行为吗?可是王熙凤却确确实实地做了。王熙凤这种行为的后果只有一种,那就是给贾瑞铺设了一条死路。贾瑞的心思是邪的,合该受到谴责,但是他绝没有该死的罪孽。王熙凤设计置人于死地,这就是一种罪恶。试想想,王熙凤能对贾蓉这样做吗?实际上,王熙凤并不是那种很贞节的女人,只不过贾瑞不是她心中的人罢了。
  即使对贾府中的人,王熙凤也是可欺的则欺,可压的则压。赵姨娘是贾政的姨太太,看来还是得宠的,可是有王夫人作依靠的王熙凤却没有少欺压她。有一天午间,王夫人与王熙凤谈论月例的发放事。王夫人问王熙凤:“前儿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串钱,什么缘故?”意指有人抱怨给赵姨娘、周姨娘发放的月例少了。王熙凤就推说:“只是外头扣着。”意思就是说那是男人们商量定下来的,不是她的主意。凤姐出来以后就大发牢骚,说了一通非常刻薄的话:“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别做娘的春梦了!明儿一裹脑儿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想自己,也配使三个丫头!”真有点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气势。在王熙凤的意识里,我王熙凤就是欺压你,看你能怎么办!以后欺压你的时候还多着呢!
  在贾府,王熙凤是出名的醋坛子。仅泼泼醋还无所谓,要是泼醋泼出狠毒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贾母为王熙凤做生日,本想让王熙凤好好乐一乐,可是适得其反。王熙凤喝醉了酒,不能与大家一起看戏了,她要提前回家歇歇,这可冲撞了了贾琏的糊涂事。当时被贾琏派出去放哨的小丫头发现凤姐与平儿回来了,就急忙回身跑去,这就引起了凤姐的怀疑,于是王熙凤就私设公堂,提审那小丫头。《红楼梦》是这样描写的:“凤姐坐在当院子的台阶上,命那丫头子跪下,喝命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鞭子,把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第四十四回)小丫头虽然“吓的魂飞魄散,哭着只管求饶”,但是当凤姐责问小丫头时,小丫头仍然拼命争辩。于是凤姐就“扬手一巴掌,打在脸上,打的那小丫头子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子两腮紫胀起来。”可见王熙凤真是出手不凡。尽管如此,小丫头子“还强嘴”,于是王熙凤就“要烧红了烙铁来烙嘴”。于是,小丫头子开始屈服了,她吞吞吐吐的说了一些话。王熙凤就进一步威逼小丫头子,要“立刻拿刀子来割你的肉!”并立即“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吓的那丫头一行躲,一行哭求”,在这种情景下,小丫头子不得不交待了事情的经过。王熙凤追查事情的真相本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就在于她滥用刑罚,手段残忍,那就是罪恶了。
  更令人忍无可忍的还在王熙凤对待尤二姐的问题上,那简直是罪恶滔天了。贾琏偷娶尤二姐固然是贾琏的不对,可是王熙凤却把妒火烧在尤二姐身上,而且不把尤二姐置于死地不摆手。当她获得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消息后,故作镇静,并主动为尤二姐布置房间,大有宽容贾琏并与尤二姐共存的姿态。然后趁贾琏外出的时候,突然去见尤二姐,装出很诚恳的样子,劝说尤二姐搬进大观园。王熙凤极擅说话,她首先说明贾琏娶二奶是“正经大事,也是人家大礼”,她王熙凤本来就“劝过二爷”,这正合自己的心愿;然后王熙凤就请求尤二姐体谅她的苦心,“起动大驾,挪到家中”,因为只有“你我姐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合意的谏劝二爷,谨慎世务,保养身子,这才是大礼呢”。接着她当然要说一说以下道理:如果尤二姐不搬进去,那就会使她过意不去,并会败坏她的名声。