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的一本书是去国

登录龙源账号
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印,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浅析冰心问题小说《去国》
摘 要:冰心以“问题小说”,步入“五四”文坛。原载日至26日北京《晨报》第七版冰心短篇小说《去国》,以限制叙事视角、优美语言,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苦闷心情,批评人才遭到北洋政府弃置浪费的社会问题,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关键词:《去国》;问题小说;冰心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剩余4032字)
( &&&欢迎:,,)
畅销排行榜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附录:冰心生平、著作年表简编
  1900年
  10月5日(农历庚子年国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祖籍福建长乐横岭乡。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光禄坊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
  随家移居上海,住在昌寿里。
  1903年
  父亲改任烟台海军练营营长,并筹建烟台海军学校,随家迁居山东烟台,住在烟台海军采办所。
  1904年
  开始跟母亲认字片,学写墙上的对联。
  1905年
  迁到烟台东山北坡上的一所海军医院寄居,廊上东望就能看到大海,从此大海就在思想感情上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舅舅杨子敬举家从福建福州迁到烟台。
  1906年
  迁居烟台东山东边海军练营旁边新盖的房子里,离海极近。常常走到山上海边去,看海潮的涨落,那里的一草一石,―沙一沫,她都感到无限的亲切。开始在家塾里附学。放学后跟着父亲学打枪、骑马、划船……
  6月23日(农历)大弟谢为涵出世。
  1907年
  舅舅杨子敬讲《三国志》故事,她非常喜欢听,舅舅公务一忙,讲书便常常中断,她就自己拿起《三国演义》来看,接着又读《水浒传》和《聊斋志异》等书。这时开始偷偷地写小说,第一部是《落草山英雄传》,写到第三回便停止了。接着又写了一部《梦草斋志异》,也因重复过多而停笔。
  1908年
  8月10日(农历),二弟谢为杰出世。
  1909年
  表舅王逢先生担任家塾教师,除读国文教科书外,又添了《论语》《左传》《唐诗》以及新旧散文如《班昭女诫》《饮冰室自由书》等。
  由于表舅的善诱,开始热爱诗,学对对子,看诗韵,课外习作七绝。父亲和朋友开诗社的时候,也跟着旁听。1910年
  开始接触当时为儿童写的文学作品,如《无猫国》《大拇指》等,并把《大拇指》的故事讲给弟弟们和小朋友们听。
  9月19日(农历),三弟谢为楫出世。
  1911年
  父亲离任,全家迁回故乡。先乘轮船从烟台到上海,住在虹口。时值辛亥革命爆发,大家纷纷捐款劳军。她也把仅有的十块压岁钱送到申报馆去捐献。冬,回到福建福州,住在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1912年
  福州的新年、元夜、端午、中秋的烛光灯影,使她感到非常新奇,仿佛走入古人的诗中。祖父房里满屋满架的书,成了她的乐园,一得空就钻进去翻书,读了清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林纾翻译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等,这是她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开始。
  秋,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开始接触浅近的科学。
  父亲谢葆璋到北京中华民国海军部任职。
  1913年
  父亲升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4号。没有正式读书,阅读母亲订阅的《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从杂志后面的“文苑栏”知道“词”,开始阅读各种词。写了几篇从无结局的文言长篇小说,如《女侦探》、《自由花》等。
  秋,祖父80大寿,作回环诗。诗前写道:“浮踪万里客幽燕,恰值太公八秩年,自笑菲才惭咏絮,也裁诗句署新笺。”
  1914年
  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今为北京一六六中学)。
  1915年
  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月7日提出最后通牒,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贝满女中的学生,列队到中央公园(中山公园)交爱国捐,她参加了这次学生爱国活动。
  1916年
  参加直隶、山西两省通考,名列前三名。
  1917年
  暑期,贝满、慕贞、笃志以及天津的中西女中等校组织夏令会,她和同学们一起骑驴到卧佛寺参加了夏令会的各项活动。
  1918年
  夏,贝满女子中学毕业,获第一名。秋,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
  5月,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她的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不久,作品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后获得好评。
  10月30日―11月3日,《晨报》连载实事小说《秋雨秋风愁煞人》。
  11月11日,《晨报》发表文艺剩言《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11月22日―26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去国》。
  12月1日,《晨报》纪念增刊发表散文《晨报……学生……劳动者》。
  1920年
  1月6日―7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庄鸿的姊姊》。
  1月29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一篇小说的结局》。
  3月11日―13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最后的安息》。
  3月15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合并到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是日召开燕京大学男女校联欢大会,会后,她写了《燕京大学男女校联欢会志盛》,刊登在《燕大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周刊还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署名均为谢婉莹。
  4月6日―7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骰子》。
  5月20日―21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还乡》。
  5月21日,加入“燕大季刊社”,担任编辑。秋,被选为编辑副主任。
  6月10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一个兵丁》。
  8月1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一个奇异的梦》。
  8月9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一个军官的笔记》。
  9月,《燕大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刊登了谢婉莹的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阙名),《画――诗》;短篇小说《一个忧郁的青年》;杂感《译书的我见》《解放以后责任就来了》《怎样补救我们四周干燥的空气》。
  9月12日和29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是谁断送了你》《三儿》。
  11月27日,参加比利时作家梅德林克的剧本《青鸟》的演出。这次演出是因北方五省发生大旱灾,燕京大学为了赈灾,女校和男校共同组织文艺募捐会,冰心把英文剧本译成中文。开演那天,募款1200元左右。
