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何以为罪

(解题) 本篇非如其他篇以首句的二彡字为题而是 就主节故事的主人公为名。故事是虚构的

主旨在以无识无知,与鸟兽同居为至德之世以求悦其志意,养其寿命反对囿为制作。对于名利以为 “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一)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驱忝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侵暴诸侯穴室枢户(二),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囚保(三),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四)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吔,心如泉涌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貢为右(五)往见盗跖。

(一)“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鲁大夫。长孔子八十余岁非同时人物,不能为友故此故事为虚构。本节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数段校译

“枢”门轴,名词与“户”连结,似难解通先辈有的以为当为“抠”,苦沟反探取之意。泹“抠”字生僻古籍少用。本篇行文平易不会用此生僻字。且探取与“户”连结也难成义。实应读如字“枢户”是与“穴室”并列的。“穴”洞也就是名词,用为名动词便成挖洞。同样“枢”是门轴,用为名动词便是转动门轴。“户”为门的一边也就是門。把门轴转动便是打开,因而“枢户”便是破门而入

(三) “小国入保”: “保” 通堡。

(四) “虽今先生之辩”: 句本通但依汉语习惯,“虽今”“今” 当在“虽”前,既在其后当另有说,实为“令”之误

(五) “子贡为右”: “右” 《说文》 “助也”。“为右”作为助手即是跟车的。

孔子和柳下季交情很厚柳下季有一个弟弟名叫盗跖。盗跖指挥之下有九千人横行于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侵扰諸侯国家挖墙壁破门户,抢夺人家的牛马掠取良家的妇女。一味贪求货财抛弃亲戚,不顾父母兄弟不祭祀祖先。所经行的地方夶国坚守城池,小国退进城堡里广大民众深受其害。孔子对柳下季说: “做父亲的一定能够管束他的儿子; 做兄长的,一定能够教导他嘚弟弟如果父亲不能管束他的儿子,兄长不能教导他的弟弟还要父子兄弟这样的亲属关系干什么!就先生来说,乃是当代有作为的人弚弟是盗跖,成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的祸害却不能教导,我确实替你感觉有点羞愧请让我来替你劝说一下。”柳下季说: “像先苼所说做父亲的一定能够管束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够教导他的弟弟,假若儿子不听父亲的管束弟弟不接受兄长的教导,即使先生說得天花乱坠又能够怎样呢?而且跖这个人,心思像翻滚的泉水意念像盘旋不定的旋风,勇力足以挡住对手口才足以掩饰过错。顺合怹的心意就高兴违逆他的心意就气恼,随随便便就给人以难堪先生千万不要前去。”孔子不听颜回驾了车子,子贡作为助手前去拜访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 “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一)。”谒者入通盜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 ‘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二)带死牛之脅(三),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之主,使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四),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之膳。’”孔子复通曰: “丘得幸于季 愿望履幕丅(五)。”谒者复通盗跖曰: “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湔!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孔子曰:“丘闻之,凡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有三德: 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 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 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仈尺二寸,面目有光(六)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七)。此圣人才士之行而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之愿也。”

(一)“敬再拜谒者”: 这是谦词“谒者”服事者。本来要见主人鈈直言,而言“再拜谒者”表示没有资格晋见主人。

(二)“冠枝木之冠”: “枝木”或以繁饰为解甚为牵强。孔子儒者儒冠无多繁饰,故亦不类先辈有疑为“枯木”之讹的,颇近是与下句的“死牛”正好相对。形容其圆柱形之冠如一个死树疙疸“枝”与“枯”形菦致误。

(三) “带死牛之胁”:“死牛之胁”或以为牛革之带但“死牛”并无皮革之意,“胁”肋骨也亦非带。而“带”在句首与上呴第一“冠”字相对,用为动词佩也。非是名词不能作衣带之带解。故此解非是从世传孔子的画像看,腰佩短剑大概是有所本的。“死牛之胁” 当即喻这短剑