再接下去,王熙凤自然要说说自己是宽宏大度的人,而不是那种“妒忌不堪的人”,“不是那种吃醋调歪的人”。当然她也要为人们对她的议论作解释。她还反复表示:“我如今来求妹妹,进去和我一块儿,住的、使的、穿的、带的,总是一样儿的。”并且说“妹妹还是我的大恩人呢”。最后,她干脆就表示自己的决心说:“要是妹妹不合我去,我也愿意搬出来陪着妹妹住,只求妹妹在二爷面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留我个站脚的地方儿,就叫我服侍妹妹梳头洗脸,我也是愿意的。”说着不禁“呜呜咽咽,哭将起来了”。说得多动情啊!怎能不使尤二姐“滴下泪来”呢?尤二姐当然会随凤姐的意的。当尤二姐住进大观园后,王熙凤是否还如她所说的做呢?王熙凤“隔上五日八日”还会去见尤二姐一面,自然还是“和容悦色,满嘴‘好妹妹'不离口”,并且表示:“倘有下人不到之处,你降不住他们,只管告诉我,我打他们。”但是,下人们却从没有因此被王熙凤打过。而“三日后,丫头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唤起来”,“渐渐的连饭也怕端来给他吃了”。尤二姐如果说点什么,“他反瞪着眼叫唤起来了”。这还仅仅是开始呢,尤二姐后来受到的折磨就更多了。尤其是在贾赦把秋桐赏给贾琏为妾以后,王熙凤心头就生出毒计来。“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第六十九回)王熙凤“主意已定”后,就用激将法激秋桐去折磨尤二姐。她们散布尤二姐的流言蜚语,她们拿“不堪之物”给尤二姐吃,怀孕了的尤二姐被折磨病了。更有甚者,她们还趁机,请庸医用猛药使尤二姐流产,这真要了尤二姐的命。尤二姐在被逼无奈的情景下只得吞金自尽了。王熙凤的作为难道不是一种罪恶吗?
  王熙凤不仅要了尤二姐的命,而且她还利用尤二姐的原未婚夫张华来整治贾家,后来又“想了一个主意出来”欲杀张华。于是就“悄命旺儿遣人寻着了他,或讹他做贼,和他打官司,将他治死,或暗使人算计,务将张华治死,方斩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声”。王熙凤真的是狠毒到了极点。所好,旺儿并没那么坏,他不忍心这样做,就以张华已被拦路抢劫的人打死了为理由骗过了王熙凤。上述例子充分说明,王熙凤是一个十足的毒辣狠毒蛇蝎心肠的人。
  五、在劫难逃,可怜可悲
  王熙凤尽管聪明伶俐,很有协调能力,但她毕竟生存在夹缝中,也实在不容易。即使她娘家也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但她终究是贾家的媳妇,而且还是贾母的孙媳妇。除了贾母,在她之上的还有公公婆婆;与她同辈的有叔、伯、妯娌和各房姑娘;当然还有各房的姨太太,主人的贴心丫头,以及年长的办事人等,在这些人中,有些得到长辈主子的倚重,而有些则心计十足。王熙凤要在这些人中间周旋确是很难的。因为旧的封建家庭的秩序及道德礼仪始终压着她。贾府的最高决策权在贾母,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决策权操在贾政等男人们手里,在许多情况下王熙凤只是执行者。尽管如此,但有不平,人们所记恨的却是她。所以即使她争取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持,并全身心硬撑着管理这个家,但终究逃不了被作为替罪羊的结局。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和贾宝玉是万万得罪不得的。从《红楼梦》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可以尽情地玩乐,如果需要花费什么,钱只管向凤姐要,凤姐能不给吗?不能,因为宝玉会出面要,李纨会出面要,王熙凤是不能不给的。王熙凤不得罪这些人,实际上就会得罪了另一些人,如贾环,如赵姨娘等。比如抄检大观园事件,王熙凤显然就得罪了不少姑娘,贾探春当即就表示了反抗。赵姨娘对王熙凤的嫉恨是非常明显的,居然使出了邪法要害死她。但赵姨娘毕竟是贾政所宠爱的,所以对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王熙凤能有什么办法呢?
