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练成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pdf书

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30天练成过目不忘的最强大脑.pdf_心理学_PDF电子书免费下载_PDF电子书免费试读_爱淘网
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30天练成过目不忘的最强大脑.pdf
类 别
发 布
试 读
内容简介《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30天练成过目不忘的最强大脑》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伯赞曾表示,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总结了全球关于大脑研究的惊人成果:“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没有被利用。”所以,有学者曾表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会对脑构造和功能的了解变得更加深入,到那时人类将会为隐藏在自己脑内的巨大潜能所震惊。在这个全民都重视大脑潜能开发的时代,你做好迎接“脑科学时代”到来的准备了吗?其实,只要我们能了解脑、保护脑并且创造脑,掌握大脑的规律,就能充分激活剩余的90%的还在“冬眠”的脑细胞,你沉睡的大脑也将被彻底唤醒!
编辑推荐《记忆天才的第一堂大脑训练课:30天练成过目不忘的最强大脑》开发大脑,激发创造力;增加认知,加强记忆力;培养良好用脑习惯,和脑学研究者一起证明,记忆力可以后期培养,大脑可以越来越聪明!超实用的方法!掌握方法才能轻松记忆。超简单的练习!从简单练习中创造无限可能。超实在的效果!从轻松好玩中挖掘惊人潜能。这是一本开发大脑潜能的大脑使用手册。本书融知识性、可读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于一体,以深刻的认知与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你的智商、学习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和创造力等,让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安尼是致力于打造适合中国读者需求的科学普及知识小组的一员,秉持“科学也可以有趣味”“科学应该更注重实用性”的理念,提供一系列负责任、有智趣的科学边缘主题,从身边现象到身体奥秘都作一一解读,力图为读者们打开一扇科学之窗。
目录第一章 不同思维方式激活大脑潜能 001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法 002科学严谨的抽象思维法 007流畅多变的发散思维法 013有悖常规的逆向思维法 018科学全面的系统思维法 024思维导图绘出人类大脑的秘密地图 030曼陀罗思考法重构你的思维方式 036第二章 了解大脑习性,开启记忆回路 041记忆是怎么一回事 042海马体的活跃度是决定你记忆好坏的关键 049掌握你的最佳记忆时间 054杏仁核对你的记忆有重大影响 058联想让你的记忆更加深刻 06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记忆的规律 067大脑能记住感兴趣的东西 073大脑的主动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077走出记忆力的认识误区 082第三章 让大脑释放天赋的“秘密武器” 087阅读给大脑带来益处 088试着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092能让你的阅读速度快十倍的阅读法 099开启照相记忆力,让阅读不再缓慢 103离开心理舒适区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107把一本书变成一张薄纸的神奇阅读法 111全脑阅读,让左右脑同时运作起来 115第四章 大脑是掌控我们情绪的主人 121我们的情绪是由大脑掌控的 122前额叶是我们情绪的调控师 128多巴胺是怎样让你感到兴奋的 134大脑中有一个恐惧“开关” 138怒火其实是由大脑点燃的 145转换大脑的模式能使抗压能力变强 149不是每种情绪都值得相信 154第五章 创意是人脑与生俱来的本能 159让前额叶和侧额叶开个讨论会 160人们的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164如何训练你的创造力 168摆脱“诱导现象”带来的消极情绪 172诱导脑内吗啡能提升创意 178完美的创意脑界于男性脑与女性脑之间 183无意识的耕耘更容易让人产生想法 186附录 189催眠术是怎样将你“治愈”的 190念力是如何修复我们身心的 195我曾在梦里见过你 199测试: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 203