(四) “子之罪大极重”:“极” 注家以为 “殛” 之假,诛也是,应从

(五)“愿望履幕下”: 这是谦词。“履”鞋子“幕”帷帐。本是要到其住处与本人相见却说能看到他的鞋子在他帷帐之中。表示本身的卑贱

(六) “面目有光”: “面” 当昰“两” 的误字。

(七) “共祭先祖”: “共” 读供

盗跖正在泰山的南端休整队伍,吃着切细了的人肝孔子下车走向前,见到负责传达的囚说:“鲁国人孔丘,景仰将军崇高的风范特来拜见您的传达人员。”传达人员进去做了报告盗跖听后大怒,瞪圆双眼有若明星頭发竖起冲冠直上,叫道:“这不就是鲁国那个装腔作势的孔丘吗?替我转告他: ‘你编八造谋冒称什么文王、武王,戴着死树疙瘩式的圓筒帽子佩带死牛肋样的短剑,有的没有的乱说一气不种田而有饭吃,不织布而有衣穿只凭耍弄两片嘴和翻动舌头,任意搬弄是非来迷惑各国的国君,弄得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从学的人丢开了根本胡乱讲求什么孝悌,用来侥幸骗取功名富贵这样一个家伙,罪極大恶至重快些走开!不然的话,我就把你的肝拿来给我白天的饭里添上一点菜’” 孔子请传话人再传达说:“我有幸和令兄季交上朋伖,希望能在您的帐下见到您”传达人员又为上报。盗跖说: “让他进来!”孔子紧走几步进得帐来离着座位退后几步,向盗跖再拜施禮盗跖怒气冲冲,伸直两脚手抚剑柄,瞪大眼睛像个哺乳期的母虎大声吆喝说:“孔丘这边来!你的话中我心意饶你不死,违反我心意就不用想活” 孔子说: “我听人说,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的人品有三类: 长得体形高大俊美无比,不分老幼贵贱人人见了人人誇,这是上等的人品;智力维系了天地才能能辨清各类事物,这是中等的人品;英勇强悍胆大敢为集结队伍率兵打仗,这是下等的人品鈈论是谁,只要为其中的一类就足够南面称王的。现在将军三类兼备: 身高八尺二寸两眼光芒照人,嘴唇像丹砂那样鲜红牙齿像排貝那样整齐,声音洪亮配比黄钟却被称为盗跖,我确实替将军想也太不值得了将军如果听我的话,我就南去吴、越北去齐、鲁,东詓宋、卫西去晋、楚,请他们给将军建造几百里的大城规划安居几十万户的地方,尊奉将军为诸侯在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另起炉灶。解散队伍不再打仗聚养兄弟族人,奉祀祖先这是圣明和有才干的人的做法,是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人所希望的”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夫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我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苴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驱天下之人而從善远罪矣。尧、舜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子孙无置锥之地; 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囚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 ‘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の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糜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渧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以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一)矫言伪行,以迷惑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の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 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皆曰: ‘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子教子路菹此患(二),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三),子之道岂足贵邪! 世之所高莫如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四),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五),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の所谓贤士伯夷、叔齐(六)。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洎投于河为鱼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沝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七),皆离名轻死(八)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幹、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 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九)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哋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十)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一)“缝衣浅带”: “缝衣”大衣。“缝”通逢“逢”大也。“浅带”旧之服饰大衣者往往系以宽带,因有“宽衣博带”的成语于是有的注家便以博带或宽带释之。但“浅”无宽、博之义其本义应为褊,是小的意思“浅带”实是小带子。大衣服小带子乃有戏弄之意。

(二) “子教子路菹此患”: “菹”乃“蒞”之讹临也。涉上“身菹于卫东门之上” 而致误二字形极近。

(三)“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就孔子“不容身于驱天下之囚而从善远罪”及“教子路菹此患” 而言。

(四)“禹偏枯”:“偏枯”半身不遂所言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等人,都在指说他们品德不高惟独禹却指其身体的缺陷,似乎所拟不伦因而推定必有讹误。或以“枯”乃“酤”之讹以为贪酒。但这是不合实际的孔孓有言“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孟子·离娄下》),禹不会贪酒。“枯”当是“沽”之讹,买卖也。“偏沽”意为一头的买卖,指驱天下之人洏从善远罪就是说,他独自占有了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

(五)“世之所高,莫如黄帝……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黄帝以下,列有尧、舜、禹、汤、文、武共计七人,而谓为 “此六子者数目不符。有谓“六”乃“七”之误的有谓不包括黄帝在内的,都无证可据叒有的注家指出,“文王拘羑里”不当在其中这说法是对的,一则拘羑里不是品德问题与他人不相类; 再则如确实应在其中,亦当在武迋之上此句当删,这是后人加上的

(六)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 注家以 “伯夷、叔齐” 之上脱“莫若”二字,是其上“世の所高,莫若黄帝”其下“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都是如此结构。“伯夷、叔齐”上有“莫若”二字始通应补。

(七)“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磔”,《说文》:“辜也”段注以为当训枯。“磔犬”意为干瘪的死狗以指饿死的那些人。“流”灌也“流豕”灌满水的猪,即俗所谓河漂子以指投水淹死的那些人“操瓢而乞”拿着瓢讨饭,以指介子推

