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儿子中秋不回家有什么理由散文运河胡大海

> 感悟运河
        
  感悟运河
  我第一次知道京杭大运河,还是在中学时读了刘绍棠写的《摆渡口》以及《运河的桨声》之后,才渐渐了解的。近几年才知道,我的故乡半截河村里有一条河,原来就是大运河改道留下的半截。据通州文物专家考证,这才是隋炀帝开凿的运河故道。运河改道了,留下了半截河道,也留下了一片盐碱地。我就是吃着这片盐碱地上高粱、稗子,长大的。却原来,大运河和我如此亲近呀!
  刘绍棠笔下运河,那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好画面。帆摇柳影,桨声G乃船工号子。;嘹亮动听。令人神往,渐入佳境。可是,我在1958年第一回看到大运河时,我真的失望了。河水浑浊,河岸上的柳树也砍伐了不少,显得豁牙露齿了。这大概是因为大跃进闹的。通州城里大炼钢铁,有不少污水流进了运河,炼铁需要木柴,不砍树怎么炼?当时,又提倡共产主义大协作,我们村的百姓徒步30里,到马头村上船过运河,支援耿楼村深翻地。我第一回坐摆渡过运河。几百号人,就凭一条小船摆渡。使船人,手持长竹竿,左一下,右一下。我们就轻松过河了。那是的运河,几乎没有桥,全靠摆渡。这也许是为了漕运商船顺利通过吧。其实,漕运粮船,早在清代道光中叶就停止了。百余年来,运河任然保留着旧貌,表达着人们对往昔的怀想吧?
  我坐摆渡过运河,仅有这一次。后来到通州城里读书,才有了和运河亲密接触的机会。星期天不回家,几个同学到&二道闸&野泳,也是很有趣味的。几个同学,从二道闸上纵身跳下。水流潺潺,干净清冽。真是好爽啊!没想到第二年,即1963年,有人说:&运河发大水了。&我和几个同学去看了。河里的水,真的好大,简直要漫过大堤了。我是第一回看到大运河汹涌澎拜的样子。心里好害怕,这么大的水,要是流到当时唯一的新华大街可怎办呀?记得当时的广播说:&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坐飞机视察灾情,提出保卫天津的号召。&此事,后来拍了一部电影《战洪图》。很动人。
  我几回回接触的大运河就是这些真实的画面。全是感性的。只有听了有关专家的讲解,才有了理性的认识。才知道,我身边的大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人造河。流淌了两千多年,功绩大大,即使今天已经见不到航船帆影,也难掩历史上的辉煌!
  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大运河,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山水合一,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唯有大运河是人工开挖,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人工开凿的河。
  查查辞海吧!词条介绍的是:&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这段解释,亦有不妥之处,应该是&北起通州,南到杭州。&流经1700公里,穿过18座大小城市。孕育着数千万子民休养生息。&似乎更恰当些。想当年,大运河的河道里,舳舻千里。帆樯林立。浩浩荡荡,气势恢宏,谱写着历史上宏大的漕运变奏曲。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落日,运河漕运,一年四季都是一曲激越的歌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南方的秀色走进北方的豪壮,豪放与婉约的融合、大运河彰显着人间道诗情画意。世界上,没有那条河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繁重的承载。也不会有如此的美轮美奂。
  大运河,流经千里,心系万家。漕运的盛衰,关系到多少百姓的生计。大运河像一条龙,它的爪,它的须,它的每一个鳞片,关系到诸多行业的干活,挣钱、吃饭:船主、商人,码头工人、船工号子、客店、饭铺、烟馆、小卖店铺、说书艺人、剃头挑子、洗澡堂子、杂耍场子&&&&&&这一切,都是喝着运河水解渴的。在公元17世纪以前,世界上没有那条河有日次繁盛。其中最热闹的要数我的故乡---通州。在古代,通州是最美的操心码头。这绝非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狭隘而是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一度繁华,有如北宋汴河岸边的开封。形势使然。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大运河而言,它既是源头,又是终点,从京城来的钦差大臣,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丫鬟奴仆,衙役家眷都要在此登船南游,至于从南方运来的大米、丝绸、草叶、瓷器之类、都是专供大内的皇家御用之物,都要在这块宝地上卸载转运。从1840年,漕运渐渐废弃,经过一百多年之后,至今,通州的额两岸,还留下一些颇有漕运色彩的自然村名:砖厂、瓜场、盐滩,皇木厂等村名,在古代,这些村子。也许就是皇家存放各种货物的仓库吧。。
  有人说,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完成在隋代,繁荣于唐宋。我没有做过考证,但我更相信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贡献是最大的,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群雄争霸混战,国家不统一,开凿运河,只能在吴越一段,说不上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我上小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过,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历史。我在听课时就想。在1400年前,隋炀帝竟能开凿了如此浩大的运河工程。真的令我不可思议,历史上,人们给隋炀帝的评价是那么昏庸无道,却不成想他居然有如此豪壮的气魄。有如此不凡的胆识。在当时陆路交通运输不便的情况下,他能想到通过水道搞&物流&,也算是是一个独出心裁的创意了。从以后历代王朝南北物流沟通便利的效果看,这个功劳是不应抹杀的。但从当时的人力物力看,这项浩大的工程,无疑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从南北朝分治到隋代统一,才不过几十年,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他竟然于国计民生于不顾,好大喜功,开凿了长约1794公里的运河,挖土上堤,全靠手铲。肩挑。百姓一定是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这也许是加速隋代王朝,过早覆灭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从今天的眼光看,这条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和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一样,都是了不起的两项伟大的古代人工工程,他是古代劳动者的杰作,让国人至今感到自豪。我们中国人工开挖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它全长约1794公里,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这个鲜明的对比正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呀!
