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陈毅将军的趣事助手是谁?

科普贴,十大将军省_中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4,328贴子:
科普贴,十大将军省收藏
十大将军省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
壮哉我大中部,占了前5席
第一大将军省——江西(327人),走出了肖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位开国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20.26%。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
第二大将军省——湖北(232人),涌现了林彪1位开国元帅,徐海东、王树声2位开国大将,陈锡联、王平、韩先楚等14位开国上将,秦基伟、聂凤智、王近山等31位开国中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184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4.37%。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
第三大将军省——湖南(202人),涌现了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开国元帅,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6位开国大将,萧克、王震、杨得志等19位开国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45位开国中将,段苏权、钟伟、裴周玉等12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12.52%,特别是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含金量很高,元帅占将近三分之一,大将超过一半,上将占33.30%,中将占25.4%。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醴陵、茶陵一带。
第四大将军省——安徽(130人),走出了洪学智、李克农2位开国上将,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12位开国中将,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11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8.05%。安徽省将军大多出自红四方面军,从地域上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霍邱、六安、金寨县一带。
第五大将军省——河南(109人),孕育了许世友1位开国上将,郑维山、钱钧、李雪三等9位开国中将,苏进、曹思明、尤太忠等9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75%。他们大多来自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新县、商城、光山、固始一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地域,大批中原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从而成长了一批威名赫赫的开国将领。
第六大将军省——四川(含重庆共98人),涌现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4位开国元帅,罗瑞卿1位开国大将,张爱萍、陈伯钧、傅钟等3位开国上将,毕占云、吴瑞林、贺诚等3位开国中将,任荣、胡炳云、陈其通等87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6.07%。他们的含金量也很高,与湖南、湖北省一样,是拥有从元帅到少将各个级别的三个省份之一。四川籍将帅大多来自川东地区的宣汉、达县、平昌、通江、巴中、苍溪、阆中等县。
第七大将军省——山东(89人),走出了孔庆德、刘兴元、孙继先等3位开国中将,李耀文、仲曦东、刘振华等8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51%。山东籍将军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来自寿光、荣成、牟平、文登等49个市县。
第八大将军省——福建(84人),走出了杨成武、叶飞、刘亚楼等3位开国上将,郭化若、罗元发、傅连暲等9位开国中将,王集成、孙克骥、叶青山等72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2%。福建闽西地区和江西赣南地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地域。福建籍的将军们大多是闽西暴动和中央苏区“扩红”时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们大多来自闽西地区的长汀、武平、上杭、永定一带。
~~毛泽东让谁死谁就死~~
第九大将军省——河北(81人),产生了孙毅、韩振纪2位开国中将,王蕴瑞、刘永源、王猛等79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他们分别来自定州、大名、蠡县等48个市县。占全国将帅总数的5.01%。他们中有部分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的,但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武装的老八路。
第十大将军省——陕西(64人),孕育了李达、张宗逊、阎红彦等3位开国上将,孔从洲、张达志、阎揆要等5位开国中将,贺晋年、张松平、王扶之等56位开国少将和晋升少将,占全国将帅总数的3.96%。陕西籍将军来自保安、子长、米脂、长安等36个市县。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将帅原籍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人;出大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人;出上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19人;出中将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45人。可谓川湘火辣,将帅云集
当年鄂豫皖根据地的那一批安徽人被张国焘之流杀了不少,否则将帅不会这么少,比如许继慎如果活着,可能是元帅,周维炯如果活着,不是大将也是上将
安徽籍国军将领西北军之父冯玉祥,常胜将军卫立煌,装甲兵之父徐庭瑶,两战淞沪张治中,丛林之狐孙立人,喋血衡阳方先觉,海鸥将军戴安澜✎﹏₯㎕ ┄┄ 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男人所以除了媳妇外我还想纳两房平妻跟四房小妾。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壮哉我大中部
元帅记十分,粟裕记九分,其他大将记六分,上将四分,中将两分,少将一分!求计算开国将军总分!!!(非55年授的不算!)