  王熙凤的丈夫就在偷偷地背叛王熙凤,经常在精神上折磨着她。而当王熙凤和贾琏闹矛盾时,贾母总是偏向贾琏。贾琏与鲍二家的鬼混,而且还拿着剑来欲杀凤姐,贾母无非轻描淡写地说一通,要贾琏向王熙凤赔个不是就完事了。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贾母也就认可了。事实上,在贾母眼里,王熙凤只不过是她的工具而已。作为女人的贾母,全然没有保护女人权益的思想,她要保护的当然是她的孙子。
  她的婆婆对她也很不满。王熙凤一味讨好王夫人,自然就得罪了邢夫人。只要一有机会,邢夫人的这种不满就会发泄出来。在贾母做八十大寿那天夜里,尤氏发现管门户的和管灯火的丫头没有在岗,她要小丫头去叫该班的女人,可是这个小丫头找不到人,后来尤氏找到了两个老婆子,可是这两个老婆子认为尤氏是东府里的奶奶,就不买账,而且顶撞了她。尤氏把这件事告诉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把这事告诉了凤姐,于是凤姐就把这两个老婆子捆了,要送给尤氏发落。这样做,虽然包含着凤姐的不满,但不是大不了的事。可是这两个老婆子的女儿偏偏找关系找到了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于是邢夫人就“当着众人给凤姐儿没脸”。凤姐也只得往肚子里咽眼泪。
  就在正常的管理工作中,王熙凤已经是矛盾的焦点了,再加上王熙凤平时心狠手辣,营私舞弊,害人牲命,所以她的处境总是岌岌乎可危的。正如兴儿说的:“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很他的。”(第六十五回)其结局“一场欢喜忽悲辛”,“哭向金陵事更哀”那就是很自然的了。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贪官总是避免不了被查处被唾弃的结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也来谈谈红楼梦的月钱--串、吊和贯
  清朝的钱银换算确实是个难题,前后变化很大,而且官方和民间的算法也有差异。同时一吊钱和一串钱所指也有不同,大概一吊钱多指一千钱,一串钱多指一百钱,且有九八串、九五串、九二串之说,也有把一串钱等同于一吊钱的,这时的一吊就多指一百钱了。  我的看法是  (一)红楼梦中一吊钱是一千钱。  
见三十六回,赵姨娘抱怨少了一吊钱,凤姐说她的两个丫头月钱减半,每人从一吊钱减到五百钱,从此可清楚看出一吊钱指一千钱。  (二)红楼梦中一两银子等于两吊钱。  
这个说法是比照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官价兑换比例是一两足纹银子兑换二千钱,但事实上在民间一两银子只能兑换不足一千钱,这是当时比较混乱的局面决定的。落实到红楼梦上,还是三十六回,凤姐说,袭人原是老太太房里的人,月钱一两银子,宝玉并没有月钱一两的丫头,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是一吊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是五百钱。可推论出丫头的月钱级别是半半之数。同时王夫人又把袭人的月钱涨到二两银子一吊钱,跟赵姨娘周姨娘同例,这正好和姨娘和她的两个丫头的月钱总数一样,赵姨娘的丫头月钱少了,赵姨娘来抱怨,说明丫头的月钱也是由赵姨娘管的。  (三)红楼梦中一吊钱和一串钱可能有区别。  
同是三十六回,凤姐说,赵姨娘的月钱是二两,另有贾环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这四串钱实在令我不解,前面已说过赵姨娘的丫头只有两个,月钱一共只有一吊钱,即一千钱。不管这一串钱是指一千钱还是一百钱都对不上呀。而且若此处一串钱也指一千钱的话,应该换算为二两银子,不符合凤姐说这话的口气,“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很明显这四串钱相对于四两来说,是个附加值,应该远小于四两,所以我推论这里的一串钱指一百钱。通观这一回,只有此处用了“串”这个量词,说明串和吊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我还缺乏进一步的证据,只有先存疑了。  
又翻了翻书,看到第十七回至十八回(我参考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没有分开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怜、百戏、杂行人丁的”。单看这两句,还是无法判断串究竟指百还是千。      
另外再看五十六回,宝钗让管园子的婆子们每人拿出“若干贯钱”分给园中其他不管事的婆子们。这里又出了个量词“贯”,若是指百钱,一共才拿出几千钱,未免太少,姑且认为是指千钱吧,不过我最好还是回家再翻翻书。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次再聊聊红楼梦中金银换算的问题。
等你下次来哦:)  
  提一下
  《红楼梦》是一本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  今天我总算是弄明白“串”、“吊”和“贯”的区别了~!  
