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盐酸是什么的水溶液显什么性

卤族元素_百度百科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包括(F)、(Cl)、(Br)、(I)、(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 ,是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单质的最强。卤族元素和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卤族元素命名
由于卤素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盐类,因此英文卤素
碘、溴、氯
(halogen)来源于希腊语halos(盐)和gennan(形成)两个词。在中文里,卤的原意是盐碱地的意思。
卤族元素卤素元素
卤族元素氟(F)
共价半径/&A: 0.72电子构型: 1s2 2s2p5
单质:氟气,淡黄色
水溶液(溶解度为20℃的数据):与水剧烈反应(即氢氟酸2F2+2H2O==4HF+O2)
银盐:AgF,白色,可溶于水
其他:K/Na + 单一卤素的均为白色,液体透明无色
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对玻璃都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而且不具有d轨道),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中强酸。但却是稳定性最强的氢卤酸,因为氟含有较大的。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等惰性气体)。
卤族元素氯(Cl)
英文名称:Chlorine
原子半径/&A: 0.97
原子体积/cm3/mol: 22.7
共价半径/&A: 0.99
电子构型: 1s2 2s2p6 3s2p5
离子半径/&A: 1.81
单质:氯气:黄绿色
水溶液(溶解度为20℃的数据):氯水:黄绿色,溶解度0.09mol/L
CCl4溶液:黄绿色
苯溶液:黄绿色
银盐:AgCl:白色,难溶于水
其他:CuCl2固体(无结晶水):棕黄色 ;CuCl2溶液:蓝色(形成络合物呈墨绿色);FeCl3溶液:黄色FeCl2溶液:浅绿色[2]
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有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盐酸(HCl)与(HClO),次氯酸(HClO)不稳定,分解放出,并生成盐酸,次氯酸氧化性很强,可用于漂白。氯的水溶液称为,不稳定,受光照会分解成HCl与氧气。液态氯气称为。HCl溶液是一种。氯有多种可变。氯气对肺部有强烈刺激。氯可与大多数元素反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最高金属氯化物 。
通常所说的元素随其价态升高氧化性增强,但氯的含氧酸氧化性大小为HClO&HClO2&HClO3&HClO4。
卤族元素溴(Br)
英文名称:Bromine
原子序数:35[1]
相对原子质量:79.904
原子半径/&A: 1.12
原子体积/cm3/mol: 23.5
共价半径/&A: 1.14
电子构型: 1s2 2s2p6 3s2p6d10 4s2p5
离子半径/&A: 1.96
相关颜色:
单质:液溴:深红棕色
水溶液(溶解度为20℃的数据):溴水:橙色,溶解度0.21mol/L(由于浓度不同在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颜色:黄色,棕红(红棕)色)
CCl4溶液:橙红色
苯溶液:橙红色
酒精溶液:橙红色
银盐:AgBr:淡黄色,难溶于水
其他:BaBr2溶液:无色;CuBr2固体:黑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MgBr2溶液:无
,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可溶于水,100克水能溶解约3克溴。挥发性极强,有毒,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粘膜等。称为溴水。溴单质需要存储容器的封口带有水封,防止蒸气逸出危害人体。有氧化性,有多种可变化合价,常温下与水微弱反应,生成和。加热可使反应加快。氢溴酸是一种,酸性强于氢。溴一般用于有机合成等方面。还可用于一些物质的萃取(如碘)
卤族元素碘(I)
英文名称:Iodine
原子序数:53[1]
相对原子质量126.90447
原子半径/&A:1.32
原子体积/cm3/mol:25.74
电子构型:1s2 2s2p6 3s2p6d10 4s2p6d10 5s2p5
离子半径/&A:2.2
共价半径/&A:1.33
相关颜色:
单质:碘单质:紫黑色;碘蒸气;紫色
水溶液(溶解度为20℃的数据):碘水:棕黄色,溶解度0.0013mol/L
(由于浓度不同,在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颜色:棕黄色,紫(红)色,褐色)
CCl4溶液:紫色
苯溶液:紫色
酒精溶液:褐色
银盐:AgI:黄色,难溶于水
碘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具有毒性,于汽油、乙醇、苯等溶剂,微溶于水,加碘化物可增加碘的溶解度并加快溶解速度。100g水在下可溶解约0.02g碘。低毒,氧化性弱,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有升华性,加热即升华,蒸汽呈紫红色,但无空气时为深蓝色。有时需要加水封存。为无放射性的最强氢卤酸,也是无放射性的最强。但腐蚀性是所有无放射氢卤酸中最弱的,因为碘原子的半径较大,与电负性较小,易于损失。有还原性。 碘是所有卤族元素中最安全的,因为氟、氯、溴的毒性、腐蚀性均比碘强,而砹虽毒性比碘弱,但有放射性。但是,碘对人体并不安全,尤其是,会刺激粘膜。即使要补碘,也要用无毒的盐(如碘酸钾KIO?)。所以所有的卤族元素对人体都不安全。