前五名,竟然都被中部占了。
    ✎﹏﹍﹍ 你陪我走过你的梦境,且告诉我时光何时归返。
中原人民风彪悍,说造反就造反,说推倒谁就推倒谁。
中国有这么多将军吗?
安徽还有建党。还有重量级的通共冯玉祥,卫立煌,张治中。我大皖为建这个国没少出力。
我大六安有108将
我从不水帖,我只想提升一下知名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谁能提供开国将军名单和简介。_百度知道
谁能提供开国将军名单和简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粟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赓 谭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
萧克 李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震 许世友 邓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楚 李涛 傅秋涛 王平 吕正操 傅钟 萧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至成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榘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亮 叶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夫 周桓杨勇 李志民 赵尔陆 王建安 李聚奎
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勇 吴法宪 成钧 程世才李天焕 廖汉生 郭...
1、元帅——朱德()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按什么排列的名次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按什么排列的名次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按什么排列的名次&&
&&&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
&&&&& 四川仪陇县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
&&&&& 毛泽东对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 自从井岗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了军队的偶像级的人物,长期任总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朱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对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忠厚长者当然会赞誉有加。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
&&&&& 湖南省湘潭县人: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
&& &毛泽东对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 老彭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比较难驾驭,这从几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绝对需要这样的勇夫和猛将,就象刘备少不了张飞、李世民必须依仗尉迟敬德一样。所以在战争年代老毛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朝鲜战争没人愿挂帅,只能惟我彭大将军。至于59年庐山会议后毛说老彭的合作与不合作是三七开(我们可爱而又梗直的彭总非顶着说,不对,应是七三开),那是后话了。
3、元帅——林彪()
&&&&& 湖北黄岗县人: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对对林彪——“他一个娃娃懂什么?”
&&&&&& 这话是在林彪质疑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还是走弓弦更好时说的,与其说是长者对晚辈的训斥,不如说是师长对后生的循循善诱。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林多次对毛发难,一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引来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长征途中,林甚至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受到毛的严厉斥责。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毛始终对其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条件。4、元帅——刘伯承()&&&&& 四川开县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 毛泽东-对刘伯承——“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 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的情况下,毛泽东风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话。对刘伯承的才干不用多说。 -
5、元帅——贺龙()
&&&&& 湖南桑植县人: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
&&&& 毛泽东对贺龙——“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曾举此例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总得来说毛对贺还是器重的,特别是建国前后。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
