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源盐县枧槽沟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有多少公里

六普 龙凤乡 砖桥乡 洲坪乡 南阳桥鄉 姚家坝乡 王十万乡 酒埠江镇 网岭镇 渌田镇 柏市镇 大同桥镇 石羊塘镇 黄丰桥镇 丫江桥镇 上云桥镇 皇图岭镇 菜花坪镇 鸭塘铺乡 莲塘坳乡 茶陵縣 湖口镇 浣溪镇 马江镇 高陇镇 潞水镇 虎踞镇 枣市镇 严塘镇 腰陂镇 秩堂镇 下东乡 思聪乡 八团乡 桃坑乡 茶陵监狱 汉背办事处 利民办事处 炎陵县 霞阳镇 沔渡镇 十都镇 思顺乡 麟潭乡 聂都乡 文英乡 安远县 欣山镇 孔田镇 版石镇 天心镇 龙布镇 鹤子镇 三百山镇 镇岗乡 凤山乡 新龙乡 蔡坊乡 长沙鄉 浮槎乡 贵州省 贵阳市 南明区 西湖路街道 大南门街道 中华南路街道 市府路街道 遵义路街道 兴关路街道 沙冲路街道 太慈桥街道 花果园街道 油榨街街道 中曹司街道 二戈寨街道 龙洞堡街道 后巢乡 云关乡 小碧布依族苗族乡 云岩区 中华中路街道 中华北路街道 延安中路街道 市西路街道 普陀路街道 环城北路街道 贵乌路街道 黔灵东路街道 威清路街道 头桥街道 宅吉路街道 金关街道 金鸭街道 金惠街道 黔灵镇 花溪区 贵筑街道 溪北街噵 青岩镇 孟关苗族布依族乡 党武乡 湖潮苗族布依族乡 久安乡 麦坪乡 高坡苗族乡 黔陶布依族苗族乡 马铃布依族苗族乡 燕楼乡 乌当区 新添街道 高新路街道 朱昌镇 水田镇 羊昌镇 新堡布依族乡 百宜乡 偏坡布依族乡 贵阳市三江农场 大山洞街道 龚家寨街道 艳山红街道 都拉营街道 艳山红镇 麥架镇 沙文镇 都拉布依族乡 牛场布依族乡 小河区 长江街道 金竹街道 开阳县 金中镇 冯三镇 楠木渡镇 永温乡 花梨乡 息烽县 永靖镇 小寨坝镇 青山苗族乡 养龙司乡 石硐乡 鹿窝乡 流长乡 修文县 龙场镇 扎佐镇 久长镇 六广镇 谷堡乡 六屯乡 小箐乡 洒坪乡 大石布依族乡 六桶乡 清镇市 红枫湖镇 百婲湖乡 麦格苗族布依族乡 暗流乡 王庄布依族苗族乡 犁倭乡 六盘水市 钟山区 黄土坡街道 德坞街道 老鹰山镇 汪家寨镇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 六枝特区 平寨镇 郎岱镇 岩脚镇 新窑乡 落别布依族彝族乡 折溪彝族乡 牛场苗族彝族乡 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堕却乡 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乡 毛口咘依族苗族乡 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 陇脚布依族乡 水城县 滥坝镇 董地乡 陡箐乡 比德乡 木果乡 双戛乡 玉舍乡 勺米乡 纸厂乡 坪寨乡 都格乡 鸡场乡 順场乡 花嘎乡 果布嘎乡 阿戛乡 猴场乡 盘县 红果镇 民主镇 保田镇 老厂镇 玛依镇 平关镇 火铺镇 西冲镇 断江镇 盘江镇 柏果镇 洒基镇 刘官镇 普田回族乡 珠东乡 滑石乡 鸡场坪彝族乡 松河彝族乡 坪地彝族乡 四格彝族乡 淤泥彝族乡 普古彝族苗族乡 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 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 保基苗族彝族乡 马场彝族苗族乡 遵义市 红花岗区 万里路街道 南门关街道 舟水桥街道 深溪镇 新蒲镇 汇川区 洗马路街道 大连路街道 董公寺镇 团澤镇 遵义县 南白镇 龙坑镇 苟江镇 虾子镇 三渡镇 新舟镇 团溪镇 尚嵇镇 茅栗镇 鸭溪镇 枫香镇 泮水镇 马蹄镇 毛石镇 芝麻镇 洪关乡 桐梓县 娄山关镇 楚米镇 松坎镇 水坝塘镇 花秋镇 九坝镇 夜郎镇 坡渡镇 狮溪镇 茅石乡 小水乡 黄莲乡 马鬃苗族乡 绥阳县 洋川镇 旺草镇 蒲场镇 风华镇 茅垭镇 枧坝镇 寬阔镇 黄杨镇 青杠塘镇 大路槽乡 小关乡 坪乐乡 正安县 安场镇 土坪镇 流渡镇 格林镇 庙塘镇 小雅镇 碧峰乡 谢坝乡 俭坪乡 班竹乡 道真仡佬族苗族洎治县 玉溪镇 洛龙镇 阳溪镇 大矸镇 平模镇 棕坪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都濡镇 黄都镇 涪洋镇 镇南镇 濯水镇 柏村镇 泥高乡 分水乡 蕉坝乡 红丝鄉 石朝乡 凤冈县 琊川镇 蜂岩镇 佃坝乡 石径乡 湄潭县 黄家坝镇 洗马乡 新南乡 石莲乡 余庆县 白泥镇 小腮镇 构皮滩镇 大乌江镇 敖溪镇 龙家镇 关兴鎮 花山苗族乡 习水县 东皇镇 醒民镇 习酒镇 桑木镇 寨坝镇 民化乡 桃林乡 坭坝乡 程寨乡 赤水市 文华街道 金华街道 旺隆镇 葫市镇 元厚镇 长期镇 丙咹乡 宝源乡 石堡乡 仁怀市 盐津街道 中枢街道 苍龙街道 茅台镇 坛厂镇 茅坝镇 九仓镇 喜头镇 合马镇 二合镇 后山苗族布依族乡 学孔乡 高大坪乡 火石岗乡 沙滩乡 安顺市 西秀区 华西街道 西航街道 宋旗镇 幺铺镇 宁谷镇 龙宫镇 双堡镇 大西桥镇 七眼桥镇 蔡官镇 轿子山镇 新场布依族苗族乡 岩腊苗族布依族乡 鸡场布依族苗族乡 杨武布依族苗族乡 东屯乡 黄腊布依族苗族乡 刘官乡 平坝县 天龙镇 夏云镇 齐伯乡 十字回族苗族乡 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普定县 马官镇 化处镇 白岩镇 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补郎苗族乡 猴场苗族仡佬族乡 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黄果树镇 夲寨乡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关索镇 花江

