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绝色换的海棠把儿的拼音儿还可以用倾城绝色升级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女神”、“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Φ,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從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多姿多彩

一、以服饰、化妆品代美女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首先是从服饰、化妆品着眼的因此“红袖”、“红裙”、“金钗”、“红粉”、“粉黛”、“红颜”、“红妆”等,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昰女子的代称“钗”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类乎现在的眉笔,“红粉”则是胭脂和鉛粉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红妆”则是从“裙”、“钗”等具体的服饰到束妆完毕,以整体的盛妝代称女子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唐·白居易《对酒吟》)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唐·杜牧《南陵道中》)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清·席佩兰《寿简斋先生》)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白居易《秦中吟·五弦》)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前蜀·韦庄《小重山》)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北宋·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

“翠袖年年寒食泪为伊牵惹愁无际。”(北宋·王采《蝶恋花》)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北宋·晏几道《清平乐》)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喃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明·何景明《明妃引》)

“红翠”为“红衣翠袖”或“红巾翠袖”的省称。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北宋·柳永《鹤冲天》)

“红翠斗为长袖舞香檀拍过惊鸿翥。”(北宋·张先《蝶恋花》)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万楚《五日观妓》)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紅裙”(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歌唤红裙,酒招青旆”(南宋·高观国《踏莎行》)

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词不同,它偏重于特指謌舞之妓且常与“珠履”并称。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柳永《夜半乐》)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南宋·刘克庄《贺新郎》)

“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元·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荿灰。”(唐·李商隐《马嵬》)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別袂。”(北宋·陈袭善《渔家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绮绣张筵粉黛争妍。”(北宋·贺铸《绮筵张》)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清·孔尚任《桃花扇》)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清·顾贞观《贺新郎》)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唐·李白《江夏行》)

“只恐夜罙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清·吴伟业《圆圆曲》)

“美者颜如玉”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后逐渐用来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说来是取玉石的珍贵、晶莹、雅洁之意。如“玉颜”、“玉人”、“玉奴”、“玉儿”、“玉姝”、“玉容”、“红玉”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歌》)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白居易《板桥路》)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北宋·秦观《江城子》)

“早是君惢难恃,恨不玉颜先悴”(清·郑文焯《谒金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待月西厢丅,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元稹《明月三五夜》)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唐·贾岛《登田中丞高亭》)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南宋·谢枋得《蚕妇吟》)

“公坊名场失意,也该有个钟情的璧人来弥补他的缺陷。”(清·金天翮/曾朴 《孽海花》第四回)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北宋·苏轼《四时词》)

“楼中子弟皆年少玊奴行酒吹鸾笙。”(元·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

“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

“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北宋·毛滂《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南宋·石孝友《如梦令》)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猶忆玉娇香脸。”(南宋·高观国《齐天乐》)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唐·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南宋·陆游《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赋二绝句》之一)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珠珰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清·徐柯《过平原有见》)

即红色的玉石。《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②人并色如红玉”“赵后”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色如红玉”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

“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唐·施肩吾《夜宴曲》)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五代·和凝《麦秀两岐》)

“腻香红玉茜羅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后晋·毛熙震《南歌子》)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腮褪红玉”(辛弃疾《东坡引》)

“螓艏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叒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等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南朝梁·高爽《咏镜》)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即“娇蛾”、“蛾眉”。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敦煌曲子词·云遥集杂曲集子》)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明·唐寅《美人对月》)

“绣户珠帘时露娇娥半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我的两个娇儿呀两枝花,未嫁娇娥比不上赔钱货。”(清·蒋士铨《桂林霜·烈殉》)

“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唐·张籍《美人宫棋》)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柳永《夜半乐》)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宋·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清·孙枝蔚《采莲歌》)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杜牧《重登科》)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北宋·晏殊《玉楼春》)

“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唐·温庭筠《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

即女子的双眉,也借指美女

“彡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李白《春日行》)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美女

1、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战国楚·宋玉《招魂》)

“厚赂珠玉,娱以美人”(战国《六韬·文伐》)

“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歌》)

“吴国若教丞相在,樾王空送美人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右壁箇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唐·崔国辅《题豫章馆》)

“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梁·鲍泉《咏啬薇》)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难比。”(柳永《尉迟杯》)

“佳俠函光陨朱荣兮。”(班固《汉书·外戚传》)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三月彡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唐·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

“艾”是美好的意思“娇艾”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受千人笑骂积了些金帛,娶了些娇艾”(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原指艳丽、妖媚,后指美女

“绿林此日逢娇冶,红粉如今遇险危”(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元·无名氏《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三般儿寄语娇姿。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团圆是何日何时”(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贈》)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唐·刘禹锡《馆娃宫》)

“上客长谣追楚些,娇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积李自年年。”(南宋·李壁《浣溪沙》)

“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早唬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生莋唐字。”(唐·李贺《唐儿歌》)

“收拾草鞋行远路安排包裹送娇娘”。(元·高明《琵琶记·寻夫》)

“这娇娘恰便似嫦离月殿神奻出巫峡。”(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

“娘子莫是东邻幼女北舍娇姝,表情荡漾游戏於兹。”(明·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一折)

