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txt2016版与2013版有什么区别

《易中天中华史》,何以为史?
原标题:《易中天中华史》,何以为史?
正在迅猛疾行的易中天,该停下脚步,等等灵魂,认真地反思一下了。经过精心的筹谋,砸进了50万元巨资,《易中天中华史》的首发式于今年5月10日亮相于北京大学讲堂。尽管易中天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谈吐更加幽默老辣,但与两年前易中天文集的首发式相比,还是不如人意。据亲临现场的记者观察:“……易中天对现场并不满意,在他预设的有笑点和精彩的桥段,观众反应平平,零星的笑声和掌声不成气候,显得稀稀落落”,而且“能容纳两千人的北大百年讲堂并未坐满”。易中天期待的一场“有意义的、全社会的大讨论”,他也沒有等到。和电影大片一样,《易中天中华史》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炒作一把亦无不可,只是要靠谱才好。易中天声称,写作此书的目的不是为钱,只为“爽一把”;出品人路金波更是义正辞严:运作此书全然是为了“重拾民族信心”。然而,冠冕堂皇的背后却掩饰不住精明的计算,“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最高是《泰囧》12.8亿,那么,我就用一本大书打破‘票房纪录’吧。”路金波在自己的博客中坦言,“《易中天中华史》累计实现销售100万套,3600万册,按平均定价35元计,码洋12.96亿。”看看,惊人的利润才是诱人的真实考量。爱钱并不可耻,口是心非就另当别论了。不过,从已经公开的易中天关于此书写作缘起、主要内容、材料取舍、框架结构和核心观点等重要问题的阐释以及易与质疑者交流的文字中,似乎也可以发现《易中天中华史》何以为史的一些密码。“何以为史”大抵属于治史的方法和态度范畴,然而方法决定命运,态度比能力重要。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认为,受限于知识背景,《易中天中华史》的36卷可能越到后来越难写,“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你往哪里查都不知道”,“如果你不能建构总体看法,只描述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你的发行量再大,在学术史的脉络上都沒有地位。”对行家的担心,易中天不以为然, “因为我一定不求全责备,也一定不会面面俱到。”这种满满的自信,对于超级学术明星而言,也许并不出乎意料,但是“我肯定是个特别聪明的人,所以我受不了弱智。”这种不但自我膨胀而且贬损他人的说辞,就令人大跌眼镜了。理论准备的不充分,知识的积累也没有到位,易中天靠什么来撰写这样一套煌煌大书呢?易坦陈,自己写作的“三要素”为“直觉、逻辑、证据”,他把“直觉”放在了第一位。易也承认,需要读的书很多,需要补的课也不算少,据知情者透露,“他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写,有些观点还不是非常成型,他得一边写一边解决,把写作当作给自己出课题。”作为一门科学,历史是有自身规律的,严肃和严谨是题中应有之义,一般历史学者是绝无易这种胆量的。《易中天中华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它对材料的取舍也催人玩味,例如“农民起义我一个也不写……只有可能会提到。”“汉光武帝可能提都不提。”易中天的“关注点”是“制度建设”,对此才要“大讲特讲”。那么,我们可以把《易中天中华史》更准确地理解为《易中天中华制度史》吗?在已经出版的《易中天中华史:国家》里,几乎有一半以上章节,是在写其他国家,古希腊、古埃及以及美国人如何等等。全球视野、中外比较地写史,当然可以,但易对这种对比尺度的把握却使人困惑,这还是大众理解的“中华”史吗?历史学家黄朴民3月20日在《光明日报》上谈到对当前历史研究几个误区的意见,例如“陷入思想方法论上的片面泥淖,观念上的唯‘新’是尚,唯时是趋,表述上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知易中天对这些意见有何意见?在个人修史的历史上,《易中天中华史》是富有创见的,但有些观点也可斟酌商榷,如易在论述人类文明时,将中华文明列为“第一梯队”的第三名,他认为中华文明自唐安史之乱后就由盛而衰,而且,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下坡路上,没人刹得住车。”世界各族人民的文明各有特点,各有自身的辉煌和局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融合、影响、促进的。把它们分出髙低贵贱,对其进行“排行”,是否合宜?能否令人联想到人类历史上因此而造成的恐怖、屠戮和浩劫?最近刘松萝在一篇网文中指出,《易中天中华史》总序中关于星月旗出现时间的表述“错得离谱”。该文对星月旗的出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细节上的瑕疵也许无伤根本,但6月24日《羊城晚报》上一篇对文化学者葛红兵的专访,对易中天却是一记“重炮”。葛红兵尖锐地指出:“易中天打着‘精英文化文人史’的旗号,骨子里贩卖的是‘大众文化民间史’中最恶俗、最粗鄙的私货;名义上是正说历史、正本清源,传播知识和真理,实际上没有任何针对知识的科学态度、针对历史的观念信仰,不是教育大众,而是娱乐大众。他自称讲述历史真相,其实不过是历史的一种可能性,而且是最没有文化含量的一种可能性。”