6、元帅——陈毅()&&&&&&&&&&&&&&&&&&&&&&&&&&&&&&&&&&&&&&&&&&&&&&&&&&&&&&&&&&
&&&&&& 四川乐至县人: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
&&&&&& 毛泽东对陈毅——“陈毅是个好同志”。
&-&&&&& 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陈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台下一片哗然都在翻宝书但没有找到,周总理做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陈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死后,毛亲自参加追悼会,众所周知毛极少参加党内同志的追悼会,在其晚年更是绝无仅有。毛同陈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元帅中很好的,这有些奇怪,因为毛陈在战争时代共患难的时间并不长,瑞金一别,一个长征一个留下打游击,抗日时一个在延安一个在华中游击区,解放战争一个在冀中一个在华东,毛另眼看陈总,并非军事才能(这点陈无法和林彭相比),也不会是后来二人经常诗词唱和被毛引为知己。可能是毛对陈有一种歉疚心理,离开瑞金、开始长征时没能带走这位井岗山会师的老部下(当然这不是毛的原因),陈毅只能留在敌后率领一帮老弱病残浴血奋战,面对层层围剿,出生入死,艰苦备尝,而且当时陈远离中央和老领导、老战友,其孤独寂寞,艰难困苦和对死亡的深刻体验,绝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惨淡经营,江南根据地逐步发展,队伍逐步壮大,成为日后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元帅中是数一数二的,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忽视了这一点,但毛心中有数,虽然每逢大的战役来临之前就将陈调开,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任命陈为炙手可热的大上海的党政一把手,其实就是一种补偿和平衡。和平年代毛对华中、华东游击区和新四军的干部是很关照的,多有重用。
7、元帅——罗荣桓()
&&&&& 湖南衡山县人: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
& 毛泽东对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 这份身后哀荣,既是对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 -
&&8、元帅——徐向前()
&&&&& 山西五台县人: 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
&&& 毛泽东对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 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回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说了上述意味深长而又暖人心腹的话。徐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后,与张国焘一同率部南下,最后部队垮了。后来他说:“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记住了他在关键时刻说的“那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因此百般抚慰,这话也是安抚广大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可以说毛对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宽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对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9、元帅——聂荣臻()
&&&&&& 四川江津县人: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
& 毛泽东对聂荣臻——“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 聂创建晋察根据地,逐渐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根据地。因五台山在根据地内,毛泽东曾有此说。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都在聂的地盘。聂胆大心细,而且追随毛长征时就任红一军团的政委,毛对聂绝对放心,而且长期如此,即便是后来江青欲借城南庄的旧事整聂,毛也力保聂过关。聂长寿善终。
10、元帅——叶剑英()
&&&&&& 广东梅县人: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
毛泽东对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 吕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称他“大事不糊涂”。毛借此评价叶,本意是指长征途中在巴西时,当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及时报信,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叶帅睿智和才干往往体现在党、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在粉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汉刘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吕后余党叛乱一样,拿下欲做当代吕后的江青,协助收拾了毛去世后的政治残局,毛的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实际是对部下的深刻认识。... && -
开国十大元帅排名
