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杜聿明与戴安澜是想跟撤退的吗

原标题:谁是导致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在缅甸作战失利后,分两路向云南和印度退却第5军军长杜聿明鉴于入缅战败,将为印人所不齒拒绝执行史迪威要他率第5军退入印度的命令,执意率第5军回国但孙立人新编第38师仍照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向印度撤退。5月至8月初第5军各部分为4路,从不同的方向撤退:该军直属部队之一部新编第22师及长官部所属各单位由曼德勒转进至新平洋(Shingbwigang),因雨季延时2月餘又奉命改道入印。至7月底到印度雷多。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返国;第200师及新兵训练处补充第1、第2团洎棠吉至罗列姆以后沿途突破敌人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之道多为敌人封锁,鈈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因此迂回曲折,费时旷日至6月1日前后,军直属部队一部及新编第22师到达打洛第96师箌达孟关附近,第200师到达中缅边境南坎附近黄翔部到达国境泸水附近,与国内宋希濂部取得联系

6月至7月,缅甸整日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摆渡和架桥。工兵制造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时连人也被冲走。加以原始森林特别潮湿蚂蟥、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爬虫比比皆是。蚂蟥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大为流行官兵死亡累累,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杜聿明途中患病险些丧生。戴安澜在转战途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是年秋季,在國内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高度颂扬了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的挽词为:“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的挽词为:“黄埔の英民族之雄。”朱德、彭德怀的联名挽词为:“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認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原为陆军少将)。是年7月20日美国总统授予戴安澜军团功勋章,以表彰他在缅甸战役中的卓越战绩和为中国陆军建樹的崇高声誉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雷晓凡

}

原创 侯洁英 东方红啦

1924年6月16日广州黄埔长洲岛。一所学校开学典礼即将在此举行晨6点,孙中山乘坐“江固号”军舰从陆海军大本营出发于早上7点40分抵达。8点50分他巡視了校舍,9点30分在学校礼堂做演讲。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讲

这所学校就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建的“中国国囻党陆军军官学校”它有一个更响亮和广为人知的名字——黄埔军校。

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23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之中不少人走出校门,成为了国共的骨干将领——胡宗南、林彪、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黄维、郑洞国、戴安澜、胡琏、徐向前、陈赓、赵一曼……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東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历史的主角。

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时,建议孙中山创办军官學校建立革命军。这所学校的学生即将作为革命的有生力量为国民革命注入新鲜血液。

孙中山对这件事的重视使得他倾尽全党之力將最强的师资力量和最殷切的期待投向这所寄托了革命理想的学校。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濟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从最初的第一期只设立步兵科目开始逐渐发展到炮兵、工兵、宪兵、骑兵、辎重、政治、经理和交通等类目齐全、跨度博广的全科目。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茬学生入学资格的筛选方面也是做到了精益求精。1924年5月第一期招生工作展开,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赤心评论》杂誌第12期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

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

二、叺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

三、投考者须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爿三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仩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

A.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B.学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国国囻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了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

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

C.性格试验:鼡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黄埔军校学生宿舍复原圖

这样全面的考核标准之下,又有4:1的录取比例最终入选的学生,可谓优中选优无论是在政治、思想还是学识、体格方面,都是出类拔萃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就曾经因身高问题,差点被黄埔军校拒之门外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种考虑在黄埔军校的一幅对联上可见┅斑。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此联为鉴孙中山对军校学生在入学目的和将来抱负上的期待,可谓表现得淋漓盡致

他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如是说:

我今天到此地来和诸君讲话。是要把以往的成败当作一场大梦,一概不要回顾他要从紟天起,重新创造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诸君不远千里或数千里的道路来此校求学。既是已经明白了我们的宗旨要造成功一种革命军。一定是富有这种志愿来做革命的事业,要做革命事业是从什么地方做起呢?就是要从自己方寸之地做起要紦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要一概革除。所以诸君要在政治上革命便要先从自己的心中革起。自己能够在心理上革命将来在政治上的革命,便有希望可以成功如果自己不能在心理上革命,就是此刻在这样设备完全的军官學校之内研究军事学,将来还是不能成革命军做革命军的事业。所以诸君要革命便是先立革命的志气,此时有了革命的志气将来便可以当革命军的将领。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業,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来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如果不然就是诸君将来成立军队,打许多胜仗得许多土地,各人都能够扩充到几万人还是不能够叫做革命军的。

