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卿大夫 诸侯 等级,太子是吗

苻坚祀孔的是非
韩建锋 (北京)
一本旧连环画:《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绘者顾炳鑫、贺友直,撰文署“萧甘”,是巴金的笔名。连环画第三页画面是少年跪在草席对摆了几件破败祭器的桌案行礼,文曰:“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盘做祭器,学着像贵族祖宗磕头行礼的玩儿。”巴金这段文字诚极刻毒,但也算于史有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小时候就对祭礼充满了热情。祭祀是中外各族表示追慕与敬仰的共同方式,因其重要,所以普遍。盛大者出于官方的组织,但芥子细民也有自己的方式,但凡信仰,都应被尊重,虽然后者无论器皿仪注,都不能比前者的观赏性。日本、韩国保存旧物较为完整,京都几乎每月都有依循古礼的祭典,仪式上服饰的华美,气氛的庄严,礼节的不苟都让迭经丧乱传统荡尽的中国内地人陌生。台湾也保持着官方祀孔的传统,这几年台北孔庙的典礼马英九都一身长袍马褂的参加,这是民国时代官方确定的大礼服。台湾的祭孔礼已经现代化,不比日本尚严格遵循传统。近日河北正定文庙举行对孔子的春祭,即古之“释奠礼”,引来的却多为嘲讽。网友把日本祭祀的照片与之并列,对后者衣冠容止一一指摘:服装简陋、场面寒酸、气氛不够肃穆,甚至参加者大都“不好看”,一路读下来,感觉似乎是在写影评。以看戏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是当下中国的风气。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用他最庄重严谨的笔墨写了一桩大事:名士公祭泰伯祠,占了全书两回的篇幅,在后文又曾多次被提及。泰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有“让国之德”且是开发江南的始祖。孔子曾说:“太伯,其可谓至德矣!三让天下,民无德而称焉。”(《论语·泰伯》)“太伯的德行太高,人民都不知用什么言辞来称赞他才好了”。吴敬梓借书中角色之口谈到庄重祭祀泰伯的初衷:“借此大家学习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助一助政教”。寓教化于礼乐,大概是吴敬梓这类儒者面对社会道德水准普遍降低、士人节操整体倒退时所能想出的仅有办法。在早期内地出版的《儒林外史》里,照例都有一篇序言对这段情节加以“批判”,大意是“作者囿于地主阶级立场看不到广大人民的力量,把改造社会的理想寄托在虚无的‘克己复礼’之类幻想之上”云云,上世纪80年代之后,此类批判文章在重印时皆被删落,但这种倨傲和自以为是的庸俗文化观其实仍被很多人所发扬,具体到河北正定的祭孔仪式,因自己对儒学没有认同就遽尔指斥参与者即是一例。君子和而不同,现代文明的标准之一也是人对异见的尊重与包容,观者固然可以对复古尊孔表达商榷,却应理解参与者的情怀和初衷,泰伯与孔子都是儒家文明的象征,把儒学信徒对他们的礼敬归为“做戏”显然太粗暴了。有的议论着重于对祭孔活动参与者个人,如某某虽有教授头衔,其实学无所宗,著作空洞无物之类,这也是一种隔膜。对信仰表达礼敬的仪式本身,并不能要求参与者都通过严格的操行审查,甚至更应该欢迎道德有瑕疵的人,使之在参与和追思的过程中有所自省。参加泰伯祠大祭盛典的诸多“名士”,就不乏骗吃骗喝的季恬逸及被他骗的诸葛天申之流陋儒,连荣膺重要职事“三献”的马二先生,也是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喜剧人物,他们的参加所以不被拒绝,正是组织者明白“示人以轨辙”,令参与者见贤思齐才是举行祭祀的用意。正定春祭礼仪上的疏失,我没有看过全程,不能评论,但据朋友的转述,似乎颇多不合礼制。这并不奇怪,岂止释奠,中国内地各种传统祭祀典礼都已停办逾半世纪,恢复旧观谈何容易。礼制经丧乱而破碎史不绝书,《十六国春秋辑补》记前秦建元七年:“(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之元子,皆束脩释奠焉。”“束脩”,学生入学时对老师所行的致敬之礼,与奉祀孔子的“释奠”是两回事,而苻坚君臣将之混为一谈。前秦是胡人政权,不谙中原制度,固然有其可笑之处,但由一意杀伐转向尊重教化,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以技术上的瑕疵否定对他人信仰的表达的真诚,这不是理性的态度。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9.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初步形成分封制度,对商特别是西周分封制的确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含义及影响的理解。分封制的形成对后世的地方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它存在的基础是周王有绝对的实力,但随着周王实力的削弱,分封制就无法推行下去,只能走向崩溃。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主要考察你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网上课堂。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找提分点,上天天练!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朱子语类》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
据史籍记载: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这说明&A.殷商后期实行兄终弟及制&&&&&& B.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C.殷商实行“传长不传贤”&&&&&& D.殷商时期宗法与分封互为表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相似的习题。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工艺精品赏析
艺术名家专题
艺术博览推荐阅读
关公关公1蝶恋花春满园月季财神赵公明奔马宝马送福报喜图花鸟图秋实扇面画国色天香关公 关公1 蝶恋花 春满园 月季 财神赵公明 奔马 宝马送福 报喜图 花鸟图 秋实 扇面画 国色天香
名家艺术园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炳灵公三太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