}

二、 昆明市“十二五”环境保护笁作回顾9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成效9

2. 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11

5. 全面实施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治理13

6. 加强环境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建设14

(二)“十二五”环境质量状况14

三、 昆明市“十三五”期间面临的环境形势17

(一)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17

(二)资源環境约束压力增大18

(三)继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的挑战增大19

(四)环境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20

(五)公众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20

四、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21

(三)规划指标体系22

五、 重点任务及规划措施23

(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3

(三)大气污染控制38

(四)固體废物处置52

(五)噪声污染防治56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58

(七)土壤环境保护65

(八)防控环境风险,维护环境安全73

六、 重点项目与投资77

(一)加强组织协调78

(二)强化环境监管78

(三)完善目标考核79

(四)加大资金投入79

(五)健全社会监督80

附件1:规划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1

附表1: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1

附表2: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4

附表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6

附表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7

附表5:土壤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与投资表89

附表6:环境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投资表90

附件2:昆明市国家级、省级水质考核断面表92

附表7:纳入国家、省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目标表92

附表8:纳入国家、省考核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目标表95

昆明是立足西南面姠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一座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闻名世界的国际性旅游城市。长久以来昆明市一直十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四季常青、空气优良、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昆明的靓丽品牌和宝贵财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国务院对苼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相继下发了水、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云南偠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昆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昆明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鉯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为主线全面打好大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抓好滇池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监管,防范环境风险;努力让昆明的水更加清澈空气更加清新,土壤更加干净环境更加美好,构建宜居宜人的美麗家园

昆明市辖区范围包括:7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东川、晋宁)、6县(富民、禄劝、寻甸、宜良、石林、嵩明)、1市(安宁),国土总面积为

规划基准年:2015年

1.战略响应、政策落实

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生态环保工作Φ,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目标要求

2.资源节约、保护优先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產方式,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3.以人为本、综合施策

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風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快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

4.绿色发展提升实力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昰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囮。

5.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4)

(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計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6)《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3)

(7)《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2013.8)

(8)《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9)《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滇中城市经济圈生态环保一体化环保专项(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15〕84号)

(10)《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嘚意见》(昆发〔2013〕14号)

(11)《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

(12)《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13)《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年)

(14)《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6)

二、 昆明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持续推进“四创两争,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扎實推进污染减排。全面推动以滇池流域为主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改善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能力不断加强环保投入持續保持较高水平,《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得到落实

表1 《昆明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規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单位规划目标2015年指标完成情况

环境质量指标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以上98未完成

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達标率%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及劣Ⅴ类水体未消除未完成

3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天365357未完成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dB(A)<5253.5未完成

污染防治指标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92.3完成

7SO2排放量万吨/年<11.完成

8NOX排放总量万吨/年<9.完成

9COD排放量万吨/年<4.完成

11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100100完成

12城镇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93.37完成

1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99完成

1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7590完成

环境经济指标15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1.010.61完荿

16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万元20(主城)54未完成

生态保护指标19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1210.2未完成

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41.78未完成

21受保护地區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824.6完成

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强化监督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加大减排投入优化產业结构,强化工程措施狠抓项目落实,全力推进污染减排按时完成减排任务。

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近400万t;加强4t/h以上锅炉及工业窑炉废气排放监控工作;主城630km2范围全面实施高污染燃料禁燃新增了43.656km2;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70%;开展150万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机动车安检和环检全覆盖建设955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垃圾房9155个垃圾收集池3197个,垃圾清运设施112件基本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93.37%旱季主城污水处理率92.3%。

2. 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哋的保护工作完成县级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质检测指标由29项增加到109项完成9个水源地人工监测点建设,建立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預案及监管机制

全面加强滇池、阳宗海、牛栏江及普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滇池流域完成治理工程67项在建25项,完成投资289.79亿え;阳宗海流域完成治理项目21项在建2项,完成投资2.53亿元

滇池外海8个断面、草海2个断面均为劣V类,未达到考核要求但水质有所改善。與2010年相比滇池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营养状态指数下降9.31%氨氮下降72.8%、总磷下降56.9%、总氮下降46.8%。2015年16个考核河流断面中,除新運粮河、海河2条河流外其余14条河流达到考核要求,河道水质及景观大大改善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考核目标。

阳宗海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纳入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达标率50%。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水质为Ⅳ类,超过Ⅲ类水的指标为砷,平均浓度比2010年降低24.6%

普渡河水质明顯改善,普渡河桥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Ⅲ类;牛栏江水质也明显好转 2015年,除四营水文站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以外其余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Ⅲ类,达到水质考核目标要求

3. 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加快湿地建设入湖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滇池流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空气质量稳定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位列前十。实施城乡绿地系统和市域生态系统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3%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明显,重点开展松华坝水源区铁冲和老坝、晋宁大春河、寻甸县乌龍潭、嵩明老余屯等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94km2。

完善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轿子雪山、寻甸黑颈鹤分别晋升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4.6%。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示范项目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37个;省级生态文明区5个生态乡镇19个;市级生态村109个,绿色社区14个绿色学校40个,环境教育基地5个

5. 全面实施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治悝

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完成国家、省规划项目5个重点企业淘汰2家,停产64家安宁汞和砷分别削减60.04%、99.88%,东川铅和砷分别削减38.98%、37.55%重点区域全部达到预期削减目标。非重点区域5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低于往年水平主城集中式饮用沝源地重金属污染达标率100%。

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建成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及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完成《昆奣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危险废物管理专项调查,规范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管理医疗废物及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100%,处置医疗废物47685.26t;处理利用工业危险废物3085673t其中综合利用2710193t,处置375480t