  “串”应该就是“吊”的意思,因为凤姐前说了“串”,王夫人就紧接着说“吊”,两者应该没有区别。你的疑问也好解释,那4串钱,有1串是赵姨娘两个丫头的,另外3串钱是贾环的丫头的。我觉得这样解释更合理一些。既然贾环的钱给赵姨娘,他丫头的钱当然也给赵姨娘管。    按理,“贯”也是“吊”的意思。    其实,正规的说法是这样的:  一百枚穿一串,称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称为一贯。    但是,红楼里面全都混在一起说了。  
  清朝后期本来也是混着说的。
  好久没来了,今天看到音信的回帖,有几点不同意见。  音信认为  “你的疑问也好解释,那4串钱,有1串是赵姨娘两个丫头的,另外3串钱是贾环的丫头的。我觉得这样解释更合理一些。既然贾环的钱给赵姨娘,他丫头的钱当然也给赵姨娘管。”  关于三串钱是贾环的丫头的,我觉得比较牵强,因为贾环应该与宝玉同例。  见五十五回  
“那媳妇便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  
可见贾环的月钱和学里费用与宝玉完全相同,所以贾环的丫头也应该和宝玉的相同,大小丫头各八名,按前面提到的大丫头一千钱,小丫头五百钱计算,绝对不可能只有三串钱。    另外音信所谓“正规的说法是这样的:    一百枚穿一串,称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称为一贯。”  我确实在某参考书上看到过,不过落实到红楼梦上可是大大的谬误。  前面提到过我的看法是    (一)红楼梦中一吊钱是一千钱。     见三十六回,赵姨娘抱怨少了一吊钱,凤姐说她的两个丫头月钱减半,每人从一吊钱减到五百钱,从此可清楚看出一吊钱指一千钱。  所以我再次强调在红楼梦中“一吊钱指一千钱”!  千万不要脱离红楼梦的现实。    还有关于“贯”,我也认为是一千钱。  其实刚开始我只是想比较串和吊,关于贯只是顺笔一带。
  吊:量词。旧时钱币单位。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  贯:古代铜钱一千个叫一贯。    摘自《新华字典》^_^
  顶上.  窃以为,是不是一两的“两“字就是说2个串呢?  为什么不叫一仨,而叫一两,我觉得有可能.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  
康熙所记,“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这一千,俗称一吊。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说明,吊是以千计数。但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多少钱为吊,并不一致。旧时北京,就以一百个制钱或十个铜元为一吊。所以,一吊钱价值多少,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很难说出准数,最准确的答案,莫如就说是一吊钱。  
  宋朝中期(王安石、苏轼那时候)的官制:“一两银”(是不是纹银就记不清了)等于“2000文”约等于人民币200元。看的哪本参考书也记不清了。  所以我看到现在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吃上五两银子的饭菜就心生羡慕。
  谢谢楼上两位
  对啊。那时的人们一个也得不到几两银子。
  贾宝玉的丫环的数字和贾环是不一样的,书上已经说了,宝玉的大丫环包括袭人、晴雯她们都是因为贾母溺爱从自己的丫环里拨过去的。在王夫人要给袭人加月例银子的时候王熙凤说过。
  我只记得王夫人和赵姨娘的月钱相差10倍,一个是20两,一个2两。相差真悬殊!
  作者:狠狠角色
回复日期: 21:21:00
      顶上.    窃以为,是不是一两的“两“字就是说2个串呢?    为什么不叫一仨,而叫一两,我觉得有可能.    ————————————————————————————  一两就是一两,是重量单位,也是1/16斤的意思,怎么能串  到两个、三个上头呢。    古时候金银等贵金属流通货币是按重量算的,比如两、钱、分等,  而铜钱等是按个数算的,比如个、钱、吊、串、贯。只不过历朝  历代吊、串、贯具体指代的数目不一样罢了。而且铜钱相对于金  银的兑换率也是随时间不一样的。
  我只记得王夫人和赵姨娘的月钱相差10倍,一个是20两,一个2两。相差真悬殊!    古时的“妾”是不能算妻子的,要拜见主母,甚至可以随意转卖。充其量不过是身份高的奴才,所以大闹怡红院时芳官才会说“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宝玉和众姐妹的月钱也就是二两,和赵姨娘差不多。鸳鸯等大丫头的月钱就有一两,快赶上宝玉了:)  这样说来,奴才们的待遇又算是高的了?
  楼主说的四两又四串钱是不是指四纹银加上四串千个的铜钱,分开只是为了区分纹银与铜钱的分别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贾元春省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