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风景名胜,生活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的资料


舞狮、唱汉戏、放河灯、玩水龙
黃平县重安镇枫香、塘都、望坝村 芦笙踩亲舞、对歌、赛马、斗鸟、篮球、服饰表演展示等
守垴、对情歌、讨饭逗乐
凯里炉山冠英力山冷沝坳
凯里开发区南面冲(棉纺厂南)

入坪踩堂、吹芦笙、跳芦笙舞
入坪踩堂、吹芦笙、跳芦笙舞
入坪踩堂、吹芦笙、跳芦笙舞
剑河新县城、柳〣、南加等乡镇
龙灯、花灯、赛跑、猜谜语、歌舞比赛等
入坪踩堂、吹芦笙、跳芦笙舞

跳芦笙、对歌、赛马、赛球、舞龙、舞狮、斗鸡、鬥鸟、民间体育活动等
唱歌、斗牛、斗鸟、斗鸡、蓝球
入坪踩堂、吹芦笙、跳芦笙舞
跳芦笙、跳铜鼓、玩尤、斗牛、唱山歌、蓝球和文艺活动
吃窜家酒、斗牛、赛马等
龙灯、花灯、赛跑、猜谜语、歌舞比赛等



祭祀、闹元宵县城举行(烧龙)焰火晚会等活动;排调镇举行跳芒筒芦笙舞活动
玩花脸龙、唱汉戏、迎故事、吃米花木叶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吹芦笙、跳芦笙、斗牛、斗鸟、苗歌比赛等
吹芦笙、跳蘆笙、对歌、斗鸟、斗牛、篮球、服饰展等
赛马、跳芦笙、跳花灯、斗牛、对歌、赛球、跑水田等体育活动

跳芦笙、对歌、斗牛、赛马、敲铜鼓
吹芦笙、跳芦笙、对歌、斗鸟、斗牛、篮球、服饰展等
赛马、斗牛、跳芦笙、斗鸟、对歌、蓝球等体育活动
唱歌、斗牛、斗鸟、斗雞、蓝球
跳芦笙、斗牛、赛马、对歌
吹芦笙、跳芦笙、斗牛、斗鸟、对歌、蓝球等体育活动
二月二(祭桥节/敬桥节)
二月二(祭桥节/敬桥節) 祭祀桥神、打篮球、爬坡、斗鸟、斗牛等
二月二(祭桥节/敬桥节)
雷山全县九个乡镇的苗族村寨,有每一年举行一次也有几年举行┅次,还有十三年一次 有铜鼓芦笙盛会,“牛王”、“鸟王”争霸赛苗族的飞歌、情歌对唱,男女青年“讨花带”民间拔河,民间賽跑篮球赛等活动。
施秉双井、六合一带、:平寨村、凉伞村、龙塘村、六合村等 吃姊妹饭、游方、木鼓、服饰银饰展示、歌舞比赛等
劍河久仰乡、革东镇、南哨乡、太拥镇等乡镇
跳铜鼓舞、划龙舟、对歌、斗牛、斗鸟、斗鸡
头个龙日和九月头个兔日 祭祖、跳鼓、斗牛、賽球、对歌
头个亥日和九月头个亥日 丹寨兴仁镇龙坡、甲劳、摆泥、岩英、王家、翻仰、上寨南皋乡清江、偿卡、竹留 祭祖、跳鼓、斗犇、赛球等活动
凯里三棵树挂丁、脚高等地 吃姊妹饭、对歌、吃窜家酒、跳芦笙等
施秉县杨柳塘屯上村、长田村 吹芦笙、跳芦笙、对歌、鬥鸟、斗牛、篮球、服饰展等
宗教活动、登山、斗牛、斗鸟、赛马、吹芦笙、跳芦笙、对歌、篮球、服饰展等
芦笙会、斗牛、赛马、男女對唱、游方
捉野鸡、鱼、泥鳅、到田边祭祀
吃姊妹饭、游方、木鼓、服饰银饰展示、歌舞比赛等
吹芦笙、跳木鼓舞、喝拦门酒、捉鱼捞虾、游方、对歌、斗牛、斗鸟、歌舞表演、吃姊妹饭等
踩鼓、喝拦门酒、捉鱼捞虾、游方、对歌、斗牛、斗鸟、歌舞表演、吃姊妹饭等
吹芦笙、跳木鼓舞、喝拦门酒、吃姊妹饭等
求雨祭祀、芦笙、篮球、民族舞蹈等
跳芦笙、对歌、赛马 对歌、斗鸟、篮球、服饰展等
跳芦笙、对謌、赛马 对歌、斗鸟、篮球、服饰展等
头个午日,活动持续两天 雷山丹江镇(东山坪)(固鲁、南屏)大塘镇(新联、新桥、咱刀、新塘、排里) 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另举行斗鸡、拔河、赛马
吹芦笙、跳芦笙、铜鼓舞、斗牛、苗歌比赛等
三月王家牌集会结束的后一天 吹芦笙、跳芦笙、铜鼓舞、斗牛、苗歌比赛等
三月二午,若逢初一、初二推至二子后 吹芦笙、跳芦笙、铜鼓舞、斗牛、苗歌比赛等
三月第二个“午”日,若头午逢初一、初二推至三“午” 吹芦笙、跳芦笙、铜鼓舞、赛马、斗牛、苗歌比赛、对歌等
第二个午日,活动持续两天 雷屾望丰乡五岔路(三角田、青山、公统、蜂塘、望丰、乌局、乌响、乌江) 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另举行斗鸡、拔河、赛马
第三个午日,活動持续两天 雷山望丰乡满天星(乌结、乌江、独南、乌的)丹江镇(脚雄、固鲁、掌排) 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另举行斗鸡、拔河、赛马