序言前言preface科学使用大脑,每个人都是记忆天才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今,认识自己的大脑,开发大脑潜能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在20世纪90年代制订了脑科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且宣布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早在1989年,美国就将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命名为“脑的十年”,其重点在于对脑的保护和疾病的预防;欧洲的“脑的十年”的重点除了保护脑之外,还要求人们了解脑;日本在1996年制订了“脑科学时代计划”,这个计划将创造脑、了解脑和保护脑并列为日本脑研究的三大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对人脑的研究愈发深入,在脑科学领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这些发现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大脑,进而更好地发挥大脑的功能。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伯赞曾表示,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总结了全球关于大脑研究的惊人成果:“近几年,我们在大脑的研究和生物化学科学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已经使我们更加清晰和客观地理解了人类的行为、心理机制和学习过程。但是,这些新发现都无一例外地显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的大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没有被利用,根据某些权威多少带点武断的估计,这部分未曾利用的大脑潜力竟高达90%。”人们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解剖后研究发现,即便像他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激发出了大脑1/10的潜能。而普通人只充分利用了脑细胞的5%,剩下的95%的脑细胞处于“冬眠”状态,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有些人甚至只用了2%的脑细胞!所以,有学者曾表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脑构造和功能的了解会变得更加深入,到那时人类将会为隐藏在自己脑内的巨大潜能所震惊。如果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被隐藏的潜能,那么大脑可贮存的信息量相当于五亿本书那么多。这样一来,普通人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四十多种语言,拿二十多个博士学位!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理论上讲,人脑能够以每秒1000个信息单位的速度迅速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大小,人脑就像一台信息处理机一样。也有实验证明,人脑能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接收外界传来的人脸的影像,只需要花费1/4秒的时间就能分析出这张脸的详细情况,并且把这些情况综合成一个整体。随后,大脑就会从自身的“记忆库”中储存的无数张面孔中识别这张映入眼帘的面孔,看看自己之前是否见到过它。如果之前见过这张面孔,那么大脑还能回忆起与这张脸相关的详细的资料,以上全部过程不到一秒钟。由此可见,大脑的运转速度、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很快速的。如果将人脑的潜能全部发掘出来,那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学会一首陌生的歌曲的时间要比背诵一段英语课文快得多。一首歌包含歌词、旋律、节奏,其内容远远要比一段英语课文复杂,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而背诵课文却没有那么容易呢?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听一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左脑负责处理歌词,而右脑则负责处理旋律。所以,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一首陌生的歌曲。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你的左脑和右脑全部都活动起来了,因此能够更快更好地记忆。通常而言,顶尖天才们甚少只具有单方面的能力,他们之所以卓越优秀,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全脑的结果。爱因斯坦的左脑和右脑都非常发达,而且他的小提琴演奏具有专业水准。右脑使他能大胆想象,创意不断,而左脑使他思维缜密,善于进行逻辑推理。他非凡的科学成果就在左右的脑密切配合之中被创造和发明出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右脑后左脑。在右脑处理阶段中,人们利用右脑的流畅性及其功能,去把握视觉形式的复杂表象,最终进行成功转化。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大脑潜能开发的时候,对右脑的开发是不容忽略的。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左脑的功能,因此长期忽略了右脑的开发。这就是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到无聊、枯燥甚至犯困的原因。只用半边脑工作就如同用一条腿走路一样,只有一半残缺的智慧。一条腿走路与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飞奔相比,效率相差绝不只是一半。但是,如果你利用了整个大脑的力量,挑战、思索、创新就会充满你的大脑,吸引你的注意力,自然会学得更快、更好、更牢。在这个全民都重视大脑潜能开发的时代,你做好迎接“脑科学时代”到来的准备了吗?其实,只要我们能了解脑、保护脑进而创造脑的奇迹,掌握大脑的规律,就能充分激活90%的还在“冬眠”的脑细胞,你沉睡的大脑将被彻底唤醒!
