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秘书长是什么职位书,

第三方登录:这是什么书?_百度知道
这是什么书?
1.第一部分记述作者在上元夜应几位海南文士之邀,出游赏月观景的一个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的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
2.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的自慰自解的特殊心态。(参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下册)
参考译文:
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读过哪些你认为很有趣的书?
我知道一本《羊肉炉不是故意的》,这本书非常搞笑。很有趣。还有《煮酒话西游》非常有意思,完全颠覆了我对西游记的认识。
按投票排序
190 个回答
《搜神记》里面有个故事:从前有个太守的女儿,爱上了父亲手下的一个男子,无法相见,就派侍女偷来一盆他洗过手的水,喝掉了,女孩自此怀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小孩子。等孩子长大些,太守把他带到了厅堂上,要他指出在场的人中哪个是他的父亲。小孩爬到了那个男子身前,想扑到他怀里。男子不认他,一把将他推开了。孩子跌落在地上,就化作了一滩水。 有趣的书很多,但搜神记和聊斋志异是我印象里觉得最有趣的书,因为“边际有趣效用”最大。就像你特别饿的时候一共吃了五个包子,第一个包子最好吃一样。啦啦啦,那个故事还没完,结局是:在太守的盘问下,女儿说出了实情,太守就很开明地让女儿和这个男人结婚了。嗯嗯。
《世说新语》就非常有趣另外,当属《银河系漫游指南》
有趣,就是密度大到每句都是痒痒点的咩?《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幽默文集,比如里面一篇“库戈麦斯插曲”的小说可以让你一直眯着眼贱嗖嗖微笑着读完,再比如“艾伦笔记选”一句一个哏,一段完整一个包袱。想起那个段子,编辑退稿,伍迪问为什么,他说:“伍迪,这篇文章笑点太多,你不能每句话都是笑点。” 《第二十二条军规》写战争的书,我最爱这本了,太有趣了,“看什么都是两个的中士”“口里嚼着七叶树果子的少年”……四十六万字到处跑偏但处处是美和哽咽,荒诞和蛋疼,你想知道黑色幽默长什么样子就看这本吧。话说,约瑟夫-赫勒是个有趣的作家,他分别拿战争、亲情和宗教三个及其严肃的话题写了三本劲儿劲儿地小说。《五号屠场》库内特-冯内古特,不正常的人在战争中的表现总是欢闹一大串。《好兵帅克》《铁皮鼓》呦呦呦《九故事》里面一篇笑面人每次拿出来读都能让我笑得脊椎骨咯咯作响手心生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呢,话说塞林格的小说那由对话和书信支撑的世界还真是妙趣横生哎,可每一篇故事总是让人觉得美并含凄楚。不知最近网络泻出的《三个故事》好看不……如果你是塞林格迷的话,当然也会觉得《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也很带劲呢。《好笑的爱》昆德拉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最有趣的昆德拉,里面有一篇很出名的“搭车游戏”。《思维的乐趣》 小波这书的名字就告诉你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但推荐给25岁之前的人看吧,因为一个年龄再大点的正常的青年不用看这书随着成长也会明白其中的大部分道理。《布鲁克林的荒唐事》那些熟悉保罗奥斯特的家伙们可能不会给你推荐这本呐,但这绝对是他最有趣最温情的一本书了,看这本书总让我想起另一个电影《阳光小美女》,一样样的呢。《米格尔街》奈保尔最易读最欢乐的书啦,短篇小说集,一个小镇上各种“个性怪人”发生的尿性故事,真的不错。