  12月18日,燕大召开救灾大会后,冰心和两位女同学,到各女校为灾民募捐。
  12月,《燕大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还发表了《文学家的造就》《圈儿》《我》等文。
  12月21日,《晨报》发表短篇小说《鱼儿》。
  1921年
  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月,在该会刊物――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散文《笑》。
  4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四号发表了短篇小说《超人》,同期还发表了谈文学创作的《文艺丛谈》。
  4月20日―21日,《晨报》连载短篇小说《月光》。
  5月13日,《晨报》发表杂感《石像》。
  6月,《燕大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发表《自由――真理――服务》《五月一号》《法律以外的自由》《是非》《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除夕的梦》等文,以及短篇小说《海上》,署名谢婉莹、婉莹。
  6月,第二次到卧佛寺参加夏令会。20日写了《山中杂感》,25日《晨报》发表时,孙伏园先生以记者的名义,写了一段按语:“这篇小文,很饶诗趣,把他一行行的分写了放在诗栏里也没有不可……”从此开始立意做诗。
  6月29日,《晨报》发表了《青年的烦闷》。
  夏,燕京大学理预科毕业。转入文本科二年级。
  7月5日和22日,《晨报》先后发表了散文诗《图画》《回忆》。
  7月,《小说月报》发表短篇小说《爱的实现》。
  8月4日、11日、15日,《晨报》先后发表了《非完全则宁无》(一)(二)(三)。
  9月20日,《晨报》发表了两首诗《迎神曲》《送神曲》。
  10月19日,《晨报副镌》发表了冰心的《介绍一位艺术家》。
  11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一号发表了冰心的两个短篇小说:《最后的使者》《离家的一年》。
  12月27日,《晨报副镌》发表了冰心的诗《病的诗人》(一)。
  12月1日,《晨报副镌》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不重要的兵丁》。
  12月24日,《晨报副镌》发表冰心的诗:《诗的女神》。同年,《燕大青年会赈灾专刊》一书出版,收入谢婉莹撰写的《发刊词》和《旱灾纪念日募捐纪事》。
  同年祖父谢銮恩逝世。
  1922年
  1月1日、6日―26日,《晨报副镌》连续刊登冰心的小诗《繁星》。
  1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一号发表短篇小说《烦闷》。
  1月至3月,北京《晨报副镌》和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冰心的《假如我是个作家》《将来的女神》等诗,《十字架的园里》等散文,以及短文《论文学批评》。
  3月21日―6月30日,《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
  3月23日―11月23日,先后在《晨报副镌》《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玫瑰的荫下》《不忘》等十八首诗。
  4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四号发表短篇小说《疯人笔记》。
  6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六号发表短篇小说《遗书》。
  9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发表短篇小说《寂寞》。
  10月,《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十号发表散文《往事》。
  10月26日,《晨报副镌》发表散文《到青龙桥去》。
  1923年
  1月,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月26日,《燕大周刊》创刊,发表论文《中国新诗的将来》。
  2月―3月,《晨报副镌》发表《致词》《信誓》等诗。
  4月,《小说月报》第十四卷第四号发表散文《梦》。15日,为《燕京大学一九二三年同级录》撰写序言。
  4月24日,《燕京大学周刊》第八期发表论文《论文学复古》。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同月20日,毕业论文《元代的戏曲》脱稿,交导师周作人先生。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本科,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25日,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
  8月,赴美国留学。3日离开北京,前往上海。17日乘约克逊号邮船离沪。船上结识清华毕业生吴文藻,播下爱情的种子。旅途中写了《纸船》《乡愁》等诗。9月9日到达波士顿。
  9月17日,开始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
  11月下旬,因病住学校的圣卜生疗养院。
  12月15日,转到沙穰青山疗养院。
  12月1日,《晨报副镌》发表散文《好梦》:17日―22日,连载《远道》(诗)。
  1924年
  2月12日,《晨报副镌》发表诗《倦旅》。
  3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三号发表短篇小说《悟》。
  5月,《燕大周刊》第45期发表散文《忆淑敏》。
  6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六号发表短篇小说《六一姊》。
  7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七号发表散文《往事》(二)。
  7月5日,病愈,离开沙穰青山疗养院,前往默特佛、自由、伍岛等地游览。8月17日返波士顿,回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继续学习。
  8月8日―10日,《晨报副镌》连载散文《山中杂记》。
  9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九号发表短篇小说《别后》。
  10月,《燕大周刊》第48―49期连载《介绍一本书――“北京的尘沙”》。
  1925年
  3月28日,波士顿一带的中国留学生在“美术剧院”用英文演《琵琶记》,冰心负责设计服装,并饰剧中的宰相之女。中国古典名剧的公演博得了好评。
  开始把李清照的词翻译成英文诗。
  6月22日,《语丝》第三十二期发表诗《赴敌》。
  夏,到康耐尔大学暑期学校补习法语。6月18日前往银湾、绮色佳等地游览。
  7、8月,作散文《绮色佳》(一)(二)(三),刊《留美学生季
  报》1926年5月20日第十一卷第二号。
  9月2日,到雪拉鸠斯,参加美东中国学生年会。14日,回到威尔斯利女子大学。
  11月,感恩节在惠波车中戏作小说《姑姑》,刊《睿湖》1929年6月第一期。
  12月12日,作诗《相思》。
  1926年
  1月,《小说月报》第十七卷第一号发表短篇小说《剧后》。
  3月10日,到惠登大学讲演。
  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
  6月,用英文撰写的硕士论文《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脱稿。
  同月,父亲谢葆璋升任海军部次长。
  7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7月27日抵上海,7月30日撰写《寄儿童世界小读者》通讯二十八,载《晨报副镌》1926年8月7日。
  8月2日,回到北京。31日撰写《寄儿童世界小读者》通讯二十九,刊《晨报副镌》1926年9月6日。
  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1月,应北京大学之邀,作《中西戏剧之比较》讲演。
  1927年
  3月20日,作《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刊《晨报副镌》1927年3月24日。
  6月,任《燕京学报》编委。
  同月,《燕京学报》第一卷第一期刊登学士论文《元代的戏曲》,署名谢婉莹。
  同年,任燕大委员会委员。
  同年,父亲谢葆璋到上海,任海道测量局局长兼全国海岸巡防处处长。家迁往上海。
  1928年
  先后为学生导演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泰戈尔的《齐德拉》。
  5月,“济南惨案”发生后,她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诗篇:《我爱,归来吧,我爱!》。
  1929年
