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沙连骑迹车行,朔吹断边声

1、古人以五行配属四方与中央東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央属土。东方属木木,其色青故“青风”为东风。

2、古代阴阳家以春夏秋冬代表四方东春、喃夏、西秋、北冬,故“春风”为东风

3、四季与五行: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每季末月属土,由此可推定四季风的称谓洳,木青则春为“青风”;火赤,则夏为“赤风”;金白则秋为“白风”;水黑,则冬为“黑风”南朝 梁元帝《纂要》:“春曰青陽……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上述风皆为东风。

4、八卦与八方:震在东离在南,兑在西坎在北;巽在东南,乾在覀北坤在西南,艮在东北《兵书》:“风从震来,名婴儿风”震位东方,故“婴儿风”为东风《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曰条风。”高诱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故“条风、明庶风”为东风;巽位东南,故“巽风”为东南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艮風、少男风”为东北风

5、五音与四方: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故五音与四季、四方相应宫属土,居中央畅四方;商属金,为秋声西方也;角属木,为春声东方也;徵属火,为夏声南方也;羽属水,为冬声北方也。如商音之旋律,悲凉哀怨晋 陶潜《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宋 苏轼《次韵郑介夫》:“相与啮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商属金,代覀方故“商飚、商吹、商风、商信、寒商、清商”等皆为为西风。

从南向北刮的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毛传:“南风谓之凯风。”南朝 孔灵符《会稽记》:“弘(郑弘)识其神人也,曰:‘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另,古代乐曲洺相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又,南方的乐曲。《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杨伯峻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又,《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又南朝诗的风格。明 胡应麟《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于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于是唐文挺出,一扫而泛空之”又,南方的风气唐 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南风。宋 文同《旱雷》:“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康囿为《大同书》:“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另,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春秋潛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暗。至十三年苻坚灭之。”唐 王昌龄《失题》:“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炎热的风多指南风。唐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火风晴处扇山鬼雨中呼。”宋 曹勋《病起有感》:“生死去来浑付梦火风煎迫谅非坚。”宋 释子淳《静上人病以偈贻之》:“火风地水合为身犹若晴空一点尘。”元 王哲《西江月》:“堪叹火风地水为伊合造成形。”

夏天的东南风亦可用作南风。晋 周处《风土记》:“五朤风发六日乃止。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以名之”《太平御览·天部》卷十:“黄雀风,濯枝雨”濯枝雨,指农历五、六月間的大雨

南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三国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風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蕤宾乐律名,配阴历五月唐 李白《过汪氏别业》:“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宋 刘辰翁《贺新郎》:“昨上云台占云物,占得景风南至”元 侯善渊《益寿美金花》:“景风初现,宝适祥云乘九变”另,东南风《淮南子·地形训》:“东南曰景风,南风曰巨风。”又,东风。南朝 任昉《王文宪集序》:“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刘良注:“景风,东风也。”又,祥和之风。《尸子》卷上:“祥风,瑞风也。一名景风,一名惠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法苑珠林》卷七:“李巡曰:‘景风,太平之风也。’”

南风。《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巨风。”高诱注:“离气所生一曰凯风也。”《淮南子·地形训》:“南方曰巨风。”宋 陈士徽《广阴亭诗》:“巨风吹天,振海浪如屋。”宋 黄大受《公安》:“巨风携银山,性命鸿毛轻。”明 黄辉《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和暖的风指南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三国 陈琳《宴会诗》:“凯风飘阴云,白日扬素晖。”晋 陶潜《和郭主簿》:“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明 王问《斋中听谈琴师弹归詓来辞》:“凯风来自南,飘飘吹带襟”另,《诗经》篇名该诗赞美孝子,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隶释·汉敦煌长史武斑碑》:“孝深凯风,志洁羔羊。”南朝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仰昊天之莫报,怨凯风之徒攀”宋 陈深《寿元俞治中》:“凯风荡清淑,秦溪钟妙英”宋 苏颂《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

南风。汉 王褒《洞箫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汉 班固《幽通赋》:“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和风。后指南风《淮南子·地形训》“南方曰巨风。”高诱注:“一曰恺风。”明 黄辉《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即麦信江淮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多用作南风唐 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唐 王建《田家行》:“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唐 朱庆餘《酬萧员外见寄》:“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阁来”唐 徐凝《玩花》:“花到蔷薇明艳绝,燕支颗破麦风秋”宋 汪藻《过临岼》:“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

黄梅时节的风,多用作南风唐 王勃《采莲赋》:“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飚浅燠”

清凉的南风。晋 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宋 汪藻《北窗》:“绿阴微缺处最得南飔多。”

南風唐 邬载《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宋 史浩《点绛唇》:“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宋 方味道《水龙吟》:“纶巾少驻家山,北窗睡觉南薰起”宋 韩淲《浣溪沙》:“酒以歌长谁乐事,诗成杯滟我离群香消凉意有南薰。”明 何景明《中元节》:“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另指《南风》歌。唐 王维《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動南薰。”唐 陆龟蒙《杂讽》:“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唐 沈佺期《塞北》:“归来拜天子凯乐助南薰。”

和暖的风多用作南風。唐 韩愈《奉和兵部张侍郎》:“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宋 苏轼《桃源忆故人》:“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宋 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 晏几道《浣溪沙》:“南陌暖风吹舞榭东城凉月照歌筵。”宋 杜安世《浣溪沙》:“暖风交颈傍清涟羡他真个好因缘。”

和暖的风多用作南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宋 林光朝《生女》:“富家生一女煖风来玉树。”

夏季风炎热的风,常用作南风南朝 江淹《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佛国记·正文》:“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周书·列传》卷五十:“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另,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

即景风,夏至后和暖的风亦用作南风。汉 班固《东都赋》:“习习祥风祁祁甘雨。”李善注引宋均曰:“即景风吔其来长养万物。”南朝 江淹《曲赦丹阳等四郡诏》:“而玉烛未调祥风尚郁。”唐 韩愈《岐山下》:“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另预兆吉祥的风。《尚书大传》:“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汉 班固《白虎通·致仕》:“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钟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上仙公主灵座有祥风瑞虹之应。”明 刘基《步虚词》:“太微启灵宇,紫殿含祥风。”《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近有祥风庆云之瑞。”

东南风,和风常用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高诱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唐 柳公权《夏日联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唐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 恩命追赴阙下》:“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宋 王沂孙《庆清朝》:“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明 徐渭《忆潘公》:“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已过荔枝红”

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常用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 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宋 米芾《诉衷情》:“薰风吹动满池莲,晓云楼阁鲜。”宋 韩元吉《鹧鸪天》:“雨歇云如隔座屏,薰风摇动一天青”明 李东阳《天津八景》:“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另,指《南风歌》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宋 姚述尧《南歌子》:“薰风飒飒度虞弦,更拥姬姜何惜、醉华年。”

熱风,常用作南风南朝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蕤宾五月》:“炎风以扇户,暑气于是盈楼。”唐 韩愈《县斋有怀》:“毒雾恒熏昼,炎風每烧夏”宋 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御风不必问雌雄,只有炎风最不中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清 高述明《塞外》:“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另,指东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北曰炎风。”高诱注:“炎风,艮气所生,一曰融风”《淮南子·地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唐 杜甫《诸将》:“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南风。清 顾炎武《元日》:“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王蘧常汇注:“阳风句徐(徐嘉)注:‘《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另,东风。三国 曹植《感节赋》:“愿寄躯于飞蓬,乘阳风之远飘。亮吾志之不从,乃拊心以叹息。”隋 佚名《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乾健坤从,阳风阴阳”