卤族元素砹(At)
英文名称:Astatine
原子序数:85[1]
相对原子质量:209.9871
原子半径/&A: 0.57
原子体积/cm3/mol: 17.1
共价半径/&A: 0.72
电子构型: 1s2 2s2p6 3s2p6d10 4s2p6d10f14 5s2p6d10 6s2p5
离子半径/&A:1.33
砹(At)极不稳定。砹210是最长的同位素,其半衰期也只有8.3小时。地壳中砹含量只有10亿亿亿分之一,主要是镭、锕、自动分裂的产物。砹是。其量少、不稳定、难于聚集,其 “庐山真面目”谁都没见过(应该更强。颜色应比碘还要深,可能呈黑色固体)。但科学家却合成砹的同位素20种。砹的金属性质比碘还明显一些,可以与银化合形成极难还原的AgAt。砹与氢化合产生的(HAt)是最强的、最不稳定的氢卤酸,但是所有氢卤酸中最弱的。
卤族元素Uus
(117号元素)
2010年,总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成功合成了117号新元素——在实验室人工创造的最新的。一篇描述了这个新发现论文已经被《》接受发表。新元素目前尚未被命名,放入元素周期表的和之间的位置,这两者都已经被发现。这种超重元素通常是具有非常强的放射性,并且几乎立即会发生衰变。但是,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甚至更重的元素也可能占据一个可以让超重原子坚持了一段时间“”。新的工作进一步支撑了一观点。对新元素的进行放射性衰变分析后,尤里的研究小组在新的论文中写道:“为预测超重元素‘’的存在提供了试验验证”。由俄罗斯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的尤里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称用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249轰击Ca-48——一种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Ca-40的同位素。撞击会生成两种拥有117个质子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核素有176个中子,而另一种核素有177个中子。
2012年,俄罗斯科研小组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从而为117号元素正式加入扫清了障碍。虽然2010年就首次成功合成了117号元素,然而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要求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再次合成该元素,之后他们才能正式批准将它加入元素周期表。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的一名高级负责人说,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完成了验证工作,并向IUPAC正式提交117号元素的登记申请;如果顺利,117号元素将会在一年内被命名,并归入元素周期表。据悉,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已知的性质
名称 符号, 序数 Uus、Uus、117
族,周期 元素分区 17族(卤族)(第ⅦA族),7, p
颜色和外表 未知;可能是金属态;
银白色或灰色
原子量 [291] 原子量单位
价电子排布 可能为[氡]5f146d107s27p5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 8, 18, 32, 32, 18, 7
原子序数:117
相对原子质量:[291]
核内中子数:173
核内质子数:117
核外电子数:117
核电荷数:117
所属周期:7
卤族元素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电子,由于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的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卤素的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除F外,卤素的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其他则为。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
2F2(g)+2H2O(l)=4HF(aq)+O2(g)
X2(g)+H2O(l)?HX(aq)+HXO(aq) X=表示Cl Br I[1]
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ICl(氯碘化合物)。卤素还能形成多种的含氧酸,如HClO、HClO?、HClO?、HClO?。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与钠的,并且还含有有少量的MgCl?。
单质的物理递变性:从到,颜色由浅变深;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溶解性逐渐减小。[2]
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
阴离子还原性:F-&Cl-&Br-&I-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另外,卤素的化学性质都较活泼,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氢化物沸点有所不同:HF&HI&HBr&HCl,原因是HF有氢键沸点最高,其他随分子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1]