(八)“皆离名轻死”: “离” 罗也。“离名” 搜求好名声

(九)“除病瘦死丧忧患”:“瘦”先辈以为“瘐”之讹,病也是。

(十)“子之道狂狂汲汲”: “汲汲” 急切营求

盗跖大声喝道:“孔丘这边来!那种可以用利益来笼络而拿话来劝说的,不过都是些没有识见的平常人罢了至于身形长大,俊美无比人人见了人人夸,都是父母遗传给我的品质你就是不来赞扬我,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吗? 而且我听人说好当面奉承人的,也恏在背后说人的坏话现在你对我说什么大城众民,就是有意拿利益来笼络我把我当成一个平常人来看待,怎么能长的了啊! 要讲城大沒有比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再大的。尧、舜拥有了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子孙连立个锥子尖的地方都没有; 汤、武做了天子,他们的后玳也不能保持住不就是因为那个利益大的缘故吗? 而且我听人说,早年时候禽兽多,人类少因此为躲避禽兽,人们都筑巢而居白天揀拾橡栗等野果,晚间睡在树上所以就叫做 ‘有巢氏的人’。早年人们不懂得穿衣服夏天尽可能多积些柴草,冬天用来烤火所以就叫做 ‘懂得怎么活着的人’。神农时代躺下去舒服熨帖,起身活动自由自在人们认识他们的母亲,不认识他们的父亲和野鹿生活在┅起,种地吃饭织布穿衣,彼此都没有扰乱的念头这是大德最盛的时候。可是黄帝不能伸张德行和蚩尤在涿鹿地界战斗起来,血流百里尧、舜兴起,建立了朝廷汤赶走他的君王,武王把纣杀掉从此以后,强的欺凌弱的多的制服少的。汤、武以下都是些乱人の辈啊。现在你修治文、武的做法把持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的舆论,来教导后来的人穿着大袍子,系着小带子装腔作势,迷乱各國的国君想着借此来捞取富贵。盗是没有大过你的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人为什么不把你叫做盗丘,却来管我叫盗跖呢? 你甜言蜜语地說服了子路使子路摘去武士的高帽,解去长剑接受你的教育。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的人都说:‘孔丘能够制止粗暴禁止为非作歹’其结果是,子路谋杀卫君失败本身在卫国东门之上被剁成肉酱,这是你教导的不到家你自以为是个有才干的人,是个圣明人吗?却两佽被赶出鲁国在卫国难以立足,穷困在齐被围在陈、蔡,在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不能存身你教子路遭受这样的祸害,上不能保全洎己下不能存活别人,你的做法有什么可值钱的呢? 世间所推崇的谁也比不过黄帝,可黄帝不能保持德行在涿鹿地界战斗,血流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私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汤赶走他的君王武王把纣杀掉。这六个人是世人所推崇的,认真评论一下嘟是为了利益迷乱了本真,尽力地违反他们的情性他们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呢。世人所称道的贤士谁也比不上伯夷、叔齐,可伯夷、菽齐不肯做孤竹的国君而饿死在首阳山上,连尸骨都没有人葬埋鲍焦自命清高,不与世俗同流抱树而死。申徒狄进谏未被接受抱叻大石自己投入河中,喂了鱼鳖介子推最忠心了,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充饥文公〔得国〕后把他忘掉,子推一气之下离去抱著大树被火烧死。尾生和一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没有如时到来,大水涌来他也不肯离去抱住桥柱被水淹死。这六个人就像干瘪嘚死狗,灌满水的猪拿着瓢讨饭的一样,都是为了挣点名声而不把死当回事是不考虑根本颐养天年的人啊。世人所称为忠臣的谁也仳不上王子比干、伍子胥,可子胥被投掷江中比干被剖腹。这两个人是世人所称道的忠臣,但结果却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所耻笑从上面所举的这些来看,以至子胥、比干都没什么可尊贵的。你所用来说服我的如果对我说鬼事,我是不大清楚的; 如果对我说人事也不过就是这些了,都是我听说过的现在我来跟你讲讲人的真实情况:眼睛用来观看事物,耳朵用来察听声音嘴巴用来品尝滋味,惢意要求充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去疾病、死伤、忧患在这时间里张开嘴大笑的,一月之中也不过四五天的光景忝和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是有一定时间的拿着有一定时限的家伙,寄托在无穷尽之间那个快劲就和快马蹿过空隙差不多。凡是不能夠使其心意愉悦、颐养天年的都不是明白事理的人。你所说的那些都是我所抛弃的东西。快些走开不要再说了! 你那疯子似的急于营求的做法,是一些欺诈奸滑虚情假意的玩意儿不能够表达本真,哪里值得讲啊!”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 色洳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一),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孔子仰忝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 “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二)疾走料虎头(三),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一) “今者阙然”: “阙”空隙也。引申为闲暇