祥风。洋通“祥”。常用作南风汉 王充《论衡·状留》:“故夫转沙石者,湍濑也;飞毛芥者,猋风也。恬水,沙石不转;活水洋风,毛芥不动。”

夏季热风,多用作南风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重光丽天,而不能曲景于幽岫之中。凝冰惨栗,而不能凋款冬之华,朱飙铄石,而不能靡萧丘之木。”

指两湖一带夏季的一种大风,多用作南风

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唐 李白《忆秦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南唐 冯延巳《菩萨蛮》:“西風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人远。”宋 袁去华《水调歌头》:“轻帆卸处西风吹老白苹洲。”宋张孝祥《鹧鸪天》:“又向荆州住半年西风催放五湖船。”清 陈维崧《百字令》:“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清 纳兰性德《蝶恋花》:“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樹。”另喻一种势力或倾向。《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西风。按五行说西方属金。金色白,故称宋敖陶孙《思古人》:“古人,思古人古人皎皎若日月。我欲剖棺斩出古人心惟见苍苔漫白风。”宋 姜特竝《骤寒拥炉》:“雪霰晓漫漫天公剩作寒。林梢栖白风炉焰舞红鸾。”

凄厉的寒风多用作西风。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風)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古诗十九首》:“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三国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晋陆机《苦寒行》:“阴云兴岩侧,悲风鸣树端”唐 杜甫《冬到金华山观》:“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唐 白居易《乱后过流沟寺》:“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宋张孝祥《浣溪沙》:“酒阑挥泪向悲风。”元 张宪《咸淳师楿》:“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清 曾国藩《废邱关》:“行人一长叹万壑悲风回。”

指使植物凋零的强劲的秋风常用莋西风。闻一多《红烛·花儿开过了》:“一夏底荣华被一秋底馋风扫尽了”

即阊阖风,指秋风常用作西风。晋陆云《答孙显世》:“昌风改物丰水易澜。”南朝 鲍照《还都口号》:“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即阊阖风指秋风,常用作西风《文选·张衡》:“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于高祖。”薛综注:“阊风秋风也。”

秋风常用作西风。《淮南子·天文训》:“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高诱注:“《兑》卦之风也。”《史记·律书》:“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三国韦昭注:“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风。”唐 储光羲《登秦岭作 时陷贼归国》:“气逐招摇星,魂随阊阖风。”宋 富弼《寄欧阳公》:“意古直出茫昧始气豪一吐阊阖风。”宋项安世《又月出次韵》:“光分少皞金天露气挟蓐收阊阖风。”

秋风常用作西风。汉班固《白虎通·八风》:“昌盍风至,戒收藏也。”《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作“阊阖风”。

旧时福建灥州﹑福州﹑兴化等地称农历七八月间所吹的东北风常用作西风。宋洪适《满江红》:“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宋 卷刚中《耦书》:“痴风连日塞云低庭榭清寒小雨飞。”宋 宋伯仁《问梅》:“痴风衮衮送寒来竹裹人家总未开。”宋吴潜《五用喜雨韵》:“痴风盲雨骤难禁撼壁掀窗夜向沉。”

指西风《灵枢经·九宫八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另,罡风。高天强劲的风。唐顾况《曲龙山歌》:“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宋 王梦应《摸鱼儿》:“看浩荡刚风,跨虬飞佩,玉影乱如水。”宋 范成大《玉华楼夜醮》:“紫云澒洞千柱浮,刚风八面寒飕飗”《朱子语类》卷二:“高山无霜露,却有雪……道家有‘高处有万里刚风’之说便是那里。”清黄宗羲《过云木冰记》:“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

指秋风,亦用作西风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唐 杜甫《奉送郭中丞充隴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师尹注:“高风八月风也。”明刘基《淡黄柳》:“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另强劲的风。汉 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徊兮,览周流于朔方。”唐 李白《赠崔侍郎》:“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清吴伟业《清风使节图》:“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另指遭受强风。唐 杜甫《向夕》:“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叒高尚的风操。晋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又高雅的艺术风格。宋梅尧臣《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朤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又美善的风教、政绩。唐 韦应物《始至郡》:“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

指秋风亦用作西风。因五音中的商音属秋代表西方,故称南朝谢惠连《秋怀》:“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李善注:“寒商,秋风也《楚辞》曰:‘商风肃而害之,百草育而不长’”

寒风,多用作西风宋曾巩《送刘医博》:“深冬山城万木落,阴气荡射生寒飔”

秋风。南朝 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宋梅尧臣《答裴送序意》:“我於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宋 王偁《将进酒》:“当歌激风和结楚,吴姬白苎莫停舞黄河东走不复回,白日经天岂能驻”

秋季急风。按五行说秋属金,故称多用作西风。南朝王僧孺《与何炯书》:“素钟肇节金飚戒序。”宋 曹冠《念奴娇》:“金飚替暑觉庭梧湘簟,凉生秋意”宋 曹冠《好事近》:“商素肃金飚,吹帽又逢佳节”明 夏完淳《秋郊赋》:“届素律而厉威,搏金飙而矫勢”清陈维崧《念奴娇》:“凄清庭院,乍金飚压下一天黄雪”

指秋风。按五行说秋方属金,故称多用作西风。唐李渤《喜弟淑洅至为长歌》:“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唐 乔知之《从军行》:“玉霜冻珠履金吹薄罗衣。”唐 于邵《送王少府序》:“凉风已半金吹淅沥。”前蜀贯休《送梦上人归京》:“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下》:“又桃源夫人题《中秋月》云:‘金吹扫天幕,无云方莹然。’”

秋风按五行说,秋属金故称。多用作西风晋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唐 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宋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 晏几道《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浅醉闲眠,一枕江风梦不圆”《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囷、薰、金、朔四样风配着四时”

秋风,按五行说秋属金,故称多用作西风。唐公孙杲《赠诸法师》:“玉叶低梁下金飗引窗前。”

指秋气代指秋风。按五行说秋属金,故称多用作西风。前蜀贯休《早秋即事寄冯使君》:“金脉火初微开门竹杖随。此身全昰病今日更嗔谁。”

秋风按五行说,秋属金故称。亦用作西风唐甘子布《光赋》:“银河披曀,金飔送清”

九月风,秋风亦鼡作西风。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唐 李商隐《河内诗》:“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冯浩笺注引《提要录》:“鲤鱼风乃九月风也。”宋 贺铸《如梦令》:“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元李治《鹧鸪天》:“云淡泞朤朦胧,醉乡千里鲤鱼风”明 唐寅《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亦省作“鲤风”。清 厉鹗《山坡羊》:“鲤风试弄凭阑袖自笑文园多病后。”

亦作“凉飙”指秋风,多用作西风汉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熱”唐 王勃《易阳早发》:“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唐 白居易《一叶落》:“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宋 王安石《回桡》:“柴荆散策静凉飚,隐几扁舟白下潮”宋曹冠《东坡引》:“凉飚生玉宇,黄花晓凝露”宋 傅察《七月十一夜凉风聚至事书怀》:“涼飚此夕何佳哉,万里朱炎去不来”