文摘人的天赋和才能与智力无关智力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争论已久,但是却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或者你可以这样概括智力:它是一种对新任务和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生物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智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属于智力范畴的。智力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要靠后天的培养。从20世纪初开始,心理学家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手段研究人们的智力水平。最早研究出测量人们智力的量表的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西蒙,等到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编制出了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以及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IS)。这个智力量表主要测试人的空间想象力、逻辑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它要求测试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的完成测试。如果一个人通过测试后发现自己的智力水平与同龄人相比相差无几,那么可以认为这个人的智商为100。大卫&韦克斯勒还统计过智商数据的分布状态:大约有66%的人的智商介于85~115之间,只有略多于2%的人的智商高于130,25%左右的人智商低于70。维克勒斯智力量表对于智力等级的划分如下表所示:智力等级 IQ的范围(占%)极超常 ≥130(2.2)超常 120~129(6.7)高于平常 110~119(16.1)平常 90~109(50.0)低于平常 80~89(16.1)边界 70~79(6.7)智力缺陷 ≤69(2.2)(轻度) 50~69(8.5)(重度) 35~49(10.0)(重度) 20~34(3.0)(极重度) 0~19(2.0)通常而言,人们都会认为智商越高的人就会越聪明。的确,智商会对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的IQ值高出平均智商水平,但是学习也不见得有多优秀,工作上也不见得是成功的。相反,IQ值低于平均智商水平的人也不见的就是无能和愚钝的。现实中已经有很多例子证明低于正常智力水平的人同样能具备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先天性愚儿舟舟的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他到8岁的时候数数才能数到5,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指挥家。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可能在三岁的时候就能够演奏出优美的小提琴曲,也可能仅通过心算就能解决复杂的算术运算或者拥有照相记忆。所以,一个人的天赋与才能与智力是毫无联系的。其实,IQ值仅仅代表一个人在智商测试中的表现。如今,一个人的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仅凭借犀利的洞察力或者渊博的知识是无法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难题的。一个人的智商高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有天才的发明,除了高智商,还需要我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发达的右脑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抓住那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或者产生于瞬间的火花,才能创造出新鲜的东西。曼陀罗思考法重构你的思维方式曼陀罗艺术原本起源于佛教,原本是各个宗教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后来被人们加以系统化利用之后,成为了人们绝佳的思考和计划工具。最早推行曼陀罗思考法的是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曼陀罗思考法以九宫矩阵为基础,呈8&8辐射发散式,能够让人迅速产生无数的想法。利用曼陀罗思考法,能带你跳脱平时无法想出好构想的直线思考,比你更你重新构建思维方式,激发大脑潜能,将思绪拓展开,从而能轻易产生成千上百的好灵感。这个世界上有99.9%的人在记笔记的时候都是单纯的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记笔记,他们通常会告诉你这是别人教给他们的,就如他人教给我们一样。不可否认,在记笔记的时候这些确实是十分有用的工具,但是让人们感到遗憾的是,它并不是一套完整的工具。因为这种记笔记的方式,只体现出了我们左脑的功能,却丝毫没有展现出右脑的功能,所以条列式的笔记无法使人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创意。而且,我们记笔记的笔记本中的横线就像是监狱牢房的栅栏一样,它把我们大脑中午穷的创造力都给关了进去,它将我们的思维困在一点,无法向四周发散,就像是一条直线一样,这种循规蹈矩的思考方式被称为“直线式思考”。而曼陀罗思考法能将我们的思维解救出来。曼陀罗思考法一共分为九个区域,它们都是能诱发人们大脑潜能的“魔术方块”。曼陀罗思考法比值条列式笔记,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属于“视觉思考”。曼陀罗思考法能让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区域内写下任何事项,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审视。人们的思考都是发生在感觉器官感觉事物之后,此时我们才能利用曼陀罗图形予以系统化,给予有方向感的利用,人脑的潜能便能在连续反应下持续被激发。我们在进行曼陀罗思考法的之前要先了解它的六个路径,这六个路径就是我们在英语中经常会提到的六个常用问句,即what(对象)、why(原因)、where(地点)、who(人物或事件)、when(时间)、how(怎样)。