特殊现象[1]
产物稳定性
化学方程式
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很稳定
H2(g)+F2(g)= 2HF(g)
光照或点燃
———————较稳定
H2(g)+Cl2(g)=(点燃或光照)2HCl(g)
———————稳定性差
H2(g)+Br2(g)= (加热)2HBr(g)
缓慢反应不稳定
H2(g)+I2(g)=(不断加热)2HI(g)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与H2反应变化:F2、Cl2、Br2、I2
①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②生成HX的稳定性:与氢反应的条件不同,生成的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 HF&HCl&HBr&HI。[3]
无氧酸的酸性不同:HI&HBr&HCl&HF。[4]
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3-)
注意:萃取和分液的概念
·在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有何现象?(分层,下层橙红色上层无色)
·在碘水中加入煤油振荡静置有何现象?(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卤离子的鉴别
加入HNO3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氯离子:得白色沉淀 Ag+(aq)+ Cl-(aq)——→AgCl(s)
溴离子:得淡黄色沉淀 Ag+(aq)+ Br-(aq)——→AgBr(s)
碘离子:得黄色沉淀 Ag+(aq)+ I-(aq)——→AgI(s)[1]
卤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通常来说,液体卤素分子的沸点均要高于它们所对应的烃链(alcane)。这主要是由于卤素分子比烃链更易电极化,而分子的电极化增加了分子之间的连接力(正电极与负电极的相互吸引),这使我们需要对液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使其蒸发。
卤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明显区分与于它对应的烃链的主要原因,在于卤素原子(如F,Cl,Br,I)与碳原子的连接,即C-X的连接,明显不同于烃链C-H连接。
* 由于卤素原子通常具有较大的负电性,所以C-X连接比C-H连接更加电极化,但仍然是共价键。
* 由于卤素原子相较于碳原子,通常体积和质量较大,所以C-X连接的偶极子矩(Dipole Moment)和键能(Bonding Energy)远大于C-H,这些导致了C-X的连接力(Bonding strength)远小于C-H连接。
* 卤素原子脆弱的p轨道(Orbital)与碳原子稳定的sp3轨道相连接,这也大大降低了C-X连接的稳定性。
位于元素周期表右方的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的电子构型均为ns2np5,它们获取一个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极强烈。所以化学性质很活泼,自然状态下不能以单质存在,一般化合价为-1价,即卤离子(X-)的形式。
卤素单质都有氧化性,氧化性从氟到碘依次降低。碘单质氧化性比较弱,三价铁离子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碘。
卤素单质在碱中容易歧化,方程式为:
3X-(g)+6OH-(aq)——→5X-(aq)+ XO3-(aq)+3H2O(l)
但在酸性条件下,其逆反应(归中)很容易进行:
5X-(aq)+XO3-(aq)+6H+(aq)——→3X2(g)+3H2O(l)
这一反应是制取溴和碘单质流程中的最后一步。
卤素的氢化物叫卤化氢,为共价化合物;而其溶液叫氢卤酸,因为它们在水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且都是酸。氢氟酸一般看成是弱酸,pKa=3.20。氢氯酸(即盐酸)、氢溴酸、氢碘酸都是化学中典型的强酸,它们的pKa均为负数,酸性从HCl到HI依次增强。
卤素可以显示多种价态,正价态一般都体现在它们的含氧酸根中:
卤素的均有,同一种元素中,次卤酸的氧化性最强。
卤素的含氧酸多数只存在于溶液中,而少数盐是以固态存在的,如和。HXO(X=F、Cl、Br)、HIO3和HXO4(X=Cl、Br、I)分子在气相中十分稳定,可用质谱和其他方法研究。卤素存在的含氧酸见下表。[5]
 氟的含氧酸
氯的含氧酸
溴的含氧酸
碘的含氧酸
   H7I5O14
   H5IO6
卤素的氧化物都是。像(ClO2)这样的偶氧化态氧化物是混酐。
只由两种不同的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互卤化物,其中显电正性的一种元素呈现正氧化态,氧化态为奇数。这是由于卤素的价电子数是奇数,周围以奇数个其它卤原子与之成键比较稳定(如IF7)。互卤化物都能水解。
卤素的有机化学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卤族元素经常作为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存在。
氯的存在范围最广,按照氟、溴、碘的顺序减少,砹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都有很强的挥发性,熔点和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常温下,氟、氯是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