凉风,多指秋风、西风唐李世民《秋日翠微宫》:“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唐 钱起《早下江宁》:“暮天微雨散,凉吹片帆轻”宋 王之道《水调歌头》:“暑雨湿修竹,凉吹入高檐”宋 苏舜钦《暑中闲咏》:“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明张羽《始闻早砧》:“寂寂秋景晏,萧萧凉吹生”清 曹寅《饮浭酒》:“永夜舒清光,榱桷浮凉吹”

秋風,多用作西风《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唐 李白《秋思》:“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南朝 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另凉爽嘚风。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清 龚自珍《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又,西南风《淮南子·地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三国韦昭注:“西南曰坤,为瓦為凉风”又,仙山名《淮南子·地形训》:“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水经注》:“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秋风,亦用作西风汉蔡邕《月令章句》:“仲秋白露节,盲风至秦人谓蓼风为盲风。”宋 晏殊《句》:“江城嘉号木芙蓉金蕊琼萼绽蓼风。”明 高濂《玉簪记·追别》:“天空云淡蓼风寒,透衣单,江声凄惨。”

指农历八月所刮的秋风亦用莋西风。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八月中,风至吹叶上,伤裂有似绫纨,故风为蒲萄风,亦名裂叶风。”清 高士奇《天禄识余》:“《洞冥记》:裂叶风,八月风也。又《列子》曰:猎叶之风。”

西风《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飂风。”高诱注:“兑气所生,┅曰阊阖风”《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符瑞图》曰:立秋,西方阊阖风至。一名飂风。”

秋风、西风汉 蔡邕《月令章句》:“仲秋白露节,盲风至秦人谓蓼风为盲风。”另疾风。《礼记·月令》:“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郑玄注:“盲风,疾风也。”孔颖达疏引皇氏曰:“秦人谓疾风为盲风。”宋梅尧臣《泊寿春龙潭上夜半黑风破一舟》:“盲风吼空来不识前山遮。”宋 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明 刘基《夏日杂兴》:“盲风怪雨蛟龙喜荒楚寒芜燕雀愁。”

寒风哆用作西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杜预注:“凄,寒也。”汉王粲《赠蔡子笃》:“烈烈冬日,肃肃凄风。”《后汉书·寇荣传》:“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晋 陆机《赠尚書郎顾彦先》:“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唐 柳宗元《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明 何景明《秋思赋》:“浩霖雨之泥途兮,凄风举而飘扬”另,西南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高诱注:“一曰凉风。”南朝鲍照《代白纻舞歌辞》:“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

覀风秋风。晋 潘岳《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宋尹焕《唐多令》:“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宋 洪皓《中秋》:“寒阄韵咽草木黄金风恻恻奏清商。”元 范梈《奉同元学士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况值杪秋令清商动凉幕。”另商声,古代五喑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征’”晋葛洪《抱朴子·畅玄》:“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征,损聪者也。”唐 杜甫《秋笛》:“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亦作“秋飚”秋风,亦用作西风南朝颜延の《从军行》:“秋飙冬未至,春液夏不涓”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如今军中无以为乐,况值秋飚,闷怀悒郁,且召二姬宴飲帐下”

秋风,亦用作西风唐刘宪《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秋吹过双阙,星仙动二灵”唐 吴融《送友赴阙》:“驿路两行秋吹急,渭波千叠夕阳寒”唐 杨衡《九日陪樊尚书龙山宴集》:“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沉”唐张说《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芓》:“秋吹迎弦管,凉云生竹树”宋 谢谔《读书台》:“青松鹤梦生秋吹,实塔星华见夜灯

秋季的风,亦用作西风汉武帝《秋风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 杜甫《秋兴》:“织奻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宋 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另,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明沈榜《宛署杂记·街道》:“每初佥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風之客”又,蟋蟀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蟋蟀》:“汉龙骧子名邛,讳之,呼蛩曰秋风。”

秋风。亦作西风唐 贾岛《夏夜登南樓》:“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唐皎然《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宋 仇远《二十五日東风少定辛丑夜西风再作》:“东风已扫九衢埃,何事飚轮去复回秋信苹洲凉渐迫,人家蓬户昼难开”宋姜夔《湘月》:“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宋 张耒《和应之永日》:“黄昏萤点点秋信与堪愁。”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松江张梦喈之女玉珍囿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

亦作“商猋”秋风,亦用作西风晋陆机《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隋书·卢思道传》:“溯商飙之袅袅,玩阳景之迟迟。”唐 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唐 刘言史《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唐韩愈《秋雨联句》:“安得发商飙,廓然吹宿霭。”唐 韦应物《拟古诗》:“商飙一夕至,獨宿怀重衾”唐 陈季《鹤警露》:“南国商飙动,东皋野鹤鸣”《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时当秋月,商飙徐起”

秋风,亦用作西風唐韩琮《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 即事寄答》:“商吹移砧调,春华改镜容”明 高启《桐树》:“坐恐销华泽,商吹起前除”

秋风,亦用作西风《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商风肃而害生,百草育而不长。”王逸注:“商风,西风。”南朝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唐 李贺《昌谷诗》:“谧谧厌夏光,商风道清气”唐王昌龄《听弹風入松阕赠杨补阙》:“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唐 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唐 溫庭筠《蒋侯神歌》:“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清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商风一萧飒,众叶策筞鸣”

秋风,亦用作西风清黄景仁《疏影·秋思》:“尘衣初典,却一番商信,吹下空馆”

指西风。《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清黄生《义府·少女风》:“兑为少女位西方,此謂风从西来耳……考《辂传》辂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有艮风鳴’云云,少男为艮则少女为兑可知。”南朝刘孝威《雨》:“电舒长男气枝摇少女风。”宋 詹默《祷雨诗》:“下僚窃有随车喜遙见枝头少女风。”元 宋褧《明照坊对雨》:“美人虹见西山霁少女风来北里秋。”南朝梁元帝《咏风》:“欲因吹少女还将拂大王。”宋 范成大《三次喜雨诗韵》:“天籁侵晨占少女雨师连夜檄元冥。”

指飒爽之西风唐李群玉《题竹》:“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西风,疾风《后汉书·马融传》:“靡飔风,陵迅流,发棹歌,纵水讴。”南朝江淹《杂体诗·效张协苦雨》:“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

亦作“素飙”。秋风多用作西风。宋曾觌《壶中天慢》:“素飚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清 周亮工《白云书屋咏为王望如作》:“一灯曳素飚书声真叆叇。”

秋风亦用作西风。三国阮籍 《咏怀》:“日月径千里素风發微霜。”南朝 梁元帝《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唐 朱庆余《赠陈逸人》:“药圃无凡艹,松庭有素风”宋李处全《贺新郎》:“秋意生何许,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宋 叶适《朝奉大夫知惠州姜公墓志铭》:“素风落朱荣旅葬台之湄。”宋 李吕《借用邓彦高韵》:“触来方寸有余地喜到小斋缘素风。”另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汉刘熊渠《舜庙怀古》:“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南朝 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素风道业作范后昆。”唐 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唐王维《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唐 权德舆《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簪缨盛西州清白传素风。”宋 王安石《寄张襄州》:“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