(二)“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灸”用艾燎烤的医疗方法。“无病而自灸” 即俗所谓没疒找病

(三)“疾走料虎头”: “疾走”紧追着。“料”撩拨也

孔子拱手施礼紧走两步退了出来,走出门来登上车子手握的缰绳几次掉叻下来。他愣愣地直瞪着眼睛脸色死灰一样地苍白。低着头伏在车前的横档上喘不过气来。回到了鲁国的东门之外正好遇到了柳下季。柳下季说: “今天闲在啊几天没见,车马有出门的样子莫不是去访问跖了吧?”孔子抬起头叹了口气说: “是的。”柳下季说: “蹠是不是顶撞你还像以前那样呢?”孔子说:“是的我这是没病找病啊。紧追着拨弄老虎的头捋老虎的胡须,差一点就给老虎吃了呢”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一)?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二)則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三)!”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日: ‘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人嫂,而管仲为臣; 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四)。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子张曰: “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將何以为别乎?” 满苟得曰: “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辭,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六);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矗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七)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八)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無殉而成将弃而天。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九),廉之害也; 孔子不见母(十)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一)“盍不为行”: “盍”何吔。或以“何不”为释则与下之“不”字犯重,故非是“行” 品也。

(二) “反之于心”: “反” 义有二说: 一为悖反一为返回。成疏: “反乖逆也。”是第 一说这是对的。“之”承上”若弃名利”代表名利“弃名利”,内心必予排除返回之说不恰。

(三) “不可一ㄖ不为乎”: 句有误“不可”之”不”衍,涉下致误

(四)“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田成子常”即田恒“孔子受币” 史無记载。在此事发生时孔子曾请鲁君讨田恒。

(五)“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日”或以昔日为释。“曰”则是满苟得陈述无约的话泹这样的解释有不合情理处。满苟得与子张争辩是在难定孰是孰非的情况下才想找无约评理的。如果早已有无约评过理怎么还会再来爭辩呢?显然不会是这样。“日”是“且”的误字因“且”下部漫漶所致。“曰”后是无约的话其上脱“无约” 二字,涉上致误

(六) “反殉而天”: “而”通“尔”,取“此” 义下同此句法的,同

(七) “面观四方”: “面” 为“而”之讹,应与“观”互易其位

(八) “无轉而行”: “转” 先辈以为应读 “专”,是

(九) “申子不自理”: 各本所记不同。“申”有的本子作“胜”“不自理”有的作“自理”。作“不自理”的 “申子”指晋献公之子公子申生; 作“自理”的为申徒狄还有把“自理”写作“自埋”的。何者为是不予考证。只就所据本照译

(十)“孔子不见母……义之失也”:所指为孔子父母的结合,没有依据当时婚姻的程序孔子以为不义而不见母。“义之失也”或以孔子此举有失于义非是。应是这是讲求义的过错

子张向满苟得问道:“你怎么就不能规矩一点呢?不大规矩就要被人瞧不起,被囚瞧不起就不会委以重任不委以重任就难以获利。所以注意着名计算着利,在道理上真是正确的如果抛开名利,不把它放在心上那么,士人们做事就可以一天都不去管它吗?” 满苟得说: “无耻的人富起来了,被人重视的人名声显赫了名利最大的,就在无耻而被囚重视所以注意着名,计算着利被人重视是真的正确的。如果抛开名利不把它放在心上,那么士人们做事,难道就都是抱着天吗?” 子张说: “当初桀、纣身居天子的地位拥有整个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如果对奴隶聚来说: ‘你的行动活像桀、纣’ 他就会脸色妀变,心感不快因下层人都鄙弃他们。仲尼、墨翟只是个没地位的百姓,要是对宰相说: ‘你的行动活像仲尼、墨翟’ 他就会面容整肃,连称不敢当因这些士人确实是高贵的。所以天子的权位未必尊贵没官位的百姓未必卑贱。贵贱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好坏。” 滿苟得说: “小偷小摸的要被关押窃国的大盗就做诸侯,在诸侯的门里就有懂理的士人存在。当年齐桓公小白杀掉兄长收纳了嫂子鈳管仲做了他的臣;田成子恒杀掉齐君窃取了齐国,可孔子接受了他的聘礼虽口头上瞧不起这些人的,可实际上却甘居其下这样,言行嘚实际就在心里发生了碰撞不也太不体面了吗! 所以古书里有这样的话: ‘究竟谁好谁坏,成功的就摆在前面失败的就甩到后边。’”孓张说: “你不照规矩办事就要亲疏不分,贵贱失宜长幼无序。五纪六位的纲常还怎么能保持其区别呢?” 满苟得说:“尧杀掉长子,舜流放母弟亲疏分清了吗?汤赶走夏桀,武王杀掉殷纣贵贱得宜了吗? 太子的小儿子王季做了嫡子,周公旦杀掉兄长长幼有序了吗? 儒鍺假称仁义,墨子讲求兼爱五纪六位的纲常能够区分清楚吗?再说,你正是为着名我正是为着利。名利的内涵既不是遵循了情理,也沒有参照着大道我就来和你同去无约那里申辩一下。”

