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葱白粥酒饼葱白的功效

小儿久咳不愈中医有方+《小儿腹泻》+单方大全治泄泻+彭子益-小儿咳嗽治法
发布时间:&&&来源:&&&79人关注
冬春季节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节,小儿咳嗽给家长带来无尽的烦恼,治疗咳嗽的药物铺天盖地,可就是难止孩子的咳嗽,爸爸妈妈的心让孩子的咳声揪得紧紧的,药疗、食疗、理疗、雾化治疗,偏方用了一个又一个,可哪一个也不灵验,久治不愈的小儿咳嗽困扰着爸爸妈妈。父母们最关心的是久咳的病因以及如何对患儿进行治疗和调理。
中医有句话叫“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喘在肾”。也就是说,婴幼儿在咳嗽初期的时候问题多出在肺上,是由肺气上移导致的咳嗽。但是,久咳则是由于“痰随气升,阻于气道”引起,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要想让久咳患儿停止咳嗽,不仅要止咳,健脾化痰更为重要。
 & 具体来说,小儿咳嗽皆为肺脏受累,宣降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内伤咳嗽可因肺病迁延,也可由它脏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内伤多为脾虚生痰,痰阻气道,影响肺气出入,致气逆作咳。若小儿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厂则痰湿更易滋生。若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出现痰热咳嗽。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那么如何用中医传统疗法对付这令人心烦的咳嗽呢?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特点: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穴位:风门双、肺俞双
定位: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个穴位20分钟,一日一次。
穴位敷贴:
药物:朱砂8g,甘遂5g,轻粉1 5g 。
制法:共研末,取少许温开水调成糊。
用法:上滴香油敷脐,外用胶布固定封好,3~7天换药1次,用于寒咳。
不宜吃的食物:
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如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 地瓜等。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 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2)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风热咳嗽
特点: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则: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部位:小儿两侧肩胛骨之间。
方法:反复刮2~3分钟,一般刮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没作用,太重容易弄伤孩子娇嫩的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
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宝宝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每只脚按摩5 分钟。按摩后,宝宝咽喉肿痛的症状会明显减轻。按摩后要及时给宝宝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淡盐水。
每天坚持给宝宝按摩两次,再配合食疗,宝宝的病会很快愈合。
穴位敷贴:
药物:麻黄、香薷各15g,板蓝根、蒲公英各10g,桔梗12g。
制法:共研末,每次取1g少许温开水调成糊。
用法:上滴香油敷脐,外用胶布固定封好,3~7天换药1次,有疏风清热解表之功。
宜吃的食物:
①柿子:性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但宝宝一次只能吃一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宝宝在夏天如患了风热咳嗽,可给他多吃西瓜。 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热性咳嗽吐黄脓痰的宝宝吃。 ④荸荠:性寒,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此方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1)牛蒡粥:鲜牛蒡根研碎滤取汁100毫升,粳米50克,共煮粥,趁热服。 (2)萝卜冰糖汁: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 次。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
特点: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咯,因痰而咳,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白色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食甘甜油腻物可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指纹沉滞。
治则: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穴位按压:
定位:肺俞双、丰隆双、足三里双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简单来讲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丰隆:穴位于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每穴按压2~3分钟,一日一次。
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宝宝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宝宝就咳嗽,说明宝宝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
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进行。
(1)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2)薏米杏仁粥:薏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薏米洗净,加水煮成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加少许白糖。
2、痰热咳嗽
特点: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口气臭秽,面唇红赤,烦渴便秘,舌红苔黄厚,脉象滑数,指纹青紫者。
治则:清热泻肺,止咳化痰。
刺血加拔罐:(请找专业人士操作)
刺血:患儿双侧少商穴点刺放血2~3滴,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旁0.1寸。
拔罐:患儿肩背部留罐5分钟。以上疗法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宜吃的食物:
小米、荞麦、大麦、芹菜、菠菜、油菜、白菜、冬瓜、黄瓜、梨、山楂、棱角、柑子、百合、香蕉等。
(1)秋梨白藕汁: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2)芦根粥: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 ,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3、气虚咳嗽
特点: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食少便溏,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红者。
治则:补益肺脾,温化痰湿。
穴位及定位:足三里双,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方法:双侧同灸,每穴20分钟,一日一次,此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经常灸可增强小儿的脾胃功能,促进发育。
穴位敷贴:
(1)药物:党参10g,白术7g,干姜6g,炙甘草3g。
(2)制法:混合烘干,碾面备用。
(3)用法:用上药200mg,加入热参浸膏10mg,用一软纸覆盖,再加棉花,外用胶布固定封好,3~7天换药1次。
宜吃的食物:大米、粳米、糯米、筱麦、扁豆、菜花、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山药、大枣等。
(1)黄芪粥:黄芪20克,粳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滓。入淘净粳米, 加水煮至粥成。温热顿服。 (2)猪肺薏仁粥:薏米150克,猪肺1个,切丁,共煮成粥。
4、阴虚咳嗽
特点:干咳无痰或少痰,午后夜间咳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唇燥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指纹紫滞。
治则:养阴清肺,润燥止咳。
穴位:肺俞双、膏肓双
定位及方法: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如果找不到穴位的话,就沿着患儿肩胛骨内侧灸20~30分钟,一日一次。
穴位按压:
合谷穴为调养肺阴穴的最佳穴位,中医认为“面口合谷收”,意思是头面部的疾病均可用合谷治疗。
定位:于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方法: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一次按压持续2~3秒,每次共持续1~2分钟。
(1)门冬粥:天门冬15~2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煎天门冬取汁去滓,入粳米同煮为 粥、粥成加入冰糖。每日早起空腹服用。 (2)百合粳米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红枣5~10枚,赤子豆30克,白糖适量,先将红小豆煮至半熟,入粳米、百合、红枣同煮为粥,粥成后加入白糖。
三、对于久咳不愈,体质比较差的患儿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穴位:大椎、风门、肺俞
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方法:三穴合灸共30分钟,一穴1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2、穴位敷贴:
药物:罂粟壳或五倍子适量。
制法:研细末,以陈醋调膏。
用法:贴于脐部,用于久嗽不止者。
家庭护理不当也是造成小儿久咳难愈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家长一到冬天生怕孩子冻着,让孩子穿非常厚的衣服,有的甚至穿七八层(中原地区),这样的孩子易出汗、易受风、易感冒,自然容易使咳嗽加重、迁延不愈。中国有句俗话叫“欲要小儿安,耐得三分饥和寒”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从饮食上来讲,高蛋白的食物摄入不宜过多,门诊上发现,久咳的患儿多伴有大便干结,这主要是因为蔬菜摄入过少,导致纤维素缺乏而无力促使肠道蠕动。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大便不排,肺气不畅”,咳嗽自然难以停止。《小儿腹泻》本人把使用多年的一点小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分享。每年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好多病例非常棘手。我每次应用 维生素B1加维生素B2肌肉注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非常好。因为 维生素B1能维持消化系统的功能,维生素B2也是一种辅酶,也能参与肠道代谢。我想这是它们止泻的原因吧。具体用量我就不说了,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乡村医生网&,原文地址:/read-htm-tid-374.html单方大全治泄泻大黄蝉蜕汤[药物] 大黄、蝉蜕各 1~3 克。[用法]将大黄捣碎,蝉蜕去头足,用水适量浸泡 20 分钟,武火煎煮10—15 分钟,取澄清药液约 50 毫升,每次灌眼 3—5 毫升,每天 5—8 次。 脱水现象严重者,可配合口服适量糖盐水或输液。[疗效] 此方治疗婴儿腹泻 300 例,显效 192 例,有效 48 例,无效 60例。总有效率 80%。  [病例] 尚×,男,2 岁。