朱德:红军之父,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彭德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他不排第二谁能排第二?林彪:除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这明显高于其他人的职务外,林还是战绩最显赫的元帅,注意,我说的是战绩不是战功,因为对林彪和粟裕、林彪和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谁的战功大,很多人有异议、各执一词,对战功问题我不予评价,但对林彪的战绩恐怕没有人能够置疑,红军时期中央苏区的第一主力军团,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另一次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他指挥过两次,率四野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横扫大半个中国,出东北关时号称百万大军.就这一点而言其他元帅无法比拟。在元帅中林彪的资历很浅,年龄最小,但别人对他排第三并无异议,可见他多年来的战绩和声望是何等显赫了(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是八路军和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他无法逾越,否则他的排名还有可能靠前,他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要知道那时他只是个小小的见习排长呀)。刘伯承:论资历,刘乃北洋时期的川中名将,北伐时期的军长,"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论战功,红军时期参与过第四次反围剿,抗战时建立了敌后四大根据地之一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挺进大别山,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总之,论资历论战功刘伯承排第四都是合适的,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甚至…………当然,元帅排序不考虑这个因素。贺龙:据说贺龙对自己排名刘伯承之后不大服气,的确,论资历贺龙并不输于刘伯承,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手下当团长大败朱德的滇军时,贺龙也在湘军里当团长,北伐时两人都是军长,贺龙的军长还更正规一些,贺龙还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十年内战时期更是二方面军总指挥,高于刘伯承。但抗战开始贺后就不行了,120师发展缓慢,晋绥根据地的规模远远小于晋冀鲁豫根据地,贺刘高下已分。解放战争初期贺龙表现不佳,毛泽东干脆把他的部队交给了彭德怀,只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此时的贺龙已经与刘伯承无法比拟了。战争快结束时毛让贺龙率十八兵团进军西南,完全属于安慰的性质。所以,论战功贺龙只能排在刘伯承之后。如果跟后面的几个人不是比资历而是比战功,他连第五都排不上。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他的战绩和地位明显高于贺龙,但他的资历不如贺龙,不是指党内资历,而是指新四军的形成晚于贺龙的湘鄂西,加之陈毅的战绩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粟裕,所以只能排在第六。说句题外的话,现在有很多人出于对粟裕的同情,对陈毅的军事水平颇有微词。要说与粟裕以及林刘徐彭等人相比,陈毅的确有所不如,但他毕竟从军数十年,从三河坝指挥数百人开始到三野司令指挥几十万人,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队等各种经验非常丰富,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毅还是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的。在元帅中,陈毅的军事才能起码不低于朱贺罗聂叶,而他的统战外交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最出色的就是黄桥之战,可以说将军一张嘴,能顶十万兵。罗荣桓:论资历罗荣桓不应排在第七,他的资历跟林彪比都勉强,而且没有林彪那样的赫赫战功,他虽然主持过一个大战略区,但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年,其他时间都是给别人当助手,抓政工。但当时中央肯定已内定罗荣桓为八届政治局委员,如果排在三个非政治局委员后面,显然不大合适,加之他是毛泽东的爱将,而且在山东几年,功劳还是巨大的,所以排在了第七位。为了加重罗荣桓的分量,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跟后面的徐聂叶只是人大常委相比,就更名正言顺一些了。徐向前:徐向前和粟裕一样,都是天才军事家,但可惜造化弄人,中央把他派到了鄂豫皖而不是中央苏区,之后又把张国焘派来了,张国焘又是个野心家,还是个较低能的野心家,不服中央,但又斗不过中央,结果影响徐帅因此受了一辈子牵连,尽管早年战功赫赫,但抗战开始以后一直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 49年解放山西一役虽然精彩纷呈,毕竟是大战尾声。尽管毛泽东后来了解了徐帅的忠厚品质,有意提携,让徐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兼总参谋长,而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之尊才任副总长,终究为时已晚。如果不是照顾四方面军的资历,他战争时期的最后职务连元帅都难以评上。尽管只排第八,又夫复何求呢?聂荣臻:如果按抗战时期的势头,聂不应该只排第九,当时晋察冀是我军四大根据地之一,聂是军政指挥一把抓,是重要的方面大员。可惜他的能力只擅长建设根据地,不擅长打正规战,也就是说还是红军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军事素养。一进入解放战争,这种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手下又没有粟裕这样的副手,同时,如果面对的对手是刘峙还好,偏偏还是个悍将傅作义,结果,只能自保,无力进攻,打了三年仗,部队没太大发展(与其他几支部队相比),使毛泽东对他失去了信心。