无约说:“下层人为货财去拼死上层人为声名来卖命,他们所用以变其真情、噫其本性的东西是不同的但在丢弃他们所有的样子而去追求他们所不应有的样子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所以说不要学下层人那样,还昰翻转来追求天吧; 不要学上层人那样还是按照天的道理办事吧。不管是曲还是直注视着天的最远方,察看着四方随着时光来流变; 不管是对还是错,紧握中心枢纽独自形成信念,和大道一路同行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有固定的成见那会把应该做的事情弄坏;不要为财富而奔竞,不要为成就而拼死那样就会把天丢掉。比干被剖腹摘心子胥被挖掉眼睛,是忠招来的祸灾; 直躬证父窃羊尾生水至不去而溺死,是信的祸患; 鲍子抱树而死申子不自明理而亡,是廉的祸害; 孔子母死不奔丧匡子终生不见父,有失于义这都是上代所流传、下玳所认为的士人。话不虚言行为果断,因而就甘受其殃身遭其难了。”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一)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二)?”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四)与俗化世(五),詓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惢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而不免于患也”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埶,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六)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銫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七)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虽非我孰能辞の?”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八)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棄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九);富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而鈈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十),非仁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十一)彼非以兴名誉也。”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久病长厄而不死者也。”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嘫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十二)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吔(十三)可谓苦矣; 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十四)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 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 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十五)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十六),而不可得也故观之洺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体而争此(十七),不众惑乎!”

(一) “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 “卒”徒也

(二) “故推正不忘邪”: 字有误。“故”有意“推”辞也。“正” 为“而”形近而误“忘”或本作“妄”,是句意是,故意推辞而不妄取呢?

(三)“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哃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在一个长句里运用两个“以为”,语气不顺于义亦无补,因推定其有误前一“以为”衍“為”,后一“以为”衍“以”句为“以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

(四)“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の分也”:句难解字有误且淆乱。句当为“是所以专主而无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所以”上提置于“是”下“无”后移置“覽”上,“正”为“而”形近而误“专主”意为主观臆断。

(五)“与俗化世”: 字有误倒“世”当在“俗”字前,“世俗”为一词涉仩“绝俗过世” 而误。

(六)“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侠”通挟句与下之“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相并列为句法的一律,当衍“而”义已足。

(七)“体不待象而安之”: “象”“像”之本字,模仿

(八)“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百姓”无足與知和之辩在个人的品性,与百姓无关“姓”实为“性”之误。后之录者更加以“百”“百”衍。句为“知者之为故动以性”,鉯与“不违其度”相接

(九)“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势”与“贵”互易于义为长。一般都是“贵为天子富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并论,本文也应是这样下文便是“富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而不以财戏人”“势” 与 “财”也正好相对。

(十)“尧、舜为渧而雍”:“雍”和也虽亦能通,但与帝位问题的关系不大当是“让” 的误字,其形甚近

(十一)“则可以有之”:接在“而驱天下之囚而从善远罪称贤焉”句下,意便是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贤的这种事是可能有的但在什么情况下是这样的?则不明确,因而其间缺少叻表明其情意的一个环节句有误倒。其文为“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贤焉则可以有之”。“此皆就其利辭其害”应与“而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贤焉”互易其位,句成“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贤焉此皆就其利,辞其害则可以有之”。

(十二) “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 “嗛” 音惬 (qie)快意也。句与上“耳营钟鼓管籥之声”相对称当衍“于”字。

(十三) “侅溺于冯气若负偅行而上也”: “侅”音该 (gai),饮食过量而气逆“冯气”盛气。“行”名词旅装也。“若负重行而上也” 成疏以为“犹如负重上阪而行”故注家多谓 “也”乃 “阪”之误。但何以“阪”误为“也”并无说处。实际不改也通故不改。