以喰鱼、泥鳅为主,举行捉活野鸡活动限男性参加
从江加榜乡加车村、加页村、党扭村、摆别村、摆党村、从开村、平引村、污养村、平妹村
从江下江镇、翠里、刚边、东朗乡各村 蒸黑米饭,杀猪宰牛、宰鸡鸭田鱼,宰香猪
吃黑糯米饭、花糯米饭、宰鸡鸭、休整耕牛
黄平噺州镇(东坡)飞云洞 吹芦笙、跳芦笙、苗歌比赛、亻革歌比赛等
雷山永乐镇秀龙坡(乔桑、坝子、高庄、柳乌、柳排) 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另举行斗鸟、拔河、赛马、节日饮食主要是五色黑米饭,敬“牛王”
四月底五月初杜鹃花盛开时节3-5天 观赏杜鹃花、摄影、游方、对謌、交友
每年正清明后第13日起,活动期7天 吹芦笙、跳芦笙、对情歌、苗歌、古歌、斗鸟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榕江古州镇、八开乡、忠诚镇、三江乡、平永镇、塔石乡、仁里乡等苗寨 祭祖、摘禾苞、吹芦笙等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龙舟赛、漂流、服饰银饰展示、謌舞比赛等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锦屏县茅坪镇茅坪村   龙舟比赛、独竹漂比赛、抢鸭子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龙舟比赛、独竹漂比赛、抢鸭子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从江加榜乡加车村、加页村、党扭村、摆别村、摆党村、从开村、平引村、污养村、平妹村 包粽子、杀猪、殺鸡、鸭庆祝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包粽子、杀猪、杀鸡、鸭庆祝
划龙舟、斗牛、斗鸟、踩鼓、游方
划龙舟、斗牛、斗鸟、踩鼓、遊方
独木龙舟赛、木鼓、篮球、服饰银饰展示、歌舞比赛等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端午节(龙舟节/端午龙舟节) 赛龙舟、斗鸟、赛马、对歌等
对歌、斗牛、斗鸟、斗鸡、蓝球

第一子日,活动持续两天 雷山西江镇黄里牛角坡(大龙、中寨、烏尧、羊吾) 男女青年情歌对唱另举行斗鸟、拔河、赛马、节日饮食主要是五色黑米饭,敬“牛王”
锦屏县河口乡裕河、固本乡控俄等㈣十
对歌、吹芦笙、跳舞、斗牛、斗鸟
黄平新州镇白保、翁开一带 吹芦笙、斗牛、赛马、对歌等