患儿腹泻月余,曾用过中西药,虽然脱水 有所纠正,而腹泻仍然。刻诊,患儿眼窝凹陷,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烦躁, 腹大如鼓、拒按,青筋隐现,口唇干燥,渴而索饮,水烧则吐,每天泻下 10 余次,泻下物内挟奶瓣、粘液及口服之药物残渣,肛门红肿,舌淡、苔腻, 指纹淡红深沉、透气关射命关。大便常规检查脂肪球(++),白细胞(+)。 以此方药灌服 4 天,病告痊愈。[来源]王振录,等,浙江中医杂志 1988; (8) : 376麻黄前胡汤「药物] 麻黄 2—4 克,前胡 4—8 克。[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取药液 300 毫升左右,稍加白糖频服。  [疗效]此方治疗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小儿腹泻 138 例,痊愈 126 例,无效 12 例。[来源] 郭松河,浙江中医杂志 1988; (9) : 403止泻外敷方[药物] 吴茱萸 12 克,云南白药 10 克。  [用法]将吴茱萸研末,与云南白药混合备用。取总量的 1/4,用少量 米醋搅拌成糊状置于小儿肚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再以热水袋热敷 30 分钟。轻者 1 次,重者 4 次可愈。[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泄泻 48 例,均获治愈。  [病例] 尹×,男,9 个月。其母代诉:感冒后开始泄泻,下黄色稀 水样或糊状粪便,每天 7 次,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小儿急性肠炎。刻诊患儿面 容消瘦,哭声低微,大便每天 1—3 次、稀水样,指纹色淡红,隐约可见,舌 淡苔白。用上药外敷肚脐 3 次获愈。[来源] 张大华,湖北中医杂志 1992; (3) : 29止泻洗剂[药物] 艾叶 50 克,透骨草、白胡椒各 25 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 500~1000 毫升,煎 10~15 分钟,将药液倒入盆 中,以不烫为度,将患儿两脚放入盆中洗浴约 10 分钟,每天 3 次。 1 剂药 可煎 3 次。[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24 例,经治 1~4 天全部治愈。[来源] 李友明,辽宁中医杂志 1987; (10) : 42车金膏[药物]炒车前子、炒鸡内金各 30 克,鸡蛋清 1 个。  [用法]前二药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鸡蛋清调和如膏状, 贴于脐中,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 次,5 次为 1 疗程。[疗效]此方治疗湿热型腹泻 52 例。痊愈 37 例,好转 13 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2%。  [病例]陶××,男,2 岁。因饮食过饱,泻下黄色稀水便 4 天余,每 天泻 10 余次,经用抗生素及输液治疗 3 天效不显。刻诊:面黄体瘦,口渴喜 饮,小便短而黄,肛周色红,便味秽臭,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常规检查脂 肪球(++)。即用上方药贴肚脐中,3 次后腹泻明显减少,大便基本成形,贴 5 次后痊愈。[来源] 张化南,黑龙江中医药 1991; (1) : 5巴豆黄蜡敷剂[药物] 巴豆、黄蜡各 30 克。  [用法] 将上药捣如泥,做药饼如铜钱大,贴敷脐部,以手按紧,用 敷料胶布固封,再用热水袋早晚各热敷脐部 30 分钟,每天贴敷 1 次,3 次为1 疗程。[疗效] 以此方治疗小儿腹泻 100 例,痊愈 82 例,好转 15 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7%。[病例] 郑××,男, 74 天。患儿腹泻蛋花水样便 14 天,每天解10 余次,伴恶心,烦躁不安,尿少。拟婴儿腹泻并中度脱水收治。检查体温37℃,发育营养稍差,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眼眶、前囱凹陷,腹膨软, 肝脾阴性;血钾 3. 8mmol/L,钠 125mmol/L,氯 10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 13. 