跟这本差不多的还有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我还是更喜欢米格尔街~《安杰拉卡特精怪故事集》适合睡前读给蛇精病爱人听的轻重口故事。精怪故事就是一个国王向另一个国王借一勺糖,精怪故事就是婆婆给自己装上了海狸阳具杀死了儿子霸占了儿媳妇,精怪故事就是背叛丈夫一次就从阴道里掏一只海蜇出来,精怪故事就是小红帽与大灰狼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炼金术的化学方程式。《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索尔-贝娄。如果你不了解一个女人的身躯与腿是如何连接的话,那你就根本不懂得爱情的真谛。………………想起来的就先写这几本吧,祝你笑出腹肌呦。
有趣,就是这本书能给读者一个宏大的世界去想象。第一本《红楼梦》。可能有人要拍我:这可是莫大的一个悲剧。但是没有任何一本书构建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太虚梦境,古典院落里的正当年华的才子佳人,前无忧虑后无断崖,相对自由地吟诗作对,寻一个风景幽谧的地方联句三十言;勾心斗角却隐而暗说的政治斗争,心思深重的上一辈恩怨,只落些灰线到故事里;这就是一整个世界,个人能找到太多有趣的地方。第二本《爱你就像爱生命》。印象中最轻松愉快的一本书。一迭声的“银河哇”,总让人忍不住嘴角扬起,大约爱情就是他的每封信这样,琐碎而真切,字字句句都仿佛期待着你要永远陪着我。小波真是个可爱的男人。第三本《鲁滨逊漂流记》。记得小时候在凳子上一遍又一遍翻阅这本书,无限带入自己是那个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外国人,懂得如何去挑选一块干燥的地方来居住,懂得开辟一块地来种植甚至会烤面包,懂得用阳光来计时用刻度来记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文明世界的人。这个纯粹的荒岛世界,一切都要自己去拾捡和创造,多有意思。诚如有人所说,有趣这个词一定是因人而异的,过往造就的你和我一定对书籍有不同的品味。个人而言觉得担得起“有趣”这两字儿啊可真必须是高难度。我的定义是,故事性的那么必须血肉丰满让我感受到完全的俘获;非虚构类的必须情感丰盈足够打动人。想起来再补充。:)
好吧,看了好多答案,觉得你们定义的有趣的趣点都好高,都好无趣....好吧,忽略我是文盲大部分书读不出有趣。先抛出答案:徐冰的《地书》取自某商城中对该书的介绍:取自某商城中对该书的介绍:《天书》之后,艺术家徐冰历时七年,又一奇书问世,没有任何传统文字,不是绘本,不是漫画,但任何人都可以读懂!这本书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足以刷新一个你对阅读世界的体验经历。你突然发现你需要重新定义脑中关于「文字」和「语言」间的印象,你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存在来解构你所熟悉的生活:从起初的素未平生到中间的会心一笑再到最后的咀嚼英华,你会发现真正有趣的并非是这本书给你带来的全新认识,而是过去思维不曾拓过的自己。  《地书》让徐冰试着去实现普天同文的理想,由于地书还处于很原始的状态,正如读者使用“字库”软件时所感受到的一样,它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他相信,无论人类以后的语言和文字会发生多么大的改变,象形性符号或语言是人类最可靠的传达依据。他希望,如果有可能地书语能被大家在今后使用的话,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可以无限可能的丰富和完善这部新文字。  从20多年前的《天书》到如今的《地书》,徐冰表态,“这两件作品非常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由于我对艺术的态度一样而导致的,我对艺术的态度就是跟着时代走。”