卤素最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为(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通常的化学式如:
Nu:- + R-X ;=R-Nu + X-
&Nu:-&在这里代表亲核负离子,离子的亲核性越强,则产率和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可观。
&X&在这里代表卤素原子,如F,Cl,Br,I,若X-所对应的酸(即HX)为强酸,那么产率和反应的速度将非常可观,如果若X-所对应的酸为弱酸,则产率和反应的速度均会下降。
卤素的制成:
* 从一个未饱和烃链制作卤素为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加成反应,如:
CH3-CH2-CH=CH2+ HBr——→CH3-CH2-CH(Br)-CH?
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产率90%以上。
* 如果希望将Br加在烃链第一个碳原子上,可以使用Karasch的方式:
CH3-CH2-CH=CH?+ HBr ——→ CH3-CH2-CH2-CH2-Br + H2O
催化剂:H2O?
产率90%以上。
* 从苯制作卤素则必须要通过催化剂,如:
C6H6+ Br2——→C6H5-Br
催化剂:FeBr3或者AlCl3
产率相当可观。
* 从酒精制作卤素,必须通过好的亲核体,强酸作为催化剂以提高产率和速度:
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注意此反应为平衡反应,故产率和速度有限。[6]
ⅦA 族元素包括氟( F )、氯 (Cl) 、溴( Br )、碘( I )、砹( At ),合称卤素。其中砹( At )为放射性元素,在产品中几乎不存在,前四种元素在产品中特别是在聚合物材料中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应用于产品中的卤素化合物主要为阻燃剂: PBB , PBDE , TBBP-A , PCB ,六溴十二烷,三溴苯酚,短链氯化石蜡;用于做冷冻剂、隔热材料的臭氧破坏物质: CFCs 、 HCFCs 、 HFCs 等。
危害:在塑料等聚合物产品中添加卤素(氟,氯,溴,碘)用以提高燃点,其优点是:燃点比普通聚合物材料高,燃点大约在 300℃ 。燃烧时,会散发出卤化气体(氟,氯,溴,碘),迅速吸收氧气,从而使火熄灭。但其缺点是释放出的氯气浓度高时,引起的能见度下降会导致无法识别逃生路径,同时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影响人的呼吸系统,此外,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卤化氢),对一些设备及建筑物造成腐蚀。
PBB , PBDE , TBBPA 等溴化阻燃剂是使用较多的阻燃剂,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行业,包括:电路板、电脑、燃料电池、电视机和打印机等等。
这些含卤阻燃剂材料在燃烧时产生二恶英,且在环境中能存在多年,甚至终身累积于生物体,无法排出。
因此,不少国际大公司在积极推动完全废止含卤素材料,如禁止在产品中使用卤素阻燃剂等。
然而对于无卤化的要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限量标准:
如无卤化电线电缆其中卤素指标为:所有卤素的值 ≦50PPM
(根据法规 PREN 14582) ;燃烧后产生卤化氢气体的含量&100PPM
(根据法规 EN ) ;燃烧后产生的卤化氢气体溶于水后的 PH 值大于等于4.3( 弱酸性 )
(根据法规 EN-5 );产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透过一束光线其透光率 ≧60%
(根据法规 EN-50268-2) 。
单质还原性
氢化物的酸性
印刷电路版材料和其他互联结构-2-21部分:包被和非包被增强基材,阻燃剂(垂直燃烧试验)铜包被的无卤素环氧编织E型玻璃纤维增强层压板(规定电路板的所有材料的卤素)
·氯限值≤900ppm
·溴限值≤900ppm
·溴+氯含量≤1500ppm
国际印刷电路协会标准 IPC4101B
·氯限值≤900ppm
·溴限值≤900ppm
·溴+氯含量≤1500ppm
日本印刷电路板协会(JPCA-ES-01-1999)
·氯限值≤900ppm
·溴限值≤900pp
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氯溴碘水黄绿色黄色至橙色深黄色至褐色苯橙色至橙红浅紫色至紫色四氯化碳紫色至深紫色汽油浅紫红色至紫红酒精棕色至深棕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无机化学》丛书.第六卷.2.6.4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P290-29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日[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碱性硼氢化钠水溶液性质和结构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碱性硼氢化钠水溶液性质和结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66|
上传日期: 03:11: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碱性硼氢化钠水溶液性质和结构
官方公共微信丙三醇_百度百科