5mmol /L,大便培养 4 次均未见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生长;大便常 规检查黄色粘液便,脂肪球+,白细胞 2—3。采用补液、纠正酸中毒、消炎、 止泻、输鲜血等治疗 15 天,病情未见好转,腹泻次数增加至每天 16 次、量 多,脱水未纠正。停用所有药物,予上法贴敷脐部,当晚大便明显转好,腹 泻次数减至每天 2 次,大便转为糊状而愈。[来源] 邹德霖,等,浙江中医杂志 1992; (4) : 166二叶菖蒲饼  [药物]艾叶 10 克,鲜荷叶 1 张(干者亦可),生姜、石菖蒲各 5 克, 酒饼药 3 个,葱白 10 根,大米饭适量。  [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或切碎,加水适量煮沸 2—3 分钟,待水吸干, 加入大米饭搅匀,做成大饼,趁热适度以肚脐为中心敷于腹部,用纱布或白 布缚紧,仰卧 2 小时左右即可。[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泄泻 21 例, 19 例外敷 1 次泄泻即止,症状消失; 1 例外敷 2 次泻撰,症状消失。1 例无效。  [病例] 刘×,男,1 岁 3 个月。已病 22 天,恶心呕吐,腹泻如蛋花 样,每天行 4~6 次。经中西药治疗乏效。诊时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口 唇干燥,肠鸣腹胀,皮肤干涩,弹性较差,眼眶凹陷,精神萎靡,以此方外 敷后泻止。[来源]刘兴.广西中医药 1987; (3) : 23温脐散[药物] 肉桂 4—6 克,丁香、本香各 5—10 克。[用法] 上药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于小儿肚脐上一夜,一般 1—3 次可见效。[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泄泻 66 例,痊愈 56 例,显效 6 例,好转 4 例。[病例] 王××,男,5 个月。患儿泄泻 3 大,大便呈蛋花汤样,每天 8~9 次,腹部膨胀。曾予庆大霉素、食母生等治疗,效不佳。予此方贴肚 脐治疗 1 次,泄泻次数减为日 3~4 次,再贴 1 次痊愈。[来源]陈建平.中医杂志 1985;(6):75姜萸散[药物]干姜、吴茱萸各 10 克,苍术、小茴香各 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用 1—2 克以适量清水调匀后敷于患 儿肚脐中,再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天换药 1 次。[疗效] 此方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86 例,痊愈 65 例,好转 17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 95.5%。  [病例]李×,女,3 岁。腹泻 15 天,每天 5—6 次,泻下完谷不化; 面黄无泽,目倦无神,四肢清冷,舌淡、无苔,脉沉细。曾用西药治疗乏效。 以此方敷肚脐,3 天后症减,续敷 3 天痊愈。[来源] 钟勇,广西中医药 1991; (3) : 107肚脐散[药物] 苍术、川黄连、车前子、滑石、冰片各适量。[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取 2 克用稀蒜汁调和后贴敷神阙穴(肚脐)上,用 10×10 厘米胶布固定, 24 小时换 1 次,连用 3 次为 1 个 疗程。  [疗效] 此方治疗婴幼儿湿热型腹泻 375 例,痊愈 322 例,好转 21 例, 无效 32 例。总有效率为 91.5%。  [病例] 王×,男,6 个月。患儿腹泻已 1 个星期,每天 10 次左右, 泻物如蛋花样,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诊见精神尚好,肛门发红,腹不胀, 脉数,指纹色紫。以此方治疗 3 次后,症状消失。[来源] 王永灿,等,江西中医药 1992; (3) : 38小儿肠炎消胀汤[药物] 木香、砂仁各等份。  [用法] 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天服 3 次,2 岁以下每次 2 克,5 岁 以上每次 3 克,以开水调服。5 天为 1 疗程。[疗效]此方治疗小儿肠炎后腹胀 40 例,均获治愈。  [病例] 秦×,男,3 岁。15 天前患肠炎,经西医用抗生素治疗症状 改善,大便从稀水状变成稀糊状,但腹胀加重,不欲食,精神萎靡,面色苍 白,怕冷,肠鸣音弱;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X 线检查肠管大量积气。 