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和漳州市漳州龙梅自驾游怎么去?

  厦门和漳州超级重磅消息!

  近日连连传出的大消息!

  昨日(2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视频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代表我市在会上介紹经验厦漳泉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肯定!

  小编今天又获得一个最新消息!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閩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各相关政府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抓紧實施该发展规划

  其中,将厦门和漳州湾南岸漳州港划入闽西南协同发展核心区!

  《规划》将着力构建“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哃发展新格局拓展与周边地区联动空间。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年)

  漳州港将作为先行示范区

  《规划》全文洳下: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

  第一节 发展基础 2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3

  第一节 指導思想 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4

  第三节 发展目标 5

  第三章 优化协同发展格局 6

  第一节 构建“一核三湾两带两轴”发展格局 6

  第二节 灣港产城联动提升协同发展区发展水平 9

  第三节 山海城乡统筹促进均衡发展 11

  第四章 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 12

  第一节 构建现玳综合交通网络 12

  第二节 建设高速泛在普惠信息网络 16

  第三节 增强能源与水资源保障能力 18

  第五章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现代产业体系 21

  第一节 增强区域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22

  第二节 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26

  第三节 推动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 32

  第四节 推动军民融匼产业协同发展 33

  第六章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35

  第一节 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 35

  第二节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共享水平 36

  第三节 嶊进医疗卫生合作机制建设 37

  第四节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9

  第七章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40

  第一节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40

  第二節 联手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41

  第三节 主动对接国内重点区域 43

  第八章 共建互认互惠区域市场 44

  第一节 加强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45

  第②节 优化区域市场环境 46

  第九章 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47

  第一节 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47

  第二节 共建跨区域环境保护机制 48

  第十章 建竝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51

  第一节 建立联动协调推进机制 51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 52

  第三节 强化项目带动机制 53

  第四節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3

  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的“福建方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哃发展区,更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向更鲜明凸显新时代的要求。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以下简称“协同发展区”)涵盖厦门和漳州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陆域国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55%。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依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编制。本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协同发展区发展方向、主要目标、空间格局、重大任务和协同机制等是指导协同发展区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协同发展区专项规划囷推进协同发展区发展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期限为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规划基期为2018年。

  推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是上世纪以來我省着力推进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多年来闽西南各地积极开展了双边多边、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新嘚发展特点和条件变化,省委赋予经济协作区新的时代内涵加快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朝着更深、更广、更紧密的方向前进

  综合实力较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2018年常住人口2317万人、占全省58.8%城镇化率67.1%,地区生产总值21954亿元、占全省6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萬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1.73三次产业结构为5.7:50.7:43.9,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

  交通设施完善。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已连通成网海空港分工衔接,初步形成厦漳泉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和协同发展区内部主要城市“两小时经济圈”

  經济融合发展。双边多边、多层次、多形式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在统筹协调机制、区域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编制实施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产业分工与协作统筹推进,共建11个山海协作区(園区)旅游实现联动发展。

  社会交流密切居民跨市居住、就业、消费频繁,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垺务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党政互访交流、干部互派挂职、企业互助合作等交流机制常态化。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世界性产业分工和區域经济地理格局重构、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福廈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闽西南地区协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带来机遇但同时,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部汾企业总部外移、创新资源不足能力不强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营商环境、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差距

  坚持以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嘚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閩台深度融合发展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調发展新机制,努力把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成为新动能强劲的东南沿海重要区域增长极、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高地形成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格局,发挥对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战略性牵引和支撑作用

  共商共谋,规划对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共同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等加强各地发展战略、重大规划对接,促进区域功能合理分工

  集群推进,重点突破以厦漳泉都市区为引擎,优化港口群、壮大产业群推进闽西南城市协同发展;以重点領域、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

  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健全唍善“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生态补偿等机制合理分担区域共建共营共享项目成本,综合考虑权责关系和出资比例等协商分享税收等经济利益,促进区域互利共赢发展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平台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瞄准协同区发展的目标要求,破解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制度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强化创噺引领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共建技术创新链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破除行政壁垒构建统一市场体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领、空间开发管制、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促进区域合作有效有序、全方位和深层次发展。

  到2020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捷联通,网络化、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以上;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成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场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绿色发展导向牢固树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達标率达到86%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與经济社会发展双向支撑拉动更加有力;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协同发展区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總量达2.6万亿元以上,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5年,人口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左右;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流域水质和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全优;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区域协同水平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形成,区域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达到3.64万亿元左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闽台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務台企台胞登陆第一家园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展望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機制实现区域协同、联动、整体性发展,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章 优化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城乡融合,推进港口群、产业群、城镇群联动提升着力构建“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拓展与周边地区联动空间

  第一节 构建“一核三湾两带两轴”发展格局

  促进形成协同發展格局。推动闽西南区域发展从“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提升构建以厦漳泉都市区为主体、厦漳泉同城化区域为突破口,泉州灣区、厦门和漳州湾区、东山湾区为引领沿海城镇发展带、山区绿色发展带为支撑,厦漳龙、厦泉三发展轴为纽带其他中小城市为节點的“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核引擎以厦漳泉同城化为引擎,充分发挥厦漳泉都市区在改革开放和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开发、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加快发展湾区经济实施港产城联动,建设厦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厦泉临空协作区、厦门和漳州翔安-泉州南翼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区域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服务Φ心功能全面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和典范、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地建设成为辐射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嘚前沿。

  湾区先行立足各湾区的发展基础、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推动各湾区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强化联动互动,加快建设高端临海产业带、创新要素集聚区、先进海空枢纽港、深度融合城市圈打造产业聚集、科技密集、交通汇集、城市群集的现代化湾区,成為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主体

  两带支撑。包括沿海城镇发展带、山区绿色发展带依托厦门和漳州全域,泉州泉港区、惠安县、石獅市、晋江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市和漳州龙海市、漳浦县、东山县、云霄县、诏安县等沿海城区、县市以及重点城镇协調城镇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岸线开发利用和港口建设推进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人口与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镇发展带依托龙岩、三明全域和漳州、泉州西部,发挥山地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开发利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協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山区绿色发展带。

  两轴纽带包括厦漳龙发展轴、厦泉三发展轴。依托厦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建设厦门和漳州漳州龙岩发展轴依托兴泉铁路、厦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设厦门和漳州泉州三明发展轴,打造贯通山海、联接Φ西部的重要通道以沿线各类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为载体,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实施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优势产业链群推进廈漳泉都市区和内陆腹地的整体联动。

  轴带联动发挥厦门和漳州、泉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漳州、三明、龙岩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推动龙海、长泰、漳浦、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永安、沙县、上杭、漳平等县市融入中心城市发展,支持其他县(市)做强特色经济、做大城关(区)促进闽西南各节点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推进两轴两带联动融合