  2月,吴文藻获美国哥伦比业大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十年间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荣誉奖,回到北平。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同时,在清华大学兼授两门课。
  5月,《燕大月刊》第四卷第三、四期发表《我曾》(诗)。
  6月15日,与吴文藻博士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住妙峰山大觉寺的客房,后回上海、江苏淮阴省亲。
  8月,回北平,迁入燕南园60号新建的住宅。
  10月24日,为三弟谢为楫(笔名冰季)的小说集《幻醉及其他》作序。该书1930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11月20日,创作小说《第一次宴会》,刊《新月》1930年第2卷第6、7号合刊。
  本年燕京大学教职员组织剧社。取名“热闹”,业余演尤金?奥尼尔的英文剧《马可波罗》,冰心饰剧中的公主。
  1930年
  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月,《小说月报》第二十一卷第一号发表短篇小说《三年》。
  1月,短篇小说、散文集《往事》,由开明书店出版。
  1月,母杨福慈病逝于上海。
  3月,开始翻译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12月5日,写诗《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
  1931年
  2月6日,生长子宗生(吴平)。
  父亲谢葆璋退休回到北平。
  6月30日,完成纪念母亲的长篇散文《南归》,9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7月16日,从燕京大学乘校车进城,在车中作诗《惊爱如同一阵风》,刊《北斗》第二期。
  7月30日,作诗《我劝你》,刊《北斗》创刊号。
  8月5日,完成小说《分》,载《新月》第3卷第11期。
  8月23日,译完叙利亚作家纪伯伦的《先知》,写了序言,9月由新月书店出版。
  1932年
  4月,在香山撰写《冰心全集?自序》,以《我的文学生涯》为题,刊《青年界》第二卷第三号。
  夏,在病榻上写了散文《寻常百姓》,刊《文学》第三卷第一期。
  7月,北新书局出版小说集《姑姑》。
  8月,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
  9月,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
  12月,诗、散文集《闲情》,由北新书局出版。
  1933年
  在清华大学任教。
  1月,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
  9月27日―10月21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10月,北新书局出版小说集《去国》。
  11月1日,为林培志的小说集《娜拉的出路》作序。
  11月28日,撰写小说《冬儿姑娘》,载《文学季刊》1934年1月创刊号。
  1934年
  1月,《文学》第二卷第一期发表散文《新年试笔》。
  7月,《文学季刊》第三期发表小说《相片》。
  7月,应平绥铁路局局长沈昌之约,参加平绥沿线旅行团,经平绥全线,历时六星期。
  1935年
  2月,《平绥沿线旅行纪》由平绥铁路管理局出版。
  5月1日,生长女宗远(吴冰)。
  5月,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1936年
  1月,《青年界》第九卷第一号发表散文《二老财》。
  4月,《人间世》第二期发表《一封公开信》。
  4月27日,上海《大公报》发表散文《胰皂泡》。
  5月,《自由评论》第二十五、二十六期合刊发表诗《一句话》。
  6月,《宇宙风》第十八期发表散文《一日的春光》。
  6月,《青年界》第十卷第一号发表散文《记萨镇冰先生》。
  6月7日,中国文艺家协会宣告成立,发表宣言,冰心在宣言上签了名。
  暑期,赴欧美游历,先后到达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苏联等国家。
  7月,《文季月刊》第一卷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西风》。
  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21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
  6月29日,从欧洲回到北平。
  11月9日,生次女宗黎(吴青)。
  1938年
  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云南省昆明市。
  1939年
  夏,由昆明迁到呈贡县。
  秋,在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教课。为学校写校歌。
  1940年
  2月,香港《大公报》发表散文《默庐试笔》8月4日,父亲谢葆璋病逝于北平。
  冬,举家迁到四川省重庆市。暂代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组长。
  12月7日,文协假中法比瑞同学会举行茶话会,欢迎茅盾、冰心、巴金等来渝作家。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
  1941年
  1月―12月,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相继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
  3月,以社会贤达身份,担任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但未出席在重庆召开的第一次大会。
  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辞去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组织长职务,退还工资,迁居歌乐山。
  12月21日,写《悼沈骊英女士》,刊《妇女新运》1942年第四卷第一期。
  1942年
  3月27日,写《我的童年》,载《妇女新运》第四卷第四期。
  11月,《妇女新运》发表诗《生命》。
  11月24日,为罗常培的《蜀道难》作序。
  12月12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通讯。共四篇。
  1943年
  夏,继续撰写《关于女人》七篇。9月,天地出版社出版《关于女人》一书。
  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1944年
  8月,大弟谢为涵病逝于北平。
  1945年
  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1946年
  1月,《妇女文化》第一卷第一、三、五期刊登译诗《吉檀迦利》。
  4月,离开重庆,5月1日到达南京。
  7月,回到北平。
  11月9日,到日本东京。
  1947年
  2月,《世纪评论》第一卷第五期发表散文《无家乐》。
  7月,散文《丢不掉的珍宝》在《妇女月刊》第六卷第二期上发表。
  7月,回国到南京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先后在南京和北平作了几次关于旅日生活和日本问题的演讲。
  8月,撰写短篇小说《无题》,收入赵清阁编《无题集》,10月,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8年
  3月,被选为东京燕京校友会主席。
  6月,在日本东方学会东京支部和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共同主持下,作关于如何欣赏中国文学的演讲,连续讲了五次。
  1949年
  受日本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之聘,讲授中国文学。
  9月,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刊行《如何欣赏中国文学》(日文)。
  1951年
  6月12日,在日本自由学园洪《诗人与政治》。
  秋,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有关部门作了周密的安排,全家回到祖国。
  1952年
  初夏,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办公室接见了吴文藻和冰心,他们向周总理汇报了在日本为祖国工作的情况。
  1953年
  创作中篇小说《陶奇的暑期日记》。
  9月23日10月4日,出席在北京怀仁堂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同时参加了全国文协会员代表大会。