实事求是的说,这也不怪聂荣臻,他其实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军事,从黄埔军校教官开始,虽然从军,但一直是搞政治工作的,这个经历和陈毅有点相似,但陈毅毕竟从湘南暴动开始就具体接触军事指挥,而且是从基层做起,在中央苏区时当过军长、司令,长期独立指挥军事,经验丰富,聂荣臻则到晋察冀时期才开始独立指挥军队,而且任务主要是建设根据地。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发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的。解放后发展国防科技他还是大有作为的。不过这样,他也只能排第九了。叶剑英:按说叶剑英是本不应该评元帅的。什么是元帅?按照古意解释,就是率领军队的主帅。叶剑英除了中央苏区时当过一段福建军区司令以外,其余时间多是当参座,既未直接率领军队(大部队、野战军)也未当过主帅,抗战开始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叶虽然挂着总参谋长之职,但一直是搞统战外交工作,很少正正经经参与过作战指挥。而与叶相比,粟裕授元帅则是实至名归,合情合理。可惜授衔是在55年而不是49年,这时粟裕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如果担任志愿军司令或指挥解放台湾战争又当别论。)授衔更重视资历以及军事外的因素,于是叶超越了粟当上了元帅。尽管是排第十位,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大将——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
&&&&&&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2、大将——徐海东()湖北省黄陂县人 -
&&&&&&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 -
3、大将——黄克诚()湖南省永兴县人。
&&&&&&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代战争和湘南起义。
&&&&&&&&&&&&&&&&&&&&&&&&&&&&&&&&&&&&&&&&&&&&&&
4、大将——陈赓()湖南省湘乡县人。
&&&&&&&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
5、大将——谭政()湖南省湘乡县人 -
&&&&&&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
&&&&&& 原名谭世铭。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党。 -
6、大将——萧劲光()湖南省长沙人 -
&&&&&& 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
-7、大将——张云逸()广东省文昌县人 -
&&&&&&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8、大将——罗瑞卿()四川省南充县人 -
&&&&&& 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
&&&&&&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9、大将——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人 -
&&&&&&&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
&&&&&&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 原名王宏信。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
10、大将——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人&& -
&&&&&&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
&&&&&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
&&&&&&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 原名许德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
开国十大将军排名
-粟 裕:把粟裕与林彪作一比较,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粟林同庚,都是1907年出生,都在将帅中年龄靠后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将中排名第一,年龄倒数第二,林彪在元帅中排名第三,年龄最小,这就等于两人以上将的年资做出了元帅的贡献。两人都出身于地主家庭,身材矮小,敏于思而讷于言,不善人际交往,但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解放战争时期,粟林只是我军四大支柱中的两支,但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数量是彭德怀刘伯承部队所无法比拟的。&&&&&& 粟林两人的发展道路则不尽相同。起步阶段,即南昌起义、井冈山时期,两人差距并不大,但后来逐渐拉开,林彪担任红军主力军团军团长时,粟裕只是江西地方部队的一个师长。到北上抗日先遣队被打垮时,粟裕步入了人生的谷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抗战初期,林彪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15师长,粟裕仅是新四军二支队副支队长。直到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和陈毅搭档,粟裕这块金子才开始熠熠发光,他的军事才能开始淋漓尽致的展现,直至三大战役时期达到一生的顶峰。但建国后,粟裕的命运开始逆转,58年反教条主义后,默默无闻了20多年,最后沉冤未雪而悄然辞世。与此同时,林彪则继续攀升,直到成为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副统帅。