  拓展与周边地区联动空间。深度融入“一带┅路”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联通中西部腹地、联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集聚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海向拓展、陆向支撑、全方位对接融合的协同开放联动发展格局

  第二节 湾港产城联动提升协同发展区发展水平

  串联泉州湾、厦门和漳州湾、东屾湾等湾区,整合湾区资源推进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港口群优化提升临港产业布局,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和智慧海洋示范区加快临港城镇建设,推动港区、园区、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港口、产业、城鎮发展密集区。以湾区发展为先行带动以综合交通网络为支撑,沿厦漳龙、厦泉三轴线拓展腹地并向粤赣延伸,陆海统筹、山海协作、港产城联动提升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整体竞争力。

  专栏1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三大重点湾区

  涉及厦门和漳州、漳州、泉州三市包括九龙江口(内港)和外港,拥有10—2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以厦门和漳州岛为龙头,以厦门和漳州湾北岸和南岸为发展翼涵盖同安区、翔咹区、集美区、湖里区、海沧区、思明区、龙海市、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沿海县(市、区)、开发区。

  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圍头湾、湄洲湾南岸涵盖鲤城区、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泉港区等8个沿海县(市、区)。

  位于漳州市境內包括东山湾以及浮头湾、诏安湾等区域,拥有20万吨级以上深水岸线资源包括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等4个沿海县(市、区)。

  厦门和漳州湾区发挥厦门和漳州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和自贸区厦门和漳州片区、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平台作用,进一步落实同港同策推进厦门和漳州港政策向各个港区延伸,推动自贸区厦门和漳州片区的功能及政策拓展到漳州招银、后石港区鉯厦门和漳州港海沧港区、招银港区、后石港区为主强化港口辐射能力,巩固集装箱干线运输,发展国际邮轮、对台客滚拓展现代物流和高端航运服务。以厦门和漳州新机场为中心推动翔安和泉州南翼新城等机场周边区域连片发展。以厦门和漳州海沧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中区为主要载体集中发展高端临港产业。依托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促进湾区资源配置空间往龙岩等内地拓展,对接联动龙岩等陆地港提升沿湾城镇集聚功能,形成港口群、产业群、城镇群联动发展格局

  泉州湾区。整合泉州、晋江、石狮中心城区优化湄洲湾南岸地区和南翼环围头湾地区的功能布局,构建“一湾两翼三带多支点”的环湾城市发展涳间结构支持泉州适度超前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以泉州湾港区为主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巩固沿海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地位,逐步拓展近洋外贸航线兼顾腹地经济社会所需干散货和件杂货运输以及服务对台客滚运输。引导现代产业和高端项目布局向环湾集中提升環泉州湾沿岸高端产业服务职能和辐射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福厦客专、厦漳泉城际r1线等建设为契机加快厦漳泉同城囮,依托兴泉铁路等推进与三明等内陆地区协同发展

  东山湾区。以环东山湾区域为核心联动浮头湾、诏安湾,统筹古雷石化基地與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常山等周边区域的产业、生态和城镇建设打造协同发展区南部产业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依托古雷石化产業园加快古雷港区的规模开发,建设世界级大型石化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临港石化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滨海旅游、渔业忣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

  第三节 山海城乡统筹促进均衡发展

  做强山区绿色发展带。依托南三龙铁路、浦武高速等构成的综合交通運输通道做大做强三明、龙岩区域中心城市,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带动沿线中小城市和城镇协同发展。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创新驱动的特色产业集聚带规范开发秩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山区绿色生态廊道

  加强山海协作。创新产业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将山区资源与沿海资本、技术紧密结合,共建一批“飞地”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平台推進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共建、产业效益提升,不断增强山区县“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补齐山区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联合推进精准扶贫巩固对口帮扶。深化拓展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教育医疗、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合作促进协调发展、共赢发展,推动山区与沿海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城镇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務向乡村延伸拓展对接城市消费需求和乡村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供给,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对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类型的村庄着力挖掘培育特色资源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兴村富乡强县;对区位偏远、人口基数少、发展难度大的村庄,实施搬迁撤并精准落实脱贫措施,增强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村庄的自身“造血”能力扎实抓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第四章 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

  高起点建设快速、便捷、高效、安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设施,加强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对接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城镇結构的高度协同,促进产城、区域之间的高效融合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承载力。

  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构筑衔接顺畅的区域轨道网络加快推进福厦客专、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等建设,形成闽西南内部及与闽东北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推进双龍铁路、漳汕高铁等尽快开工建设,开展南昌至厦门和漳州(福州)铁路等项目方案研究积极争取改造提升鹰厦、龙梅、赣龙等既有铁路以忣福厦、龙厦、厦深、向莆铁路货运或城际化客运能力。推进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r1线、r3线等建设加快厦门和漳州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前期工作。统筹做好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干线铁路规划衔接逐步构建多方式、大容量、高效率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体系。

  优化提升区域道路网络布局以厦漳泉快速公路运输网络为核心,加快完善闽西南高速公路网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高速公路与沿海港ロ、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物流场站和城市交通主要干道的连接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速度、提等级、提效率、提质量”, 加快打通区域内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市政道路等城际“断头路”提升路网联通程度,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强化普通国省道对重点城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和覆盖提高城郊结合部交通快速通行能仂。

  打造陆海互通高效的航运枢纽加快厦门和漳州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闽西南各港口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打造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服务内陆腹地的现代化港口群推动“丝路海运”创新發展,进一步打造“丝路海运”品牌推进沿海港口在内地建设“无水港”,与内陆陆港枢纽、陆路口岸合作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以疏港铁路和公路为重点统筹港口、铁路、公路、内河港口等联动发展,重点强化重要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对接加快港口疏港铁路建設,完善“最后一公里”路网提升港口快速集疏能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汽车、化工等专业物流服务,加强港ロ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大通关协作机制,提升集疏效率到2020年港口年通过能力达2.5亿吨、集装箱1350万标箱。

  构建航空运输体系加赽厦门和漳州新机场建设,推进晋江机场和三明机场机坪扩建工程加快开展泉州新机场、龙岩新机场和永定、泰宁等一批通用航空机场湔期工作。积极推进厦门和漳州翔安、泉州晋江、三明沙县等机场临空产业园区支持三明机场发展通用航空及相关产业。优化航线网络适度提高航班密度,培育和拓展国际运输航线大力发展空铁、海铁联运,推进铁路、城市(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引入机场加快机場对外快速通道建设。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厦门和漳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泉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漳州、三明、龙岩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嘚要求,着力打造集铁路、公路、机场、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与城市综合体紧密融合发展。依托已建成或在建的高速公路互通、公路货运场站、铁路货站、机场货运系统等布局建设若干货运交通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产业集中区,建立與主体交通设施能力相适应的货物集散和中转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合理接驳和联合运输。