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开始一件事情或者想到一个主题之前,如果都能先透过这六个路径思考清楚,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乎完整的解决方案了。当中和六个路径同曼陀罗思考法相结合的时候,how不会体现在曼陀罗的图中。这是因为how本身就是一种询问的过程,它已经融合在其他5个路径中了,不管你在思考哪一个路径,其中必然要想到how。在这五个路径摆放在曼陀罗的九宫格中的时候,应该是呈十字摆设的,即中心点摆放who,从右向左依次为where、who、when,从上到下依次为what、who、why。如下图所示: What Where Who When Why 这里的“who”、“what”、“why”、“where”和“when”并不仅仅是“人物”、“对象”、“原因”、“地点”和“时间”的简单对应。我们能够从“人物”中延伸出主体、对象、朋友、自我、欲望、生命、性格以及态度等;从“对象”中延伸出行为、行动、动作、目的、目标、愿望、现象、人、事、 物等;从“原因”延伸出理由、根据、原理、原则、理念、理想、潜在意识、为人处事;从“地点”延伸出环境、处所、社会、状 况、立场、构造、结构、网络;从“时间”延伸出人生、经验、成长、时代、时期、变化、期间、周期、机会、顺序、时机。只要我们能掌握这6个路径,再加上曼陀罗图的运用,就能极大的提升我们的脑力,让大脑发挥出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加练习,那么我们都可以发挥出无穷的创意。曼陀罗图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一种是“四面八方扩展型”,另一种是“围绕型”。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适用的范围也不一样。那么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首先,“四面八方扩展型”特别适合用在收集灵感,进行创意思考时使用。这是因为“扩展型”是一种没有设限的模式,只要你在九宫格的中间填上你想要发挥的主题之后,那么你自然就想要将周围的八个空格填满。而这个填满空格的过程就是你创意发挥的过程。
四面八方扩展型如果你的创意不断,那么你可以把九宫格周围的八个格子的内容当做主要想法,继续向外扩散。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从8个创意中生出64个创意,将这么多的创意或想法加以精炼,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其次,“围绕型”是一种顺时针的思考顺序,适用于流程性质的思考与安排。如果你想设定一天的行程表,那么可以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时,然后以中央方格为起点,依照顺时针的方向将自己预订的形成依次填入格内。如果你想要设定一周的行程表,那么你就应该先过滤掉将要规划的这一周必须完成的事情、工作、甚至是约会,然后找出最重要的一件事作为曼陀罗思考法的中心,然后仍然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将未来一周的行程逐一填下。而且在记录时,要注意语句的简洁。八个空格对应七天,所以一定会有一个格子是空着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备注栏,记录下需要注意的事项。给自己设计行程表就像是企业制定战略计划一样,不论是将自己一天的行动计划还是一周的行动计划,只要我们将自己的行动计划记载曼陀罗备忘录中,就能够大致看出哪些事情时能够完成的,而哪些事情又是无法完成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大致掌握自己每天或每周的节奏。这种方式还可以与四面八方扩展型搭配使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记忆的规律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它们彼此之间互不相容,如果你能回忆起很久之前发生过的事或者学过知识,那就表明你记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者回忆出现错误,那就表明你已经将它遗忘了。不过,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保持记忆就不是一件难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与记忆相关的著名实验之一。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很多数字无顺序、无意义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数列,并让实验者对这些数字进行记忆,看他们最终能记下多少。他通过这个实验来调查人们记忆的保持率。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在学习结束之后的遗忘速度是最快的,之后逐渐减缓。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间隔 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 100%20分钟后 58.2%1小时后 44.2%8-9小时后 35.8%1天后 33.7%2天后 27.8%6天后 25.1%1个月后 21.1%于是,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根据实验结果描绘出遗忘过程的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纵轴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横轴代表时间,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也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过几天又忘掉几个。在识记之初,是人们遗忘最迅速的阶段,之后遗忘速度会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我们就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不重要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材料,而且不熟悉的要比熟悉的遗忘的要快,要早。