  11月14日,撰诗,《我得了一条红领巾》。
  11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散文《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
  11月27日,参加中印友好协会访问团前往印度,访问了印度的19个城市和许多乡村。
  1954年
  1月12日,离开印度,经缅甸回国,2月4日到达广州。回来后写了《印度之行》,在《新观察》第十一十二期连载。
  3月,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宪法(草案)座谈会。
  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9月,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日参加第一次会议。
  10月9日,《北京日报》发表散文《伟大的保证,伟大的关怀》。
  1955年
  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4月2日,赴印度出席亚洲国家会议,22日离印回国。回来后写了《印度重游记》。
  6月29日,赴瑞士洛桑参加世界母亲大会。
  8月2日,参加中国代表团到日本出席禁止原子弹和氢弹世界大会,并慰问日本的原子弹受害者。8月28日回到广州。撰写了《访日观感》《广岛――控诉的城市》等散文。
  10月,提出为儿童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建议每位作家写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12月,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回福建视察。
  12月30日,在上海参加了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并作了发言。
  1956年
  2月,担任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
  5月,中篇小说《陶奇的暑期日记》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一个母亲的建议》《一位专家,几万儿童》。
  6月,《人民文学》发表散文《还乡杂记》。
  7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8月,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9月,翻译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喀布尔人》《素拔》《弃绝》,发表在《译文》第九期上。
  11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一个埃及的引水员》(诗)。
  11月,左《文艺报》第二十一期发表《勇敢地向前吧,埃及的弟兄姐妹们》。
  12月,翻译印度安?波利塔的《许愿的夜晚》,并写了译后记,利于《译文》十二月号。
  1957年
  1月31日,《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2月,为《一九五六年儿童文学选》撰写序言。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春,到南京、镇江、扬州、无锡、宜兴、苏州等地参观。
  4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文《观舞记》。
  4月25日,《中国少年报》发表诗《别踩了这朵花》。
  5月,《文艺报》第六期发表《试谈短篇小说》。
  6月,《诗刊》第六期发表《西郊短简》。
  7月,《收获》创刊号发表诗《我的秘密》。
  8月,翻译印度萨?奈都的诗选并写了译后记,刊于《译文》八月号。
  10月1日,发表广播讲话《国庆寄语海外的母亲们》。
  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诗《莫斯科的上空》。
  11月21日,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访问老艺人郎绍安。写了《面人郎访问记》。《北京文艺》发表诗《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12月20日,参加中国代表团赴埃及,出席亚非人民团结大会。
  1958年
  2月,《诗刊》第二期发表《春风得意马蹄疾》。
  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通讯,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3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散文《北京的声音》。
  3月21日,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到西欧访问,先到瑞士、继抵意大利,访问了罗马、威尼斯等大小20个城市。4月22日,转到英国,访问了伦敦和格控斯哥、爱丁堡等城市。
  4月,散文集《归来以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和石真合译的《泰戈尔诗选》。
  6月,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进行采访,写了《一个最高尚的人》《十三陵工地的小五虎》《大东流乡的四员女健将和女尖兵》《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等。
  10月,到苏联的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参加亚非国家作家会议。写了《塔什干的盛会》,刊于10月7日《光明日报》。
  11月,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观礼团,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1周年典礼。
  11月,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12月29日,写《悼念罗常培先生》刊《中国语文》1959年一月号。
  1959年
  2月8日,散文《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刊于《人民日报》。
  3月1日,散文《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刊于《北京日报》。
  3月,到河南的郑州、登封、三门峡等地参观。
  4月,《诗刊》第四期发表《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
  4月,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5月,《人民文学》发表《回忆“五四”》。
  6月,译泰戈尔短篇小说《夜中》《吉莉巴拉》,刊于《世界文学》六月号。
  7月,《文艺报》《北京日报》发表《关于散文》《京戏和演京戏的孩子》等。
  9月25日,开始为《北京晚报》撰写《拾穗小札》,直到1962年,间续发表了50多篇。
  9月下旬,写了《再到青龙桥去》,刊10月8日《人民日报》。
  10月,短篇小说《回国以前》刊于《人民文学》十月号。
  11月9日,写《悼靳以》,刊《人民文学》十二月号。
  1960年
  1月,《北京文艺》发表散文《像蜜蜂一样劳动的人们》。
  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3月,到湖北参观工厂和水利枢纽工程。
  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诗、散文、小说合集《小桔灯》。
  7月22日―8月13日,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1年
  2、3月,先后在《文艺报》《文汇报》《人民文学》发表《玉工的启发》《谈散文》《古战场变成了大果园》等文。
  3月24日,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5月,翻译泰戈尔的《孟加拉风光》,刊《新港》五月号。
  5月15日,参加中国文联等团体联合举办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6月,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委员。
  6月,散文《樱花赞》《中野绿子和小慧》《一寸法师》分别刊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民间文学》,10月,散文《每逢佳节》《人民坐在“罗圈椅上”》分别刊于《文汇报》《光明日报》。
  12月,应王震部长之约,到湛江农场参观访问。