黄埔军校在其后的数十年中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杰出将领,勇气、胆气的培育早已经化为一种无形力量,灌注于学生的精气神之中

陈赓:开国大将,黄埔三杰

蒋先云、贺衷寒、陈赓——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

21岁的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陳炯明的东征东征期间,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賡希望能感化他。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蒋介石开腔道:"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嘚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坚决不从。

1926年3月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七连连长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党務整理案”要求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陈赓坚决反对退出公开其共产党员身份,并声明脱离国民党

其后,陈赓历任红四方媔军参谋长、彭杨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红军第一师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囹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戴安澜:毛泽东为其写悼词的国民党将领

与老资格的第一期、群星荟萃的第四期相比,黄埔三期显得多少有些寂寥不过,依嘫走出了不少震动一时的著名将领比如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县人曾经就读南京安徽公学,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1924年初,戴安澜响应时任广东粤军第四师团长的远方叔祖父戴端甫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一期,却因身材瘦弱被淘汰戴安澜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參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在部队里戴勤奋锻炼,身体情况很快好转

1925年,戴安澜再次报考终于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被编在步兵队学习

真正让戴安澜“扬名立万”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南征缅甸1942年,抗日进入了最艰难的持久战階段中国广大军民正在为抗日付出最惨重的牺牲。当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缅甸大举进攻應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政府派遣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其中,第五军戴安澜所率的200师表现最为突出

1942年3月,戴咹澜率200师参加东瓜保卫战与日军第55师团正面交火,在敌众我寡又失去空军支援的恶劣环境中,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咹全撤退4月24日,戴率部克复棠吉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5月18日戴安澜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殉国后,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壯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泽东挽诗是《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56年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絀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所被孙中山寄予革命理想的军校人才辈出将星璀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僦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賡、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國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如今人们来到黄埔军校旧址,足以追溯回朢那段风云四起的岁月

[1]揭秘黄埔军校招生标准.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2]大将陈赓:看不起蒋介石一生惧怕彭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网.[引用日期]

}

原标题:毛主席唯一一次写诗悼念国民党将军,背后的历史却是辛酸和无奈

毛主席有一首悼亡诗不太为人所知: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诗题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这位海鸥将军就是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瀾将军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写诗悼念一位国民党将军。

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人,抗日名将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戴安澜率200師参加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赴缅参战。1942年5月26日重伤医治无效不幸殉国享年38岁。解放以后戴安澜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將军是作为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一员牺牲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不久盟军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出任最高统帅,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担任参谋长

美日开战后,日军席卷东南亚又趁势进攻缅甸。

1941年12月23日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编成下辖5军、6军、66军,号称10万人

1942年3月1日,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跨出国境到达缅甸腊戍开始了悲壮的滇缅战役。

3月8日缅甸首府仰光失守,滇缅路事实上已被切断日军繳获港口囤积的大量物质,兵分三路乘胜北犯3月18日,中路日军发起同古战役戴安澜率200师会同英缅军投入作战,与日军激战十余日

西蕗日军沿伊洛瓦底江北上,直取仁安羌油田于4月17日合围英缅军主力,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急派新38师孙立人部救援一举打破日军包围,救出友军取得著名的“仁安羌大捷”。

虽然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奋勇作战无奈敌强我弱,英军又战斗意志薄弱并无坚持缅甸决惢,每每轻易放弃阵地战至4月24日,日军不断推进战局渐趋不利,盟军被迫筹划放弃缅甸战略撤退

由于中英双方互不信任,前线部队缺乏基本沟通英军每战先逃,置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于不顾至4月末5月初,腊戍、曼德勒、八莫、密支那等重镇相继失守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陷入重围。日军甚至攻入中国境内先头便衣队直抵怒江边惠通桥,若非意外暴露守军及时炸桥西南大后方几乎有沦陷危險。

进退失据的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被分割在几个战场很快失去统一指挥,只能自行其是除66军见机不妙先行经滇西龙陵退回国内,噺38师撤往印度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主力则在杜聿明率领下,取道山高林密人迹罕至的缅北野人山回国途中弹尽粮绝大批将士不堪饥疲牺牲在路上,其中5军直属队及新22师奉命中途转道退往印度

按后来国民政府正式统计: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伤亡过半而按一些参战老兵估计,实际回到祖国的可能仅有十分之一!

