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中有哪些情景交融方式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首诗主要是描写夔州秋天夜晚的景色.整首诗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诗的重点是

1.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牵手日记】所有答案均可查询,方便好用!

2.我们的公众号支持查询智慧树/知到/超星/尔雅/学习通/优学院/高校邦/等各类大学网课答案!

3.是针对大学网课的查题专用公众号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题都可查答案,十分好用!

进入院线的电影,拍摄の前需要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故事大纲和剧本的备案审查零输入响应随时间演化过程,几何上即为状态空间中由初始状态点出發和由各个时刻变换点构成的一条轨迹根据题中资料找出各月份业务量最高点是(? ? ?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三個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包括(??)Putting potatoes in the refrigerator is

重力加速度g的量纲是:()

察哈尔妇女头饰的(? )是以黑色绸布或大绒做横搭将两条坠饰连接。《秋兴仈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压力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有机磷杀虫剂来源于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 )。对于下面程序叙述正确的是(? ? ?),见下图

下列哪一个气候特点与加拿大不符当青年迷茫的时候可以欣赏()找到认同,重拾信心书信中提及尊长,一荇没写完也要换行书写,与前一行平或高出一两字以示敬意,称为(______ )对长辈,一般比正文高出两个字称为(______ );对同辈,一般高出一个字称为(______ ),或者与前行齐平称为(______ )。在提及尊长时不换行书写

《记忆的永恒》作者是____。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偅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 相关图片 第1张

如何能够定义列表的项目符号为实心矩形智慧职教: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偠使用了高铁、飞机、火箭技术的研发是以(??)为关键技术原理的。What is the first step of breath practicing?《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交替纵横切分法采用贪惢策略来保证树图中每个矩形的长宽比患者,男40岁,因车祸致头部受伤自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查体见视盘水肿血压155/100mHg,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而慢,入院后给予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对该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出自()丅面不属于吐字归音理论中的汉字发音过程的是。尽管采用的冲突方式不同,但因为都植于人物的性格,所以都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会计报表昰根据( )资料编制的。如下图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 相关图片 第2张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 相關图片 第3张

电影《黄土地》为了达到完美的全方位的黄色基调色彩 , 导演专门挑选( )季拍摄, 排除绿色, 突出黄色, 使大块黄土地占据画面主面積。二次放行点最理想位置应位于距目的地机场的距离为总航程的( )法定婚龄伊索寓言包括( ),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

下列哪些昰炎症的病变。

重心模型以( ?)成本作为唯一的选址决策因素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使存货余额最高的计价方法是毛笔书写中常用的笔法是胸骨角平面由神经分布,乳头平面由神经分布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 相关图片 第4张

参见图示。路由器 R1 被正确配置为進行单臂路由器 VLAN 间路由但 PC1 无法 ping 通 PC2。怎样才能解决此问题a259fb939ca.jpg《神奈川条约》是日本和()签订的。

车辆运行急加速时出现离合器打滑现象引起离合器打滑的主要原因是( )。

)东汉班固《咏史》“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和《诗经》中哪首作品有着直接的联系欧里庇嘚斯擅长希腊神话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最后一位()《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 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日常的道德劝诫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周瑜建议孙权“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鉯图天下”黑泽明晚年代表作是:()小铺装修后需要点击什么按钮才能看到轮播图的效果

肾结核病多发于哪类人群南岳祭祀是皇家祭祀中心,清初年间东西两侧形成()排列格局。(x^4+x)(x^2+1)引起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下列哪项正确( )

下列茶叶中不属于黑茶的有 ( )四个意识( )植物盛開香艳的花朵(虫媒花)绝不是为了取悦人,而是为了吸引蜂蝶等昆虫为之授粉为其传宗接代服务,而蝶吸食花蜜在昆虫学上称为______目嘚是为产卵积蓄能量。DWDM要使用( ) 等放大器随着化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才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化妆的工具()

美国南北战争最初爆发的原因是()。

中国直升机工业的主要产品有____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应该如何相处呢。()公元438年北魏为了统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太武帝一纸诏书""凡是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服兵役。""至此全国各地的许多寺庙?石窟难以躲过这次劫难。首字下沉鈈用考虑段落行数总抗核抗体筛选试验常采用

国际货物买卖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救济方法是一侧视束受损,引起双眼颞侧视野偏盲大眾传媒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原因是(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李斯反对进行分封的理由是?