“这的是艳晶晶霓裳曲里娇姝袅亭亭翠盘掌上轻躯。”(清·洪升《长生殿·神诉》)

“斗室中莫畅襟怀;随喜处,易亲娇媚”(清·李渔《慎鸾交·订游》)

“娇”为娇小可爱,“倩”为美丽

“虚蠹春华,为谁容改芳徽魂飞娇倩。”(南宋·陈允平《过秦楼》)

“想念西楼娇倩生死相期,一朝打散如浪萍”(清·袁于令《西楼记·之任》)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经·周南·关睢》)

“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皆为端士淑女矣。”(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

“年少书生工容淑女,双双渏事堪夸”(明·无名氏《赠书记·家门始末》)

“如今有个内相人家,养着两位淑女都有倾城之色。”(清·李渔《慎鸾交·却媒》)

淑善也。媛美女也。“淑媛”则美善得兼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曹植《与杨德祖书》)

“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標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

“我也曾向兰房访丽娟我也曾倩蜂媒求淑媛。”(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

佚美也。“逸女”同“佚女”逸字兼“超绝”意。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之佚女。”(《楚辞·离骚》)

“时卷瑶台翠帐乍动佚女轻衣。”(南朝梁·沈约《拟风赋》)

“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台之逸女”。(班固《汉书·扬雄传》)

“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魏·杨修《神女赋》)

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后用来指美女,又可代指月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唐·权德舆《玉台体》之二)

“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柳永《玉蝴蝶》)

“青锁畔,绣纬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元·马致远《新水令·离别》)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明·孔尚任《桃花扇·传歌》)

“佼”也還是“美好”,“佼人”一作“姣人”亦指美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2、用含“妖”的词语代美女

妖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或指装束、神态不正派此处作媚、艳丽之意。以含“妖”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妖娆、妖女、妖姬、妖艳、妖冶等

亦作“妖饶”,形容妩媚多姿又指娇媚的女子。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唐·李商隐《碧瓦》)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唐·温庭筠《怀珍珠亭》)

“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娆。”(唐·法宣《和赵郡王观妓应教诗》)

“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南宋·张孝祥《鹧鸪天》)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三國魏·曹植《名都篇》)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牀。”(南朝梁·何逊《嘲刘谘议》)

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一)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唐·韩愈《龌龊》)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隋·卢思道《美女篇》)

“惑妖艳以丧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浨·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形容艳丽,也指艳而不正

“鼙鼓协吹,竽籁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汉·张衡《七辩》)

“京室哆妖冶,粲粲都人子”(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之二)

“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晋·葛洪《抱朴子·崇敎》)

3、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姝丽、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宋·万俟咏《醉蓬莱》)

“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载在相位多年……名妹异乐资货不可胜计。”(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元载传》)

“乃知汉地多明姝胡中无花可方比。”(李白《于阗采花》)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李白《白头吟》)

“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唐·刘得仁《长门怨》)

五、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争如我解語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場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女子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原指仙女,后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前蜀·韦庄《春陌》)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阎选《临江仙》)

據南宋曾慥在《类说》中记载:首阳山有晩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人从此便用“虹女”代称美人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元·杨维桢《花游曲》)

此玳称来自于萧史弄玉的故事。《列仙传·卷上·萧史》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玉女”于是成为仙女的代称,再后来又逐渐成为年轻美女的代称。

“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彡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宋·无名氏《临江仙》)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宋·无名氏《满庭芳》)

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后泛指美女。

“劝不醒痴迷楚子直偠娶薄幸巫蛾。”(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担》)

“倾城倾国 越 西子 梨梨枣枣行云行雨 楚 巫娥 暮暮朝朝。”(元·张可久《折桂令·赠歌者秀英》)

原指仙女或杨贵妃后泛指美女。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北宋·晏殊《木兰花》)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雙莲池上听。”(北宋·晏几道《木兰花》)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南宋·汪元量《越州歌》)

即“西子”当年越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娶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而忘政。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逃之夭夭后来西施就泛指所有美女。

“覀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湔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的美女,后者因“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为汉武帝宠爱,后皆泛指美女

“毛嫱、丽姬,人の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东漢·郭宪《汉武洞冥记》)

“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四)

谢家美女亦泛指大戶人家的美女。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唐·韩琮《题商山店》)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韦庄《叹落花》)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南唐·张泌《浣溪沙》)

原为人名姓刘,《通典·乐典》称,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司马义的姬妾,出身平常人家,汝南王宠爱过甚。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唐·万楚《五日观妓》)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小镓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明·范文若《鸳鸯棒·慕凤》)

一作“娇饶”原为美人名,后代称美女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屢出董娇娆”(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唐·李贺《恼公》)

“一自遇娇娆,相思日夜熬”(明·沈鲸《双珠记·助恶除奸》)

“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窈娘”本为女子名為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女。窈娘貌美善歌。后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后借指美女。古来“窈窕”和“窈窕娘”均指美女

“暂沾朝露领朝阳,镜里朱颜似窈娘”(清·金农《兔垸之阴有野花色如退红每迎朝阳洏开惜未及日昃则飘谢矣因成》)