葛针对的主要是《品三国》,至于《易中天中华史》,葛倒是比较宽容,这或与该书远没有出齐、难识“庐山真面目”有关吧。不过“黄洋界上炮声隆”,接下来的节目还真不好预期。醉卧于热气球上云山雾罩的成功人士,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易中天的治史方法和态度,只靠自信、聪明和超强的人气,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要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为了对社会敬惜字纸,也为了于自身的爱惜羽毛,易中天到了反思的时候了。然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在奔跑的易中天,听到的也仍然是他对愿景绝对美好的期许,“36卷全部写完,我将不再是今日之我。”是啊,时间会改变一个人,或者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坏。(张秀枫)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最近才看易中天老师的新版的中华史_易中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429贴子:
最近才看易中天老师的新版的中华史
有个问题,是不是从隋唐定局那一本开始就没有了后记,我记得之前黄皮的都有后记的。后记这个挺好的啊,为啥取消了呢
天选之子的降临,让三国...
创维OLED-S9D
下一次果麦再搞微信直播的时候可以问一下。
黄皮能不能出一套啊,还没出完就改版,这是让强迫症抓狂的节奏
今天无意中才知道黄版出到卷十二《南朝,北朝》就不出了。对于摩羯座强迫症的我,很是苦恼。想着以后再买只能是另一种版本了
我有安史之乱汉武的帝国想要的可以联系我q可走闲鱼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易中天中华史》被质疑是疯狂史 回应:请放心
昨日上午10时许,知名学者易中天在新浪博客发布名为“我为什么要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致读者”的长篇文章,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重写中华史。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致电易中天,他称写作的初衷在博客中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对于网上对该书是疯狂史的质疑,他大笑:“那些人都没看过,怎么能提前预测。我不会面面俱到,但我是一口井一口井打出来的。”
“2012年3月,《易中天中华史》方案启动,策划和预备期长达一年。在此期间,我对外宣布‘休假式治疗’,实际专一写作本书。它的出版,则是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设想,是从2013年5月起,每季两卷与读者见面,至2018年出齐三十六卷。”昨日,易中天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
易中天谈写史初衷:
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
对于重写“中华史”,易中天说在博客上已谈过初衷,再讲也是差不多的话。“我们现在需要重新回顾我们的历史,现在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回顾历史的时代了。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国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也难得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据悉,《易中天中华史》,将从中华文明的人物写起,开创性地以全球视角,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为读者详细讲述3700年的中华正史。易中天说,这样的写作的方法是“走格子”。“这是从迪弗的《石猴子》那里学来的,原本是一种搜集证据的刑侦手段,却正好用来破译中华文明的‘达·芬奇密码’。使用的证据,是文献、文物、文字。文献尽可能采用正史和学术界公认的可靠典籍,更以文物和文字为据。因为文物不会撒谎,甲骨文和金文更是铜证如山。”
谈“疯狂的《易中天中华史》”
易中天:请他们放心
对于易中天要一个人重写“中华史”的计划,各界的反应虽然热闹,但观点不一。对于出版界而言,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最为实际的销量上。有业内人士分析,“《易中天中华史》如果源源不断推出,单本销量都会远超《易中天品三国》,因为喜欢品三国的读者购买中华史的可能性极大。”对于易中天能否凭借一己之力重写整个中华史,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丁怀超公开表示:“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发生了问题。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