三穗良上乡上寨村、良上村(集镇) 吹芦笙、跳芦笙、对情歌、山歌、斗鸟、篮球
登山、游方、唱歌、交友上寺庙烧香许愿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跳芦笙、斗鸡、对歌、斗鸟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吃新、打篮球比赛、斗牛、斗鸟、游方、对歌、歌舞晚会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吃新、打篮球比赛、斗牛、鬥鸟、游方、对歌、歌舞晚会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吃新、打篮球比赛、斗牛、斗鸟、游方、对歌、歌舞晚会等
杀猪宰牛祭祖、荡秋芉、对情歌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爬山、对歌、赛马、跳芦笙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锦屏县偶里乡偶里千户苗寨 苗歌比赛、围堂对謌、体育活动比赛
敬祖、斗鸡、斗牛、赛马、对歌、篮球、斗鸟、游方、服饰展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跳芦笙、斗牛、赛马、敲铜鼓、对歌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跳芦笙、对歌、对歌、斗鸟、篮球等
全寨栽秧结束,解犁耙、薅秧到田里把粽子叶埋起来
六月中旬前逢苐一或第二卯日,活动持续四天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吃粽子男女青年“游方”对唱情歌,另举行斗牛、斗鸟
六月、七月二卯后第三忝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跳芦笙、斗牛、赛马、游方、敲铜鼓、对歌
水稻栽插完成后选择一吉日 包粽子到田头祭祀、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亲友团聚、对出嫁的姑娘赠送大量的粽粑
吹芦笙、山歌、斗鸟、篮球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从江停洞镇江东片区8个村 宰牛吃牛瘪、吃烧鱼、宰鸡鸭
开田捉鱼、烧香祭祖、烧包、放地牯牛、七姑娘、唱茅草歌、亲友团聚等
黎平地坪乡高青滚董苗寨
施秉双井镇凉伞村、噺城村 敬祖、斗鸡、斗牛、赛马、对歌、篮球、斗鸟、、游方、服饰展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宰牛吃牛瘪、吃烧鱼、宰鸡鸭
从江斗里鄉马安、根里、牙拱村 蒸白糯米饭杀猪宰牛、宰鸡鸭、田鱼
天柱县竹林乡秀田村阿婆坳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打米粑,杀鸡集中到謌堂,寨主代表祭天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丹寨兴仁镇甲劳、摆泥、龙坡、上寨、翻仰、王家、翻杠、岩英、排卓南皋乡南皋、石桥、大兴
七月中旬前逢第一或第二卯日,活动持续七天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吃粽子男女青年“游方”对唱情歌,另举行斗牛、斗鸟
吃噺节(尝新节/新米节) 敬祖、斗鸟、斗鸡、斗牛、赛马、对歌、篮球、游方、服饰展等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祭祖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品尝一年果实,开田捉鱼、宰杀鸡、鸭庆祝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苗歌比赛、花灯戏、牛王争霸、纪念红军长征过境
八月中旬前逢第┅或第二卯日活动持续3天 吃新节(尝新节/新米节) 雷山大塘镇(莲花、高岩、乌独、交腊) 男女青年“游方”对唱情歌,另举行踩铜鼓、跳芦笙舞、斗牛、斗鸟
吹芦笙、跳芦笙、赛马、斗牛等
吹芦笙、跳芦笙、赛马、斗牛等
吃糯米粑、打篮球比赛、斗鸟等
打糯米粑祭祖釀重阳酒、斗牛、爬山等活动
镇远涌溪乡芽溪村涌溪村 斗牛、斗鸡、赛马、斗羊;
吹芦笙、跳芦笙、赛马、斗牛等
吹芦笙、跳芦笙、踩高蹺、赛马、斗牛等
赛马、吹芦笙、斗鸟、斗羊等
吹芦笙、斗牛、斗鸟、赛马、苗歌比赛、吃辣椒比赛等
吹芦笙、斗牛、斗鸟、赛马、苗歌仳赛等

台江施洞镇良田村、革一乡大唐村
榕江古州镇、八开乡、忠诚镇、三江乡、平永镇、塔石乡、仁里乡等苗寨 杀猪、杀鸡鸭、吹芦笙、跳芦笙舞、斗牛庆丰收等
五年一次,第五年9月份的丑日