  1962年
  2月12日,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埃及开罗,出席第二届亚非作家会议。
  4月,散文《尼罗河上的春天》,刊《人民文学》四月号;《亚非作家的战斗友谊》刊四月八日《文汇报》。
  7月,在《上海文学》上,发表散文《一只木屐》。
  10月,《人民文学》发表散文《海恋》。
  1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樱花赞》。
  12月,翻译《加纳诗选》,刊于《世界文学》。
  1963年
  1月,翻译黎巴嫩哈?纪伯伦的散文诗《沙与沫》,部分刊于《世界文学》一月号。
  短篇小说《在火车上》,刊《儿童文学丛刊》第一期。
  4月,《一九五九――一九六一年儿童文学选集》序言,刊《文艺报》第四期。
  5月,在《人民文学》五月号发表散文《湛江十日》。
  8月17日,陪同日本女作家三宅艳子到上海、苏州、广州参观访问。
  9月,翻译美国威?爱?伯?杜波依斯的《加纳在召唤》,刊于《世界文学》九月号。
  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文《三到青龙桥》。
  11月5日,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本访问。
  11月,翻译阿尔巴尼亚拉齐?帕拉希米的《巡逻》,刊于《世界文学》。
  1964年
  1月,陪同日本女作家松冈洋子到济南、合肥、上海、广州、新会参观访问。
  2月11日,散文《春天在招手》刊于《人民日报》。
  3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拾穗小札》。
  翻译朝鲜诗三首,尼泊尔诗二首,分别刊于《世界文学》一、二月号和四月号。
  6月,报告文学《咱们的五个孩子》刊《人民文学》。
  翻译北美印第安人民间故事《渔夫和北风》,刊于《儿童文学丛刊》第三期。
  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
  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与孙用合译的《马亨德拉诗抄》。
  6月,《戏剧报》第五期发表诗词各一首。
  11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战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0年
  1月5日,到湖北咸宁作家协会的五七干校。
  6月,到湖北沙洋中央民族学院五七干校。
  1971年
  8月,离开湖北沙洋,回到北京。
  1972年
  开始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译英国赫?乔?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和美国海斯、穆恩、韦兰的《世界史》上、中、下三册。
  创作《因为我们还年青》(诗)。
  1973年
  1月,发表散文《樱花和友谊》。
  4月16日,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5月18日回国。
  7月,发表散文《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1975年
  1月,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月,到北京、天津等地参观访问。
  6月,到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四省参观。
  1976年
  7月,《人民文学》发表散文《毛主席的光辉永远引导我们前进》。
  11月10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人民的胜利》。
  1977年
  1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散文《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
  6月,散文《乌兰托娅的话》,刊于《天津文艺》第六期。
  11月,短篇小说《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刊于《儿童文学丛刊》第二期。
  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对“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流毒不可低估》。
  1978年
  2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月,被选为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6月,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到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悼郭老》《老舍和孩子们》《追念振铎》,分别刊《人民文学》第七期,《人民戏剧》第七期,《文艺报》第六期。
  9月,被选为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
  1月,参加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
  3月,散文《腊八粥》,刊《新港》三月号。
  5月,散文《我的故乡》《从“五四”到“四五”》,分别刊于《福建文艺》第四、五期合刊,《文艺研究》创刊号。
  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散文《等待》。
  9月,《文艺论丛》第八辑刊登《回忆“五四”》。
  10月,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10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80年
  1月,散文《近在眼前的地平线》《我的童年》,分别刊于《西藏文艺》第一期,《朝花儿童文学丛刊》第一期。
  3月,《北方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空巢》。
  4月,任中国作家访日代表团副团长,赴日本访问。
  5月2日,《北京晚报》发表散文《光辉灿烂的虹桥》。
  9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晚晴集》。
  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12月,《儿童时代》第二十四期发表《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1981年
  3月,《空巢》被评为优秀作品,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月1日,《悼念茅公》,刊于《文汇报》。
  6月2日,诗《献给我们挚爱的宋奶奶――记一个小学生的话》,刊于《光明日报》。
  7月,任中国儿童和少年福利基金会副会长。
  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译诗《燃灯者》(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
  《童年杂忆》《我到了北京》,分别刊于《新文学史料》第三期、《收获》第六期。
  12月,翻译黎巴嫩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沙与沫》,全文刊于《外国文学季刊》第二期。
  1982年
  1月,散文《我和玫瑰花》,刊《八小时以外》第一期。
  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
  3月24日,《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4月,《我的第一篇文章》《紫竹林怎么样了》《书给了我快乐和益处》,分别刊于《人民日报》4月26日;《天津日报?文艺》第二期;《辅导员》第四期。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冰心文集?序》。为延边朝鲜文文学丛刊《阿里朗》题词。
  8月25日,《北京晚报》发表《我喜欢短小精悍的作品》。
  9月22日,《光明日报》发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文艺报》第九期发表《不要污染日本子孙万代的心灵》;27日,《人民日报》发表《垂柳集?序》;28日,为《台声》题词:“《台声》是联系我国内外台湾同胞的坚强纽带,她将发出我们十亿(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各族人民的声音,鼓励我们同心协力,为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到底!”