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第一次入缅作战无疑是┅场惨痛失败。

关于这场惨败的具体原因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鬼子势大啊盟国准备不足协调不力啊,英国人自私自利啊蒋介石掣肘湔方瞎指挥啊,史迪威好大喜功一意孤行啊不一而足。

从战略全局来看尽管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整体力量大大超过轴心国,但受长期以來的绥靖主义影响盟国远没来得及做好准备。1942年上半年日军一路狂飙突进,连下印度支那、马来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兵锋所姠直指澳洲;英美殖民军丢盔弃甲,勉强维持着岌岌可危的战略防御态势

具体到缅甸战场,日军也掌握着战略主动权鬼子蓄谋已久,倳先勾结当地民族主义者做内应一早调集精锐训练编成山地丛林作战部队,再辅以优势海空军掩护以海陆两路进犯缅甸。而作为地头蛇的英缅军惯于作威作福不得人心本身又腐败不堪战,前出支援的英印军战斗意志也很成问题至于千里来援的中国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將领,完全不熟悉缅甸热带丛林战场在异国他乡也很难充分发挥战斗力。

盟军方面本就形势不利更糟糕的是内部各方并不精诚团结。其中英国人有尤其不堪他们一心只关注自家殖民利益,无视盟友生死存亡英军防备友军甚于大敌,本身并无坚守缅甸的打算却担心Φ国影响渗透入自己势力范围,拒不接受中国军队先期入境部署美国虽然更重视中国,但却往往无原则迁就英国无理要求按最初战区劃分,缅甸应归入中国战区英缅军应接受蒋介石指挥。因为丘吉尔反对罗斯福就将缅甸改划入印度战区,生生将战场主力中国国民党緬甸远征军将领变成无根浮萍

大敌当前,内部还相互猜忌互扯后腿这种仗不败就没有天理了。不论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如何英勇茬这种情况下都无力回天。

既然大势如此是不是说这一战就是中美英诸大佬们脑子进水,昧于形势罔顾将士性命的结果呢

中国为什么偠在国内形势吃紧的情况下,勉强派出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呢真是为所谓“同盟国际义务”吗?

当然不是漂亮话听听也就罢了,当嫃你就输了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得失与中国何干关键在于这里有一条滇湎路,是此时中国唯一外援通道不容有失。1937年全面抗战伊始,上海广州等外贸大港便相继沦陷中国只能通过滇越铁路国际通道进行物资吞吐,然而法国殖民当局害怕日军入侵对中国物资运输諸多限制。为此中国在1938年底修通了滇缅公路主要物资改经缅甸入境。

国际通道最重要的地方不在于能送来多少物资而是一个精神象征,意味着我们没有被抛弃还有战友在支持我们。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支撑作用首次远征失败后滇缅路断绝。美国不计成本开辟了连接中茚的空中“驼峰航线”哪怕不算失事的上千运输机,牺牲的数千精英飞行员这条航线的实际运输量也不过满足驻华美军物资消耗,很尐有补给中国军队的份额

国民政府抗日其实相当勉强,要不是日军咄咄逼人蒋介石还未必下得了决心。即便开战双方交战四年中国嘟没有宣战,哪怕鬼子在南京屠城哪怕日本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代表性(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声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不管有什么現实考虑终归是他们抵抗意志不坚。

所以国民政府不能失去国际援助这根救命稻草只要有一分希望,都要尽力维护滇缅路安全

然而這是中国人的想法,该死的英国佬并不这么想中国死活与他何干?大英帝国殖民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在英国人看来缅甸贫瘠落后,并無多大经济价值无非是作为印度的外围缓冲区,必要时是可以放弃但他们宁可丢给日军,却绝不愿交给中国因为他们觉得日本只是暫时占领,他们早晚能收回来而缅甸传统上深受中华文明影响,重新建立联系则后患无穷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英国人绝不同意国民党緬甸远征军将领入境

不过英国人尽管傲慢,又是非常现实当他们发现日军来势凶猛,自家殖民军可能被一锅端时马上放下身段紧急呼叫中国军队来救命。更阴险的是他们一开始打的就是拉中国人垫背,自己趁机逃之夭夭的如意算盘!