丙三醇是无色味甜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国家标准称为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和二氧化硫。难溶于、、、、和油类。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1.4746。(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丙三醇是分子的骨架成分。当人体摄入食用脂肪时,其中的甘油三酯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甘油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因此,甘油三酯代谢的最终产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可用作溶剂,润滑剂,药剂和甜味剂。[1]
丙三醇发现历史
,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丙三醇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
相对密度(水=1): 1.2633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1
粘度(20℃):1412mPa.s (25℃):945mPa.s
表面张力(20℃) :63.3 mN/m
饱和蒸气压(kPa): 0.4(20℃)
体积膨胀系数/K-1: 0.000615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油类。 可溶解某些。[2]
结构简式:CH?-CH-CH?  ∣
∣  OH OH OH
健康危害: 食用对人体无毒。 对眼睛、皮肤没刺激作用。
丙三醇生产方法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称天然甘油;以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称合成甘油。[3]
丙三醇天然甘油
1984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至今为止,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产物分成两层:上层主要是含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9-16%,无机盐8-20%。油脂反应。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也称甜水),其甘油含量比制皂废液高,约为14-20%,无机盐0-0.2%。近年来已普遍采用连续高压水解法,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所得甜水中一般不含,净化方法比废碱液简单。无论是制皂废液,还是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所含的甘油量都不高,而且都含有各种杂质,天然甘油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浓缩得到粗甘油,以及粗甘油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这一过程在一些书刊中有详细介绍。
丙三醇合成甘油
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氯化和氧化。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不定期乙酸氧化法。
丙烯氯化法
这是合成甘油中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共包括四个步骤,即丙烯高温氯化、次氯酸化、皂化以及的水解。环氧氯丙烷水解制甘油是在150℃、1.37MPa二氧化碳压力下,在10%氢氧化钠和1%碳酸钠的水溶液中进行,生成甘油含量为5-20%的含氯化钠的甘油水溶液,经浓缩、脱盐、,得纯度为98%以上的甘油。
丙烯过乙酸氧化法
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基醇。后者再与过乙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最后水解为甘油。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上述后两步反应在特殊结构的反应精馏塔中连续进行。原料烯丙醇和含有过乙酸的溶液送入塔后,塔釜控制在60-70℃、13-20kPa。塔顶蒸出乙酸乙酯溶剂和水,塔釜得至甘油水溶液。此法选择性和收率均较高,采用过乙酸为氧化剂,可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简化了流程。生产1t甘油消耗烯丙醇1.001t,过乙酸1.184t,副产乙酸0.947t。目前,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的产量几乎各占50%,而丙烯氯化法约占合成甘油产量的80%。我国天然甘油占总产量90%以上。
工业级甘油
工业级甘油量用1/2量的蒸馏水稀释,搅拌充分后,加入活性炭,并加热至60~70℃进行脱色处理,然后,真空过滤,保证滤液澄清透明。控制滴加速度,将滤液加到事先处理好的732型强酸阳树脂和717型强碱阴阳树脂混合的柱内,以吸附除去甘油中的电解质和类、色素、类等杂质。  除去杂质后的甘油溶液进行减压蒸馏,控制真空度93326Pa以上,釜温在106~108℃,蒸出大部分水之后,再将釜温升到120℃快速脱水,不出水时停止加热,所得釜内物料即为成品。[2]
丙三醇作用用途
气相色谱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75℃,溶剂为甲醇),分离分析低沸点含氧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氮或氧杂环化合物,能完全分离(沸点144.14℃)和(沸点145.36℃),适用于水溶液的分析、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缓震液、、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制药工业、化妆品配制、合成、塑化剂。可与水以任何比例,低浓度丙三醇溶液可做润滑油对皮肤进行滋润()。