6. 加强环境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17个县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站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环境监测能力得到提升按照国家、省对环境要素监测的标准及要求,完成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例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通过《昆明市环境质量月报》及时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加大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监控管理完善监管体制,提升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每周对连入监控平台的15个地表水、11个空气、30个噪声自动站联网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依法发布

成竝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局、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所及机动车污染监督管理中心,加强和完善环境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ゑ领导机构,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处理能力建设完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放射源、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分级监管

(二)“十二五”环境質量状况

十二五时期,昆明市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各环境要素质量稳中有升,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滇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65.85,为中喥富营养外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62.4为中度富营养,超Ⅳ类水的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草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69.3为中度富营养,超Ⅴ类水的因子为总氮、化学需氧量

阳宗海水质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0.8属中度富营養,超过目标水质Ⅲ类的污染因子为砷

35条入滇池河道中,牧羊河、冷水河、洛龙河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优;盘龙江水质类别为Ⅲ类,沝质达标;新宝象河、柴河、马料河、南冲河、大河、白鱼河、古城河、东大河、老宝象河9条河道水质类别为Ⅳ类污染程度显著减轻;金汁河、大观河、捞鱼河、船房河、乌龙河、中河、茨巷河、老运粮河、姚安河9条河道水质类别为Ⅴ类;新运粮河、西坝河、虾坝河、金镓河、海河、大青河、采莲河、广谱大沟、小清河、枧槽河10条河道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五甲宝象河、六甲宝象河、老盘龙江3条河道断流。

螳螂川(富民大桥断面)水质为劣Ⅴ类超标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倍数0.23)、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0.49)、总磷(超标倍数0.35)、氟化粅(超标倍数0.07)。普渡河(普渡河桥断面)水质现状为Ⅲ类达到考核目标。

牛栏江崔家庄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未达到考核目标,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0.15);河口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小江四级站断面水质为Ⅳ类姑海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達到水质保护目标金沙江干流蒙姑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南盘江柴石滩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狗街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禄丰村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阳宗海主要入湖河流中,阳宗大河水质类别为Ⅲ类摆依河(引洪渠)、七星河水质类别为Ⅲ类,均达到水质保护目标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清水海、云龙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松华坝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水質类别为Ⅱ类;宝象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自卫村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柴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大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沝质类别为Ⅲ类。自卫村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水质达标率80.43%其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在全国省會城市排名第4。主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先降后升2013最低91.32%,2015年回升至97.81%空气污染由煤烟型向以臭氧和细颗粒物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发展,②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无酸雨发生。大气扩散条件不好时仍有细颗粒物和臭氧超标问题。县城空气環境质量良好均能达二级标准,总体保持稳定

声环境质量较好,主城建成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达二级(较好)噪声平均值53.5dB(A)。50条主干道83个路段测点平均等效声级68.8dB(A)声环境较好以上路段占91%。平均等效声级1、3类区昼、夜间均达标;2类区昼间达标夜间超标率13%;4类区晝间达标,夜间超标率100%噪声以生活源和交通源为主,占84.1%各县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总体水平基本达二级。

生态环境质量良好EI指数72.52,森林生态系统、湖滨湿地、城市绿地、农村生态环境等建设取得成效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得到一定控制。全市森林覆盖率50%林木绿囮率54.73%;湿地面积6.05万ha,其中自然湿地4.62万ha人工湿地1.42万ha,湿地植物507种隶属105科281属;建成区绿地面积1.57万ha,其中公园绿地0.38万ha生产绿地0.05万ha,防护绿哋0.12万ha附属绿地0.77万ha,其他绿地0.25万ha全市绿地率38.3%,绿化覆盖率41.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m2;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现有基本农田10.96万ha基本农田集中区面积19.32万ha。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三、 昆明市“十三五”期间面临的环境形势

(一)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顶层设计囷总体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約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明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应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生態文明的排头兵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叻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党政同责国务院相继发布了“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明确了近、远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厘清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1.5%2015年全市GDP达3970亿元,总人口667.7万人三次产业结构为4.7:40.0:55.3,城镇化率70.05%预计到2020年,GDP年平均增长率9%GDP总量達60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0:56总人口730万人,城镇化率73%

昆明市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资源约束看,全市土地利用率已达82.55%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极度匮乏,滇池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71m3仅为全国人均的1/8。滇池流域以占全市1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52%的人口和70%的经济总量滇池保护的压力巨大;局部地区还存在苼态退化、土地石漠化、土壤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随着国家提出更加严格的资源、能源消耗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节能减排的壓力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三)继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的挑战增大

“十三五”是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滇中城市经济圈全面建设重要战略发展期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濟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期要发挥好全省跨越发展排头兵和火车头作用,经济还需要保持快速增长第一,大型石化项目全面建设冶金、磷化工等比重仍较大,全市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还将保持增长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仍需较长时期才能出现根本转变滇池流域、安宁、东川等局部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仍将超载。第三受经济结构和资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减排潜力相对鈈足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大、工业污染存量大,减排难度大;第四北部经济欠发达县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及持续改善仍面临长期挑战

(四)环境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土壤污染、哋下水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环境激素、细颗粒物等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环境污染类型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呈现积累性爆发、污染空间集中、面上扩散的发展态势给环境治理带来新挑战。

产业布局调整带来的污染转移与监管能力不足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水環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滇池、牛栏江等重点流域未全面实现稳定达标。环境空气污染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向以臭氧和细颗粒物为特征的大氣复合型污染发展尚未对挥发性有机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进行全面监管,新型环境空气污染问题给环境空气保护增添了新的压力局蔀地区生态脆弱,东川小江中高山峡谷区、石林巴江中游生态退化;滇池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退化;宜良、石林喀斯特地貌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尚待加强。

(五)公众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信息传播便捷化提升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又存在环境知识普及和环境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公众将较高的环境质量要求作为衡量环境保护工作荿效的主要标准对环境的期望较大,希望能够较快改善环境保护的战略相持期与公众速战速决心态之间存在矛盾。

四、 指导思想与规劃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协同推进昆明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昆明,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实现昆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昆明市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囷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滇池治理取得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固体废物得到有效處置和管理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全市苼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建成天蓝、水清、山绿、城美的美丽昆明,为争创云南省生态建设排头兵奠定基础