  几千年来,大运河展示着人类的文明史,是一本由水波写成的书,用船帆写成的歌。看如今运河两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镇,都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历史上,一条大运河,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华夏振兴的振兴、一代代运河人,把血脉喷涌成运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运河的铜帮铁底。运河儿女们能够如此美丽的运河滩上种植: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宣纸上泼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
  一片片向海上漫泛的土地,那么年轻,来不及生成礁石。一种平静是如此明净,醉归的舟子凝神谛听天籁。隐隐约约黎明的钟声,悠远地传来,轻轻拂落淡淡的疏星。而越海而来的朝霞,如潮涌。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运河人自然是智者,运河两岸早已谱写了动听的田园牧歌。运河人,也是仁者,或务农,或经商,或打鱼,或制作&&&&&不抢,不偷,不奸&不骗,都是普通劳动者。运河的风,抚摩坚硬的手掌,抚摩着未来的梦想,抚摩着深夜的凝思,抚摩着朝日的喷薄。人们的一切努力无法冲刷,大运河历史的功绩也无法更改。
  老北京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漂来的北京城&。这不是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而是说建城用的材料是通过运河的水漕运来的。无论是元大都城的修建,还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都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料,而这些砖石木料来自四面八方。如砖石多来自山东的临清,那里不仅靠近大运河,便于水运,而且土质细腻,烧出的砖石坚固结实;上好的木料多来自江南的深山老林,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大的木料运输也只能依靠水运。由此,在运河的运粮船上,加载京城官府用的砖石木料就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对过去的这样一段历史,至今还有遗迹可以考察。例如上文说到的通州张家湾镇,就有存放木料的皇木厂村和存放砖瓦的砖厂村。为此,明朝政府还在张家湾修建了一座古城堡,现在城堡与张家湾古镇相互连接的古桥&&通运桥依然存在,仍保持着明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古朴的风格。遥想当年,桥上车水马龙,桥下舟船穿行,古镇、古桥与古城相连,大概那时是通州最热闹的地方。
  我求学于工作之地的通州城,其缘起也与运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史学家考证,通州的命名就是依据&通漕天下&和&漕运通济&的思想而来。元代通惠河开通后,通州开始&编篱为城&。到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委派部将孙兴祖督军开始用砖石筑通州城。这时的通州城周九里三十步,开四门。其中东门曰&通运&,西门曰&朝天&。从命名上看,通州城与运河漕运有关系,与天子所在地&&北京城也有联系。
  除了我的感性认识,作家刘绍棠和王梓夫的小说,通州文联刘祥写的《运河行》,更给了我视野开阔的理性认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话说运河&对我有一定的启示,前不久,我又一次来到张家湾漕运码头,发了一番思古之幽情。想到如此繁华的北京城,是如何通过这古运河的运输,把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粮食.....,运到了漕运码头张家湾,然后再转运到京城的。我望着奔流不息的运河流水,想象着把大运河比作一条珍珠项链。那么,通州就是项链上挂着的闪光的银饰。寥寥的几笔,不能尽数大运河的美景,浅薄的学识,不能阐述大运河源头的内涵。如今的通州,珍珍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地铁六号线正从运河河床下穿过。在历史的画卷里,多少人在加紧建设。在厚实的大运河文化底蕴里,散发着馨香,显示着现代的亮色。日新月异,朝气蓬勃!