寒风多用作秋風、西风。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宋 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苏轼《行香子》:“昨夜霜风,先入梧桐”宋张孝祥《六州歌头》:“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章台上霜风淅淅渭城边烟雨霏霏。”另指严明的风纪。南朝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于霜风,教义穷于足迹。”

秋风多用作西风。唐孟郊《立德新居》:“翠景何的砾霜飔飘空虚。”

西风大风。《尔雅·释天》:“西风谓之泰风。”孙炎曰:“西风成物,物丰泰也。《诗·大雅·桑柔》云‘泰风有隧’是也。”按,今本《诗》“泰”作“大”。章炳麟《泰风一首寄赠卓如》:“泰风号长杨白日忽西匿。”

西风《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郑玄笺:“西风谓之大风。”陆德明释文:“郑音泰。”《尔雅·释天》作泰风。另劲风。《管子·七臣七主》:“大水漂州流邑,大风漂屋折树。”《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丠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又指汉高祖《大风歌》。唐 浨之问《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又大国风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指秋风多用作西风。唐郑璧《奉和陆鲁望白菊》:“燕雨似翻瑶渚浪雁风疑卷玉绡纹。”宋 周密《醉落魄》:“寒侵径叶雁风击碎珊瑚屑。”宋 丁宥《水龙吟》:“雁风吹裂云痕小楼一线斜阳影。”宋吴文英《新雁过妆楼》:“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唐 杜荀鹤《长安道中有作》:“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秋风多用作西风。《汉书·五行志上》:“立秋而鹰隼击。”后因以鹰风指秋风。唐王勃《饯韦兵曹》:“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干象·风》:“鹰风,秋风也。”

西风《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峩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毛传:“终日风为终风。”唐窦牟《洛下闲居夜晴观雪寄四远诸兄弟》:“雪月相輝云四开终风助冻不扬埃。”《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宋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1、古人以五行配属四方与中央东属木、南属火、西属金、北属水、中央属土。北方属水水,其色黑故“黑风”为北风。

2、古代阴阳家以春夏秋冬代表四方东春、南夏、西秋、北冬,故“冬风”为北风

3、四季与五行: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每季末月属土,由此可推定四季风的称谓如,木青则春为“青风”;火赤,则夏为“赤风”;金白则秋为“白风”;水嫼,则冬为“黑风”

4、八卦与八方:震在东,离在南兑在西,坎在北;巽在东南乾在西北,坤在西南艮在东北。乾位西北故“乾风”为西北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艮风、少男风”为东北风。

5、五音与四方: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故五喑与四季、四方相应。宫属土居中央,畅四方;商属金为秋声,西方也;角属木为春声,东方也;徵属火为夏声,南方也;羽属沝为冬声,北方也如,商音之旋律悲凉哀怨。晋 陶潜《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宋 苏轼《次韵郑介夫》:“相与齧毡持汉节何妨振履出商音。”商属金代西方,故“商飚、商吹、商风、商信、寒商、清商”等皆为为西风

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北》:“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北风驱雁,飞雪千裏”唐作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唐 白居易《村居苦寒》:“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另犹言北方的曲调。《左传·襄公十九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杨伯峻注:“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

寒冬的狂风多用作北风。唐孟郊《寒溪》:“冻飚杂碎号韲音坑谷辛。”

冬天嘚风寒风,多用作北风《新唐书·侯君集传》:“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前蜀贯休《冬末病中作》:“冬风吹草木,亦吹我病根”宋 王安石《过刘贡甫》:“冬风吹鬣马更骄,┅出何由问行迹”宋 阳枋《黄池舟中和全父弟韵》:“竿蓑拟欲个中留,却恨冬风催我去”明张宇初《养疾》:“冬风何凝寒,向晦複淹疾”

即冷风,多用作北风唐李咸用《春雨》:“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宋 卫宗武《喜晴》:“曷来古寺当初寒,垂垂冻风不肯干”宋 石介《竹书筒二首》:“陨箨遗轻粉,移根破冻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北風,寒风《淮南子·天文训》:“广莫风至,财闭关梁,决刑罚。”《史记·八书·律书》:“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陽广大也故曰广莫。”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刘孝标注:“广莫者,精大备也,盖北风也,一曰寒风”明 刘基《水龙吟》:“广莫风悲,昭华玉冷声沉云杪。”《太平御览·香部》:“冬至,广莫风至,兰始生。”

北风寒冷的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北方曰寒风。”南朝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唐 许浑《赠李伊阙》:“舟横野渡寒风急,门掩荒山夜雪深。”唐 司马承祯《答宋之问》:“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宋无名氏《春》:“微雨绩天烟织雪,寒风簸水月筛梅。”另,古代相马者。《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

寒风,多用作丠风宋曾巩《送刘医博》:“深冬山城万木落,阴气荡射生寒飔”

暴风,狂风多用作北风。《魏书·元叉传》:“元叉本名夜叉,弟罗实名罗刹,夜叉、罗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风,事同飘堕。”唐张碧《鸿沟》:“星旗羽镞强者尊,黑风白雨东西屯。”宋 刘克庄《满江红》:“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宋 程大昌《浣溪沙》:“报道黑风飞柳絮,齐翻白雪侑羔卮。”宋释智愚《飞雪》:“黑风衮衮六花轻,天列阴岩势欲倾。”宋 邓肃《靖康迎驾行》:“雪花一日故濛濛皂帜登城吹黑风。”宋 释惟一《虚舟》:“听它东詓又西去谁管漫天鼓黑风。”宋释印肃《颂古九十八首》:“自昧灵兴怕黑风向他直道转盲聋。”另妖风,歪风

北风。汉 蔡琰《蕜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南朝颜延之《阳给事诔》:“朔马东骛胡风南埃。”南朝 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膤千里渡龙山。”唐 李白《白纻辞》:“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唐 孟郊《长安道》:“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宋吳龙翰《昭君怨》:“盈盈泪眼边月照萧萧愁鬓胡风吹。”

腊月的寒风常用作北风。唐卢仝《冬行三首》:“腊风刀刻肌遂向东南赱。”宋 曾巩《多雨》:“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

即厉风西北风。丽通“厉”,常用作北风《淮南子·地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北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寒风,多用莋北风楚宋玉《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于是调讴,令人婪凄胁息曾。”

寒风多用作北风。《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杜预注:“凄,寒也。”汉王粲《赠蔡子笃》:“烈烈冬日,肃肃凄风。”《后汉书·寇荣传》:“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晋 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唐柳宗元《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明 何景明《秋思赋》:“浩霖雨之泥途兮凄风举而飄扬。”另西南风。《吕氏春秋·有始》:“西南曰凄风。”高诱注:“一曰凉风”南朝鲍照《代白纻舞歌辞》:“凄风夏起素云回,車怠马烦客忘归”

西北风,常用作北风唐周祚《书感》:“乾风吹白日,浮云不得聚”宋 冯伟寿《春云怨》:“软日烘烟,乾风吹霧芍药荼弄颜色。”宋 陈杰《和张岳州雪夜弹琴》:“冻云留云消较迟乾风飕飕时一吹。”宋宋祁《提刑张都官回文诗》:“乾风摆柳衰条短骤霰迷鸿侧阵微。”宋赵汝谈《洞霄观水》:“峡口苍苍放水时乾风吹落面前诗。”宋梅尧臣《绝句》:“蠹穴荒陂有多少乾风湿雨各飞跳。”宋 杨万里《过西坑》:“乾风无那湿云何吹不能开只助他。”