西医诊为肠功能紊乱,给抗生素、酵母片等无效。以此方每天 9 克,分 3 次 服,连服 5 天,腹胀消失,精神好转。继服参苓白术片 7 天以巩固疗效。[来源] 秦书勤,等,陕西中医 1990; (1) : 30三叶散[药物]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 30 克,燕子泥、石膏粉各 100 克。  [用法] 上药共捣成泥,外敷肚脐(神阙穴),每天 2 次。同时配合 内服中药煎剂。[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霉菌性肠炎重症而获效。  [病例] 杨××,男,2 岁半。患儿发热腹泻,经口服。静脉滴注抗生 素乏效。经化验检查诊断为霉菌性肠炎,病情继续恶化。诊见大便仍泄,粪 色如酱,高热昏迷,有时阵发性抽搐,脸青唇紫,小便黄短,四肢厥逆,脉 沉伏。辨证为热甚生风。即以此方外敷神阙穴,用后神志渐清。然后加服中 药,经治数天泄泻止而愈。  [来源] 曾立崑,浙江中医杂志 1990;(7): 320彭子益-小儿咳嗽治法&&该片段从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辑出。因看到妈妈们为小儿咳嗽求治者甚多,故辑出供妈妈们参考。彭子益,大医也,有着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想来所说不虚。&&儿病本气篇——小儿咳嗽小儿咳嗽,极关重要,日久不愈,便不能活。若无痰干咳,或有痰而脉细沉,与左脉较右脉细者,可用冰糖大枣肉各二钱,芍药当归苦杏仁枇杷叶各五分,浓煎徐服自愈。且不可用辛散伤津之药。咳嗽最伤肝肺血液,芍归润血也。咳嗽最伤中气,糖枣养中气也。苦杏仁枇杷叶降肺气不伤肺液故效。此病乃木气失养上冲之咳,如尽从理肺去治,必伤中伤液,木气更冲,致生他患。小儿咳嗽,最忌脉细。如脉细者,猪肺煮汤,养肺即愈。如系无痰的干咳,左脉必比右细。此肺金枯燥,不能生水以养肝木。右脉若细,肺伤更重。可用山药扁豆各一钱,加生阿胶枇杷叶各五分,补肺养中滋津液而降肺气自愈。凡服阿胶之咳,鼻梁必青,如用燥药,病必加重。如鼻梁青,咳而泻绿粪者,阿胶与山药并用亦能医治。山药重用,健脾利水。与阿胶之滋润相助为理也。曾见医家,用生姜治小儿咳病,益治益坏,太多太多。因小儿脏器脆薄,受不住生姜辛散之故。治小儿病不用生姜,任何病证都能治好。一用生姜,无论何病,无不变生后患者。治小儿病以全不用生姜为妥。惟寒吐可用生姜汁少许,以降胃胆肺极佳。如咳声不干,脉不沉细,此为脾肺之虚。可用山药扁豆各一钱,小枣二枚以补脾肺,半夏杏仁桔梗陈皮各三分,以降肺气即愈。小儿咳嗽,其脉必虚,治咳之药必耗肺气,如以上诸咳,用以上诸法治不见效,可用八珍汤,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五分或一钱,大补中土以降肺经,资助血液以降胆经,胆经降肺经自降,其咳自止。或八珍丸调服,此小儿咳病之救星也。用八珍之咳其脉必浮虚。大人脉虚咳嗽,服降肺药不愈者,亦宜此方,预防肺痨之咳,亦有殊效。桔梗系排脓降滞之药,极伤肺气慎用。因本草有桔梗载药上行一语,后人遂重用之以载诸药,暗中伤肺,都不知道。排脓岂有不伤血肉之事。肺金下行为顺,上逆为病。治肺病之药,绝无上行者。若小寒前后咳嗽脉微,神惫,此微阳升动,根本摇泄,小儿中气微弱,当不住大气动摇之力,故阳冲于肺而咳。宜猪腰汤,温补肾家,使阳不冲乃愈。小儿干咳气紧而喘,脉涩沉有力,半夜交寅,病必加重且烦。此肝胆病热,冲塞肺家,宜用四逆散,柴胡白芍生枳实炙甘草各五分,于子时前服下即愈。且不可服麻杏石甘汤,致中寒加病也。柴芍清木热,舒木气,枳实炙甘草降肺家塞住之热。子丑为肝胆主气之时,寅为肺主气之时。喘乃被动之病,故不可食麻黄。此病如痰中带水,日轻夜重,脉不沉涩而沉中两部现弦者,此乃肺燥,宜用麦冬三钱,花粉杏仁桔梗陈皮半夏生草各一钱,细辛五分,麦冬花粉清肺燥,半夏桔梗等味降肺逆自愈。肺燥而痰中有水者,金燥则结聚,将水聚于胃间也。气聚故脉弦也。此二方与八珍汤的分别,八珍所治的咳,日重夜轻,脉虚不涩不弦。二方所治的咳,夜重日轻脉涩或弦也。麦冬一方药性平和,治肺要诀。涩乃闭塞之象,弦乃结聚之象。此麦冬汤之咳,痰有清水,五味细辛干姜之咳,亦痰有清水,错服则杀人。五味细辛干姜所治之咳,不分日夜,就枕即咳,此咳之原因在水逆。麦冬汤之咳,咳在下半夜,咳的原因在肺燥。五味细辛干姜之咳,详古方下篇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中。小儿咳嗽,无痰干咳,或有痰脉沉。用麦冬紫菀炙草各二钱甚效。此由麻杏石甘汤之法变通而来,麦冬以代石膏,紫菀以代麻黄也。彭子益-儿病本气篇-相关片段摘录儿病本气篇节录(将具有总体意义的片段节录,供参考)内热与内虚小儿咬牙夜烦、夜啼、夜咳、尿多、大便屎烂、便后下白物如熟藕粉,皆属内热。若服凉药,必生他弊。方用白糖绿豆沙热食,养胃益阴,其热自平。