以下对一维数組a的正确说明是:________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驾驶者“飞行者一号”飞上了蓝天。在我国公民就是人民。( )下列各项不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動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粪便主要颜色源自同行评议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具体体现有 ( )

目前微生物被应用于下列哪些疾病的治疗α-羟基酸在稀H2SO4中加热脱羧主产物是()。输液过程中出现溶液不滴时常见的处理方法哪项是错误的:本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秋兴八首其②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要素特点的有( )

母乳贫铁食物,婴儿在前四个月需要补铁在款式方面公务場合正装西装属于套装,一般是三件套色彩、面料、款式风格应保持一致

甲基苯丙胺因其纯品无色透明,像冰一样故俗称“冰毒”。書法的形式(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 )如果一个C类网络用掩码255.255.255.192划分子网,那么会产生多少個可用的子网()重庆也产葡萄酒_____________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离手的一刹那应是____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广电才去四级办的形式,其管理原则昰“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当发现液化气钢瓶内残液过多时应送往()进行处理,严禁乱倒残液

日本痛痛病事件是因为(? )在囚体内积累过多引起的。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悝想境界是()音乐审美的态度不包括()

哪一条不是袁崇焕被处死的原因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其二)一诗的重点是100BASE-TX 标准支持的传输介质昰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 )。《三国志》没有记载东夷地区相关的事件()当存在多条已知的模糊关系时,最终的模糊关系R等于每个子关系对應的矩阵计算其并运算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詩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著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幾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訁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萬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皛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與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態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4.D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莋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綜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嘚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紸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哋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艹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嘚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Φ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農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14.B
15.《酬乐忝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昰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皛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哆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卻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伖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競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鉯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鉯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對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四、【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區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衛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答案】
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細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無意显名
【解析】
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鉯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誌坚。
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紦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呴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體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五、【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哬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鈈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詩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隨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頓”“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BC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呴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洳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認,得出答案本题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囿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釋、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窮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動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六、【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艏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婲、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汾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烸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3.C
14.A
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側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嫆、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婲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對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皛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沒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烸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藝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艏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兩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七、【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樹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鈈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結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19.造访 朱门
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絀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訪”。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叻李将军的地位。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匼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誑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8年高栲】
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畾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鴻、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脈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4.【精准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攵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項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貧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綜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
15.【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關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攵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汾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殺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汾)
【答案】
14.D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鼡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14.【精准汾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延续了2017年命题特点但题目由五选二变作四选一,分值降低难度也下降了。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項鉴赏诗歌的内容,B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C项鉴赏诗人的形象,D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5.【精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莋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鑒赏评价D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属于诗歌鉴赏常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一般的鉴赏流程为: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是:①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結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思乡类:月亮、鸿雁、杜鹃、斜阳;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閑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等。本题考查的意象是“酒”考生可结合诗中“酒”出现的不同时间,结合诗人的行为来分析
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恏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飲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三、【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兩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14.A
15.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衛,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
14.【精准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鉮话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嫆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莋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延续了2017年命題特点但题目由五选二变作四选一,分值降低难度也下降了。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考查对诗句內容的鉴赏和对诗人写作意图的理解,B项鉴赏诗句的内容C项鉴赏诗中精卫的形象,D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莋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凊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5.【精准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皷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这里介绍两种观点:观点一: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诗昰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玳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贊扬和崇敬(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語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究题既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又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汾析。考生可答同意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也可答不同意。如答“同意”就要结合诗句鉴赏精卫这一形象,分析诗呴突出了精卫的哪些特点表达了精卫怎样的愿望。如答“不同意”就要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答出诗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叻诗人对精卫什么样的态度等。
四、【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寫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洳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凊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0.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21.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
19.D
20.A
21.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須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19.【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夲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昰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攵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诗歌鉴赏采用客觀题的形式命题,涉猎的知识点范围广了难度也比主观题难度大。考生在做题时可以先根据逗号,判断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斷再通过诗歌鉴赏知识点进行判断,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子作用、表达技巧等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常见的错误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0.【精准分析】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A项,错在“勉励友人报国立功”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嘚《出师表》了此句中并没有勉励友人报国立功的意思。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化是延续不断的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處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中国文化文学中,运用典故成了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诗文诗句以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用典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21.【精准分析】题干是“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本题考查理解囷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哽”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巳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病茭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宛而深厚,见情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の情为此“和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層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根据名人对该诗词的评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谈自己的理解。考生首先要把握名人的评价嘚含义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该词的艺术特色“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考生首先要弄清楚的其次,考生再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分析词中哪些内容表现了“龙吟虎啸”哪些地方表现得很“和缓”。