&&&&&& 分析林粟的经历,不能不使人想起“性格即命运”这句名言。粟裕是个标准的军人,其他方面则并不突出,与林彪的灵活相比,甚至显得死板,比如他处理“南阳事件”的做法,比如他从 1934年与中央分手,直到1948年才与毛泽东再见面,比如他建国后与彭帅聂帅等关系不睦等等。粟裕性格谦虚恬淡,只是一个为战争而活着的人。当他与陈毅搭档时,两人优势互补,陈毅性格开朗、大度,擅长政治工作,擅长统战、外交,但军事指挥能力稍弱,这种情况下,粟裕的军事才能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建国后,陈粟分手,没有了战争,粟裕没有了用武之地,被迫陷入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旋涡,这就注定了粟裕必然的悲剧结局。林彪争强好胜,竞争心理极强,但成于此也败于此。粟裕相反,谦虚谨慎,但也是成于此败于此。如果粟裕不过于谦虚,不两让司令,作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55年不可能不授元帅军衔。如果粟裕当上元帅,50年代彭聂对他的态度显然不可能和大将一样,起码58年的冲击波不会那么严厉。当然也正由于他的谦虚,他得以安度晚年,不至于产生象彭、林那样的激烈后果。
徐海东:徐海东和彭德怀性格颇为相似,(两个人在将帅中的位置都是第二位,这也许是个巧合,也许是毛的有意为之。)两个人都是红军中著名的猛将,但两个人又有很大的不同。徐海东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又是一个单纯的军人,而彭德怀也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但也热中于政治,而又不懂政治,结果最后终于栽到在了政治上。&&&&& 毛泽东曾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并不是指他在鄂豫皖的贡献,也不是指陕北根据地给中央提供了一个落脚点的功绩,(后者首先应归功于刘志丹)主要是指他对中央红军的态度。当时中央红军刚刚与四方面军决裂,跌跌撞撞的来到陕北,人地两生,人困马乏,兵疲将惰,穷困潦倒。这时,同样来自四方面军的徐海东,却毫无骄嗔之色,对中央保持了极大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而且倾囊相助支援中央,(7000块钱给中央5000,自己只留2000)这种雪中送炭之举和刚刚差点兵戎相见的张国焘相比,反差太强烈了,不可能不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我想,如果当年红15军团长是彭德怀,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所以,尽管徐海东后来在劝阻毛江结婚问题上使毛不快,但毛仍然一直善待于他,大将排第二(他的战功有限,主要是红军时期),九大当中央委员,都是明证。黄克诚:王平上将对他有很准确的评价:“他是一位有马列主义水平、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有主见的人。……他性格直爽,胸怀坦荡,不唯书,不唯上,也不盲目从众,对重大问题敢争辩,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他品德高尚、有头脑,有才干,但他的性格难以见容于这个复杂的社会,尽管是在革命队伍中,这使得他一生命运多蹇,屡遭挫折,饱受打击。但他历尽苦难,信仰不变、宗旨不变、观念不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晚年的双目失明使他的形象升华到了入圣的境界。我觉的,黄克诚的经历就象一本丰厚的人生教科书,可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陈 赓:他是我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创造了很多我军的 “唯一”或第一。他1922年就入党了,这一点,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萧劲光可以和他比肩。他是黄埔一期学生、“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何香凝曾想把廖梦醒(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的姑妈)嫁给他。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差点牺牲。他到苏联学习过特工并担任过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他既在四方面军当过师长也在一方面军当过师长。他是唯一见过鲁迅也是鲁迅唯一见过的红军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捕后敢于当面痛斥蒋介石,蒋介石又拿他没辙,最后还不得不释放他的红军将领。他参加过长征并救过周恩来的命。他的性格开朗活泼,待人真诚,只有他敢于或嬉皮笑脸、或一本正经的骗彭德怀吃肉、给彭德怀介绍对象、抢毛泽东水喝。他解放战争时期是唯一一个受中央直接指挥的准战略集团主官。建国后他是唯一一个既指挥过越南战场又指挥过朝鲜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如果不是陈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国防科大前身)的筹建与发展不可能有那样的速度和规模.&&&&& 上述令人眼花缭乱的经历,任何人只要拥有一件就足以传世了,陈赓却集所有于一身,而且他从不因此而自诩。所以,尽管他58岁时就英年早逝,但他丰富多采的一生已足以笑傲江湖、流芳百世了。相较而言,黄克诚虽然令人敬仰,但他的一生活得过于沉重。而与大舅哥相比,谭政的经历更是索然寡味。谭 政:原名谭世铭,不知什么时候改名谭政,但这个名字倒是与他的一生经历贴切之极,谭政一辈子都在谈政治。说起来是一位大将军,却一辈子没指挥过一次战斗,也没有主持过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即便是在红军时期,也很少上前线,除了担任很短一段时间红一师政委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坐机关、舞文弄墨,这样的大将实在让人难以服气。当然,谭政的资格很老,参加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时任毛泽东的秘书,还在战场上救过罗荣桓的命。