此经验最良之方也。内热者,睡着后、饭后两腮不发红色。若睡着后、饭后两腮发红,左右不匀,是为内虚,须服十全大补丸三五分诸证乃愈。睡着与饭后两腮发红者,睡着生相火,饭后则胃中生阳。相火与阳生而不能藏,则浮而出现于面。荣卫的气血不足,中气又虚,不能运化,不能使左右的荣卫升降调和,故左右的红色偏多偏少也。平日面红亦是中虚。阴虚小儿阴虚,此先天禀赋使然。其脉沉而不起,涩而不滑,面无浮红,鼻梁山根常现一线青色,大便不能每日一次,常于半夜哭叫,半夜哭叫,阴虚木燥也。此病如不预防早治,稍长易成虚劳。宜每天食蒸鸭蛋糕一个以补阴,久之血活阴生,身体必可转和。并宜常服归芍地黄丸数小粒,此丸善治一切阴虚诸病,比六味地黄丸活动,因归芍能滋养木气,升降肝胆二经之故。此丸并统治大人阴虚诸病。实证小儿亦有实证。实在一部分,不在全体。如咽痛而兼渴喘,发热,热有根底,重按仍热,只有昏睡,并无烦躁,或兼泻黄沫,小便或长或短,是为麻杏石甘汤证。用生石膏杏仁泥炙甘草麻黄绒各五分,一服病愈即止。此证面色必不红,脉必沉实,舌根舌中必有干黄苔为据。诊断小儿病,总得以看舌胎为要。万不可不看明舌胎,随便下药。小儿哭泣不肯开口,务必用力拗开,以求得到诊断的彻底。麻疹误服升散之药,伤损津液,津伤热起,亦有病成此证者。麻杏石甘汤即愈。麻黄杏仁以降肺气,生石膏以清疏肺间积热,炙草以补中气也。大便结燥,舌无黄苔,别无热证,是为阴结。阴结者,阳气不足,不能化生津液也。附桂地黄丸每服五分,补阴中之阳,阴阳合化自然津生而粪润也。此病亦有独参汤冷服而愈者,气能生津也。大人亦如此。&其有麻疹初病。误服温补,以至舌胎燥黄有底,口臭目闭,渴而能饮,二便全无,腹满脉沉,此为实证。虽实而病原却虚。细心审查腹部,如按之病人拒按,是有可下之物,宜大黄枳实玄明粉厚朴各五分或一钱,黄豆三钱微下之。如按腹部并不拒按,而脉实。亦可用少许,以消积滞。如非咽痛,而发热喘咳,渴能饮水。此热必有底,舌胎必有白粉,或舌有黄苔。其渴而能饮,胃家必有可清的燥热,可用生枳实小栀仁各数分,清去燥热,发热与咳嗽与渴皆愈。如脉不甚实者,须兼用山药扁豆各一钱,以扶土气,方不别生流弊。因小儿胃家燥热,非小儿阳明燥金能病阳燥。乃汗出生津,或误服燥药,伤津所致,其土气仍是不足故也。如脉象沉实,或沉细有力,或右脉实于左脉,舌胎干黄。山药扁豆便不可用。小儿三四日不解大便,却无他病。此肠中津液不充之故,可用淡豆豉数分至一钱浓煎温服,以通润之,自然大便。不可用大黄,须有热结实证,乃可用之。大黄伤中,中伤便更不下。曾治一七日小儿,食乳甚好,却泻稀水,中夹粪点,小便亦利。按其脉小而沉沉而有力,服大黄二分而愈。其母怀孕时,好食胡椒,所以小儿七日,而内热如此。此热结实证也。热结旁流故泻稀水。&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小儿舌有黄苔,为胃间燥热。其黄必系干黄,又兼渴而能饮,其脉必中沉有力,此为凉药消滞药之证。若舌尖有苔,舌根舌心无苔,其胎即无干黄只现杂色污浊湿润之象。此乃肾阳寒败,不能化生心火,舌尖属心,心火澌寒,不能煊通,故污浊凝冱。其证必不渴饮,夜卧必甚烦躁不安,此乃桂附地黄丸证。误投寒凉则危。不止小儿如此,大人亦如此。小儿夜间发躁,如是中下阳虚,其脉必轻按微小,重按尤虚。或右脉比左脉微小。用桂附地黄丸,蜜丸者二钱,水丸者一钱,煎服即安。误服凉药即危。如有可清之热,则渴饮昏睡,而不烦躁,脉必沉实有力,或沉细有力。燥与躁须分别清楚。燥乃干燥,躁乃躁扰不宁。肾阳扰动,心气失根故躁。其脉必微。亦有并非阳虚而夜间发躁者,乃有食滞。消食顾脾乃愈,其脉必重按沉实也。小儿头身手足均发烧热,腹泻不食,舌无苔而有黑黄色者,此为难治。须用手指按其舌心,如舌冷不热者,此内火将灭,凉药慎用。此病难治。小儿感冒发热,服寒药后,热仍不退,而反昏睡不醒。此寒药伤中,脾胃大败之证。速用白术党参茯苓各一钱,炙草五分,干姜三分,即热退清醒。此证脉必浮虚或微小。小儿如误服他药,忽然风动,可用回春丹或化风丹二三厘,化水灌之。同时即进附子理中地黄汤,以挽回中气而养木气便愈。回春丹化风丹,如此用法,便有功无过。人谓回春丹化风丹,极败脾肾极伤津液。故须补土养津,以善其后。其理固已是矣。不知人身阴阳五行圆运动的气机,迅速非常,固密非常。小儿身体,至于动风,肾经脾经之阳气,已随肝木的风,冲出肺经胃经阴气之外。脾肾阳亡,肝肺阴消。圆运动即将解体,危险殊甚。故一面用回春丹通窍,附子理中地黄汤,温回脾肾之阳,养回肝肺之阴,使五行的圆运动,仍回复升降之旧。此方真可谓再造小儿身命之方也。用附子理中丸一钱,六味地黄丸二钱,同煎服亦可,不必尽服。黄豆五十粒浓煎温服,下咽风即能平,木气和则中气运而通窍,比单服回春丹化风丹攻伐之剂,稳当多矣。附子理中丸,六味地黄丸,各用多少,按脉证的阴阳多少配用,以六味丸稍多为稳。感寒停食外治法如偶遇感寒鼻塞,或停食不消,不必服药。用热手巾搓擦扇子骨中间背脊两旁,暖卧即通,停食即消。须用力擦至肉下,作左升右降的擦法。人身脏腑,皆系于脊,脊骨两旁,为血管升降之总干,荣卫升降之中枢。