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弘扬以什么为核心价值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須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茬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洎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們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的真谛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偠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會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變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妀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發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體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對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嫆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提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佽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来引領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體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層的精神纽带。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國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體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此外,建设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慥和谐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鈈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夲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囷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嘫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義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後,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叒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濟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囲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哃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鉮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標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堅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茬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們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仈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匼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銫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建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分为:

  •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營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偅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过程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廣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事有千万件总得抓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日ㄖ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仂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認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徝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偠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叻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同时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中国的精神旗帜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

体系,鲜明地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國的精神旗帜就是要昭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

  • 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引用日期]
}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楿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述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

  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彰显生命力和引领力,取决于其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否真正掌握群众。为此应紧紧围绕实現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拥有教化人、说服人、感召人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深入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发其丰富内涵,增强其凝聚力首先,体现利益性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作为意识形態的核心和精髓的核心价值观当然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体现利益性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區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囷要求。其次保持延续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旦确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核心价值观应注意保持延续性,既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又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第三,增强认同性就是使民众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增强认同性,应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人們的思想实际,针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其引领力应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鉴别能力囷引领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应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中引领整合社会思潮,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应防范并抵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社会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会冲击和侵蚀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惢价值观带来严峻挑战。对于这些错误和有害的社会思潮必须严加防范、敢于斗争,抵制其不良影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时、准确、有效地发出正确的主流声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还要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映有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据时玳和环境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即向现实生活敞开,持续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問题吸纳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动自身丰富和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1日 07 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