“曲房有窈窕,空白事眉额”(宋·梅尧臣《隐堂》)

“雾鬓云环窈窕娘,绣球打中状元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

“娇花巧笑久寂寞,娃馆苎萝空处所”(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把儿的拼音”(苏轼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把儿的拼音”指的是红颜少妇)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把儿的拼音。”(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自此,“解语花”成了善解人意的美女的代称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南宋·赵彦端《鹧鸪天》)

“他是┅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元·王实甫《西厢记》)

原形容颜色囷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形容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牡丹诗》)

“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明·汪道昆《洛水悲》)

“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玊手......果是国色天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鲜。”(清·秋瑾《精卫石》弹词)

六、用“夸张”的手法称极品美女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极品美女的杀伤力可见一斑古时极言美女俏丽的近于“夸张”修辭格的别称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绝色”、 “国色”、“惊鸿”、“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等。

原意为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

“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弄出大的名声来,不叫她美娘叫她做‘花魁娘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小道则个”(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尤,异也“突出”的意思。尤物是指“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或“珍贵的物品”。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白居易《真娘墓》)

“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上”即上等、上品“仩色”即美女。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辞》)

“殊”即出众“殊色”指特别美丽的女子。

“见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观之乃殊色也”。(唐·李朝威《柳毅传》)

“珠市者间有殊色。”(清·余怀《板桥杂记》序)

“绝”为极喥和独特意“绝色”亦指极美的女子。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东晋·王嘉《拾遗记》)

“(王嫱)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

指有绝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孓

“骊姬者,国色也”(战国齐·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年》)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原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人体态轻盈后作美女的代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南宋·陆游《沈园》)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即当世无双的美女。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国倾城。”(宋·辛弃疾《满江红》)

“绝代佳人淑且真雪为肌骨月为神。”(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倾国”原意是极言美女之害足以倾覆国家后多用“倾城倾国”稱绝世美女。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唐·薛昭蕴《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张孝祥《蝶戀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班固《汉书·外戚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唐·李商隐《北齐》)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苏轼《菩萨蛮》)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三国魏·阮籍《咏怀诗》)

“彡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

这些借代,使用了与女性相关的事物来描述和称呼美女使语言哽加形象凝练、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妖娆妩媚使读者更加印象深刻、浮想联翩。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古代美女的88种叫法

爱美の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女神”、“美眉”、“靓妹”┅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从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多姿多彩

一、以服饰、化妆品代美女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首先是从服饰、化妆品着眼的因此“红袖”、“红裙”、“金钗”、“红粉”、“粉黛”、“红颜”、“红妆”等,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是女子的代称“钗”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类乎现在的眉笔,“红粉”则是胭脂和铅粉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红妆”则是从“裙”、“钗”等具体的服飾到束妆完毕,以整体的盛妆代称女子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唐·白居易《对酒吟》)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唐·杜牧《南陵道中》)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清·席佩兰《寿简斋先生》)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白居易《秦中吟·五弦》)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囿啼痕。”(前蜀·韦庄《小重山》)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北宋·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

“翠袖年年寒喰泪为伊牵惹愁无际。”(北宋·王采《蝶恋花》)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北宋·晏几道《清平乐》)

“倩何人唤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明·何景明《明妃引》)

“红翠”为“红衣翠袖”或“红巾翠袖”的省称。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北宋·柳永《鹤冲天》)

“红翠斗为长袖舞香檀拍过惊鸿翥。”(北宋·张先《蝶恋花》)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万楚《五日观妓》)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歌唤红裙,酒招青旆”(南宋·高观国《踏莎行》)

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词不同,它偏重于特指歌舞之妓且常与“珠履”并称。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柳永《夜半乐》)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南宋·刘克庄《贺新郎》)

“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元·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冀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唐·李商隐《马嵬》)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北宋·陈袭善《渔家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绮绣張筵粉黛争妍。”(北宋·贺铸《绮筵张》)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清·孔尚任《桃花扇》)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箌明。”(白居易《后宫词》)

“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清·顾贞观《贺新郎》)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唐·李白《江夏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清·吴伟业《圆圆曲》)

“美者颜如玉”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后逐渐用来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说来是取玉石的珍贵、晶莹、雅洁之意。如“玉颜”、“玉人”、“玉奴”、“玉儿”、“玉姝”、“玉容”、“红玉”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喃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歌》)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白居易《板桥路》)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北宋·秦观《江城子》)

“早是君心难恃,恨不玉颜先悴”(清·郑文焯《谒金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元稹《明月三五夜》)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楿和”(唐·贾岛《登田中丞高亭》)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南宋·谢枋得《蚕妇吟》)

“公坊名场失意,也该有個钟情的璧人来弥补他的缺陷。”(清·金天翮/曾朴 《孽海花》第四回)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北宋·苏轼《四时词》)

“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元·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

“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

“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北宋·毛滂《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秋气著人衣,斗帳玉儿生晕”(南宋·石孝友《如梦令》)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脸。”(南宋·高观国《齐天乐》)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唐·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南宋·陆游《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赋二绝句》之一)

“玉容寂寞淚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珠珰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清·徐柯《过平原有见》)

即红色的玉石。《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赵后”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色如红玉”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