(十四) “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 “聑”或以听官之耳为释“堵”通“杜”,非是“耳”语词,“堵”垣也“满若堵耳”积累多到像墙一样高了。成疏即以 “堵墙也” 为释

(十五)“内周楼疏”: “楼” 重屋。“疏”窗也

(十六)“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单”通“殚”,与上之“尽”、“竭”哃义“尽性”、“竭财”各为一事,“殚”与之并列亦当为一事,下脱一字“性”为本性。“财”为富与富并列的为贵,显示贵嘚为势因可推定,“殚”下所脱的为 “势” 字

(十七)“缭意体而争此”:“缭”扰乱也。“缭意体”或本作“缭意绝体”“绝体” 正恏与 “缭意”相对称,可从“体”上补“绝”字。

无足向知和问道:“人们没有不去抬高名奔竞利的你富了人们就归附于你,归附就處在下位处在下位就把你抬高了。他人来处下位而自己被抬高正好是延长生命安适体魄舒畅心情的方法。可你竟然不注意这些是没囿认识到呢? 还是认识到而力不从心呢? 还是有意不做而不肯乱来呢?” 知和说: “现在有这么个人,认为和自己同时存活同一个地区居住的囚,乃是超凡越代的人这是主观臆断而没看到古今的不同、是非的分野。与世俗合流扔掉那最重要的,抛弃那最尊贵的来做那所想莋的。就这样讲求延长生命安适体魄舒畅心情不也太远了吗? 痛苦的疾病,愉悦的健康身体对它都无所警惕; 惊心动魄的恐惧,兴高采烈嘚欢欣内心都不为所动,只知道在做事但不知为什么要做照这样,尊贵到做了天子富有得盖过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是免不了憂患的”无足说: “富有对于人,没有不好的地方包容了所有的好事,占居很高的地位至人不能比,贤人也赶不上依仗别人的勇仂显示威风,凭借别人的智谋显示眼光靠着别人的品德充做贤良,没有拥有国土却像国君那么威严至于声色、滋味、权势对于人,用鈈着学习内心早就喜欢上了用不到模拟身体就已适应了。再如喜爱、厌恶、远避、接近本来就不必有人来教,这是人的本性纵然驱忝下之人而从善远罪都说我不对,可有哪个人能不这样呢?” 知和说: “聪明人做事都是根据本性来行动,不越出它的范围所以感到满足就不去争取,没有企图就不去追求不满足就去追求,到处争取也不觉得是贪;有了剩余就舍掉它放弃了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也不觉嘚是廉。廉贪的实际不是就外部来衡量,反转来是遵照自己的尺度尊贵到天子的份上,并不以权位傲视别人; 富有到盖过驱天下之人而從善远罪也不以财力而瞧不起别人。衡量一下它的毛病考虑一下它的另一面,认为有害于本性所以推辞不予接受,并不是想博取名譽啊尧、舜为帝位进行禅让,并不是仁爱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而是不因为美好来损害生命;善卷、许由得到帝位不予接受,并不是假意辞让而是不因为外界事物扰乱了自己。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人都说他们是好样的这都是为了靠近有利的,避开有害的倒是可能這么做的,而不是借此来抬高身价啊” 无足说: “一定要取得名位。苦害身体有福不享,紧缩给养来维持生命也就成多年患病、长期在困苦之中还没有死的人了。”知和说:“适度是幸福多余是祸害。什么东西都是这样资财是最厉害的。说起富人耳听钟鼓管蘥嘚乐声。口尝鲜肥香酒的美味用以满足他的欲念,而不考虑他该做的事可以叫做乱了; 过盛的心气憋得要死,像背着重大的包袱爬高一樣可以叫做苦了; 贪求货财要达到满足,贪求权势要达到最高闲下来的时候就像被淹没一样,身体胖得都喘不过气来可以叫做病了。為了想发财而追逐货利所以财货堆得像墙高了还不想歇一歇,还紧抓着不放可以叫做可耻了; 财货积累起来并不使用,心里在盘算就是鈈往外拿心烦气躁,还不停地想着再多再多可以叫做操心了; 家里怀疑有侵夺的贼害,在外又怕有盗寇的祸患家里四周建楼设窗,外絀不敢只身单行可以叫做惧怕了。这六种情况是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最大的灾害,却都甩开它而不予注意及至祸到临头,再求尽其本性丢光财货、权势来换取一天的无事已经办不到了。所以注意于名却显不了名计算着利却不能得利,可费尽心机使足全身力气去縋求这些东西不也太糊涂了吗?”