  10月,《祖父和灯火管制》,刊《福建文学》第十期。
  11月1日,为《小说月报》创刊三周年题词:“带望《小说月报》在已有的成绩上,更多选一些青年作家在深入新生活中,写出的入情入理,引人向上的作品!”《文艺报》第十一期发表《〈井上靖西域小说集〉序》。
  1983年
  1月15日,写《〈老舍儿童作品选〉序》。
  2月,《杨永青和他的儿童画》,刊《儿童文学》第二期;1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词:“《中国青年报》是中国青年最知心最有益的朋友。”17日写散文《绿的歌》。
  3月2日,《文汇报》发表《情发于中》。
  4月1日,写《老舍的散文》;27日为福建的儿童刊物写发刊词《我的祝愿》,刊《牵牛花》创刊号。
  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悼念林巧稚大夫》。散文集《我的故乡》,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26日,《华声报》发表《悼念廖公》。
  8月,《少年之友》第四期发表《我的中学时代》。
  10月,《文艺报》第十期发表《他还在不停地写作》。10日,写《我也谈谈翻译》。
  11月,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21日,为《美的甘泉》写序。29日,为《窗外之窗》写序。
  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八四书愿》。
  1984年
  1月1日,《北京日报》发表《给〈小苗〉小读者的贺年信》。
  2月29日,《文汇报》发表《贺叶巴两位》。
  3月,《文艺报》发表《纪念老舍八十五岁诞辰》。
  4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自然?生活?哲理〉序》。
  5月,《明子和咪子》《我的期待》,刊《人民日报》。
  6月,《寄〈小学生报〉的小读者》《“六?一”寄语》《我家的对联》分别刊于《小学生报》《教工》《艺术世界》。
  7月,《我入了贝满中斋》《花瓶》,分别刊于《收获》、《北京晚报》。
  9月,《光明日报》发表《愿中国妇女实现更多“零的突破”》。
  10月,任北京第一六六中学名誉校长。被聘为《作家生活报》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总顾问。《国庆三十五周年感言》《桥》《今日上海》,分别刊于《红旗》《中国妇女报》《文汇报》。为《人民文学之友》题词。
  11月2日,三弟谢为楫病逝于兰州。
  12月,《旅游》发表《天南地北的花》。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书画义卖捐赠书法作品。被聘为小作家协会顾问。
  1985年
  1月,开始在《中国作家》上发表《关于男人》。又,《健?美?新》《美的北京街头》《寄家乡小读者》,分别刊于《北京日报》《散文世界》《小学生周报》。任《女作家》编委。
  2月,开始在《北京晚报》发表《伏枥杂记》。又,《意外的收获》《童年的春节》分别刊于《掺望》《农民日报》。
  3月,《旅行家》第三期发表《忆烟台》。
  4月,《我的祝贺》,刊《儿童时代》。
  6月,为《陈伯吹传》写序。
  7月,《致海外朋友和同胞》《〈忆故知〉序》,分别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
  8月,《介绍〈今夜月色好〉》刊于《文艺报》。
  9月24日,冰心女士的丈夫,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吴文藻教授病逝。
  10月,《文艺报》发表《我注意寻看安忆的作品)。
  12月,《喜读袁鹰的〈秋水〉集》《一股“黄山的人字瀑”》,分别刊于《文艺报》《文汇报》。
  1986年
  1月,撰写《一个大写的北京人》《论婚姻与家庭》,分别刊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二期;《婚姻与家庭》1986年第五期。
  1月12日,二弟谢为杰病逝于北京。
  3月,写《悼丁玲》,《两栖动物》,分别刊于《文艺报》1986年第十一期;《散文世界》1986年第六期。
  4月,写《班主任》贺词,刊《班主任》1986年第四期。《我的老伴》(抗战前部分),载《中国作家》1986年第四期。4月23日,被聘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二届名誉理事。
  5月,写《秀才不出门》《“六一”节寄小读者》《漫谈赏花与玩猫》,分别刊于《北京日报》1986年6月17日;《北京日报》1986年5月21日;《北京晚报》1986年6月3日。5月18日,应邀到东方玫瑰花公司参观,与邓颖超大姐共同观赏了月季花。
  5月14日,被聘为中国老年基金会理事。
  6月,写《我的祝愿》《中学生散文选评?序》,分别刊载《文汇报》1986年7月5日;《散文世界》1987年第三期。
  7月,写《当教师的快乐》《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喜读〈超越自我〉》,分别刊于《人民日报》1986年9月24日;《光明日报》1986年10月18日。
  8月,写《忆天翼》,刊《光明日报》1986年10月18日。
  10月,写《孩子心中的文革?序》,刊《北京晚报》1986年11月7日。
  11月,撰写《我的老伴――吴文藻》,刊《中国作家》1987年第二期。
  12月,写《一代崇高的女性――纪念吴贻芳先生》《介绍三篇好小说》,分别刊于《吴贻芳纪念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文艺报》1987年1月10日。12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我向文学馆捐赠字画的经过》。
  12月20日,被选为欧美同学会名誉副会长。
  1987年
  1月,写《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刊《西安晚报》1987年2月8日。《散文世界》第一期刊登《谈巴金的〈随想录〉》。
  2月,写《入世才人粲若花》《给当代青少年的信》《旧梦重温》,先后刊于《人民日报》1987年3月7日;《人生的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光明日报》1987年3月22日。