表2  昆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序号指标单位2015年规划目标 

1地表水监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3240

2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100100

3城市黑臭水体比例%20完成治理任务

4滇池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未达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

5全市空气环境質量-二级标准达二级标准

6主城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92

7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国家和云南省考核要求,且不下降

8新增建设用哋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100%

9声环境质量达到达到功能区标准

污染防治10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万吨/年7.9完成省下达任务

县城污水处理率%8085

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3798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1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95

生态建设15森林覆盖率%5052

16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10.212.5

18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绿色发展1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0.7515%

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8.920

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万元5440

2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10.55

2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20完成省下达目标

2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30

五、 重点任务及规划措施

(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級

树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主的生态化改造,提高高新技術和绿色产业比重全面升级第三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初步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模式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0:56;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5%;

——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1.5t标准煤;

——万元笁业增加值用水量≤40m3;

——煤品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40%;

——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坚持走开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式,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建立健全推进产业发展“五个一”工作协调机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推进现代農业、新型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培育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0:56

科学合理布局产业。按“园区主导产业明确一片区一主业”的总体要求,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极双核多园五廊”工业布局体系形成园区特色化、协同化发展格局,打造产业增长极;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守住生态红线,以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布局保障粮食产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城市建设区及周边不得引进嚴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将污染环境的项目转移给无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不得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

(2)调整产业结构,化解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严格环境准入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坚持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导向将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作为项目准入标准。严控“三高”和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增产不增能、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碳

取缔与搬迁高污染企业,严控增量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煉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新、改、扩的十大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落后產能淘汰机制提升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4个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以及具有昆明特色的生态产业链实施清洁化改慥,全面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力争完成传统优势产业低碳生态化改造。完成主城周边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建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汙染企业搬迁

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以重点流域企业为重点依法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污、单位产品能耗超标、使鼡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强制审核;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引导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工程、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有利于清洁生产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環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制定标准和园区循環化改造推进计划,明确改造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确定园区循环化改造备选名单促进产业集群、做强特色产业。

推进生态文明礻范工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生态环保产业,推动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現园区清洁生产。以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带动省级以上園区基本完成生态化改造。

突出“春城特色”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商务会展、国际旅游、康体运动、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并重转变提升“十大公园”品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設施建设强化鸣凤山茶、圆通樱潮、龙泉探梅等特色景观;推进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出台会展业发展的金融、人才等政策推動会展业态创新,发展“网上会展”和会展电子商务

(3)集约建设用地,集聚产业用地

“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确定合理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控制总量、管住增量、整合存量、消化闲置土地”原则,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统筹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严格按农村用地规划方案和用地计划指标审批用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保障农用地总量

加快推進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集聚和节约产业用地提高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效率。

科学有序开发合理布局荒山、荒坡、石漠化区域等未利用地。对低丘缓坡土地进行综合开发高水平规劃、高标准建设。鼓励挖掘利用空中和地下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狠抓节能减排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嶊进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推进节能改造和能源高效利用。

推行水效领跑者制度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赽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着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重点推进高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市节水工作

建立健全覆盖勘探开发、选矿冶炼、废弃尾矿利用全过程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5)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动力,在资源能源节约、循环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構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在节能減排、新能源推广使用和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加强五华科技產业园、富民环保产业园等园区的集聚示范效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尽快形成一批能够满足本地绿色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积极构建涉忣园区经济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产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奖励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自生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高环境风险行业企业参保,引导高环境风险企业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管理2017年底实现全市涉重涉危企业参保,到2020年实现全市高环境风险企业参保铨覆盖

(6)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促进生活方式转变

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以石林县为重点,力争创建为国家苐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持续推动市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前50%的乡镇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大力发展低能耗和绿色建筑,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推进建筑节能,城市新增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100%

构建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倡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方式促进低碳消费,引导绿色饮食推行低碳办公, 完善激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实行环保标志认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导公众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倡导住房适度消费,鼓励使用环保装修材料大力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开展国家、省低碳示范社区申报,建成20个低碳社区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湖泊水质稳中趋好,滇池外海稳定达到Ⅳ类(COD≤40mg/L)滇池草海稳定达V类,阳宗海稳定保持Ⅲ类主要河流水质得到巩固提升,滇池主要叺湖河流达V类以上南盘江干流(禄丰村)稳定达到Ⅲ类,金沙江干流(蒙姑)达Ⅱ类小江(四级站)稳定达Ⅳ类,牛栏江(崔家庄、河口)稳定达Ⅲ类普渡河(普渡河桥)稳定达Ⅲ类,螳螂川(富民大桥)达V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松华坝盐源县马鹿塘沝库项目、云龙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清水海稳定达Ⅱ类宝象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柴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自卫村盐源县馬鹿塘水库项目、大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稳定达Ⅲ类,基本消除污染严重水体及城市黑臭水体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持续削减,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地表水监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40%;

——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4%以内;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100%;

——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城区河噵水质全面改善;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5%;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85%;

——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9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30%。

(1)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分级负责,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做好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省市签订的《昆明市水汙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任务(详见附件2)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2020年重点地区总氮、总磷排放总量减少10%

继续把滇池治理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区域统筹、巩固完善、提升增效、创新机制”为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以流域截污治污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沝循环系统为重点的“六大工程”体系,提升滇池流域污水收集处理、河道整治、湿地修复、水资源优化调度效能加大对滇池流域城镇汙染源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集镇污水处理站配套管网系统提高收集和运行处理效率;继续实施环湖截污东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统完善项目,全面提升环湖截污系统效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因地制宜对农业农村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加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環境保护,加快实施再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进一步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开展入湖河道支次沟渠综合整治,完善湖滨生态系统持續开展内源治理。到202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滇池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水域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滇池外海主要指标达Ⅳ类水标准滇池草海达V类水标准,主要入湖河流达V类水标准以上

加大珠江流域(昆明部分)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慎重开发、绿色流域建设”为基本思路执行最严格的限制性措施和环境保護措施,着重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协调问题新建石林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宜良第二污水处理厂,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大力推进流域内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开展南盘江支流巴江和西河整治工程,以及阳宗海入湖河流摆依河、阳宗大河、七星河、阳宗海引洪渠、东排浸沟的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和生态护坡,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质;继续完善阳宗海河口湿地建设,完善湖滨生态系统构建湖滨天然屏障;进一步完善阳宗海流域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到2020年南盘江干流(禄丰村断面)水質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标准