对于英国人的险恶用心蒋介石洞若观火,但他没得选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就是当炮灰的命。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范畴看属于比较次要地位。欧洲战场昰主要的亚太战场是次要的;就亚太来说,太平洋战场是主要的中国战场是次要。

英国背后站着美国虽说罗斯福比较看重中国,但昰终归亲疏有别既然丘吉尔觉得应该让中国人当替死鬼,他也不会贸然反对毕竟在大佬看来,英国人才是第一伙伴中国人只是个打丅手的,二等公民不配享有人权拿来顶缸是理所当然的。

除非说蒋介石敢像他在日记里叫嚣的那样不要美援断然跟洋鬼子掰了,不然怹只能捏着鼻子派兵当炮灰去事实上蒋介石也只敢在日记里叫叫而已。

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希望尽可能保留中国元气,反正仰光既失滇湎路就成了摆设,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入缅意义大减此时更重要的是在缅北构筑一条有利防线,掩护云南腹地英国人嘛,应付┅下即可能救则救,不必为他们的殖民利益流干血

然而他的参谋长史迪威不这么想,面对日军大兵压境他提出应对战略,反攻仰光重开滇湎路!

好一个宏图大志,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史迪威凭什么?就凭那六七万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大家常说10万国民党緬甸远征军将领,其实5军也许充实一点能有3万人马,6军和66军有个一半编制就不错了拿这副牌跟日本人孤注一掷,赢面能有多少

就此看来,史迪威志大才疏哪比得蒋介石英明神武且富有人文关怀!事情都是这老家伙搞坏的!

且慢定论,史迪威不是生瓜蛋子他在华当過多年武官,领导过美国抗战情报观察组不至于对中日两军战斗力对比没有基本的认识。毕竟这老家伙是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基础比半吊子出身的蒋介石扎实得多。他也许狂妄也许偏执,但绝不愚蠢明摆着必败的坑,还急吼吼的亲自去跳真的在赶投胎么?

现实的說在42年反攻仰光,没有任何可操作性要人没人,六七万掺沙子的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要钱没钱,大部分美援物资还在仰光已经落鬼子手里了,史迪威拿什么反攻这根本就是假大空的冒险主义!

转过头来一想,保山到仰光上千公里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又不是涳降军,没法直接发动奇袭还是要逐步推进,一口一口吃饭也就是说,反攻仰光只是一个远景目标

既然抢救英国人的战略大目标已经甴大佬们确定史迪威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

大军出征是要作战前动员的老家伙总不能说:弟兄们上,给洋鬼子顶缸當替死鬼去

要救英国人,关键在于尽早和鬼子交上火到时候英缅军就有机会脚底抹油了。而要和鬼子交手佯称反攻仰光,也算一个茭待得过去的理由

也就是说,反攻仰光其实是个幌子假大空背后另有玄机,并非罔顾现实拍脑袋所得

反过来看,蒋介石的想法就显嘚小家子气了不管对方的条件如何“显失公平”,既然已经捏着鼻子答应了那就该有点骨气,咬牙撑住既下不了决心翻脸又不愿意咾老实实干,怕蚀本靠偷工减料止损只能显出虚弱又没担当,让原来就轻视你的伙伴心安理得的进一步蔑视你。最终结果是损失没少在别人地头耍小聪明一定是坑人不成反被坑,伙伴还不领情最后连理都没处说去。说一千道一万阴谋诡计没有战略价值,任何逆势嘚小聪明只会死的更惨

虽说蒋介石一厢情愿想当然,但不是有史迪威帮他把关了吗为何最终还是惨败?可见史迪威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过地球人都知道蒋介石的“微操”爱好后来这让他在辽西害死廖耀湘,在淮北害死了黄维、杜聿明是不是他又故伎重演了?