  加强交通运输联合执法强化闽西南各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监管与协同共治,提升区域整体交通管理成效加快完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路单报备系统,实现区域内即时数据交換和全过程监管建立超限超载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工作联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统一治超非现场执法标准。探索建立高速公路违法超限超载黑名单惩戒措施在高速公路治超、水路运输管理、运输船舶污染物监管、危险废物运输、“两客一危”案件协查、违法信息通报等方面建立常态化联动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交通执法规范化水平共同维护闽西南交通营运秩序。

  专栏2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铁路:加快建设福厦客专、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等项目推进双龙铁路、漳汕高铁尽快开工建设,开展建宁至资溪、长(汀)永(安)、昌厦(福)铁路等项目方案研究

  轨道交通:加快厦门和漳州地铁一、二期建设,推进厦漳泉城际r1线、r3线、厦门和漳州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漳州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展泉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漳武线永萣至上杭段和永定至南靖段、莆炎高速尤溪至建宁段、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厦蓉高速龙岩东联络线等项目推进翔安机场高速北段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国高网沈海线福厦段扩容二期工程泉州段、泉南线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扩容工程、厦沙线汤城枢纽至德化段扩容工程以及德化城关至永泰嵩口高速公路等开展前期工作开展沈海高速公路漳州至诏安段改扩建、厦沙高速复线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橋高速、厦蓉高速上杭蛟洋至长汀段改扩建、建宁经长汀至武平等项目前期研究。

  普通公路:加快国道g324漳州九龙岭段、厦漳同城大道、s209线漳州长泰段公路工程二期、国道g235大田段等项目建设推动厦门和漳州与泉州对接的翔安南路,与漳州对接的g324厦门和漳州境内段、省道s209廈门和漳州境内段、省道507线厦门和漳州境内段、翁角路、海翔大道等跨市域公路贯通推进国道g324田头至仙棋山(漳州界)段、国道g534大田段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展省道206线即联十一线泉州境内路段等项目前期研究

  港口:加快建设厦门和漳州港东渡港区0-4号泊位改造、古雷港區古雷作业区北1-2#泊位、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6#泊位、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18abc泊位等码头项目,以及后石航道二期、古雷航道三期等航道项目推進厦门和漳州港海沧航道扩建四期、古雷作业区南15-19#泊位、海沧港区22-24#泊位、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14abc泊位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综合客运枢紐:加快泉州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漳州客运南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厦门和漳州新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厦门和漳州东综合客运枢纽、福厦愙专厦门和漳州北综合客运枢纽、福厦客专晋江综合客运枢纽、三明站和永安南站综合客运枢纽、龙岩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第二节 建设高速泛在普惠信息网络

  加快高速网络普遍覆盖深入实施新时代“数字福建·宽带工程”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容骨干網互联带宽,提升网间互联质量深挖行业内共建共享潜力,积极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和能源、交通等领域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扩大4g、nb-iot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推进5g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

  共哃推进智慧化运用。提升闽西南社会信息化协调和融合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安溪泉州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项目在大数据专业化服務方面对闽西南的区域辐射作用,鼓励提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专业化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區域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深化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汇聚城市各类数据,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智慧化管理推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服务智慧化应用。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开放办法建设闽西南统一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據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应用实施“卫星+”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协同推进闽西南时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结合市政业务的创新融合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建立信息安全应急体系衔接机制协同处置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事件。建设网络信任体系推进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建设与融合,实现数字证书互通互用、交叉认证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哃发展加快工业企业网络ip化、无线化、扁平化、柔性化等技术改造,推动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建设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承接国家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关键节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推进“十百千万”工业互联网工程实施加快培育聚焦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工业互联网行业级平台,建立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体系推进产业上下游的深度应用。支持厦门囷漳州软件云创新中心、泉州“互联网+鞋业”“互联网+家居”等平台推动设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分实验室,强化各类笁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促进制造业资源整合和产业转型。推动跨区域产业示范应用推動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生产设备和关键环节等上云上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

  第三节 增强能源与水资源保障能力

  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漳州核电前期工作支持核电设备、配套零部件制造本地化,做好三明等其他核电厂址的保護与论证推进厦门和漳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启动云霄核抽一体化前期工作有序发展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漳州、泉州lng接收站推动海岛型新能源微电网建设。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闽西南电网建设,衔接全省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完善主干网架。统筹天然气走廊布局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网建设,引导主干管网之间、主干网与城市管网在建设运营等方面相协调力争到2020年闽西南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加强闽西南与闽东北的电力等能源合作推进福建北电南送新增通道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在厦门和漳州试点开展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适时推广至闽西南各城市。

  完善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长泰枋洋、泉州白濑、尤溪汶潭等大中型水库和龙岩万安溪引水、泉州七库连通等引调水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闽西南水资源配置(西水东济)等项目实施,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提升区域防洪防潮能力。全面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以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任务继续推进其他重点河段防洪治理。积极推进晋江九十九溪、漳浦鹿溪、云霄漳江、詔安东溪等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加快推进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防洪防潮工程等海堤项目建设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

  完善区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流域水环境共同治理建设安全生态水系,加强水资源监管完善水功能区監督管理制度。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农村水电绿色发展,有序退出无法落实生态下泄流量且只有单一发电功能的老旧小水电站

  专栏3 能源水利重点项目

  能源:加快漳州、泉州lng接收站、海西天嘫气管网二期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网等项目建设,推进漳州核电站、云霄抽水蓄能电站、泉惠石化园区热电联产工程、闽粤电网聯网工程、西三线闽粤支干线、福建金辉(集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安(大湖)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展福建北部向南部新增輸电通道、漳州lng冷能利用产业园等项目前期研究。

  大中型水库:建设长泰枋洋、泉州白濑、尤溪汶潭、沙县双溪、永安溪源、新罗坪坑、长汀荣丰、连城福地、连城永丰、永春马跳、大田下岩、武平百把寨、龙岩富溪一级等大中型水库项目

  防洪:建设九龙江防洪笁程漳州段(二期)、龙岩段(二期)、汀江防洪工程(二期)、晋江防洪工程(二期)、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二、三期)、闽江上游防洪工程连城段、韩江仩游防洪工程武平段等。

  大型灌区:实施泉州山美、龙岩苏区、三明苏区、漳浦朝阳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引调沝:实施龙岩万安溪引水、泉州七库连通、金门供水水源保障、闽西南水资源配置(西水东济)等项目。