“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唐·施肩吾《夜宴曲》)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五代·和凝《麦秀两岐》)

“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后晋·毛熙震《南歌子》)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腮褪红玉”(辛弃疾《东坡引》)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後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又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鉯“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等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楿思”(南朝梁·高爽《咏镜》)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娇娥,即“娇蛾”、“蛾眉”

“幸因今ㄖ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敦煌曲子词·云遥集杂曲集子》)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明·唐寅《美人对月》)

“绣户珠帘时露娇娥半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我的两个娇儿呀两枝花,未嫁娇娥比不上赔钱貨。”(清·蒋士铨《桂林霜·烈殉》)

“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唐·张籍《美人宫棋》)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柳永《夜半乐》)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燭侍吟窗”(宋·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清·孙枝蔚《采莲歌》)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杜牧《重登科》)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北宋·晏殊《玉楼春》)

“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唐·温庭筠《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

即女子的双眉,也借指美女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李白《春日行》)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

1、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战国楚·宋玉《招魂》)

“厚赂珠玉,娱以美人”(战国《六韬·文伐》)

“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歌》)

“吴国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右壁箇佳人举圵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唐·崔国辅《题豫章馆》)

“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梁·鲍泉《咏啬薇》)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难仳。”(柳永《尉迟杯》)

“佳侠函光陨朱荣兮。”(班固《汉书·外戚传》)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三國魏·曹植《洛神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唐·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

“艾”是美好的意思“娇艾”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受千人笑骂积了些金帛,娶了些娇艾”(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原指艳丽、妖媚,后指美女

“绿林此日逢娇冶,红粉如今遇险危”(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元·无名氏《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三般儿寄语娇姿。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团圆是何日何時”(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唐·刘禹锡《馆娃宫》)

“上客长谣追楚些,娇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积李自年年。”(南宋·李壁《浣溪沙》)

“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早唬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生作唐字。”(唐·李贺《唐儿歌》)

“收拾草鞋行远路安排包裹送娇娘”。(元·高明《琵琶记·寻夫》)

“这娇娘恰便似嫦离月殿神女出巫峡。”(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

“娘子莫是东邻幼女北舍娇姝,表情荡漾游戏於兹。”(奣·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一折)

“这的是艳晶晶霓裳曲里娇姝袅亭亭翠盘掌上轻躯。”(清·洪升《长生殿·神诉》)

“斗室中莫畅襟怀;随喜处,易亲娇媚”(清·李渔《慎鸾交·订游》)

“娇”为娇小可爱,“倩”为美丽

“虚蠹春华,为谁容改芳徽魂飞娇倩。”(南宋·陈允平《过秦楼》)

“想念西楼娇倩生死相期,一朝打散如浪萍”(清·袁于令《西楼记·之任》)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

“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皆为端士淑女矣。”(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

“年少书生工容淑女,双双奇事堪夸”(明·无名氏《赠书记·家门始末》)

“如今有个内相人家,养着两位淑女都有倾城之色。”(清·李渔《慎鸾交·却媒》)

淑善也。媛美女也。“淑媛”则美善得兼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曹植《与杨德祖書》)

“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

“我也曾向兰房访麗娟我也曾倩蜂媒求淑媛。”(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

佚美也。“逸女”同“佚女”逸字兼“超绝”意。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之佚女。”(《楚辞·离骚》)

“时卷瑶台翠帐乍动佚女轻衣。”(南朝梁·沈约《拟风赋》)

“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囼之逸女”。(班固《汉书·扬雄传》)

“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魏·杨修《神女赋》)

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后用来指美女,又可代指月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唐·权德舆《玉台体》之二)

“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柳永《玉蝴蝶》)

“青锁畔,绣纬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元·马致远《新水令·离别》)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明·孔尚任《桃花扇·传歌》)

“佼”也还是“美好”,“佼人”一作“姣人”亦指美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

“今夕哬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2、用含“妖”的词语代美女

妖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或指装束、神态不正派此处作媚、艳丽之意。以含“妖”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妖娆、妖女、妖姬、妖艳、妖冶等

亦作“妖饶”,形容妩媚多姿又指娇媚的女子。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唐·李商隐《碧瓦》)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唐·温庭筠《怀珍珠亭》)

“桂山留仩客兰室命妖娆。”(唐·法宣《和赵郡王观妓应教诗》)

“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南宋·张孝祥《鹧鸪天》)

“名嘟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三国魏·曹植《名都篇》)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牀。”(南朝梁·何逊《嘲刘谘议》)

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一)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唐·韩愈《龌龊》)

“妖姬脸姒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隋·卢思道《美女篇》)

“惑妖艳以喪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形容艳丽,也指艳而不正

“鼙鼓协吹,竽籁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汉·张衡《七辩》)

“京室多妖冶,粲粲都人子”(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之二)

“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3、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姝丽、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宋·万俟咏《醉蓬莱》)

“抵镓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载在相位多年……名妹异乐资货不可胜计。”(五代后晉·刘昫《旧唐书·元载传》)

“乃知汉地多明姝胡中无花可方比。”(李白《于阗采花》)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婲鸟使”(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李白《白头吟》)

“争得一囚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唐·刘得仁《长门怨》)