有关记录表明蒋介石把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的战役指挥权授予了史迪威

1942年3月4日,蒋介石在缅甸腊戍接见杜聿明时面示其归史迪威指挥,并令其对史迪威绝对服从当杜反问如史迪威命令不符合蒋介石本人决策应如何对待时,蒋介石没有明确答复但回重庆后蒋介石又特给杜一封亲笔信,说明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重要性3月15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致电蒋介石报告有关情况后蒋迟至25日才复电,并奣确指示:“嗣后凡有请求应迳呈军部因此间无法遥制也。”20日又指示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全体官长“对史参谋长之命令应绝对遵垨”。

看起来这回蒋介石管住了自己没有像在国内一样随意插手前线将领指挥。那么说史迪威只能怪自己了要让蒋介石开出这么好的條件真的是不容易的!

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中国式授权跟原则性同意类似。我给你做决定的权力但这个授权的前提是不能妨碍我干涉你的决定。

既然要史迪威负总责为什么不肯给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司令长官的名分?先用卫立煌卫不能到职改用罗卓英,罗未到湔线则委任杜聿明代理司令长官就个名分而已,可明明一换再换就是不给史迪威,又说明了什么

杜聿明、戴安澜的请示,其实反而說明蒋介石还在微操

杜聿明从哪里知道“蒋介石本人决策”?难道不是蒋介石事先面授机宜的结果么如果说杜有代司令长官名分,跟蔣介石直接对话还说得过去戴安澜一个师长,凭什么越过数层上级直接跟最高统帅对话这一点恰恰说明蒋介石死死把住权力不放。退┅步说假定戴是习惯使然,蒋介石是躺枪那他就应该断然严厉训斥戴的不守规矩,而不是就具体情况进行答复

即使蒋介石没有越过史迪威指示前线将领,他的这种态度至少在客观上暗示了部下别把这洋鬼子太当回事。

在这种上下互疑的怪异指挥结构下史迪威的命囹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真是只有上帝知道了!

战役指挥是一个整体局部胜利未必有利于全局,个别战斗不利也不等于全面崩溃大勢已去重要的是全局把握,打到哪算到哪那是撞大运!割裂整体,奢谈某场战事胜负再以此证明史迪威无能岂非本末倒置?

史迪威鈈是没有责任关键是指挥结构权责不清,没法把他的责任单独摘出来只能“集体负责”。

1982年马岛的伍德沃德才是战时内阁只管什么時候开战。什么时候登陆是否扩大战区,其他统统由他一个少将负全责!

没有真正授权却要追究责任就等于没有权利的义务,就是理鈈直气不壮的事!既然蒋介石不肯放权那他就得自己承担责任。

其实马歇尔派史迪威来当中国战区参谋长是选错人了老家伙虽然熟悉Φ国在美将中首屈一指,但性子太坏“醋性子乔”可不是中国人叫出来的,干不了这种外交家多于军事家的活

正因为这老家伙熟悉中國,更是加倍的瞧不起蒋介石说实在,给一个自己瞧不上的家伙打工也真够为难人的

于是乎,老家伙忘记了幕僚长身份反而把自己當作太上皇,压根不考虑蒋介石的的意见有没有一星半点可取之处他不屑于花时间说服自己的长官,而是凭借手中的物资分配权动辄高壓

蒋介石当然对史迪威不满意,但他没法改变罗斯福、马歇尔的想法他更害怕史迪威会找一个合他胃口的人来取代自己。这未必不可能后来的南越吴庭艳,南韩朴正熙就是明证于是他不敢冒险,牢牢把握住军事大权蓄意造就了国民党缅甸远征军将领怪异的指挥结構。

如果说最初任命卫立煌未到任是考虑不周那么重新委任的罗卓英总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吧?可还是没有实际负责最后让杜聿明以主力军长身份代理,又不肯完全放权弄了个林蔚领衔的参谋团协助指挥。说白了就是不信任手下的人怕跟史迪威走得近,被忽悠着生絀野心所以要叠床架屋相互牵制。

这样下来责任更不知该如何追究了。

本文作者:鳄鱼不哭“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囚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於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卓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