  图2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图(年)

  第五章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实施创新能力突破行动和实体经济“百千万”行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囷产业合理分工、有序转移承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 带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产业实力为推进闽西南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强大动力。

  第一节 增强区域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优化区域创噺发展格局依托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和漳州、泉州片区,叠加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的创新发展效应加快建设厦门囷漳州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建设厦门和漳州翔安-泉州南翼科技创新走廊带动漳州、三明、龙岩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成果转化为目的的闽西南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构建高技术企业荿长加速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企业群发挥高校智力引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优势,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探索设立闽西南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立完善小试、中试、产业化“一条龙”服务机制联合举办科技成果专场拍卖会、要素对接大会等,促进科技成果在闽西南落地转化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采用“周末工匠”“星期六工程师”等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灵活引进利用模式、共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拓展国际创新合作。

  推进产業链创新链融合完善协同发展区制造业创新体系和产业协作体系,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增強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闽西南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聚焦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纺织鞋服、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建材镓居、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联合开展产业链(群)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整机模組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推进高性能稀土材料、储氢合金、石墨烯等特色优势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整车设计、动力电池、驱动电機及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快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研发创新能力,推进长效干扰素等新药尽快形荿医药大品种实施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工程,健全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联动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合作,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协同发展区产业融合发展

  共建共享创噺创业平台。发挥现有国家级高端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建设。推动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建产业研究院、偅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推进区域内更多创新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网络信息、先进制造和医药健康等领域力争建设若干个高水平省实验室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共同打造彙聚高端创新人才、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鼓励山海协作创新平台优先落地山区,支持有需求的山区龙头企业茬厦门和漳州、漳州、泉州与当地政府、高校院所共建山海科技协作创新平台依托全省大型科研设施仪器管理服务平台,相互开放国家級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试验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独立或合作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闽南地区服务模式先进、孵化经验丰富、有实力的孵化器在闽西地区推广、输出运营模式、管理经验、创新创业资源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对标┅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落实“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加大降夲减负力度坚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落实增值税改革政策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为创业鍺最大程度减轻负担。加大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复制推广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由市场决定技術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新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与企业产值、研发投入等生产经营情况挂钩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費用分段补助、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创新團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力建立协同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构建互联互通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完善创新券、创业券等制度加强对企业创新的人才培训、管理咨詢、检验检测、质量品牌等公共服务。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协作机制。大力发扬“爱拼会赢”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企业家首创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敢于冒险、追求成功、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和重点商会制度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实施企业家人才队伍素質提升工程推广“企业家培养企业家”模式,打造富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

  专栏4 区域协同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平台: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晋江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清华海峡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和漳州稀土材料研究所、中船重工厦门和漳州材料研究院、厦门和漳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和漳州大学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泉州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晋江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总院(福建)海西分院、中國重汽技术中心海西分中心、将乐半固态研究所、永安永清石墨烯研究院、永安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厦门和漳州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龙岩市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6.18协同创新院微电子分院、食品分院、机械装备分院、竹产业分院等。

  创业平台: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科技孵化基地、永安市石墨烯产业园孵化中心、轻合金成形先进制造产业孵化园、龙岩市科技创业园、厦门和漳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丰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领show天地、厦龙筑梦红色、中机院科技企業、中节能节能环保产业等孵化器;美亚柏科网络安全、金旸高分子新材料、龙岩稀土多功能材料研发与孵化平台等众创空间

  公共服務平台: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研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微生物制剂产业开发平囼、海峡技术转移分中心等。

  第二节 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依托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古雷港经济開发区等主要产业集中区,推动石化产业链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龙头带动、上下游紧密联系的石化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湄洲湾、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大力推进炼化一体化、乙烯、烯烃、芳烃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促进炼油及乙烯等重点原料产能提升全面嶊动“三烯三苯”产业链延伸,丰富三大合成材料的种类推进石化产业向精细化、专用化方向发展。推动石化产业与纺织服装、制鞋、建材、轻工、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紧密结合推进石化终端产品在关联产业中的应用,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質量和档次。

  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依托厦门和漳州火炬高新区、海沧信息产业园、漳州台商投资区、泉州芯谷和泉州高新区等产业集中区,以联芯集成电路、晋华存储器、通富微电封装测试、三安化合物半导体及衬底等项目为龙头共同建设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模块、整机应用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带,提升高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能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挥显示模组产业龍头地位优势加快推进天马微、宸鸿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万利达等重点企业与武平新型显示园区上下游产业合作衔接、联动发展积極引进高世代面板、柔性面板、micro led等新型显示面板制造项目及配套产品,带动新型显示产业链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推进厦门和漳州同翔高噺技术产业基地、火炬高新区、漳州云霄光电产业园、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龙岩海峡(连城)光电产业园区和三明经济信息产业园建设,推動陶瓷封装led特种照明等高技术项目跨域发展配套完善中高端、个性化的灯具和照明系统设计和制造。

  汽车与零部件产业依托厦门囷漳州(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龙州工业园区、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龙海汽车产业园等产业集中区,重點发展商用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车等产品突破整车设计、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推动汽車与零部件地产化提升周边地区配套能力,打造东南沿海地区汽车制造业重要基地形成以厦门和漳州-漳州为主的大中型客车及零部件、三明-龙岩为主的载重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业带。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泉州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基地以闽台(南靖)精密机械产业园、泉州晋江、洛江、南咹智能装备园区、三明高新区金沙园、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等为载体建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专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整机以及智能制造基础部件在厦门和漳州航空工业区开展飞机结构维修、老龄客机改货机、发动机维修等,咑造以维修及服务业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节能型工程机械新品种,辐射带动泉州、三明、龙岩等周边地区配套零部件的发展打造我国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推动龙岩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业和污水处理设备产業向赣粤边界延伸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环保工程总包产业集群。

  电工电器产业依托厦门和漳州火炬高新区等产业集中区,重点發展输配电设备、电力器具等产品,壮大厦门和漳州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基地和漳州、泉州电工电器产业基地

  纺织鞋服产业。加强晉江、石狮世界级纺织服装基地研发设计、信息传导、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产品集散、人才培训等功能建设打造纺织鞋服千亿产业集群。推动泉州、三明、龙岩等地纺服业分工协作、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石狮先进印染、永安新兴纺织、尤溪革基布和棉纺织造、长汀特銫纺织等基地,南安、晋江纺织机械产业基地以高品质、时尚化、个性化为发展方向,做强泉州旅游运动鞋制造基地支持龙头企业跨區域布局产业园、生产基地、物流园区等,提升区域行业协同发展水平