  大运河,我的母亲河。儿时,运河遗址土地上的高粱、稗子养育了我,今天,大运河源头,又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新的生活。高楼林立,大厦巍峨。运河岸边的通州塔,耸立了上千年,如今仍在注视、俯瞰、思索、嘱托:珍惜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保护着这一泓碧水,才可以引来八方游客。规模庞大的森林公园,花木葳蕤,枝繁叶茂,是运河水滋润着这片温馨、清凉的景色,潺脑撕铀簿驳亓魈首牛茨撬ㄤ蜾伲徽谴笤撕铀囊淮ξ校
  大运河。你在我们通州的城边发源,你在我们区内的田野里流过。你从古代走来,历经坎坷,今天,你又焕发了青春,以活泼的性格打扮着通州人幸福亮丽的新生活!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共有个评论
发表新评论
本版责任编辑
杭州灏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欢迎访问.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
散文在线签约群: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1|在运河边的一个秋日在运河边的一个秋日
的一天上午,我乘着凉爽的微风,在风香、花香、草香、水香和秋香的引导下,来到北运河东岸的小路上散步。
到了中秋,一切才真的有了远意,才真正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那些在三伏天儿笼罩着人们,令人憋闷的阴霾已经不见了,就连此起彼伏的蝉声也已经销声匿迹。
河岸长满了高高矮矮,顾盼生辉,盈盈冉冉的花儿,有红色、粉色、黄色、紫色、蓝色和彩色的,从来不知疲惫的蜜蜂在花丛里,花朵上辛劳地酿着甜蜜。偶尔也有蝴蝶自由浪漫地翩翩起舞、成双成对儿地追逐着。那些儿更是引人注目,年复一年地过着自在逍遥的日子,不愁、不烦、不恼、不怒,脸上微笑着。它们在初时节总是抢先一步来到河畔,到了初还有恋恋不舍最后离去的,友、和睦、绿色、和谐的温馨家园,让它们太眷恋了。
前方有通往观景台的木质栈道,我沿着栈道走到观景台上,宛如登上了水上空中楼阁,可以近距离观赏运河的秋色、秋景、秋情、秋韵。( 网:www.sanwen.net )
我站在观景台,手扶在木质栏杆上,久久地凝视着这条有思想、有的坚毅而刚强,壮丽而宁静,骄傲而高贵,温柔而体贴,包容而善良的河流。
凉爽的风带着河水的清香,吹拂着我的头发、脸颊、身体的每一处儿,一直进入我的心怀,令人神清气爽。
微风亲切地抚摸着运河绸缎似的胸膛,太阳用热烈的光芒照耀着奔流不息的运河,运河尽情地舒展着那逶迤的姿色。200米宽的河面波光粼粼,河水中的涟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儿轻轻地涌去,那涟漪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荡漾而来,在两岸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痕。河面上连绵不断地闪动着层层点点的星光,像古筝的钢丝弦,像飘荡的碧玉带,像无数片鱼鳞铺在水面儿上。运河更像一面很大的镜子,两岸的树木,高楼桥梁倒映在水中,宛如画师采用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的技法,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地创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秋季运河图。
运河没有钱塘江的“千里波涛滚滚来,花飞向钓鱼台”;没有大海的无边无际、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没有微山湖的湖光水色、烟波浩淼。运河沉着宁静、舒缓恬静,有着一种震撼的大雅和靓丽。她日流淌,静静的流淌,有的去了天津,正如明朝家归有光写的“白河流水日汤汤,直到天津接海洋。”还有的去了苏杭水乡,想起诗人冰雪红豆的诗歌《大运河》:“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运河,同古城那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神秘的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与畅想。
抬头遥望,天也远了,非常的蓝。阳光虽然还是那么明晃晃的耀眼,却不再炙热了,变得宽怀、清澄、和善、慈祥。
一些白云从蓝色的缓缓而来,像游子眷恋那样来到运河上空,紧紧拥入运河的怀里。在它们中,有轻柔、飘逸、、柔软、飘絮和薄纱的。它们稍稍停留了一会儿,与运河吻别后,又恋恋不舍地向更远的天际慢慢走去。