用热手巾搓此处,荣卫流通,血管运行,脾胃即和。感寒与停食自愈。或用葱头捣烂加麻油少许搓擦,忌风亦佳,老人停食不能用消食药者,热毛巾法最宜。危证小儿咳吐多日、胸腹煽动、头身发热、手足厥冷、昏迷不食,百治不效,此危证也。方用燕子窝泥一块,重约三两,研细,生桐油半酒杯,将泥拌匀,上火炒热,放地候温。先将小儿脐眼,用棉花溅烧酒少许,略洗。用胡椒末一分,放肚脐眼中,人发盖着。再将桐油泥包脐上。二小时后,小儿挣动出汗,能食而愈。极验之方也。或将小儿卧于无湿气的地上,亦能得救。皆以中气救中气之意。头身发热,手足厥冷,此为外热内寒。昏迷不食,此为火逆中败。咳吐而胸腹煽动,中气将离根矣。胡椒大热之性,能温内寒。燕窝泥能补土气。人发助元气。桐油通气也。此方用外治之法,温下补土。中气旋转,火气归元,升降复旧,是以汗出而愈。如用内服之药,不能下咽。下咽亦必吐出。此证病气盛于上,元气虚于下,此方全由下治,由下而中,由中而上,全体活动,灵妙极矣。地面之际,宇宙的中气极旺,而身受之,故亦得效。&脉法医生两手,将小儿两手同时握住。用手大指按小儿两手三部。轻按浮部在皮,重按中部在肉,再重按沉部在骨。小儿出生,即有脉可诊。除至数甚快为小儿中虚本脉外。轻按浮部脉多,重按中部沉部脉少,为中虚。轻按无脉,重按脉实,为内热。右脉比左脉微少为中虚,左脉比右脉有力为肝热。右脉强,左脉细,亦为内热。右脉比左脉大,却大而虚松,则中寒也。小儿无论何病,只中虚与内热两门。中虚与内热分清,用药便有依据矣。至数甚快为小儿本脉,小儿中气未能充足,故脉快也。看指纹可作参考,诊脉须兼各种证状为断。诊治小儿病,全凭脉诊。虚实之分,先求中部。虚者中部以下虚微。实者,中部以下实在也。无病而脉在中沉两部者,多阳足阴虚。无病而中沉两部不足者,多阳虚。阳虚慎用阴润药,阴虚慎用阳燥药。中虚慎用消散药。右脉比左脉旺些为顺。治小儿病:一、不可认为外来的邪气入了小儿的身体为病,须认定是小儿本身的本气为病,用药乃有着落。&二、总要凭脉,乃得根据。&三、用药总要平和之品,不可繁杂。小儿病极简单,本篇各方,经过甚多,功效极大。世之用钩藤蝉蜕以治小儿病者甚多,钩藤苦寒,极败胃气,蝉蜕通肺破血,其力不小。如此之类,相习不察,小儿受害多矣。本篇力除此弊,学者经验,自知其益。&看指纹法(从手掌向食指上面看去,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此为中医古传的不二法门。)&&三关部位歌初起风关证未央,气关纹现急需防。乍临命位成危急,射甲通关病势彰。浮沉分表里歌指纹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肤未足愁,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忽尔关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莫投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寻。&红紫辨寒热歌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多从寒里得,淡红隐隐本虚寒,莫待深红化为热。关纹见紫热之征,青色为风古所称,伤食紫青疫气逆,三关青黑祸难胜。&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赋禀轻,脾胃本虚中气弱,切防攻伐损胎婴。&关纹涩滞甚因由,邪过阴荣卫气留,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纹形主病歌腹痛纹入掌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指侧面,推儿食指三关,切不可覆指而推,盖螺纹有火克制肺金,纹必变色,而又只可从命关推下风关,切不可由风关推出命关,此纹愈推愈出,其纹在先原未透关,今误推而出,大损肺气,慎之戒之。&儿病本气篇终。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症状起因:
有哪些症状
、、、、、
中西医结合科
今日坐诊大夫
鲍慧玲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对各种喘息性疾病、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
小儿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腹泻&如何治疗?
小儿腹泻&吃什么好?
小儿腹泻&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葱白生姜红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