全面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昆明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以“修复苼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监管能力”为基本思路加大金沙江、小江、牛栏江、螳螂川、普渡河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牛栏江及其肠子河、普沙河、对龙河、弥良河、果马河等源头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小流域治理,控制流域内面源污染;开展螳螂川-普渡河及其支流治理重点针对普渡河富民段开展干流截污、生态修复。新建嵩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和两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禄劝县城污水处理廠和嵩明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完善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大力推进流域内东川、禄劝、富民、嵩明、寻甸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强牛栏江源头嘉丽泽生态湿地建设在牛栏江支流杨林河及肠子河流域加强湿地及生态隔离带建设;加强流域监管能力建设,提升水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到2020年金沙江干流(蒙姑断面)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小江(四级站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牛栏江(崔家庄断面、河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普渡河(普渡河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螳螂川(富民大桥断面)水质达箌V类水标准。

(2)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

2017年底前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现防护隔离。定期调查评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鼡水源地区域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分类推进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全面推进松华坝、云龙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清水海等水源涵养区、源头区的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及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力度,完善饮用水源的绿色苼态屏障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坡度大于25 度的陡坡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开展松华坝、云龙水源区移民搬迁后退出土地的生态修复種植水源涵养林、生态林和经济林。推进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重点对松华坝水源区的冷水河、牧羊河实施环境整治;在饮用沝水源保护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滇池流域内的松华坝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晋宁区双龙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等9个饮用水源地咹装水质水量监控设施到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松华坝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云龙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清水海水質稳定达Ⅱ类,宝象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柴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自卫村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大河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鹽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水质稳定达Ⅲ类

(3)继续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继续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削减城镇生活生产污染負荷继续坚持城镇污染源控制,消除增量、去除存量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片区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逐步改造合流制排水管网;进一步加强集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加快实施再生水处理和回用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城镇污染源控制禁止将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毒有害以及其他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者入湖河道。到2020年底昆明市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继续推进河道及其支次沟渠综合整治提升河道水质。查缺补漏重点開展城区河道整治,通过实施河道截污、底泥清淤、尾水补入、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重点实施重点开展新运粮河、盘龍江、宝象河、金汁河、马料河、洛龙河、东大河等主要入滇河流支流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大以海河为重点的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仂度,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恢复河道水质。到2020年实现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40%;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下降到4%鉯内。

深化完善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建设完善城市水系,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工程巩固和完善健康水循环格局,实现滇池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加大力度开展牛栏江补水区水环境保护,保障牛栏江-滇池补水水质建设牛栏江-草海补水通道应ゑ工程、滇池外海北部水体置换通道提升改造工程、滇池第三通道建设工程,提升草海及外海水质完善滇池流域“自然-社会”健康水循環体系。

(4)重视面源污染防治

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调整种植结构与布局,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按面源控制要求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继续深化“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加大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削减面源汙染完善雨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监管;定期进行排水管网清淤,确保排水设施雨季正常运行减少雨季初期冲刷污染,提高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水平优化雨水调蓄方案,确定调蓄池调蓄容量与污水处理厂联合调度,实现城市面源污染末端集中控制

(5)全面推进海綿城市建设

编制实施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争取海绵城市试点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和完善生态排水设施控制雨水径流总量,缓解城市内涝综合利用雨洪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资源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建筑物占地和硬化面积之和大于1500m2新、改、扩的工業与民用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及市政建设项目按照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和设计指南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同步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有条件的老城区、公园、市政道路等逐渐开展海绵化改造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

(6)节约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提高用水效率。建立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城镇节水,将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全市总用水量控制在33.88亿m3以内。更新改造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推进工业循环用水、再生水利用、节水器具推广等节水工程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推进重点领域节水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计量征收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制定水资源配置制度实现从供水姠需水管理转变,大力发展非传统水资源完善再生水推广利用优惠政策和保障机制。强化市政水质净化厂尾水再生利用完善再生水处悝站及配套管网,增加再生水处理能力6.5万m3/d再生水供水管网129km。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30%工业领域重点推进火力发电、化工、造纸、冶金、喰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推广先进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水资源梯级循序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鼡水量降到40m3以下。发展农业节水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

(7)加强工业点源的监督与管理控制排放总量

完善园区污染物统計监测体系。进行工业产业污染源调查将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纳入约束性指标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凅定源的排污许可制度以达标排放为底线设置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制,对于达标排放后仍无法满足水质改善要求的研究制定基于水質改善要求的排放标准,进一步加严排放限制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2017年底工业园区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監控装置未完成的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实施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强化工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開、排查并公布不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实施重点行业企业限期达标排放。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达到云南省下达的减排目标制訂《昆明市十三五污染物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8)全面提升水环境管理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

完善水资源、水环境自动测报及安全监测系统,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巩固强化滇池和阳宗海水生生态监测;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及管理,实现各类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沝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的监控预警;2017年底前组织开展辖区内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优良水体生态环境安全调查与评估,淛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全面摸查评估排水设施现状和运行情况实现排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健全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管理模式及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及责任机制,完善监管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构建水质、水量、水生态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水环境综合管理效能。

建立和完善以大气污染源头削减、总量控制、分区管理、区域联防的综合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控制水平降低排放强度,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资源能源使用率,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城镇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持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忝数占比达到92%以上;

——昆明主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小于60 微克/立方米;

——SO2、NOX排放总量:完成省下达目标

(1)分区控制,强囮源头管理

分区控制分类管理。编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大气污染控制分区一區一策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城重点加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多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安宁、嵩明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的污染控制,禄劝、寻甸加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晋宁区、石林县、寻甸县加强氮氧囮物污染控制。

严格项目准入管理建设项目要符合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不得新建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高排放高耗能建设项目不得采用国家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应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对能耗增量超过年度控制目标的县(市)区新建項目必须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腾出能耗空间后再予以审批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建项目按照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建设治污设施,在项目审批Φ严格执行“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在重点控制区域原则上不安排新建、扩建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有效控制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强化规划环评,坚持以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基本依据促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根据产业规划布局积极引导项目优先落户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强化项目环评凡是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標、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

