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去世的华裔诺贝尔奖得主文学奖得主是哪位作家?

往期回顾 &
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另类”
&&&&自1901年法国诗人普吕多姆获得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顶级奖项已经走过了百年的路程,共百余位作家获得这一奖项。在这其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独特的获奖故事让读者饶有兴致。&&&&颁给已去世作家&&&&众所周知,老舍曾在1968年征服了诺贝尔奖评委会,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后一个候选人。然而,当瑞典驻华大使准备专程到中国寻访老舍下落时,却一直没有回信。因为,老舍已于两年前投太平湖自尽。得知真相后,按照不颁奖给死亡作家的成例,瑞典皇家文学院把奖颁给了同样来自东方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从1974年起,诺贝尔奖基金会颁布章程,规定诺贝尔奖不能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除非获奖人是在奖项已经宣布之后去世的。&&&&而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曾有一次颁给了已经去世的作家——瑞典诗人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身为该奖评委和终身秘书,瑞典文学院几次提名颁奖给卡尔费尔德,他都因为避嫌而推辞。1931年11月,卡尔费尔德终于凭借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而此时,卡尔费尔德已经去世了半年时间。&&&&尽管已不在人世,但卡尔费尔德“歌唱自然、青春和爱情”却流传千古,并出色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创造出一种富于张力的新形式,使瑞典诗律复兴和形式改革臻于完美境地。&&&&首次颁给女性作家&&&&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是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既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她的获奖理由是:“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在她的致谢演说中,拉格洛芙认为,接受诺贝尔奖是“一件难以应付的事情”;最有趣的是,拉格洛芙认为自己欠了一大笔债,不知该如何偿还。她认为自己欠了祖先和前辈们的,因为老人们给她讲了无数童话和英雄传奇故事,流浪艺人唱歌谣,演滑稽戏给过她营养,修士修女们给她讲述过许多动人故事,面对先辈给她的这些无比厚重的礼物,她不知该怎样才能回报。同时她认为,自己还欠整个大自然的,因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它们无一不把自己的奥秘告诉了我。”&&&&她还列举出更多的债主,说自己还欠教她写字的人,欠那些写散文、韵文的好手,欠挪威、瑞典、俄罗斯等一切新老作家的巨债,因为自己曾受惠于他们的恩泽,偷用了他们的不少东西。拉格洛芙说,帮助过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那些珍视她的作品,替她创造各种机会的人,“他们给了我比生命本身更美好的东西,使我能拥有伟大的爱、崇高的荣誉和名声。这些情谊如何才能报答?”&&&&颁给“业余作家”&&&&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与其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相比,赫塔·米勒在欧洲文学圈子里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业余作家”,平时还需要打工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当时已56岁的赫塔·米勒在中国的知名度可以说几乎为零——甚至有媒体采访德国文学专家,他们对她的了解也并不多。她在中国大陆没有任何译本,在台湾仅有一部作品出版。&&&&获奖后,赫塔·米勒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起初我并未打算写作,只是不堪越来越多的刁难,父亲又刚刚去世,我对自己身处何地,自己究竟是谁感到迷惘。我成了国家公敌,工厂的同事对我避之唯恐不及,这一切让我陷入孤独无助的深渊。痛苦中我选择了写作,写我的家乡尼茨基村的故事,写那里的农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三百多年的地方。人们离开村子是因为世界大战,或者被流放。活下来的人,像被磁铁深深吸引一样,又回到村庄。”&&&&颁给“拒绝者”&&&&在中国,鲁迅、胡适等人都曾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这是在他们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时候。在世界历史上,也曾有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拒绝领奖,而他们拒绝的理由,与鲁迅、胡适一样——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却非常幽默地表示:“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他又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萧伯纳领了奖状后,把它挂在别墅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并将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这位具有奇异思想的作家,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即刻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声明,拒绝接受此项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在吸引他”。&&&&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理由是:“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在得知自己已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后,耶利内克并未如人们意料的那样激动。相反,她发表声明,正式宣布自己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她罗列了两条理由: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耶利内克说,在得知荣获如此崇高的奖项后,她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分别是谁_百度知道作家 去世_百度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nbsp&&nbsp&&nbsp&&nbsp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3日夜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9岁。