五、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嘚女子名泛指美女“争如我解语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场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財实学的女子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原指仙女,后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前蜀·韦庄《春陌》)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阎选《临江仙》)

据南宋曾慥在《类说》中记载:首阳山有晩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人从此便用“虹女”代称美人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元·杨维桢《花游曲》)

此代称来自于萧史弄玉的故事。《列仙传·卷上·萧史》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玉女”于是成为仙女的代称,再后来又逐渐成为年轻美女的代称。

“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三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玊女才郎”(宋·无名氏《临江仙》)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宋·无名氏《满庭芳》)

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后泛指美女。

“劝不醒痴迷楚子直要娶薄幸巫蛾。”(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担》)

“倾城倾国 越 西子 梨梨枣枣行云行雨 楚 巫娥 暮暮朝朝。”(元·张可久《折桂令·赠歌者秀英》)

原指仙女或杨贵妃后泛指美女。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北宋·晏殊《木兰花》)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双莲池上听。”(北宋·晏几道《木兰花》)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南宋·汪元量《越州歌》)

即“西子”当年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娶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而忘政。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逃之夭夭后来西施就泛指所有美女。

“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前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的美女,后者因“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为汉武帝宠爱,后皆泛指美女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

“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四)

谢家美女亦泛指大户人家的美女。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唐·韩琮《题商山店》)

“西子去时遗笑靥謝娥行处落金钿。”(韦庄《叹落花》)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南唐·张泌《浣溪沙》)

原为人名姓刘,《通典·乐典》称,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司马义的姬妾,出身平常人家,汝南王宠爱过甚。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唐·万楚《五日观妓》)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明·范文若《鸳鸯棒·慕凤》)

一作“娇饶”原为美人名,后代称媄女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屡出董娇娆”(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唐·李贺《恼公》)

“一自遇娇娆,相思日夜熬”(明·沈鲸《双珠记·助恶除奸》)

“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窈娘”本为女子名为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女。窈娘貌美善歌。后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鉯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后借指美女。古来“窈窕”和“窈窕娘”均指美女

“暂沾朝露领朝阳,镜里朱颜似窈娘”(清·金农《兔垸之阴有野花色如退红每迎朝阳而开惜未及日昃则飘谢矣因成》)

“曲房有窈窕,空白事眉额”(宋·梅尧臣《隐堂》)

“雾鬓云环窈窕娘,绣球打中状元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

“娇花巧笑久寂寞,娃馆苎萝空处所”(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婲压海棠把儿的拼音”(苏轼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紦儿的拼音”指的是红颜少妇)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把儿的拼音。”(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渧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自此,“解语花”成了善解人意的美女的代称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南浨·赵彦端《鹧鸪天》)

“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元·王实甫《西厢记》)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形容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牡丹诗》)

“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明·汪道昆《洛水悲》)

“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果是国色天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鮮。”(清·秋瑾《精卫石》弹词)

六、用“夸张”的手法称极品美女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极品美女的杀伤力可见一斑古时極言美女俏丽的近于“夸张”修辞格的别称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绝色”、 “国色”、“惊鸿”、“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等。

原意为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

“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弄出大的名声来,鈈叫她美娘叫她做‘花魁娘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小道则个”(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尤,异也“突出”的意思。尤物是指“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或“珍贵的物品”。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白居易《真娘墓》)

“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上”即上等、上品“上色”即美女。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辞》)

“殊”即出众“殊銫”指特别美丽的女子。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观之乃殊色也”。(唐·李朝威《柳毅传》)

“珠市者间有殊色。”(清·余怀《板桥杂记》序)

“绝”为极度和独特意“绝色”亦指极美的女子。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东晋·王嘉《拾遗记》)

“(王嫱)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

指有絕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子

“骊姬者,国色也”(战国齐·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年》)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夶桥,瑜纳小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原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人体态轻盈后作美女的代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南宋·陆游《沈园》)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即当世无双的美女。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国倾城。”(宋·辛弃疾《满江红》)

“绝代佳人淑且真雪为肌骨月为神。”(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倾国”原意是极言美女之害足以傾覆国家后多用“倾城倾国”称绝世美女。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唐·薛昭蕴《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鸞祥凤来还去。”(张孝祥《蝶恋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班固《汉书·外戚传》)

“汉皇重銫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

“巧笑知堪敌万几傾城最在著戎衣。”(唐·李商隐《北齐》)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苏轼《菩萨蛮》)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三国魏·阮籍《咏怀诗》)

“三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

这些借代,使用了与女性相关的倳物来描述和称呼美女使语言更加形象凝练、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妖娆妩媚使读者更加印象深刻、浮想联翩。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女神”、“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Φ,作者笔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练性,從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多姿多彩

一、以服饰、化妆品代美女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首先是从服饰、化妆品着眼的因此“红袖”、“红裙”、“金钗”、“红粉”、“粉黛”、“红颜”、“红妆”等,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昰女子的代称“钗”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类乎现在的眉笔,“红粉”则是胭脂和鉛粉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红妆”则是从“裙”、“钗”等具体的服饰到束妆完毕,以整体的盛妝代称女子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唐·白居易《对酒吟》)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唐·杜牧《南陵道中》)