  3月,写《春的消息》《话说“相思”》刊于《人民政协报》198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1987年4月9日。
  4月,应邀到叶圣陶先生家观海棠花。写《回忆“七七”》,载《群言》1987年第七期。
  4月,《关于男人》荣获《散文选刊》首届优秀散文荣誉奖。
  5月,写《谈〈雅舍小品选〉》《海伦?斯诺的一首长诗》《我读〈神州学人〉》《中国高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序》,分别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5月30日;《文艺报》1987年5月30日;《神州学人》1987年第三期;《中国高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5月,被聘为华人世界基金会幼儿教育顾问。
  6月,撰写《在美留学的三年》《记富奶奶――一个高尚的人》,分别刊载《收获》1987年第四期;《人民文学》1987年第七期。
  7月,撰写《我的三个弟弟》《万般皆上品……》,刊于《中国作家》1987年第六期;《北京晚报》1987年7月25日。
  8月,写《关于男人?序》,刊《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四期。
  9月,写《评〈春天的问候〉》《介绍三篇小说和三篇散文》,分别刊于《北京晚报》1987年9月20日,《文艺报》1987年第四十二期。
  10月,写《悼念梁实秋先生》《我请求》,分别刊于《人民日报》1987年11月10日;1987年11月14日。
  10月12日,受聘为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委会顾问。
  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冰心被邀请为来宾。
  11月,写《我的朋友阳翰笙》《忆实秋》《我回国后的头三年》,分别刊于《光明日报》1987年11月22日;《文汇报》1988年1月29日;《收获》1988年第二期。
  11月,福州市文联聘请担任《榕花》顾问。
  12月,撰写《宫玺的〈人生小品〉序》《追念何其芳同志》、《我的母亲》,分别刊载于《文艺报》1988年6月18日;1988年1月2日;《人民政协报》1988年3月8日。
  12月,被聘为《炎黄子孙》顾问,北京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顾问。
  《小学生阅读报》顾问。
  1988年
  1月14日,《儿童创造》聘为顾问。
  1月,写《多一点自己的儿童电视剧》、《话说短文》、《序〈天上人间〉》,相继刊载于《人民日报》1988年2月6日,1988年2月14日;《羊城晚报》1988年3月4日。
  2月,撰写《哀悼叶老》《海棠花下》,先后刊载于《光明日报》1988年2月28日;《北京晚报》1988年3月4日。《人民日报》2月4日发表《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3月,写《病榻呓语》,刊《人民日报》1988年5月10日。
  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泰戈尔的《回忆录附我的童年》,收入翻译的《回忆录》。相继被聘为《小博士文库》和《中国历代才女诗鉴赏辞典》顾问。
  5月,撰写《介绍我最喜爱的两篇散文》《落价》,发别刊于《文汇月刊》1988年第九期:《收获》1988年第五期。
  6月13日,荣获第四届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我感谢》――人民日报创刊四十周年感言。《人民文学》发表《远来的和尚》。
  7月12日―31日,在新建的北京图书馆举办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0年展览。
  8月,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为孩子们呼喊》一书。该书由冰心主编并作序。
  9月,《人民文学》刊载短篇小说《干涉》。
  9月,被聘为中国少年百科全书委员会顾问。
  10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聘为全国大型募捐义演顾问。
  《小学课外活动报》聘请为长期顾问。
  《喜读〈炎黄子孙〉》发表于《北京晚报》。
  11月,在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被推举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
  12月,任《人生咨询》编委。
  1989年
  1月,开始在《散文世界》发表“想到就写”,相继发表了《痴人说梦》《一颗没人肯刻的图章》《埋在记忆最底层的一本书》《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无士则如何》《七十年前的五四》《真说出了我心里的话》《谢家墙上的对联》《我喜欢下雪的天》《又走了一个不该走的人》《开卷有益》《忆读书》《也有想到而写不了的时候》等。《施者比受者更为有福》荣获《羊城晚报》花地1988―1989年度佳作奖。
  1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评奖,担任评委会主任委员。
  2月,《纪念老舍九十诞辰》《读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后》分别刊于《北京晚报》、《人民政协报》。
  3月,任福建省文学基金会会长。《人生与伴侣》杂志社聘请为顾问。
  3月,《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从评价〈群言〉说起》分别刊于《中国作家》《群言》。
  4月,《远来的和尚》《落价》荣获《小说月报》1987―1988年优秀中、短篇小说“南车杯”百花奖。
  5月,《话说散文》《记老友沙汀》发表于《人民文学》《文学报》。
  6月,《在巴黎的一百天》《痛悼胡耀邦同志》刊于《三月风》、《群言》。
  8月,《祝贺〈民主〉月刊创刊》刊载于《民主》创刊号。
  10月,《一饭难忘》、《关于刘半农、刘天华兄弟》发表于《群言》、《太湖》。
  1990年
  2月,《市场上买不到一尊女寿星》《再谈我家的对联》刊于《随笔》。
  3月,《我家的茶事》发表于《随笔》。
  4月,在《中国作家》发表《关于男人?怀念郭小川》。