丙三醇工业用途
1、用作制造硝化甘油、和。
丙三醇键线式
2、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
3、在涂料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
4、纺织和印染工业中用以制取润滑剂、吸湿剂、织物防皱缩处理剂、扩散剂和渗透剂。
5、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吸湿剂和溶剂。
6、在造纸、化妆品、制革、照相、印刷、金属加工、电工材料和橡胶等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7、并用作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
8、甘油可以作为塑化剂用于新型陶瓷工业。
丙三醇生物精化甘油
食用级甘油其中最优质一种-生物精化甘油,除含有丙三醇,还有酯类、葡萄糖等,属于多元醇类甘油;除具有保湿、保润功能外,还具有高活性、、促醇化等特殊功效 。
丙三醇甘油食用
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和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大多出现在运动食品和代乳品中。
在果汁、果醋等饮料中的应用
不同品质的水果,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单宁,而单宁又是水果中的苦、涩味来源。
作用:迅速分解果汁、果醋饮料中的苦、涩异味,增进果汁本身的厚味和香味,外观鲜亮,酸甜适口。
添加量:0.8%~1%
果酒行业的应用
用水果或其它干鲜果品酿制或泡制的酒,只是制作方法不同,都称为(干红、干白),果酒都存在单宁,单宁就是苦、涩味的来源。
作用:分解果酒中的单宁,提升酒品的品质、口感,去除苦、涩味。
添加量:1%
肉干、香肠、腊肉行业的运用
腌腊制品、肉干、香肠的用法:
在加工制作时,将植物精化甘油用50度以上纯粮酒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肉上或切好的肉中,充分搓揉或搅拌。
作用:锁水、保湿,达到增重效果,延长保质期。
添加量:1.2%~1.5%
果脯行业的运用
果脯在加工制作时,因存放问题使产品容易失水,干硬,水果中同样也含有单宁。
作用:锁水、保湿,抑制单宁异性增生,达到护色、保鲜、增重效果,延长保质期。
添加量:0.8%~1%
在野外,甘油不仅可以作为供能物质,满足人体需要。还可以作为引火剂,方法为:在可燃物下堆上5~10克的高锰酸钾固体,再将甘油倒在高锰酸钾上,约半分钟就有火苗冒出。因为甘油粘稠,所以可以事先可用等易燃有机溶剂稀释,但溶剂不宜过多。
丙三醇医药
在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方面的作用
《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登载过一项研究。研究者们将6名身体健康的年轻男性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葡萄糖、甘油和安慰剂,然后让他们在健身器上做同样的运动。在运动前45分钟服用葡萄糖的人(每磅体重0.5g葡萄糖),在开始运动时其体内的血糖水平上升了50%,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上升了3倍。在运动前45分钟服用甘油的人(每磅体重0.5g甘油),在开始运动时血液中甘油水平增加了340倍,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没有任何变化。
因此,如果你用甘油代替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避免因进食大量的饼干或蛋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了。可以说,大剂量的服用甘油几乎不会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有影响。大量的证据提示,如果你的目标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甘油可能是一种理想的。
甘油可作为一种能量酸
有些科学家还强调指出,如果你想在运动场上有更佳的表现,甘油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剂。原因在于,当你身体中水分充足时,体能会更强大而且持久。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甘油强大的保水性恰恰有助于身体储存更多的水分。
发表在《国际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甘油可能含有一种产生能量的酸性物质。研究者将甘油和一种名为阿斯帕坦的营养性甜味剂作比较,方法是让被试者分别服用甘油和阿斯帕坦,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g甘油(20%水溶液形式)或26ml阿斯帕坦。结果表明,在亚极限运动负荷下,甘油不但可以降低运动者的心率,还可以将运动时间延长20%。
对于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的人,甘油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出色的表现。对于健美运动员来说,甘油可能帮助他们把体表及皮下的水分转移到血液和肌肉中。
丙三醇植物