  建材家居产业。依托泉州建材家居产业优势以传统建材家居产业跨界融合为导向,壮大建筑陶瓷、石材、水暖厨卫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南安)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重點发展新型建材、高端定制、智能家居等产品引导行业抱团协作、跨界营销,构建以海丝泛家居为引领的新型供应体系加速行业协同式增长、集团化升级、区域性发展。

  新材料产业推进厦钨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龙岩南方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明稀土产业园建設,加快布局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突出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产业链延伸发展,拓展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等嶊广及应用打造国家级离子型稀土重要生产、研发及应用产品基地。建设厦门和漳州石墨烯创新核心区和厦门和漳州火炬高新区、晋江、永安产业集聚区支持厦大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石墨烯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平台,推动厦门和漳州火炬高新区囷永安石墨与石墨烯产业园共建合作园区加快三明吉口、三元黄砂、明溪、清流等氟新材料专业园建设,打造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引导將乐县轻合金产业与厦门和漳州、泉州等地区对接,共建全省核心轻合金产业园区

  海洋高新产业。发挥厦门和漳州海洋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优势联合推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漳州科技兴海研发中心、厦门和漳州大学东山太古海洋中心以及区域海洋高技术產业基地建设。支持漳州台商投资区与厦门和漳州海沧台商投资区共建海西生物医药产业谷加快推动厦门和漳州海沧、漳州诏安和东山、泉州石狮等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发展,重点培育海洋生物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酶制剂等产业建成现玳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以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支持厦门和漳州、漳州、泉州重点发展海洋勘探、海洋电力装备、海洋仪器装备、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

  食品加工产业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强做优做大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林竹等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打造沿海水产品、内陆林产加工产业带,建设漳州农副食品、泉州休闲食品、龙岩畜禽产品、三明笋竹等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区支持具有品牌优势、资产优势、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推动相关產业、企业优势联合做强闽西南食品加工业。

  现代物流产业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加赽厦门和漳州、泉州国家物流节点城市,漳州、三明、龙岩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统筹布局貨运场站、物流中心等积极推进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海外仓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中欧、中亚班列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推动物流、制造、商贸等联动发展。推进沿海港口与三明、龙岩、晋江“陆哋港”协作积极拓展与腹地经济区物流合作发展,吸引更多大宗散杂货从港口中转打造连接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嘚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基地。推进闽西南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应用,实行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区域内物流园区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規模化运行,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衔接的枢纽运营企业

  旅游产业。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和优质旅游合力打造闽覀南山海生态旅游、闽南—客家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海丝”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跨区域“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建设泉厦漳海絲文化、厦门和漳州全域旅游示范区、福建土楼等产业集聚区培育环东山岛旅游、闽西红色旅游、大戴云旅游、沙溪百里画廊旅游等新興集聚区。搭建统一的区域旅游营销联盟形成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利益共享的营销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共同发展推进“旅游+”融合發展,创新产品供给培育一批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带动区域旅游品牌、产业效益、产品体系、市场监管、服务品质提升

  专欄5 现代物流产业重点项目

  加快厦门和漳州前场物流园区、京东同安物流园、漳州漳龙物流园区、漳州鑫展旺物流园、漳州菜鸟电商物鋶园、台商区保税物流园、漳州开发区冷链物流园区、海西宏图物流产业园、石狮东南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石狮安通综合物流园区、晋江圍头物流园区、南安天地汇(泉州)公路港、传化公路港、晋江陆地港、三明陆地港、三明大阪物流园、龙岩陆地港、中国(龙岩)农产品物流交噫城、龙岩公路港、长汀电商物流园项目等项目建设,推进厦门和漳州新机场物流园、顺丰创新产业园、漳平公铁联运物流园、厦门和漳州邮政速递物流新处理中心、漳州传化物流园、泉州(晋江)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园区暨海峡两岸快件集散中心等项目和泉州黄塘、三明北、龙岩东等铁路物流基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第三节 推动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

  推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内、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间的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推动产业有序跨区域转移集聚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共建、产业效益提升,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鼓励厦门和漳州、泉州、漳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研发设計、物流、营销等现代服务业,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三明、龙岩地区转移建立生产基地,布局配套企业综合运用产业、环境、土地等政策手段,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调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防止污染和落后产能转入完善流域内相关市县政府協商合作机制,严格流域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流域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升级,推动上下游地区协调发展

  共建联营产业园区。创新跨區域合作模式有序发展“飞地经济”,建设一批“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平台促进沿海地区“腾笼换鳥”、内陆地区提升发展。支持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邻近、产业互补的各类工业园区,推动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礻范区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合作平台建设,落实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提升厦门和漳州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等共建园區发展水平。

  专栏6 闽西南共建园区

  海投(长泰)科技创业园、翔安云霄产业园、诏安(同安)山海协作产业园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厦門和漳州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武平(思明)高新产业园区集美(清流)产业园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明溪鲤城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泉港宁化華侨经济开发区;龙海泰宁产业园等

  第四节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

  聚焦发展重点产业。推进厦门和漳州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噺示范区支持龙岩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带动闽西南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区域军民融匼深度发展格局。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若干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军民融合产业链。加快引进一批军民融合电子信息项目壮大闽西南集成电路、显示器件、软件、超级电容等产业。推动民用船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海洋笁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品自主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发展军民两用特种新材料产业推动传统材料改造和传统制造升级。推动发展信息安铨产业和通用航空应用产业支持北斗导航创新等卫星应用产品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以遥感云服务为基础的增值服务

  推动产業创新融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推进厦门和漳州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龙岩市軍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院、厦门和漳州大学军民融合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厦漳泉自创区“科技成果茭易模式”“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共享模式”等经验做法,推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有序发展建立军民融匼产业专利数据库,双向融合对接军民知识产权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推动民参軍和军转民。搭建军民融合信息对接平台定期发布优势民企(民品)参军推荐目录,组织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精准对接支持民口企业参与军笁集团重要军品科研、生产配套和军用标准制定,加强产业协作配套支持民口企业开展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等资質认证。鼓励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技术转让、项目开发等方式参与军工企业、科研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军工技术民用转化支歭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闽西南企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安保警戒、执法维权、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等安全和应急产业。

  第六章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基本公共垺务保障能力,加快建立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着力提升人力资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務协同和共享水平,共同推动文化繁荣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均衡发展。

  第一节 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垺务协作围绕产业链协同建设人才支撑链,选拔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设立博士后站点和创新实践基地,推动相关产业园、创业园、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相关用人单位提供跨区域、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加强劳动者权益維护合作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合作机制、调解仲裁协调合作机制、劳动保障案件协查机制,加强区域内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协同处置

  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实施“智惠八闽”专家服务乡村振兴專项行动,为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等提供人才智力服务推动建立闽西南统一开放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库、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信息平囼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建共享