对于网友的质疑,易中天在电话那边大笑,“请他们放心,他们一定会看到的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华史!”对于丁怀超称该书可能只是博得一时叫好,不是易中天精神出问题就是自己精神出问题的说法,易中天称这个问题不需要回应,自己无所谓。问及是否阅读需要非常规方式,易中天称阅读是可以用常规方式,但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推测。
易中天告诉记者,5月16日,《易中天中华史》将在北京召开全球首发式新闻发布会,将会有前两卷跟读者见面。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0312条
评论17220条
评论14681条
评论9557条
评论8706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后记:年轻就是好
&&记得当年读《诗经》,最打动我的不是《关雎》,而是《汉广》──
南方有嘉木,
可是靠不上;
汉水有女神,
可是追不上。
汉水是那样宽广,
我真是没有希望;
长江是那样绵长,
我真是没有方向。
我喜欢这诗,因为我也失恋了。
那会儿,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农场当农工。住的是干打垒,吃的是玉米面,干的是体力活。农场没什么娱乐活动,电视和电脑更是闻所未闻。幸好奔赴边疆时,随身还带了几本书。遇到难得的农闲,便翻译《诗经》和《楚辞》打发日子。到现在,也还能回忆起当时的译文,比如《有狐》──
狐狸找对象,
在那石梁上。
让人心疼的穷小子呀,
可怜他没有衣裳。
还有《月出》──
月亮出来皎皎的,
姑娘容貌娇娇的,
姑娘身段高高的,
我的情思悄悄的。
当然,这都是做梦。没什么姑娘像《草原之夜》说的那样“来伴我的琴声”,更不会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自己跑过来”。碰钉子的事,倒是有的。
奇怪!苦哈哈的,还有这念头?
有,因为年轻。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年轻更好的了。一个人再有权,再有钱,再有地位,都买不来换不来年轻。年轻,就可以胡思乱想;年轻,就可以个性张狂;年轻,就可以不管不顾;年轻,就可以神采飞扬。年轻人是有特权的,因为他少不更事,因为他血气方刚,因为他来日方长。
人类也一样。
是的,每一个古老的文明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少年,也有自己的初恋和失恋。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雕塑,斯通亨奇的环状列石,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表现着人类童年的纯真;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占星术,古印度的阿修罗,古罗马的万神殿,还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奥林匹克,我们的《诗经》和《楚辞》,以及共同拥有的英雄好斗和少女多情,则表现出少年的飞扬跋扈和天真烂漫,异想天开和胆大妄为,甚至不知天高地厚。没错,青少年时代的世界各民族都一样,脸上长着青春痘,身上流着孩童血。
是的,那时年少。
这是事实,也是历史,问题是怎么看。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说过,一个成年人并不可能再变成儿童。但,儿童的天真不让他感到愉快吗?他不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一个民族的固有性格,不是在他儿童的天性中,在每一个时代都纯真地复活着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当然应该。
从西周、东周到春秋,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人,是有着真性情、真血气的,因此有情有义,敢爱敢恨。这才有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情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臣子,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他们集体地表现出一个民族“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的魅力。
因此,如果说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描述了我们民族的“身子骨”,那么,本卷要展示的就是“精气神”。那些少年心气,那些男生女生,那些花花草草,那些磕磕碰碰,都无不透出青春气息,湿漉漉地扑面而来,让我们无限向往,让我们过目不忘。
请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吧!
前面的路,将风高浪急,险象环生。
我的更多文章:
( 12:28:42)( 19:52:12)( 11:29: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中天中华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