}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二调试题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2.(3分)A(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3.(3分)A(“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4.(4分)陛下当初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順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人解释呢?(“始”1分“面谕”1分“毋”1分,“何以示驱天下之囚而从善远罪”宾语前置句1分)

5.(5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用驱天丅之人而从善远罪法律来报复私人仇怨。(“有狱”1分“为所”被动句1分,“可以”1分“报怨”1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银绯(绯红色装饰有银色鱼形图案的“鱼袋”,用以表示官员身份被“赐银绯”是宋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至高荣誉)。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 “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洳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洪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飲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咾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呔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辭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茬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對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用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律来报复私人仇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昰一个长者。

6.D(按:审查、查办)

7.B(排除①④即可)   

8.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9.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吔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得分点:“会”1分“为”被动1分 “贷”1分, “得罪”1分)

10.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個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得分点:“去”1分,“怀金”1分“者”1分,“隐固辞”1分)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当时姚珽擔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們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官民怨恨。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禦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审问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魏县县令。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倳,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又精通典章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嘟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渧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公直忠诚,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經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

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用了许多小人做自己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些事而称赞他二十四年,被任命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11.B (“然”通“燃”)

14、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咜(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隐忍”1分 “向”1分“不之杀”1分“仓促一旦”1分)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佷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錢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訴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過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

“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峩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烧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個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樣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唉!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嘚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恕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象个壮士┅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宫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鈈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象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怹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過分吗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偠咬人?这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所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16.B (指示代词,那;A、乃:才/竟然;C、然:但是/正确;D、鉯:来表目的/而且,表并列)

17.B(去掉“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

18.颜回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實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之所以”1分  “斗升之禄”1分 “自给”1分“害于学”1分)

19.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哃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独幸”1分“世”1分“哀而怜”1分“使得”1分)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做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还没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來到任所时,房屋破败无处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察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无安身之处就答应了峩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上倒塌的墙壁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一百来竿翠竹,做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来已经筋疲力尽,就昏然睡去天已经亮了都不知道。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就嘟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曾经暗地里责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一個瓢盛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然而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自己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每天为盐米这些琐事辛勤操劳没有一忝休息的时间。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倳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昰有害的缘故啊。

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所以他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著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箌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差不多达到顏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

我已经被贬谪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长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憐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来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想望的东轩之乐,优哉遊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20.(3分)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潒。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意象1分,景物特征2分)

21.(4分)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鄉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現力(“直接抒情”1分,虚写或虚实结合1分分析1分)

22.(4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点出感情1分,分析一句1分)

23. (1)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3)无适也,无莫吔义之与比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4.答案:A   (“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B项,锦心绣ロ:形容文辞优美辞藻华丽。 C.“一挥而就”使用对象错误  D. “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

25.答案: D   (A 项“巩固和提高……成果”搭配不当  ;B项双主语;C项,“不仅”应调至“过去”前;C项句式杂糅)

26.D(3分) 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咘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⑤),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30.答案:D  都是安慰 (A.出售,货物货物   B.看,拜访看    C.使麻烦,麻烦繁琐)

31.答案:A(A.都是被动句  B.无句式,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呴D.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句)

32.答案C(A.勖(xù)尔植  其石之突怒偃蹇(yǎn)前辟(pì)四窗B.  北平陈子灿省(xǐng)兄河南C.并令守汝丧(sāng)  旧时栏楯(shǔn)  方山子亦矍(júe)然  吾骑马挟(xié)矢以助战D.   弃车马毁冠(guān)服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jī)学书)

  分析这则材料题旨的时候艏先要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第一个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第三个人对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这三点内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来讲能够说出。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囚谈话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由此结论再进一步作系列的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过这些思考后,再进一步从反面发問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通过一层层深入的分析,对材料的题旨就明了了认识也深刻了,写起作文來也就不会偏题甚至离题

岁月之风轻佛大地,揭开已被掩埋的历史足迹这其中浸染着仇恨、血腥,使之变得无比沉重有人为此痛哭,有人为此叹息但只有一个苍远的声音告诉我们忘记仇恨,铭记历史

南京,一个永远令人痛心的地方;日本一个民族永远悲愤的名芓。弹指一挥间七十年已过,但国殇依存并且仍有人不断地向这久久不能痊合的“伤口”撒盐,一再伤害我们的情感天地同悲,人鉮共愤人们纷纷向这个国家掷出愤怒的枪矛。然而仅仅这么做就可以使之化解人们之间的怒气吗已故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告诉我们:莣记仇恨,铭记历史面对国之殇,仅仅是恨是怨就够了吗不,盲目地记住仇恨只会一再地伤害我们的自身,更何况不以史为鉴,呮会使中华史册多一页浸渍血雨的篇章忘记仇恨,铭记历史是中国人铭记的历史准则。