在他看来,好的艺术家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在工作室的工作和时代之间的关系,好的艺术家会把处理这样的一个关系的“技术”当做是自己的本份,这个“技术”的好坏决定了这个艺术家本事的高低,而这个技术是徐冰非常看重的。  抱着这个态度,80年代末期徐冰创作了《天书》这件作品。“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天书》,而我今天面对一个这样和20多年截然不同的时代,所以才有了《地书》这个作品。但这个创作态度是一样的。”  纵观徐冰的艺术生涯,他持续地在全球语境下探寻着书面符号和视觉交流之间的关系,给予观众新鲜的多角度的洞察途径。从早期的自己手工刻制的三千多无法识读的新中国字《天书》(),到他1994年前后完成的将英文变体为类似中国方块字的《新英文书法》,再到现今的《地书》。如果说徐冰之前的《天书》没有人可以读懂,那如今的这本《地书》就是人人都能读懂,用徐冰自己的话说:“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
只要他是被卷入当代生活的人, 就可以读懂这本书。”上一个这书的一页,其中意味自己揣摩一下,强烈推荐!特别有趣!!!PS:我突然想到以下几个问题:.....自己多读点这样的书啊亲!--------------------------------------
钱锺书的《围城》(对我是钱老的狂热粉)。趣味于字里行间。《写在人生边上》也是钱老的,那是一种大智慧者看待人生的视角。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很有趣,读了以后发现世界都变的有点不一样了,量子力学不仅仅是力学。韩寒的《三重门》,当然年轻的时候看着很好玩,我初一的时候看的,它和围城就像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一脉的感觉。楼上有些也说到了,高一的时候读过《悟空传》,当时惊为天人,觉得西游记还有这样的视角,有趣有味。对于吃上面,我是比较推荐汪曾祺汪老的散文,别人整理过汪老的一些散文里面关于吃食的篇目,有这么一本书叫《汪曾祺谈吃》,挺有意思。单纯有趣而言,王小波钱钟书梁实秋林语堂这几位大家的散文,都非常生动有趣,深谙幽默之道,且各有所长,我经常看的集子是《沉默的大多数》,《雅舍小品、杂文》。对于敬仰东坡先生风采的,可以去读一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挺好玩。古籍方面,有趣的挺多,我自己觉得读过的最好玩的算是《说文解字》
《别闹了,费曼先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各种奇思妙想,各种高段位恶作剧,读之不禁莞尔。
首先答题:【我读过哪些我认为很有趣的书?】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本书能让人笑出来比如这一段:(妈妈给安安讲了水浒的故事,讲到了武松。)
有一天下午,妈妈坐在二楼书房里写什么东西,耳里忽有忽无的听着窗下孩子们嬉闹的声音。突然,她停下笔来,孩子们似乎在和过街的老人谈话,其中有安安的声音,不清楚在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又是孩子们和过街的老人交谈的叽叽喳喳声。重复几回之后,妈妈实在好奇了。她趴在窗上,伸出半个身子往下看。
六岁的安安和对门五岁的弗瑞弟,各人手里挥舞着用竹竿和破布扎起的旗子,站在人行道的两边。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蹒跚而来,两个小男孩拦在她面前,把旗子交叉,挡着路,安安用清脆的德语说:
“嘿!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们需要点盘缠!”
老妇人呵呵呵笑起来,说:“哎呀!光天化日之下碰到强盗!我没有钱,可是有巧克力,行不行?求求你们!”