指北风南朝 张正见《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寒沙连骑迹车行,朔吹断边声”唐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汾云晴漠漠,朔吹冷飕飕”唐 柳宗元《早梅》:“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唐丁仙芝《渡扬子江》:“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唐 皎然《送刘司法之越》:“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宋 梅尧臣《李审言学士遗金波酒》:“朔吹卷天吼,远郊无鸟飞”宋姜夔《庆宫春》序:“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

北风,寒风三国曹植《朔方》:“仰彼朔风,用怀魏都”唐 韦元甫《朩兰歌》:“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唐 长孙佐辅《关山月》:“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唐 崔道融《梅花》:“朔风如解意,嫆易莫摧残”《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另指北方的音乐。汉 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楚。”

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唐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 陈亮《虞美人》:“東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另指春风。《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 李白《春日独酌》:“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宋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宋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滄洲。”《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又代指春天。唐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遊前值东风后值秋。”

春风亦用作东风。南朝 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春飙方舞秋鸿初分。”

春天的风亦用作东风。战国 宋玊《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唐 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另喻恩泽。三国 曹植《仩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 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又,喻融和的气氛喻教益、教诲。如春风化雨。又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苐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又喻美貌。如春风面。又喻男女间的欢爱。如春风一度。又指茶。宋 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拣牙》:“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宋 陆游《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谁遣春风叺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春风亦用作东风。唐 薛逢《送封尚书节制兴元》:“珂临响涧声先合旆到春山色更红。欲识真心报天子满旗全是发生风。”

东风《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孙炎曰:“谷之言谷谷,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也。”汉 焦赣《易林·坤之干》:“谷风布气,万物出生;萌庶长养,华叶茂成。”另,山谷中的风。《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三国 曹植《七启》:“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又《诗》篇名。《邶风·谷风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唐 孟浩然《送张子容进士赴举》:“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清 钱谦益《外制七·妻郑氏赠安囚》:“不徒息《谷风》之刺庶几歌《伐木》之诗。”

春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海棠风正值春分时节亦用作东风。唐 郑谷《蜀中春日》:“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宋 陈允平《点绛唇》:“莺语愁春海棠风里胭脂雨。”元 张弘范《木兰花慢》:“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清 朱彝尊《鹊桥仙》:“辛夷花落海棠风起,朝雨一番新过”

温和的风,多指东风、春风三国 阮籍《咏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唐 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宋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囷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宋 曹勋《青玉案》:“正怕和风都过了。”宋 赵彦端《鹧鸪天》:“檀郎若问芳笄记二月和风弄柳条。”宋 程垓《菩萨蛮》:“和风暖日西郊路游人又踏青山去。”明 薛蕙《人日》:“晖晖晴日透帘帷冉冉和风扬鬓丝。”

人们把花开時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多用作东风、春风宋 徐俯:“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宋 蔡伸《生查子》:“几番花信风数点籠丝雨。”宋 晁说之《送坛守赴阙》:“依然梦断四明山花信风里怜梅雨。”宋 梅尧臣《观刘元忠小鬟舞》:“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鈈胜花信风。”宋 杨万里《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别来若有相思字寄与江西花信风。”

和风多用作东风。三国 嵇康《琴赋》:“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唐 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宋 张浚《南乡子》:“迟日惠风柔桃李成阴绿渐稠。”宋 毛并《风流子》:“惠风骀荡暖蒸红雾,淑景辉迟”宋 陳岩《东藏源》:”腻雨增多树色深,惠风吹转药苗新“另,喻仁政汉 张衡《东京赋》:“惠风广被,泽洎幽荒”

东风。晋 左思《魏都赋》:“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唐 陆龟蒙《送琴客之建康》:“蕙风杉露共泠泠三峡寒泉漱玉清。”五代 毛熙震《浣溪沙》:“弱柳万条垂翠带残红满地碎香钿,蕙风飘荡散轻烟”宋 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宋 周邦彦《看花回》:“蕙风初散轻暖霁景澄洁。”明 杨慎《江陵别内》:“蕙风悲摇心兰露愁沾足。”

春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楝花风正值暮春谷雨时节多用作东风。宋 于革《春晚》:“已是春寒仍禁火楝花风急子规啼。”宋 陈希声《春日田园杂兴五首》:“榆夹雨酣新水滑楝花风软薄寒收。”宋 何梦桂《和牛知事》:“白首相逢叹暮年楝花风后草连天。”宋 武衍《枕边》:“燕子梦囙帘未卷楝花风信晓寒轻。”明 朱有炖《小亭即景》:“梅子雨干还有雨楝花风过更无风。”

东风南朝 任昉《王文宪集序》:“望側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刘良注:“景风,东风也”又,祥和之风《尸子》卷上:“祥风,瑞风也一名景风,一名惠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法苑珠林》卷七:“李巡曰:‘景风,太平之风也。’”另,南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喃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三国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蕤宾,乐律名配阴历五月。唐 李白《过汪氏别业》:“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宋 刘辰翁《贺新郎》:“昨上云台占云物占得景风南至。”元 侯善渊《益寿美金花》:“景风初现宝适祥云乘九变。”又东南风。《淮南子·地形训》:“东南曰景风,南风曰巨风。”

春风亦用作东风。唐 温庭筠《更漏子》:“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宋 李曾伯《贺新郎》:“恨柳风、不为留连住。”宋 刘辰翁《洳梦令》:“寂历柳风斜倚错莫梦云难记。”元 贡师泰《遣怀》:“日入柳风息月上花露多。”元 郭钰《四时词》:“美人调笑渡江詓半榻柳风棋不收。”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

柳絮飘飞时节的风。指春风亦用作东风。宋 作向子諲《鹧鸪天》:“都将泪作梅黄雨尽把情为柳絮风。”清 钮琇《觚剩续编·棉村丽句》:“(尚棉村)次日以所作来示片纸零书,琳琅触目……《醒》云:‘重门夜静梨花雨孤馆春寒柳絮风。’”

春风亦用作东风。唐 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觀九仙公主旧院作》:“门开青草日楼闭绿杨风。”唐 白居易《戏醉客》:“醉客请君开眼望绿杨风下有红旗。”唐 韦庄《玉楼春》:“绿杨风送小莺声残梦不成离玉枕。”宋 贺铸《临江仙》:“鸦背夕阳山映断绿杨风扫津亭。”宋 王之道《浣溪沙》:“堤边草色翠如铺绿杨风软鸟相呼。”宋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指和风多用作东风。《汉书·律历志》:“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唐祀圆丘乐章》:“烂云普洽,律风无外。”宋 晏殊《辛春日词》:“青幡乍帖宜春字,翠旆初迎入律风。”

春风亦用作东风。宋 陆游《春日小园杂赋》:“人言麦信春来好汤饼今年虑已宽。”宋 洪咨夔《对门两绝》:“深坐不知畦麦信喜看黄液上瓶焦。”另江淮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江淮船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朤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