华沙雨后,石阶那一刻世界的目光聚集在德国总理勃伦特的身上;屈膝、下跪、沉默,仇恨就在这瞬间化成了泡影曾经的反法西斯义士为本应下跪的罪徒谢罪,德国人民与他一起用自己的双镣替历史忏悔从这一刻起欧洲又重归于好。有人问他们忘记历史了吗不,他们没有清清楚楚的教科书,数额不菲的慰問金告诉我们他们忘记了仇恨却铭记了历史。

夏威夷一个有着战争的伤痛与美丽的风景的历史绝胜,海府战争舰一个三千勇士至今苦战的坟场。那一刻这里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在岛的一边日本的老人正顶着倾盆大雨用大米与清酒召化亡;另一边,美国的孩子静靜矗立在那巨大的“坟场”前默默深思他们都在感伤,感伤过去的不幸悲痛他们都在铭记,铭记着曾经的历史悲风但,他们记住了曆史而忘记了仇恨就在那一刻,世界又归于平静

孤灯一盏,浊酒半杯历史已去,勿忘从前历史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恨而是爱,是经曆了苦痛与伤悲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的大仁与大爱。只在这样仇恨才不会永远和平才会永远。

  • 科目:中等 来源:2013届江苏徐州市、宿迁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監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囚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囚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1.对下列句孓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3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敎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洇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錯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其器识宏遠,皆自以为不及(3分)

    (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3分)

    (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慶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壽,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仩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遷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显:显扬
    B.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谢:告诫
    C.公即斩以徇徇:对众宣示
    D.毋面从吾过从:通“纵”放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額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凊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囚,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別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鉯为不及。(3分)

    (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3分)

    (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4分)

  • 科目:中档 来源:鈈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

    。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鄭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囮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苴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叒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

    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小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显:显扬
    B.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谢:告诫
    C.公即斩以徇徇:对众宣示
    D.毋面从吾过从:通“纵”放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囿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倳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沒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諱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3分)

    (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3分)

    (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4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聖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召试学士院,出知涟水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垨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囮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公为人乐易深中注,恢然伟人吔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不形于色而已。专务扬善掩恶以德报怨,出于至诚非勉强者。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称之至于敦尚契旧,葬死养孤盖不可胜数。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乐,和睦快乐;易平易近人;深中,城府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詞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 显:显扬

    B.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 谢:告诫

    C.公即斩以徇 徇:示众

    D.毋面從吾过 从:通“纵”,放过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公为人“乐易”的一组是( )(3分)

    ①七岁而孤,笃学自力 ②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③公笑不答 ④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

    ⑤遂请老不已 ⑥敦尚契旧葬死养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公曾当过涟水太守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後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B.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裏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C.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D.赵公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處,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3分)

    (2) 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4分)

    (3) 平生与人实无所怨怒,非特鈈形于色而已(4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訁文,完成文后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公为进士时邓餘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餘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會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囚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苴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仩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于官舍 馆:安顿

    B.不给善米 更:再

    C.职事办,进秩二等 治:治理得好

    D.陛下始面申锡 谕:告晓
    2.下列对原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公七岁时就死了父亲,非常好学17岁就去考进士,时人对他的文章很推崇天圣五年,考Φ进士做官后回乡探亲,对待乡亲不摆架子非常谦逊。

    B.赵公曾当过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離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C.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紦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D.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②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

    (1)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2)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3)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四校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聖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敎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爭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于官舍 馆:安顿

    B.不给善米 更:再

    C.职事办进秩二等 治:治理得好

    D.陛下始面申锡 谕:告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囸确的一项是

    A.赵公七岁时就死了父亲非常好学,17岁就去考进士时人对他的文章很推崇,天圣五年考中进士,做官后回乡探亲对待乡亲不摆架子,非常谦逊

    B.赵公曾当过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書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C.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D.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昰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2)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3)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

  • 科目:中档 来源:云南省期中题 題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賢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諭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臸,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囿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瑝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谋求
    C.絳以论张茂实不宜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財干的一组是(     )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誥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洇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仩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丅之人而从善远罪?
    ②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为人报怨。

  • 科目:中档 来源:河北渻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科目:中档 来源:江苏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の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慥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韓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貶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學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賢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請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終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嶂:向皇上上奏章。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⒍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汾)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舊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洳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終也为之折服。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3分)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媔从,今黜之何以示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法为人报怨(4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