他最闪光的一页就是44年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的那篇军队政工的报告,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其意义可以与古田会议决议相提并论,但除此以外,谭政就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了,他的个性也不鲜明,战绩则更是没有。陈赓是他的郎舅至亲,但两人却是大将中反差最大的一对。&&&&&& 谭政1960年挨批撤职纯属代人受过,林彪整谭政,实质是为了发泄对罗荣桓的不满,其做法一如当年高岗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搞的“批薄射刘”招数。萧劲光:简单评价萧劲光就是:资历最老、能力平平。就党内资历来讲,将帅之中,没有人超过萧劲光的。他1920年就参加了俄罗斯研究会,算是毛泽东的学生, 1921年就和他的“发小”任弼时、以及刘少奇等人赴苏留学了,在苏联他见到过列宁,参加过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入党。如果搞政治的话,以他的资历和留苏背景,很有可能进到中央领导人一级。即便算军内资历,他也毫不逊色,1926年他就是国民革命军二军六师中将党代表,27年再次赴苏学军事,回国后任五军团政委。抗战时期当过军委参谋长,留守兵团司令。解放战争时任四野副司令兼12兵团司令,直至解放后当了30年海军司令。但萧劲光虽屡任高级军职,却没有过甚么突出的战绩。他也曾主持过几个单位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强势表现。抗战时期主持留守兵团,和高岗的西北局闹矛盾,结果被他的“发小”任弼时狠批了一通,高岗倒台后这事也没有翻案,说明的确责任在萧劲光。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南满军区司令,但后人回忆决定南满地区命运的七道河子会议时,都归功于陈云的正确决策,没萧劲光什么事。解放后萧劲光长期主持海军工作,人所共知,我国的海军发展长期落后,这虽然有中央战略决策的因素,但萧劲光个人的不作为应该也有一定责任。萧劲光的运气一直不错,33年黎川事件,李德要枪毙他,他的未来连襟王稼祥救了他一命。文革时期,李作鹏等人要整他,他的老师毛泽东又保护了他,使他摇摇欲坠却就是不倒。如果说萧劲光是一员福将,不知是否对老将军有点不恭?张云逸:张云逸是大将中的一个异数,他本来是不应该授大将的,他的年龄比毛泽东都大一岁,他的资历经历与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类似,当过旧军队的少将旅长,而其他大将都是二十世纪生人,与他们相比他显得有点鹤立鸡群(指年龄和资历),而且当时他也没有军职。他之所以没有走上张鼎丞邓子恢等人的路子,显然是因为他担任广西省委书记时因地方主义问题挨批判,影响了他的仕途。但也正因如此,作为补偿,才授予了他大将军衔,这也许能解释清楚他授大将的理由。另外,他的行政级别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也应该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张云逸一生最光辉的一页应该是1930年,他和邓小平李明瑞带领红七军千里征战,历尽艰辛,奔赴中央苏区,等于是一次微型长征。后来他在新四军,虽然身居高位,但似乎并无突出战绩,当时各支队各师均为独立作战,是最能显示指挥员水平的时候。罗瑞卿:现在介绍罗瑞卿的书籍,一般都把他66年初挨整一事归罪于林彪,但并不完全如此。理由有二:第一,罗瑞卿跳楼自杀。人选择自杀,一般都是在极端绝望的情况下。如果单单是林彪整他,他还不至于完全绝望,显然他已发现毛泽东不再信任他,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才选择了绝路。第二,1978年,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非常坚定的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文革十年,罗瑞卿必然对毛泽东、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所以,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个讨论,其心态应该是路人皆知的。文革后的罗瑞卿和周扬颇为相似,两人一文一武,文革前几十年都以整人或参与整人著称,经过文革的反思,两人大澈大悟或自以为大澈大悟,最后都成了反左的急先锋(是否矫枉过正另作别论)。王树声:翻遍王树声的历史,他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一节,而是他的毁家纾难和大义灭亲。王树声出身小地主家庭,但他为了追求真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而且他们全家都几乎参加了革命(他的堂兄王幼安是麻城县首任党的特支书记),最后大部分为革命而献身;王树声为了开展农运,不惜领头批斗他的大恶霸舅爷,实在令人钦佩 。纳闷的是,张国焘为什么会提拔王树声当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他出身不好,又是知识分子,还是鄂豫皖的老人,正应该是张国焘的打击对象,而且他的弟弟妹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肃反掉的,为什么王树声能独受青睐?许光达:许光达的资历不够大将级别,这一点人所共知,只是因为大将中需要一个二方面军(或者二军团)的代表才把许光达平衡上了。对此许光达自己也清楚,所以才向毛主席提出让衔申请,并推荐王震顶替。许光达知道,张宗逊虽然是一野的副司令,但不是二、六军团出身;萧克虽然最有代表性,但他的历史问题使毛主席不可能同意;而王震既是六军团政委,又是毛泽东的爱将。这说明许的让衔不象有的将帅那样,只是客气客气,谦虚一下而已,而是真心实意的。就冲这一点,许光达的大将军衔虽然有点勉强,但他的人品绝对是高尚的,是令人钦敬的。1937年许光达从苏联伤愈回国,见到贺龙,贺龙说:国民党打了你一枪,却救了你一条命,别人挨一枪是祸,你挨一枪是福。这话虽然是句幽默却含有深意。的确,如果许光达不是因为负伤到苏联治病,极有可能也和段德昌孙德清柳直荀一样被夏曦杀害了。可惜,他躲过了夏曦没有躲过文革
---&&&&&&&&&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毅将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