而成人对于无意义的音节遗忘速度很快,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相对较慢,韵律诗则是遗忘速度最慢的一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其实,记忆就像是电池一样,如果我们将其放置不管,那么电量就会不断下降。因此,要想保持良好的记忆,就需要不断的重复记忆,来进行充电。有这样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共同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同学在学习后不用复习,而乙组的同学在学习之后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一天过后研究人员发现,甲组的记忆保持率为36%,而乙组的记忆保持率为98%;一周后,甲组的记忆保持率仅为13%,而乙组的保持率为86%。通过这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组的记忆保持率明显高于甲组。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巩固记忆。首先,识记五分钟和二十分钟后对识记内容进行重复,确认自己是否已经记住了。然后再1小时之后,再次确认。6~12小时之内,再次确认。24小时之后再次确认。在遗忘最快的时候加强对识记内容的重复,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这种“重复效果”是保持记忆的强大武器。无论怎样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单词,在重复记忆100次之后,你也很难再将其忘记。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还发现,要想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要想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则平均需要重复54次;而要想记住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只需要平均重复8次。艾宾浩斯的这组实验数据表明,较为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无意义的东西在记忆的时候会十分吃力,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也不会那么轻松。所以,当我们在记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就越慢。日本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儿玉光雄的记忆能力惊人,他在大学的时候痴迷于单口相声,记住了50多个单口相声的段子,如果他把拿手段子全部表演一遍的话,大概需要19小时30分钟的时间,而且日本的单口相声要求台词一字一句都不能有差错,因此50多个段子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记忆量。一段20分钟左右的单口相声,大概有8000字,他只要听三次,基本上就能完整地背诵出来了。这是因为他掌握了记忆的窍门,并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因此很快就能把台词记住。第一次听的时候,他会让相声的故事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在记台词之前一边想象出场人物的活动,一边专心地听录音。第二次听的时候,他会紧紧抓住故事中的关键台词。所谓关键台词就是能够清晰指明相声脉络的台词,少了它相声的脉络就无法形成。第三次听的时候,就去记忆那些零碎的台词,这样一来台词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脑海中。听完这三次之后,要做的就是反复进行表演,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在记住台词的1小时后、6~12小时后和24小时后进行复习,这样一来短期的记忆就能变成长期记忆保存在脑海中。儿玉光雄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记住了50多个单口相声的段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测试之后,得出来的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所以这个实验并没有考虑到接受实验者的个性特点。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尽相同,而这会导致我们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和记忆特点。所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只能当做记忆规律的参考,我们可以根据这个遗忘规律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PDF电子书下载地址学习力的革命-过目不忘是这样练成的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习力的革命-过目不忘是这样练成的
上传于||文档简介
&&学​习​力​是​职​场​成​功​的​保​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一目十行”的阅读技艺是怎样练出来的呢?有些人一天就能搞定一本书.我自己看书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看的!
百福具ぢ臻
看的多了就快了 我确定的 要看看什么书的 专业的书还是一个个字看把 小说书就一目十行了 看个大概 精彩的地方才通读一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看书很快,也没什么技巧,多看就行了。
我看书也很慢,但我觉得我看得很扎实,他们看得快未必就看得很仔细,估计看得快,忘得也快,就照自己得习惯看就得了。
一目十行都是用来形容天赋的,估计后天很难练出来。我有个亲戚,年轻时看书过目不忘
狂看看小说
要看他看什么书,有些书大部分是抄袭别人的,作者自己的思想很少,你以前就知道这些了,所以可以跳过很多。
这个可能是天生的吧,我很小的时候喜欢读武侠小说,基本两三天就一本.没必要刻意锻炼,读的慢未必是坏事.慢工出细活不是嘛.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