  8月,《故乡的风采》《〈穆斯林的葬礼〉外文版序》分别刊于《福建文学》《文艺报》。
  9月,《教师节引起的联想》《农历七月八日晨下雨》《又想起了一首诗》发表于《群言》《文汇报》。
  10月,《〈关于女人〉是怎样写出来的》刊于《妇女生活》。
  12月,《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发表《著名作家冰心来信》。
  1991年
  1月,《漫谈“视听之娱”》发表于《文汇报》。
  2月,获菲律宾椰风文艺社、福建文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散文征文荣誉奖。
  3月,《我感到了无上的幸福》、《愿他睡得香甜安稳――悼念井上靖先生》、《话说萝卜白菜》分别发表于《民主》、《文汇报》。
  参观夏衍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
  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冰心近作选》。
  5月,《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表于《群言》。作《我从来没觉得“老”》,刊于《文汇报》。
  6月,《悼念孙立人将军》发表于《中国作家》。《一本家长和教师们必读的书》、《话说客来》分别发表于《光明日报》、《今晚报》。
  7月,作《咪咪和客人之间》、《世纪印象》分别发表于《文汇报》、《文艺争鸣》。
  为安徽灾区捐款一万元。
  8月,《追念许地山先生》,发表于《新华日报》。作《说说我自己》,刊于《收获》。
  9月,《〈华夏诸神〉读后》、《我神游于阿里山、日月潭》、《玻璃窗内外的喜悦》、《再写萧乾》,分别发表于《人民日报》、《文学报》、《文汇报》。
  10月,《纵谈“断句”》发表于《随笔》。
  11月,作《“孝”字怎么写》、《我们全家人的好朋友――沙汀》,分别刊于《随笔》、《中国作家》。
  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冰心创作70年讨论会。
  在第三次全国阿拉伯文学讨论会上,被推举为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12月,《回忆中的胡适先生》发表于《新文学史料》;作《刘平的〈代笔〉――介绍一篇好小说》、《“大雪”这天下了大雪》分别刊于《书讯报》、《散文》。
  1992年
  1月,作《〈许怀中散文新作选〉序》、《关于文学研究会》、《新春寄语》,分别发表于《福建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科技日报》。
  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冰心散文选集》。
  3月,作《牵动了我童心的一文一画》、《归去来兮》,分别发表于《散文天地》、《民主》。
  4月,作《中国人的严谨的亲属称呼》、《三喜临门》,发表于《随笔》。
  6月,香港勤+缘出版社出版《冰心九旬文选》。
  7月,为“希望工程”捐款三千元。
  福建遭受水灾,向灾区捐款两千五百元。
  作《痛悼邓颖超大姐》,发表于《人民日报》。
  8月,作《五行缺火》,发表于《随笔》。
  9月,作《清朝两位诗人的诗》,发表于《扬子晚报》。
  10月,《关于男人》系列散文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优秀散文特别奖。
  第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在北京颁奖。
  《和我们祖国同步》发表于《文艺报》。作《心灵深处的叶圣陶老人》,发表于《北京日报》。
  11月,第二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一万元。
  《请大家都来读〈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发表了《人民日报》。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冰心美文精粹》。
  12月,在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
  冰心研究会成立,巴金任会长。
  1993年
  1月,《我的家在哪里?》发表于《人民政协报》。
  3月,冰心研究会创办的《爱心》杂志创刊,许怀中任主编,王炳根为副主编。
  作《请大家都来读》,发表于《文艺报》。
  4月,第三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一万元。
  作《想到就写》,发表于《文汇报》。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关于女人和男人》。
  8月,将稿费两万元捐赠福建省长乐县金峰镇横岭小学。
  9月,《南方周末》刊载《我家的咪咪不是波斯猫》。作《〈中国现代散文精华〉序》,发表于《中华散文》。
  10月,“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11月,作《给〈中华散文〉的一封信》,发表于《人民日报》。
  12月,作《我永远感谢毛主席》,发表于《文艺报》。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冰心文集》第六卷。1994年
  1月,写《在〈邓颖超文集〉和〈忆邓大姐〉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书面发言》。
  4月,作《贺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
  为《雷洁琼文集》作序。
  6月,“冰心作品书法与绘画大展”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展出了冰心所收藏的和围绕冰心作品而创作的书法与绘画作品一百三十余件。
  7月,作《纪念叶老诞辰一百周年》发表于《民主》。
  9月,第五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在北京颁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心是哪个国家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