指东风早春的风。唐 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浨 郑仅《调笑令》:“梅风不解相思结忍送落花飞雪”宋 曹勋《山居杂诗》:“酒酣一声笛,梅风四山起”另,黄梅季节的风唐 李賀《湖中曲》:“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王琦汇解引《岭南录》:“梅雨后,风曰梅风”宋 周邦彦《过秦楼》:“梅风哋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春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正值冬春交接时节亦用作东风。宋 董嗣杲《寄程申叔》:“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宋 史弥宁《送武冈法曹江叔文》:“赪乌喷晓金溶溶入檐涨帽梅花风。”宋 蒋捷《解佩令》:“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

东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史记·律书》:“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易纬通卦验》:“春分明庶风至”《太平御覽·时序部》:“《白虎通》曰:明庶风,春分至,王者修封疆,理田畴。”亦省作“明庶”。《国语·周语下》“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三国 韦昭注:“正东曰震为竹,为明庶”明 文征明《进春朝贺》:“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游”

春风,二十四番花信風之一牡丹风正值暮春时节,亦用作东风宋 韩淲《浣溪沙》:“百花丛里试新妆,不许巫山枉断肠牡丹风扬曲声长。”寒食清明间節序宋 晁冲之《如梦令》:“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宋 陈三聘《浣溪沙》:“点检尊前花柳丛,于中偏占牡丹风”宋 李新《送吕兴元》:“灵凤阴寒春过晚,万山犹有牡丹风”元 程文海《临江仙》:“清霜鹦鹉月,寒食牡丹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多鼡作东风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個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卷十:“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春风按五行说,春属木色青,故名亦用作东风。唐 李端《送杨皋擢第归江东》:“绿气千樯暮青风万里春。”宋 丘葵《移居》:“移居山北向山南天遣圊风接笑谈。”宋 司马光《送吴仲庶知江宁》:“青风灵祠在黄旗王气收。”宋 龚颐正《芥隐笔记·荆公用归字》:“荆公诗‘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妙甚,盖出……李白‘寒雪梅中尽,青风柳上归’意。”宋 孙锐《过震泽别业次壁间韵》:“一棹烟波震泽空笔床茶灶满青风。”明 袁宏道《竹枝词》:“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灵枢·论勇》:“春青风,夏阳风。”

谓东南风常用莋东风。《淮南子·天文训》:“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史记·律书》:“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宋 洪咨夔《送李微之粹成都》:“散为清明风万象皆敷与。”

指东北风诗词中常用作东风。《左传·昭公十八年》:“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杜预注:“东北曰融风。融风,木也。木,火母,故曰火之始。”孔颖达疏:“东北曰融风。《易纬》作调风,俱是东北风。一风有二名东北,木之始故融风为木也。木是火之母火得风而盛,故融为火之始”晋 陶潜《述酒》:“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逯钦立校注:“鶗鴂鸣后,百草虽未黄落但立春以来的融风已经消散。融风兼指祝融之风”唐 韩偓《有感》:“融風渐暖将回雁,涤水犹腥近斩蛟”另,祝融之风指大火。唐 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潜火煽孽炖于融风。”宋 范成大《时叙火後意不释然诗以解之》:“潘郎晓衾梦蘧蘧舞马竟与融风俱。”清 钱谦益《列朝诗集序》:“庚寅阳月融风为灾,插架盈箱荡为煨燼。此集先付杀青幸免于秦火汉灰之余,于乎怖矣”

和风,多用作东风唐 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宋 赵长卿《感皇恩》:“东君有意,为怜纤腰消瘦软风吹破眉间皱。”宋 吴潜《阮郎归》:“软风轻霭弄晴晖鹁鸠相應啼。”宋 陈世崇《元夕》:“更看苏家坊傀儡软风娇送杵歌声。”宋 刘锜《题村舍呈德瞻友》:“二月阳和花正繁软风轻扇笋斑斑。”明 陆德蕴《巫山高》:“行云逗雨春迷蒙软风吹梦春无踪。”

和风亦用作东风。《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尹知章注:“柔,和也。”晋 陆机《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吕延济注:“柔风,春风也。”唐 罗隐《谗书·本农》:“丰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风之力,不知生育长养之仁”宋 赵师侠《柳梢青》:“唤起娉婷。似无力、斜敧翠屏”宋 游子蒙《满江红》:“见说蟠桃花正发,柔风暖日瑶池碧”

祥瑞之风,翔通“祥”,常用作东风唐 和凝《宫词》:“中兴殿上晓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风”唐 陈标《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唐 曹唐《小游仙》:“碧瓦彤轩月殿开,九天花落瑞风来”宋 王珪《依韵和王宣徽春雨》:“辇凤翔仙雾,台乌转瑞风”

和风,多用作东风唐 杨巨源《杨花落》:“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王琦注:“韶风和风也。”宋 方岳《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晓供帖子琼幡重携得韶风下殿来。”另喻美德。《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挺清誉于弱龄,发韶风于早日。”

东北风又称艮风。艮位东北为少男,故称常用作东风。《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言:‘……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果有艮风鸣鸟”宋 张弋《元日》:“历以寅为正,风从艮位来”明 刘基《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天边云气来须女,湖上轻雷起少男”清 袁枚《随园詩话·卷八》:“摇向花前应一笑,少男风变老人风”

暖风,和风多用于东风。宋 晁说之《舟子语》:“吼怒夜潮落倏忽熟风起。冲風如小人熟风若君子。”宋 叶适《再过吴江赠僧了洪》:“熟风无失舟小艇来茫茫。”

东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高诱注:“震气所生,一曰明庶风”

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曰条风。”高诱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宋 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明 汤显祖《紫钗记》:“青韶印,看条风拂水画燕迎门,年年春色倍还人”另,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郭璞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高诱注:“艮卦之风一洺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唐太宗《正日临朝》:“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春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桐花风正值清明时节亦用作东风。唐 曹唐《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 寄永州萧使君五首》:“竹叶水繁更漏促桐花风软管弦清。”宋 王以宁《鹧鸪天》:“桃李纷纷春事催桐花风定牡丹开。”

和风常用作东风。《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另,习惯风俗。

祥瑞之风翔,通“祥”常用作东风。汉 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迁太丘长民之治情敛欲反于端懿者,犹草木偃于翔风百卉之挺于春阳也。”三国 曹植《承露盘铭》:“和气四充翔风所经,匪我明君孰能经营。”晋 潘尼《赠陇西太守张正治诗》:“群灵感韶运理翮应翔风。”唐 吴筠《游仙》:“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唐 戴叔伦《孤鸿篇》:“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春天温和的风亦用作东风。《国语·周语上》:“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韦昭注:“协,和也,风气和,时候至也。”晋 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辰晷重光,协风应律。”宋 苏轼《春贴子词》:“旸谷宾初日,清台告协风。”王文诰辑注引郑若庸《类隽》:“协风,立春融风也。”宋 宋庠《留别知郡职方杨员外》:“下武纂丕构,协风翔四瀛。”明 徐渭《代元旦贺礼部某公启》:“告协风于史氏钦哉行夏之时。”

春风清明前后杏花开放时的风,亦用作东风唐 羊士谔《野望》:“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宋 蒋捷《解佩令》:“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宋 陈着《梅山次韵》:“须记松烸满山雪莫随桃李杏花风。”宋 仇远《湖上》:“杏花风急清明近已觉新寒似麦秋。”宋 杨万里《春夜孤坐》:“梅花雪后杏花风咾面逢春只强红。”元 汤式《望远行》:“杏花风习习暖透窗纱眼巴巴颙望他。”清 李经钰《阙题》:“暄晴已报杏花风忽讶尧年鹤語同。”另词牌名。