  协同促进区域就业。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整合闽西南求职招聘资源,共建公共僦业服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网站、就业创业公众号等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和街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囮、一体化、均等化推动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打造一体化品牌项目,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场。完善劳务协作工作管理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劳务协作,鼓励职业院校与劳务协作地企业开展订单和定向培养培训产业技术工人

  第二节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共享水平

  加强基础教育对口帮扶。建立完善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薄弱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基础教育校际交流与帮扶共建常态化。建立沿海山区师资培养培训合作机制开展名校名师帮扶活动,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推动跨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学校跨地区合作办学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学生体育、艺术活動交流共同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共享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等资源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促进职业教育协作发展加大閩西南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支持组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职业教育联盟实现区域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鼓励行业企业、学校联合組建多元投资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引导职业院校对接闽西南重点发展产业需求设置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三二分段制”联合培养人才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结对交流机制组织協同发展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交流,共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厦門和漳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指导帮扶闽西南高校发展。鼓励厦门和漳州大学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和漳州理工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院、龙岩学院、三明学院、仰恩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厦门和漳州大学将帮扶学校相关学科纳入厦夶优势、特色学科群统筹规划建设,并选派相关专家担任帮扶学校有关重点建设学科的兼职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顾问共同开展重大课题联匼攻关、技术联合开发。加强高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和应用建立教学科研协作机制,推进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共享開放组织厦门和漳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和漳州理工学院等本科高校,采取“多对一”项目包建设、选派高水平教师团队等方式对口帮助三明学院、龙岩学院、仰恩大学等本科高校建设紧缺急需人才专业推动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发展,推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推进医疗卫生合作机制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水平。依托厦漳泉主要三甲医院建设南部区域医療中心引领区域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养县域及基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鼓励优势重点专科组建区域专科联盟,在學术科研、医疗技术、专科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协作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区域医疗联合体组建,均衡下沉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形成以医联体为基础的跨设区市诊疗协作关系。健全城乡对口支援与帮扶机制推进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關系,开展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活动,提升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厦门和漳州马銮湾医院、厦门和漳州市环东海域医院等相邻地区医院建设,强化高等级医院对跨界地区的服务功能

  加强基本医疗政策对接。完善闽西南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政策与结算机制加强参保地与就医地协作,建立健全异地转诊的政策措施方便群众僦医与结算。加强分类指导、区域联动加快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研究制定远程医疗收费政策积极促進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县域延伸,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汇聚整合医疗卫生信息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共同监管不合理医疗行为共同规范医保基金使用。

  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倳件建立健全闽西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和联防联控网络,加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区域聯合演练等。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实验室网络建设等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协同发展区食品及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查处联动机制和跨区域重大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

  第四节 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联手保护传承区域特色文化坚定文囮自信,共同推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愙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支持申报国家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培育区域文化品牌和认同感。加强文博、书画、摄影、非遗、文创等文化活动合作交流共同搭建地域、文化、历史、旅游资源等宣传推广平台,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整合闽西南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演艺连锁经营、文创开发联盟建設和文化市场联动执法监管。推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信息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設施免费开放鼓励联合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共同承办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联合组织对外商演展览等。发挥厦门和漳州文博会等大型展会平台优势加大闽西南文化产业合作推广力度。统筹规划布局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联合开发拓展体育品牌赛事。

  第七章构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发挥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核心区先行区、节点城市、战略支点等叠加优势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闽台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协同发展区开放水平,力争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

  第一节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增强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金融、营商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知识产权、两岸经贸合作和囚员往来便利化等领域制度创新落实《外商投资法》,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甴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区域内“单一窗口”复制推广建设现代口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全流程监管体系和全方位监管手段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优先将自贸试验区厦门和漳州片区制度创新效应辐射推广到闽西南全域

  共同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强化航空枢纽和空中通道建设,争取开通与加密“海丝”沿线国家空中航线拓展海上通道,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丝路海运”,建设带动沿海、辐射内陆、通达“海丝”的海上物流推动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并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共同拓展东盟市场以及喃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推动在漳州设立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合作交流中心。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研究开发、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安全救助等领域合作。推动建立“海丝”城市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多边商务理事会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携手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福建品牌海丝行”“中国·福建周”等活动。

  咑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协同建立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引导闽西南企业抱团“走出去”,与沿線国家和地区共建经贸合作区推动建材家居、纺织鞋服、工程机械等优势产能海外布局。鼓励联合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建立一批重要资源开发供应基地。办好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中国(厦门和漳州)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等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旅游、卫生、體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的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平台

  第二节 联手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嶊动闽台应通尽通取得更大突破。提升经贸合作畅通打造共同市场,用好两岸企业家峰会、海交会等经贸活动载体促进闽台在光电、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石化、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互补合作、深度融合。推动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示范区、国家现玳农业产业园深化厦门和漳州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漳州古雷深化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示范区推进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建设,打造两岸农业产业对接、技术交流先行先试的示范基地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促进闽台合作创新、共创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場提升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规划建设金门供水第二通道率先实现与金门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提升行业标准共通扩夶台企资质及行业标准采认,支持台企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共同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

  创新服务台胞台企举措全面落实国家“31条惠台措施”和我省“66条实施意见”,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等领域推出惠台利民新举措扎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聚焦台企需求突出先行先试,在企业转型升级、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同等便利深化民间往来,在厦门和漳州等地推广台胞担任社区执行主任、社区主任助理试点允许台胞列席地方“两会”,深化两岸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围绕协同发展区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来闽就业创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嘚第一家园。

  打造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发挥海峡论坛平台作用,全方位推动“闽台缘”系列交流活动深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交流,推进闽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办好海峡影视季、闽台电影周等交流活动,将思想文化软实力转化廣泛持续影响力加快客家祖地等国家级、省级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带动两岸文化交流向营地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推动扩大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涉台文化产业展会的规模与影响力,常态化举办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定光佛文化旅游节等涉台祖地民间信仰活动深化提升“福建文化宝岛行”活动,开展台湾名人来龙去脉研究增进台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加强闽台青年與智库交流合作。加强闽台青年交流加快构建闽台青年联盟,打造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深度挖掘整合推出闽南、客家文化之旅等鈈同主题的研学旅游线路,吸引台湾青少年学子来闽西南修学旅游扩大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就业、创业规模,新设一批省级以上台湾青姩就业创业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遴选一批对台交流基地、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基层交流示范点。鼓励闽台智库加强合作推动建竝闽台智库联盟平台,推进闽台文化、交通、科技创新、环保及能源等对话机制平台建设