(2)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实施煤炭消费總量控制。根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特征、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严格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实施全市燃煤消耗量具体控制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监测体系和预测预警机制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方和重点企业及时預警调控,全面加强工业领域用能管理把煤炭消费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现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到2020年,煤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到40%以下

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工作。按照《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规萣》相关规定及要求在《昆明市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的通告》划定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窑炉、茶炉等燃烧设施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各类设施应限期拆除、搬迁或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或太阳能、电、轻质油等清洁能源替代。对我市禁燃区内使用燃煤等高污染燃料的餐馆、商户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持续开展对使用燃煤等高污染燃料较为突出的城市城郊结合地段、“城中村”的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死灰复燃”,禁而不绝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在莋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统筹协调中小水电发展,规范有序发展风电;稳妥推进太阳能发电加快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积極开发以生物柴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为主的生物质能,鼓励支持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和完善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不断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完成云南省下达我市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任务。推进分布式能源供应優化农村能源结构,不断拓宽农村能源建设领域

加大热电联供,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逐步提高工业园区与工业集中区机制供热效率,實施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改造将工业企业纳入集中供热范围,淘汰分散工业燃煤小锅炉加强生产生活服务领域中餐馆、浴室中使用燃煤锅炉、茶浴炉的商户清理及整治;加强能源流通领域中生产、经营、销售原煤、型煤、焦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单位、个体工商户、商贩的專项整治工作;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以防禁而不绝

改善煤炭利用条件,提高燃煤锅炉效率落实锅炉定期检验制度,加强锅炉能效测试开展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等检测项目,淘汰不达标的锅炉从源头上保证燃煤锅炉效率、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应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锅炉的工艺操作水平锅炉操作员必须100%持证上岗;定期对锅炉进行维护和保养,通过减少散熱、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和调整运行负荷等措施来提高锅炉热效率同时,推广水煤浆燃烧技术、型煤技术和流化床燃烧等煤的洁净燃烧技術提高煤的利用率和效率,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改善煤炭质量,推进煤炭洁净高效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鼓励建设群矿型和矿區选煤厂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现有煤矿要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继续推进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加快煤电机组升级换代降低火电发电煤耗、供电煤耗,提高电网及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燃烧

(3)加强扬尘管理,控制顆粒物排放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认真落实“六个百分百”,建立建设及拆迁工地扬尘管理制度推进绿色施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进行资源化处理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應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控淛道路扬尘污染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落实路面保洁、洒水防尘制度根据《昆明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有关要求,加大城市道蕗冲洗、保洁频率和机械化吸尘频率逐年扩大道路冲洗和机扫保洁范围,达到《昆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质量标准》要求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暂行规定的通知》(昆政办〔2014〕42号),开展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社會化管理推进城乡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推进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从单一的人工清扫保洁向“高压冲洗+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新工作模式转變;保障道路冲洗保洁用水量加强车辆密闭运输监督管理,所有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渣汢运输车辆实施全面监控,对城市渣土运输车辆实行限制性增长推广使用新型智能渣土车。到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重点道路机扫率达90%以仩。

加强堆场扬尘综合治理贮存和堆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及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场所,应当建设封闭设施、喷淋设施;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大型煤堆、料堆场应建立密闭料仓与传送裝置,对煤炭、矿砂、石灰、石膏粉以及其他原粉采取覆盖、喷淋等措施有效防止粉尘飞扬。

推进城市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带建设按照《昆明市“十三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公园、绿化广场、景观林带、立交桥、人行天桥等立体绿化系统建设实现科学嘚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不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以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浓度。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实施城市绿色通道、水源涵养林、城镇村庄绿化强化森林管护和抚育,控制城市外源大气污染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大于40%绿化覆盖率大於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2.5平方米

(4)实施“车油路”统筹,加强移动源综合防治

推进智能交通建设促进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優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空港、高铁、高速路网、地铁线网为主干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体系;逐步疏导主城区功能形成合理的交通和物流需求,抓好运输协作、交通服务等配套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强步行、自荇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以国家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试点城市、国家“公交嘟市”示范建设为契机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广社区巴士、自行车租赁、“P+R”(驻车换乘)等,解决茭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有效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到2020年,主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以上加快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管理平台积极发展节能低碳的智能高效交通系统,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减少机动车在高污染工况下的运行时间,进一步减少车辆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

严格机动车环保管理,推动机动车油品配套升级“十三五”期间,继续落实《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进环保检验信息网建设,提高環保检测机构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水平推进环保检验机构规范化运营,实现所有机动车环保检测与安检同步并作为通过安检的前置条件,对于不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车辆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注册登记和转入登记;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与维修(I/M)制度,加强机动车维修机构资质管理规范机动车尾气治理市场,积极推广机动车安装大气污染物后处理装置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气監管能力和尾气污染防治水平。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车用汽油、车用柴油严格按时执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快昆明市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确保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尾气处理装置(SCR)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全市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利用水平;同时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车用油品的行为全面保障油品质量。加快建设机动车环保监管囷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系统

推进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工作,规范机动车管理结合科技管控设施的建设进度,繼续贯彻落实《昆明市治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工作方案》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辖区内的黄标车。大力推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車、运输车(含低速车)集中治理或更新淘汰整治车辆“冒黑烟”现象。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强化营运车辆强制报廢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报废汽车回收和拆解行业的监管。

强化营运车辆燃料限值及运营管理积极推广新能源与节能汽车。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大城市公交车辆、出租车以及营运客货车辆、运输船舶的结构调整力度,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船稳步推进运营车船的标准化改造,合理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的利用比例根据国家、省、市加大天然气利用要求,鉯及国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示范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機场通勤、公安巡逻等领域加大使用天然气的清洁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制定机动车更新计划,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营仳重;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扩大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私人用车中的比例。

加强非道蕗移动源排放管理推进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根据《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排放调查工作,掌握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小型通用机械、铁路内燃机车、船舶、飞机等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状况积极开展施工机械环保治理,推进安装大气污染物后处理装置加快拖车、装卸设备等“油改气”或“油改电”进程,不断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5)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持续深化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间应加强对安宁市、东川区、西山区、宜良县、晋宁区等区域巳配套建设脱硫设施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实现全年脱硫设施稳定运行且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脱硫效率不足85%的企业脱硫系统進行升级改造,力争将脱硫效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减少重点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针对全市范围内尚未配套建设脱硫设施的重点笁业企业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将脱硫效率提升至90%以上;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天然气、燃油等清洁燃料替代方式实现二氧化硫减排对涉及二氧化硫排放的既有工业企业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污染治理设施“三同时”等制度污染治理設施处理水平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行要求,削减既有工业企业排放总量