两条好汉睁着晶亮的眼睛,看着老妇人枯槁的手臂伸进菜篮子里。
“好,放行!”安安威武地施发口令;两支旗子撤回,让出路来。
这条街的一端是个老人院,另一端是个超级市场;安安显然专找老人下手。
在两个强盗尚未来得及逮到下一个老人之前,妈妈已经离开了窗口,赤脚飞奔下楼,夺门而出气急败坏地,正要破口大骂,安安兴高采烈地迎上来,一边挥舞着旗子,一边大声说:
“妈妈妈妈——你看你看,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弗瑞弟也有功劳……”来源:这本书带有一个母亲的爱与柔情比如这一段:
九月,安安和爸爸妈妈到了美国。他们在森林里租了一栋小小木头房子。房子四周长满青草,一身鸡皮疙瘩的小青蛙常常跳上台阶,闪进纱门来。  有一天早上,太阳特别亮,长长斜斜的阳光一道一道射进森林里来,轻飘飘的灰尘在一道一道光里翻滚。爸爸在厨房喝咖啡,妈妈倚着栏杆读报纸,安安刚刚把妈妈的牙刷塞进树干上一个洞里,现在正忙着把泥土塞满爸爸的球鞋。  妈妈好像听见一个细细的声音,“ㄅㄜ——”她继续看报纸。  “ㄅㄜ——”又来了,原来是华安在发声,妈妈不理他。  “ㄅㄜ,妈妈,ㄅㄜ!”华安似乎焦急起来,声音坚持着。  “怎么啦,宝宝,哎呀,爸爸鞋子给你搞这么脏!”  “ㄅㄜ,妈妈,ㄅㄜ,ㄅㄜ,ㄅㄜ!妈妈,ㄅㄜ!”他已经爬了过来,扯着裙角站起来,用胖胖的手指着草丛。  妈妈细看了一下,草丛错杂处,昂然站着一只大公鸡,鲜红的鸡冠衬着金绿的长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公鸡也有一对圆溜溜的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跟它差不多高的华安。  “妈妈,ㄅㄜ!”安安带点兴奋、带点惊恐地,努力用手指着大公鸡。  妈妈好像听到脑子里滴答一声,突然懂了。对呀,一身羽毛、两只瘦脚、一把尖嘴,这不是Bird,ㄅㄜ,是什么呢?  妈妈狂热地拥吻华安,一边像个很没有教养的女人扯着喉咙大叫:“爸爸快来呀,安安说话了,说话了,他会说话了……”  安安很厌烦地,奋力推开妈妈的脸,拼命扭着身子、拉长脖子想凑近看看草丛里那个神气活现的家伙。来源:这本书包含着一个母亲的矛盾与教育思考比如这一段: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这是什么白痴的双重标准?为什么你公务繁忙是成功的表现,我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抛弃母职?”  咆哮了一阵之后,妈妈就背对着爸爸,不再理他。  安安拎着根细细的柳枝,从草丛深处冒出来,草比人高。  他看见爸爸在生火,腌好的烤肉搁在野餐桌上。他看见妈妈坐在草地上,阳光透过菩提树叶,一圈一圈摇摇晃晃地照着她的背脊。  “妈妈,你在干什么?”像个老朋友似地挨过去,和妈妈肩并肩。  “妈妈在——”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在想事情。”  安安握着柳枝,做出钓鱼的姿态。  “想什么事情呀?”  “想———”  妈妈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不愿意敷衍这小小的人儿,因为她觉得这不及草高的小小人儿是个独立而庄严的生命,她尊重。然而,她又怎么对两岁半的人解释: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择;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的是个人自由意志的削减。她又怎么对两岁半的人解释:这个世界在歌颂母爱、崇敬女性的同时,拒绝给予女人机会去发挥她作为个人的潜力与欲望?她怎么对孩子说:妈妈正为人生的缺陷觉得懊恼?  “你在想什么,妈妈?”钓鱼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说:“妈妈不快乐!”伸手去揽那小小的身体。  小伙伴却站直了身子,摸摸妈妈的脸颊,正经地说:  “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  母亲像触了电似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地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  “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  妈妈抱着头坐着,好久不动,像睡着了一样。她其实在倾听那草丛后面小溪淙淙的流声。那不说话、不讲理论的小溪。她终于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草,牵起小伙伴的手,往溪边走去。  “我们去找爸爸,”她说,“他一定在捡柴。”来源:这本书甚至还写出了中西方幼儿教育的差别比如这一段:
有一天早上,妈妈一边帮安安梳头,一边说:  “今天带你去幼稚园看看。”  安安有点紧张:“是不是跟德国的幼稚园一样?”  “嗯——”做母亲的沉吟起来,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的幼稚园年代了,虽然还记得破碎的儿歌词“排排坐、吃果果……”今天的孩子还“排排坐”吗?  手牵着手,妈妈紧张地看着轰隆轰隆川流不息的车辆,找不到空隙过街去。她觉得头昏心跳,手掌出汗,在路边支撑了很久,却看见对面穿制服的一个小萝卜头若无其事地穿梭过街。她终于也过去了。  园长带妈妈去看小班。妈妈首先注意到房舍的结构是台湾典型的“教室”,正正方方的一个房间,开着正正方方的窗和门。“教室”的布置也是她在台湾长大过程中所熟悉的:前面挂着黑板,对着黑板的是一列一列整齐的桌椅。此刻,小小教室里坐着密密麻麻的人。老师站在前面,正在教孩子们认字。  “还是排排坐,四十年都没有变!”妈妈心里想着。在德国的幼稚园里,房间不像“教室”,倒像个家庭起居室。一个角落里是玩家家酒的地方,放着娃娃的床、衣柜、玩具厨房、小桌小椅。另一个角落里叠着厚厚的海绵垫,是聊天和翻滚的地方。右边的墙角下铺着一张地毯,玩积木造房子就在这张地毯上。左边的墙角下有一张矮胖的方桌,四周围着矮胖的小椅子,剪纸劳作就在这张桌上。其他还有几落桌椅,散置各处。  清晨七点半,幼稚园开门。零星几个小把戏就被爸爸或妈妈送来了。来得这么早,多半因为爸妈两人都得上班。陆陆续续的,孩子越来越多。安安通常九点才到,看他起得多迟。到九点半,大概所有的同学都到了,总共有廿个。  到了之后做什么?洁西卡坐到早餐桌上开始吃妈妈准备好的面包和乳酪;桌上已经摆着牛奶和果汁。丹尼尔快步冲到积木毯上,开始一天的巨大工程;瑞莎乖巧地挨到克拉太太身边去,要了把小剪刀,动手做纸灯笼;路易和多莉正在角落里扮演医生和护士,多莉怀里抱着一个生病的娃娃,很心疼的样子;玩组合玩具的卡尔和汤玛士正在怒目相视,马上就要厮打起来;华安正从墙边玩具柜里抽出一盒拼图,今天早上,就从这个开始吧!  “要来的孩子实在太多,我们校舍来不及建,所以,”园长正在向妈妈解释,“所以就挤了点。这个小班,现在一个老师带四十个孩子。”  “我们校车一大早去巡回接小朋友,到校时间大约是早上八点。”园长指了指停车场上一列排开的娃娃车。  “八点到了之后做什么呢?”妈妈细细地问。  “八点到九点是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在操场上玩。九点开始上课——”  “上课?上什么课?”妈妈诧异地问,她看见教室里三岁大小的孩子,好像坐都坐不稳的样子。老师声嘶力竭地在说什么,娃娃们有的在说话,有的在扭动,有的在发呆。  “我们有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早上三节课,每一节四十五分钟。”  这岂不是正规小学了吗?妈妈开始担心起来:华安从来还没有经历过“组织”性的团体生活,他不曾排过队伍,不曾和小朋友动作齐一地对“老师”一鞠躬,不曾照固定位置“排排坐”过,更不曾上过所谓的“课”。在他的幼稚班上,小朋友像蜜蜂一样,这儿一群、那儿一串,玩厌了积木玩拼图,玩厌了拼图玩汽车,房间里头钻来钻去的小人儿,像蜜蜂在花丛里忙碌穿梭,没有一个定点。  团体活动,倒也不是没有。譬如体育,孩子们学着翻筋斗、跳马、玩大风吹;譬如唱歌,孩子们围着弹吉他的老师边弹边唱;譬如画画,每个小人儿穿着色彩斑斑的兜兜坐在桌边涂抹。但是这些所谓团体活动,只不过是大家同时做同一件事情,并不要求规范和齐一。而且,不愿意加入的孩子尽可以独自在一旁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他甚至还没有上课和下课这种时间规范的概念——”妈妈似乎有点抱歉地对园长解释,“在德国的幼稚园里,孩子们只有一件事,就是玩、玩、玩……”  正说着,老师带着小班萝卜头鱼贯而出。有些孩子们兴奋得控制不住,冲出门来,被园长一把逮住:“不可以!操场是湿的,今天不可以出去玩!”  老师赶忙过来,七手八脚地把小逃犯归队。走廊下,四十个小人儿手牵着手排成两列,等着,眼睛羡慕地望着操场那头正从滑梯上溜下来的华安;他的裤子和袜子早就湿了,妈妈知道。  “小朋友,手拉好,要走了!”老师大声地发号施令。  “去哪里呀?”妈妈惊讶着。  “上厕所。”园长说。  “集体上厕所?”妈妈呆呆地问。  “对,”园长耐心地解释,“孩子人数太多,如果上课的时间里,一下去这个,一下去那个,没办法控制。所以每一个小时由老师全体带去。上课中途尽量让小朋友克制。”  “哦!”妈妈心沉下来,这个,安安怎么做得到;他可是渴了就上厨房拿水喝、急了就自己上厕所、累了就到角落里自顾自看书的,他怎么适应这里空间、时间、和行为的种种规范?来源:最初爱上这本书,是因为序言里最朴实的关怀:
“阿婆,我要这一束!”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馒!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  “王爱莲,补习费呢?”  林老师的眼光冷冷的。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六十个学生冻冻地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象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没有补习费,还敢来上学?”  林老师从来不发脾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你。  “上来!”  王爱莲抽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刚好站在我前面;今天,她连袜子都没穿。光光的脚夹在硬邦邦的塑胶鞋里。我穿了两双毛袜。  “解黑板上第三题!”  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  王爱莲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  “过来!”  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  藤条一鞭一鞭地抽下来,打在她头上、颈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来。王爱莲两手捂着脸,缩着头,不敢躲避,不敢出声;我们只听见藤条扬上空中抖俏响亮的“簌簌”声。  然后鲜血顺着她虬结的发丝稠稠地爬下她的脸,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来就肮脏的土黄色制服。林老师忘了,她的头,一年四季都长疮的。一道一道鲜红的血交叉过她手背上紫色的筋路,缠在头发里的血却很快就凝结了,把发丝黏成团块。  第二天是个雨天。我背了个大书包,跟母亲挥了挥手,却没有到学校。我逛到小河边去看鱼。然后到戏院去看五颜六色的海报,发觉每部电影都是由一个叫“领衔”的明星主演,却不知她是谁。然后到铁轨边去看运煤的火车,踩铁轨玩平衡的游戏。  并不是王爱莲的血吓坏了我,而是,怎么说,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发生”:隔壁班的老师大喊一声“督学来了”,我们要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来;前头的林老师换上轻松的表情说:“我们今天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作“鸡兔同笼”。  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要不然,就是张炳煌得了个“丙下”,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间跑步绕校园一周。  我每天背着书包,跟母亲挥手道别,在街上、在雨里游荡了整整一个月,记熟了七贤三路上每一个酒吧的名字,顶好、黑猫、风流寡妇、OK……  被哥哥抓到、被母亲毒打一顿,再带回林老师面前时,我发觉,头上长疮的王爱莲也失踪了好几个星期。我回去了,她却没有。  王爱莲带着三个弟妹,到了爱河边;跳了下去。大家都说爱河的水很脏。  那一年,我们十一岁。  ※※※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吋一吋的往上抽长……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来源:这本书很短,很通俗易懂,让我很喜欢。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加载了全部的答案,全选并复制粘贴到word里,查找“龙应台”,只找到了《目送》,查找“你慢慢来”,没有结果。遂答题。只是觉得没必要在知乎输出无用的答案,尤其是只列出书名,没有任何注解的答案,还和更早的答案重复,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做法。另外,这类问题越来越多,知乎越来越需要答案查重功能了。
1.2.3.4.5.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人书是什么装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