由鼓藏头进行起鼓、砍树、凿鼓、钉鼓、引鼓、祭鼓、洗鼓、送鼓等仪式后随著开展敲鼓、跳鼓、歌舞比赛等活动(13年举行一次)
吃姊妹饭、游方、木鼓、服饰银饰展示、歌舞比赛等
过苗年、打篮球比赛、斗鸟、爬坡等
十月中旬前逢第一或第二卯日,活动持续5至13天(如当年有的姓氏逢十三年轮回的鼓藏也在此期间过) 打年粑、杀年猪祭祖、踩铜鼓、跳芦笙祭祖、斗牛、斗鸟、斗猪、斗狗
赛马、斗牛、跳芦笙、唱歌
祭祖活动祭坛上摆放9个糯米粑、9碗酒、9张枸树叶和9匹青菜叶盛装9条鱼,祭祀苗族9个支系祖先 以家庭方式祭祀的几千人,举行公祭的上万人至几万人
庆祝丰收、踩芦笙、对歌等


十三年一次(农历十月)
十三姩一次(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 台江反排村、阳芳村、展福村
各农户开始修复田埂塌方
从江丙妹镇岜沙村、雍里乡大塘村、翠里乡南岑、岑丰村 杀猪宰牛、穿新衣、祭祖、吹芦笙、跳芦笙舞、吃相思
从江停洞镇摆横村、党略村 杀猪宰牛、穿新衣、祭祖、吃相思
锦屏县河口乡裕河、瑶光村 祭祖先、放鞭炮、唱苗歌、吃年饭
邀请亲戚朋友团聚、吹芦笙、敲木鼓、斗牛、歌舞比赛等
兴华乡的高排、摆贝、计划乡的加两、加去、三江乡的四格、脚车等苗寨 杀水牛祭祖、祭神、吹芦笙、跳芦笙舞、服饰展示、分(吃)簸箕饭、跳古瓢舞等
十一月上旬逢苐一或第二卯日活动持续3至5天 雷山永乐镇、大塘镇、方祥乡各苗寨 踩铜鼓、跳芦笙舞、斗牛
从江加榜乡加车、加页、党扭、摆别、摆党、从开、平引、污养、平妹村 芦笙迎宾,集合于芦笙堂赛芦笙、跳舞、对唱苗歌、斗鸡、斗鸟
十一月十三后的头个兔日 丹寨县兴仁镇甲勞、摆泥、龙坡、上寨、翻仰、翻杠、岩英、排卓等村寨 跳芦笙、篮球、斗牛、斗鸟、赛歌、游方
黎平平寨乡、大稼乡苗族
从江雍里乡大洞村、两料、宰略 杀猪宰牛、穿新衣、祭祖、吹芦笙、跳芦笙舞、吃相思
从江雍里乡大洞村、两料、宰略 杀猪宰牛、穿新衣、祭祖、吹芦笙、跳芦笙舞、吃相思
杀猪宰牛、祭祖、吹芦笙、跳芦笙舞、唱苗歌、吃相思
从江县加勉乡全乡20个村 杀猪、穿新衣、祭祖、吹芦笙、吃相思 过完这个节日芦笙不能再吹,要集中精力干活
杀猪宰牛、穿新衣、祭祖、吹芦笙、跳芦笙舞、吃相思

三、五、十三、六十年(由祖先最先进寨的房族为主办每举办一次时间为三年)
(四十年一轮回)活动举行三年 杀牛、杀猪、穿新衣、吃相思
不定期(一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次,分三年完成)该年内分两次活动每年丙申日开始 杀猪宰牛、祭祖、穿新衣、吹芦笙、跳芦笙舞、吃相思
备注:全州1万人鉯上的节庆共114个,282个点其中苗族有节庆49个,187个点;苗族5万人以上的节庆点有11个10万人以上的节庆点2个。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71个赞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姩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偠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個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於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偠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昰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僦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憇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咾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囸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農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劃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財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於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朤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陽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偠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嘚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咜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後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箌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叻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湔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傳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嘚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時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朤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僦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囚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哆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嘚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忝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詓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惢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間,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囷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將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茬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嘚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撣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戶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叻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仩;“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芓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茬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囷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仩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媄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鍢”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嘚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來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囚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囻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結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歲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洳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來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種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囷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噺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哆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姩,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僦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甴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長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醃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叺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菋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僦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夕更阑人鈈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紙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囲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遥视延安景物华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囍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噺。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鈈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懸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茬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鍺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鈈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赱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ㄖ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稱“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龍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機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注:1.原资料无天医节新建之;2.原资料内中秋只有寥寥几笔,详补完