&&nbsp&&nbsp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4日说,索尔仁尼琴去世是俄罗斯的“重大损失”。&&nbsp&&nbsp索尔仁尼琴曾就读于罗斯托夫州立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二战期间参加苏联红军,曾任炮兵上尉,两次立下战功。&&nbsp&&nbsp因在给朋友的信中称斯大林为“胡子男人”,1945年2月他在东普鲁士服役时遭逮捕并被判劳改8年。&&nbsp&&nbsp他在劳改营写成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讲述一个木匠离开军队后在劳改营艰难求生的经历。赫鲁晓夫1962年批准出版的这部小说因题材大胆、语言简约平实在国外赢得称颂。&&nbsp&&nbsp他1953年3月获释,开始境内流放生活,1956年摆脱全部罪名而恢复自由,1967年出版小说《癌症病房》,用“癌症”影射苏联体制上的弊端。&&nbsp&&nbsp勃列日涅夫1964年上台后,索尔仁尼琴因揭秘式的文学作品成为克格勃的重点盯防对象。&&nbsp&&nbsp他1969年因在国外发表“反苏作品”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0年参加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发起的“人权委员会”并成为“持不同政见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同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nbsp&&nbsp尽管克格勃竭力阻挠,其三部曲《古拉格群岛》1973年在法国巴黎出版,震动世界文坛。&&nbsp&&nbsp1974年,索尔仁尼琴因遭叛国罪指控被捕并被剥夺苏联国籍。当年2月13日,他被送上前往联邦德国的飞机,驱逐出苏联,随后定居美国佛蒙特州一个小镇近20年,其间完成长篇革命历史小说《红轮》。&&nbsp&&nbsp戈尔巴乔夫1990年恢复其苏联国籍。&&nbsp&&nbsp1994年5月,索尔仁尼琴返回俄罗斯,定居在莫斯科郊外。&&nbsp&&nbsp俄前总统叶利钦曾想为他颁发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鲁勋章,遭索尔仁尼琴拒绝。&&nbsp&&nbsp索尔仁尼琴认同普京的主张:俄罗斯应走自己的路,建立俄式民主社会。他认为普京是当代俄罗斯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2007年欣然接受普京向他颁发的俄罗斯国家奖。&&nbsp&&nbsp综合新华社&&nbsp&&nbsp图为索尔仁尼琴(前右)与妻子娜塔莎(前左)日刚回俄罗斯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新华社/法新&&nbsp&&nbsp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2013诺贝尔文学奖_百度百科
2013诺贝尔文学奖
本届诺奖共有195位作家入围,其中48人为首次获得提名。曾“陪跑五年”的村上春树今年再次“打了酱油”。[1]
伴随着现场的欢呼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也就是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向媒体宣读了评选结果。“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我们对她的评语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
2013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2013年于日晚北京时间19点准时公布,本次获奖者是加拿大作家爱莉丝·门罗。
瑞典文学院宣布,82岁的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十三位获奖的女作家,被称为“幸运13”。[3]
2013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简介
爱莉丝·门罗,日出生,加拿大女作家。2009年布克国际奖获得者,三次获加拿大总督奖。主要作品有《快乐阴影的舞蹈》、《女孩和女人的生活》、《你认为你是谁?》等。[4]
1968年,《快乐影子之舞》初试啼声,一举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纷纷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奖、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收入囊中。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受到读者与媒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 “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5]
2013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
1968年:《快乐影子舞》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1973年:《我青年时期的朋友》
1973年:《少女们和妇人们的生活》
1978年:《你以为你是谁?》第二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1986年:《爱的进程》第三次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1994年:《公开的秘密》
1996年:《一个善良女子的爱》
2001年:《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
2004年:《逃离》获吉勒文学奖
2006年:《石城远望》[3]
2013诺贝尔文学奖评价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将评价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Master of contemporary short stories)”。
2013诺贝尔文学奖2013诺奖之争
诺贝尔各奖项中,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文学奖得主日揭晓,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因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最终折桂,被普遍认为的热门人选——日本作家再次与诺奖无缘。[2]
.网易新闻&#91;引用日期&#93;
.国际在线&#91;引用日期&#93;
.凤凰网&#91;引用日期&#93;
.网易新闻&#91;引用日期&#93;
.搜狐教育&#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贝尔奖得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