据新的研究表明有的植物的表面有一层甘油,可以使植物在生存。
丙三醇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修订增订内容 
书页号:2005年版二部-68
【检查】 易炭化物 取本品5.0ml,在振摇下逐滴加入硫酸5ml,此时温度不得超过20℃,静置时间为1小时,如显色,与同体积对照溶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溶液0.2ml、比色用溶液1.6ml与水8.2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葡萄糖与 取本品4.0g,加10%溶液5ml,在60放置5分钟,不得显黄色或发生氨臭。
【含量测定】取本品0.1g,精密称定,加水45ml,混匀,精密加入2.14%(g/ml) 高碘酸钠溶液25ml,摇匀,暗处放置15分钟后,加50%(g/ml)乙二醇溶液5ml,摇匀,暗处放置20分钟,加酚酞指示液0.5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9.21mg的C3H8O3。
【检查】、和其他杂质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氰丙基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30m×0.53mm×3μm)程序升温,于100℃维持4分钟,以50℃每分钟升温至120℃,维持10分钟,再以50℃每分钟升温至220℃,维持6分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流速为每分钟4.5ml,分流比为10:1。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所得二甘醇和乙二醇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得大于5%,系统适用性溶液中各成分峰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的制备取二甘醇、乙二醇、正己醇和甘油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有甘油400mg、二甘醇、乙二醇、0.1mg的溶液,即得。
内标溶液的配制取正己醇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约含0.5mg的溶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取二甘醇、乙二醇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有二甘醇、乙二醇各0.5m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5ml,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系统适用性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含二甘醇与乙二醇均不得过0.025%;如有其他杂质,扣除内标峰按归一化法计算,单个未知杂质不得过0.1%;杂质总量(包含、)不得过1.0%。[4]
丙三醇衍生物
甘油是,具有脂肪醇的化学活性;同时又是,是最简单的三元醇,因此,甘油的除了脂肪醇的通性外,还有多元醇的性质。具体说甘油可发生的有:与、、、酰氯等反应生成盐或酯;与醇生成醚;与环氧丙烷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聚醚;与单质或碱金属氢化物发生醇凎反应生成盐;与多元脂肪族羧酸或多元芳香酸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生成。
丙三醇注意事项
丙三醇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三醇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丙三醇安全风险
甘油如果与强氧化剂混合(比如三氯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可能爆炸。在稀溶液中该反应速度较低,有几种氧化产物生成。有光照或与、接触时,甘油变黑。
如果有铁污染物掺杂其中,会导致含有、、丹尼酸的混合物颜色变黑。甘油形成一种硼酸复合物(甘油硼酸),它的酸性要强于硼酸。[5]
小鼠口服毒性LD50=31,500mg/kg。静脉给药LD50=7,560mg/kg。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4]
丙三醇安全术语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S26 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9 Wear eye / face protection.
戴护目镜或面具。[2]
丙三醇风险术语
R36 Irritating to eyes.
刺激眼睛。
R20/21/22 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2]
丙三醇国家标准
《甘油》(GB/T )《Glycerines》于日实施,替代GB/T 。[6]
《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GB )《Food additive - Glyceryl mono- and distearate》于日实施,代替GB 。
.丙三醇[引用日期]
.化学品数据库[引用日期]
.anychem词典
.药家网[引用日期]
郑俊民.药用辅料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甜菜碱水溶液呈什么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