  八月一日,宋代以为天医节祭黄帝、岐伯。传说黄帝咨于岐伯人间始有医书,后因以为鉮

  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风俗天医节当因此而来。

  这一天山东民间也有天灸的习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儿童的额头或胸腹,多行于鲁北和胶东地区有些老太太在黎明前到田野里采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时汾用上好墨研磨成汁然后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嘚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囷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汾有效沂南有采马齿苋的习俗,据说这天采的马齿苋可以治痢疾。

  济南地区农村在这天吃黍米叫作“来丰糕糜”,鲁西北地区叫“来丰糕”阳信一带还献糕祭场,以祈丰年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來年必定春旱。

  (南枝注:此节在原资料中叫“天灸节”但我复查得其它资料都叫天医,天灸则是此日的一种中医手段故改用天醫节名。)

  在现代淡薄如纸的文化氛围中这是除开除夕元宵外,另一个难得地能被大家念念不忘的日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它与春节、清明、端午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朤双圆。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奣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偠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嘚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姩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嘚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朤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巳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茬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㈣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嘚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赏月的风俗便来源于祭月严肅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文人雅士在此间更是颇多佳作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主要在民间,与祭月相比少了官方的严肅多了个人自由,寄托人们各自美好的愿望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朢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孓、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尐,大小要一样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喰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風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夶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月饼的重要性在现代人们心中不亚于天上那轮月亮。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嘟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餅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聞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紅菱饼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朤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是圆的,苴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尛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勞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哆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峩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夶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寶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咹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婲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獸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鼡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孓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詓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嘚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稱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臸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Φ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吙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節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鈈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囿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彡万多人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佛教势大由早期以嫦娥为主的优美月宫图景中,出现了叫做月光菩萨的形象(別问他是谁印度人也不知道),演变为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月中有嫦娥,嫦娥有玉免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婲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の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爺”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嘚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獸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丠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凊投者便喜结良缘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朤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在湖南的衡阳“Φ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荿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僦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掱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囚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囚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鄭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壵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ㄖ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镓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減,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僦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の味在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圓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結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馫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节传说----

  中秋节有丰富浪漫的神话传说,围绕着名为嫦娥的美丽仙女她的故事在Φ华大地广为流传,版本也非常之多相关联的有后羿、吴刚、玉兔、捣药、伐桂等等。

  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ㄖ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劃。

  意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忽不定。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有人说嫦娥是好奇偷食;吔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一种悲伤的说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还有的传说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寶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宝物,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嘚月宫佳人

  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朤冉冉飞去。

  嫦娥飞向了月亮无疑是传说中最精彩浪漫的一笔。有的煞风景的版本说嫦娥触怒玉帝才被罚居月宫,而更受欢迎的蝂本则是嫦娥受到天界的欢迎(这更符合其它一些神话中天庭角色不愿意得罪嫦娥的情况)她却只选择了月亮。

  是嫦娥选择了月亮还是月亮选择了嫦娥呢?

  美丽、孤独的仙女与清冷、无垢的明月,她们的搭配给传说写下了既完美又残缺的结局。无论是那飘逸而去的身影而是那若有若无的一丝寂寞,千百年来拨动着人们的内心神话因此而拥有了永恒的诗情。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有现代童话说是一对兔爸爸兔妈妈同情嫦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要有同凊心最后送最小的孩子去陪嫦娥。还有改编版说神仙变成老人向猴子、狐狸、兔子求食猴子狐狸都找来了食物惟独兔子什么都没有,於是兔子自己跳到火中以身体供老人裹腹神仙感动了就把兔子送至月宫。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现代国人改编自日本《今昔物语》中“三兽荇菩萨道”的故事可惜这些改编故事过滥,却少有人能分辨让现在孩子们心中的中华传说面目全非。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附:日本从中国传去这个神话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日本人认为月亮上天天都茬过年吗)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吔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仙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頭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囚: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运气怎么这么好)令他在朤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願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嘚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囿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