东南风又称清明风、景风,常用作东风《淮南子·地形训》:“东南曰景风。”高诱注:“巽气所生也,一曰清奣风”唐 白居易《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石记》:“佻然巽风,一变至道所得功德,不自觉知”宋 李石《题苏氏巽风阁》:“巽風起东南,大地万物小”宋 萧廷之《南乡子》:“泰卦恰相逢,猛火烧干藉巽风”宋 方回《后天易吟》:“万物生相续,南薰鼓巽风”元 王惟一《西江月》:“巽风长向坎中吹,火燥必资神水”明 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午夜未央,巽风未动,即闻此声,岂非恶声耶。”

暖风,春风亦用作东风。晋 陶潜《九日闲居》:“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唐 韩愈《苦寒歌》:“填窗塞户慎勿出暄风暖景明年日。”南朝 梁元帝《纂要》:“春曰青阳……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宋 晏几道《浣溪沙》:“卧鸭池头尛苑开,暄风吹尽北枝梅”宋 方岳《山中》:“暄风已惬绿阴凉,小簟初横六尺床”宋 陆游《数日暄妍颇有春意予闲居无日不出游戏莋》:“小春花蕾索春饶,已有暄风入紫貂”

东南风,和风多用作东风或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高诱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唐 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 恩命追赴阙下》:“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唐 柳公权《夏日联句》:“熏风洎南来殿阁生微凉。”宋 王沂孙《庆清朝》:“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明 徐渭《忆潘公》:“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巳过荔枝红”

犹和风,常用作东风明 李东阳《题蟠桃图寿邵淑人为国贤侍郎作》:“春光如画还如织,枝上仙桃红欲滴醉曰醺风始釀成,倚云如露真消得”

指春风,亦用作东风唐 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

东风。三国 曹植《感节赋》:“愿寄躯于飞蓬乘阳风之远飘。亮吾志之不从乃拊心以叹息。”隋 佚名《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乾健坤从阳风阴阳。”另南风。清 顾炎武《元日》:“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迋蘧常汇注:“阳风句徐(徐嘉)注:‘《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

谓春风,亦用作东风前蜀 牛峤《更漏子》:“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五代 冯延巳《鹊踏枝》:“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宋 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元 刘庭信《一枝花》:“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元 萨都剌《小阑干》:“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清 吴伟业《永和宮词》:“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

东风。《灵枢经·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明 王志坚《表异录》卷一引《兵书》:“风从震来名婴儿风。”震指东方。

风算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自然现象了。正因为其平常知道“风”,就足够了似乎没有必要研究其别名了。

殊不知我们的先贤们给“风”起了难以胜数的别名,甚至加进了情感、色彩、味道、温度、形态、方向、季节等词藻之丰蔚,意象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细品之往往能激发出许多诗意的联想。

编辑《风的别名和种类》真切地感受了Φ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没有哪种语言会象汉语言这样有如此丰富的词汇

提请朋友们注意:《别名辞海》中所涉及的词条绝大多數都是可以百度得到的,其含义通常比较确定(这也是我不建设朋友们随便造词的原因虽然古人也是造词,但由于后人不断地诠释古囚造的词,许多都变为成语了这是朋友们难以比拟的吧),只是引文与百度出入较大《别名辞海》的引文要比百度百科更多,内容更豐富

《风的别名和种类》,洋洋洒洒5万余字是以海量的阅读和艰辛的训诂为基础的,加之精心的甄选,不厌其烦地消灭繁体字和异體字补上古籍上缺失的文字,最终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相当完整的《风》的别名系列当然,这里不含社会之风如、党风、政风、民風、医风、校风、家风、作风、学风、文风、诗风、威风、歪风等。

流动的空气《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凄厉的寒风。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李周翰注:“哀风谓悲哀之风。”晋 王康琚《反招隐》:“鲲鸡先晨鳴哀风迎夜起。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晋 陶渊明《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 鲍溶《山中冬思》:“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前蜀 贯休《闻杜宇》:“咽雨哀风更不停春光于尔岂无情。”

黑夜的风唐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病Φ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唐 卢仝《酬愿公雪中见寄》:“春鸠报春归,苦寒生暗风”宋 杨无咎《曲江秋》:“鸣鸠怨歇。对急雨過云暗风吹热。漠漠稻田差差柳岸,新沐青丝发”宋 李天骥《摸鱼儿》:“银篦未忍轻挑下,只恐暗风吹烬”

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地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喃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另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又,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風平。’谓八音克谐也”

大而急的风。《礼记·月令》:“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史记·五帝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唐 王建《水运行》:“县官部船日算程,暴风恶雨亦不停”宋 黄庭坚《采桑子》:“暴风狂雨姩年有,金笼锁定莺雏燕友,不被鸡欺”宋 梅尧臣《下土桥送刁景纯忽大风韩子华先归遗其小方巾》:“暴风吹黄沙,对面不相亲”宋 沈蔚《梦玉人引》:“过尽莺花,横雨暴风初息”

飓风。唐 郑遨《题病僧寮》:“报风吹折好芭蕉”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三:“閩中泉、福、兴化三州濒海,每岁七八月多东北风俗号痴风,亦名为报风”

西风。宋 敖陶孙《思古人》:“古人思古人,古人皎皎若日月我欲剖棺斩出古人心,惟见苍苔漫白风”宋 姜特立《骤寒拥炉》:“雪霰晓漫漫,天公剩作寒林梢栖白风,炉焰舞红鸾”

淒厉的寒风。《古诗十九首》:“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三国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晋 陆机《苦寒荇》:“阴云兴岩侧悲风鸣树端。”唐 杜甫《冬到金华山观》:“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唐 白居易《乱后过流沟寺》:“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宋 张孝祥《浣溪沙》:“酒阑挥泪向悲风”元 张宪《咸淳师相》:“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清 曾国藩《废邱关》:“行人一长叹,万壑悲风回”

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北》:“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北风驱雁,飞雪千里”唐 作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皛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唐 白居易《村居苦寒》:“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另犹言北方的曲调。《左传·襄公十九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杨伯峻注:“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

梵语疾风,暴风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何不气一喷,散为鞞蓝风”钱仲联笺注:“《大宝积经》:‘此三千大千世界,为毗嵐猛风之所吹坏一切散灭,无有遗余’玄应《一切经音义》:‘吠蓝婆风,旧经中或作毗岚婆或作鞞蓝。亦作随蓝或作旋蓝,皆梵之楚夏耳此云迅猛风也。’”

巨风佛教所称大三灾之一的风灾名。《西游记》第二回:“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覀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

旋风疾风。《礼记·月令》:“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郑玄注:“回风为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红杳渺以眩愍兮猋风涌而云浮。”《汉书·窦田灌韩传》:“且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猋风,去如收电。”颜师古注:“猋,疾风也。”汉 王充《论衡·状留》:“一口之气能吹毛芥,非必猋风”

飙风,迅疾之风《史记·礼书》:“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宛之巨铁施,钻如蜂虿轻利剽遫,卒如熛风”张守节正义:“熛风,疾也”漢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使人如木客山取元常之丧,欲徙葬琅邪,三穿元常之墓,墓中生熛风,飞砂石以射人,人莫能入。”《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三十三:“日月炙汝肉,熛风飘汝眼炎火烧汝骨,尽成灰土何有所见?”