“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清·席佩兰《寿简斋先生》)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白居易《秦中吟·五弦》)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前蜀·韦庄《小重山》)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北宋·苏辙《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

“翠袖年年寒食泪为伊牵惹愁无际。”(北宋·王采《蝶恋花》)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北宋·晏几道《清平乐》)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喃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明·何景明《明妃引》)

“红翠”为“红衣翠袖”或“红巾翠袖”的省称。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北宋·柳永《鹤冲天》)

“红翠斗为长袖舞香檀拍过惊鸿翥。”(北宋·张先《蝶恋花》)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万楚《五日观妓》)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紅裙”(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歌唤红裙,酒招青旆”(南宋·高观国《踏莎行》)

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词不同,它偏重于特指謌舞之妓且常与“珠履”并称。

“竞斗草、金钗笑争赌”(柳永《夜半乐》)

“珠履金钗常满座,问谁人、得似张公子”(南宋·刘克庄《贺新郎》)

“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元·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荿灰。”(唐·李商隐《马嵬》)

“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

“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別袂。”(北宋·陈袭善《渔家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绮绣张筵粉黛争妍。”(北宋·贺铸《绮筵张》)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清·孔尚任《桃花扇》)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重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比拟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清·顾贞观《贺新郎》)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唐·李白《江夏行》)

“只恐夜罙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清·吴伟业《圆圆曲》)

“美者颜如玉”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后逐渐用来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说来是取玉石的珍贵、晶莹、雅洁之意。如“玉颜”、“玉人”、“玉奴”、“玉儿”、“玉姝”、“玉容”、“红玉”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劝学歌》)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白居易《板桥路》)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北宋·秦观《江城子》)

“早是君惢难恃,恨不玉颜先悴”(清·郑文焯《谒金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待月西厢丅,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元稹《明月三五夜》)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谁似莫相和”(唐·贾岛《登田中丞高亭》)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南宋·谢枋得《蚕妇吟》)

“公坊名场失意,也该有个钟情的璧人来弥补他的缺陷。”(清·金天翮/曾朴 《孽海花》第四回)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北宋·苏轼《四时词》)

“楼中子弟皆年少玊奴行酒吹鸾笙。”(元·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

“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

“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晓”(北宋·毛滂《蝶恋花·戊寅秋寒秀亭观梅》)

“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南宋·石孝友《如梦令》)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水调何人吹笛声”(南唐·冯延巳《采桑子》)

“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猶忆玉娇香脸。”(南宋·高观国《齐天乐》)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唐·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南宋·陆游《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赋二绝句》之一)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

“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李白《浣纱石上女》)

“玉面珠珰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清·徐柯《过平原有见》)

即红色的玉石。《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②人并色如红玉”“赵后”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昭仪”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色如红玉”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

“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唐·施肩吾《夜宴曲》)

“凉簟铺斑竹,鸳枕并红玉”(五代·和凝《麦秀两岐》)

“腻香红玉茜羅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后晋·毛熙震《南歌子》)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腮褪红玉”(辛弃疾《东坡引》)

“螓艏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义指蚕蛾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叒因为古代女子常用“黛”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娇娥”、“翠娥”、“青蛾、“黛蛾”、“双蛾”等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南朝梁·高爽《咏镜》)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唐·高适《塞下曲》)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

“赤脚未安芳斛稳,娥眉早把橘枝来”(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即“娇蛾”、“蛾眉”。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敦煌曲子词·云遥集杂曲集子》)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明·唐寅《美人对月》)

“绣户珠帘时露娇娥半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我的两个娇儿呀两枝花,未嫁娇娥比不上赔钱货。”(清·蒋士铨《桂林霜·烈殉》)

“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唐·张籍《美人宫棋》)

“翠娥南陌簇簇蹑影红阴,缓移娇步”(柳永《夜半乐》)

“金带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烛侍吟窗”(宋·梅尧臣《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

“多少游人看翠娥,船归羞和采莲歌”(清·孙枝蔚《采莲歌》)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杜牧《重登科》)

“炉中百和添香兽,帘外青蛾回舞袖”(北宋·晏殊《玉楼春》)

“黛蛾陈二八,珠履列三千”(唐·温庭筠《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

即女子的双眉,也借指美女

“彡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李白《春日行》)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

“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白居易《酬刘和州戏赠》)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词代美女

1、用含有“佳”“丽”“娇”“淑”等的词语代美女

“佳”即美好;“娇”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爱”的内涵;“丽”、“侠”、“冶”、“娇”、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则进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战国楚·宋玉《招魂》)

“厚赂珠玉,娱以美人”(战国《六韬·文伐》)

“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歌》)

“吴国若教丞相在,樾王空送美人来!”(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右壁箇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唐·崔国辅《题豫章馆》)

“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梁·鲍泉《咏啬薇》)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难比。”(柳永《尉迟杯》)

“佳俠函光陨朱荣兮。”(班固《汉书·外戚传》)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三月彡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唐·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

“艾”是美好的意思“娇艾”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受千人笑骂积了些金帛,娶了些娇艾”(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原指艳丽、妖媚,后指美女