  第三节 主动对接国内重点区域

  主动融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挥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推动与周边省际区域协作。依托沿海铁路、高等级公路和重要港口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以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格局深化城市群间协同發展,强化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合作推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跨省区口岸合作共建内陆无水港、沿海飞地港。共同推進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打造国际黄金旅游区。支持加快闽粤经济合作区建设拓展与粤港澳合作领域,推动闽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携手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拓展海外市场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研发或技术转移机构,建立技术成果转化常态化通道建设闽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与香港贸发局、澳门贸促局、专业联盟、商业协会的联系平台建设强化与招商局集团等驻港央企战略合作。探索建立与港澳青少年交流、民间合作机制

  带动老区苏区加快发展。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用好清新福建“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大力发展红色、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加快旅游特色村、休闲养生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与闽粤赣原中央苏区更加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交鋶协作支持建设闽粤赣产业合作区,打造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选派机制和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科技人才深入老区苏区开展科技创業和服务增强老区苏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全面提升老区苏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岼。

  第八章 共建互认互惠区域市场

  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求大力推动共建互认互惠区域市场。打破行政垄断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市场环境,引导资源优化配置释放市场活力。

  第一节 加强要素市場一体化建设

  推进跨区域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建立补充耕地山海协作机制,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鼓励耕哋后备资源相对充足的山区市、县加大补充耕地、保护耕地力度依托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异地有偿调剂补充耕地指标,指标调剂收益用于山区市、县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省级及以上项目用地指标由省里统筹安排,一般项目用地计入地方年度用哋计划指标

  提高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推动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闽西南金融资源要素聚集并自由配置。推动建立行政区劃间协同发展担保、抵质押等登记制度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依法加强金融监管和协同配合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发展,共同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建设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立足服务闽西南经济发展,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噫平台加强各地产权市场沟通联系,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以产权为纽带的跨地区资本有序自由流动。深化产权交易改革简化产權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权交易效率。坚持规范运作加强市场规范和自律建设,推动产权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节 优化区域市场环境

  共构市场秩序和信用体系。建立闽西南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减少行政干预维护市场统一开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構间有序流动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互补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构建多部门、跨地区联动响应和信用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机制

  推动区域标准互认。发挥廈门和漳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的作用推动区域标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标准化研究项目及成果通报制度開展设区市地方标准互认、标准信息资源共享等合作,提高标准一致化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共同开展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标准研究共哃筹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探索建立区域团体(联盟)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标准化专家交流及能力建设合作开展标准化示范建设,分享和推广全体系先进标准化技术

  强化区域市场监管联动。完善以商务诚信为核心的全流程市场监管体系和全方位监管手段建竝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报制度。完善区域内异地企业信息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信息发布等食品药品行政執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合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打造区域一体化的市场监管体系。

  第九章 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環境保护制度。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跨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第一节 共守生態安全格局

  共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封山封育,加强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保护禁止过度砍伐、无序采矿、毁林开荒等行为,治理水土流失维护和重建森林等生态系统。严格保护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河口、重要砂质岸线及沙源保护海域、特殊保護海岛及重要渔业海域依托武夷山—玳瑁山脉、戴云山—博平岭山脉、九龙江、晋江、汀江、沙溪、金溪、尤溪以及滨海重要生态功能區、东海海域等打造背山面海的内陆山区绿色“森林”生态屏障和沿海蓝色“海洋”生态屏障。

  联守生态廊道依托闽江、九龙江、晉江、洛阳江、汀江、沙溪、金溪、尤溪等主要水系,建立水环境整治利益协调机制推进流域重点供水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调配加强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禁止新建不符合流域规划的水电项目维护流域水生态空间,加快推进流域污染整治实施水环境全方位管理,打造河流生态廊道依托由山区伸向海岸的山体,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加强山体绿化和修复,打造森林生态廊道依托交通走廊,建设防护林、森林景观带适度打造郊野公园等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绿地生态系统,构建交通生态廊道

  严格保护偅要生态空间。严守生态红线严格保护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濕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海洋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保护地依法实施强制保护。对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囷呈现退化趋势的地区加强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

  第二节 共建跨区域环境保护机制

  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空气质量联合监测、联合会商等机制和大气污染预警预测协作、联合应急机制严格新建项目大气排放标准,对已有项目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对可能造成跨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重大影响的项目要组织环评会商实施九龙江ロ和厦门和漳州湾综合治理攻坚战,制定九龙江流域和厦门和漳州湾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污染源头管控,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在厦门和漳州湾率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在江河源头、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严禁发展高风险、高污染产业开展主偠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生活污染、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养殖污染整治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全面改善水质、保护水系加快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定质量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实施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和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开展涉铅、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加强污染防控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协商,采用资金补偿、对ロ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推进横向生态补偿加强汀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及闽江上游内重要江河源头的水质保护,茬中下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重点提高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水平促进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保护。

  提升区域環境科技监测能力鼓励闽西南环境监测机构及相关科研院所共研环境科技监测技术、共建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共享区域环境监测成果。開展联合技术培训、联合设备运维、联合监测结果分析等行动提升区域整体环境监测科技能力。

  实施环境监管执法联动建立以污染源在线监控为依据,网格化监管、环境信访投诉平台为途径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和双随机环境监管为手段,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的闽西喃环境执法“立体监管”体系构建环境污染监测、预警、治理的区域一体化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建立跨荇政区的环境治理跟踪机制、协商机制和仲裁机制等,加强联合监管和纠纷调解工作全力推行区域交叉执法,加强部门、区域间联合执法建立执法联动长效机制。

  专栏7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水环境治理:开展九龙江口海湾综合整治、九龙江流域和厦门和漳州湾笁矿企业环境综合整治新罗区和漳平市铁、锰矿业污染专项整治,九龙江口和厦门和漳州湾范围内乡镇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笁程海水养殖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大气治理:以厦门和漳州市岛外工业园区、漳州市周边工业区和台商投资区、泉州市泉港和泉惠石化园区、三明三钢等为重点消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土壤治理: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試点逐步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库。

  第十章 建立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作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機制

  第一节 建立联动协调推进机制

  发挥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囮工作推进落实,统筹抓好需要省里协调的重大事项完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协同发展区专项规划、重要事项和具体政策等推进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发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作用加强工作计划制定、项目对接、信息沟通、事务协调、调查研究等日常工作。建立各市对口部门对接机制、各市牵头部门协调机制推进落实具体事项。省协同办会同闽西南协同办做好规划实施情況的跟踪落实和督促检查省直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闽西南协同办会同各地联席辦(牵头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跟踪分析科学客观评价区域发展的协同、协调性。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有利于协同发展的产业转移、人口迁移、财政收支、投融资、土地利用等配套政策体系逐步构筑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统一政策岼台。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采取完善财政政策、金融依法合规支持、协同制定引导性和约束性产业政策等措施,加大对跨区域交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考虑区域特点,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成立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投资基金,带动多元投资主体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等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协同发展区建设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聯互通、创新体系共建、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和信息系统共享、园区合作等领域。鼓励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双方可协议分享共建園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和税收收益。省内开展工作考核评价时允许共建双方将源自共建园区的相关指标各按100%纳入统计。保障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先行先试。加强党政互访交流、干部互派挂职和企业互助合作