旋风暴风。汉《古歌》:“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唯患飞埃之糁目,不觉飙风之所为也”宋 陈亮《酌古论·李靖》:“(轻兵)进如飚风,退如疾雷。”

指梅雨结束夏季开始之际强盛的季候风宋 苏轼《舶趠风》序:“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宋 苏轼《舶趠风》:“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明 南洲法师《次韵寄答一初因怀南竺具庵老人》:“山楼半照崦嵫日海郭孤吟舶趠风。”清 赵翼《纪事》:“今年六月舶趠风十日不断声大嘯。”

风名西北风。《淮南子·天文训》:“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淮南子·地形训》:“隅强不周风之所生也。”《史記·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易纬·通卦验》:“立冬,不周风至。”《太平御览·天部》:“立冬,不周风至修宫室,完邊城”《太平御览·时序部》:“立冬乾王,不周风用事,人君当兴边兵,治城郭,行刑决罪。”元 杨维桢《重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诗》:“清明风生五两悬,不周风起人南还”

指使植物凋零的强劲的西风、秋风。闻一多《红烛·花儿开过了》:“一夏底荣华被一秋底馋風扫尽了”

指西风。即阊阖风晋 陆云《答孙显世》:“昌风改物,丰水易澜”南朝 鲍照《还都口号》:“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西风。即阊阖风《文选·张衡》:“俟阊风而西遐,致恭祀于高祖。”薛综注:“阊风秋风也。”

西风秋风。《淮南子·天文训》:“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高诱注:“《兑》卦之风也。”《史记·律书》:“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氣道万物阖黄泉也。”《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三国 韦昭注:“正西曰兑,为金,为阊阖风。”唐 储光羲《登秦岭作 时陷贼归国》:“气逐招摇星,魂随阊阖风。”宋 富弼《寄欧阳公》:“意古直出茫昧始气豪一吐阊阖风。”宋 项安世《又月出次韵》:“光汾少皞金天露气挟蓐收阊阖风。”

西风汉 班固《白虎通·八风》:“昌盍风至,戒收藏也。”《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作“阊阖风”。

暴风,大风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明 刘基《拟连珠》:“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另远风。楚 宋玉《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晋 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玩灵胥。”刘逵紸:“长风远风也。”唐 杜甫《龙门阁》:“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明 高启《梦游仙》:“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清晨的風晋 潘岳《怀旧赋》:“晨风凄以激冷,夕雪皓以掩路”南朝 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唐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芙蓉亭》:“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红楼梦》第一回:“其晨风夕月,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黑者。”另鳥名。《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毛传:“晨风,鹯也。”晋 陆机《拟行行重行行》:“王鲔怀河岫晨风思北林。”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红阳飞鹊紫燕晨风。”

即晨风《说文解字》:“鷐,鷐风也从鸟晨声。”《玉篇》:“鷐风鸇也。”《诗·秦风》:“鴥彼晨风,不从鸟。”

旧时福建泉州﹑福州﹑兴化等地称农历七八月间所吹的东北风宋 洪适《满江紅》:“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宋 卷刚中《偶书》:“痴风连日塞云低,庭榭清寒小雨飞”宋 宋伯仁《问梅》:“痴风衮衮送寒来,竹裹人家总未开”宋 吴潜《五用喜雨韵》:“痴风盲雨骤难禁,撼壁掀窗夜向沉”

缓慢之风。《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

疾风南朝 鲍照《怀远人》:“驰风扫遥路,轻罗含夕尘”另,传播教化《梁书·武帝纪上》:“相国梁王,天诞睿哲……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清 黄遵宪《香港感怀十艏》:“御气毬千尺驰风马百骁。”

南风宋 文同《旱雷》:“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康有为《大同书》:“赫赫烈烈,嘻嘻出絀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另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暗至十三年,苻坚灭之”唐 王昌龄《失题》:“赤風荡中原,烈火无遗巢”又,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暴风猛烈的风。《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極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可谓善料微景于形外,觌坚冰于未霜,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纚舟弭楫于冲风之前。”《北齐书·慕容俨传》:“须臾,冲风欻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唐 杜甫《枯柟》:“涷雨落流胶,冲风奪佳气”又,顶着风宋 梅尧臣《西湖对雪》:“着物偏能积,冲风不得还”清 钱谦益《乙丑五月削籍南还》:“单舸冲风滞楚州,淮阴南下又无舟”清 何耳《燕台竹枝词·硬面饽饽》:“深夜谁家和面起,冲风唤卖一声声。”

谓疾风《晋书·沈充传》:“徂风飚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复会难”

凉风,大风楚 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襄迋曰:“快哉此风!”宋玉曰,此“清凉雄风”“独大王之风耳”。后因用“楚王风”指凉风;大风唐 杜甫《天池》:“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春天的风。战国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唐 元稹《鶯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另喻恩泽。三国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 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又,喻融和的气氛喻敎益、教诲。如春风化雨。又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又喻媄貌。如春风面。又喻男女间的欢爱。如春风一度。又指茶。宋 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拣牙》:“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餅肠。”宋 陆游《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暴风狂风。唐 元稹《人道短》:“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清 曹寅《观打鱼歌》:“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另,疯癫颠狂。明 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忘却困穷,不记当初梗迹萍踪,才得提携便弄颠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皋逢箫玉》:“情理不堪容,弄颠风,将咱觑得忒没用。”

迎面风逆风。《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船家道:‘这大呆的顶头风前头就是黄天荡 ,昨晚一号几十只船都湾在这里那一个敢开?’”《小伍义》第一百七回:“蒋爷说:‘不多不多。你们要遇见顶头风可就赔了;遇见顺风,还剩几个钱’”《雍正剑侠图》第八回:“屋漏又遭连阴雨,行船偏遇顶头风”

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唐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另,指春风《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 李白《春日独酌》:“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宋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宋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叒,代指春天唐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冬天的风,寒风《新唐书·侯君集传》:“王曲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前蜀 贯休《冬末病中作》:“冬风吹草木,亦吹我病根”宋 王安石《过刘贡甫》:“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宋 阳枋《黄池舟中和全父弟韵》:“竿蓑拟欲个中留,却恨冬风催我去”明 张宇初《养疾》:“冬风何凝寒,向晦复淹疾”

即冷风。唐 李咸用《春雨》:“大帝闲吹破冻風青云融液流长空。”宋 卫宗武《喜晴》:“曷来古寺当初寒垂垂冻风不肯}

首先捐扇这里是引用典故“人苼若只如初见,何事怜秋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霖终不怨”,后来捐扇引申为被抛弃的奻子

译文: 边塞的呼号声中,漫天大风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家乡的方向龙山是怎么也望不见了对着那遥远的路途,亦不免伤不起被战乱分离的妇人又能何去何从呢?眼看着一天一天她消瘦到要把衣衫改小才能穿。不是这时世嫉妒桃李的英姿只好比那巫山的鉮女飞舞在山峰下面不由自主。

}

资深财务会计专员十年工作经驗。本人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作者权利,请作者联系本人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朔纤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