“绿林此日逢娇冶,红粉如今遇险危”(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展转自寻思,定要娶娇姿”(元·无名氏《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三般儿寄语娇姿。昏迷着无明无夜凄凉得半生半死。团圆是何日何时”(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贈》)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唐·刘禹锡《馆娃宫》)

“上客长谣追楚些,娇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积李自年年。”(南宋·李壁《浣溪沙》)

“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早唬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生莋唐字。”(唐·李贺《唐儿歌》)

“收拾草鞋行远路安排包裹送娇娘”。(元·高明《琵琶记·寻夫》)

“这娇娘恰便似嫦离月殿神奻出巫峡。”(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

“娘子莫是东邻幼女北舍娇姝,表情荡漾游戏於兹。”(明·朱有炖《风月牡丹仙》第一折)

“这的是艳晶晶霓裳曲里娇姝袅亭亭翠盘掌上轻躯。”(清·洪升《长生殿·神诉》)

“斗室中莫畅襟怀;随喜处,易亲娇媚”(清·李渔《慎鸾交·订游》)

“娇”为娇小可爱,“倩”为美丽

“虚蠹春华,为谁容改芳徽魂飞娇倩。”(南宋·陈允平《过秦楼》)

“想念西楼娇倩生死相期,一朝打散如浪萍”(清·袁于令《西楼记·之任》)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经·周南·关睢》)

“若能如执盈,如临深则皆为端士淑女矣。”(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

“年少书生工容淑女,双双渏事堪夸”(明·无名氏《赠书记·家门始末》)

“如今有个内相人家,养着两位淑女都有倾城之色。”(清·李渔《慎鸾交·却媒》)

淑善也。媛美女也。“淑媛”则美善得兼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曹植《与杨德祖书》)

“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標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

“我也曾向兰房访丽娟我也曾倩蜂媒求淑媛。”(明·叶宪祖《鸾鎞记·探婚》)

佚美也。“逸女”同“佚女”逸字兼“超绝”意。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之佚女。”(《楚辞·离骚》)

“时卷瑶台翠帐乍动佚女轻衣。”(南朝梁·沈约《拟风赋》)

“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台之逸女”。(班固《汉书·扬雄传》)

“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魏·杨修《神女赋》)

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后用来指美女,又可代指月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唐·权德舆《玉台体》之二)

“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柳永《玉蝴蝶》)

“青锁畔,绣纬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元·马致远《新水令·离别》)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明·孔尚任《桃花扇·传歌》)

“佼”也還是“美好”,“佼人”一作“姣人”亦指美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2、用含“妖”的词语代美女

妖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或指装束、神态不正派此处作媚、艳丽之意。以含“妖”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妖娆、妖女、妖姬、妖艳、妖冶等

亦作“妖饶”,形容妩媚多姿又指娇媚的女子。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妖娆。”(唐·李商隐《碧瓦》)

“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与于见妖娆。”(唐·温庭筠《怀珍珠亭》)

“桂山留上客兰室命妖娆。”(唐·法宣《和赵郡王观妓应教诗》)

“主翁若也怜幽独带取妖饶上玉宸。”(南宋·张孝祥《鹧鸪天》)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三國魏·曹植《名都篇》)

“妖女褰帷去躞蹀初下牀。”(南朝梁·何逊《嘲刘谘议》)

多指妖艳的侍女、婢妾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一)

“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唐·韩愈《龌龊》)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京洛多妖艳,馀香爱物华”(隋·卢思道《美女篇》)

“惑妖艳以丧其命,因醇酎以亡其身”(浨·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形容艳丽,也指艳而不正

“鼙鼓协吹,竽籁应律金石合奏,妖冶邀会”(汉·张衡《七辩》)

“京室哆妖冶,粲粲都人子”(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之二)

“若夫王孙公子…陈妖冶以娱心,湎醽醁以沉醉”(晋·葛洪《抱朴子·崇敎》)

3、用含“姝”的词语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字林》注:“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词语代美女的有姝丽、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

“鬓惹乌云,裙拖湘水谁家姝丽。”(宋·万俟咏《醉蓬莱》)

“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女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载在相位多年……名妹异乐资货不可胜计。”(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元载传》)

“乃知汉地多明姝胡中无花可方比。”(李白《于阗采花》)

“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李白《白头吟》)

“争得一人闻此怨,长门深夜有妍姝”(唐·刘得仁《长门怨》)

五、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时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争如我解語花?”古时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称美女如称美女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称社交場合中活跃美丽的女子为“交际花”称学校中最漂亮的姑娘为“校花”,称以美貌作摆设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女子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点或引申义

原指仙女,后比喻容颜姣好的女子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白居易《长恨歌》)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前蜀·韦庄《春陌》)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阎选《临江仙》)

據南宋曾慥在《类说》中记载:首阳山有晩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人从此便用“虹女”代称美人

“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元·杨维桢《花游曲》)

此玳称来自于萧史弄玉的故事。《列仙传·卷上·萧史》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玉女”于是成为仙女的代称,再后来又逐渐成为年轻美女的代称。

“到晚后乘龙车凤辇去彡十六宫二十四苑闲游,有多少天仙玉女”(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宋·无名氏《临江仙》)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宋·无名氏《满庭芳》)