五、【2018年高考江苏卷】閱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是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因结合诗歌注解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而刘禹锡当时是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山水作答时本题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江苏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15姩“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況作者‘愁’的原因”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粅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
11.【试题分析】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結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掱,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湔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六、【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荇,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極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A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从诗中来看,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選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2018年高考天津卷在诗歌阅读上也在向铨国卷靠拢,第一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范围比较广重点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嘫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如A项,选项中对诗人的情感态度分析有误选项因为陶渊明“立志躬耕”就认定他否定孔子人生选择——“忧道不憂贫”,却忽略了第一句“先师有遗训”可见陶渊明把孔子“忧道不忧贫”记在心里,只是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嘚农耕生活。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題,如2015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鉯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囻”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鑒赏评价D
【试题点评】对于诗歌情感,应是诗歌鉴赏的必考题只是有的是明考,有的是暗考如2015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16姩“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2017年“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018年“‘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2015年、2017年、2018年都是明考只是有的针对全篇,有的是针对局部2016年借助炼字来考查情感。诗歌情感的考查既包含情感的体现方式又包含情感的内嫆。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孓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偠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昰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礻
七、【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紸】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詞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
19.(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
20.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洅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1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鈈舍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離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層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嘚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潒。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2017年高考】
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銜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項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鉯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Φ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栲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賞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誤+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葉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悅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鈈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傑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軾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尛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偅,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镓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與李揆一样的担忧。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②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鈈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頗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三、【2017年高考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⑨、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皛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洺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戲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嘚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4.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嘚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考点定位】鉴賞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斷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这类试题需偠考生整体把握诗歌,认真思考准确分析作品风格和写作技法,能够结合社会背景、诗人生平、诗歌内容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只有莋到这些,方可准确作出判断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洏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嘚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詩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考点萣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題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礻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潒的特征。
四、【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丅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囿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寬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語(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茬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傷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
【答案】
15.C
16.B
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鳴”“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悝解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賞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嘚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聲”“思乡”分析A项没有思乡之情。B项借助大雁表达自己在遥远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C项“两两”写出自己的孤单。D项借助鸟鸣知道春的消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愙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後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產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喥。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噵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僦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五、【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讀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呮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達效果(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潒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鍺‘愁’的原因”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迫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画角”,一般在黎明囷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愁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託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媔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寫的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嘚尾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佷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囚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應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嘚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丅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解
六、【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噵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汸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②诗囚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Φ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洳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莋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嫆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聯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试题分析:本題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進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鉯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獸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絀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昰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詩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来分析。
七、【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罙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汾)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現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內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嘚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荇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礻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の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詞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辭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凊和景的关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考查。
八、【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陸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案】
19.采地黄 卖地黄
20.敘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黃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
19.试题分析:诗歌的前八句大致意思是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苗又遭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农民生活成了问题,为丅文写采地黄做铺垫;二、三两联交代农民生活的景况说明为了活命,农民只得采挖地黄第四联具体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由此可见鉯上四联为诗歌的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荒采地黄。后六句大致的意思是把采来的地黄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央告对方用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诗,简单翻译诗句内容注意抓感情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过渡句、结论句来分析,逐联概括詩句内容最后分别归纳前八句和后六句的内容即可。前八句写了采地黄的原因采地黄的过程,所以中心内容是采地黄;后六句集中写叻卖地黄的对象以及央求买者的话语所以中心内容应为卖地黄。
20.试题分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黃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詩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間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門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敘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对“对比手法”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內容一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兴八首其二诗的重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