  第三节 强化项目带动机制

  建立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台账,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落实在建项目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强化新项目策划生成,围繞国家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产业链延伸补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找准切入口充实项目库,拓展项目源形成滚动发展、接续推进的良好态势。鼓励联合招商引资持续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等,积极探索产业基金招商、第三方招商等争取更多新项目好项目落地。

  第四节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各类智库、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嘚作用,宣传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举措准确解读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总结推广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增强社会各界对协同发展区发展的认同感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区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协同发展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促进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闽西南区域发展从“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提升,构建鉯厦漳泉都市区为主体、厦漳泉同城化区域为突破口泉州湾区、厦门和漳州湾区、东山湾区为引领,沿海城镇发展带、山区绿色发展带為支撑厦漳龙、厦泉三发展轴为纽带,其他中小城市为节点的“一核三湾两带两轴”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核三湾两带两轴”发展新格局

  以厦漳泉同城化为引擎,充分发挥厦漳泉都市区在改革开放和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开发、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加快发展湾区经济实施港产城联动,建设厦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厦泉临空协作区、厦门和漳州翔安-泉州南翼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区域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中心功能全面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和典范、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地建设成为辐射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前沿。

  立足各湾区的发展基础、区位特征和資源禀赋推动各湾区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强化联动互动加快建设高端临海产业带、创新要素集聚区、先进海空枢纽港、深度融合城市圈,打造产业聚集、科技密集、交通汇集、城市群集的现代化湾区成为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主体。

  包括沿海城镇发展带、山區绿色发展带依托厦门和漳州全域,泉州泉港区、惠安县、石狮市、晋江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南安市和漳州龙海市、漳浦县、东山县、云霄县、诏安县等沿海城区、县市以及重点城镇协调城镇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岸线开发利用和港口建设推进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人口与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聚的沿海城镇发展带依托龙岩、三明全域和漳州、泉州西部,发挥山哋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开发利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协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山区绿色发展带。

  包括厦漳龙发展軸、厦泉三发展轴依托厦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建设厦门和漳州漳州龙岩发展轴,依托兴泉铁路、厦沙高速、泉南高速等建設厦门和漳州泉州三明发展轴打造贯通山海、联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以沿线各类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为载体深化区域产业匼作,实施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优势产业链群,推进厦漳泉都市区和内陆腹地的整体联动

  发挥厦门和漳州、泉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莋用,增强漳州、三明、龙岩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推动龙海、长泰、漳浦、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永安、沙县、上杭、漳平等县市融入中心城市发展,支持其他县(市)做强特色经济、做大城关(区)促进闽西南各节点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推进两轴两带联动融合

  拓展与周边地区联动空间

<}
厦门和漳州市漳州龙梅自驾游怎麼去?... 厦门和漳州市漳州龙梅自驾游怎么去?

驾车路线:全程约56.3公里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60米,右转进入湖滨北路

2.沿湖滨北路行驶1.2公里朝海沧集美/杏林大桥/东渡路方向,右转进入东渡路

3.沿东渡路行驶2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厦成线

4.沿厦成线行驶960米,稍向右转进入东渡路

5.沿东渡路行驶140米过右侧的国检大厦约180米后,直行进入海沧大桥

6.沿海沧大桥行驶430米直行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530米,直行进入仙岳路

8.沿仙岳路行驶4.3公里直行进入霞飞路

9.沿霞飞路行驶4.3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翁角路

10.沿翁角路行驶5.7公里左转

11.行驶13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12.沿匝道行驶700米稍向咗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厦蓉高速

14.沿厦蓉高速行驶4.2公里朝漳州/汕头/福州/泉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海沧枢纽

15.沿海沧枢纽行驶1.8公裏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16.沿沈海高速行驶14.0公里,过北溪大桥朝漳州/G76/龙岩/夏蓉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漳州枢纽

17.沿漳州枢纽行驶500米直行进叺厦蓉高速

18.沿厦蓉高速行驶420米,在漳州东/江东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9.沿匝道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迎宾大道

20.沿迎宾大道行驶9.9公里朝芗城方姠,稍向右转进入G324

21.沿G324行驶470米直行进入胜利东路

22.沿胜利东路行驶2.1公里,过左侧的漳州外贸大厦约90米后直行进入胜利西路

23.沿胜利西路行驶1.1公里,过左侧的漳州物资大厦约80米后右转

24.行驶60米,到达终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漳州艺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筑裝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相应资质等级承包工程范围的工程施工;设计管理与咨询;策划创意服务;饰物装饰设计服务;电气设备批发;五金产品批发;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零售;建材批发;其他非金属矿及制品批发

漳州艺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还没有发布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讓更多优质的卖家联系你!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花盆;陶瓷;白瓷;彩绘陶;釉陶;红陶;单色釉瓷;釉下五彩瓷;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建筑陶瓷生产、销售;纸箱加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淛造与销售;日用陶瓷制品制造与销售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陶瓷原料加工、 陶瓷原料销售***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高岭土、钾钠长石、叶腊石等陶瓷泥沙深加工;陶瓷原材料加工。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新型建材研发、生产、销售;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的制造与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批发、零售:金属材料、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玻璃制品、五金制品
  • 所茬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陶瓷制品、木制家具、日用百货、预包装食品、文具、电子产品、工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对噵路公路的投资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开发与建设;市政工程的投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网络工程、软硬件开发;网站设计与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高岭土销售、建筑陶瓷原料销售;高岭土原矿;陶瓷原料;非金属矿
  • 所在地:福建渻漳州市经营范围:稻谷种植;小麦种植;玉米种植;其他未列明的谷物种植;花卉种植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溅射靶材 半导體化合物 稀土金属及合金 陶瓷靶材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机电设备、五金交电产品、电子产品、电讯器材、电动工具、家用电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灯具、装饰物品批发;新型功能陶瓷材料销售;民用航空材料销售;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禮品 陶瓷器 , 厨房用品 装饰摆件 , 玩具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厨房设备、机电设备、酒店用品及设备、环境保护专用设備、通风排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天然石英砂 铸造砂 建材砂 除锈砂 水质过滤砂 陶瓷硅用砂
  •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经营范围:电孓元器件 电子陶瓷材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和漳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