眼前忽然飞来十几只,几十只白色的不认识的水儿。它们在运河上空展现着美丽洁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忽儿上下嬉戏,飘来柔情的细语;忽儿左右追逐,感受着的甜蜜。有的向上飞着飞着,突然从高处飘落下来,确切地说是俯冲下来,快要接近河面儿了,张开小嘴儿在水面儿轻轻吻了吻,含情脉脉地把香吻留给了河的唇。运河悄悄地把水晶戒指戴在鸟的小爪子上,鸟羞涩地回眸含情一笑,就飞向高空,向南去追它的儿们。河水激情地望着它们融入了鸟群,跨过大桥,飞向远方,恋情从心底涌出,在碧绿中荡起了涟漪,驾着祥云,向鸟飞的方向追去。
我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从始至终都不敢动一动,也不敢使劲呼吸,就连眼皮也不敢眨了,唯恐自己的动静大了,惊扰了那些水鸟们。只见那些向南飞的水鸟由大变小,由清晰变模糊,直到变成微小的点点,从我的眼界消失了。它们是去江南水乡过冬吗?也许是吧。它们,也许是最后一批离开运河怀抱的候鸟。
观景台的对面儿就是大运河森林公园,不远处有荷塘、蒲草、石拱桥。河岸的垂柳依然像那样,在微风里飘逸着秀长发,展现着她们那婀娜迷人的身姿。忽然,两个豆蔻年华,天真烂漫的少女闯入了画面,她们是从荷塘那里来的,就像两只蹦蹦跳跳的小鹿,风儿不断送来她们银玲般的欢笑声儿,给这秋季北运河增添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些仿古游船就像羽毛似的,在碧波上轻悠悠地漂动着,渐渐地由远而近。那船行驶到我的面前,可以清晰地看到游客们的笑脸,还有从相机射出的白晃晃耀眼的银光。游船从眼前缓缓驶过,又驶向复建的拍摄过电视剧的漕运码头方向,直到消失在河弯儿的那边儿。此时此刻,蓝天、白云与河水相辉映,那船宛如雄鹰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这秋日的确是无法形容的令人鼓舞,如此的超脱世俗,比我见到过的画儿,听到过的乐曲,吟诵过的诗,最喜欢的那首《我家住在运河旁》(刘祥词,常富尧曲)的歌曲,都更加深刻地荡漾着我的心怀,陶醉了我的情感。
2011年中秋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6-1905-3105-2304-1403-2803-0803-0801-2601-2611-05&推荐阅读并说 赞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因前几天有事没有来得及回家看望年迈的,心中一直在想节日了,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望一下,给年迈的父母送上一盒月饼,表达一下心意。
昨天晚上我已用手机给父母打了电话,说明了晚归的原因,表示今天若无特别情况,一定会回去的。考虑到上午没有,中午又喝了点酒,想午睡起来后,再回去吧。15:07醒来,我即洗了把脸,收拾东西准备 回家,因妻和儿子皆有事不能回,我只好驾车返回。
出了县城,我打开车上的收音机。安徽交通广播电台FM90.8频道传来了歌声,一曲毕。播音员说,其台记者已在合肥火车站采访回家过节的人。收音机里便传来一男记者伴着噪杂的声音在车站作着采访,他说刚采访了一个家是肥西的女士,说因为中秋节,刚下火车,现在准备转乘汽车赶回家过节。
我听了之后,心中顿时涌起同样一股思乡的,鼻子酸酸的。是的,我也有着同样的。昨天晚上嘱我说,如果忙,就不要回来了,家里也没有什么事。我答应母亲,看情况吧,但是心中想,平时忙,可以有这样那样的借口。但是节日到了,一定要回家看望父母。甚至我想,年迈的父母我是看一次少一次了。因为父母已是70多岁的人了,而况父母身体皆不太好。
这时我不由想起了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著名诗句,这句诗用在这个时候会更深。( 网:www.sanwen.net )
我有时想,节日到了时,我没有及时回家看望父母,我会心情特别烦躁,心中会不开心几天的。如果回了家,见到了父母,不管是带的礼物是多是少,心里会特别的舒服和坦然。
所以说,到了传统节日,家,无论是多远,是一定要回去的啊!
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9-2708-1008-1002-2201-0312-2110-2308-1206-3003-22&审核通过并说 妻子,儿子不回去看望你的父母,合家团圆,你是一个孝顺儿子吗?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江苏南京:儿子常年不回家 年迈父母报警讨要赡养费
江苏南京:儿子常年不回家 年迈父母报警讨要赡养费
来源:广西电视台
评论区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当前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秋不回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