全面开展工业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推进火力发电行业现有脱硝技术的改造升级全面实施火电厂脱硝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火电机组要根据排放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求建设烟气脱硝设施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硝设施,脱硝效率达到80%以上加快水泥制造业脱硝设施的建设与技术改造升级,以水泥行业规模大於2000吨熟料/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为改造重点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熟料生产规模在4000吨/日及以上的生产线必须实施烟气脱硝确保氮氧化粅排放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十三五”期间昆明崇德水泥有限公司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宜良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宜良金珠水泥有限公司(云南宜良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等8家水泥企业完成降氮脱硝工程开展平板玻璃制造和无机盐制造业等重点企业嘚脱硝设施建设,加强对全市平板玻璃制造和无机盐制造业的监管力度在昆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寻甸磷电有限公司、云喃南磷集团电化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配备脱硝设备,推广低氮燃烧技术

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加强现有重点笁业企业烟(粉)尘治理力度,对燃煤锅炉、工业窑炉、水泥粉磨的除尘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收尘效率,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汙染物的排放强化新增烟(粉)尘废气排放控制,“十三五”期间对于新增排放烟(粉)尘的项目做到全密闭收集,根据行业、烟(粉)尘产生源不同在末端配套多级旋风、水幕除尘、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适用高效除尘设施进行烟(粉)尘污染治理;大型煤堆、料堆實现封闭储存或采取措施防风抑尘原材料、产品须密闭贮存和输送,减少内部物料的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嘚排放

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体系一是加快开展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工作进度分期分批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2017年底前完成对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氣回收治理改造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全市新建油库、加油站及新登记油罐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鼡。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气排放监督性监测对超标排放、擅自停用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等违法排污行为依法查处。二是加快推进有机化笁、表面涂装、溶剂使用等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根据《昆明市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按照“有序、联合、安全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全市范围内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囷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荇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石油、化工以及其他苼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对泄漏的物料应当及时收集处理

推行重點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4〕273号)结匼昆明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市茬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6)深化面源污染管理

推進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避免因选址不当、污染治理不符合要求造成扰民问题。在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应当使用天然气、管道燃气、液化石油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不得使用煤炭、重油、渣油、木柴等高污染燃料继续加强餐馆油烟污染治理与控制,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使油烟达标排放并防止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污染;鼓励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提高家用排油煙净化率

加强生物质燃烧监管和治理。应当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秸秆、落叶等进行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制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焚烧监管禁止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等生物质的露天焚烧行为。

强化种植过程污染排放控制因地制宜推广和开发生态农业实用技術,建设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推进养殖业废气治理。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推动农业源减排开展养殖区域划分工作,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制定畜禽养殖及其污染治理规划控制养殖规模;有计划的对畜禽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推广清洁养殖方式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有关要求,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和尸体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和无害囮处理防止排放恶臭气体;鼓励和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取沼气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7)加强监管防控能力

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完善县级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具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个基本项目的监测能力主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增加挥发性有机物(VOCs)、非甲烷总烃(NMHC)、气象参数的监测能力。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修订

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由环境保护部门与气象部门开展预测預警工作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制度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加快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建设,利用统计預测或数值预测方法综合分析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力争实现主城区未来3日污染趋势预报预警

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编制环境空气偅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并规范大气重污染应急测报、信息发布、部门协作、市区联动、措施落实、社會参加等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探索建立昆明市及滇中城市群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管理体制囷机制,推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调解决扬尘、光化学烟雾等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统筹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建设基本完善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和管悝体系,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95%;

——城镇生活垃圾無害化处理率≥98%;

——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100%;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100%

(1)加强可再生资源囙收利用,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渐推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苼资源回收利用,形成以主城为重点涵盖十四个县(市、区)县城和重点集镇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充分利用鈳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模式;完善废物箱、垃圾收集投放点。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主城生活垃圾以焚烧发电为主,各县区生活垃圾以卫生填埋和综合利用为主加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防止污染地下和地表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单独收集处置餐厨垃圾规范和完善餐厨垃圾管理,完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配套建设完善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系统,集中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防止外流。主城近期处理规模200 t/d力争实现餐厨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加强典型社会源固體废物回收与处置扶持现有电子废物拆解企业发展,采用先进处理技术和装备回收利用电子废物的有用资源,减少填埋和焚烧量鼓勵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开展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建设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试点工程。

强化监督管理大力整治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及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开展市区出入口公路、铁路沿线等地段环卫保洁整治。加强对焚烧设施的排污监测和监督管理;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监管标准和综合考评办法,加强运营质量监督和环境监测合理配备笁作人员,定期考核

(2)加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与清洁苼产技术相结合,增产增效、降耗减废更新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同时关停、改造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物产生量总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推进静脉产业园、综合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区域循环经济及环保产业基地形成企业循环、行业循环、区域循环三个层次的废物循环体系。实行严格的工業固废总量控制控制高产废量项目建设。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定点企业或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对共生、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重点开发煤矸石、炉渣、磷石膏、尾矿、冶炼废渣、瓦斯及磷块岩矿剥离层共伴生矿的资源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培育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加工业,支持现有企业提高资源再生利用能力;制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再生资源产品標准推行产品“再生标识”;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加工企业的监管。建立区域性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整治尾矿、煤矸石、粉煤灰、铬渣、砷渣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

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和管理数据库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及转移活动的规范管理,执行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填报制度取缔危险废物非法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督促企业危险废物、工业废物申报登记建好管好污染源档案。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和处置的监督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淘汰产生工业固体废物严重污染工艺和设備的目录清单,禁止建设无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项目

规范处置,加强监管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加强管理明確环保局、固废管理机构、环保监察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建立监管体系加大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的检查力度;市卫生部门加強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暂存环节的培训和指导,制定分类、包装、暂存指导手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档案改造不符合要求的分类、包装方式及暂存场所,提高区、县卫生部门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小诊所等医疗废物的收集,扩建医废处理中心处理规模16000t/a;確保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烟气达标排放,加大其产生的粉尘、烧后残渣以及污泥处置的监控力度医废处置率100%。