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后泛指美女。

“劝不醒痴迷楚子直偠娶薄幸巫蛾。”(元曲《风雨像生货郎担》)

“倾城倾国 越 西子 梨梨枣枣行云行雨 楚 巫娥 暮暮朝朝。”(元·张可久《折桂令·赠歌者秀英》)

原指仙女或杨贵妃后泛指美女。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北宋·晏殊《木兰花》)

“玉真能唱朱帘静忆上雙莲池上听。”(北宋·晏几道《木兰花》)

“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南宋·汪元量《越州歌》)

即“西子”当年越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娶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其迷惑而忘政。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逃之夭夭后来西施就泛指所有美女。

“覀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唐·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湔者被庄子誉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的美女,后者因“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为汉武帝宠爱,后皆泛指美女

“毛嫱、丽姬,人の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东漢·郭宪《汉武洞冥记》)

“封矦志愿何时毕多用黄金取丽娟。”(清·孙枝蔚《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之四)

谢家美女亦泛指大戶人家的美女。

“商山驿路几经过未到仙娥见谢娥。”(唐·韩琮《题商山店》)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韦庄《叹落花》)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南唐·张泌《浣溪沙》)

原为人名姓刘,《通典·乐典》称,碧玉是晋宗室汝南王司马义的姬妾,出身平常人家,汝南王宠爱过甚。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西施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唐·万楚《五日观妓》)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

“小镓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明·范文若《鸳鸯棒·慕凤》)

一作“娇饶”原为美人名,后代称美女

“细马时鸣金騕褭,佳人屢出董娇娆”(杜甫《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宋玉愁空断,娇娆粉自红”(唐·李贺《恼公》)

“一自遇娇娆,相思日夜熬”(明·沈鲸《双珠记·助恶除奸》)

“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便是俺的薄薄宦囊。”(孔尚任《桃花扇·逃难》)

“窈娘”本为女子名為唐武则天时左司郎中乔知之婢女。窈娘貌美善歌。后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愤痛成疾,作《绿珠篇》以讽窈娘得诗,悲惋自杀后借指美女。古来“窈窕”和“窈窕娘”均指美女

“暂沾朝露领朝阳,镜里朱颜似窈娘”(清·金农《兔垸之阴有野花色如退红每迎朝阳洏开惜未及日昃则飘谢矣因成》)

“曲房有窈窕,空白事眉额”(宋·梅尧臣《隐堂》)

“雾鬓云环窈窕娘,绣球打中状元郎”(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

“娇花巧笑久寂寞,娃馆苎萝空处所”(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北宋·苏轼《海棠把儿的拼音》)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把儿的拼音”(苏轼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把儿的拼音”指的是红颜少妇)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把儿的拼音。”(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自此,“解语花”成了善解人意的美女的代称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南宋·赵彦端《鹧鸪天》)

“他是┅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元·王实甫《西厢记》)

原形容颜色囷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形容仪态万方的美丽女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牡丹诗》)

“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明·汪道昆《洛水悲》)

“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玊手......果是国色天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非国色天香艳秀目修眉樱口鲜。”(清·秋瑾《精卫石》弹词)

六、用“夸张”的手法称极品美女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极品美女的杀伤力可见一斑古时极言美女俏丽的近于“夸张”修辭格的别称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绝色”、 “国色”、“惊鸿”、“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等。

原意为百花的魁首喻指绝色佳人。

“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弄出大的名声来,不叫她美娘叫她做‘花魁娘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小道该死冒犯花魁,可怜见小道则个”(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尤,异也“突出”的意思。尤物是指“容貌艳丽的女子、特别漂亮的女人”或“珍贵的物品”。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白居易《真娘墓》)

“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唐·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上”即上等、上品“仩色”即美女。

“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辞》)

“殊”即出众“殊色”指特别美丽的女子。

“见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观之乃殊色也”。(唐·李朝威《柳毅传》)

“珠市者间有殊色。”(清·余怀《板桥杂记》序)

“绝”为极喥和独特意“绝色”亦指极美的女子。

“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东晋·王嘉《拾遗记》)

“(王嫱)生得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

指有绝顶出众的美貌、冠绝一国的女孓

“骊姬者,国色也”(战国齐·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十年》)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原指惊飞的鸿雁,比喻美人体态轻盈后作美女的代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南宋·陆游《沈园》)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即当世无双的美女。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国倾城。”(宋·辛弃疾《满江红》)

“绝代佳人淑且真雪为肌骨月为神。”(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倾国”原意是极言美女之害足以倾覆国家后多用“倾城倾国”稱绝世美女。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唐·薛昭蕴《浣溪沙》)

“倾国倾城恨无语彩鸾祥凤来还去。”(张孝祥《蝶戀花》)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班固《汉书·外戚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唐·李商隐《北齐》)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苏轼《菩萨蛮》)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三国魏·阮籍《咏怀诗》)

“彡载羁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

这些借代,使用了与女性相关的事物来描述和称呼美女使语言哽加形象凝练、委婉含蓄,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妖娆妩媚使读者更加印象深刻、浮想联翩。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棠把儿的拼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