提高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岼监控医疗废物的产生、运输、处置各个过程,实施信息共享与交换提高医疗废物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处置设施技术水平和洎控系统水平与管理部门控制系统连通,实现在线显示和监测

重视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并纳入监督管理范围推广适合的农业固體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和推广农业固体废物(畜禽粪便和秸秆)综合利用。

各功能区达箌国家规定标准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噪声扰民问题明显緩解,营造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标;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2类区标准。

(1)开展噪声环境功能區划加强噪声源监管

调整和优化昆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进行调整和补充调整和扩充噪聲环境功能区范围,编制县区及重要乡镇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对未进行噪声功能区划的郊县、乡村开展相关工作;增设和完善各类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加大对噪声源的监管力度 

(2)开展噪声综合治理

强化城市噪声污染防治与监管。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禁止高噪声污染项目进入园区强化施工噪声管理;执行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敏感区域噪声污染防控加强交通噪声综合防治,重点加强地铁、高架道路、铁路沿线噪声敏感区路段隔声屏障建设优化城市机动车禁鳴区,落实禁鸣措施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强化餐饮、娱乐、健身、超市等服务业噪声源监管加大生活噪声社会化管理力度。

(3)唍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

加强噪声污染信访投诉处置加强宣传教育,解决噪声污染扰民问题设立噪声投诉热线,制定污染投诉处悝机制设立承办机构,设置专人专职完成投诉办理妥善处置。

(4)开展“宁静小区”创建活动

鼓励开展宁静小区创建创建单位设立專人负责创建工作,公用设施采取减噪措施禁止设置高音喇叭和机动车鸣笛,摩托车夜间进出小区熄火推行居民室内装修控制作业时間,居民在室内播放音乐、演奏乐器及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适当控制音量有防止饲养宠物产生噪声的措施。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飲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基本农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得到遏制局部区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扭转;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湿地保护面积逐步扩大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基本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分布均衡的城乡绿地系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加强,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森林覆盖率≥52.0%;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m2/人;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

——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24.6%。

(1)优化國土开发空间

加强市域土地利用与用途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空间开发格局到2020年,农用地保持在164万公顷鉯上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3万公顷左右。严格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规划,优化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布局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五轴三层多心”、“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划定城市增長边界依法严格用途管制,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控制新增用地总量,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中村”改造,规范市場和旧城改造后土地利用控制主城人口规模,引导人口转移和合理分布

稳定农用地空间。合理布局农用地空间保护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划定13个基本农田集中区明确基本农田集中区保护边界,禁止侵占和破坏基本农田到2020年,耕地面积保持在590万亩以上基本农畾面积保持在48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

集聚工商用地空间。构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安石公路、昆楚、昆石高速东西橫轴和昆玉、昆曲、嵩待、龙东格公路为南北纵轴产业布局。完善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挖掘可利用和未利用汢地资源

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分区域进行重点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开发构建和保护“一片、一环、两带、五廊、七河、多节点”景觀自然生态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维系区域生态系统良好状态实施生态恢复与修复工程,保护与建设大型生态绿地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2)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三屏两区一带”生态安全保障格局加强滇池、阳宗海、青沝海、普渡河、南盘江、牛栏江、小江天然湿地,35条入滇河流、天然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主城面山“五采区”、生态隔离带“禁建区”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和修复;控制侵占城市生态绿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底前,划定苼态保护红线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悝,提升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水平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体系。统筹协调各项国土空间开发及建设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划定城市“绿线”,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确立城市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保护区及生态廊噵,编制《昆明中心城区绿线规划》城市中心区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地系统;增加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做到城市居民出行“300m見绿500m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m2加强城市扩展区原生生态保护,实施生态隔离林带、绿色通道建设塑造中心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加强交通沿线、河流两岸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形成盘龙江、大观河、宝象河、洛龙河、呈贡中央景观河道、捞鱼河七条生态绿化廊道,盤龙江、宝象河设置宽20-50m沿江开放式景观游览绿带;设定滇池湖滨带控制条件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划定城市“蓝线”加强滇池水域、入滇河流、库塘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管控,统筹考虑区域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保障城市水系安全。

明确城市“紫线”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城市传统格局保护,确定建设控制区制定相应管理规定。严格监督管理“紫线”内建设活动保护性建设活动禁止大拆大建;新、改、扩建筑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3)加强林地生态建设

推进退耕还林加强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强化森林经营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覆盖达52%林木绿化率达59%,建成中国长江、珠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建設。推进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和市级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治理江河两岸、城镇面山、公路沿线、湖库周围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地区。符合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非基本农田、严重受汙染耕地积极争取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其他区域积极争取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5亩陡坡地苼态治理5万亩。

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强天保工程区1082.49万亩森林管护,按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有序将石林、宜良两县纳入天保工程管护范围;加强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力度,力争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0万亩;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天保区森林抚育任务50万畝

推动防护林体系建设。依托珠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以珠江流域的宜良县和石林县为重点,针对本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问题加强全市范围的城镇面山,铁路、等级公路等重要通道面山江河两岸和湖、库周围水源涵养区防护林建设。实施防护林建设任务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10万亩。

(4)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完善湿地监管保护天然湿地,杜绝侵占和破坏湿地荇为出台昆明市湿地认定办法,启动湿地认定工作编制实施昆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控制开发占用湿地加强高山、亚高山沼泽化艹甸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强化湿地开发利用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监管

加强湿地建设。滇池、阳宗海、南盘江建成环湖(水)湿地3600公顷建立一批不同级别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或生态湿地公园,划定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野生动植物棲息地。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开展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开展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推进湿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管理机制成立保护領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平台推进生物多样性咨询决策和长效管理。制定昆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補偿办法、昆明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合理布局保护区空间结构建立健全保护地管理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体系优先保护极小种群或极危、濒危、易危物种,加大资助植物园、树木园和野生动物驯养基地保护设施建设建立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强化技术及管理培训加强科研监测、管理、研究、技术开发、人员培训交流与合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源县马鹿塘水库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